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影像解剖
颈部影像解剖心得体会
![颈部影像解剖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7822bb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f.png)
颈部影像解剖心得体会颈部影像解剖心得体会作为医学学习的一部分,我有幸学习了颈部影像解剖。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有体会。
颈部是人体重要的解剖结构之一,包括颈椎、颈动脉、颈静脉、甲状腺等。
通过学习颈部影像解剖,我对颈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颈部影像学的重要性。
首先,颈部影像解剖的学习让我对解剖学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以前我只是通过解剖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来学习解剖结构,有时难免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而通过颈部影像学,我可以直接看到人体的颈部结构,直观地了解和理解它们的位置、形状和相互关系。
尤其是在解剖正常与异常结构时,颈部影像学更能提供直接的图像依据,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解剖学知识。
其次,颈部影像解剖也让我深刻认识到颈部结构的复杂性和易受损性。
在颈部,有很多重要的结构相互交错,如颈椎与脊髓、颈动脉与颈静脉、气管与食管等。
这些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非常紧密,一旦发生异常,就可能引起严重的疾病或危险。
颈部影像解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结构,从而更好地预防和诊断颈部相关疾病,避免损伤。
此外,颈部影像解剖还启发了我对于临床诊断的思考。
通过观察和分析颈部影像,我学会了如何从中获得有用的临床信息。
例如,在观察甲状腺影像时,可以根据甲状腺体积的大小和结节的数量、位置来判断甲状腺是否异常,从而提供诊断依据。
在观察颈椎影像时,可以根据椎体的形态和间隙的宽窄来判断是否存在椎管狭窄等病变。
这些对于日后临床工作中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最后,颈部影像解剖的学习也激发了我对医学科研的兴趣。
通过观察和分析颈部影像,我对疾病的形成、发展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渴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中,通过科研来推动医学的发展。
同时,我也意识到颈部影像学在医学科研中的重要性,它可以提供直接的病变信息,为科研者提供沉甸甸的证据支持。
总结起来,颈部影像解剖的学习让我对解剖学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也让我深刻认识到颈部结构的复杂性和易受损性。
头颈部CT断层解剖图谱
![头颈部CT断层解剖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a280448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2.png)
头颅1.额⾻2.额上回3.冠状缝4.中央前沟5.⼤脑镰6.中央前回7.顶⾻8.旁中央⼩叶9.中央沟 10.中央后回11.顶上⼩叶 12.楔前叶13.⽮状缝 14.上⽮状窦1.额⾻2.上⽮状窦3.额上叶4.冠状缝5.⼤脑镰6.额中回7.⼤脑纵裂8.中央前沟9.中央前回 10.中央沟 11.⼤脑⽩质(半卵圆中⼼)12.中央后回 13.旁中央⼩叶 14.缘上回 15.顶⾻ 16.顶下⼩叶 17.楔前叶 18.顶枕沟 19.枕⾻1.额⾻2.额上回3.⼤脑镰4.额中回5.扣带回6.冠状缝7.胼胝体周围动脉8.中央前回9.放射冠 10.中央沟11.胼胝体 12.中央后回13.侧脑室(脉络膜丛) 14.中央后沟 15.顶⾻ 16.缘上回 17. 楔前叶 18.⾓回 19.顶枕沟 20.枕回 21.楔叶 22.枕⾻ 23.上⽮状窦1.额⾻2.⼤脑镰3.额上回4.额中回5.额下回6.扣带回7.胼胝体⼲8.侧脑室前⾓9.尾状核头10.中央前回 11.中央沟 12.放射冠 13.中央后回 14.屏状核 15.丘脑 16.外侧裂 17.颞叶岛盖 18.脑岛 19.尾状核尾 20.颞上回 21.胼胝体压部 22.穹窿 23.扣带回峡 24. 侧脑室脉络丛 25.直窦 26.⼤脑⼤静脉27.顶⾻ 28.顶枕沟29.枕回 30.楔叶 31.上⽮状窦 32.纹状⽪层(视觉初级⽪层)33.枕⾻1.额⾻2.额窦3.额上回4.额中回5.⼤脑镰6.尾状核头7.扣带回8.额下回9.胼胝体膝部 10.内囊前肢 11.侧脑室前⾓ 12.第三脑室 13.中央沟 14.中央前回 15.穹窿 16.中央后回 17.室间孔 18.外侧裂 19.屏状核20.外侧裂池岛动脉? 21.内囊后肢 22.岛叶 23.丘脑 24.苍⽩球 25.松果体 26.壳(核) 27.尾状核尾 28.颞横回 29.⼤脑内静脉 30.海马 31.⼩脑蚓部 32.侧脑室后⾓(脉络膜丛)33.直窦 34.颞中回 35.顶⾻ 36.顶枕沟 37.上⽮状窦 38.枕回 39.枕⾻ 40.纹状⽪层(视觉初级⽪层)41.枕极1.额⾻2.额窦3.⼤脑镰4.额上回5.扣带回6.额中回7.胼胝体膝部8.侧脑室前⾓9.内囊前肢 10.尾状核头11.顶⾻ 12.额下回 13.外囊 14.壳(核)15. 前联合?16.外侧裂池岛动脉? 17.下丘脑 18.内囊膝 19.第三脑室 20.屏状核 21.颞上回 22.外囊 23.颞⾻ 24.内囊后肢 25.膝状体(内、外)26.内囊后肢 27.海马28.丘脑 29.海马旁回 30.松果体 31.⼩脑幕 32.四叠体板 33.⼩脑蚓部 34.四叠体池 35.直窦 36.颞中回 37.上⽮状窦 38.侧脑室后⾓ 39.