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颈部解剖
头颈部局部解剖
![头颈部局部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f8826b026edb6f1aff001fc5.png)
② ☆ “头皮”概念及头 皮撕裂伤。 ☆ 危险区
③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
A. 动脉
B.静脉
颅顶的血管 Roof blood vessels of the skull
开颅取脑
1
皮肤切口
2
3
4
观察硬脑膜、 硬脑膜窦、十 二对脑神经和 颅底内面的主 要结构。
复习思考题:
1. 颅顶部软组织共分几层?各层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颈前区各三角的解剖
颈动脉三角(肩胛舌骨肌三角)
• 境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肩胛舌骨肌上腹
• 内容物:① 静脉:颈内静脉
② 动脉: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面动脉
舌动脉 枕动脉
* 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③ 神经:舌下神经:颈袢上根 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喉内支
副神经
颈动脉三角及其内容物 Carotid triangle and it’s contents
复习思考题:
1. 在尸体解剖时,如何确定胸导管?
2. 如何确定前斜角肌?该肌与哪些结构相毗邻?
3. 胸膜顶的前方有哪些神经、血管与其毗邻?
4. 锁骨下静脉和锁骨下动脉在颈根部的行走和局 部位置有何不同?
第四节 颈外侧区
境界:胸锁乳突肌后缘、斜角肌前缘和锁骨
颈外侧区 枕三角(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 锁骨上大窝(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层次解剖 ①浅层结构:颈外静脉(external jugular V)
颈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颈部-局部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d1af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b.png)
收集颈部侧方和后方的淋巴液。
06
颈部淋巴系统
颈部淋巴结
位置
颈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颈部的各 个区域,包括颈前三角区、颈后
三角区和侧颈部。
功能
颈部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淋 巴液,消灭侵入淋巴系统的细菌
和病毒,并参与免疫应答。
结构
颈部淋巴结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皮质包含B细胞和T细胞,髓质则
包含淋巴窦和毛细淋巴管。
血管。
颈内动脉
分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眼 动脉,主要负责脑部和眼部供血。
颈外动脉
分支包括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 面动脉等,主要负责头面部供血。
颈静脉
颈内静脉
收集头面部、颈部和上肢的静脉血,注入无名静脉。
颈外静脉
收集头颈部的浅静脉血,注入锁骨下静脉。
颈淋巴管
颈前区淋巴管
收集甲状腺、喉部等区域的淋巴液。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是连接大脑和身体的桥梁,负责
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脑神经是12对从脑部发出的脊神 经,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肌肉
和感觉器官。
脊髓和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对于理 解头颈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非常 重要,也是临床上进行颈部手术
时需要注意的重要结构。
05
颈部血管
颈动脉
颈总动脉
起始于主动脉弓,分为颈内动脉 和颈外动脉,是颈部主要的动脉
01
02
03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04
05
腹横肌
颈深肌
前群 颈长肌
舌下神经降支 中群
颈深肌
膈神经 头长肌
后群 颈长肌
03
颈部骨骼
颈椎
01
02
03
颈部解剖PPT课件
![颈部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9d2793f524ccbff12184bf.png)
筋膜间隙: 胸骨上间隙 气管前间隙、咽后 间隙、椎前间隙
7
颈动脉鞘 内容:颈总动脉、颈内动 脉、颈内静脉 迷走神经
8
颈肌和肌间三角
颈肌: 各肌肉 肌间三角: 颏下三角 下颏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9
颈 动 脉 三 角
10
枕三角及其内容
11
颈部血管、神经和淋巴
.
