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及桃花源记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
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下面是整理的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欢迎来参考!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
《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桃花源记》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赏析一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作者介绍: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东晋诗人、辞赋家。
名潜,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改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陶征士诔)。
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
晋代文学家。
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字词解释:一、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便要还家)二、一词多义①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渔人所看到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代良田美池桑竹)具答之(代词,代村民)处处志之(代词,代沿途有特征的景物)闻之(代词,代这件事)②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时间名词,不久。
)③中:晋太元中(年间)中无杂树(中间)其中往来种作/村中闻有此人/此中人语云(里面)④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⑤闻:村中闻有此人(听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到的事情)⑥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舍)⑦作:其中往来种作(劳作)设酒杀鸡作食(做)⑧遂:遂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后遂无问津者(终于)⑨其:欲穷其林(代词,这)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他们的)得其船(代词,他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他,代渔人)三、古今异义:①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古);交通运输(今)。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注译、题解
【题解】《桃花源记》选⾃《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县西南)⼈,晋末南宋初的⽂学家。
⽣在晋末战乱的年代,陶渊明不但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且以⾃⼰不愿同流合污的⾼尚志节,树⽴了⼀位洁⾝⾃好的诗⼈的形象,被后⼈称为“靖节先⽣”。
陶渊明青年时代,家境贫困,在⼏次出仕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了官场的腐败⿊暗。
在他做彭泽县令时,那⾥派⼀个督邮到县,县⾥的⼩吏叫陶渊明“束带相见”,表⽰尊迎。
陶渊明不愿为五⽃⽶折腰,毅然辞职,写下的《归去来兮辞》,以⽰和污浊的官场决裂。
陶渊明向往着⼤⾃然,喜爱农村⽥园躬耕的⽣活。
归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产,接近普通的农民,写出⼤量诗歌所映农耕⽣活、描绘⽥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学的第⼀位⽥园诗⼈。
在他的散⽂创作中,也有不少描写淳朴的农村景物、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然的作品。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前的“序”,因为语⾔清新⾃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们当作⼀篇独⽴的散⽂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注译】桃花源记〔桃花源:地名,作者虚构的理想化佳境,据说在今湖南省桃源县。
记:游记。
〕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晋太元中:晋代太元年间(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
武陵⼈: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带)⼈。
捕鱼为业:即(以)捕鱼作为职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缘yuán):沿着。
溪:溪流。
⾏:划⾏。
忘路之远近:忘掉了路程的远近(句⾸省略主语“渔⼈”)。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逢:遇见。
夹岸:夹溪两岸。
数百步:⼏百步。
中⽆杂树:当中没有别的树(只有桃树)。
芳草鲜美: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杂错。
〕渔⼈甚异之。
〔甚:副词,⾮常。
异:奇怪。
形容词⽤为动词,意动⽤法,即“以(之)为异”,意思是“认为(它)奇异”。
之:代词,这些,代指”桃林美景”。
陶渊明桃花源记翻译
《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记》云:“ 武陵 山中, 有秦避世人居之 , 日:‘ 花源’ 号 桃 ,
故 陶潜 有 《 花 源 记 》 。 又 日 :“ 有 临 沅黄 道真 ,在 桃 ” 昔 黄 闻 山侧 钓 鱼 , 因入 桃 花 源 。陶 潜 有 记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常德 在 秦 统一 后 曾 置 临 沅县 ,桃 花 源 即属 该 县 , 地 点比 “ 陵”更具体明确 。 武
“ 武陵渔 郎发现桃花源一千 六百周年 纪念活动 ”后
的 一 个 金 秋 ,笔 者 重 归武 陵 溪 ,再 入 桃 花 源 , 寻 一 位 追
无 复仿 佛 。 ”这 段 故 事 与 《 花 源 记 》仅 有 “ 鱼 ” 与 桃 捕 “ 鹿 ”之 别 ,其 余何 其 相似 ! 敬 叔 去 世 略 晚 ,当然 看 射 刘
人非 常崇敬 ,在 写 《 桃花源记》之前或许 同时 , 意写 特 了九首 《 古》诗 ,其 中第二首作 者托 言远 访高士 田畴 拟 的故 乡,盛赞他 “ 节义为士雄 ” ,有信 义、有 气节,堪
称名 士 英 雄 。
去 ,最后一次挂 冠彭泽令 ,结束 了仕途 。“ 落尘网中, 误
一
去 十三 年 ” ,陶 渊 明 对 自己混 迹 官场 追 悔 莫 及 。 从 4 岁起 到 6 I 3岁 驾鹤 西去 的 这 些 年 间 ,陶 渊 明 寻
一
记 》 另一 篇 是 《 花 源记 》 桃 花 源 植根 于 武 陵 的 桃 源 , , 桃 。
岳 阳楼 定 位 于 巴陵 的 洞庭 , 客 前 来访 古 、 幽 , 不 游 探 在
文 所 述 , 渊 明 曾 于公 元三 百 九十 九年 至 四 百 零一 年 陶
知 不 觉中,灵魂得到洗涤 ,境界得到升华 。
《桃花源记》魏晋诗人陶渊明描写田园理想生活的文言文
《桃花源记》魏晋诗人陶渊明描写田园理想生活的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篇文言文的词句。
【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高中语文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注释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坠落的花瓣。
12.缤纷:繁乱交杂。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八年级下册语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第1篇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第2篇《桃花源记》原文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作者介绍:陶渊明 (352 或 365 年-427 年) 东晋诗人、辞赋家。
名潜,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更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 ( 陶征士诔 ) 。
浔阳柴桑 ( 今在江西九江西南 ) 人。
晋代文学家。
以清爽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打鱼为业。
缘溪行 (x íng)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丽。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 (y ǎn)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qi ānmò) 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来往种作,男女穿着 (zhu ó)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ti áo)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素来,具答之。
便要 (y āo) 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这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ji àn) 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
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多日,辞去。
