管子管理思想
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的管理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03fd1c8050876323112128b.png)
一、《管子》简说
管子其人
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645年。春秋初期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颍上人。经鲍叔牙推荐当了齐桓公 的卿,从政四十年。 “管鲍之交” 管子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子相齐 他辅佐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成为春秋的第 一个霸主。
孔子的评论: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 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 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 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 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 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 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 宪 问》
五、赏罚有度
“致赏则匮,致罚则虐。财匮而令虐,所以失其
民也。”《君臣下》 齐桓公的赏罚 司马化非常具有诗意的描
述: 若夫教者,摽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 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窎然若謞之 静,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 人所生往。
“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之于天地也”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四、法德并举
(一)法治思想 “法者,天下之仪也。”《禁藏》 齐桓公所颁布的“三选制度” 第一选是乡长“进贤” 第二选是“书伐以告” 第三选是桓公“省相其质”
(二)德治思想 “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牧民》 “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管子的观人之术:
“訾卫之人,勿与任大” “顾忧者,可与敬道”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也”
“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举长者,可远见也” “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
古文阅读与鉴赏解读管子中的管理智慧
![古文阅读与鉴赏解读管子中的管理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3046d2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a.png)
古文阅读与鉴赏解读管子中的管理智慧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经济著作之一,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
管子中充满了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实用的经验,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管子》中的古文阅读与鉴赏,来解读其中的管理智慧。
第一部分:明智的人才选拔管子在《显学》中提到:“凡明主之治也,上殚其筹,下锐焉士。
使能献其才者,以奉行其教。
才而能者用,不才而与之游。
”这段话强调了明智的人才选拔对于管理的重要性。
明智的领导者应该懂得挖掘和使用人才,不论其社会地位和出身如何。
只要有才干,就应该被赏识和使用,而不应因身份差异而歧视。
第二部分:激励与约束并重管子在《典法》中说:“贵言忌行,则行不胜约;贵行忌言,则知不广。
”这句话意味着在管理中,激励与约束应该相辅相成,不能偏废一方。
如果只注重口头的奖励和表扬,而没有实际的行动支持,员工将无法真正发挥潜力。
相反,如果只侧重于处罚和限制,而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受到抑制。
第三部分:智慧的决策与谋略在《成法》中,管子写道:“智者不以利害为轻重,求大事之成,以利害为愚夫之佐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在管理中,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利害所迷惑,而是应该着眼于大局,追求长远的目标。
明智的决策和谋略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只有正确判断形势和制定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部分:和谐的组织文化《缪别》中有一段话:“兼利以舍众人之利,公正以舍众人之私,言不中芥也。
”这段话强调了组织文化中的公平和共享精神。
管理者应该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到员工的利益,建立和谐的组织氛围。
只有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员工才会感到归属和认同,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作,为组织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论:通过对《管子》中的古文阅读与鉴赏,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
明智的人才选拔、激励与约束并重、智慧的决策与谋略以及和谐的组织文化,都是现代管理者可以借鉴和运用的重要原则。
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的管理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ebdc50052ea551810a687b7.png)
五、赏罚有度
“致赏则匮,致罚则虐。财匮而令虐,所以失其
民也。”《君臣下》 齐桓公的赏罚 司马伦随意赏罚
六、重视教化
《侈靡》中有一段对教化非常具有诗意的描述:
若夫教者,摽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 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窎然若謞之静, 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人所生 往。 /v-c198d298-357211e3-919e-d43d7e0625bc.html /playVideo.php?qte xt=管仲 &detailsid=defb06544ddd3ddda49e8f540a4e5
解》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管 子· 权修》
三、以人为本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牧民》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 ” 《五辅》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 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管子· 权修》
《管子》一书
西汉末年刘向编《管子》时,所搜集到的以 管仲名义写成的著述共达564篇之多。刘向汰 除重复,定为86篇,后来又有10篇亡失,现 存76篇.《管子》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其 大部分内容包括管仲的言论、治齐的律令以 及追述管仲的事迹。
