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填空题: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水化)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

6、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

7、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8、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0、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1、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胶核表面分子的解离。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是离子饱和度、互补离子和粘土矿物种类。

1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胶体的类型、胶体的数量、PH14、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是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土壤质地。

15、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凝聚作用、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有机物质的胶结及复合作用、有机矿质胶体的复合作用、蚯蚓和其它小动物的作用16、土壤溶液中,分散作用最强的阳离子是一价阳离子17.土壤有机质包括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腐殖质18.层状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位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19.有机残体在微生物作用经过土壤腐殖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褐色或暗褐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20.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形态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21.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小团聚体,直径约为0.25-10mm。

22.田间持水量是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24.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指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

土壤学考试重点

土壤学考试重点

简答1.污水灌溉的优缺点?优点:节省水资源,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

缺点:污水大部分是属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混合物,带着不同程度的工业废物、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等,无水灌溉农田是这些有害物质有机会进入土壤,并有可能在土壤中集聚,造成农田和水源污染。

2.根据机械组分,可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类,即砂土、壤土和黏土。

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中,那种土壤讲解效果最理想,解释原因。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通过微生物的参与下才能完成,微生物的活动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分解程度的快慢。

影响为生物活性的东西很多,在土壤中水分含量通气量以及土壤有机养分起着重要作用。

砂质土壤通气性能好但是保水能力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粘性土壤保水性好但是通气性差;只有壤质土壤且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又有良好的通气性,同时土壤中还含有较高的有机物,所以有机污染物在该种土壤中讲解效果最好。

3.大气酸沉降对土壤有哪些危害?大气酸沉降低土壤PH值,导致土壤营养离子流失;导致植物土壤出现营养不平衡问题;诱导土壤重金属活化,毒害土壤中生存的植物体;破坏风景名胜古迹,毁坏建筑物,腐蚀露天金属物品等。

4.解释高岭土行水膨胀性差的原因?高岭土为1:1型层状铝硅酸盐种类,同晶置换量低,带有的恒负电荷少,层与层间一方大量的羟基,另一方面很多氧官能团,相互之间易于形成氢键,结合能力强,所以高岭土行水膨胀性差。

5.土壤胶体为何能够吸附氨离子而很难吸附硝酸根离子或者其他阴离子?在正常的Ph条件下,土壤胶体以负电荷为主,并且氧离子交换量较高,能够通过交换吸附于正电荷离子或分子结合,表现出对阳离子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而阴离子无法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交换吸附,仅能通过其他作用力与土壤结合,结合的点位很少,容易移动。

6.人们对土壤中的农药和重金属污染都比较关注,简述理由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类、重金属类、放射性元素、有害微生物、土壤中有机物分解物可能生成的污染物。

土壤学考试复习资料

土壤学考试复习资料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3.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

单位m2/g9.盐基饱和度(BSp):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1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13.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14.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15.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6.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17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7.有机质矿化的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一方面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放应,彻底分解后释放出水和二氧化碳及能量,所含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放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腐殖化过程.(另一方面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18.入渗:指地面供水期间水进入土壤的运动和分布过程19.再分布:指地面水层消失后已进入土内的水分进一步运动和分布的过程.20.土面蒸发:土壤内部水分经过土壤以水汽扩散方式进入大气的过程.二填空题: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土壤空气的运动方式:对流和扩散土壤三相组成:固液气土壤热量的来源:太阳辐射能生物能地球内能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微生物动植物残体人为加入的有机质含量>200g/kg叫有机质土壤,<200g/kg的叫矿物土壤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含水率而变化的,其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性的曲线.三简答题: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土壤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固体部分的形成、发展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我将对土壤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土壤的定义及主要组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作用下形成的,含有有机质、无机质、水分、气体和生物体等成分的固体地球表层。

2.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其中,母岩决定土壤的物质组成;气候影响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生物通过根系和分解有机物质等活动促进土壤形成;地形和时间影响土壤的堆积和发育速度。

3.土壤发生的过程:土壤发生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三个方面。

物理作用包括冲刷、风化、膨胀、收缩和淋溶等;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氧化、水解、交换、溶解和沉淀等;生物作用包括植物的根系作用、土壤动物的活动和微生物的作用等。

