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答题格式

中考语文答题格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写作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评议描写、心理描写)。
对比、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说明方法三、关键语句:1、点明题旨的名子;2、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3、总结全文的句子;4、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启下的作用的过渡句);四、阅读题答题模式:(一)记叙文●语言的表达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三种类型: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段落的作用主题赏析题:题型:关于本文的观点,有以下三种说法。
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答题模式:我同意以下观点,因为(1)文章主要叙述(描写)了(对文章的主要材料加以概括)表现出的是(分析)2、烘托人物的形象(或人物的心情、感情);3、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4、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l、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二)说明文阅读●判断说明文全文的说明中心答题方式:说明中心内容+写作目的1、事物说明文:本文说明了(说明对象)的(对象的特征)[说明中心内容],告诉我们[写作目的]2、事理说明文:本文说明了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告诉我们●说明文中段落的作用基本题型:文章的第段(写的段落)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要素:内容+结构形式:说明了(段落说明的中心内容),为(在)上(下)文起到了作用(参照上面结构的作用)。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
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A、“某某”词有何作用★答题方式:“某某”一词,指出了(从词的本身意义角度考虑)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模板全套整理

中考语文作文答题模板全套整理一、议论文。
1.议论文模板。
(1)议论文模板1。
第一段,引出话题,提出观点。
第二段,列举论据,支持观点。
第三段,提出建议或解决办法。
第四段,总结观点,得出结论。
(2)议论文模板2。
第一段,引出话题,提出观点。
第二段,列举论据,支持观点。
第三段,列举反面论据,驳斥对方观点。
第四段,总结观点,得出结论。
2.议论文常用句式。
(1)引出话题。
1.随着社会的发展,……。
2.现在,……。
3.近年来,……。
4.在我们生活当中,……。
5.现代社会,……。
6.随着科技的进步,……。
7.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2)提出观点。
1.我认为,……。
2.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3.我认为,这是不可否认的。
4.我认为,这是不可忽视的。
5.我认为,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3)列举论据。
1.首先,……。
2.其次,……。
3.再次,……。
4.最后,……。
(4)提出建议或解决办法。
1.因此,我们应该……。
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
3.我认为,我们应该……。
4.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
(5)总结观点,得出结论。
1.综上所述,……。
2.因此,我们应该……。
3.总而言之,……。
4.综上所述,我认为,……。
5.因此,我认为,……是正确的。
二、记叙文。
1.记叙文模板。
(1)记叙文模板1。
第一段,引出故事背景。
第二段,叙述事件经过。
第三段,叙述事件发展。
第四段,叙述事件结局。
(2)记叙文模板2。
第一段,引出故事背景。
第二段,交代人物关系。
第三段,叙述事件经过。
第四段,叙述事件发展。
第五段,叙述事件结局。
2.记叙文常用句式。
(1)引出故事背景。
1.那是一个……的日子。
2.在一个……的地方。
3.在一个……的时候。
4.在某个特定的日子里。
(2)交代人物关系。
1.他是我的好朋友。
中考语文考试试卷答题模板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词语辨析【审题】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干中的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解答】(1)根据题干中的词语含义,分析其在语境中的含义;(2)比较选项中的词语,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
2. 修改病句【审题】仔细阅读题干,找出病句中的错误,然后进行修改。
【解答】(1)找出病句中的错误;(2)根据语法规则进行修改;(3)确保修改后的句子通顺、正确。
3. 名著阅读【审题】仔细阅读名著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解答】(1)认真阅读名著相关内容;(2)结合题干,回答问题;(3)注意细节,确保答案准确。
4. 现代文阅读【审题】仔细阅读现代文,分析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解答】(1)认真阅读现代文;(2)分析文章结构、主旨;(3)结合题干,回答问题;(4)注意理解作者观点,表述准确。
5. 古诗文阅读【审题】仔细阅读古诗文,理解其含义,回答问题。
【解答】(1)认真阅读古诗文;(2)理解诗文内容;(3)分析诗句含义;(4)结合题干,回答问题;(5)注意诗句的意象、意境。
二、作文【审题】仔细阅读作文题目,分析题目要求,确定写作方向。
【解答】(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确定写作主题;(3)构思文章结构;(4)选材、组织材料;(5)注意语言表达,确保文章通顺、有文采。
三、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确保答案准确。
2. 注意时间分配,合理利用考试时间。
3. 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 遇到难题,先做会做的,再攻克难题。
5. 适当运用技巧,提高答题速度。
以下是一篇中考语文作文模板:题目:我的梦想开头:介绍自己的梦想,引起读者兴趣。
正文:(1)阐述梦想的来源,如家庭、老师、朋友的影响。
(2)描述梦想的具体内容,如成为一名科学家、教师、医生等。
(3)分析实现梦想的途径,如努力学习、参加实践活动等。
(4)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梦想的重要性,并呼吁读者为之努力。
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语文中考试卷答题模板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字音字形(1)认真审题,仔细辨析字音字形。
(2)对于易混淆的字音字形,加强记忆,提高识别能力。
(3)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读音和字形。
2. 词语辨析(1)掌握词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2)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用法和情感色彩。
(3)注意词语的搭配和固定搭配。
3. 病句修改(1)仔细阅读句子,找出病句的原因。
(2)针对病因,进行修改。
(3)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顺性。
4. 诗词默写(1)熟练掌握诗词内容,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
(2)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结合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诗句进行默写。
二、现代文阅读1. 理解文章内容(1)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层次。
(3)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观点。
2. 分析人物形象(1)从文章中找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经历等。
(3)结合文章背景,评价人物形象。
3. 分析文章主旨(1)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部分寻找线索。
(2)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3)结合文章背景,概括文章主旨。
4. 判断正误(1)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目要求。
(2)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3)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避免误判。
三、古诗文阅读1. 理解诗句内容(1)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体裁、韵律等。
(2)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关注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 分析作者情感(1)从诗句中找出表达情感的词语。
(2)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原因。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诗歌主旨(1)从诗歌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部分寻找线索。
(2)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3)结合诗歌背景,概括诗歌主旨。
四、作文1. 确定作文主题(1)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2)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确定作文主题。
(3)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确保作文主题符合要求。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6个常考题+答题模板