枕⾻ 40.顶⾻ 41.枕回1.额⾻2.额窦3.⼤脑镰4.额上回5.扣带回6.额中回7.额下回8.⼤脑前动脉9.纹状体(下部)10.外侧裂(岛池)11.岛叶 12.岛动脉 13.视束 14.颞上回 15.下丘脑 16.第三脑室 17.⼤脑脚 18.顶⾻ 19.侧脑室(颞⾓) 20.脚间池 21.颞中回 22.海马 23.海马旁回 24.环池?25.中脑(四叠体板) 26.中脑导⽔管 27.颞下回 28.四叠体池 29.枕颞外侧回 30.⼩脑蚓部 31.顶枕沟 32.⼩脑幕 33.上⽮状窦 34.直窦 35.枕⾻ 36.枕回1.额窦2.额⾻3.⼤脑镰4.眶回5.直回6.⼤脑前动脉7.前交通动脉8.颈内动脉9.颞上回 10.颞中回 11.⼤脑中动脉 12.后交通动脉 13.视交叉 14.杏仁核 15.垂体 16.侧脑室(颞⾓)17.鞍背 18.海马 19.基底池?20.颞下回 21.⼤脑后动脉22.海马旁回 23.⼩脑幕 24.基底动脉和基地沟 25.桥脑 26.⼄状窦 27.⼩脑⾓(中部)28.第四脑室 29.齿状核 30.⼩脑蚓(上部)31.颞⾻ 32.窦汇 33.⼩脑半球 34.横窦 35.枕⾻1.额⾻2.额窦3.直回4.颞肌5.眶回6.眶顶7.颞上回8.视神经9.颈内动脉 10.垂体 11.颞中回 12.鞍背13.海马旁回 14.基底动脉 15.侧脑室(颞⾓) 16.颞下回17.三叉神经 18.滑车神经 19.脑桥池 20.乳突窦21.⼩脑幕 22.第四脑室 23.桥脑 24.颞⾻ 25.⼩脑脚 26.⼩脑蚓 27.⼄状窦 28.⼩脑半球 29.齿状核 30.枕窦 31.枕⾻ 32头半棘肌1.额⾻2.额窦3.上斜肌4.眼球5.眼静脉6.上直肌7.直回合嗅球8.眶后脂肪9.颞肌 10.视神经 11.蝶窦 12.蝶⾻ 13.颞下回 14.眶上组织 15.三叉神经 16.颈内动脉 17.桥脑池 18.海绵窦 19.乳突窦 20.基底动脉 21.桥脑 22.脑桥⼩脑池 23.⼩脑脚中下部 24.⾯、前庭蜗神经(内⽿道)25.⼄状窦 26.乳突和乳突细胞27.⼩脑蚓 28.第四脑室 29.枕窦 30.⼩脑半球 31.枕⾻32.头半棘肌1.眼球2.上斜肌3.泪腺4.筛⾻窦5.颧⾻6.内直肌7.视神经8.外直肌9.蝶⾻ 10.上直肌 11.颞肌 12.蝶窦13.颞⾻ 14.颞叶(底部)15.斜坡(由颅⾻的枕⼤孔向上⾄背鞍)16.颞下颌关节和下颌头17.基底动脉18.颈内动脉19.外⽿道(⾻膜)20.⿎室 21.桥脑 22. 外展神经 23.绒球 24.⼩脑下前动脉 25.乳突和乳突细胞 26.⾆咽神经和迷⾛神经 27.⼄状窦 28.延髓 29.头夹肌 30.⼩脑半球 31.枕⾻ 32.枕窦 33.头后⼩直肌 34.头半棘肌1.⿐⾻2.眼球3.内直肌4.⿐中隔5.筛⾻窦6.颧⾻7.翼腭窝8.下直肌9.枕⾻(基底部) 10.颞肌 11.卵圆孔下颌神经 12.蝶窦 13.颞⾻(岩顶部)14.颧⼸ 15.颈内动脉 16.咀嚼肌 17.颈静脉 18 翼外机 19.外⽿道 20.咽⿎管 21.延髓 22.下颌头 23.乳突 24.破裂孔 25.⼄状窦 26.椎动脉 27岩枕裂.28.绒球 29.⼩脑扁桃体30.⼆腹肌 31.头夹肌 32.⼩脑半球(尾叶)33.头后⼩直肌 34.⼩脑延髓池 35.头后⼤直肌 36.枕⾻ 37.头半棘肌 38.斜⽅肌来源:⿍湖影像。
颈部正常轴位CT解剖图解PPT课件
![颈部正常轴位CT解剖图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53a6f2866fb84ae55c8d0e.png)
精选课件
18
精选课件
19
精选课件
20精选课件21源自精选课件22精选课件
23
甲状软骨上切迹至声门
精选课件
24
精选课件
25
精选课件
26
精选课件
27
精选课件
28
精选课件
29
声门下
精选课件
30
精选课件
31
精选课件
32
精选课件
33
精选课件
34
精选课件
35
甲状腺中下部
精选课件
36
精选课件
37
精选课件
38
精选课件
39
精选课件
40
精选课件
41
胸膜顶及稍下
精选课件
42
精选课件
43
精选课件
44
精选课件
45
胸骨上切迹
精选课件
46
精选课件
47
谢谢聆听
精选课件
4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颈部正常轴位CT
精选课件
1
精选课件
2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寰椎(悬雍垂)层面
精选课件
6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精选课件
11
C2、C3层面(会厌上缘及以上)
精选课件
12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14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16
《头颈部影像诊断》PPT课件
![《头颈部影像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06ae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6.png)
疾病诊断的复杂性
疾病表现多样
头颈部疾病表现多样,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 体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给诊断带来挑战。
病变与正常组织的鉴别困 难
有些病变与正常组织相似,难以区分,需要 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判断。
CHAPTER 05
影像诊断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
利用AI技术进行影像分析,提高 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
CHAPTER 02
头颈部影像诊断流程
影像获取
01
02
03
影像设备选择
根据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 影像设备,如X线、CT、 MRI等。