4.土壤发育因素的评价指标:(1)土壤剖面的形态及土壤的层次性,即土壤剖面的土层结构与层次及土壤特征。

(2)土壤化学性质,如有机质、可交换性离子、土壤酸碱度等。

(3)土壤物理性质,如容重、质地、结构、持水性等。

5.土壤分类与命名:土壤分类是将土壤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与命名。

常见的土壤分类体系有国际土壤分类法(ISCS)和中国土壤分类法(CCS)。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比例。

质地的主要组分有砂、粉砂、粘土等。

2.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有团聚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等。

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容重是反映土壤致密程度和通气性的重要指标。

4.土壤孔隙度:指土壤中未被固体颗粒填充的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气性的重要因素。

5.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分泌物以及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6.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指土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土壤学考研必考知识点整理

土壤学考研必考知识点整理

土壤学重点知识整理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疏松的表层。

2.土壤的特点:(1)土壤肥力是土壤最基本的特征(2)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3)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4)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5)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3.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广义的土壤肥力:指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空气和热的能力。

狭义的土壤肥力:土壤的养分4.土壤肥力生态相对性: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5.表生矿物(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岩盐、石膏、碳酸盐矿物、铁铝的氢氧化物和黏土矿物等。

6.母质(成土母质):矿物、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成土壤。

分为定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7.定积母质(残积物/残积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8.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向下挖掘直至母质层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这段垂直切面的深度一般在2m 以内。

《土壤学》(必背)

《土壤学》(必背)

土壤学复习题1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3、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且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化学元素。

4、原生矿物:是指起源于岩浆,而存在于岩浆岩中的矿物。

5、次生矿物:是指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使其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矿物。

6、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就是成土母质。

7、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8、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9、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水、二氧化碳、氧气等)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10、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11、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12、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13、地质大循环:指从岩石——风化产物——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

14、生物小循环:指由风化释放出的无机养分转变为生物有机质,再转变为无机养分的循环。

15、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它是土壤外界条件影响内部性质变化的外在表现。

16、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17、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18、土粒分级:是根据土粒直径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人为划分的若干个等级。

19、壤粒级(粒组):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和性质不同分成若干级别20、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土壤学 考试重点

土壤学 考试重点

土壤学备注:整理土壤学复习材料,不是因为我妄自菲薄,整理只是为了给基础薄弱的同学提供一个方便,因为我本身也没学好,但是却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不能全面的把每个细小的知识点全部写在上面,因为我没有仔细的阅读课本,我并不知道所有可能的知识点,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所留给的问题也的确是每章最重要的部分,我就是按照这整理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建议你们先掌握这些部分,然后在把课本浏览一下,我不能保证看了这份材料能过,,在最后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共同讨论,另外,整理这份材料的确花费了我不少时间,我精力有限,能力也有限,材料肯定有疏漏和不足的地方,希望在参照的过程中及时改正绪论1.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2.母质是指岩石风化的残疾物或其他类型的堆积物3.土壤剖面是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这一断面叫做土壤剖面4.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通常称为水,肥,气,热4大肥力因素5.土壤科学的发展了解第一章.岩石的风化和成土母质1.岩石,土壤,母质三者区别和联系: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集合体,.母质是指岩石风化的残疾物或其他类型的堆积物,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岩石-母质-土壤三者之间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发生上的血缘关系。

岩石一般大块状,坚硬,不透水,不通气,养分物质被封闭未释放出来,母质疏松多孔,透水通气,热的性质也有所发展,封闭在岩石矿物中的养分也逐渐被释放出来,由于黏粒和无机胶体的产生,比表面积增大,微小空隙的形成等原因,对养料物质和水分具有微弱的保蓄能力,但是母质中还没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氮素,可溶性矿质养分的淋溶仍是主要方面,水,气,热状况还不能很好的协调,因而母质尚不具备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肥力条件,所以母质既不同于岩石,也不同于土壤,但是它却为土壤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因而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第二章土壤矿物质1.土壤原生矿物:一部分来源于岩石矿物经过物理风化而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2.土壤次生矿物是在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经化学蚀变或由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新生矿物3硅氧.四面体指由一个硅离子和四个氧离子构成,其排列方式是以三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为底,硅离子位于底部三个氧离子之上的中心低凹处,第四个氧则位于硅离子的底部,恰恰把硅氧离子盖在氧离子下面4.八面体:由一个铝(或铁,镁)离子为中心离子,其周围等距的连接六个氧离子(或氧氢离子)所构成,六个氧离子(或氢氧离子)排列两层,每层都由三个氧(或氢)排成三角形,上层三个氧和下层三个氧互相交错排列,铝(或铁,镁)离子位于两层中心的空穴内5.同晶代换:晶架内四面体或八面体中心阳离子常被另一种大小相似的氧离子所代替,其结果是改变了晶架的化学结构组成,而晶体的构造不受破坏6.土壤质地是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7.黏粒矿物8.2:1型矿物:在构造上是由两个四面体片中间夹着一个八面体片构成,在四面体片与八面体片连接的面上,有三分之二的氧为两者共用,其余1/3的氧被氢离子合成氢氧基,单位晶层重叠时层间相邻两个面均为四面体片面的氧面,故无氢键的形成9.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砂质土:水气——土通透性好,保水能力弱,毛管较粗,抗旱能力弱。

