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周间隙的解剖及影像学应用

合集下载

CT检查论文 (80)

CT检查论文 (80)

肝肾间隙巨大占位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作者:王东综述胡春洪审校【关键词】肝肾间隙肝肾隐窝又称肝肾间隙或Morison间隙,是肝脏与右肾、右肾上腺及下腔静脉间潜在的间隙。

肝肾隐窝巨大占位性病变并不少见,右肾上极、右肾上腺和肝脏右叶的巨大占位均可突向肝肾间隙;除此以外,肝肾间隙内脂肪、血管、筋膜等结缔组织发生的肿瘤也可占据该区域。

巨大肿瘤可以将肝肾隐窝大部分乃至全部占据,邻近脏器和血管明显受压推移及变形,产生相类似的CT表现,造成肿瘤来源和定位的不确切性[1,2]。

病灶的准确定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它是正确定性诊断的前提,而且可帮助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CT凭借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能为肝肾间隙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本文对此进展综述如下。

一、肝肾间隙的解剖肝右叶、右肾、右肾上腺及下腔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密切。

肝肾间隙上界是肝右叶的下面和胆囊,后界为右肾上腺、右肾和十二指肠降部,下界是横结肠、结肠肝曲和横结肠系膜,上后界是右冠状韧带的后叶,左界是肝镰状韧带后下部[3~5]。

由于肾前、后筋膜与壁层腹膜和腰方肌筋膜、膈肌筋膜融合,融合部位在肾上极与肾中部水平各约一半,造成肾周间隙上部是开放的,右侧与肝裸区相通,左侧与左膈下腹膜外间隙相连[6],肝后部肿物可自裸区伸入肾周间隙而拟似腹膜后肿物[7]。

腹膜后特别如肾上腺的肿物又可压迫肝脏,而由于肝脏质软,致使外压与自身的肿物较难鉴别[8]。

正常情况下,在CT横断面图像上,该间隙表现为肝右叶后缘与右肾前外侧缘之间的带状隐窝,其大小和形态依据肝肾的位置及肝脏大小和形态而有所变化。

右肾上腺形似锥体形,底面凹陷,分内、外侧肢和体部,其内侧部无腹膜被覆直接贴于下腔静脉后面,外侧部与肝右叶紧邻并贴附在右肾上极内侧,后面与膈肌相贴。

右肾与右肾上腺间仅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右肾上端的内侧被右肾上腺遮盖,右肾前面的2/3或3/4与肝毗邻。

下腔静脉上接右心房,下连左右髂总静脉,在进入肝裸区的始端覆盖在右肾上腺内侧的前面,再向上则在肝右叶和尾叶之间沿腔静脉沟上行[3~5]。

肝及肝外胆道的应用解剖(ppt)

肝及肝外胆道的应用解剖(ppt)

左、右 左、右 门V左、 肝管 肝动脉 右支
位置 前 居中 后
分叉 点
最高
最低
居中
2.2.3胆总管的分段、毗邻
十二指 肠上段
左 肝固有 侧 动脉
后 方
门静脉
十二指 肠后段
胃十二 指肠动 脉、门 静脉
下腔静 脉
胰腺段
胃十二 指肠动

下腔静 脉
十二指 肠壁内

2.2.4肝总管、胆囊管和 胆总管的血供
左 肝 管 右 肝 管
肝 总 管 胆 囊
胆 总 管 胆 囊 管
十 二 指 肠

门叶
静间
脉静 脉 小
肝叶 动间
肝 血 窦
中 央 静 脉
小 叶 下 静 脉
集 合 静 脉
肝 静 脉
下 腔 静 脉
脉动

1.4.2肝的分叶分段
Glisson系统:
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的各级分支,走向和分布 范围大至一致,似树状分支分布于肝实质内,并被一 结缔组织囊(Glisson囊)所包裹。为肝分叶分段的形态 学基础。
③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 肠下前、下后动脉→胰十二指肠 上前、上后动脉→胃十二指肠动 脉→肝固有动脉→肝动脉→肝
结扎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 发出以前)……
腹腔动脉→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肝 动脉→肝
结扎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 发出以后)……
无侧枝途径
门静脉血液的分流现象
1.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液大部分经门静 脉右支达肝右叶。
肝及肝外胆道的应 用解剖(ppt)
(优选)肝及肝外胆道的应用 解剖
1.肝
2.肝外胆道
1.1肝的位置与体表投影
1.2肝的形态与毗邻

正常肝脏的超声解剖及局限病变的超声诊断

正常肝脏的超声解剖及局限病变的超声诊断

(二).肝脏管道超声解剖
肝内两大管道系统 即格利森系统和肝静脉系统
(三).肝脏断面超声解剖
肝脏:部、叶、段的分法 Couinaud 分类法
第1、2腰椎水平横断面示肝周结构及肝周间隙
(引自Cosgrave)
A:腹主动脉;CBD:胆总管;D:十二指肠;DC:降结肠;GB:胆囊;GDA: 胃十二指肠动脉;LRA and V:左肾动脉和静脉;LS:网膜囊;LT:肝左叶;SMA: 肠系膜上动脉;SPV:脾静脉;TrC:横结肠;1:膈肌;7:腰肌;8:腰方肌;9: 腹直肌;10:背脊肌
肝-腹主动脉纵断面(第一纵断面)示意图
1.门静脉左外下段支;2.肝左静脉;3.左段间裂;4.门静脉左外上段支; 5.脾动脉;6.胃左动脉;7.腹腔动脉;8.食管胃交接段;9.腹主动脉; 10.横结肠;11.幽门窦;12.肠系膜上动脉;13.胰体;14.脾静脉; 15.十二指肠第三段;16.左肾静脉;17.左肾动脉;18.网膜结节
正常肝脏的超声解剖 及局限性肝脏病变的超声诊 断
内容提要
一、正常肝脏的超声解剖
二、正常肝脏声像图
内容提要
三、肝脏局限性病变的超 声诊断
(一) 概述 (二) 局限性病变的病理类型 (三) 各类局限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一、正常肝脏的超声解剖
(一) 肝脏表面的超声解剖
( 二 ) 肝脏管道结构的超声解剖
(三 ) 肝脏断面的超声解剖
中线右侧2cm处的纵切面示韧带及肝周间隙
1:十二指肠;2:肝动脉;3:左心房;4:小网膜;5:网膜囊; 6:胰颈;7:右心房;8:右肾动脉;9:肠系膜上动脉; 10:脾静脉;11:胰的沟突;12:肋间肌;13:腹直肌
肝静脉走向与门静脉走向关系示意图