影像采集参数设置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设 置合适的影像采集参数, 如曝光条件、扫描层厚等 。
影像采集操作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影 像采集,确保获取高质量 的影像。
影像解读
详细描述
血管性疾病在头颈部影像诊断中也比较常见。常见的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包括动脉瘤、血管狭窄、血栓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血管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血管病变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治 疗依据。
其他疾病
总结词
除了肿瘤、炎症和血管性疾病外,头颈部还可能发生其他疾病,其影像诊断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
炎症
总结词
炎症是头颈部常见的病变之一,其影像诊断有助于判断炎症 的类型和程度。
详细描述
炎症在头颈部影像诊断中也比较常见。常见的头颈部炎症包 括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炎症 的部位、范围以及炎症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为临床医生 提供治疗依据。
血管性疾病
总结词
血管性疾病也是头颈部常见的病变之一,其影像诊断有助于判断血管的病变程度和范围。
颈部、头颈部影像解剖
![颈部、头颈部影像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1d6c900e26fff705cd170a28.png)
颈筋膜深层(椎前层)(椎前筋膜):位于椎 前肌及斜角肌前面。
影像解剖 18ຫໍສະໝຸດ 2021/4/245影像解剖 19
专业文档材料整理于 网络,供参考,感谢
您的下载!
2021/4/24
影像解剖 1
头颈部
2021/4/24
影像解剖 2
第一节 解剖学概述 第二节 X线解剖 第三节 断面解剖
2021/4/24
影像解剖 3
颈部筋膜及其间隙 颈部主要器官和结构
2021/4/24
影像解剖 4
颈筋膜浅层(封套层)(封套筋膜):包绕斜 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包绕下颌下腺和腮腺。
椎前间隙:位于脊柱与椎前筋膜间。颈椎结核脓肿多 积于此。
2021/4/24
影像解剖 7
(一)甲状腺 (二)喉
1 喉的位置 2 喉软骨 3 喉腔 (三)颈部淋巴结
2021/4/24
影像解剖 8
2021/4/24
影像解剖 9
2021/4/24
影像解剖 10
2021/4/24
影像解剖 11
(一)甲状腺 (二)喉腔
1 喉腔的划分 2 喉内间隙 3 颈部淋巴结的影像判定 (三)具有代表性的层面
2021/4/24
影像解剖 12
2021/4/24
影像解剖 13
2021/4/24
影像解剖 14
2021/4/24
影像解剖 15
2021/4/24
影像解剖 16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颈部影像观察与分析(1)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颈部影像观察与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c8f33b9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3.png)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颈部影像观察与分析(1)今天致力于为医疗卫生应聘考生提供最重点的考试信息及考试资料,其中医学影像学也为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常考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颈部影像观察与分析。
颈部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影像学表现颈部解剖复杂,包括皮肤、皮下、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结、筋膜结缔组织等,颈部筋膜将上述结构分隔成十二个间隙,分别为舌下间隙、颌下间隙、颊间隙、咀嚼肌间隙、颈动脉间隙、颈后间隙、腮腺间隙、咽粘膜间隙、咽旁间隙、咽后间隙、脏器间隙及椎前间隙,相邻的间隙之间有的可以相互沟通,病变也可以沿间隙蔓延扩散。
筋膜在正常影像上不显影,神经、血管、淋巴结位于颈部各间隙内。
X 线平片不能分辨颈部各种软组织结构及间隙。
DSA 显示颈部血管及其分支形态、走行情况及有无异常血管形成或染色。
CT 平扫可分辨颈部软组织,皮下脂肪呈较均匀低密度影,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结均呈中等密度,筋膜不能分辨。
各组织间有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充填,呈低密度。
CT 增强可观察血管形态和走行。
MRI 扫描T1WI 或T2WI 皮下脂肪均呈高信号强度。
肌肉、神经、淋巴结呈中等信号,动脉、静脉呈流空信号,各间隙内脂肪结缔组织呈高信号。
甲状腺左右叶上下径50mm~60mm,前后径10mm~25mm,左右径20mm~30mm。
X 线平片不能显示甲状腺形态及结构;CT 平扫因甲状腺内碘成分蓄积致甲状腺密度明显高于肌肉组织,密度均匀,境界清楚,CT 强化扫描腺体均匀明显强化;MRI 扫描T1WI 和T2WI 甲状腺均呈中等偏高信号。
甲状旁腺正常时因腺体较小难以显示。