土壤学考试重点总结附

土壤学考试重点总结附

一、名词解释(30分,共5对,一个名词3分)1.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质地(p114)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土壤质地:在土壤机械组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归类,它概括反映着土壤内在的肥力特征。

2.土壤有机质(p93)与土壤腐殖质(p102)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由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呈酸性,颜色为褐色或暗褐色。

3.土粒密度与土壤容重(p132)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单位g/cm3 或t/m3土壤密度(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单位容积土壤的烘干质量(旧称土壤假比重或土壤容重),单位g/cm3或t/m34.土壤活性酸度和土壤潜性酸度(p214)土壤活性酸度:由于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土壤潜性酸度:土壤胶体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5.土壤粘结性和土壤粘着性(p136)土壤粘结性:土粒间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土壤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

6.土壤与肥料(p2 p28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层疏松的表层。

肥料: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用和部分兼有改善土壤性质的物料。

7.土壤肥力与土壤质量(p3)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存、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8.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p96 p100)矿质化: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9.吸湿系数与田间持水量(p147)吸湿系数:又称最大吸湿量,是指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即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质量的百分率。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主要功能:一、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二、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三、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四、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材料五、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的特性: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资源空间变异及相对固定性。

土壤学的几个学派: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地质土壤学观点(土壤是岩石经风化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即岩石风化的产物);土壤发生学派(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第二章土壤是独立的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占95%-98%,其余为土壤微生物体占5%以下。

土壤矿物分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质的矿物,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以结晶层状硅盐黏土矿物为主,其黏土基本结构但我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同晶替代: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似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黏土一般以带负电荷为主的原因:土壤黏土矿物常发生同晶替代作用,其中同晶替代最普遍的是晶体中的中心离子被低价的离子代替,正是这种作用导致了土壤黏土矿物一般带负电荷。

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它包括了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有机质的碳氮比对其在土壤中分解速率的影响:当C/N降至25: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而释放矿质态氮,使得土壤中矿质态氮的含量比原来有显著的提高。

有机土壤: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20%以下的叫矿物土壤。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以外的有机质总称。

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温度、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植物残体的特性(C/N)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2、改善土壤肥力特征(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土壤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3、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试内容:名词解释(15分,5个)填空题(30分,30个)判断题(10分,10题)问答题(25分,5题)计算题(8分)论述题(12分)一、知识点(填空,判断,计算)土壤圈P6、土壤肥力P4、常见土壤矿物P11、土壤质地分类(美国制,苏联制、中国制)P74 、容重及其作用P82、土壤水分测定P168、土壤田间持水量P91、土壤水类型P91、土壤水势(几种势能)P93、形成团粒结构的因素P80、土壤胶体(三类)P117、土壤氮损失途径P169、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P199、成土作用P39、五大成土因素P40、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各土纲名称P206、土壤C/N P175、土壤污染P309、比重和容重的用途和区别P82、粘结性、容重计算P82二、名词解释土壤: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土壤圈: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位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它即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特殊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

当量孔隙:指与一定的土壤水能量值(或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均匀圆孔的直径。

团粒结构:指土壤中单粒或复粒经过多级黏结团聚而形成的、内部疏松多孔、近似球体、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小的土粒。