局内人语 (y ù)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及郡下,诣 (y ì) 太守,说这样。
太守即 (j í)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 (j ì) ,崇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字词解说:一、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 便要还家 )二、一词多义①之:忘路之远近 ( 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 ( 代词,代渔人所看到的情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代词,这,代良田美池桑竹)具答之 ( 代词,代村民 )到处志之 ( 代词,代沿途有特点的光景)闻之 ( 代词,代这件事 )②寻:寻向所志 ( 动词,找寻。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参考!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陶渊明《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精选6篇)
陶渊明《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精选6篇)篇1:初中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译文及其注释初中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译文及其注释桃花源记陶渊明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
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
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因病而终。
后来就再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1)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及《桃花源记》、《桃花源诗》原文
陶渊明及《桃花源记》、《桃花源诗》原文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字渊明。
东晋汉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南朝宋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因看不惯世俗险恶,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故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
依内容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流露出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有“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其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语言质朴精炼。
《桃花源记》约作于东晋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该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这是作者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xiá),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 ān)陌(mó)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多为直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其它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渔人就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变得开阔明亮。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桑园竹林这类。
陶渊明简介桃花源记
陶渊明简介桃花源记原文/《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诗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地位与比他早六百年的屈原,和晚三百年的李白、杜甫是等同的。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陶渊明思想中的更多的启迪后人的成分,所以加以探究,以便更深的了解作者。
标签:陶渊明;门阀制度;思想内核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是中国四世纪到五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是作者站在普通勞动人民的立场,为广大受压迫的黎民百姓设计的美好生活蓝图,这也是作者达到艺术成就的重要表现之一。
他是怎样一步步达到艺术成就的呢?我们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谈起。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出身没落世(士)族,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曾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被封为长沙郡公,死后被追谥为大司马。
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
外祖父孟嘉也曾是“名冠州里,声流京师”,据说孟嘉是当时有名的雅士,颇有魏晋风度,有文化教养。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在两晋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有三个名士隐居浔阳,人称“浔阳三隐”。
其中一个人称“五柳先生”的在柴桑(今江苏九江西)耕种田地,空闲时赋诗读书,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其乐的生活。
他留下120多首诗,其中尤以田园诗最为精彩,因此赢得了中国“田园诗之父”的殊荣。
他就是驰名中外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又叫陶潜,他的上几代人都在晋朝朝廷为官。
曾祖父陶侃坐过大司马,祖父和父亲曾做过太守一类的官。
传到陶渊明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生活艰难。
但是,他在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的家风熏陶之下,从小好学,博览群书。
正所谓“少年罕人事,游在好六经”。
它不仅知识渊博,才学过人,而且在少年时就产生了“追求仁政”“辅佐明君”的思想,“猛志逸四海,骞翮(he和)思远翥),立志做出一番“大济于苍生”的功业。
陶渊明也曾想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的壮志,但现实生活却使他的梦想破灭了。
因为他生活的时代盛行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政治极其腐败黑暗。
人才的录用晋升采取的是“九品中正”选举法。
选择官吏既不问文武才能,也不必看吏治考绩,只看家世出身。
门第高低决定官位大小,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官场里大贵族大官僚们勾心斗角,倾轧残杀,污浊不堪。
他们对门第卑微的下僚趾高气昂,滥施淫威,处于这种世态,出身没落的陶渊明自然不可能得到施展才智,实现壮志的机会,他不得不以一次又一次的消极退隐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29岁那年,陶渊明的亲友邻居看陶渊明家里实在太穷,便推荐他去做州里的小官吏。
这是陶渊明第一次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官。
不久,因看不惯官场尔虞我诈的`恶劣作风,辞官回家了。
后来州里召他去作文书,他也辞不赴命。
35岁左右,受幻想的驱使,它曾一度出仕当了桓玄的幕僚,但他很快看清了桓玄妄图篡位的野心,悔恨不已,又“投冠旋旧墟”了。
大将刘裕起兵杀入建康,杀了桓玄之后,陶渊明迫于生计,在刘裕的麾下当了名参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365年—427年)东晋著名诗人。
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1]”,谥号“靖节先生[2]”,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原文及注释晋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中,武陵(郡名)人捕鱼为业(把……作为职业)。
缘(沿着)溪行(xíng)(划船),忘路之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桃花林,夹岸(两岸)数百步,中无杂(别的)树,芳草鲜美(芳草鲜艳美丽),落英(坠落的花瓣)缤纷(繁乱交杂)。
渔人甚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
)。
复(又)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行,欲(想要)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
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尽:走完。
)其林。
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尽:完,没有了),便(于是,就)得(看到)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好像)有光。
便舍(舍弃,丢弃)船,从口入。
初(起初,刚开始)极狭,才通人(只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只。
)。
复(又,再)行(行走)数十步,豁然(……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
