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建筑艺术浅谈

合集下载

敦煌莫高窟审美体验

敦煌莫高窟审美体验

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的审美体验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窟,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座丰碑,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的卓越成就。

我有幸走进莫高窟,感受其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莫高窟,我首先被其精美的壁画所吸引。

这些壁画分布在窟内的四壁、天花板和藻井上,题材丰富,形象生动。

它们以佛教故事为主,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

壁画中的线条流畅,色彩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我看到了古人在艺术上的精湛技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我可以看到古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这些风格各异的艺术品,既有佛教的神秘,又有世俗的喧嚣,展示了古代社会的丰富多彩。

壁画中的形象和故事,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和信仰的时代。

莫高窟的雕塑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窟内有大量的佛像,如敦煌飞天、观音菩萨等。

这些雕塑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表情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走在莫高窟的窟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艺术殿堂,感受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才智与信仰。

除了壁画和雕塑,莫高窟还保存了丰富的石窟建筑。

这些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宗教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莫高窟的建筑形式多样,如中心塔窟、中心柱窟、大像窟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莫高窟,我看到了古代建筑的宏伟与精致。

在莫高窟,我还可以欣赏到丰富的壁画内容。

这些壁画涵盖了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等,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信仰和审美观念。

同时,壁画中的图像和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我感受到了古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站在莫高窟的窟区,我望着那一座座宏伟的洞窟,仿佛看到了古人在这里虔诚地修行、创作、礼拜。

他们的信仰和毅力让我感动,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艺术家们将继续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瑰宝,传承我们的文化,让世界为之瞩目。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窟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窟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窟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窟[摘要]:敦煌莫高窟,一座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营建与艺术沉淀的建筑,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宗教或者艺术的范畴,它是多元化的集合体。

古今中外,多少艺术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整理出了无数的理论着作。

但是很多人提到莫高窟,最先想到的是壁画,殊不知这一伟大创举在建筑方面也有它独特的成就。

这里就莫高窟建筑方面的艺术进行简单赏析。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建筑建筑画艺术石窟艺术首先是一种造型艺术,敦煌在建筑艺术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国式的审美风范。

而建筑艺术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谈:一)石窟建筑本身。

二)、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

一、石窟建筑本身作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在看建筑时,首先关注的是建筑是否实用,而不是是否美观。

石窟这一形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从不同方面对佛教艺术的渗透与改造。

洞窟的形制取决于它的功能,在印度,石窟既是僧人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又是礼拜活动的场所。

因此,僧房窟出现的较多,即使是在以礼拜为主的支提窟中,往往也在旁边开小禅房,用于起居生活。

而在中国,现存石窟用于生活、起居的较少,而用于礼拜的较多,体现在石窟形制上的改变就很明显。

敦煌石窟形制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1)中心塔柱式石窟外建史的学习让我对印度支提窟有了一定了解,因而在看莫高窟介绍时并不费劲。

这是较早流行的礼拜窟,它的形制来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支提窟中心是一座佛塔。

而在莫高窟,其特点是石窟轴线的后部中心有方形塔柱直达窟顶,顶的前后坡面上塑出圆形椽子,以及和椽子相交的檩枋。

这种中心塔柱式石窟虽然源于印度石窟中的支提窟,但是其内部装修形式已经中国化了。

有些洞窟还在人字形屋顶两端与山墙交接处安置了木制的斗拱。

我们都知道,斗拱,以及前面提到的檩枋、椽子等,是中国古代木制建筑中很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点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点

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

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

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

但所有特色都包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之中而呈现出新的风彩。

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一)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佛教石窟始兴自印度,辗转传到西域。

每传一地形制都有所变化,原来印度的毗诃罗(僧房)和支提(塔庙)都出现了新形式。

传到敦煌,则离印度更远。

敦煌最早的禅窟,其窄小的甬道与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两侧仅容一人结跏趺坐的小禅室,亦与印度起居室式大禅房相异,并完全模仿了库车苏巴什的禅窟形制,而且规模更小。

北魏的中心柱窟与廊柱佛塔式大厅更不一样,它是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尔逐渐演化而成的,北魏晚期发展成为中国多层楼阁式塔,绕塔观像的作用与支提略同,但后室有平綦顶、前厅是人字形、硬山顶,南北壁有汉式阙形龛。

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色。

隋唐以后的倒斗顶殿堂,正壁开龛,顶悬华盖(藻井),有的窟中设佛坛,前有踏步,后有背屏,四面围栏,佛坛四面画壶门及伎乐、动物装饰,四壁画联屏。

佛窟在世俗化过程中进一步模仿宫殿形式,中国特色更为浓厚。

(二)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飞神形象,希腊有安琪儿——臂长翅膀的儿童或少女;中国有羽人,臂长羽毛,奔腾于空,世称飞仙;印度有头顶圆光、身托云彩的飞天,也有双翼天使。

敦煌飞天来自印度。

当其进入龟兹石窟后变为圆脸、秀眼、身体短壮、姿态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云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风格。

浅析敦煌石窟建筑

浅析敦煌石窟建筑

敦煌艺术是历代先人创意性的杰作。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莫高窟则具有图案艺术、飞天之美、古代建筑、彩塑艺术、佛教尊像绘画、佛陀生平与佛传艺术品的产生十个方面的艺术价值,我将着重分析古代建筑方面。

一、敦煌建筑的历史变迁1.1、敦煌建筑的起源:古人言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而莫高窟便是敦煌盛名的来源。

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1600米。

周围都是戈壁荒漠,反而进了莫高窟却是绿树成荫。

若说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那莫高窟便是敦煌的标志,亦是敦煌艺术的载体。

只要看到林立石窟,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之最。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而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

中原大批硕学宿儒和百姓纷纷背井离乡,逃往河西避难,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尤其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