二、趋利避害
“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管子· 版法
《管子》管理思想
一、《管子》简说
管子其人Leabharlann 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645年。春秋初期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颍上人。经鲍叔牙推荐当了齐桓公 的卿,从政四十年。 “管鲍之交” 管子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子相齐 他辅佐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成为春秋的第 一个霸主。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54a563e5727a5e9856a6102.png)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管子》的管理观《管子》是我国历史上法家的一部重要著作,记载了非常丰富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朴素的辨证法思想在管理中的运用使其更具现代价值。
《史记》中《管晏列传第二》对管子的执政有这样的评价:“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管子》的人性观出发,对《管子》的管理思想做了一个清理和概括,并从现代管理的视角对此作了一定的分析与评价。
相信对《管子》管理思想的挖掘能为当代管理学的发展和我们今天的组织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一、《管子》的人性观人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情感与理性。
其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对管理学而言,人性假设是最基础的原理,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的先秦思想家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就是关于这个问题最初的理论表述,并且在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管子》成书以前,已经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性观,主要包括孔子的“性可塑说”、孟子的“性善说”、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说”以及墨子的一些关于人的思想。
孔子重视人的作用,但他的思想中有浓重的天命的成分,人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墨子不讲天命,也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但他对天、鬼却又极为推崇,人还是附庸。
孟子有很浓的天命论思想,认为有意志的天是世界的主宰。
同时他又认为人皆有“四心”,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也引出了他在政治管理上的“仁政”思想。
而告子则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如同水流无分东西。
我们知道一个管理者对人性的观点决定了他基本的管理观。
那么,《管子》对人性的看法又是什麽样的呢?1、人,水也。
《管子•水地》篇提出:“人,水也。
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
”这个观点阐述了相对科学的人的生成程序,撕去了一直罩在人身上的神秘外衣,肯定了人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物质世界不断进化的结果。
论《管子》的治国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论《管子》的治国思想及其现代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25dca0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c.png)
论《管子》的治国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管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及其弟子们的著作集合,是一部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于一身的杰出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治国核心思想的体现。
本文将结合对《管子》的深入研究,探讨其治国思想及现代启示。
1.法治思想《管子》主张:“治国有法,此乃治之本也。
法为国家根柢,政仁为国家纲纪。
”法制思想是《管子》治国思想的核心,提出了“法治国家”的思想,主张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如此才能控制各种不良现象,保持社会稳定。
同时,《管子》认为法律的制定要符合社会习俗和人民意愿,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2.重视君子《管子》提出:“以民为本,以君为重”。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以其有民也;民之所以有民心,以其君有君子之心也。
”《管子》认为君子的存在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君子才能承担起治国方式、社会管理,防止了君主、官员的暴政,限制了贪婪和自私行为的发生,维护了社会权益。
3.奖励与惩罚并重“奖励与惩罚并重”是《管子》治国思想之一。
“以刑罚之重,以赏赐之丰,下则必想升上”,以此来达到扶植、繁荣和调控社会的目的。
4.均财平税《管子》提出:“上富不过地,下不失便利,是为平之道。
”均财平税,让财富分配更加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现代启示法治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规范了我们的行为,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应该认真执行。
2.重视社会公正在现代社会,社会公正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之一。
均财平税、奖励与惩罚并重等思想还应贯彻执行,保证公正和民主。
3.重视人才君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我们应该关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助力中国的发展,推动国家的繁荣。
总之,《管子》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国家发展中,以推动中国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管子》的管人思想
![《管子》的管人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725d5f5f705cc17552709fb.png)
管子的管人思想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
早年经商,公元前685年为齐卿,辅佐桓公,在经济、政治方面有很多革新,齐国因之富强,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管子》一书托名管仲所作。
它大约是战国及其后的一批零碎著作的总集。
汉代刘向编订时定为86篇,今存76篇。
《管子》是一部世界上时间较早,内容非常丰富,熔各家管理思想于一炉的古代国家管理学巨著。
《管子》一书讨论了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各朝各代都具有现实意义,在糅合早期诸家思想的同时,多有一家独特的创见。
《管子》的治国方略、为政理念博大精深,就其管理思想而言,真知灼见,智慧具足,俯拾皆是。