颈部淋巴结分为七区,分别为I 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II 区:颈内静脉链上组,Ⅲ区:颈内静脉链中组,IV 区:颈内静脉链下组,V 区: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即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及锁骨构成的三角区内的淋巴结,VI 区: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VII 区:上纵隔淋巴结。
颈部断面与影像解剖课件
![颈部断面与影像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f0e58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1.png)
声带=声韧带+声带肌+喉粘膜
4.喉腔 喉口 前庭襞 声襞 (1)喉前庭 喉口与
前庭襞之间, 上宽下 窄漏斗状。
(2)喉中间腔 前庭襞与声襞之间。
喉室 庭裂 声门裂 声门
5.喉内间隙
(1)声门旁间隙(喉旁间隙)
境界 前—甲状软骨
外—甲状软骨
内—方形膜、弹性圆锥
后—梨状隐窝
交通 前—借方形膜邻会厌前间 隙
隐窝
后—至杓状会厌襞, 邻梨状
两侧喉旁间隙经喉后部相 通
(2)会厌前间隙
四、甲状腺
1.形态 2.位置 3.被囊 4.毗邻 5.血管神经束
五、颈根部应用解剖
以前斜角肌为标志
(2)甲状腺 出现水平
3.血管神经干 纵行、斜行
二、颈部冠状层面的解剖特点
冠状层面上喉和咽的显示较好。可完整显示喉腔各部、 喉内粘膜皱襞;咽各部亦能完整显示。 甲状腺峡部和 侧叶不能显示于同一层面。颈部大血管神经干显示为纵 行的条索样。
三、颈部矢状层面的解剖特点
正中矢状层面及邻近层面上, 脊柱颈段位于中轴部位, 其前方紧贴咽和食管颈段;喉和气管颈段则位于最前 方, 甲状腺峡部附于喉和气管颈段的前外侧。从正中矢 状面向两侧, 甲状腺侧叶、颈部大血管和神经干逐一显 示。
第二节 颈部应用解剖
一、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1, 筋膜
颈浅筋
膜
浅层(封套筋
颈深筋 膜)
膜
中层(内脏筋
2, 筋膜间膜隙)
气管前间深层(椎前筋
隙
膜)
咽后间隙
椎前间隙
(整理)颈部影像解剖
![(整理)颈部影像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951b5ca8bb4cf7ec4afed090.png)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颈部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在发生上与鳃弓和咽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颈部易发生一些先天性疾病。
颈部淋巴结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炎症及肿瘤转移时易受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颈部有气管、大血管、神经干、甲状腺、喉等重要器官。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标志可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
颈前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三角,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颈动脉三角(图4-1-1)。
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顶为封套筋膜,底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其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起始于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
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末端及分叉处分别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垂直上行入颈动脉管至颅内。
颈外动脉居前内侧。
颈动脉三角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可引起颈动脉移位及分叉角度改变。
图4-1-1 颈部分区颈部结构在常规X线检查中,骨骼密度最高,在X线图像上呈白色致密影;颈部软组织及大血管为中等密度,彼此缺乏对比,难以分辨,呈灰白色;咽腔、喉腔及气道内因有气体呈黑色影像。
一、正位颈部正位像上,喉及气管与颈椎阴影重叠。
在中线上显示为宽带状透明的喉腔、气管轮廓,上段为喉腔,下段为气管,两者以第6颈椎下缘为界。
喉软骨可因钙化而显示(图4-2-1)。
图4-2-1 颈部正位二、侧位颈椎前方长条形透亮影为咽腔,上达颅底,下续食管,前面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
以软腭和会厌上端为界,软腭以上的咽腔为鼻咽,会厌上端以下的咽腔为喉腔,两者之间为口咽。
咽后壁与颈椎椎体前缘之间为咽后间隙。
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影。
喉上部有会厌软骨,呈叶片状伸向后上方,远端游离。
颈部影像解剖
![颈部影像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ca4e5ef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a.png)
研究进展:颈部影像解剖的研究进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技 术,提高诊疗水平。
颈部影像解剖的基本概念
颈部影像解剖:对颈部骨 骼、肌肉、血管、神经等
结构的影像学研究
颈部骨骼:包括颈椎、 胸椎、颅骨等
颈部肌肉:包括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颈阔肌等