敦煌则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

河西各地的佛门弟子多来此地研习。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莫高窟从此诞生了。

之后,开窟造佛之举延续了千百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敦煌艺术。

1.2、敦煌建筑的发展改变: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占据了河西。

这个时期,敦煌比较安定,百姓居乐业,佛教随之盛行。

北魏在莫高窟开凿洞窟13个。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隋文帝平定了南方割据政权后,将一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敦煌充边,给敦煌带来了南方的文化和习俗。

在这种大势之下,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为一体,使敦煌石窟文化更加富有明显的特色。

隋文帝信奉佛教,曾多次下诏要求各州建造舍利塔。

诏命亦远至敦煌。

隋代虽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在莫高窟开窟竟有77个,且规模宏大,同时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敦煌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敦煌文化的学科,敦煌艺术是敦煌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艺术以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敦煌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兼容并蓄。

敦煌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敦煌艺术吸收了中原汉族艺术、印度佛教艺术、波斯艺术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敦煌的壁画和石窟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族、胡汉合璧的形象,也能看到佛教故事和印度神话的表现。

这种融合了不同文化的特点,使得敦煌艺术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风格。

敦煌艺术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细腻精致。

敦煌壁画的题材涉及宋、明、清三代,这些壁画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绘画艺术技法的结晶。

对于敦煌壁画的早期绘画技艺,我们可以从五、六世纪的壁画中看到取材广泛、细致入微、构图丰富的特点。

而在后期,敦煌壁画逐渐发展出了别具一格的线条和色彩处理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这些细腻精致的绘画技巧,使敦煌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代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艺术除了在绘画上的突出表现外,还在音乐、舞蹈、雕塑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创作。

敦煌音乐以独具一格的音乐体系而闻名,敦煌舞蹈以华丽的服饰和优雅的舞姿而著称,敦煌雕塑以精细的工艺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受到赞赏。

这些艺术形式都与敦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敦煌壁画一同构成了敦煌艺术的宝贵遗产。

敦煌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令人叹为观止。

在人们对敦煌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中,敦煌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敦煌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艺术,同时也能够增加人们对世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侵蚀,敦煌艺术在保存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壁画的斑驳、文字的模糊以及舞蹈服饰的破损,都给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困难。

为了保护和传承敦煌艺术,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修复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敦煌石窟艺术范文

敦煌石窟艺术范文

敦煌石窟艺术范文敦煌石窟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

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湛的绘画技法、独特的风格和众多的主题而著称于世。

在1200字以上篇幅内,本文将对敦煌石窟艺术进行探讨。

敦煌石窟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世纪,也就是晋朝时期。

当时佛教禅宗在中国传播开来,敦煌成为佛教的中心之一、为了扩大佛教影响力,敦煌人民开始在附近的岩石上开凿石窟,并在内部绘制精美的壁画。

这些壁画以佛教教义和神话故事为主题,表现出佛教艺术的精髓。

首先,敦煌石窟艺术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而著称。

尽管岁月的洗礼,许多壁画已经褪色,但其绘画技法依然可见一斑。

比如,敦煌壁画采用线条勾勒轮廓,使用鲜艳的颜料填充,同时注重光影的运用,营造出立体感和生动感。

此外,敦煌壁画还运用了多种画法,如湿壁法、乾坤法和盛唐法等,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敦煌石窟艺术的风格独特而典雅。

敦煌壁画融合了中亚、印度、藏传佛教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敦煌艺术。

特别是在艺术形象的创作上,敦煌壁画追求写实主义的传统,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服饰细节,并且常常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使得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最后,敦煌石窟艺术的主题丰富多样,内容涉及佛教教义、神话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等方面。

如《西方佛陀降生》、《大唐三藏还俗图》和《玉楼春》等都是敦煌壁画中的经典之作,它们通过绚丽多彩的画面和精湛的技法,向人们展示了当时佛教的教理,传递了美好的人文情怀。

总之,敦煌石窟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以其精湛的绘画技法、独特的风格和众多的主题而被世人所称颂。

它不仅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

通过欣赏敦煌石窟艺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也能够领略到佛教哲学的智慧和人文情怀。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敦煌学是中国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而敦煌艺术更是敦煌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敦煌艺术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敦煌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世界各国艺术界的瞩目。

敦煌艺术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

敦煌艺术在审美上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主要反映了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的思想内容,呈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灵性气质。

这一点体现在敦煌艺术中对神灵、天人合一、生死轮回等主题的表现上。

敦煌艺术在绘画技巧上精益求精,以其精湛的线描、色彩和构图技巧,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功力。

敦煌艺术在文化内涵上融合了汉族、藏族、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综合体,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艺术本身,更在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艺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的也吸收了中东地区的艺术风格,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艺术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要桥梁,为中外文化交流和艺术互鉴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代,敦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瑰宝,受到了越来越多艺术家、学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对敦煌艺术的深入挖掘和继承发扬,不仅可以丰富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成果,更可以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作灵感。

敦煌艺术的宝贵遗产也需要得到更加全面、系统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传承敦煌艺术,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敦煌艺术在敦煌学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它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艺术的深入研究和传承发扬,也将在当代中国艺术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在未来,敦煌艺术将会以全新的姿态,继续为世人所喜爱和传颂。

