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犯罪嫌疑人心理分析——讯问学课件PPT
讯问学基础理论——讯问学课件PPT
肉刑之 吊打、踩压、塞抹布
肉刑之 棍击、锤击等
肉刑之 捆绑
肉刑之 “水攻”、“火攻”
变相肉刑之 罚跪、罚冻
变相肉刑之 车轮战、罚跪、饥饿
中国去年纠正12起重大冤假错案 多数与逼供有关 盘点十八大以来纠正的23起重大冤假错案
二、新旧法律比较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关于审讯程序的若干规定
执法教研室 单培
讯问 = 刑讯逼供?
第一部分 法律 基础知识及讯问相关政策、法律
第二部分 心理 审讯中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及变化
第三部分 策略 审讯策略、方法、言语
第四部分 实作 笔录制作与模拟审讯
授 课 计 划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古代和西方审讯制度
理 论 第三章 侦查讯问政策法律 讲 述 第六章 犯罪嫌疑人心理 扩展
拘留、逮捕后立即移送看守所
移送后,讯问地点限于看守所内
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四)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权
三、新形势下侦查人员面临的挑战
(一)
讯问理念的挑战
(二)
讯问技巧的挑战
(三)
语言规范的挑战
四、新刑诉法之下讯问工作的出路
依法审讯
• 审讯人员的心理 心理 •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
• 孙子兵法 谋略 • 三十六计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 是侦查讯问的目的之一, 也是侦查讯问的重要任务。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深挖的重点
惯犯、累犯、流窜犯、从 看守所、监狱等监管场所 脱逃或批捕后潜逃以及与 国外、境外黑社会组织和 其他反动势力相勾结进行 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等
人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讯问中的心理活动剖析及对策
讯问中的心理活动剖析及对策在讯问过程中,被问者的心理活动往往会被激发出来。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或害怕被揭露真相。
因此,对于讯问中的心理活动剖析及对策非常重要。
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是焦虑。
被问者可能担心讯问过程中暴露自己的不足或隐私,或者害怕讯问者会采取强硬的态度。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回答问题时思绪紊乱或回避答案。
为了应对这种心理活动,讯问者可以采取一些缓解焦虑的措施,如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让被问者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此外,建议讯问者在询问问题时尽量以温和的方式与被问者交流,避免给对方过大的压力。
另一种心理活动是恐惧。
被问者可能害怕讯问过程中被指责、打压或面临严重后果。
这种恐惧可能导致被问者说谎或故意隐藏真相。
为了应对这种心理活动,讯问者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与被问者建立信任关系。
讯问者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提问或让被问者讲述事实来减轻被问者恐惧的感觉。
此外,讯问者应尽量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以便于被问者感觉到公正的处理。
此外,还有一种心理活动是抵触。
有些被问者可能对讯问持有敌对态度,拒绝回答问题或提供虚假信息。
这种抵触可能源于对讯问者的不信任或者对讯问过程的不满。
在面对这种心理活动时,讯问者应尽量理解被问者的立场和情绪,并采取耐心和善意的方式与其交流。
讯问者可以通过逐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让被问者感到被尊重和被听取到,从而减轻被问者的抵触情绪。
总之,在讯问中,对于被问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剖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和理解被问者的心理状态,讯问者可以更好地与被问者沟通,提高讯问的效果,确保获得准确而可靠的信息。
在讯问中,被问者可能会涌现出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往往与他们的价值观、信念、经历和目标密切相关。
理解和管理这些心理活动是讯问者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是防御心理。
被问者可能会感到自己正处于被指责或被攻击的状态,会采取各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这可能包括否认、逃避、抵抗、责备他人或转移焦点等。
【刑侦 课件 幻灯】侦查讯问(第四章)讯问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一节 首次讯问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首次讯问的组织实施 第三节 续审 第四节 结束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讯问计划的制定、首次审