肝、胆、胰的解剖

肝、胆、胰的解剖

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括约肌):
为包绕在肝胰壶 腹周围的平滑肌。 在胆总管和胰管末 段也分别有胆总管 括约肌和胰管括约 肌包绕。
(五)胰 pancreas
1.分部 胰头 胰颈 胰体 胰尾
胰头被十二 指肠环 绕, 胰尾达脾门。
胰管开口:
主胰管开口 于十二指肠大 乳头,副胰管 开口于十二指 肠小乳头。
四、肝门和肝蒂
肝门:肝下面“H”形沟的横沟称为肝门
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合称肝蒂。
肝蒂的主要结构及位置关系:
主要结构: 肝左、右管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肝门静脉左、右支
肝蒂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
肝左、右管在前,汇合点最高。 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分叉点稍低。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分叉点最低。
2.参与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的合成、转 化与分解。
大多食入的营养物质,通过胃与小肠消 化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 “加工”,通过肝细胞的作用合成许多人体 所需的各种重要物质,如血浆蛋白(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球蛋白)脂蛋白、糖 元、胆固醇、胆盐等。同时,肝脏还对糖元、 维生素、铁等物质有贮存作用。
2、 肝静脉系统
肝内一般有左、中、右三条肝静脉, 收集肝窦回流的血液,在肝裸区第二肝门 处分别注入下腔静脉。
3、肝的分叶与分段
按 Glisson系统各分支的分布区将肝
分为左、右二半肝、五个叶、六个段。
Couinaud(1954年)依据Glisson系 统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将肝划 分为八个肝段,每个肝段均以罗马数字 代替名称。但有人认为他的这种划分不 能完全符合肝内的Glisson系统的概念,然 而多数人认为他的描述是最为完整和具 有实用价值的,故国际上目前多采用 Couinaud的划分法。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右纵沟:宽,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 斜向肝门,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肝脏分段解剖影像学

肝脏分段解剖影像学

IV
V
VI
IV V
VI
IV
V
VI
V
VI
V
VI
左右半肝五叶左右半肝五叶viiiviii段段下腔静脉左缘至胆囊切迹中点的连线viiiviiiviiiiiiiiiiivviiiviiviiviiiiviiiiivviiiviiiiiiiiviiviiiviivviivivvivivi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பைடு நூலகம்肝的分叶与分段


根据:肝门静脉的肝内分支并结合肝的沟、切迹、裂等。 分成: 左、右半肝,五叶, VIII段
• 下腔静脉右缘至胆囊切迹中点右侧的肝前缘的外中1/3交点处连线 • 下腔静脉左缘至胆囊切迹中点的连线
IV VIII
III II
VII
IV
III II I
VIII
VII
IV
III III II
VIII
I I
VII
IV
III
II
VIII I VII
IV
III
V
I
VI
IV
III
V
VI



肝正中裂(肝中静脉)-------右肝、左肝. 左纵沟(左门静脉矢状部)---左外叶、左肝内叶(Ⅳ) 段间裂(左肝静脉)-----左外叶上段、下段(Ⅱ、Ⅲ) 右叶间裂(右肝静脉)-------右前叶、右后叶 右前叶门静脉分叉-------上段、下段(Ⅴ、Ⅷ) 右后叶门静脉分叉-------上段、下段(Ⅵ、Ⅶ) 尾叶(Ⅰ) 腔静脉-----------------左尾叶、右尾叶

肝的应用解剖Applied Anatomy of the liv

肝的应用解剖Applied Anatomy of the liv

肝的应用解剖Applied Anatomy of the liver肝(liver/Hepar)是人体最大、血管供应极为丰富(棕红色)的腺体。

特点:接受双重的血液供应(肝动脉和肝门静脉),新陈代谢最活跃。

肝的功能:1、参与蛋白质、脂类、糖类和维生素等物质的合成、转化与分解。

2、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和解毒、抗体的生成。

3、胆汁的生成与分泌。

4、胚胎时期,肝是造血器官之一。

肝的外形external feature of the liver两面: 上面(膈面);下面(脏面)膈面镰状韧带falciform ligament 冠状韧带前层和后层coronary ligament 右、左三角韧带right and left triangular ligaments膈面可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叶和右叶肝裸区肝门(the porta hepatis): 肝脏面中部有呈似“H”形的沟,其中位于中间的横沟称肝门,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经此出入,上述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左纵沟前为肝圆韧带(ligamentum teres hepatis,round ligament,脐静脉闭锁遗迹),后为静脉韧带(ligamentum venosum, 静脉导管闭锁遗迹);右纵沟前为胆囊窝容纳胆囊,后为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

第二肝门(secondary porta of liver): 肝脏面中部“H”形沟中,右纵沟后部为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

在腔静脉沟的上端处,有肝左、中、右三条肝静脉出肝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故此处常称为第二肝门。

肝脏面可被“H”形沟分为4叶:左叶; 右叶;方叶;尾状叶----尾状突(右)乳头突(左膈面前面观膈面上面观脏面观肝右叶肝左叶右三角韧带左三角韧带胆囊、肝圆韧带胆囊下腔静脉方叶、肝右叶、肝门肝圆韧带冠状韧带、裸区尾状叶、肝左叶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裸区、下腔静脉静脉韧带肝的位置Location of the liver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肝左季肋区。

医学影像学面试问答题

医学影像学面试问答题

法洛四联症的X线表现。

X线上,右心室肥大、心尖圆凸上翘肺门阴影缩小、心腰部凹陷,使心影呈或近似靴型。

肺血减少,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纤细、稀疏。

主动脉升、弓部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宽。

星形细胞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分化良好,恶性度低,Ⅲ~Ⅳ级分化不良,恶性度高。