浅谈敦煌艺术

浅谈敦煌艺术
关 系。 2向心式 , . 以佛 居 中而坐 为中心 , 两侧 对称排列 弟子菩
建筑 艺术
敦煌现存 5 0多个洞窟中保存 有绘 画 、 0 彩塑 的 4 2个 , 9 有禅 窟、 殿堂窟、 塔庙窟 、 穹隆顶窟 、影 窟” “ 等形制 , 还有一些佛塔 。 窟 型最大者高 4 余米 、 3 0 宽 0米两侧见方 , 最小者高不足盈尺。窟
像 。主要用于表现佛、 萨、 菩 天王等 。 浮塑——是在平面上塑出 凸起的形象 。 如塑像的衣服、 飘带及人字披的背 、 檐等 。 影塑——
多为“ 模制” 而成 , 然后贴到墙上 , 再涂上色彩 。主要有千佛 、 飞天
等。 由于塑像地位不 同, 塑像在窟 内的布局方式也有所不 同。 主要 , 有 :1 . 独立式 , 指独立设计制作 的单身塑像 , 与其他塑像 无连带
21 0 1 2期 1年 —
蕨、iJioyu・高教 放靖. oj o S a n h ax a Ga i a
友 化艺术
浅 谈 敦 煌 艺 术
颜 瑜
【 摘 要】敦煌艺术 亦称 为敦煌佛教石窟艺术、 敦煌石窟 艺术 , 包括壁画、 它 彩塑、 建筑、 乐舞、 书法艺术等, 本文从敦煌
北魏 、 西魏 、 北周 、 唐 、 隋、 五代 、 、 宋 回鹘 、 西夏 、 直到清代 , 元 目前
的乐舞 。 如张议潮 出行图 中的营伎; 三种分别是 : 一中原汉民族的
尚存彩塑 30 0 0多身 , 其中圆雕 20 0 0多身 , 浮塑 ]0 0 0余身 。 其保 存古代彩塑之多 , 历时之长 , 技艺之精 , 界所 罕见 。 为世 敦煌彩塑
煌艺术也说是从这种想象力 中产生 出来的。 与此同时, 供养者 的 形象也有非常逼 真的 、 写实性 的刻 画。五代 9 窟 为曹议金功德 8

敦煌壁画建筑解析

敦煌壁画建筑解析

敦煌壁画建筑解析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华之一,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
化内涵。

其中,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古代建筑题材壁画,不仅为我
们了解唐代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更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独特
魅力。

敦煌壁画中的建筑题材主要包括佛教和道教寺庙建筑、宫殿建筑
以及民居建筑等。

这些建筑在壁画中形象生动,绘画手法也非常独特,采用了透视和倾斜等手法,营造出深刻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呈现出壮观、华丽和神秘的氛围。

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

特别是唐代
建筑的风格,凝聚了唐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成果,具有很
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这些建筑在装饰和结构上也融合了
各种民族文化的元素,体现了唐代中国多元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总之,敦煌壁画中的建筑题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和绘画史的珍贵
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
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敦煌壁画建筑的解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和绘画的文化博大精深。

敦煌陈设设计理念

敦煌陈设设计理念

敦煌陈设设计理念敦煌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的艺术和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陈设设计理念。

敦煌陈设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以“融合”为主题。

敦煌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和文化元素,形成了多元化的风格。

因此,在敦煌的陈设设计中,我们注重融合各种不同的艺术和文化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敦煌陈设设计理念的第一个特点是“简约”。

敦煌的艺术和文化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形式表现,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

因此,在陈设设计中,我们注重运用简约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强调形式的清晰和简明。

同时,我们也注重运用简洁的色彩,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敦煌陈设设计理念的第二个特点是“富有装饰性”。

敦煌的艺术和文化以装饰性极强的创作风格著称。

陈设设计中,我们注重运用各种装饰元素,如雕刻、绘画、织绣等,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运用不同的材质和纹饰,以丰富作品的层次感和口感。

敦煌陈设设计理念的第三个特点是“注重传承”。

敦煌的艺术和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设计中我们注重传承和发扬敦煌的传统艺术和文化精神。

我们通过学习和研究敦煌的绘画、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将其融入到陈设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敦煌陈设设计理念的第四个特点是“与人为本”。

敦煌的艺术和文化是为人们服务的,设计作品也应该符合人们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在陈设设计中,我们注重倾听人们的需求和意见,设计出符合人们使用习惯和美感的作品。

同时,我们也注重人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设计创造出愉悦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总之,敦煌陈设设计理念以“融合”为主题,注重简约、富有装饰性、传承和与人为本。

这些特点使敦煌的陈设设计独具魅力,展现了敦煌的独特艺术和文化风格,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文化的启迪。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敦煌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历史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敦煌学中,敦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敦煌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敦煌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浅谈,希望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敦煌艺术的魅力。

一、历史渊源敦煌艺术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公元366年,历时约一千四百年。

当时,佛教传入中国,敦煌成为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数百年来在此留下了大量的佛教艺术遗产。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经卷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

二、艺术特点1.绘画风格多样敦煌艺术绘画风格多样,兼容并蓄。

《洛阳百子图》是莫高窟壁画中的一幅著名作品,展示了丰富的绘画技法和精湛的艺术功底。

这幅壁画以水墨为主,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勾勒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表情神态,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卓越魅力。

2.雕塑工艺精湛敦煌艺术的雕塑工艺也是其突出表现之一。

莫高窟的彩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彩塑形态丰富多样,包括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等,造型优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在彩绘上更是用色斑斓,绚丽多彩,呈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味和独特的审美魅力。

3.题材内容丰富敦煌艺术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传说、宗教神话等。

这些题材不仅贴近人民生活,更蕴含着深刻的宗教哲学和人文情感。

《五台山施食图》《报应图》等莫高窟壁画作品,通过对佛教故事和历史传说的再现,展现了历史的艺术魅力和宗教精神内涵,富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深的人文智慧。

三、研究意义敦煌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深远的研究意义。

一方面,敦煌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两种建筑风格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两种建筑风格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两种建筑风格作者:罗汉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04期[摘要]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大都市,历史上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产生过激烈的碰撞与融合。