26
深
颈丛浅支 后缘中点穿出 走行及分支
枕小N 自C2-3前支 支配枕 部皮肤
耳大N 自C2-3前支 支配 耳廓、腮腺皮
颈横N 自C2-3前支 前 行至颈前区
锁骨上N C3-4前支
14
颈前外侧、上胸、肩
15
• 颈丛深支 • 支配 颈部深肌、肩胛提肌和膈肌 • 颈袢 cervical loop
颈袢上根 由C1构成 颈袢下根 由C2-3构成 颈袢由上下根合成后分支 膈神经 自C3-5前支 属混合型神经,运动神经支配膈肌,感觉分布到胸膜,心包和膈腹膜。 不宜行双侧阻滞
胸膜顶及肺尖:位于锁骨内1/3的上方 5
颈部层次结构
浅层结构 一 皮肤 横行皮纹 二 浅筋膜
颈阔肌 颈丛皮支 面神经颈支 浅静脉及淋巴结
颈深筋膜 浅层(封套筋膜)斜方 肌和胸锁乳突肌 腮腺 和下颌下腺
6
.颈深筋膜
中层 (气管前筋膜) 甲状腺鞘 颈动脉鞘 内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迷走神经 深层(椎前筋膜)
颈部概述
• 脊柱颈段 • 喉、气管颈段 • 咽、食管颈段 • 甲状腺、甲状旁腺 • 大血管、神经 • 颈部筋膜及间隙
1
• 境界
颈部境界与分区
上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 上项线和枕外隆凸连线
颈部[人体解剖]
![颈部[人体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ca03a7d30c22590102029d16.png)
②颈外动脉 终支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 在颈部的分支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枕动脉 耳后动脉 咽升动脉 ③颈内动脉 在颅外没有分支。
④颈内静脉及其属支 在颈部的主要属支有: 面静脉 舌静脉 甲状腺上静脉 甲状腺中静脉
⑤颈外侧深淋巴结 沿颈内静脉排列,包括颈外侧上深淋巴结,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⑥迷走神经 在颈部的分支: 1)喉上神经 2)颈心支 3)耳支 4)咽支 5)脑膜支 ⑦舌下神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⑧颈袢
⑨颈交感干 由颈上、颈中、颈下 交感神经节及节间支 组成。
4.肌三角 (1)甲状腺 ①位置 位于颈前正中,上 达甲状软骨中部, 下抵第6气管软骨环, 甲状腺峡位于第2-4 气管软骨环前方.
②形态 形如“H”,分 左、右两个侧 叶,中间以峡 部相连。有时 自峡部向上伸 出一个锥状叶。
颈部解剖(一)
境界
上界: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 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 钱。 下界: 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 骨上缘、肩峰至第七颈椎棘 突的连线。
一、颈部层次结构与分区 1.皮肤 2.浅筋膜 (1)颈阔肌
(2)颈外静脉 (3)颈前静脉
(4)颈丛的皮支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颈前区
两侧:甲状腺侧叶 后方:食管颈部(稍偏
左)、喉返神经
(食管、气管沟 内)
后外侧:颈动脉鞘、颈
交感干
(5)食管颈部 毗邻关系: 前面:气管 后方:颈长肌和脊 柱 两侧:甲状腺侧叶、 颈动脉鞘及其内容。
颈部解剖(二)
一、颈深肌 1.外侧群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由前、中斜 角肌与第一 肋围成,有 臂丛和锁骨 下动脉通过。
颈前区
颈部解剖(局解)
![颈部解剖(局解)](https://img.taocdn.com/s3/m/3dd30de7910ef12d2af9e76e.png)
第三部分颈部【颈部境界】上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
下界---前面为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全长。
后面为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
【体表标志】1、舌骨:口腔底皮肤与颈前部皮肤相移行处。
舌骨体两侧可扪及舌骨大角(寻找舌动脉标志)。
2、甲状软骨:前上部向前突出形成喉结,喉结上缘可触及甲状软骨上切迹。
甲状软骨上缘约平对第四颈椎,颈总动脉在该平面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3、环状软骨:环状软骨弓平对第六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
可作为计数气管软骨环和甲状腺触诊的标志。
环状软骨弓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为弹性圆锥(环甲膜),喉阻塞病人可再此做环甲膜切开。
4、颈动脉结节: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经其前方。
在环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向后压迫可止血。
5、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的上方,触诊气管的标志。
【颈部层次】一、皮肤:颈部皮肤较薄,移动性大,皮纹横行。
手术宜做横切口,以利于愈合。
二、浅筋膜:含有颈阔肌、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结等。