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以人为本”、“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贫富有度,则国安”等等的思想精华,通篇皆是。
而“管人”是《管子》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具体来说“管人”这一思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选贤育才的重人思想管子对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有一套独到的见解,本着“德当其位,功当其禄,能当其管”的原则来选贤用人,甚至对国君的当选条件也有他自己的标准。
他说:“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
”(《牧民》)《管子》认为担任国君必须要有审时、察用和备官三项能力。
审于时对于现在的企业的主管来讲,要具备对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有谙熟的掌握,善于捕捉商机的能力;察与用的现代意义是指企业主管不但要懂一些基本的理财原则,还需要懂得国际货币信贷和结算、证券交易、吸引外资等方面知识;能备官则强调作为执掌全面的领导人除了审时和察用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知才,识才和用才的能力。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权修》)可见《管子》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中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的管理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21d1b1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8.png)
管子的管理思想天下之大知废兴在逆顺管仲相齐,推行改革,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
中国历经沧桑变迁,经历了无数次变革,而每次变革都可从管子思想中找到力量源泉。
《管子》集管子学派思想,经数百年前后相传,内容特别丰富。
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的古代经典著作。
管书对发展生产、理财经商、养民生息有精辟见解。
《管子》是一部光照千秋的先秦政治经济学大典,它是永远把珍贵货物送给后代的思想之船。
《管子》是我国著名的治国理论书籍,作者托名管仲,书中集中体现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及朴素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哲学观点对后世政治家、思想家影响至深。
管子思想,产生于孔子前一百多年,比秦孝公早四百年,它的丰富思想,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渊源。
书中的“利民”、“富民”、“顺民”的思想“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政治准则,体现了深刻的民本思想;提出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原理,为走富国强兵的道路,采取的种种经济措施,体现了义利并重的思想。
所有这些均属《管子》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政治思想文化的精粹。
《管子》书有的人把它列入道家,有的列入法家,也有的认为相同于儒家:可见该书实际上是一部集古代思想大成的书。
它对于墨家、道家、法家,儒家都有影响。
《管子》的成书状况《管子》一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淮南子说:“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由少而多智巧。
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故管子书生焉。
”可见管子一书是为适应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是一套治国强民的思想体系和政治措施。
战国时韩非描述了《管子》成书原因。
他说:“今境内皆言治,藏管商之法者,家有之。
”可见《管子》书在当时受到人们的欢迎。
其主要原因是“自治”,即治国强民的办法。
《史记·管晏列传》中也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详哉其言之也。
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的管理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7c299f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7.png)
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天地为心”的心术论。
管子提出,人君应以天地为楷模,“以天地为心”,无私无欲。
天道产生权,权产生法,以法治国;地德产生义,义产生礼,以德治人。
管子的心术论还衍生了宽猛相济、刚柔并举等有效的管理原则。
2.“自利”的人性观。
在人性论上,管子的主张是人性“自利”,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结。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
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
然而,管子并未走向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不仅可以调和,甚至“自利”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善。
既有“自利”之德,又有“利人”之德,唯其如此,事君才不至于有二心。
3.民富与国富相同一论。
强调国富丝毫不否定民富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有了民富,才有国富的可能,民富是必要的条件。
从经济方面来看,民富可以多收税,税收增加国家就会富裕。
国家要兴盛,一定要国富。
国富兵强,诸侯就服从他的政令,“藏富于民”并不是说以牺牲“国富”为条件。
从政治方面看,民富就会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必尊上畏刑,尊上畏刑就易治理。
反之,民贫就会离乡轻家,离乡轻家就敢于犯上、敢于违法,犯上违法就难以治理。
4.“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管仲与齐桓公的对话说:“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管子》。
管子治国治家的智慧总结
![管子治国治家的智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2201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e.png)
管子治国治家的智慧总结管子(公孙龙),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治国治家的智慧之一。
他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念和观点,对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总结管子治国治家的智慧,从其政治思想、治理原则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政治思想管子的政治思想以强调权力运用、社会秩序和合理分配为核心。
他认为政治是人际关系的艺术,治理目标是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以下为管子治国治家的几个重要思想:1. 君主权力合理运用管子主张君主应掌握绝对权力,并强调君主的权威与约束。
他认为君主应当注重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并在运用权力时要秉持公正和善良的原则。
2. 社会秩序与公平分配管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家稳定至关重要。