02
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纤维环个椎间盘
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和功能。
04
椎间盘病变可能导致颈部疼痛、僵硬
等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椎管
01
椎管是脊柱内腔,容纳脊 髓和神经根
02
椎管分为颈椎、胸椎、腰 椎和骶椎四部分
03
椎管内有脊髓、神经根、 血管和脂肪组织等结构
MRI检查适应症: 颈部肿瘤、血管病 变、神经病变等
MRI检查优点:无 辐射,成像清晰, 可多角度观察
MRI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 品,检查过程中保持 安静,避免运动
01
02
03
04
颈椎病
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 的颈部疾病,主要 表现为颈部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等。
2
颈椎病的病因包括 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间盘突出、颈
颈部血管:包括颈动脉、 椎动脉、颈静脉等
颈部神经:包括颈神经、 臂丛神经、脊髓等
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 CT、MRI等
颈部影像解剖的临床应用
01 诊断颈部疾病:如颈椎病、颈椎 间盘突出、颈椎肿瘤等
02 评估颈部损伤:如颈椎骨折、颈 椎脱位、颈椎韧带损伤等
03 指导手术治疗:如颈椎手术、颈 椎椎间盘切除术、颈椎融合术等
04
椎管内病变可能导致脊髓 压迫、神经根损伤等症状
医学影像-颈部影像解剖
![医学影像-颈部影像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ce9bc463f90f76c661371adb.png)
3.血管神经干 纵行、斜行
二、颈部冠状层面的解剖特点
冠状层面上喉和咽的显示较好。可完整显示喉腔各部、 喉内粘膜皱襞;咽各部亦能完整显示。 甲状腺峡部和 侧叶不能显示于同一层面。颈部大血管神经干显示为纵 行的条索样。
下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续气管
2.喉软骨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
状软骨
3.喉的连接
间接连接 环甲关节、环杓关节 直接连接 甲状舌骨膜、方形膜、 弹性圆锥、环 气管韧带
弹性圆锥elastic cone 张于环状软 骨上缘、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杓状软 骨声带突之间的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 上缘游离,称声韧带vocal ligament; 前缘增厚,称环甲正中韧带。
颈前肌—贴邻颈部脏器 颈深肌内侧群—椎骨的前外 颈深肌外侧群—椎骨外侧 竖脊肌颈部—椎骨后方
2.颈部脏器 (1)呼吸、消化道颈段
1)口咽、喉咽 会厌软骨(约平第3颈椎上部)以上 显示一个大腔隙(口咽) 会厌软骨上缘至喉口下缘(约平第4颈椎部)之间 仍显示为一个大腔(腔后份横径较大者为喉 咽、喉咽向前突出之较小腔隙为喉前庭) 喉口下缘以下—显示为独立的腔隙
3.经甲状软骨中份横断层面
会厌前间隙 甲状软骨 喉咽 颈内静脉
胸锁乳突肌
喉前庭 下颌下腺 颈总动脉 咽后间隙 横突孔 脊髓
甲状软骨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经甲状软骨中份横断层面
会厌前间隙 喉前庭 颈总动脉 颈外静脉 胸锁乳突肌 椎动脉 脊髓
4.经甲状软骨下缘横断层面
甲状软骨 杓状软骨 颈总动脉
声带median cricothyroid ligament =声韧带+声带肌+喉粘膜
颈部影像解剖实验报告
![颈部影像解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9e705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e.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影像学手段,观察颈部各层次的结构,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
2. 了解颈部各层次的结构特点,掌握颈部影像解剖知识。
3. 提高影像诊断能力,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器材1. 影像设备:CT、MRI等。
2. 实验标本:颈部尸体标本。
3. 实验工具: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颈部骨骼结构(1)下颌骨:观察下颌骨的形态、大小、咬肌附着等。
(2)颞骨:观察颞骨的乳突、鳞部、颞部等。
(3)颈椎:观察颈椎的椎体、椎间盘、椎间孔、椎弓、横突等。
2. 观察颈部肌肉结构(1)颈阔肌:观察颈阔肌的形态、范围、肌纤维走向等。
(2)胸锁乳突肌:观察胸锁乳突肌的起点、止点、肌纤维走向等。
(3)斜角肌:观察斜角肌的起点、止点、肌纤维走向等。
3. 观察颈部血管结构(1)颈动脉: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走行、分支等。
(2)颈静脉:观察颈内静脉、颈外静脉的走行、汇合等。
(3)椎动脉:观察椎动脉的起点、走行、分支等。
4. 观察颈部神经结构(1)颈丛:观察颈丛的组成、分支等。
(2)迷走神经:观察迷走神经的起点、走行、分支等。
(3)副神经:观察副神经的起点、走行、分支等。
5. 观察颈部淋巴结(1)颈浅淋巴结:观察颈浅淋巴结的分布、引流范围等。
(2)颈深淋巴结:观察颈深淋巴结的分布、引流范围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颈部骨骼结构:观察到的颈部骨骼结构包括下颌骨、颞骨、颈椎等。