讯、续审和结束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讯问过程中研 究犯罪嫌疑人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一般了解侦查讯问 人员的组成及讯问地点的选择。
《侦查讯问学》
第一百一十七条: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 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 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 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 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2、客观物理场所与心理环境的布置与安排:
《侦查讯问学》
增强
《侦查讯问学》
侦查系 殷明
一、人员准备:合理组织讯问力量
讯问人员层次提高 讯问人员水平增强 讯问人员数量增加 讯问人员分工细化
案件复杂程度
《侦查讯问学》
侦查系 殷明
二、场所准备:场所的布置与安排
1、相关法律对场所安排的规定: 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
过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犯罪嫌疑人必须由 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讯问的时候,侦 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 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
侦查讯问学侦查系殷明研究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犯罪嫌疑人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受教育的程度犯罪嫌疑人的经历包括犯罪经历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及社会交往情况犯罪嫌疑人的性格品质案件发生前后的表现犯罪嫌疑人对案件侦查情况的知情程度侦查讯问学侦查系殷明研究证据材料和案件的其它材料审核证据材料的目的明确侦查所获取的证据审查所指控的罪行与证据是否一致2
讯问策略-先发制人——讯问学课件PPT
6、你们再调查调查。 第一,现在不需要调查了。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表明你与案件有关。你是我们所掌握的重点对象。 想想我们为什么现在才找到你,为什么以这种方 式找你。 第二,你让我们调查什么?如果你能拿出证据证 明你无罪,为什么不拿呢?现在所有的证据表明 你是重大嫌疑犯。 第三,拖是没有用的,采取缓兵之计,与我们周 旋,你想错了。最终托垮的只能是你自己,只能 拖掉从宽的机会。
8、你们怎么处理都行。 第一,警察可以处理你。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不 是捕风捉影,而是凭证据,我们既能请神,也能 送神,我们要根据你的态度,决定怎么处理你。 第二,警察肯定要处理你。要是不想处理你,我 们就不会讯问你,但是现在不想处理。因为要对 你负责任,犯罪都是有原因的,世界上没有无因 之果,我们想知道你这样做的原因,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正确处理你。 第三,之所以现在不处理你,是因为你还有从宽 机会,希望你抓住机会,自己把问题讲清楚。
7、我不能活了。 第一,想死很容易,做到很困难,有的人活不起, 有的人死不起,你死了,你的家人怎么活。 第二,你死与我们无关,我们对你进行讯问,是 有法律依据的,是在执行公务,不要拿死来吓唬 我们。 第三,死了事情就会完结了吗?不会。事情还没 有说清就死了,别人会怎么看?是畏罪自杀。别 人还会说,你肯定有更大的罪,你是死有余辜, 必定留下千载骂名。
9、我有要求。 第一,严正警告犯罪嫌疑人这里是讯问室,不是 交易市场,不是讨价还价的地方。犯罪嫌疑人没 有资格跟警察讨价还价。对其讯问是履行法律的 正当程序,警察劝其坦白,不是在求他,而是给 一个把问题讲清楚的机会。犯罪嫌疑人现在的首 要任务是想想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不是提要求。
第二,当然,合理的要求我们也可以答应,人之 常情的要求也会尽力满足,法律无情人有情。
侦查讯问中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分析及策略
问策略 ; 犯罪嫌疑人为 了掩饰罪行 , 逃避 惩罚 , 也要 分析侦 查人员对本案证据的掌握情 况 , 制定反讯 问策略。 正是 由于 双方对犯罪信息数量 、 真实性 、 可靠性掌握程度 的不一致 才
罪嫌疑人 的真实信息 , 或通过改变不愿供述的犯罪嫌疑人 的
决策而做 出供述 。也就是说 , 侦查人员的讯 问过程实际上就
的证据 , 就无法 得到有罪 供述 , 也无法依据 口供收集其他证 据, 因而无法定案, 导致犯罪嫌疑人获得博弈的主动权。 在接 下来的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侥幸心理会更加强烈 , 再次说谎的 几率大大增加 , 以试 图成功蒙混过关 , 逃避法律的制裁。 但是 , 圆谎 的难度很 大 , 任何谎言都不会 只是一句孤立 单独的话 .犯罪 嫌疑人在思索大量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文来 争取最后胜利的机会 的同时 ,伴随而来的是犯罪嫌疑人的