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表现如下:①大多数表现为脑内境界较清楚的低密度或略高密度区。

②CT值为18~24HU。

③常位于脑凸面或皮层下白质内。

④无或轻度病灶周围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

⑤可有钙化。

⑥无增强或有轻度增强。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为:①脑内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占位病变,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出血。

②境界不清楚。

③多位于脑白质深部。

④较明显水肿,占位效应明显。

⑤钙化极少见。

⑥增强扫描可呈环状强化,并常可见强化的瘤结节,恶性程度高时,边缘强化明显,形态多不规则,呈花冠状。

请问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在CT检查中的如何鉴别?动脉期:主要由门静脉供血的正常肝实质尚未出现对比增强(4分),而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很快出现明显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4分)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密度开始升高,而肿瘤明显下降(3分);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而在明显强化肝实质的对比下,又表现为低密度(2分)。

整个对比增强过程呈“快进快出”。

(2分)简述脊柱结核的典型X线表现是什么?)死骨5)冷性脓肿(4)后突畸形(3椎间隙变窄或消失((2)骨质破坏:(1) 表现有哪些?肝硬化的CT早期肝硬化肝脏正常或肿大,中晚期则肝脏萎缩,肝轮廓呈结节状凸凹不平,肝叶比例失调,通常是肝右叶萎缩,左叶和尾表现有哪CT可显示簇状或条索状曲张的胃底食管静脉肝脓肿的CT状叶增生肥大,肝门和肝裂增宽,脾脏增大可伴有腹水,增强些?:平扫示脓腔为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较为清楚,脓肿壁呈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的环形带。

约CT:脓腔不强化。

脓肿壁呈环形强化,轮廓光滑、厚度均匀。

肝后间隙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肝后间隙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肝后间隙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黄从云;彭淑牖
【期刊名称】《国际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5(032)005
【摘要】肝短静脉通过肝后间隙汇入下腔静脉,平均17支,直径1 mm以上的静脉平均5支.包括:①引流Spiegel叶的粗大尾状叶静脉;②来源左尾状叶的细小肝短静脉;③来源右尾状叶的细小肝短静脉;④肝右下静脉;⑤肝右中静脉;⑤引流第8肝段的肝短静脉.主要是尾状叶静脉和肝右下静脉,分别汇入肝后下腔静脉左、右侧壁.肝脏和下腔静脉之间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区,宽5~15 mm,长4.1~7.8 cm.本文综述了肝后隧道建立过程中可能的肝短静脉损伤和预防措施.
【总页数】4页(P343-346)
【作者】黄从云;彭淑牖
【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J], 丁丁;姚玉芹;杨永富;赵红川
2.肝后间隙的临床解剖应用 [J], 周小龙;林乐迎;李剑;邱启祥;徐能全;李鸿玮;刘潜;钟应华;廖振机;郭少华
3.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 [J], 张海涛;张岩;王伶宇
4.肝细胞癌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J], 董鹏;王滨;孙伟;孙西河;李玉意;刘文娟
5.急性胰腺炎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J], 刘凤杰;焦自梅;辛顺宝;王锡臻;董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周韧带及肝周间隙的影像解剖与常见疾病的影像分析

肝周韧带及肝周间隙的影像解剖与常见疾病的影像分析

肝周韧带及肝周间隙的影像解剖与常见疾病的影像分析=一、影像解剖腹膜腔和肝周间隙:腹膜腔是脏壁两层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整个腹膜腔由横结肠系膜分为上、下两大部分: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结肠上区又称上腹部。

结肠上区内器官间潜在的间隙称为膈下间隙。

膈下间隙包括右侧的肝周间隙和左侧的脾周间隙。

肝周间隙借肝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

肝上间隙位于肝与膈之间,它借镰状韧带分为左肝上间隙和右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又借左三角韧带分为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

肝下间隙位于肝的下面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它借肝圆韧带分为左、右肝下间隙。

左肝下间隙又借小网膜和胃分为肝胃隐窝和网膜囊。

右肝下间隙借十二指肠分为前、后两部,后部为肝肾隐窝。

镰状韧带:是一个由前腹壁连于肝的比较薄的腹膜反折,向下延至脐平面,止于肝圆韧带索。

从解剖结构上看,它与静脉韧带裂和肝胃韧带是相连续的。

当腹水出现时,CT 片可以显示该部位的软组织影或脂肪影。

肝圆韧带:镰状韧带的下缘是肝圆韧带,它是纤维索结构,系脐静脉闭锁而成。

有的人脐静脉上部并不完全闭锁,仍保留一个短窄的通道连于左脐门,即所谓的Baumganten 隐窝。

胎儿出生后,肝圆韧带形成一个潜在的通道,当门脉高压形成时,它可以重新开放。

脐周静脉曲张临床称作海蛰头征,B 超、CT、MIR 可以显示其走行路线。

冠状韧带:镰状韧带的两层腹膜分开包绕肝脏的上表面,在两侧反折就形成了左右冠状韧带。

左冠状(三角) 韧带较短,而右冠状韧带的腹腔附着处的肝脏留下了一个三角形的区域直接与腹膜后区相连,即所谓的肝裸区。

肝裸区在正常的横断面图像上是不显影的,但有膈下积液或腹水存在时,它的边界就会显现出来。

肝胃韧带:内含有胃左动脉、静脉和肝胃淋巴结,在横断CT 图像上是通过两个解剖结构来辨认胃左动脉和静脉韧带裂。

肝胃韧带内的肿块可能由于淋巴结、静脉曲张或来自胃、下段食道、胰腺的肿瘤转移,它还是胃癌直接侵犯肝左叶的直接通路。

肝十二指肠韧带:从肝门延至十二指肠球部的后方,它的右缘是游离的,其内含有门静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和门-腔淋巴结等。