压力势:指土壤水受压力(如静水压和气泡膨压等)作用而产生的水势变化,包括静水压势和气压势。

重力势:指土壤水因重力作用而引起的水势变化。

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曲线。

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0、N2O、N2的过程。

土壤胶体:一般指粒径小于2um的土壤黏粒。

土壤侵蚀:土壤物质由于水力及水力加上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的侵蚀过程。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高等教育-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主要功能:一、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二、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三、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四、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材料五、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的特性: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资源空间变异及相对固定性。

土壤学的几个学派: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地质土壤学观点(土壤是岩石经风化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即岩石风化的产物);土壤发生学派(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第二章土壤是独立的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占95%-98%,其余为土壤微生物体占5%以下。

土壤矿物分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质的矿物,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以结晶层状硅盐黏土矿物为主,其黏土基本结构但我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同晶替代: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似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黏土一般以带负电荷为主的原因:土壤黏土矿物常发生同晶替代作用,其中同晶替代最普遍的是晶体中的中心离子被低价的离子代替,正是这种作用导致了土壤黏土矿物一般带负电荷。

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它包括了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有机质的碳氮比对其在土壤中分解速率的影响:当C/N降至25: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而释放矿质态氮,使得土壤中矿质态氮的含量比原来有显著的提高。

有机土壤: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20%以下的叫矿物土壤。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以外的有机质总称。

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温度、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植物残体的特性(C/N)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2、改善土壤肥力特征(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土壤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3、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土壤学参考重点

土壤学参考重点

▲土壤圈层:地球表面系统中,处于气、水、生物、岩石圈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覆盖层。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

▲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发展起来的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肥力。

▲有效肥力: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一部分肥力在当季生产上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部分肥力称为有效肥力。

▲潜在肥力:土壤肥力因受环境条件以及土壤管理等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那部分肥力称为潜在肥力。

▲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决定的。

▲土壤粒级:将土壤单粒按有效直径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级别称为~。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个粒级所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土壤质地的层次性:在上下土层的排列状况称为~。

▲同晶(异质)代换:当粘粒矿物形成时,晶架内的组成离子常常被另外一种大小相近,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所替代,其晶形结构没有改变,这种现象就称为~。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称为~。

▲土壤腐殖质:有机残体经过微生物的彻底分解,并再合称为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就叫~。

▲有机质矿质化过程:是指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矿质养分的过程。

▲土壤胶体:土壤中1~100nm的固体小颗粒。

▲永久电荷:由同晶异质代换作用产生的负电荷称为~。

▲可变电荷:它的数量与性质随土壤pH变化而变化。

▲阳离子交换作用: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称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每百克土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溶液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所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互补离子效应:胶体表面并存的交换性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1.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3.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

1.矿物的定义,分类,化学组成以及常见的造岩矿物狭义:指地壳(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

广义:包括地壳矿物、地幔矿物、陨石矿物、宇宙矿物和人造矿物。

常见的造岩矿物 1. 石英 2. 正长石和斜长石 3. 白云母和黑云母 4. 角闪石和辉石 5. 橄榄石 6. 方解石(CaCO3) 7、白云石8、三种含铁矿物(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褐铁矿(2Fe2O3•3H2O))2.岩石的定义,以及常见的岩石概念: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分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3.风化作用的定义,类型风化是指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4.母质及母质的类型1. 土壤有机质: 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2.土壤腐殖质: 有机残体在土壤腐殖质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褐色或暗褐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3. 矿质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 腐殖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1. 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土壤有机质: 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1.新鲜有机质2.半分解的有机质3.腐殖质(最重要)2. 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3)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4)促进植物生长发育(5)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3. 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过程?影响因素?生产实践中施用有机肥应注意哪些问题?主要过程(1)有机质的矿化过程.(2)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影响因素:1. 有机物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C/N小的植物残体分解快易矿化,释放的氮素多,形成的腐殖质少)2. 土壤水,热状况(水分,温度)3. 土壤特性(质地,酸碱性)4. 通气状况注意因素: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土壤学考试重点总结附答案

土壤学考试重点总结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30分,共5对,一个名词3分)1.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质地(p114)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土壤质地:在土壤机械组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归类,它概括反映着土壤内在的肥力特征。

2.土壤有机质(p93)与土壤腐殖质(p102)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由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呈酸性,颜色为褐色或暗褐色。