他主张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推崇法治原则,并提出了“一报告,如法拘之;三公差诏,人慎其事”的理念,强调法律权威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他还关注社会的公平和力求消除社会阶层的不平等。
二、治理原则管子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原则,旨在实现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他注重政策的创新,以应对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以下是管子治理的几个重要原则:1.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管子主张以德治为基础,通过培养君主和臣民的德行和修养,使社会形成善治的氛围。
同时,他也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准绳,必须通过法制来维持社会秩序。
2. 群臣参政与精英管理管子提倡群臣参与决策,以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和才能。
他认为,君主应聘用贤才并重视臣下的建言献策。
同时,他也强调管理精英,重视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
3. 国家资源优化配置管子注重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益的平衡。
他主张充分发挥国家资源的综合效益,将资源用于积极的建设和公共福利,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开支。
三、实践经验管子的治国治家智慧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来自于实践和自身经验的总结。
以下是管子实践经验的几个重要方面:1. 德化教育注重管子重视德化教育,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们优秀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以促进社会和谐和公民的积极参与。
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试论《管子》的国家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试论《管子》的国家管理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671a9187c1cfad6185fa782.png)
道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试论《管子》的国家管理思想】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等行动。
而在几千年前的中国,管理的思想即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代作品、言论中,如先秦的《管子》、《墨子》、《周礼》及《孙子兵法》等典籍,就都包含着管理体系中若干基本思想和观点,许多见解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引人深思和令人惊叹的。
本文将就《管子》中有关国家管理职能方面的思想观点做一点初步探讨,请专家们指教。
一组织职能国家管理职能,首先表现为组织。
夏商时期,中国居民的组织形式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聚居,以后才依居住地区来划分居民。
春秋初期的管仲比较早地尝试了这种方法。
《立政》篇中说:“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分州以为十里,里为之尉;分里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十家为什,伍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
”建立起类似后世郡县制的行政系统。
这样就把全体国民置于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网络之中,社会秩序管理也就有了组织保障。
针对春秋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管子》中把工商与士农列为“四民”,建立了四民分居的管理模式。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杂处则其言,其事乱。
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小匡》)把士农工商分门立户,在全国“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穴,士农之乡十五。
”实现一种按行业聚居的理想,与近代出现的工业城市、商业城市和农业区有相通之处。
由于各行业的集中居住,便体现出它的历史进步性。
工可以“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
”工匠们居住在一起,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谈论工艺上的问题,互相观摩工艺成果,互相夸比劳动智慧,有利于促进工艺的发展。
农家居处相聚而集中,“审其四时,权节其用,备其械器”等,使有效的劳动力和劳动工具充分利用。
商人相聚而居,“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
管仲其人及其管理思想
![管仲其人及其管理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af96a965ef7ba0d4a733be6.png)
2.天地为心的心术论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不闻声。 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无代马走,使尽其力; 无代鸟飞,使獘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 失位,静乃自得。 “以天地为心”
3.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民恶忧 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 育之。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 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时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量民力, 则无事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时,则民无怨心。 不欺民,则下亲其上。”
管仲其人及管理思想
•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 公元前645年) 名夷吾, 字仲,又称敬仲,春秋 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 上)人。
1.自利的人性观
“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当,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辩证思想,置之千古万世,掷地有声, 确不可移。《管子》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结,从另 一方面而论又是一种内在的“善”、动力。 《形势解》中所说:“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 害。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 无择也。” 《管子》主要思想精华之一就是“自利”与“利人”的辩证 统一。
“圣人载物,不为物使。心安则国安,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 也,安也者心也。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民,故功作 而民从,则百姓治矣。”