肝肾隐窝病变影像定位

肝肾隐窝病变影像定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肾间隙巨大肿块来源肝尾状叶的一个较为特征 的征象。
2.右肾上腺影的存在可否定肿瘤来源于肾上腺,对 右肾上腺影的存在可否定肿瘤来源于肾上腺, 右肾上腺影的存在可否定肿瘤来源于肾上腺 确定肿瘤来源于肝脏有一定帮助 3.门静脉右支受侵、肝硬化改变、AFP阳性等少见 门静脉右支受侵、 门静脉右支受侵 肝硬化改变、 阳性等少见 的肿瘤是确定肝癌诊断有力的证据。 于其他来源 的肿瘤是确定肝癌诊断有力的证据。 4.肝右叶肿块一般不跨越中线 肝右叶肿块一般不跨越中线
4.肿瘤本身的性质对定位也有帮助,如肿 肿瘤本身的性质对定位也有帮助, 肿瘤本身的性质对定位也有帮助 瘤内钙化成分较多时多为腹膜后来源; 瘤内钙化成分较多时多为腹膜后来源; 肿瘤脂肪成分较多时, 肿瘤脂肪成分较多时,可来源于腹膜后 肾上腺和肾脏, 、肾上腺和肾脏,来源于肝脏可能性较 小
(三)右肾来源
右肾上极肿块向外生长为主时,易误认 右肾上极肿块向外生长为主时, 为肾上腺肿瘤或肾上腺肿瘤侵犯肾脏。 为肾上腺肿瘤或肾上腺肿瘤侵犯肾脏。 肿块从肾上极向外生长时,常形成“ 肿块从肾上极向外生长时,常形成“杯口 火山口状”肾质缺损区。 状”或“火山口状”肾质缺损区。肾上极占 位时,肾脏本身移位不明显, 位时,肾脏本身移位不明显,肝脏或肾 上腺肿瘤向下生长挤压肾脏时往往造成 肾脏明显下移
3.巨大后胸腔肿瘤向腹部生长时,可位 巨大后胸腔肿瘤向腹部生长时, 巨大后胸腔肿瘤向腹部生长时 于肝肾之间,易误诊为腹部肿瘤, 于肝肾之间,易误诊为腹部肿瘤,注 意膈肌的走向、位置非常重要, 意膈肌的走向、位置非常重要,后胸 腔肿瘤位于膈肌脚或膈肌后方, 腔肿瘤位于膈肌脚或膈肌后方,使膈 肌向前移位
(一)肝脏来源
1.下腔静脉移位征。下腔静脉明显左移、内移, 下腔静脉移位征。下腔静脉明显左移、内移, 下腔静脉移位征 高度提示肿瘤来源于肝脏, 高度提示肿瘤来源于肝脏,前移可见于任何肝 肾来源的肿瘤,以右肾上腺和肾脏肿瘤为主, 肾来源的肿瘤,以右肾上腺和肾脏肿瘤为主, 但自肝裸区长入腹膜后的肝癌完全可压迫西腔 静脉前移。 静脉前移。需注意的是下腔静脉后移是判断肝