待罪行有着重大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 侦查讯问又是一 场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 的心理较量 。
从心 理 学 角度 看 , 问 的 目的是 为 了 获得 愿 意 供述 的犯 讯
在侦查讯问 中, 侦查人员为 了查 明案情 , 获取真实的供
辩 , 须 通 过 分析 犯 罪 嫌 疑 人 的 心 理 状 况 和 行 为 , 制 定 讯 必 来
侦查人员要从行动策略角度出发可以通过讯问环境的设置讯问人员的更换异地审讯等技巧保持讯问的主动性从而改变嫌疑人的心理结构使侦查员的讯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i种选择下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默
2 1 年第 1 00 期
N .,0 0 o1 2 1
广 州 市公 安 管理 干部 学 院 学报 Junl f u nzo d c o ee oraoG agh u ie l g P Cl
【刑侦 课件 幻灯】侦查讯问(第三章)犯罪嫌疑人心理
你认为同伙讲哥们义气,不会把你交出去 的,所以只要自己不说,警察就发现不了 19.8 75.3 你的犯罪事实。
26.4
23.8
20.7
19.8
1
2
3
4
2、侥幸心理的类型
(1)盲目型自信
(2)分析选择型自信
3、侥幸心理在讯问中的表现
(1)表情: 貌似轻松自由自然,实则敏感戒备;
(2)语言: 态度蛮横,大喊大叫,或否认抵赖、谎供、乱供;
(1)首先要弄清犯罪嫌疑人产生戒备心理的原因 ; (2)要进行政策、法律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使其真正认识到法 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3)讯问人员要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和自尊,与其建立心理联系, 使其真正地相信我们 。
拒供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自我 实现
尊重需求
归属感和爱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衣、食、住、行)
(3)也可以利用制造错觉的方法加重犯罪嫌疑人的猜疑 心理使其认为公安机关已经掌握其犯罪的证据
(4)还可以直接出示证据来瓦解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
(三)抵触心理
抵触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对社会、对办案机关的一 种不满和敌视。
1、 抵触心理产生的原因
(1)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 (2)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3)有罪不知罪,愚昧无知; (4)讯问的过程使犯罪嫌疑人预感到罪行将败露或者错误地认为将 要追究其亲友的法律责任; (5)侦查人员的违法行为或过激言行,损害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和 自尊心,或者过去党和政府对他或他的亲属的处理失误等。 (6)悲观心理
所谓救济性权利,是指犯罪嫌疑人对国家专门机关 所作的对其不公正或不合法的行为、决定,要求另一 专门机关予以审查并作出改变或撤销的权利。 三、推定性权利
第四章--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PPT课件
.
6
4、能力特征 具备某种作案能力和技能 5、个性特征 气质类型 性格特点 6、行为特点 行为方式多样化 行为手段技术化 行为目标和对象的特定性
.
7
(三)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1、动机特征 追求财物 2、认知特征 认知水平 认知内容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内容 4、能力特征 观察力、适应力、模仿力、应变力
.
28
.
29
一、女性犯罪概述 (一)含义 是由女性这一特殊性别的行为主体所实
施的犯罪行为 (二)特点 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犯罪种类向多样化发展 重大刑事犯罪增加 团伙犯罪突出 犯罪手段和行为方式趋于男性化
.
30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动机特征
1、从动机起源看
2、从犯罪动机种类看
23
5、犯罪手段狡猾,现代化程度高 6、境内毒品消费市场已经形成 7、武装性
.
பைடு நூலகம்24
二、毒品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吸毒型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1、动机特征 好奇动机 享乐动机 逃避现实动机 尝试动机 2、认知特征 水平 内容
.
25
3、情感特征 稳定性 内容 4、意志特征 两极性 5、个性特征 人格严重扭曲 6、行为特点 模仿性 顽固性 反复性
.
56
(二)计算机犯罪主体的行为特点 1.犯罪行为主体的低龄化。 2.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3.犯罪手段的高科技性。 4.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性。 5.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57
.
47
.