敦煌佛教文化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

作为敦煌佛教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敦煌佛教建筑也体现出上述特点。

[关键词]敦煌壁画;佛教文化;佛教建筑[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38-02敦煌佛教文化直接来源于西域,所以在敦煌早期洞窟中,便出现了圆券拱、希腊式柱头、葱头形龛楣等具有西域建筑特色的形象。

如北凉第272窟窟顶藻井四周天宫建筑,由连续的圆券拱组成,而圆券拱建筑形式来源于印度。

又,北凉第268窟西壁圆券龛下两侧的龛柱,则是爱奥尼卷旋形的希腊式柱头。

北魏第254、257窟等洞窟中心柱的佛龛则是葱头形龛楣。

初唐第323窟北壁《张骞出使西域图》画面左上方,张骞等人骑行前进途中,远方一处城郭在望,城内有西域式佛塔,城门外立二比丘,旁侧榜题“囗大夏时”,表示张骞一行西行至西域大夏国礼拜佛塔的情景。

这便是一座西域建筑风格的城堡(见图1)。

不过,最具特色的是盛唐第217窟南壁《法华经变》中所绘的西域城堡。

画面右上方绘一城郭,城外有一人正引导两个骑驴之人前往城内,城内有两人面对一塔合十作礼拜状。

该城之城门、角台顶部均为半圆状,城中一塔开尖拱形门,顶部亦为半圆状(见图2)。

梁思成先生在《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一文中对此曾指出:“壁画中最奇特的一座城是第217窟所见。

这座城显然是西域景色。

城门和城内的房屋显然都是发券构成的,由各城门和城内房屋的半圆形顶以及房屋两面的券门可以看出。

”该城堡为西域式建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盛唐第217窟南壁《法华经变》画面中段下半部,竟出现了迥然相异、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宅院,画面左侧是汉式住宅,右侧是西域式住宅。

汉式住宅为瓦顶建筑,院墙和门的前面有小山掩映;宅院内有厅堂三间,下有砖砌台基、散水;室内方砖铺地,内部有床,床后有屏风。

敦煌莫高窟之美探索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法

敦煌莫高窟之美探索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法

敦煌莫高窟之美探索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法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瑰宝之一,以其丰富多样、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技法而闻名于世。

这些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塑作品不仅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文化遗产,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工艺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的巅峰。

本文将探索敦煌莫高窟的美丽之处,并深入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法。

一、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可归纳为多样性和综合性。

在这些窟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过去几个世纪中国艺术的各种元素和风格。

首先,敦煌莫高窟中融入了佛教的艺术风格。

佛教在6世纪传入中国之后,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深影响了中国的艺术风格。

在莫高窟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佛教题材的壁画和雕塑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佛陀的生平故事和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

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表达,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独特之处。

其次,敦煌莫高窟也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形似而神合”的境界,注重表达意境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对外在事物的写实。

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山水、人物和花鸟等各种题材,这些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构图,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采。

同时,一些壁画还融入了西域文化的元素,使得这些作品更具独特的魅力。

此外,敦煌莫高窟还展示了中国雕塑艺术的技巧和风格。

这些雕塑作品以其精湛的雕刻技巧和逼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无论是佛陀的塑像,还是其他神灵和人物的雕塑,在细节的处理和形象的塑造上都表达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独特之处。

二、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技法除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敦煌莫高窟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艺术技法,使得这些作品更加生动而引人入胜。

首先,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采用了湿壁画法。

湿壁画法是中国古代壁画绘画的一种传统技法,其特点是在湿润的灰泥墙面上进行绘画,使得颜料能够更好地渗透和固定。

这种技法使得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色彩明亮、持久耐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其次,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塑作品采用了凿石技法。

敦煌莫高窟建筑艺术

敦煌莫高窟建筑艺术

敦煌莫高窟建筑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自公元4世纪开始开凿。

这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佛教壁画、雕塑和文化遗址。

其建筑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呈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艺术元素,展现了唐代和五代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风貌。

这里的建筑多以岩石为材料,利用山体构造按照一定的设计和规划精心而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千佛洞、肉孜沟、鸣沙山等。

在建筑的布局上,敦煌莫高窟多采用“一道三厅”或“一堂二殿”的结构布局形式,主要展示佛教文化、佛教教义和佛教事迹等内容。

佛教艺术的特点在敦煌莫高窟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如弥勒佛与罗汉的雕塑、菩提树下的佛教故事、金刚经中的奇特图案和五台山中的与道教和儒教相关的题材作品。

这些作品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美学价值。

在造型上,敦煌莫高窟的佛像形制多采用印度佛教艺术中的样式,如弥勒佛、药师佛等,同时又增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

佛像神态安详、肌肉丰满、服饰细腻,表现出唐代时期艺术表现的精湛技巧和艺术特点。

同时,在佛像的造型中加入了一些道教的风俗和儒教的思想,如龟蛇鱼等元素被当作佛像的一部分,大大丰富了佛教造像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色彩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多采用明丽的鲜艳颜色,用色饱满、线条流畅,使色彩丰富而富有变化、层次分明。

特别是在五代时期,圆润而明亮的颜色引人注目,如黄色、绿色、暖粉色、紫色和蓝色等。

这些颜色不仅鲜明而充满生命力,还体现了唐代时期艺术的表现风格,增强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

在构图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多采用精妙的对称、对比和分层的手法,体现出唐代和五代时期艺术的高超技巧和独特审美趣味。

除了对称和对比外,壁画的构图还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巧妙表现来进行,使作品具有极强的美学效果和意境。

总的来说,敦煌莫高窟的建筑艺术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历史遗产的缩影。

敦煌石窟造像与壁画艺术探讨

敦煌石窟造像与壁画艺术探讨

敦煌石窟造像与壁画艺术探讨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的交汇点,南枕祁连山,西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北塞山,东峙三危山。