3.土粒密度与土壤容重(p132)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单位g/cm3 或t/m3土壤密度(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单位容积土壤的烘干质量(旧称土壤假比重或土壤容重),单位g/cm3 或t/m34.土壤活性酸度和土壤潜性酸度(p214)土壤活性酸度:由于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土壤潜性酸度:土壤胶体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5.土壤粘结性和土壤粘着性(p136)土壤粘结性:土粒间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土壤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

6.土壤与肥料(p2 p28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层疏松的表层。

肥料: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用和部分兼有改善土壤性质的物料。

7.土壤肥力与土壤质量(p3)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存、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8.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p96 p100)矿质化: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9.吸湿系数与田间持水量(p147)吸湿系数:又称最大吸湿量,是指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即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质量的百分率。

土壤学重点整理

土壤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1.19世纪,俄罗斯土壤发生学家创始人道库恰耶夫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2.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

3.土壤形态特征土层( soil horizon) ----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称为土壤发生层 ( soil genetic horizon)4.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5.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层(R)。

O 层:以分解的或未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 位于矿质土壤的表面,也可被埋于一定深度 A 层:土层中混有有机物质或具有因耕作、放牧等扰动作用形成的土壤性质;位于表层或O 层之下 E 层:硅酸盐粘粒、铁、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粉粒相对富集的矿质发生层; 位于O 层或A 层之下,B 层之上 B 层:① 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硅的淀积;② 碳酸盐的淋失;③残余二、三氧化物的富集;④有大量二、三氧化物胶膜,使土壤亮度较上、下土层为低,彩度较高,色调发红;⑤具粒状、块状或棱柱状结构C 层:母质层 , 位于上述各层的下面 R 层:即坚硬基岩6.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土壤自净能力---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7.俄罗斯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 P16 8美国土壤诊断学派的发展第二章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1.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物),液相(土壤水和溶液),气相(土壤空气)额土壤生物有机体四部分组成。

2.脱盐基阶段----KHAl2Si6O16 + H2CO3 → H2Al2Si6O16 + KHCO3 游离铝硅酸 KHAl2Si6O16 + HOH → H2Al2Si6O16 + KOH 游离铝硅酸 3.脱硅阶段----H2Al2Si6O16+HOH H2Al2Si2O8 · H2O (高岭石)+4H2SiO34.富铝化阶段----H2Al2Si2O8+4HOH → 2Al(OH)3+2H2SiO3 5.影响土壤矿物风化的因素 P27(1)土壤矿物的组成、结晶构造及其理化性质是影响其风化过程和程度的内在因素。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
质较多,且分布深 ➢ 15、用土壤水势研究土壤水分 的有点: ➢ ①为研究各种作用力下的土水势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尺度 ➢ ②可以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把土水势、植物水势以及大气水势统一起来,研究水分运动、形态和方向等 ➢ ③为测定水能态提供了一些准确的方法 ➢ 16、碱性土壤上植物常发生缺钾现象的原因: ➢ 碱性土壤中Na的含量较多,Na+是K+的陪伴离子,钠离子的交换能力比钾离子弱,更容易被解吸,从而导致K+容易被土
少施,多施有机肥,防止水分过分蒸发,选择抗旱品种
page4
1、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
➢ 11、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 ①温度——植物的生长和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 ➢ ②土壤水分和通气情况 ➢ ③植物残体的特性,主要受C/N的影响 ➢ ④土壤特性——土壤质地在局部范围内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 12、水浸PH和盐浸PH 的区别: ➢ ①水浸——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反映出来的酸度 ➢ ②盐浸——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由钾离子交换出的氢离子与铝离子所反映出来的酸度 ➢ 13、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 ①通气性; ➢ ②微生物活动 ➢ ③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 ➢ ④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 ➢ ⑤酸碱度
➢ 标准依据:
➢ HJ/T 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 HJ/T 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GB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 5084 -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page10
2、场地环境调查——场地调查服务内容
page1
1、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
➢ 4、黄壤发黄、白鳝泥发白的原因: ➢ ①黄壤——A:处于顺倾坡,水分条件良好,有较充足的下渗水砂岩的碳酸钙和其他盐基较少,砂岩及其风化物的透水性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2、土壤的基本组成: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固相)、土壤水分(土壤液相)、和土壤空气(土壤气相)三相五种物质组成的多相多孔分散体系。