1、颈阔肌:颈正中线附近无肌束。
受面神经颈支支配。
颈部手术时常作为切口深度标志,切断的颈阔肌应缝合,以免形成较宽的瘢痕。
2、浅静脉:(1)颈前静脉:较细,无伴行动脉,沿正中线两侧下行,汇入颈外静脉。
左右颈前静脉之间有静脉弓相连,此弓位于胸骨上间隙内,低位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不要损伤。
(2)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
约2/3的人颈外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1/3的人汇入颈内静脉。
颈外静脉虽有一对静脉瓣,但不能有效阻止血液逆流,故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时(如右心衰),颈外静脉可明显扩张。
颈外静脉管壁与颈深筋膜紧密结合,颈外静脉破裂时,管腔不易闭合,可致空气栓塞。
3、皮神经:(1)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共四条--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
颈横神经--横越胸锁乳突肌表面,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布于颈前区皮肤。
颈部局部解剖(叶)PPT课件
![颈部局部解剖(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09f6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8.png)
功能
颈浅淋巴结主要收集头颈 部浅层的淋巴液,并过滤 掉其中的细菌和病毒等微 生物。
引流区域
颈浅淋巴结的引流区域包 括头颈部的皮肤、口腔、 喉等器官。
副淋巴结
位置
副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和胸骨上窝的附近。
功能
副淋巴结主要收集来自甲状腺、气 管和食管的淋巴液,并过滤掉其中 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颈部局部解剖(叶 )ppt课件
目 录
• 颈部概述 • 颈部肌肉 • 颈部血管 • 颈部神经 • 颈部淋巴结 • 颈部局部解剖(叶)的病例研究
01
颈部概述
颈部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颈部位于头部和胸部之间,是连 接头和躯干的桥梁。
结构
颈部由颈椎、肌肉、血管、神经 和淋巴等组织构成,具后分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 脉。
颈内动脉在颅内继续分支,为大脑和眼等器官提供血液。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是颈总动脉的一个分支, 负责向头部表面和面部供应血液。
它起始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经由 颈部上行,分支包括甲状腺上动
脉、面动脉等。
颈外动脉的分支为甲状腺、面部 等器官提供血液,并在面部形成
03
颈部血管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是颈部最重要的动脉, 负责向头部和颈部供应血液。
它起始于心脏主动脉的胸骨部, 分为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 分别经由颈部两侧下行。
颈总动脉在颈部走行过程中, 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等 分支,为甲状腺和舌部提供血 液。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是颈总动脉的延续,负责向颅内供应血液。
丰富的血管网。
04
颈部神经
颈丛神经
颈丛神经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 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
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咽腔
咽旁间隙(腭帆提肌外侧)
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
翼内肌 软腭、上颌骨牙槽嵴
CT
T2WI
T1WI T1WI+C
(三)咽周肌群与邻近结构 在轴位像上,圆枕前外侧为腭帆张肌,后外侧为腭帆 提肌。它们在鼻咽下部层面,汇合成单一肌性结构,称帕沙凡特嵴(Passavant ridge),投影于鼻咽前部及其两旁,呈中等稍低信号。在腭帆肌两侧,由内向外, 可见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和嚼肌;后方有头长肌和头前直肌。这些肌肉均呈中 等信号。肌肉周围因有薄层筋膜包绕(呈稍低信号)或有少量脂肪(呈高或稍高 信号),故可分辨。
③遗传因素 鼻咽癌病人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如居住在其他
国家的中国南方人后代仍保持着较高的鼻咽癌发病率, 这提示鼻咽癌可能是遗传性疾病。
病理变化 鼻咽癌最常见于鼻咽顶部,其次为侧壁和咽隐窝,
有时可多发。
肉眼观 鼻咽癌可呈结节型、菜花型、浸润型和溃疡型四种
形态,其中以结节型最常见,其次为菜花型。早期局部 粘膜粗糙,轻度隆起。浸润型鼻咽癌粘膜可完好,癌组 织在粘膜下浸润生长,以致于在原发癌未被发现前,已 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正常解剖---鼻咽腔矢状面