敦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咽喉要地,在河西走廓的西端,为一面积不大的绿洲,四面戈壁、沙漠环绕。

魏书《释老志》说,“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

” 可见西域的文化对敦煌的影响很大。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西域诸国很盛行,建塔造寺、开窟筑像的佛教艺术也随之传入敦煌,与中原古老的半神文化交汇、融合,产生出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

1 建筑艺术敦煌莫高窟的石窟造像主要是泥塑,因均施彩绘,故称彩塑。

颜料取之于天然矿石,色泽艳丽,颜色长久不变。

彩塑是洞窟的主体,一般位于正厅中间,主要塑佛像或菩萨像,四壁和顶上才是壁画,早期的洞窟,壁画只是作为装饰和陪衬出现的。

壁画一律彩绘,不论是何朝何代,内容大体一致,最为普遍的有佛像画,佛经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飞天壁画。

早期的洞窟形式(十六国,北朝时期,304-581)主要是禅窟和中心塔柱窟,起源于印度。

禅窟是供僧人坐禅修行的洞窟。

如285窟主室为方形,正壁开龛塑像,供修行者观像之用,左右两侧壁各开两个或四个仅能容身的斗室,供修行者坐禅修行。

中心塔柱1/ 7窟,又称中心柱窟,塔庙窟。

窟内中央设立连接窟顶与地面的方形柱塔,柱的四壁开龛塑像,以供修行者绕塔观像与礼佛。

之后不断融入中国式的建筑风格,至隋唐时期(581-907),洞窟形式已完全转变成中国传统的殿堂形式,主室平面方形,正壁开龛塑像,洞窟的其余三壁均绘有壁画,窟顶为覆斗形或人字披形。

殿堂式的洞窟已经成了世俗礼佛的场地。

2 雕塑和壁画艺术从彩塑和壁画的艺术风格发展来看,可以分三个时期。

隋唐以前的发展期,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代,历时一百八十年。

隋唐时期的顶盛时期,包括隋唐两个时代,历时三百多年。

隋唐以后的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鹘、元几个时代,历时四百六十多年。

2.1 发展期早期彩塑多以弥勒为主尊,带有印度造像的特点。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多元化探讨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多元化探讨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多元化探讨摘要: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从莫高窟的建筑形制、石窟造像、壁画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莫高窟的多元化的艺术特征及不同时代和地域背景影响下的审美载体与形式构成,对我国石窟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建筑形制;石窟造像;壁画;多元化石窟艺术最先开始于印度,到后来向东传到中国,其表现形式为择山崖岩壁开洞窟,建造雕像。

在所有的文化形式中,石窟艺术是较为特殊而且相对完整的一种,体现在:壁画、雕像、洞窟形制和构造、泥塑和摩崖大像等[1]。

在中国,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成为中国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石窟的形制特点在吸收中西不同文化元素的同时,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艺术格调,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在国际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唐、宋、元等历代的兴建,迄今已有1638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留完好的洞窟492个,南北方向长度为一千六百米左右,高低五层的巨大规模。

共有五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是世界现存的最大、最丰盛的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莫高窟建筑形式的多元化莫高窟石窟建筑形制的时代演化脉络和类型特征上反映出石窟艺术开展、空间需求、建筑元素的渗透和营造工艺技术的开展等角度的多元化特点。

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在建筑形制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施工难度以及保留时间,所以地形的选择多考虑有一定高度的丘陵山地,方便开凿和前来参拜的人群。

其次,为了方便雕像和彩绘,在土质要求上多以石灰岩和山岩为主,硬度适中、质地均匀、耐风化。

浅谈敦煌壁画廊庑建筑历史演进分期

浅谈敦煌壁画廊庑建筑历史演进分期

浅谈敦煌壁画廊庑建筑历史演进分期摘要:提起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的敦煌壁画,总是能让人有无尽的遐想,有人称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内容最大最丰富的画廊。

敦煌壁画的建筑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凡建筑,都经历悠长的历史,参杂外来的影响,就敦煌壁画的廊庑建筑,来以小窥大的看看敦煌壁画的美貌及雄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来源及影响现状,细节分析敦煌壁画廊庑建筑的历史分析。

一起领域千年敦煌画,万年绝世画的活灵活现的建筑。

关键词:敦煌壁画;廊庑建筑;万年绝世画1敦煌壁画廊庑建筑的影响及发展现状敦煌壁画建筑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中国也是世界壁画中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形象和活动,以及神和神的关系等,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敦煌壁画建筑有和其他建筑风格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

著名的敦煌建筑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壁画建筑。

大概类别主要有一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天龙八部中的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大蟒神等等。

二是经变画,借助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表现,深奥佛教经典称之为变相。

三是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思想的神话题材。

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和摩尼珠,在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

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

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那个。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

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

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敦煌元素造型设计理念

敦煌元素造型设计理念

敦煌元素造型设计理念敦煌元素造型设计理念敦煌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文化宝库,以其丰富多彩的壁画和石窟而闻名于世。

这些艺术品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

敦煌元素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造型特点,被设计师们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

在现代设计中加入敦煌元素,不仅可以赋予作品传统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创造出独特而具有现代感的设计作品。

敦煌元素的造型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二是意境与功能的统一。

首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敦煌元素造型设计的核心理念。

敦煌元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现代设计中,如何将传统的敦煌元素与现代的审美观念相结合,成为了设计师们面临的挑战。

设计师们通过重新解读和提炼敦煌元素的形式语言,将其应用于现代设计中,既保留了传统元素的韵味,又注入了现代的时尚元素。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可以运用敦煌元素的纹饰元素来装饰家具和墙面,使整个空间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服装设计中,可以融入敦煌元素的图案和色彩,打造出既传统又时尚的时装作品。

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敦煌元素造型设计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与现代社会相契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其次,意境与功能的统一是敦煌元素造型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理念。