48
一、老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1、生理性退化与心理定势的矛盾 2、认识与情感的矛盾 3、自我评价和认识能力之间的矛盾 二、老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动机特征 1、解除精神空虚的动机 2、享乐动机 3、性动机 4、报复动机 5、补偿动机
九步讯问法--警察必学ppt课件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3.选择问题的内容及原理 内容:最有效的选择问题是关于实施某行为的动机 和缘由。 原理:如果一个人被允许在承认某种行为时解释自己
这样做的理由,那他就比较容易承认自己的错 误或不当行为。同样,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承认 其行为时有机会说明理由, 那他也就更容易供 认自己的罪行。选择问题及随后的支持声明正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B.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事实分析法 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竭力避免情感介
入,用自身意志力对抗审讯人员的耐力,习惯于
怀疑一切向他们提供帮助或寻求他们信任的人。 故对其审讯应借助于常识和理性,而非情感。表 示同情、夸大犯罪事实、指责被害人等审讯主题 都不易促其供述。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1通过说明任何人在相似条件或情况下都有可能干出同样的事来表示对嫌疑人的同情2通过降低对犯罪行为的道德严重程度的评价来减轻嫌疑人的有罪感3为犯罪行为提出一种比已知或推断的更容易在道德上被人接受和不太令人憎恶的动机和原因4通过指责他人表示对嫌疑人的同情第二步
九步讯问法-警察必学
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
1、直接发问,表明其与案件有关 直呼其名,剥夺其心理优势——社会地位高 予以尊重,增加心理接触可能性——社会地 位低 2、观察反应 3、重复开场白内容,进行过渡 4、分析反应
第三步:阻止再次否认
第四步:克服异论障碍
1.停止的手势 2.叫其名字 3.自己所讲话的 重要意义 4.红脸白脸法
1.态度:应表达对异论的赞 同和理解,宛如意料之中, 不应惊讶、恼怒,急于争论
2.异论类型:
第五步:攫取对方注意
1.犯罪嫌疑人此时形成退缩心理机制,内心衡量说实话还 是继续说谎抵抗 2.审讯人员具体做法:
犯罪心理学ppt课件
6
1.马加爵杀室友案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 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 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 邵瑞杰和龚博。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 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 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 疑。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今年不 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警方发 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
7
但是……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去分析
什么原因导致他犯罪? 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 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 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 扭曲的人生观,还有 “自我中心”的性格缺 陷。同时,他的犯罪心 理、犯罪方式与手段, 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 相关。
16
• 雨夜,一个男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 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 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 为什么?
他以为自己聋了
17
•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头朝下死了,身边散 落著几个行李箱子,而这个人手里紧抓著 半个火柴。推理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这个人是由于和朋友做热气球履行 经过沙漠,由于燃料不够要求必须 减重,扔了行李箱之类的还不够, 还要减重,于是就拿火柴抽签有整 根的和半根的,谁抽到半根的就跳 下去,主人公十分不幸中标了;
18
• 有个女孩的父母都出差了,她晚上一个人 睡觉,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爱犬。半夜,她 突然听到天花板传来滴水声。为了不害怕, 她把手伸到床边,让爱犬舔了舔自己的手, 这才又安心的睡了。第二天清晨,女孩看 到了爱犬的尸体吊在天花板上,据分析是 在半夜被杀的,可那时爱犬不是还在吗? 请问怎么回事?