3、土壤肥力: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自然肥力: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人工肥力: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种、熟化过程发展起来。

4、土壤生产力: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5、成土因素: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土粒1、矿物: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

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按矿物的结晶状态,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2、岩石:岩石是指由一种(单质岩)或数种(复成岩)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岩石的类型: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具有成层性,常有化石);变质岩(定向排列性)。

4、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所以大都属于热力学风化。

物理风化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但为化学风化创造了条件。

化学风化: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风化一般包括:溶解作用(溶解于水);水化作用(矿物化合为含水矿物,增大体积,降低硬度);水解作用(水解离出氢离子与矿物中的碱金属置换,水的解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氧化作用(产生各种酸)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崩解和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作用:(1).基本生产资料(2)土壤是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据(3)土壤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4)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做成部分
2.土壤肥力:是土壤具有的能同时和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二者区别: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及人为因素共同决定的。

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

4.母质与土壤的区别:
母质:岩石及矿物经过一系列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物质就是土壤的基础,称为母质
土壤:地球表层系统陆地表面在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能生长植物、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疏松层
与土壤相比母质:(1.)缺少植物微生物所需的N素(2.)养分分散(3.)无保蓄养分的能力,只是形成土壤的原料。

与岩石相比母质:(1)颗粒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即比表面积)增大,(2)颗粒间多孔隙,疏松有一定透水性、通气性及吸附性能。

5.同晶代换: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代替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胶体带电的原因)
.6.1:1型矿物组:由一层硅氧片和一层铝氧片重叠组成。

(高岭石组:包括高岭石,埃洛石,珍珠陶土,迪恺石等,以高岭土为最典型。

)
7.2:1型矿物组:由两片硅氧片夹一片铝氧片而成。

(蒙脱石组:包括蒙脱石,拜来石,绿脱石,皂石等,以蒙脱石为代表。

)
8.土壤粒级划分标准常见的有:卡庆斯基制、国际制(物理性砂粒
<1mm;物理性粘粒<0.01mm。

)、美国制和中国制。

9.土壤质地:为区分由于土壤机械组成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差别,按照土壤中不同粒级土粒的相对比例归并土壤组合.
10.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指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C O2和H 2O),并释放出矿质养分和热量的过程。

11.土壤有机质腐殖化过程:是指土壤中复制制的形成过程。

分为两个步骤。

(1)微生物将有机残体转化为合成腐殖质的原材料。

(2)在微生物分泌的多酚氧化酶作用下,将多酚氧化成醌,醌与氨基酸或肽缩合形成腐殖质。

12.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
(1)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当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在25:1左右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分解速度最快)。

(2)土壤水、气状况(当土壤湿度适当,通气良好时,好气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分解较完全,矿化率高,中间产物积累少,所释放的矿质养分多呈氧化状态,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但不利于腐殖质的积累与保存)。

(3)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活动最是温度在25~30℃)。

(4)土壤酸碱度13.腐殖质系数:通常把每克有机质(干重)施入土壤后,所能分解转换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称为腐殖质系数。

14.容积含水量指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积湿
度。

15.矿化率:每年因矿质化而消耗的有机质总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的百分数,称为土壤有机质的矿化率。

16.土壤容重:指单位容积(包括空隙在内)原状土壤的干重,单位g/cm3或t/cm3。

其含义是干土粒的质量与总容积之比。

17.土壤孔隙的类型:(1)非活性空隙(无效空隙)(2)毛管空隙(3)非毛管孔隙
18.影响土壤空隙状况的因素:(1)土壤质地(2)土里排列方式(3)土壤结构(4)土壤有机质含量(5)外部因素
19.团粒结构是指在腐殖质作用下形成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团粒,直径为0.25~10mm之间
20.团粒结构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1土粒的黏聚:(1)胶体的凝聚作用(2)水膜的黏结作用(3)胶结作用○2成型动力:(1)干湿交替作用(2)冻融交替作用(3)生物的作用(4)土壤耕作
21.土壤水类型:吸附水或束缚水(其中又可分为吸湿水和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土壤有效水范围(%)=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土壤有效水分级的三个基本常数: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凋萎系数。