敦煌元素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美,更注重作品所传递的意境和情感。

而现代设计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因此,在敦煌元素造型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在追求美感的同时,兼顾作品的实用功能。

例如,在家居产品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敦煌元素的曲线和线条来增加产品的美感,同时也要考虑产品的实用功能,如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运用敦煌元素的造型元素来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性,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功能性。

通过意境与功能的统一,敦煌元素造型设计既满足了审美的需求,又具备了实用的功能,使作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与追求。

总之,敦煌元素造型设计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

浅谈敦煌学中的敦煌艺术敦煌艺术,是指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地区所发现之壁画、彩绘、雕刻、乐舞、建筑以及文学艺术等形式的艺术作品。

敦煌艺术是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化宝库,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对中国以及世界艺术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在敦煌学中,敦煌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它研究的不仅是敦煌的艺术作品,还涉及到了它所代表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对中国艺术史的影响等方面。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敦煌艺术在敦煌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代表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

首先,敦煌艺术在敦煌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敦煌艺术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它的出现和发展早于唐代盛世,也就是说,敦煌艺术是唐代盛世文化的开端,是中国艺术史的一座丰碑。

同时,在敦煌学研究中,敦煌艺术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敦煌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因此,敦煌艺术在敦煌学研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次,敦煌艺术所代表的独特风格。

敦煌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以及它所代表的历史背景。

敦煌艺术受到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流影响,同时吸收了各种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成分,形成了独特的敦煌艺术风格。

敦煌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壁画和塑像,它的线条柔和流畅,色彩鲜明绚丽,构图成熟严谨,风格高超优美。

同时,敦煌艺术还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我们了解唐代的文化氛围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再次,敦煌艺术代表的文化内涵。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代表形式之一,它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都非常丰富和多样化。

这些壁画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在研究中,可以看到敦煌壁画广泛涉及了宗教、历史、文学、地理、军事、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同时,在敦煌壁画中,还融合了汉、藏、回等多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元素。

这些元素使敦煌壁画内容更加纷繁复杂,充满了多样性和开放性。

因此,敦煌壁画在研究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历史资料,也开拓了我们的文化视野。

敦煌建筑艺术浅谈

敦煌建筑艺术浅谈

美术文物考察结课论文敦煌建筑艺术浅谈姓名: [ ]班级: [ ]学号: [ ]敦煌建筑艺术浅谈摘要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

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和古丝绸之路,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中国西部。

位于西部高原的河西走廊,是一块极富魅力的地方沿着走廊西行,途中的雪山峻岭、边墙塞障、大漠孤烟,孤岛驼铃、石窟塔影、清泉绿洲,皆如诗如画,目不暇接。

当来到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时,展现在你面前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就更加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了。

这里是古代中西交通的枢纽,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据后汉书上的记载,敦煌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魏书上又说:“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于公元366年开始创建莫高窟,经过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一直到清代共十个朝代不断的兴建,其蕴含的建筑、美学知识不能不让我们加以深究。

关键词:建筑;花砖;建筑画;窟檐。

敦煌石窟是集建筑、彩塑、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艺术宝库。

建筑是石窟艺术的主体。

莫高窟南、北区现存八百多个石窟中,主要形制有六大种类,即中心培柱式、禅定式、覆斗室、背屏式、涅槃窟和大佛窟。

中心塔柱式窟源于印度的“支提”,意为塔庙,窟平面呈矩形,前部为传统的仿木构建筑人字披窟顶,后部中心有贯通窟形的类塔形中心柱,四周凿龛,彩塑佛像。

掸窟源自印度“毗河罗”,意为寺庙,主室呈矩形或方形;正壁凿佛龛,塑佛像,四周绘壁画;顶部为覆斗藻井,主室两侧有僧侣打坐修行的禅室。

这两种形制是莫高窟北朝时期,隋代以前的基本窟形。

覆斗顶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窟形,也是莫高窟最多的窟形,约在三百个以上。

背屏式是晚唐。

五代、宋时期的基本窟形,系中西结合式,一般在室中心的佛坛后面有大型通顶的背屏,其佛坛源自中国庙宇殿堂的佛坛,而背屏则由中心培演化而来。

这类洞窟面积都在200平方米左右。

涅槃窟和大佛窟是唐代根据造像规模和造像形态的特定需要而开凿的特殊窟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文物考察结课论文敦煌建筑艺术浅谈姓名: [ ]班级: [ ]学号: [ ]敦煌建筑艺术浅谈摘要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

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和古丝绸之路,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中国西部。

位于西部高原的河西走廊,是一块极富魅力的地方沿着走廊西行,途中的雪山峻岭、边墙塞障、大漠孤烟,孤岛驼铃、石窟塔影、清泉绿洲,皆如诗如画,目不暇接。

当来到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时,展现在你面前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就更加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了。

这里是古代中西交通的枢纽,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据后汉书上的记载,敦煌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魏书上又说:“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于公元366年开始创建莫高窟,经过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一直到清代共十个朝代不断的兴建,其蕴含的建筑、美学知识不能不让我们加以深究。