正中
顶壁(粘膜):23mm、平直、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 3-4mm
形态: 平直或微凹 向鼻咽腔突出属 于异常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矢状面
旁正中
鼻咽顶后外侧 壁(粘膜.淋巴)
动眼神经 头长肌
T1WI T1WI+C
SE序列分为五个等级信号差别,即高信号(脂肪), 中等信号(肌肉)和低信号(咽腔气体、血管和骨皮 质);在高、中信号之间者为稍高信号,在中、低信号 之间者为稍低信号
核内染色质较稀少,因而使核呈空泡状;染色 质每不均等地粘附于核膜内面,因而使之厚薄不 均,菲薄的地方甚至类似核膜缺损。诊断鼻咽泡 状核细胞癌,必须在切片中找到75%以上的癌细 胞核呈空泡状变。其余不到25%的癌细胞可以是 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或未分化癌,将诊断泡状核 细胞癌的标准定为具有75%以上的呈空泡状变的 癌细胞,是因为如此才能显示它特有的生物学特 性,即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超腔侵犯判断标准
侧、后壁超腔:UICC 1997规定超出咽颅底筋膜
MRI:显示咽颅底筋膜(周围肌肉、脂肪间隙、颈动脉鞘受累) CT:鼻咽部肿瘤未超出翼茎线(翼内板内侧与茎突外侧的连线)
前面超腔:肿瘤超过翼内板游离缘连线,侵犯后鼻孔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前至后鼻孔
在冠状面像上,可明确显示翼内肌上方起自翼突内板之间,向下呈带状肌束行 于咽腔两侧。翼外肌则呈块状投影于翼突的外下方。咀嚼肌群及其间隙,呈上下 走行。
软腭因含有较多脂肪,呈稍高信号;而舌的信号强度,通常高于咽部肌群。舌根 和口底部因腺体较多,常呈混杂信号。鼻甲在T1加权为中等信号;T2加权为稍高 或高信号。
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 一、原位癌 原位癌是指癌细胞尚未冲破基底膜,原位癌细胞增生,
呈花蕾状或钉突状突向上皮下时,在癌细胞与其下的粘膜 固有层之间仍然有清楚的基底膜将之分隔。鼻咽原位癌的 诊断主要依据细胞学的标准,其次考虑组织学的排列和结 构。因此,必须从严掌握诊断鼻咽原位癌的细胞学标准, 即其间变图像务必达到众所公认的程度。原位癌细胞较之 正常上皮细胞,核浆比例增大,即其核面积显著增大。
(二)咽腔 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扫描方位上,形态各异。在轴位及冠状面扫
描时,均居于正中线上,且有两侧对称的特点。这在矢状面扫描时,于距 正中矢状面两侧相等的咽旁图像上,也可得到证实。咽腔因充满气体,与 蝶窦、上颌窦均为低信号。粘膜上皮,因T1、T2弛豫时间均延长,特别是 T2加权显示为高或稍高信号。圆枕是鼻咽部的重要标志,在轴位和冠状面 像上,均显示为突入咽腔的小结节状影,在T1和T2加权像上,呈中等或稍 高信号强度。轴位像其前方为咽鼓管咽口;冠状面像,咽口在圆枕下方, 呈对称的三角形切迹,与咽腔气体相通。咽隐窝因充有气体为低信号。咽 腔表面的粘膜和腺体,因含较多水份,具有稍长的T1值和明显延长的T2值; 在T2加权时,呈稍高信号,容易与周围的肌肉形成对比。粘膜若介于骨皮 质与咽腔气体之间(如冠状面或矢状面鼻咽顶部),因其两侧均为低信号, T1加权粘膜也可清晰显示。鼻咽顶部粘膜与骨板距离仅2~3mm。
检查 (一)前鼻孔镜检查
鼻粘膜收敛后经前鼻孔镜可窥到后鼻孔和鼻咽部能发现侵入或 邻近鼻孔的癌肿。 (二)间接鼻咽镜检查
方法简便实用,应依次检查鼻咽的各壁,注意鼻咽顶后壁及两 侧咽隐窝要两侧相应部位对照观察,凡两侧不对称的粘膜下隆起或 孤立性结节更应引起注意。 (三)纤维鼻咽镜检查
进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可先用1%麻黄素溶液收敛鼻腔粘膜、 扩张鼻道,再用1%地卡因溶液表面麻醉鼻道,然后将纤维镜从鼻 腔插入,一面观察一面向前推进直到鼻咽腔。本法简便,镜子固定 好,但后鼻孔和顶前壁观察不满意。
2.淋巴道转移 鼻咽粘膜固有层有丰富的淋巴管,故本癌早期即可发 生淋巴道转移,约半数以上鼻咽癌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先转移到咽 后壁淋巴结,再到颈深上及其他颈部淋巴结,极少转移到颈浅淋巴结。颈部 淋巴结转移常为同侧,其次为双侧,极少为对侧。
3.血道转移 常转移到肝、肺、骨,其次为肾、肾上腺及胰腺等处。 按照中国的统一划分,鼻咽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分为未分化癌低、分化癌 (包括大圆形细胞癌多形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和混合细胞癌等)和较高分化癌 (包括鳞癌ⅠⅡ级腺癌等)。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分型则为角化型鳞癌、非角 化型鳞癌和未分化癌。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肿瘤(腔内)
鼻咽部肿块
T2WI
T1WI
C+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侵犯途径
前:翼窝、翼颚窝、鼻腔和上 颌窦 后:咽基底筋膜至椎前肌,进 一步可累及椎体和脊髓(少见)
外:咽旁间隙、咬肌间隙(颞 下窝)、再后外至颈动脉鞘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 超腔周围侵犯