6.与时变的创新精神
《管子·正世》:“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 与俗化。” 不因为依恋过去而因循守旧,不要受现实所惑而局限在今天。 应该顺应潮流与时代一起改变,随着习俗一起发展。这是开 放、充满活力的齐文化的显著特点。
論《管子》“四篇”中的管理心理學思想
![論《管子》“四篇”中的管理心理學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e073f1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6.png)
論《管子》“四篇”中的 管理心理學思想吕錫琛 内容提要 《管子》“四篇”作爲稷下黄老道家的作品,繼承發展了先秦道家身國同治的思路,對管理者的心理素質及其在管理活動中的心理調控等問題予以高度的關注。
提出了心治則形全、天下治的論斷。
作者揭示了爲政者自身的心性修養水準和心理素質與決策水準和治國能力的密切關係;分析了在管理過程中,管理者的言行對被管理者的心理、行爲及其走向的影響;進而提出了管理者如何提高對情感、欲望和注意力的調控能力的修養途徑。
從操作的層面深化和拓展了道學的管理理論。
這些思想對於提高現代管理者的心理素質,促進管理主客雙方的和諧互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心理學理論,皆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管子四篇 管理心理學 心治 氣意得而天下服 心静氣理中圖分類號 B2《管子》一書是稷下學派的代表作之一。
現存的《管子》一書爲西漢人劉向所編寫,雖然學術界對《管子》中哪些屬於稷下道家宋鈃、尹文或慎到、田駢等人的思想,哪些屬於管仲學派的言論尚未形成定論,但它至少是綜合了稷下黄老學派思想的文集,其中不少作品以老子思想爲宗,繼承北方道家及《黄帝四經》思想並兼收儒、法、名諸家主張,特别是其中的《心術》上下篇、《内業》《白心》這四篇作品,更是明顯地以《老》爲宗,貫通百家,被學界公認爲稷下黄老學者的作品(以下簡稱“四篇”)。
“四篇”的作者既繼承了先秦道家遵道而爲、致虚守静等主張,又具有黄老道家重視經世致用的特點。
與此相聯繫,作者對管理者心理素質問題十分關注,①本文爲湖南省高校創新平臺開放基金項目“道家倫理智慧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子課題、中南大學教師研究基金“道家哲學的應用與文化强國建設研究”項目子課題。
留下了值得珍視的管理心理學思想①,本文擬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心治則天下治重視爲政者自身的管理,這是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的重要特點,諸子百家皆强調“正己正人”“修己治人”,認爲管理好自己是教化他人、管理民衆的基礎和前提。
但在自我管理方面,道家比儒家等其他諸家的主張更爲全面,蓋不僅重視“修己”,强調爲政者的道德修養,而且重視心理層面的修煉,深刻認識到爲政者自身的道德水準和心理狀態對於社會治理所産生重要影響。
论《管子》的管理哲学思想
![论《管子》的管理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42b6b5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f.png)
论《管子》的管理哲学思想《管子》是先秦时期一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哲学书籍,对于中国古代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管子》中的许多理论,至今仍然能够为现代管理者提供宝贵的思路和启示,对于当代管理实践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管子》的管理哲学思想展开讨论并举出五个例子作为证明。
一、《管子》的管理哲学思想《管子》的管理哲学思想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1、科学决策和管理思想在《管子》中,谋略、策略等词汇经常出现,反映了古人对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视。
比如说,在《乘马单》中,管仲说:“以大事为戒,以小事为锻。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决策时必须注重考虑细节和整体,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环节。
2、以人为本的领导思想《管子》认为,要想使一个组织取得成功,首先就必须关注人的需求和利益。
比如说,在《六韬》中提到:“士者者可用之物也,忠信者可制之器也,智者可以用之商也。
”这说明了管理者需要通过培养员工的能力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来创造和谐的组织环境。
3、审时度势和灵活变通《管子》中常常提到审时度势和灵活变通的重要性。
比如说,在《增广》中,管仲说:“天下若作一家,夫唯诸君为能仁者,则解室而封,不以势取人。
”这说明了在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时必须审时度势、灵活变通,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4、强调团队精神和协作《管子》认为,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够促进组织效率和员工成长。
比如说,在《吹兰记》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勇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能力。
5、强调以诚待人和民主管理《管子》强调以诚待人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
比如说,在《解蔡》中,管仲说:“人虽愚,但不愚其利。
”这说明在处理员工关系时,管理者要体现诚信和公正,以保证组织的稳健运营。
以上五个方面正是《管子》管理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思想内容对于现在的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举例子证明为了更好地阐述《管子》的管理哲学思想,接下来将分别以科学决策和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领导思想、审时度势和灵活变通、团队精神和协作、以诚待人和民主管理为例进行解释。
浅析管子的管理思想
![浅析管子的管理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c5ef7c652d380eb63946d0c.png)
浅析管子的管理思想管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管仲的思想,产生于诸子百家分野之前,并对后来诸子百家的理论建树产生过影响。
管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大多为诸子所称道。
他的管理思想,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因其高超的智慧,至今仍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管子》涉及经济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论述之具体,堪称经济管理方面极具价值的一部百科全书。
标签:管子;管理;思想一、治国管理思想(一)政治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
政治的发达,在于顺应民心;政治的衰败在于违背民心。
可见政治的基础是人民,没有人民,政治本身就无所依,所以先秦思想家也大多持“民本论”。
管子的民本论不仅提出了要通过发展经济、开辟土地来吸引四方人民,即所谓“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牧民》),而且还要求政治举措、政治方针等要合乎人民的需要和愿望。
“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霸言》)。
如果一个国家有两个君主,那么这个国家就无法管理。
管子政治论的重点是君主集权制,君主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一旦第二个君主出现,国家就无法稳定。