22.土水势的分势:(1)基质势Ψm(2)溶质势Ψs(3)压力势Ψp (4)重力势Ψg(前两种是在水不饱和状态下,为负值;而压力势是在水饱和状态下,为正值;重力势在参照面以上为正值,参照面以下
为负值。


Ψ总=Ψm+Ψs+Ψp+Ψg
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以水的能量指标(土壤水吸力)与土壤的水容量指标(土壤含水量)做成的相关曲线。

24.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主要差别:(1)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5)土壤空气成份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25..土壤通气性机制有两种:气体的对流(由高压区—>低压区运动)和扩散(浓度大/分压大—>浓度小/分压小处移动)【以扩散为主】。

26.土壤热量平衡:土壤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热后,大部分消耗与土壤与水分蒸发与大气之间的湍流热交换上,另一小部分被微生物活动消耗,只有很少部分通过热量交换传达至土壤下层。

27.热容量:土壤受热而升温或失热而冷却的难易程度常用热容量表示。

28.导热性:土壤这种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导热性。

用导热量来衡量。

29.土壤导热率:指单位厚度(1cm)的土层,两端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通过单位断面热量的焦耳数。

30.土壤胶体类型: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无机胶体(包括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和铁、铝、硅等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有机胶体(主要
是各种腐殖质)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通过二、三价阳离子或功能团连接起来)。

3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PH值为7是每千克土壤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一cmol(+)/kg表示
32.土壤盐基饱和度(BSP):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33.交换性阳离子分为:致酸阳离子,如H+,AL+离子;另一类是盐基离子,如K+,Na+,Ca 2+,Mg 2+,NH4+离子等。

34..阴离子的负吸附:导致近郊体表面的阳离子浓度较自由溶液中者小(即自由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相对增大)的现象称为阴离子的负吸附。

35.土壤中N素的形态:(1)无机态氨(主要以
NH4+---N,NO3---N,NO2----N形式存在。

(2)有机态氮○1水溶性有机氮○2水解性有机氮○3非水解性有机氮。

36.土壤供肥能力主要表现:○1土壤供应各种速效养分的数量○2各种迟效养分转化为速效养分的速率○3各种速效养分持续供应的时间37.活性酸(<潜在酸):活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浓度直接表现出的酸度,用PH表示,是强度指标。

38..潜在酸:潜在酸是指土壤中吸附的氢离子、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用交换性酸度或水解酸度(高于交换性酸度)表示,是容量指标。

39.碱化度(钠碱化度:ESP):碱化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哪里子站阳离子交换总数的百分数。

40.氧化还原电位(EH):由于溶液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关
系而产生的电位。

旱地土壤的EH在200~750mv之间水田可以到500以上。

41.土壤酸碱缓冲作用机制:(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代换作用是产生缓冲性的原因(2)土壤溶液中弱酸及盐类的存在(3)土壤溶液中两性物质的存在(4)铝离子的缓冲作用
42.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在一定生态系统内提供生命必须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能力;容纳、降解、净化污染物质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影响和促进动植物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能力之综合量度。

43.土壤退化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能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等六大类。

论述:干旱型土壤的改良:
(1)改良原理:干旱性土壤的重要障碍的因子是土壤缺水。

干旱型土壤的改良要以调节“土壤水库”的蓄水保水能力为重点,配合其他综合措施,其作用不仅以“库”的形式贮存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土壤基质的能量转换,获得较多的生物潜能,保证农业持续增产。

(2)改良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工程措施:包括拦蓄降水、平整土地等。

A.具备水源条件的地方,建立灌排配套渠系,是增培高产稳产旱地的重要保障。

在不具备水源的地方,也要做好在雨养农田条件下,拦蓄降水,蓄纳保墒的耕作管理与田间工程设施。

B.平整土地,既有利于稳定水土,也便于耕作管理,是培育高产稳产农田的基础条件。

山丘,坡地修建农田,防止冲刷,
保持水土;不少平原旱地,也存在大平小不平的状况,也应在平整的同时建成为方田,畦田。

错误!未指定书签。

农艺措施。

包括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活土层厚度,培肥土壤等。

第一,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是干旱型土壤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二,加厚活土层的办法,主要是加深耕翻活客土增厚。

第三,砂掺土,黏掺砂是暄火土体的有效措施。

因此,为了均衡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养分。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供肥的后劲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