颈椎椎体、椎间盘、椎间孔、椎弓、横突等结构清晰可见。
2. 颈部肌肉结构:观察到的颈部肌肉结构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
肌纤维走向、起点、止点等特征明显。
3. 颈部血管结构:观察到的颈部血管结构包括颈动脉、颈静脉、椎动脉等。
血管走行、分支等特征清晰。
4. 颈部神经结构:观察到的颈部神经结构包括颈丛、迷走神经、副神经等。
神经走行、分支等特征明显。
5. 颈部淋巴结:观察到的颈部淋巴结包括颈浅淋巴结、颈深淋巴结等。
《颈部影像解剖》课件
![《颈部影像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aae3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c.png)
颈外动脉
也是颈总动脉的分支,主要负责 向头面部供血。在影像上,颈外 动脉表现为相对较细的血管影, 有时可见到血管分支和血管壁钙
化的高密度影。
颈静脉的影像解剖
颈内静脉
是颈部最大的静脉,收集头面部和颈部的血液回流至心脏。 在影像上,颈内静脉表现为相对较粗的血管影,有时可见到 血管壁钙化的高密度影。
颈外静脉
总结词:常用技术
详细描述:颈部影像解剖的常用技术包括X线、CT和MRI等。这些技术能够提供 不同层面的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颈部病变情况。
02
颈部骨骼影像解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颈椎的影像解剖
01
颈椎的影像解剖
颈椎在X光片和CT图像上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包括前凸的曲度、椎体间
淋巴结的分区
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颈部淋巴结 可分为多个分区,如颏下区、颌下区 、颈前区、颈侧区和颈后区等。不同 分区的淋巴结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和功 能特点。
甲状腺的影像解剖
甲状腺
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在影像上,甲状腺表现为蝴蝶 形或H形的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的关节和横突孔等结构。这些特征有助于判断颈椎是否存在异常,如颈
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
02
颈椎的X光片解剖
X光片是颈椎影像解剖的基础检查方法,能够显示颈椎的整体形态、曲
度和椎间隙宽度。通过观察X光片,医生可以初步判断颈椎是否存在骨
折、脱位或颈椎病等问题。
03
颈椎的CT解剖
CT图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颈椎的细节结构,如椎体、关节突和横突
也是颈总动脉的分支,负责向头部和 颈部的其他器官供血。在影像上,颈 外动脉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 影,有时可见到钙化斑块。
颈部影像解剖
![颈部影像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88c7882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f.png)
1、钩椎关节
形成:椎体钩+唇缘 毗邻:外侧,椎血管
后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颈神经根 意义:骨质增生
2
、
钩
突
横 形成:
突 关
毗邻:
节 意义:
突
复
合
体
3、颈椎病
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
正 位 像
侧 位 像
斜 位 像
开 口 位 像
寰椎底线:两侧寰椎下关节突外侧缘的水平线; 其中垂线即寰椎轴线,应与齿突中轴线重叠。
颈部椎管测量
前后径:侧位 椎管前壁: 椎体后缘连线 椎管后壁: 椎弓板联合皮 质线的最突点
左右径:正位,椎弓根内侧缘间的最小距离
观察脊柱颈段X-ray应注意的十个问题
1、脊柱的生理弯曲;2、椎体的形态结构 3、椎间隙形态大小;4、椎弓根形态及椎管横径
5、椎间孔; 6、椎弓板及棘突的形态 7、椎体后缘和椎弓板联合皮质线/前后径 8、横突; 9、椎管内有无钙化和占位影
10、椎旁软组织
二、颈部断层解剖
1、结构配布 四个单元格
内脏格: 支持格: 血管神经格:
颈 深 筋 膜 及 形 成 结 构
重要脏器
咽、喉: 气管: 食管: 甲状腺:
2、断层解剖
椎 间 盘 突 出 ?
颈部实用解刨影像
![颈部实用解刨影像](https://img.taocdn.com/s3/m/489c35989ec3d5bbfd0a74fd.png)
Middle pharyngeal constrictor
Mylohyoid Hyoglossus
•A floor of the submandibular triangle is formed by the mylohyoid, hyoglossus and middle pharyngeal constrictor.
局部解剖学(九)
颈部的局部解剖与操作(1)
颈 部 Neck
• 概述 introduction • 浅层结构 superifical structures • 下颌下三角 submandibular triangle • 颏下三角 submental triangle
一、概述 Introduction
颏下三角 Boundaris of submental triangle
颏下三角的内容
Contents of the submental triangle
Include the:
• 几个小的颏下淋巴结 Several small submental lymph nodes.
• 几条小静脉,汇合成颈前静脉 Small veins that unite to form the anterior jugular vein.