.凶手冒充狗舔了她的手
15
刑事嫌疑人心理分析与讯问技巧
刑事嫌疑人心理分析与讯问技巧在刑事侦破中,了解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并采用相应的讯问技巧,是提高侦破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刑事嫌疑人的心理分析和讯问技巧展开探讨。
一、刑事嫌疑人心理分析1.心理特征的分析刑事嫌疑人往往具有某些心理特征,如焦虑、紧张、恐惧等。
这些心理特征常常会对其言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侦查人员需要通过对嫌疑人的行为表现、言语举止和肢体语言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其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开展讯问工作。
2.动机的研究嫌疑人犯罪的动机是进行心理分析的重要考察点。
通过了解嫌疑人的动机,侦查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讯问。
例如,如果嫌疑人犯罪动机为经济利益,那么在讯问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其涉及的财产状况,以揭示其犯罪动机和手段。
二、刑事嫌疑人讯问技巧1.建立良好的讯问氛围在讯问嫌疑人时,侦查人员应努力创造一个相对放松和安全的氛围。
这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地点、让嫌疑人坐在舒适的位置、避免过于严厉或恶劣的言辞等方式实现。
良好的讯问氛围可以促进嫌疑人的合作和真实表达。
2.使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在讯问嫌疑人时,侦查人员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言技巧。
首先,要尽量保持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复杂难懂的词汇和长句子。
其次,要避免询问问题时使用否定的词语,以免给嫌疑人心理上的压力和抵触情绪。
最后,在引导嫌疑人回忆事件过程时,可以运用开放性的问题,让嫌疑人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维。
3.运用心理战术在进行刑事嫌疑人讯问时,合理运用心理战术,可以更好地获取信息。
例如,侦查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嫌疑人的语言表述,发现其中的矛盾或漏洞,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追问。
此外,利用沉默、时间压力和情绪控制等战术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并对讯问取得更好的效果。
4.听辨技巧的运用侦查人员在讯问嫌疑人时,需要善于运用听辨技巧。
首先,要学会倾听,真正理解嫌疑人的表达意图,而不是急于打断或做出主观判断。
其次,通过观察和分析嫌疑人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真实性和情感状态。
犯罪嫌疑人心理
犯罪嫌疑人心理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场十分复杂的心理交锋,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如何不被发现是主要的心理状态。
被立案或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主要的心理状态转化成惊恐、畏罪或侥幸,并由此产生对抗审讯的种种表现,随着审讯工作的进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也随之产生变化。
这是人的本能的必然反映。
讯问人员要做好审讯工作,必须要重视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只有了解和把握好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使犯罪嫌疑人认罪。
一、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表现。
1、畏罪心理。
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由于罪恶感的压力和法律的威慑力量对其心理刺激而形成的,一种害怕罪行被揭露从而受到法律处罚的心理。
有畏罪心理的犯罪嫌疑人,主要顾虑是害怕罪行被揭露后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于贪污受贿犯罪嫌疑人来说,其畏罪心理还有担心其罪行败露后由此产生损害个人名誉、地位、前途或牵连家属子女等。
从而对审讯采取抗拒态度。
抗拒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投石问路,试探摸底。
二是假装老实,蒙混过关。
三是避实就虚,避重就轻。
四是寻找空隙,狡猾抵赖。
五是编造口供,以假乱真。
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的一种普遍心理,常常贯穿于审讯的全过程。
审讯开始因为畏罪,犯罪嫌疑人对抗审讯,拒不认罪;当意识到我们掌握了其犯罪的证据时,又可能避重就轻,但因顾虑被严惩而出现反复。
对此,审讯人员要给其讲明政策,让其正确对待犯罪事实;同时给其指明出路,让其知道我们会依法处理。
2、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希望因某种原因,如领导出面讲情,能够侥幸不受刑事追究或重罪轻判的一种心理状态。