【导语】⽣命不是⼀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
对于考试⽽⾔,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为您提供2020中考语⽂现代⽂阅读的16个常考题+答题模板,通过做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快来看看吧! 概括类问题 1.本⽂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章的标题,⽂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的线索;其次是关注⽂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般也就是⽂章的线索。
2.请⽤简洁的语⾔概括⽂章(⽂段)的内容 ⾸先要明⽩⽂中的时间、地点、⼈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复述。
概括议论⽂或说明⽂⽂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句。
⼀般说来,议论⽂、说明⽂的段意是通过中⼼句来表现的。
中⼼句的位置往往在⼀个⽂段的开头(起提领作⽤),或在结尾(起总结作⽤)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中事物的特点(优点、⽤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中,答案往往不⽌⼀点,⽽且⼀般分散在⽂中,需要进⾏提取加⼯。
⾸先要分析⽂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往往就是事物的⼏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中的某句话,原因是什么? 把题⼲代⼊原⽂,答案⼀般就在原⽂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中相关句⼦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加⼯。
02 鉴赏类问题 1.本⽂的标题有何作⽤?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 (1)全⽂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章的内容灵活套⽤)。
2.⽂中加点词语有何作⽤(好处、妙处)? ⼀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1)动词:⽣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物……的⼼情(性格)。
中考语文满分答题模板

1.阅读理解题:
认真阅读文章,圈画出关键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根据题目要求,回归原文寻找相关内容。
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注意回答问题时要按照题目要求,不要超出范围。
2.古诗词鉴赏题:
先读题目,了解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圈画出关键词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作文题:
认真审题,明确主题和要求。
列好提纲,安排好文章结构和段落。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语法错误。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
4.基础知识题:
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练习。
多做一些模拟题和历年真题。
检查答案时要注意细节,不要犯低级错误。
5.语言表达题:
认真阅读题目要求,了解题目意图。
结合上下文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歧义和语病。
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
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版