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

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

经验交流 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解剖及其影像学应用张海涛㊀张岩㊀王伶宇ʌ摘要ɔ㊀目的㊀研究肝周间隙主要韧带在MSCT图像中的显示情况及其解剖学标志ꎮ方法㊀选择2018年1月 2019年4月在本院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ꎬ分为肝周间隙无异常的正常组及肝周积液的对照组两组ꎬ每组各80例ꎮ观察肝周间隙各分区的主要韧带在生理和积液状态下的显示情况㊁走行及其解剖学标志在CT图像上的适用性和影响观察因素ꎮ结果㊀对冠状韧带㊁镰状韧带㊁肝圆韧带㊁肝十二指肠韧带㊁肝胃韧带进行观察显示ꎬ胃左动静脉㊁门静脉㊁胆总管㊁肝固有动脉平扫均可直接观察ꎬ增强扫描对上述血管及其远端分支显示效果更佳ꎮ结论㊀(1)肝周间隙在生理及积液状态下ꎬ冠状韧带㊁镰状韧带㊁肝圆韧带㊁肝十二指肠韧带㊁肝胃韧带通过其内的血管㊁胆管㊁脂肪等可以显示其走行㊁毗邻ꎬ且积液状态对韧带显示效果更为理想ꎬ观察结果与解剖学一致ꎮ(2)肝周间隙的解剖学标志在CT影像解剖中同样适用ꎮ(3)腹部脂肪量㊁肝周积液量是影响观察的主要因素ꎮʌ关键词ɔ㊀肝周间隙ꎻ㊀韧带ꎻ㊀MSCTꎻ㊀解剖[中图分类号]R322.4㊀[文献标识码]A㊀DOI:10.3969/j.issn.1002-1256.2020.03.015Anatomyofthemainligamentsintheperihepaticspaceanditsimagingapplication㊀ZHANGHai-tao.㊀Departmentofmedicalimagingꎬ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ZhongshanꎬZhongshanꎬGuangdongꎬ528400ꎬ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studythedisplayofmainligamentsofperihepaticspaceinMSCTimagesanditsanatomicalmarkers.Methods㊀160casesofpatientsunderwentupperabdomenflatCTscanningandenhancedscanninginourhospitalduringJanuary2018andApril2019wereenrolledasstudysubjectsanddividedintonormalgroup(withoutabnormalinperihepaticspaceꎬn=80)andcontrolgroup(presentedtohaveperihepaticeffusionꎬn=80).ThedisplayandtrendofmainligamentsineachzoneofperihepaticspacewereobservedunderphysiologicalandfluidaccumulationconditionsꎬapplicabilityofthemainligamentsandtheiranatomicalmarkersonCTimagesandinfluencingfactorswereobserved.Results㊀Coronaryligamentsꎬsickleligamentsꎬhepaticroundligamentsꎬhepatoduodenalligamentsandhepatogastricligamentswereobservedꎬanditsresultsshowedthatleftgastricarteryandveinꎬportalveinꎬcommonbileductandinherenthepaticarterycouldbedirectlyobservedinplainscan.Enhancedscanhadbettereffectondisplayingtheabovevesselsandtheirdistalbranches.Conclusions㊀Iftheperihepaticspacepresentedanormaloreffusiveconditionꎬthedistributionandadjacentofcoronalligamentꎬsickleligamentꎬhepaticroundligamentꎬhepatoduodenalligamentandhepatogastricligamentcouldbeshownviathevesselsꎬbileductsandfatintheligament.Theeffusivestatuswouldhelpthedisplayefficacyꎬandtheobservationresultswerecorrespondingwiththeanatomyresults.TheanatomicalmarkersofperihepaticspacearealsoapplicableinCTimaginganatomy.Abdominalfatcontentandperihepaticfluidaccumulationarethemainfactorsaffectingtheobservation.ʌKeywordsɔ㊀Perihepaticspaceꎻ㊀Ligamentsꎻ㊀MSCTꎻ㊀Anatomy㊀㊀肝周间隙是指隔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区域ꎬ是炎症㊁外伤㊁积液等腹腔内液体首先聚集区域[1]ꎮ本研究使用成人躯干部CT检查图像对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解剖特征进行影像学观察ꎬ为观察肝周间隙和该区域病变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ꎮ一㊁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 2019年4月在本院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ꎬ分为肝周间隙正常组及对照组两组ꎬ每组各80例ꎮ正常组患者年龄20~54周岁ꎬ平均42周岁ꎮ纳入及排除标准:(1)受检者年龄18~55岁ꎻ(2)上腹部扫描未见异常㊁或仅为典型肝囊㊀㊀作者单位:528400广东中山ꎬ中山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张海涛㊁王伶宇)ꎬ超声科(张岩)㊀㊀通信作者:张海涛ꎬEmail:shui781187@126.com肿㊁肝血管瘤㊁肾囊肿等良性病变且无占位效应者ꎻ(3)无任何腹腔手术史㊁既往无传染病㊁慢性病或免疫疾病史㊁及任何肿瘤病史ꎻ(4)无腹部症状且查体阴性ꎻ血液生化检查正常ꎻ(5)排除各种原因导致的图像存在伪影者ꎮ对照组患者年龄19~53周岁ꎬ平均40周岁ꎮ纳入及排除标准:(1)肝周间隙及其周壁显影的积液(包括积血㊁积脓㊁积水ꎬ本研究仅选取与软组织对比明显的积水患者进行观察)ꎻ(2)无腹部手术史㊁上腹部恶性肿瘤病史㊁无慢性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ꎻ(3)排除各种原因导致的图像存在伪影者ꎮ2.扫描及图像处理:采用飞利浦256层iCTꎬ选用连续容积扫描模式ꎬ扫描范围从膈顶至双侧髂前上棘ꎬ检查前6~8h禁食ꎬ训练患者呼吸ꎬ检查前10分钟一次饮用500ml温水ꎮ增强扫描选用高压注射器ꎬ经肘静脉注入尤维显(350mg/ml)80mlꎬ注射速率为3.0ml/sꎮ扫描开始嘱患者吸气后屏气ꎻ注射开始后第30s进行动脉期扫描ꎬ第60s进行静脉期扫描ꎬ第240s进行延迟期扫描ꎮ将各期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ꎬ层厚及层间距为0.5mmꎬ用飞利浦IntelliSpacePortal工作站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ꎮ3.观察指标:依据系统解剖学知识ꎬ对肝周间隙及其韧带进行生理和积液状态下观察㊁对比ꎬ设定指标如下:(1)肝周间隙主要组成韧带的显示情况㊁走行与毗邻关系ꎻ(2)各韧带的解剖学标志在CT图像上的适用性ꎮ二㊁结果肝周间隙的主要组成韧带及其主要组成结构的显示情况(见表1)ꎮ本研究分析采用正常组与积液组对冠状韧带㊁镰状韧带㊁肝圆韧带㊁肝十二指肠韧带㊁肝胃韧带ꎬ通过对各韧带的组成结构进行观察显示(见图1~6):胃左动静脉㊁门静脉㊁胆总管㊁肝固有动脉㊁肝中动脉平扫均可直接观察ꎬ增强扫描对其远端分支显示效果更佳ꎮ表1 肝周间隙韧带显示情况[n(%)]韧带正常组(n=80)平扫增强对照组(n=80)平扫增强冠状韧带62(77.50)62(77.50)71(88.75)71(88.75)镰状韧带45(56.25)45(56.25)60(75.00)60(75.00)肝圆韧带1(1.25)1(1.25)3(3.75)3(3.75)肝十二指肠韧带80(100.00)80(100.00)80(100.00)80(100.00)肝胃韧带71(88.75)80(100.00)80(100.00)80(100.00)㊀㊀讨论㊀肝周间隙及主要组成韧带的解剖ꎮ肝周间隙包括肝上间隙与肝下间隙ꎮ其中ꎬ镰状韧带将肝上间隙分为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ꎬ左三角韧带又将左肝上间隙分为前后两个间隙ꎮ肝圆韧带将肝下间隙分为左㊁右两个间隙ꎮ肝周间隙的主要组成韧带包括冠状韧带㊁镰状韧带㊁肝圆韧带㊁肝十二指肠韧带㊁肝胃韧带[2]ꎮCT对肝周韧带解剖的显示ꎮ此次研究中CT对各主要韧带的观察显示ꎬ在正常组中结合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显影顺序由高到低为:肝十二指肠韧带(100%)㊁肝胃韧带(平扫88.75%ꎬ增强100%)㊁冠状韧带(77.50%)㊁镰状韧带(56.25%)㊁肝圆韧带(1.25%)ꎻ在对照组中结合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显影顺序由高到低为:肝十二指肠韧带(100%)㊁肝胃韧带(100%)㊁冠状韧带(88.75%)㊁镰状韧带(75%)㊁肝圆韧带(3.75%)ꎮ肝十二指肠韧带连接肝门横裂和十二指肠球部侧壁ꎬ门静脉㊁肝固有动脉与胆总管走行其内ꎬ解剖位置上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居前ꎬ分别偏右及偏左[3 ̄5]ꎮ此次研究中ꎬ依靠门静脉㊁肝固有动脉与胆总管的显示与走行㊁排列ꎬ肝十二指肠韧带在正常组及对照组均全部清晰显示(100%)ꎮ肝胃韧带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ꎬ狭义的肝胃韧带为连接肝脏和胃小弯的结构ꎬ在胃小弯上方包含胃左动静脉ꎬ并向右与肝十二指肠韧带延续ꎻ广义的肝胃韧带是肝食管韧带㊁肝膈韧带㊁狭义的肝胃韧带三者统称[3ꎬ6 ̄7]ꎮ本研究中ꎬ正常组肝胃韧带在静脉韧带裂内的部分与肝尾状叶紧邻而显示不清ꎬ靠近食管腹段㊁右膈肌脚㊁胃小弯部分由于存在淋巴组织㊁疏松结缔组织ꎬCT图像呈不规则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ꎬ此部分的肝膈韧带和肝食管韧带无法区分ꎬ因此在正常组平扫显示71例(88.75%)ꎬ在增强扫描时可观察到胃左动静脉ꎬ并判断追踪肝胃韧带走行(见图1ꎬ白色箭头对应短条状血管影)ꎬ80例(100%)全部显示ꎮ对照组在积液将肝被膜与肝胃韧带分离情况下ꎬ各组织的对比增加ꎬ对韧带起点㊁附着点的显示清晰ꎬ80例(100%)全部显示(见图2㊁3ꎬ胃左动脉游离于腹腔积液内ꎬ白色箭头)ꎮ同时贲门右下方观察到其内的胃左动静脉向下沿胃小弯走行ꎬ肝胃韧带在此处呈脂肪密度ꎬ走行于网膜囊积液与胃小弯之间ꎮ对于冠状韧带的定义存在异议[8]ꎬ此次研究采用将肝镰状韧带右侧的冠状韧带称为肝冠状韧带ꎬ斜向右后下终于右三角韧带ꎬ将镰状韧带左侧的左冠状韧带与左三角韧带统称为左三角韧带[9]ꎮ在正常组CT观察显示:62例(77.50%)可见纤维影ꎬ韧带内无淋巴㊁脂肪㊁疏松结缔组织显示ꎻ对照组中由于冠状韧带周围腹水的衬托ꎬ其显示较正常组比例略高ꎬ达71例(88.75%)ꎬ表现为腹腔积液中镰状韧带右侧㊁肝脏与膈肌之间的纤维密度索条影ꎮ同时两组组内增强与平扫显示比例无差别ꎮ镰状韧带走行于腹前壁正中线附近ꎬ为双层腹膜皱襞ꎬ连接肝㊁膈㊁脐ꎬ其将肝上间隙分为左㊁右两部分(见图4ꎬ冠状位ꎬ白色箭头)ꎮ在肝与膈之间向左侧延续为左三角韧带前叶㊁向右侧延续为冠状韧带上叶ꎮ左膈下动脉和肝中动脉为镰状韧带的血供来源[3ꎬ9]ꎮ本研究中ꎬ正常组增强扫描与平扫显示无差别ꎬ均为45例(56.25%)ꎬ平扫部分追踪显示欠佳ꎬ呈索条状软组织密度灶ꎬ增强扫描沿血管追踪(图5㊁6ꎬ白色箭头显示)ꎮ在对照组中由于韧带周围腹水的衬托ꎬ其显示较好增强扫描及平扫均60例(75.00%)显示ꎮ肝圆韧带为纤维条状结构ꎬ自脐端发起走行至脐切迹ꎬ自腹中线右侧上行ꎬ走行于镰状韧带的两层腹膜间ꎬ至肝脏的肝圆韧带裂隙ꎮ根据行程肝圆韧带分为三段:腱膜下段㊁游离段㊁裂隙段[3ꎬ10 ̄12]ꎮ本研究中ꎬ正常组与对照组对肝圆韧带解剖位置在CT上观察ꎬ160例患者ꎬ仅4例显示ꎬ正常组显示1例(1.25%)ꎬ对照组显示3例(3.75%)ꎬ对显影的肝圆韧带测量显示ꎬ平扫时呈长约1~2cm的近似肝内血管密度索条影或片状影ꎬ边缘尚清ꎻ增强扫描可有轻度强化ꎬ但低于肝组织强化程度ꎮ对于部分体型瘦弱ꎬ腹腔脏器间脂肪间隙较少的研究对象ꎬ肝圆韧带较难显示ꎮ影响CT观察的因素ꎮ此次研究对肝周结构的细节观察发现:(1)腹腔脂肪含量是影响肝周结构观察的首要因素ꎬ脂肪含量较少时脏器紧邻ꎬ韧带及走于于韧带内的血管显示不清ꎬ短小纤细的动静脉尤为突出ꎮ(2)在腹腔积液状态下脂肪量对韧带的观察影响仍较大ꎬ脂肪量少时ꎬ韧带的走行和附着点观察困难ꎮ(3)增强扫描对小血管的显影可提高对相应韧带追踪和辨识的准确性ꎮ综上所述ꎬMSCT对肝周的观察可获得高质量图像ꎬ是研究肝周间隙影像解剖的理想方法ꎬ结论如下:(1)肝周间隙在生理及积液状态下ꎬ冠状韧带㊁镰状韧带㊁肝圆韧带㊁肝十二指肠韧带㊁肝胃韧带通过其内的血管㊁胆管㊁脂肪等可以显示其走行㊁毗邻ꎬ且积液状态对韧带显示效果更为理想ꎬ观察结果与解剖学一致ꎮ(2)肝周间隙的解剖学标志在CT影像解剖中同样适用ꎮ(3)腹部脂肪量㊁肝周积液量是影响观察的主要因素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李晓平ꎬ李朝龙ꎬ徐达传ꎬ等.镰状韧带形态与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ꎬ2002ꎬ(2):89 ̄91. [2]㊀丁文龙ꎬ王海杰.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8:206 ̄208.[3]㊀齐鑫.网膜囊MSCT影像解剖与系统解剖学的对照性研究[D].吉林大学ꎬ2011.[4]㊀汶雅娟ꎬ马静ꎬ王锋ꎬ等.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正常解剖及CT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ꎬ2003ꎬ(2):128 ̄130+137. [5]㊀赵振美ꎬ刘树伟ꎬ李振平ꎬ等.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报ꎬ2001ꎬ(4):378 ̄382.[6]㊀陈钰ꎬ杨开清ꎬ闵鹏秋ꎬ等.肝胃韧带的断层和CT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ꎬ2002ꎬ(1):21 ̄23.[7]㊀何平ꎬ王亚辉ꎬ沈馨亚.肝韧带的位置与肝周间隙的关系[J].解剖学杂志ꎬ2000ꎬ23(6):578 ̄580.[8]㊀杨新文ꎬ杨开清.冠状韧带下层的影像断面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研究ꎬ2007ꎬ(5):371 ̄373.[9]㊀赵振美ꎬ刘树伟.膈下间隙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ꎬ2001ꎬ(1):86 ̄88.[10]㊀胡秋根ꎬ谭丽梅ꎬ吴绮霞ꎬ等.肝圆韧带的螺旋CT影像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ꎬ2009ꎬ7(1):40 ̄41.[11]㊀孙颢ꎬ陈佳栋ꎬ高友福ꎬ等.肝圆韧带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ꎬ2016ꎬ16(5):463 ̄464. [12]㊀石青ꎬ郭武华.脐静脉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ꎬ2016ꎬ34(3):352 ̄354+358.㊀㊀图1㊀正常情况下胃左动脉走形ꎬ其走行于肝胃韧带内ꎮ㊀㊀图2㊀位积液状态下胃左动脉走行ꎬ见胃左动脉一侧积液ꎬ一侧为条状脂肪密度影ꎮ㊀㊀图3㊀静脉期冠状位显示胃左动脉呈细小条状高密度影ꎬ邻近细小动静脉均可显示并区分ꎮ㊀㊀图4㊀冠状位ꎬ腹腔大量积液ꎬ冠状位显示镰状韧带呈索条状脂肪密度影ꎮ㊀㊀图5-6㊀同一患者的镰状韧带影ꎬ平扫呈脂肪密度ꎬ增强扫描韧带呈脂肪密度影ꎬ并可见伴行的细小血管影ꎮ(收稿日期:2019 ̄11 ̄23)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对称性研究刘梦超㊀马艺萌㊀尼娜ʌ摘要ɔ㊀目的㊀利用三维有限元建模研究分析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对称性ꎮ方法㊀选取2016年12月 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下颌偏斜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ꎬ均给予头颅CT检查及双侧颞下颌关节MRI扫描ꎬ建立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ꎬ在此基础上对其髁突高度㊁髁突前后径㊁髁突前斜面长度㊁髁突后斜面倾斜角及髁突后斜面长度进行测量ꎮ结果㊀颞下颌关节对称性变化观察比较ꎬ髁突前倾斜面倾斜角㊁髁突前斜面长度与髁突前后径等双侧比较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其余如髁突内外径㊁髁突后斜面倾斜角㊁髁突后斜面长度以及髁突高度等双侧对比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㊀下颌偏斜患者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ꎬ可以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平台ꎮʌ关键词ɔ㊀下颌偏斜ꎻ㊀颞下颌关节ꎻ㊀三维有限元模型[中图分类号]R782㊀[文献标识码]A㊀DOI:10.3969/j.issn.1002-1256.2020.03.016㊀㊀下颌偏斜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颅面部畸形ꎬ其很容易引发错颌ꎬ严重时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疾病ꎬ甚至对患者颜面美观性造成影响ꎬ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社会问题[1]ꎮ颞下颌㊀㊀作者单位:300211天津ꎬ天津市天津医院(刘梦超㊁尼娜)ꎻ300162天津ꎬ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马艺萌)㊀㊀通信作者:尼娜ꎬEmail:nina_tj@163.com关节窝与髁突在形态㊁大小上有高度协调性ꎬ关节窝略大于髁突ꎬ关节盘位于两者之间ꎮ颞下颌关节的盘-颞关节和盘-颌关节保持协调一致ꎬ对于维持咀嚼㊁吞咽㊁言语和表情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ꎮ在之前的相关研究[3 ̄5]中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研究中应用了全口曲面断层片㊁许勒位片㊁CT㊁MRI及SPECT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扫描成像方式ꎬ本次研究将通过对下颌偏斜患者的头颅进行CT扫描以及双侧颞下颌关节MRI。