在君主集权之下,君主的权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出令布宪”(《立政》),及颁布国家的各项法令。
管子强调法治,“出令布宪”是带根本性权力。
君主立法,大臣执法,人民依法行事,这就是《管子》设想法治政治的理想状态,体现君主权力的第二个方面是君主可以行赏罚,“君之所以为君,赏罚以为君”(《君臣下》)。
赏罚包括人的生、死、富、贫、贵、贱等权柄。
也包括任免大臣。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牧民》)。
君主行赏罚来驾驭大臣,大臣执法来管理人民,这正是天下大治的境界,因此,赏罚的权柄不能落于他人。
(二)四民分业定居论管子的“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在很大程度上落实在他的“四民分业定居论”中。
齐桓公问管子怎样实行“定民之居”,管子答说:士、农、工、商这四种人不能让他们混杂居住,混杂居住的弊病是会出现正义和矛盾,使各职业工作者无法正常进行。
管子中的思想
![管子中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98c05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a.png)
管子中的思想管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其学说在中国古代数千年间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哲学家,管子的思想包含有关个人成长、政治领导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学说。
本文将论述管子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和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管子学说中的核心概念,表达了政治领袖应该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管子主张君主应该行使仁政,缩小贫富差距,使人民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个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中仍然有着广泛应用。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通过实施各种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和开展公益活动等,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公正的发展机会。
2. 仁爱之心仁爱之心是管子学说的又一个核心概念。
管子认为,仁爱之心是人类共有且内在的品质,是人们实现自身价值和贡献社会的重要基础。
他强调了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听从心(亦即是让人有体恤他人之心)和智慧的重要性,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人们完成全面发展的有力渠道。
这个思想对于当今教育体系创新有极大的指导和指示作用。
3. 用人唯贤用人唯贤是管子对领导者在人事任用中提出的建议,他主张应秉持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来选择和使用人才,关注人才的潜质和实际表现。
这个思想在现代管理中被广泛应用,企业在招聘和管理员工过程中也应当以用人唯贤的原则来制订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这个管子思想的核心价值。
4. 惠民政策惠民政策是指政府为了民生福利而制定的各项政策。
管子的学说中,惠民政策是实现天下为公和仁爱之心的有力保障措施。
作为政治领袖,应通过实现惠民政策来缩小人民与富人之间的差距,推动社会和谐。
该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在了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
5. 良法治国良法治国是管子的理想国家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一个立法体系完备、法律执行人员素质高、法律法规清晰等内容。
管子主张立法应当优先考虑对人民权益的保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法律与实践相统一,为人民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26114d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2.png)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管理思想作为管理活动的升华,其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条件的产物,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有:(一)管子的管理思想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最为杰出重要政治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管理思想方面有杰出的才能,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大业。
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1、自利的人性观。
管子认为自利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本质所在。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
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责也。
管子认为,人对利的追求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无可厚非的。
但管子并未走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是可以调和,人既可以有自利之德,也可以有利人之德,惟其如此才不至于走极端。
2、四民分业定居的管理方式①。
管子第一次提出了国之四民说,即士、农、工、商,并称为国之四民。
管子主张四民务使杂处,即四民不能杂居,应该分开。
处士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这样做即有利于同一行业的人员集聚,实现经验的交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也能够实现组织的和谐,提高专业化程度。
(二)儒家的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程度比较高。
儒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仁为核心,特点在于关注人性本质和社会问题。
孔子关于管理的九字名句②: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阐释了管理的核心特点。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即中庸、和谐的综合,这是管理的最为理想的状态。
(三)道家的管理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最高境界为道。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基础,无为而治的哲学思维,则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准则。
为涵盖了及其丰富的管理理念。
无为而治要求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顺乎事物的发展规律。
无为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不肆意妄为,这是遵循道的要求的。
总之,以无为的理念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管子的管理学观点