范文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版1/ 10记叙文 1、题型一:题目设题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拟题、寻找线索。
①标题含义 A、一语双关的题目最容易考查其含义,表层意从字面上很容易把握,深层意要联系全文甚至主旨方可把握出。
B、运用修辞的题目也容易考查含义思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又指……。
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情感,暗示了……的主旨。
或者:运用…修辞,写出…… ②标题作用内容上:(同题目含义)点明……、概括……事件、表达了……感情、表达了……主旨结构上:是否是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参考)形式上:新颖独特,吸引读者③拟题(只要对的,不要贵的):以核心人物为题:《老王》《藤野先生》;以核心事件为题:《登上地球之巅》;以核心事物为题:《风筝》;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以独特的视角为题:《背影》《台阶》;以主旨为题:《伟大的悲剧》;以情感命题:《爱》;以线索为题:《羚羊木雕》;寻找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题型二:情节设题①概括全篇内容、概括部分情节、梳理心情变化、概括全文内容基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可以有,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
注意: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插叙的事情排除掉);如果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3/ 10②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③梳理心情(感情)变化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结:完善情节链、完善变化链 3、题型三:人物形象设题①分析人物的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语文试卷答题模板中考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词语辨析(1)仔细阅读题目,分析词语的意义、用法及感情色彩。
(2)结合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空。
2. 修改病句(1)通读句子,找出病句类型。
(2)根据病句类型,进行修改。
3. 词语衔接(1)通读语段,理解大意。
(2)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4. 古诗文默写(1)熟记古诗文,注意易错字。
(2)正确书写,避免错别字。
5. 名著阅读(1)阅读名著,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分析题目,结合名著内容进行回答。
二、现代文阅读1. 阅读理解(1)通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
(2)分析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回答。
2. 文章赏析(1)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特点。
(2)分析题目,结合文章特点进行回答。
三、古诗文阅读1. 阅读理解(1)通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分析题目,结合诗文内容进行回答。
2. 文章赏析(1)阅读诗文,了解诗文特点。
(2)分析题目,结合诗文特点进行回答。
四、作文1. 确定立意(1)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2)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立意。
2. 拟定提纲(1)列出作文提纲,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确保文章结构完整。
3. 撰写作文(1)开头:简洁明了,引出主题。
(2)中间: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3)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五、答题注意事项1. 仔细审题,确保理解题目要求。
2. 规范书写,避免错别字。
3. 注意时间分配,合理利用考试时间。
4. 保持冷静,避免因紧张而失误。
以下是一篇作文模板:题目:我的成长故事开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回首过去,我感慨万分。
今天,就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
中间:(1)童年趣事:描述一段童年时的有趣经历,体现童真童趣。
(2)成长历程:讲述从小学到中学的成长过程,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3)难忘瞬间:回忆一个让自己难忘的时刻,体现成长过程中的感悟。
结尾:岁月如歌,时光荏苒。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学会了坚强、勇敢。
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追逐梦想,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2020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

【2020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很多。
下面就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一一加以解析。
1如何回答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2鉴赏类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一、诗歌答题模版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二、现代文答题模版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三、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 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 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中考语文答题模板

记叙文散文一、品味题目的题型:【例一:简析文章标题的妙处(好处、作用)。
】答题格式:设置悬念(富有诗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线索,串起全文内容:1(文章第一大段内容),2(文章第二大段内容),3(文章第三大段内容),4(文章第四大段内容)。
(含蓄点明文章中心。
)注:依据具体题目内容答题,如果题目反映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则在答题格式开头不能用设置悬念,直接回答“含蓄点明文章中心”;如果通过题目看不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则在答题格式开头直接回答“设置悬念”,在答题格式后面不能加“含蓄点明文章中心”;如果题目用词优美,含有叠词,或者感情细腻,则可在开头回答“富有诗意”,同时看是否点明文章中心。
【例二:文章题目有什么含义?】答题格式:写出了(浅层内容),也写出了(深层含义)。
注:“浅层内容”指文章里体现的与题目相关的具体内容,要紧密的结合文章里与题目相关的词句。
“深层含义”指题目中反映出的文章思想内容。
例如:”冷风暖香”写出了寒冷的冬天里有烤地瓜的香味,也写出了在如同寒冬的冷漠的生活中被烤地瓜女人明澈的笑容和热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格所温暖。
二、品味某句话的含义。
【例一:如何理解第X段中画线句的含义?】答题格式:(注:因为问的是含“义”,所以答题要从句子的深层理解,即这句话的写作目的,表达的思想。
总之要挖掘精神层面的内容)。
例如:“故乡那汪明澈的泉眼,用干涸的残骸诠释着奉献,而被那泉曾经浇灌的心灵亦应如此啊!”含义理解是:故乡的泉曾经为村民无私奉献,一直奉献到干涸,我是曾经喝过那水的人,也要像那泉水一样具有乐于奉献的品格。
【例二:如何理解第X段中画线句的含意?】答题格式:(注:因为问的是含“意”,所以答题要从句子的浅层理解,这样的句子比较深刻,并且难以理解,所以只要能说出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即可。
)如果给出的是长句子缩写句子,如果给出的是短句子扩句即可。
例如:“悲伤是为昨天虚度的年华。
”含意的理解是:是因为以前浪费了很多时光,没有珍惜时间而感到了懊悔。
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

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一、诗歌答题模版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 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 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 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 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 为何要写(主旨) 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二、现代文答题模版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加分技巧一、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B: “......,......也。
语文中考试卷答题纸模板