侵犯途径
上:颅底、蝶窦和颅 内浸润 下: 口咽
①EB病毒感染 研究表明,EBV 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大
部分角化鳞状细胞癌和几乎所有未分化的鳞状细胞癌都有 EBV 的存在。全世界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均感染过EBV, 但只有少部分人成年后有鼻咽癌的发生。EBV致病机理尚 不完全清楚。机体免疫系统对EBV感染的控制作用及EBV 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是研究的重点。机体免疫系统 对EBV 感染的控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来实现,近几年 研究表明,EBV不仅能感染B淋巴细胞,还能感染T和/或 NK细胞,并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
上:海绵窦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上:破裂孔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上:颈静脉孔、枕骨
枕骨 斜坡
颈静脉孔
舌肌 萎缩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上前:翼颚窝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上:海绵窦、脑膜、脑干
T2WI
T1WI C+
脑转移
范围广泛鼻咽癌
63610 鼻咽癌至鼻腔
MRI信号表现
(一)骨骼 咽部MRI扫描,常可显示做为咽部支架的上下颌骨、颅底及 斜坡、颈椎、翼突及茎突的某一部分。这些骨性结构,其皮质部分因活 动性质于很少,故为低信号,只能借助周围的软组织信号,显示其轮廓; 伹含有脂肪的骨体,则呈高或稍高信号。茎突根部也含有骨髓,在轴位 像上可表现为点状稍高信号结构,若完全化骨,则为低信号,此时,与 其邻近的血管结构,只好按解剖部位加以识别。
(四)颈部活检 对已经鼻咽活检未能确诊的病例,可进行颈部肿块活检。一般均可在局
麻下进行,术时应选择最早出现的硬实淋巴结,争取连包膜整个摘出。如切 除活检确有困难,可在肿块处作楔形切取,活检切取组织时须有一定深度并 切忌挤压,术毕时术野不宜作过紧过密的缝合。 (五)细针穿刺抽吸
②环境与饮食 环境因素也是诱发鼻咽癌的一种原因,在广东
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 镍的含量较低发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的 含量亦较低发区高。动物实验表明:镍能促进亚硝 胺诱发鼻咽癌。生活中易接触甲醛的人群也容易患 鼻咽癌。也有报道说,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 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与食咸鱼的年龄、食用的 期限额度及烹调方法也有关。
二、浸润癌 (一)微小浸润癌 微小浸润癌是指基底膜被癌细胞破环,但
浸润范围未能超过光镜下400倍的一个视野。 细胞形态较原位癌异型程度明显,穿过基底膜 呈浸润性生长。
(二)鳞状细胞癌 虽然鼻咽癌大多起源于柱状上皮,但是大 多数鼻咽癌却是鳞状细胞癌。根据癌细胞鳞状 分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将鼻咽鳞状细胞癌分为 高度、中度和低度分化三级。
五、未分化癌 癌细胞分布较弥散,常与间
质相混杂。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小, 短梭型、椭圆型或不规则型,脑 浆少,略嗜碱性。核染色质增加, 颗粒状或块状,有时可见核仁。
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 肿瘤向上扩展可侵犯并破坏颅底骨,以卵圆孔处被破坏
最为多见。晚期可破坏蝶鞍,通过破裂孔侵犯Ⅱ~Ⅵ对颅神经,出现相应症 状。肿瘤向下可侵犯口咽、腭扁桃体和舌根,向前可侵入鼻腔和眼眶,向后 侵犯颈椎,向外侧可侵犯耳咽管至中耳。
范围广泛鼻咽癌
鼻咽癌
中年男性多见,血涕、鼻塞、耳鸣等 多为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于鼻咽部侧
壁和顶后壁 早期咽隐窝闭塞或饱满,两侧不对称 鼻咽部肿块,等密度或高密度,强化效
应明显 咽旁间隙变窄、消失 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中 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 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 少年患病者。病因与种族易感性(黄种人较 白种人患病多)、遗传因素及EB病毒感染等 有关。
根据癌细胞鳞状分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将鼻咽鳞状细 胞癌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分化三级。
2.腺癌 多来自粘膜的柱状上皮。高分化腺癌极少见,癌 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腺腔样结构。低分化腺癌癌细胞排列成 不规则的索条状或片状,偶有腺腔样结构或形成腺腔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