【医学PPT课件】肝周间隙解剖与临床意义PPT

【医学PPT课件】肝周间隙解剖与临床意义PPT

左后膈 下间隙
肝周间隙相关病变
气体成分
膈下游离 气体
Duodenal perforation
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形态消失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液体成份
勿把膈肌当作增厚的壁腹膜
肝挫裂伤并血性腹水
H
Biloma
炎性病变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Ligaments
• 镰状韧带、冠状韧带、三角韧带 • 小网膜:胃肝韧带(gastrohepatic ligament)与
肝十二指肠韧带(hepatoduodenal ligament)
• 胃脾韧带(gastrosplenic ligament)、脾肾韧 带(splenorenal ligament)、膈结肠韧带 (phrenicocolic ligament)、 胃膈韧带 (gastrophrenic ligament)、胃结肠韧带
(gastrocolic ligament)
镰状韧带
左三角韧带与胃膈韧带
左三角韧带与胃膈韧带
右三角韧带
网膜孔
膈结肠 韧带
Foramen of Winslow hernia
Subcapsular space &
Subperitoneal Space
Lymphoma
膈结肠 韧带
Peritoneal circulation
50-100mL
腹膜与韧带
Ligament
A ligament is formed by two folds of peritoneum that support a structure with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and is usually named according to the two structures it connects.