关键词:建筑;花砖;建筑画;窟檐。

敦煌石窟是集建筑、彩塑、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艺术宝库。

建筑是石窟艺术的主体。

莫高窟南、北区现存八百多个石窟中,主要形制有六大种类,即中心培柱式、禅定式、覆斗室、背屏式、涅槃窟和大佛窟。

中心塔柱式窟源于印度的“支提”,意为塔庙,窟平面呈矩形,前部为传统的仿木构建筑人字披窟顶,后部中心有贯通窟形的类塔形中心柱,四周凿龛,彩塑佛像。

掸窟源自印度“毗河罗”,意为寺庙,主室呈矩形或方形;正壁凿佛龛,塑佛像,四周绘壁画;顶部为覆斗藻井,主室两侧有僧侣打坐修行的禅室。

这两种形制是莫高窟北朝时期,隋代以前的基本窟形。

覆斗顶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窟形,也是莫高窟最多的窟形,约在三百个以上。

背屏式是晚唐。

五代、宋时期的基本窟形,系中西结合式,一般在室中心的佛坛后面有大型通顶的背屏,其佛坛源自中国庙宇殿堂的佛坛,而背屏则由中心培演化而来。

这类洞窟面积都在200平方米左右。

涅槃窟和大佛窟是唐代根据造像规模和造像形态的特定需要而开凿的特殊窟形。

涅槃窟俗称卧佛殿,莫高窟中有唐代的148、158两座,平面呈横长方形,窟中再造一横长方形高台,形如平床,上塑卧佛。

窟顶作索顶,外形像殿堂,内形似棺材。

大佛窟是根据容纳巨大立佛或倚坐佛之需而开凿的,下大上小,下部平面呈方形,上部逐渐缩小,呈锥体,顶呈覆斗形或圆穹形。

莫高窟中有初唐96窟和盛唐130窟两处大佛窟。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可分为窟形、窟檐、古塔、建筑四个部分。

一、窟形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的形制并非千篇一律。

由于历史时期不同,开凿洞窟的形制也各有不同,其主要形制有:中心塔柱式、禅定式、覆斗式、背屏式、穹窿式、涅槃窟、大佛窟和影窟等。

二、窟檐是指建筑在洞窟前面的“遮蔽性”建筑,多为木结构,上有彩绘。

据记载,莫高窟当时开凿时,所有洞窟都有窟檐,层层叠叠,巍峨壮观。

到了明清之际,由于自然和认为的破坏,大多塌毁了。

现在唐宋时期的窟檐进村五座。

三、古塔塔式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建筑,是贮藏佛舍利(骨灰)、佛像、佛经的高大多层楼阁。