• Nerve point of neck
• Cervical branch of the facial nerve
• 面神经的颈支Cervical branch of facial nerve
三、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Cervical Fasciaand
Fascial Space
1. 颈筋膜 Cervical Fascia
• Covers the anterolateral aspect of the nec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颈部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在发生上与鳃弓和咽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颈部易发生一些先天性疾病。
颈部淋巴结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炎症及肿瘤转移时易受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颈部有气管、大血管、神经干、甲状腺、喉等重要器官。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标志可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
颈前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三角,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颈动脉三角(图4-1-1)。
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顶为封套筋膜,底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其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起始于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
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末端及分叉处分别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垂直上行入颈动脉管至颅内。
颈外动脉居前内侧。
颈动脉三角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可引起颈动脉移位及分叉角度改变。
图4-1-1 颈部分区颈部结构在常规X线检查中,骨骼密度最高,在X线图像上呈白色致密影;颈部软组织及大血管为中等密度,彼此缺乏对比,难以分辨,呈灰白色;咽腔、喉腔及气道内因有气体呈黑色影像。
一、正位颈部正位像上,喉及气管与颈椎阴影重叠。
在中线上显示为宽带状透明的喉腔、气管轮廓,上段为喉腔,下段为气管,两者以第6颈椎下缘为界。
喉软骨可因钙化而显示(图4-2-1)。
图4-2-1 颈部正位二、侧位颈椎前方长条形透亮影为咽腔,上达颅底,下续食管,前面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
以软腭和会厌上端为界,软腭以上的咽腔为鼻咽,会厌上端以下的咽腔为喉腔,两者之间为口咽。
咽后壁与颈椎椎体前缘之间为咽后间隙。
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影。
喉上部有会厌软骨,呈叶片状伸向后上方,远端游离。
在会厌软骨下端的前下方有时可见甲状软骨前缘的阴影。
在甲状软骨阴影内可见一横置的双凸透镜样的透明裂隙为喉室,其上缘为室带(即假声带),室带上方是喉前庭。
在喉前庭阴影内可见自后下向前上走行连接杓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的杓会厌皱襞。
喉下腔为声带以下到环状软骨下缘的部分,在颈6椎体下缘水平与气管连接(图4-2-2)。
图4-2-2 颈部侧位第三节颈部断面影像解剖颈部CT多为横断面图像,骨结构呈高密度致密影,软组织密度次之,气体密度最低。
在CT增强扫描图像上,颈部的血管呈显著高密度影,与其它结构对比清楚。
甲状腺密度亦显著增高。
颈部MRI检查,可行横断、冠状、矢状等多个平面成像。
在MRI 图像上,颈部的大血管由于流空效应而呈现无信号的黑色阴影,颈部脂肪呈高信号白色影像,颈椎体内因髓腔含有脂肪也呈高信号影,颈部软组织呈灰色影像。
一、横断面解剖(一)口咽下部层面下颌骨断面呈弓形,构成口的前界,其正后方可见颏舌肌、舌下腺,后内方为颌下间隙及位于其中的下颌下腺。
下颌角与胸锁乳突肌之间间隙为鳃裂囊肿的好发部位。
口咽腔位于层面的中心,其后壁与椎前筋膜之间为咽后间隙。
咽侧壁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有颈动脉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及淋巴结等重要结构,神经及淋巴结体积较小,不易显示。
颈总动脉的分叉位置点存在个体及侧别差异。
层面后部为颈椎及颈背部肌肉(图4-3-1)。
图4-3-1 口咽下部层面(CT增强)(二)经舌骨体层面舌骨呈弓形,其与下颌骨之间可见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舌骨后外侧为颌下间隙及下颌下腺。
会厌位于舌骨后方,两者之间为会厌谿或会厌前间隙。
会厌后方可见喉前庭、杓会厌皱襞、喉咽,以及两侧的梨状隐窝。
咽侧壁后外侧为颈动脉鞘、胸锁乳突肌(图4-3-2)。
图4-3-2经舌骨体层面(CT增强)(三)经甲状软骨上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5颈椎水平。
两侧甲状软骨板上部显示,呈“八”字形,其外侧是舌骨下肌群。
甲状软骨前端后缘与会厌软骨间的部分称会厌前间隙,内充填脂肪组织,中央密度稍高部分是甲状会厌韧带。
气道在此层面呈“毡帽”状,帽顶为会厌软骨,两帽沿为杓会厌皱襞,杓会厌皱襞的厚度与梨状隐窝的扩张程度有关,一般上部厚约2.5mm,下部厚约5mm,两侧可相差1.5mm。
气道前部为喉前庭,其两侧以杓会厌皱襞与梨状隐窝相隔,向后与喉咽相通(图4-3-3)。
图4-3-3经甲状软骨上部层面(CT增强)(四)经喉中间腔层面此层面经甲状软骨中部。
两侧甲状软骨板前端相连,形成甲状软骨前角,男性约90°,女性约120°。
甲状软骨前角的软骨前突形成喉结。
喉中间腔为喉腔在前庭裂平面至声门裂之间的部分,其断面形态与声门开闭状态有关,可呈扁圆形甚至裂隙状,是喉腔最狭窄处。
喉中间腔向两侧延伸至前庭襞与声襞间的梭形隐窝为喉室,横断面上不易观察。
喉中间腔后外侧可见杓状软骨。
喉咽位于喉后方,呈弧形裂隙影。
胸锁乳突肌深面为颈动脉鞘(图4-3-4)。
此层面稍下方可见声门裂及声带。
声带前端起自甲状软骨前角中段内面,后端止于杓状软骨的声带突,两侧声带间近似三角形的狭长裂隙称声门裂。