![管子的管理学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a79a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8.png)
管子的管理学观点“管子”的管理学观点管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所创立的管理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被后人奉为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管子的管理学思想中选取几点进行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思想体系。
一、统一思想管子强调管理者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思想,以便更好地领导下属。
他在《管子·权修》中说:“言不一则政不行,赏罚不一则事不速,尊卑不一则功不成。
”这句话表明,管理者必须确立一个目标,统一思想,才能有效地管理。
同时,这也是协调各部门利益、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二、注重人才在“管子”的管理学思想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管子认为,管理者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他在《管子·权修》中说:“苟无其人而欲举大事,何以为也?”这说明,没有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任何组织都无法取得成功。
因此,管理者需要注重挖掘潜力、培养人才,将人才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善用权术管子认为,管理者必须掌握权术,方可更好地领导下属。
他的《管子·权修》中提出了三种权术:权化、权谋、权变。
管子认为,在权力运用上,达到最后目的的有效手段即为良善的权术。
因此,管理者需要掌握各种权术,以应对工作时的各种复杂情况。
四、注重细节管子认为,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注重细节。
他曾说过:“物须细,事须端,言须序,志须诚。
”这说明,管理者需要把握工作的方方面面,关注细节,做到严谨的管理。
只有注重细节,才能真正了解问题的根源,并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让组织达到最佳状态。
五、关注群众管子的思想中,既重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也关注管理对象即被管理群众。
在《管子·权修》的“六德”一章中,管子提到了“养民”这一点,强调管理者要把民众放在第一位,注重人民的生活,因为“有民则有国,有国则有君”。
因此,管理者需要注重和民众保持良好沟通,了解群众需要,为民众的利益着想,才能取得民心,切实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试析《管子》的辨证管理观
![试析《管子》的辨证管理观](https://img.taocdn.com/s3/m/841fa6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4.png)
试析《管子》的辨证管理观【摘要】《管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其中包含丰富的管理思想。
本文主要围绕《管子》中的辨证管理观展开,首先介绍了《管子》的背景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其中的管理思想及辩证管理观的内涵。
接着探讨了《管子》给现代管理带来的启示以及辩证管理观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也指出了辩证管理观在某些情况下的局限性。
总结了《管子》的辨证管理观对管理领域的重要性,展望了其未来对管理领域的影响,并支持继续探讨《管子》中辩证管理观的价值。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管子》中的管理思想,为现代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管子》、辨证管理观、管理思想、内涵、启示、应用、局限性、重要性、影响、持续探讨1. 引言1.1 了解《管子》的背景《管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作者为战国时期的管子(鬼谷子)和他的门徒。
该书共分为46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了解《管子》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管理思想和辩证管理观。
管子(鬼谷子)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赵国任官期间提出了许多管理和军事方面的重要思想。
《管子》一书记录了他的一些言论和思想,包括君臣关系、权谋策略、军事布阵等方面的内容。
在当时,管子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应用。
通过了解《管子》的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所表达的管理思想和辩证管理观。
管子倡导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于今天的管理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深入研究《管子》是了解古代管理思想,探索辩证管理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提出分析《管子》的重要性《管子》所蕴含的管理思想,不仅体现着古代智慧,更具备了普适性和时代性。
探究《管子》中所涵盖的辩证管理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管理的本质和要义,使管理者能够理性解决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对《管子》的分析,对于深化我们对管理学的理解和应用,探索管理智慧的内涵和外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管子的治理与社会变革
![管子的治理与社会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d775e6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4.png)
管子的治理与社会变革管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管仲的名字,也是其所著的一部政治经典。
管子的治理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本文将就管子的治理理念与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管子的治理理念管子的治理理念集中体现了其对于政治、社会、经济的深刻洞察。
他主张“民利”,即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从民生出发,建立民主、权力制衡的治理机制。
他提出了“设官职”、“修法度”、“释刑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改进自己所处的国家状况。
他主张通过法律的来制约官僚的权力,使其不得滥用权力。
他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培养人才是国家治理的根本。
二、管子的治理思想对社会变革的影响1. 法治观念的强化:管子强调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他提出了“设官职”、“修法度”等重要举措来加强法治建设。
这种法治观念的强化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社会秩序的重建:管子对社会秩序的重建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租贫者”、“租富者”等措施,通过土地的重新分配,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这种社会秩序的重建使得社会变得更加公平与和谐。