土地平(平坦)旷(空阔;宽阔),屋舍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这)属(类)。
阡陌(qiānmò)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耕田劳作),男女衣着(穿着打扮),悉(都)如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竟然很惊讶),问所从来(从……地方来)具(通‘俱’,全,详细)答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便要(yāo)(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都,全)来问讯(打听询问消息)。
自云(说)/先世(祖先)/避秦时乱,率(率领)妻子(妻室子女)邑人(同乡的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再,又)出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遂(就)与外人间(jiàn)隔(隔断,隔绝)。
问今是何世(朝代),乃(竟,竟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对,向)具言(详细地说出)所闻(知道,听说)(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皆叹惋(感叹、惋惜)。
余(其余,剩余)人各复延(邀请到)至(到)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离开)。
此中人语(yù)(告诉)云:“不足(不必,不值得)为(介词,向、对)外人道也。
”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
志:动词,做标记。
)。
及(到达)郡下(到了郡城),诣(yì)(到)太守,说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太守即(jì)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遂(终于)迷,不复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品德高尚)士(人士)也(表判断),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往。
未(没有)果(实现),寻(随即,不久)病终(死亡),后遂无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者。
[1]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2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以捕鱼为业。
(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
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在岸的两旁有数百步远,中间没有其它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向前行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法院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
(渔人)便舍弃(他的)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十分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事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村中人)看到渔人,于是都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儿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
准备酒、杀了鸡做饭菜(招待他)。
村民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来往。
(村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具体的讲述给村民听。
(村民)都感叹惊讶。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
(渔人在桃花源中)逗留了几天后,就(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临别时村民嘱咐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先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作标记。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禀告了这段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一同前往,寻找从前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3字词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芳草鲜美:芳草鲜艳美丽;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坠落的花瓣。
12.缤纷:繁乱交杂。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
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尽:走完。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尽:完,没有了(词类活用)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只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只。
26.复:又,再。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27.行:行走。
28.豁然开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然,……的样子。
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9.平:平坦。
30.旷:空阔;宽阔。
31.屋舍:房屋。
32.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3.之:这。
34.属:类。
3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36.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7.种作:耕田劳作。
38.衣着:穿着打扮。
39.悉:都。
40.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41.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2.并:都。
43.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44.乃大惊:竟然很惊讶。
乃:竟然。
大:很,非常。
45从来:从……地方来。
46.具:通‘俱’,全,详细。
47.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48.要(yāo):通“邀”,邀请。
(通假字)49.咸:副词,都,全。
50.问讯:打听询问消息。
51.云:说。
52.先世:祖先。
53.率:率领。
54.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室子女。
“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55.邑人:同乡的人。
邑,古代区域单位。
《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56.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57.复:再,又。
58.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59.遂:就60.间隔:隔断,隔绝。
61.世(“问今是何世”的世):朝代。
62.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6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古今异义)。
64.为:对,向。
65.具言:详细地说出。
66.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闻:知道,听说。
67.叹惋:感叹、惋惜。
惋,惊讶,惊奇。
68.余:其余,剩余。
69.延至:邀请到。
延,邀请。
70.至:到。
71.去:离开。
72.语:告诉。
73.不足:不必,不值得。
(古今异义)74.为:介词,向、对。
75.既:已经。
76.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77.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
志:动词,做标记。
(词类活用)78.及:到达。
79及郡下:到了郡城。
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80.诣(yì):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81.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8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所+动词译为名词)83.遂:终于。
84.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5.高尚:品德高尚。
86.士:人士。
87.也:表判断。
88.欣然:高兴的样子。
89.规:计划。
(词类活用)90.未:没有。
91.果:实现。
92.未果:没有实现。
93.寻:随即,不久。
94.终:死亡。
95.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96.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2]4文言现象一词多义出:(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1)便舍(shě)船:丢下。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