两侧声带前端在甲状软骨前角内面的交汇处称为前联合。
图4-3-4经喉中间腔层面(CT增强)图4-3-5经环状软骨层面(CT增强)(五)经环状软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6颈椎水平。
环状软骨居层面前部中央,呈印戒状,由高约2~3cm的后软骨板与高约5~7mm的前弓构成。
环状软骨所围绕的圆形透亮影为喉下腔(声门下腔),下通气管。
环状软骨弓的前方软组织为舌骨下肌群,外后方是甲状腺两侧叶。
环状软骨板后方为咽与食管移行部。
甲状腺的后外侧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位于它们的外侧(图4-3-5)。
(六)甲状腺峡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7颈椎水平。
甲状腺两侧叶及峡部在气管前方相连,侧叶前为舌骨下肌群,外侧是胸锁乳突肌,后外侧是颈动脉鞘。
食管位于气管的后方偏左。
椎体前的颈长肌与其外侧的前斜角肌之间的间隙是椎动脉三角。
三角内有椎动脉、椎静脉丛、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重要结构(图4-3-6)。
(七)颈根部层面此层面约平第1胸椎体。
气管呈圆形,位于前部中央,其前、外侧被甲状腺包绕。
食管在气管后方,两者之间有喉返神经走行。
在胸锁乳突肌内侧有颈内静脉,静脉的内侧是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
在椎体前外侧是胸膜帽(层面的特征),它与周围结构有重要的毗邻关系,前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外侧和后面可见肋骨断面(图4-3-7)。
图4-3-6 甲状腺峡部层面(CT增强)图4-3-7 颈根部层面(CT增强)二、矢状面解剖颈部正中矢状位可清晰显示口咽、喉咽内的结构及其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上部前方是舌根等口腔底壁结构,口咽位于其后,下界是会厌上部。
会厌位于舌根后下方,呈叶片状由前下伸向后上方,其与舌根间为会厌谿。
会厌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平第6颈椎下缘)为喉咽,下与气管相连。
喉咽内以室带(假声带)和声带分隔,室带以上部分称喉前庭,声带以下称声门下腔,两者之间狭长的间隙称为喉室(图4-3-8)。
图4-3-8 颈部正中矢状层面(上图为CT重组图像,下图为MRIT1WI)三、冠状面解剖在垂直于喉室中部的冠状面像上,会厌软骨在黑色的气腔内,呈“八”字拱形突入口咽,其下是喉咽。
会厌软骨外侧与口咽侧壁间的腔隙即为会厌谿。
与会厌软骨下部相连的条形软组织影是杓会厌皱襞,皱襞外与喉咽壁间的三角形腔隙称梨状隐窝。
隐窝外下壁的斜形高密度影是甲状软骨板。
杓会厌皱襞下部可见向腔内突出的前庭襞(室带的组成部分),其下方的另一个突起,是声襞,两个突起之间的梭形隐窝就是喉室,为喉中间腔向两侧的延伸。
前庭襞、杓会厌皱襞和会厌软骨所围成的腔隙是喉前庭。
在声门下腔与气管壁的外侧分别可见环状软骨、甲状腺、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等结构(图4-3-9)。
图4-3-9 颈部冠状层面(CT重建图像)第四节颈部血管造影解剖颈部血供主要来自于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甲状颈干及肋颈干。
颈部静脉回流通过颈浅静脉和颈深静脉。
一、颈动脉造影解剖左右两侧颈总动脉的起始部位不同,右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起始于主动脉弓顶端,通常左颈总动脉较右颈总动脉为长。
两侧颈总动脉起始位置最常见的变异有两型:一是左颈总动脉开口于无名动脉,二是左颈总动脉开口于左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沿食管和咽两侧上行,通常于C4椎体水平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前者向后外方行走,后者向前内上行走,颈总动脉分叉高度的变异通常是双侧性的。
通常在分叉之前颈总动脉主干没有分支,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壁光整,管腔粗细均匀,年轻人颈总动脉较直,老年人较弯曲。
颈外动脉主干发出的供应颈部的最主要分支为甲状腺上动脉,其余分支均供应头面部(图4-4-1)。
图4-4-1主动脉弓造影二、锁骨下动脉造影解剖两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的起始部位不同,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于无名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
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由内向外主要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和肋颈干等(图4-4-2)。
(一)椎动脉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 A)自锁骨下动脉后壁发出后于第六颈椎进入横突孔行走,在椎动脉造影时可见椎动脉管径较颈总动脉纤细,行程相对恒定。
双侧椎动脉一侧较粗大者约占75%,两侧椎动脉管径相当者约占25%。
起源于椎动脉颈段的主要分支有脊髓支和肌支,正常情况下血管造影一般很难发现,在选择性椎动脉造影时有时可见枕动脉和咽升动脉。
(二)胸廓内动脉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起于锁骨下动脉,其开口常于同侧椎动脉起始部相对。
锁骨下动脉造影或选择性胸廓内动脉造影时可见该动脉纵行向下走行于胸骨外侧缘,行程较直,供应乳房及前胸壁。
(三)甲状颈干甲状颈干(thyrocervical trunk)在前斜角肌内附近起自锁骨下动脉,主干很短,随即分出甲状腺下动脉、颈升动脉及肩胛上动脉。
选择性甲状颈干造影时,上述三个主要分支清晰可见,甲状腺下动脉向内上行走供应甲状腺下部;颈升动脉向上行走,供应颈部肌肉,更重要的是此支常参与脊髓与脊膜的血液供应;肩胛上动脉向外侧行走,主要供应冈上、下肌和肩胛骨。
(四)肋颈干肋颈干(costocervical trunk)为锁骨下动脉外侧的一个重要分支,与甲状颈干相似,肋颈干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也形成一很短的主干并立即分出两个分支及颈深动脉和第一肋间动脉。
锁骨下动脉造影或选择性肋颈干造影时可见颈深动脉向上行走而第一肋间动脉向外下方行走,两血管均参与脊髓颈段的血液供应。
图4-4-2 左锁骨下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