肝周间隙:综合解剖和病变的CT征象

肝周间隙:综合解剖和病变的CT征象

肝周间隙:综合解剖和病变的CT征象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录入:drxiao更新时间:2007-5-5 9:14:42点击数:1824【字体:】肝周间隙:综合解剖和病变的ct征象肝脏除了裸区,胆囊床和肝门外均有脏腹膜覆盖。

该腹膜邻近结构有膈腹膜,小网膜,肝圆韧带等。

腹膜下的流体动力学依赖于肝周间隙的解剖,重力和膈下负压,从而会影响发生于此的炎症或肿瘤。

该间隙的病变包括异常气体,脂肪性肿块,在ct上产生液体密度的病变和软组织肿块。

例如在fitz-hugh-curtis 综合症(fhcs)看到肝包膜有强化,提示有炎症反应。

各种病变会通过直接侵犯,腹膜下蔓延或沿淋巴管蔓延而使肝周围韧带受累。

正常肝周间隙的解剖知识和病史,ct征象的结合有助于放射科医师做出正确诊断。

介绍腹膜腔内通常有少量浆液,大约50~100ml。

浆液的分布决定于肠系膜的折返,腹腔内的隐窝,重力作用和静水压。

正常时膈下静水压是负压,在吸气状态下会更低。

这是因为吸气时肋骨的侧运动使上腹部增加的空间要比膈面下移使上腹部减小的空间大得多。

腹膜内静水压和隐窝解剖位置的改变使得浆液经体腔向膈下偏移积聚。

浆液的分布在腹膜腔内炎症和转移性病变的蔓延中起了很大作用。

因此,肝周脓肿,肝周围炎,种植性肝周转移并不罕见。

各种病变会通过直接侵犯,腹膜下蔓延或沿淋巴管蔓延而使肝周围韧带受累。

在这篇文章我们介绍肝周结构的解剖和病变特征。

讨论的专题包括有产生气体密度的病变,产生脂肪密度的病变,液体的聚集,肝周感染,腹膜肿瘤和腹膜下病变。

解剖概论肝脏除了裸区,胆囊床和肝门外均有脏腹膜覆盖。

该腹膜邻近结构有膈腹膜,小网膜,肝圆韧带等。

镰状韧带是上腹前壁和膈下面连于肝上面的双层腹膜结构,在膈下将肝裸区与周围结构分开。

镰状韧带的左层延续为左冠状韧带的前层,继续延续为左三角韧带。

右层延续为右冠状韧带的前层,继续向下延续为右三角韧带。

右三角韧带的后层在下腔静脉沟前面后移行折返为小网膜的前层。

肝周间隙解剖与临床意义医学课件

肝周间隙解剖与临床意义医学课件

右膈下脓肿
阑尾炎并穿孔,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治疗后
Acute Fitz-Hugh–Curtis
bile peritonitis
肿瘤样病变与肿瘤
Juxta除术后8个月,发现甲胎蛋白升高(
直肠癌术后转移
直肠癌转移
男,71岁,体检发现 肝胃间隙结节影
• In this subserosal tissue there are fat cells, lymphatics, blood vessels and inflammatory cells like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s.
Peritoneum
通过输卵管 与外界相通
8
scalloping sign Metastasis from ovary carcinoma
Pseudomyxoma peritonei
阑尾粘液性囊腺癌破裂
Pseudomyxoma peritonei
恶性间皮瘤
恶性间皮瘤
恶性间皮瘤
Scalloping sign
NHL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注意事项
勿把膈肌当作增厚的壁腹膜 胃癌大网膜转移
勿把膈肌当作增厚的壁腹膜
勿把腹横肌当作增厚的壁腹膜
胃肠道术后
胃癌术后
胃癌术后
总结
• 认识肝周相关解剖有助于疾病的定位 • 认识相关病变的表现有助于定性诊断 • 有助于提高诊断的信心
肝周间隙、肝脏包膜与韧带相关解剖与病变表现
右膈下间隙 ?
Peritoneum
• The peritoneum is a serosal membrane which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layer of flat mesothelial cells supported by submeso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3. 肝左三角韧带及肝胃韧带:
肝左三角韧带较长,分界左肝上前、上 后间隙;肝胃韧带即小网膜(连接左肝上三 角韧带后层、膈-胃小弯),形成小网膜囊 壁分隔大腹腔形成“房中房”。
4. 胃脾韧带及脾肾韧带:
分别从胃大弯和左肾前外侧缘向外连 接 脾蒂。
胃脾韧带前为胃脾隐窝,后为脾肾隐窝。
肝 ➢ 韧带与膈下间隙

腹 膜

腹 膜
外 隙Βιβλιοθήκη 左肝下后间隙 (网膜囊)外 隙
右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 (肝肾隐窝)
小网膜和胃
左肝下前间隙
肝周间隙矢状面示意图
(左肝下后间隙)
肝周间隙矢状面示意图
肝周间隙的常见影像学异常
(一)肝上间隙
肝周积脓 腹腔积液 气腹 周围脏器肿瘤侵犯 肿瘤腹膜种植转移
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
➢ 肝上间隙:被镰状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被左冠状韧带和左三 角韧带分为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和腹膜外间隙。
2.冠状韧带肝右三角韧带、肝肾韧带:
冠状韧带分上下两层,两层向外侧融 合为肝右三角韧带,腹膜在冠状韧带 下层外份,向下内反皱形成肝肾韧带 (连接肝脏脏面-右肾上极及前面)。 冠状韧带上层及肝右三角韧带前上为 右肝上间隙、下层下为右肝下间隙、 其间为肝脏裸区(腹水不能达)。
1.肝的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肝裸区) 左、右三角韧带

➢ 韧带与膈下间隙
2.膈下间隙
镰状韧带
肝上间隙 左三角韧带
右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间隙 左肝上后间隙
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
右肝下间隙 左肝下间隙
小网膜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
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 隙
镰状韧带
左三角韧带


左肝上前间隙 膈

肝周间隙的影像学解剖及 应用
南方医院 放射科 秦耿耿
肝的位置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前面大部分 被肋所掩盖,在腹上区的左右肋弓之间、剑突之下与腹前壁相接触。
腹膜腔韧带
1.镰状韧带: 一端起于脐以上的腹前壁正中线稍偏右
侧和膈下面的壁腹膜,另一端连于肝的膈面, 肝前方,呈矢状走行,左与肝左三角韧带相 延续,右与冠状韧带上层移行,是左内、外 叶及肝上左右间隙分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