3. 重视人才培养:管子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提出了“养母者贵”、“知贤者逮以治国”等观点。
他认为培养人才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只有有能力的人掌握了国家的命运,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 民生改善与治理效能提升:管子强调了“民利”、“百姓无饥寒”等观点,将人民生活的改善作为治理的出发点。
他提出了多种措施来改善民生,如废除租借制度、开展农田水利修建等。
这种民生改善与治理效能的提升为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提供了动力。
三、管子治理思想的现实意义管子的治理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管子治理思想的现实意义并不仅限于古代,它对于当代社会治理也有着启示与借鉴。
首先,法治观念的强化是管子治理思想的核心之一,它对于当代社会尤为重要。
论管仲的管理思想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实践启示
![论管仲的管理思想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实践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d784ca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6.png)
论管仲的管理思想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实践启示管仲(约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45年),字子鱼,鲁国人,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其出色的管理才能和先进的管理思想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管仲的管理思想出发,探讨其对教育管理的实践启示。
一、管仲的管理思想1.以德治人管仲主张以德治国,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以德为基础,通过教育和君主的榜样来塑造人民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他认为只有政府官员和君主本身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从而有效地管理国家。
2.重视人才选拔在管仲的管理思想中,人才选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他提倡平等和公正的选拔制度,不分贵贱和出身,只看才能和表现。
他认为只有选用优秀的人才来担任重要职位,才能确保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他主张重用并培养年轻、有才能的人才,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3.注重奖惩制度管仲强调奖惩制度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建立公正、严明的奖惩制度,才能推动人们尽职尽责,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他注重奖励表彰优秀的表现,同时也严格惩处违纪的行为,以此来维护管理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二、管仲的管理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实践启示1.强调德育的重要性管仲的以德治人思想对当今的教育管理仍有启示意义。
教育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2.重视人才选拔与培养管仲的人才选拔理念也对教育管理有所启示。
教育管理者应该在选拔师资队伍的过程中注重发掘和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
只有选用优秀的教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激励机制与管仲注重奖惩制度相呼应,现代教育管理也应建立激励机制,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建立违规行为的处罚机制,以维护教育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4.倡导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管仲提倡所有人员参与管理的思想,对教育管理也提供了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子》管理思想
一、《管子》简说
1、管子其人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645年。
春秋初期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
颍上人。
经鲍叔牙推荐当了齐桓公的卿,从政四十年。
“管鲍之交”,管子相齐
2、《管子》一书西汉末年刘向编《管子》时,所搜集到的以管仲名义写成的著述共达564篇之多。
刘向汰除重复,定为86篇,后来又有10篇亡失,现存76篇.《管子》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其大部分内容包括管仲的言论、治齐的律令以及追述管仲的事迹。
二、趋利避害
¡“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
”
三、以人为本
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得人之道,莫如利之”《五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2、管子的观人之术:¡“訾卫之人,勿与任大”¡“顾忧者,可与敬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也”¡“矜物之人,无大士焉”¡“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四、法德并举
(一)法治思想¡“法者,天下之仪也。
”《禁藏》¡齐桓公所颁布的“三选制度”¡第一选是乡长“进贤”¡第二选是“书伐以告”¡第三选是桓公“省相其质”
(二)德治思想¡“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五、赏罚有度
¡“致赏则匮,致罚则虐。
财匮而令虐,所以失其民也。
”¡齐桓公的赏罚¡司马伦随意赏罚六、重视教化
¡《侈靡》中有一段对教化非常具有诗意的描述:¡若夫教者,摽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窎然若謞之静,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人所生往。
七、侈靡的消费论
¡节俭将使人们对事业活动缺乏兴趣,奢侈的消费会引起货物的短缺。
¡在一定的条件下强调侈靡,推动生产。
八、轻重之术
¡轻重之术探讨的对象极为广阔,凡是与人民社会经济生活相关的,都包括在内。
1、轻重规律(1)一种商品:散则轻,聚则重。
(2)几种商品之间轻重关系:《管子》将谷物和货币从“万物”中抽出来,使两者和“万物”形成一种轻重关系,二者之间另外形成一种轻重关系。
¡货币对万物——币重则万物轻(价贱),币轻则万物重(价贵)。
¡谷物对万物——谷轻则万物重(相对的贵),谷重则万物轻(相对的贱)
¡谷物对货币——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价贵)。
(3)轻重原则的运用国家运用所掌握的大量货币直接参加市场上的粮食买卖,通过购进或抛售谷物以影响谷物的轻重,从而也就影响一般商品的轻重(价格)。
¡“以重射轻”:如果出现谷重而币轻的现象,则必须以国家所掌握的谷物向市场抛售以便使流通中“轻”的货币回笼,反之亦然。
¡封建国家采取这种措施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使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能适当保持某种理想的水平而不至过高或过低。
¡二是国家可以由此获取巨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