一、注意事项1. 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2. 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3. 做答选择题时,请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4. 做答非选择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
5. 保持答题纸整洁,严禁折叠、涂改。
6. 作答时间:120分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彩绝伦(lún)B. 翠色欲流(liú)C. 贪得无厌(yàn)D. 青出于蓝(l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节约用水。
B. 他既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又是一个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D. 我对这次考试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下列词语中,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 严肃、风景、树叶B. 欢快、追求、思考C. 生气、阳光、勇敢D. 高兴、美好、希望A.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B. 这本书很有趣,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C. 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D. 这个问题很难,我需要请教老师。
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花园真漂亮,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B. 她的声音就像天籁之音。
C.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D. 那座山高得像天一样。
7. 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世态炎凉B. 青出于蓝C. 倾盆大雨D. 精益求精8.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变换后: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语文中考答题模板作文

语文中考答题模板作文一、议论文。
(一)提纲式作文。
1. 提出问题。
2. 分析问题。
3.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题,要求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
请以“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
现在的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每天都会有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
首先,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在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如果乱穿马路,很容易被车辆撞到,造成伤害甚至丧命。
同时,乱穿马路还会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不便,影响交通秩序,造成交通拥堵,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其次,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作为一个文明的市民,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维护交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们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最后,我们还可以加强交通管理,加大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力度,让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总之,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我们应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加大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维护交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考语文答题模板及试卷

一、试卷结构本试卷分为四个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0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50分)第三部分:作文(60分)第四部分:综合运用(20分)二、答题模板(一)基础知识(30分)1.字音字形题答案:A(或正确选项)2.词语解释题答案:①(词语1)的词义是:______。
②(词语2)的词义是:______。
3.成语辨析题答案:选A(或正确选项)4.病句修改题答案:①(错误句子)改为:______。
②(错误句子)改为:______。
5.文学常识题答案:①《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②《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被称为: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1.现代文阅读(1)词语解释题答案:①(词语1)的词义是:______。
②(词语2)的词义是:______。
(2)句子理解题答案:这句话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
(3)段落大意题答案:这段话主要讲述了______。
2.文言文阅读(1)词语解释题答案:①(词语1)的词义是:______。
②(词语2)的词义是:______。
(2)句子翻译题答案:这句话翻译为:______。
(3)段落大意题答案:这段话主要讲述了______。
(三)作文(60分)1.题目:______2.立意:______3.结构:______4.开头:______5.结尾:______6.中间段落:______(四)综合运用(20分)1.修改病句题答案:①(错误句子)改为:______。
②(错误句子)改为:______。
2.衔接题答案:选A(或正确选项)3.综合运用题答案:①(正确选项)______。
②(正确选项)______。
三、试卷示例(一)基础知识(30分)1.字音字形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萧瑟(sè)B.融洽(qiǎo)C.栖息(xī)D.飘逸(piāo)(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翩翩起舞B.栩栩如生C.安之若素D.络绎不绝2.词语解释题(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黄发”的词义是:______。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整理

2020中考语⽂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整理 中考阅读答题是有模板的,有答题模板解题会更简单,那答题的模板是什么呢?不清楚的考⽣看过来,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2020中考语⽂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整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 2020中考语⽂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整理 阅读理解是语⽂学习过程中⾮常重要的⼀个题型,只有在阅读理解中拿到⾼分,才能够取得语⽂好成绩。
⼀、语⽂阅读理解万能解题公式 ⼆、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通读全⽂,把握⽂章内容,理清脉络。
答题时切忌⽂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章从头到尾通读⼀遍,对⽂章有⼀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在通读全⽂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3.从⽂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有些试题可以⽤⽂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4.挖掘句⼦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内容,挖掘句⼦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5.组织语⾔规范答题,认真书写。
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下表述的语⾔。
语⾔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不讨好。
三、做语⽂阅读理解的步骤 1、做语⽂阅读理解通读全⽂,掌握⼤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下整篇⽂章,重视标题(中⼼)、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章的⼤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下短⽂后⾯的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遍,以做到有⽬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中的每个字,并在找出⼤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半了。
) 3、复读全⽂,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章从头到尾再看⼀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有方法,答题有模板。
除作文外,阅读、诗歌鉴赏都是占分值比较高的重点题型,学习哥给大家总结了相关的答题模板,保证你再遇到这类问题不犯难。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 观点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1.对仗: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
3.拟声词: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
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
6.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动静C视、听、嗅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记忆口诀:时空动静视听嗅,虚实正侧色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