佛塔多种多样,大小高低形制各异。

莫高窟现存古塔多为墓塔。

只有慈氏塔和成城湾的莲花塔是纪念性佛塔。

四、建筑画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数量令人惊叹,据专家估算将近万座之多。

其中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是经变画和故事画中所绘制的建筑画。

经变画中描绘的佛国天堂建筑,雄伟高大,壮丽豪华,多为宫殿阁楼,花庭水榭,勾栏碧池,寺院塔林。

这实际上是人间帝王宫殿,宗教殿堂的摹写。

故事画中的世俗人间建筑种类众多,如庄园、民房、客栈、酒店、城池、驿站、监狱、坟墓等等。

无所不有,实际就是当时的民间建筑。

另外还有一些外国的建筑。

敦煌石窟所保存的古代建筑形制众多,内容丰富,保存完好,是研究古代建筑史极其珍贵的资料。

中心塔柱式洞窟早起中心塔柱是洞窟受印度石窟影响,形成于西域克孜尔等石窟,称之为西域式洞窟。

这种洞窟形制传到敦煌莫高窟后,形制有了大的变化,即塔形变为汉式多层方形木塔卷拱形窟顶变为人字披顶等。

中心塔柱式石窟,主室的平面作长方形。

高达的方形塔柱位于室内后侧中心部位。

塔柱前面的穹顶为人字披顶,塔柱四面均开佛龛。

一般正面开大龛,龛内多塑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

两面和后侧开小佛龛,多塑单身交脚弥勒菩萨或思维菩萨。

塔柱后面及左右与墙壁留有空间,可供僧人和善男信女绕塔观想和礼拜供养。

塔柱前面空阔的地面,可供僧徒大众聚会拜佛。

第428窟是北周时期最大的洞窟,也是早期石窟中最大的一个。

窟内中心塔柱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

此窟分前后两室。

前室绘有五代壁画,甬道上绘有曹议金父子的供养人像,后室是石窟主室,保存完整,中心塔柱四周各开一龛,龛内各塑跏趺坐说法佛和二弟子像。

火焰背光两侧画供养菩萨和飞天。

龛外两侧塑胁侍菩萨各一身。

塔柱四周坛沿画小角力,颇像古代相扑或角抵戏。

四壁分上、中、下三层布置,上层贴影塑千佛五排,中层为巨幅壁画,下层为供养人行列及三角形垂曼纹。

主室穹顶前为起脊人字披,后为平顶。

人字披的前后两披的椽子是爱会半圆形,两披之间塑出脊方横梁,椽子之间是平面望板。

望板上面的图案是敦煌石窟最出色的人字披图案,各种忍冬、莲花枝繁华茂,满布于长方形椽内,在花草从中点缀着飞天、驰鹿、飞鸟、猿猴,华丽多彩,生机盎然。

与人字披相接的平棋顶上,画有各种纹饰图案和飞天。

整个窟顶,色彩单纯明快,西安市了淳朴的装饰风格。

此窟四壁中层壁画描绘的是大型说法图和本生故事,东壁北侧绘制的是《须达那太子本生》,北壁绘制说法图和《降魔变》,西壁绘《涅槃图》。

南壁绘制说法图和卢舍那佛等。

东壁南侧绘《萨锤那舍身饲虎》的本生故事。

全窟绘画均为北周原作。

据专家考证,此窟开凿于公元565~574年间为北周时期瓜州刺史建平公于义所建。

窟檐建筑莫高窟现存窟檐建筑近30座,大多是清末民初时重新修建的。

唐宋时期的窟檐仅存5座。

其中晚唐第196窟位于九层楼南边最上层,距地面30余米,是莫高窟位置最高,面积最大的洞窟,也是窟檐建筑最早的洞窟。

根据甬道北侧所绘归义军节度使索勋父子的供养人画像榜题推断,此窟建于晚唐景福二年至乾宁元年(公元893~894年),窟檐为单层面阔三间为横长方形。

其结构是在洞窟甬道前凿出平台为窟檐地面,平台前沿用木悬梁四道,挑出以承窟檐前的栏杆和栈道。

四根窟檐柱竖在四根栈道梁的后尾上。

柱高丈余,柱顶双层阑额。

现栏杆、栈道、飞檐均不存在,仅存粗大横梁、八角形的柱坊直棂等部件。

此窟有预见在悬崖最高处,后来栈道塌毁,后世人无法翻修,也无法攀登没有受到自然和人为破坏,前后室保存的比较完整。

此窟主室为殿堂式窟形。

洞窟长宽高均十余米,中央设佛坛,有高大背塀直撑窟顶。

坛上塑佛、弟子、菩萨、天王。

现存五身未经后人重修重绘,是莫高窟最完美的唐代彩塑原作。

窟顶覆形,装饰以华盖藻井,四披画千佛、赴会菩萨和说法图,四壁上部绘经变画,下部画供养菩萨和供养人像。

佛坛后四壁通壁绘有巨幅《牢度叉斗圣变》,是同类经变画中艺术水平最高的一幅。

九层楼当你来到莫高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倚山而立、九层飞檐、巍峨绮丽的大殿。

这就是莫高窟最高大的窟檐建筑——第96窟,人们又称它为“大佛殿”、“九层楼”。

九层楼位于石窟群的正中间。

窟檐依山崖峭壁建造,高达45米,共九层。

第九层为八角顶,覆盖佛像窟顶,下面八层为依崖建造的五间六柱大型两角窟檐。

檐角上翘下垂风铎。

是一座气势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

他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

九层楼中倚坐弥勒佛像,又称北大像,高34.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室内石胎泥塑佛像。

“弥勒”为梵文音译,汉文意思为“慈氏”,是佛教的未来佛。

据《弥勒经》记载弥勒居净土世界,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

释迦摩尼涅槃后,弥勒降降生人间,引渡世人进入弥勒净土极乐世界。

据敦煌遗书记载,这尊大弥勒佛修建于唐代武周延载二年(公元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等共同修建。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公元684年当政,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直接利用佛教的宣传,声称自己是弥勒佛的化身,下降人间来拯救众生苦难。

并下令各州县建大云寺,造弥勒佛供奉。

这座大弥勒佛像,可能就是这次崇佛政治浪潮中修造的。

据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和现存于莫高窟的几块碑文记载,九层楼始建至今已重修过六次。

现存的窟檐并不是当初的原貌,而是民国时期重建的面貌。

第一次始建是初唐时期,为四层建筑。

第二次是晚唐时期由河西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将四层增建为五层。

第三次为宋代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与其妻凉国夫人浔阳翟氏来莫高窟避暑,见两层楼的撑木损坏,进行了拆换,仍然为五层。

第四次与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8年),敦煌商民戴奉玉领头集资募捐,重新修建,历时六年,改五层为七层。

后因梁柱木细小而废塌,到了民国十七年,又重新筹集资金,重修大佛殿,将原来七层改建为九层,工程浩大历时最长到民国二十四年才完工。

1986年,敦煌研究院对九层楼进行维护粉饰。

竣工后的大殿,九层飞檐倚山而立,梁木交错层覆累叠,巍峨迤逦,蔚为壮观,面貌焕然一新。

慈氏塔莫高窟陈列馆前面郁郁葱葱的园林中,有条横穿东西的林荫小道,小道中间,有座玲珑精巧的单层亭阁式木塔,叫“慈式塔”。

此塔原在三危山深处的老君堂的寺庙中,后来,这座古寺部分建筑物的木料已被人们拆毁。

为了保护此塔不遭受破坏,1981年,原敦煌文物研究所将此塔完整无损地迁到了莫高窟。

这座单层亭阁式小塔,塔顶为木构,塔身为土抷砌成,外廊有八柱,塔壁有八面,西面开方门,门口两边浮塑双龙,门额上面画一小方匾,墨书“慈氏之塔”(慈氏即弥勒佛)。

门内为方形窟室,原弯形顶,绘华盖藻井,中心为单团龙,下垂帐纹,室内绘文殊、普贤菩萨壁画,塔壁与檐柱之间,除正面门外,各面均砌小台,台壁以飞天纹、凤纹、龙纹长方形花砖贴砌,四斜面小台上各塑天王一身,三正面壁上画天王像。

廊檐为宋代窟檐做法方形飞子,顶为攒尖形,出条斜脊,无铺瓦,塔斜为八角形简单须弥座上承载体,七重相转上是华盖宝珠。

这座单层塔很小,从塔基到塔尖,通高6米。

像这样的土木混构既像佛塔,又像亭子的小塔,在中国古建筑中实为罕例,据古建筑专家考证,此塔建于北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单层亭阁式小木塔。

敦煌花砖当我们在聚精会神的在莫高窟欣赏绚烂夺目的壁画和雕塑时,脚下却是用如花似锦、图案精美的花砖铺成,铺地花砖与壁画、彩塑、窟形交辉相印,互相陪衬,组成了完整统一的石窟艺术。

敦煌花砖分布广泛,出自莫高窟、古墓葬和古庙宇。

主要用于洞窟、庙宇和墓葬的修建。

它既是建筑的组成部分又表现了花砖艺术独特的形式美。

莫高窟现存数量最多,窟前出土和现在仍铺在洞窟地面的约有10000多块。

古墓葬出土的花砖有300余块。

花砖又分为画像砖和花纹砖,雕饰画像的称之为“画像砖”:雕饰花纹的称之为“花纹砖”。

在这10300多块花砖中,饰画像的砖有100多块其余皆为花纹图案砖。

画像砖的画像题材有13种之多,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历史传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