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盲目地认为可以逃避罪责,在自信感的基础上产生的。
侥幸心理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盲目自信,犯罪嫌疑人主观臆断,自认为犯罪手段高明,行动诡秘,攻守同盟牢固,轻看我们的办案能力,认为审讯人员不掌握他们的犯罪证据,因而在审讯中对抗审讯的盲目性较大,拒供提不出有利根据,狡辩找不出正当理由,难以自圆其说,漏洞百出,情绪起伏不定;另一类是建立在冷静思考的基础上的侥幸心理。
犯罪嫌疑人临近供认阶段心理分析与讯问策略运用
作者简 介: 高俊 (9 2 ) 男, 18一 , 中国人 民公安 大学诉讼 法学专业研 究生 。
・
1 2・ 1
维普资讯
变态 欲望 。 由犯罪 经历 的影 响 产生 出的 变态 心理 是
把 握犯 罪 嫌疑 人 的拒 供 动 机 .一 方 面应 当立 足 于具体 的犯 罪 嫌 疑人 。 过分 析 其个 性 特 点 、 通 现实 需
仍 然 残存 。这 种 下意 识 行 为在心 理 学 上解 释 为一 种 需 要— — 当有 机体 的 某种 物 质或 能 量 代谢 失 去平 衡
是依 据证 据 和法律 进 行 的 .犯 罪 活动 的诡秘 性 和犯 罪证 据时 过境 迁 的特 点决定 了侦 查机 关 收集 证据 并
的就是其出现下意识答复讯问的状态 。 犯 罪嫌疑 人 临近 供述 阶段 的心理 学分 析
一
、
犯罪 嫌 疑人 临近供 认 时 的心 理 可 分 为 两 大类 . 即以抗拒 动机 为 中心 的消极 心理 和 以坦 白动 机 为趋
现, 存在“ 侥幸心理”3自 。. 认为坦白与否都无 出路 , 索
下. 综合运用谋略取胜 : 另一方面可以将犯罪嫌疑人
作 为一 个共 同 体 .研究 其 拒供 动 机 的一 般 规 律 以便
起 到指 导个 案攻 坚 的作用
的事实或满足 自己的受虐欲望 . 等等 . 自己的行 3 对“
为是犯 罪 ” 的不认 同 个 别案 例 中存 在犯 罪嫌 疑人 的 犯 罪 中含有 慈善 行 为 ,或是 在 非 自主 意识 状态 ( 醉 酒 、 理性 汞 中毒 或 吸 毒 等 ) 引 起 的 行 为 . 而 在 病 下 因
所谓 动机 ,是发 动 、指 引和 维持 躯 体 和心 理 活 “ 动 的 内部 过程 ”]“ 引起 个体 的活动 。维持 已引起 [。是 1 的活动 . 并促 使该 活动 朝某一 目标 进 行 的 内在活 动 ”
讯问学基础理论——讯问学课件PPT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 是侦查讯问的目的之一, 也是侦查讯问的重要任务。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深挖的重点
惯犯、累犯、流窜犯、从 看守所、监狱等监管场所 脱逃或批捕后潜逃以及与 国外、境外黑社会组织和 其他反动势力相勾结进行 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等
人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办案人员
违法 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等
侦查人员
检察人员
公诉人、 审判员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人民警察 法
公安机关 的人民警
察
违法犯罪 嫌疑人
查清行政 案件事实
获取口供, 收集证据
审查、核 实证据
支持公诉、 质证、认
证
查明涉嫌 的违法犯
罪事实
全面
全面
重点(主 要审核矛 盾疑点)
围绕犯罪 构成要件
进行
全面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肉刑之 吊打、踩压、塞抹布
肉刑之 棍击、锤击等
肉刑之 捆绑
肉刑之 “水攻”、“火攻”
变相肉刑之 罚跪、罚冻
变相肉刑之 车轮战、罚跪、饥饿
中国去年纠正12起重大冤假错案 多数与逼供有关 盘点十八大以来纠正的23起重大冤假错案
二、新旧法律比较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关于审讯程序的若干规定
侦查讯问——是常用的侦查措施, 重要的取证手段
二、侦查讯问的特点
(一)程序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冲突性 (三)互动性 (四)策略性 (五)强制性 (六)时限性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
二、甄别嫌疑,排除无辜
第四章犯罪嫌疑人心理分析新——讯问学课件PPT
平托上校审讯德国间谍
测谎测试题
问:“是一个人作的案吗?” 答:“不知道。” 但测试仪的心理图谱上有了显著的变化。 问:“是两个人作的案吗?” 答:“不是” 问:“作案人是把光盘放在裤袋里拿走的吗?” 答:“你说呢” 问:“作案人是把光盘放在手提包里带走的吗?”
答:“…”嫌疑人没有说话。
问:“作案人拿走的是电影《十面埋伏》的光盘吗” 答:“不知道”。 问:“作案人拿走的是电影《卧虎藏龙》的光盘吗” 答:“我不知道”。 但测试图谱发生了强烈变化。
尊重需求
归属感和爱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衣、食、住、行)
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和将 来而濒于绝望
思想反动、仇视社会、 愚昧对抗
心存自信,相信攻守同 盟、依靠保护伞之侥幸
对个人和亲友的前途、 命运之不测感到畏惧
(一) 畏罪心理 是指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刑罚处罚的 一种心理 。 1、畏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2、畏罪心理在讯问中的表现
解读谎言
犯罪记忆
语言 眼神 表情 肢体
趋利避害
拒供心理基础
利益
条件
支点
退路
三、拒供心理 的类型
拒供心理是指支配犯罪嫌疑人拒绝讯问,拒不如实交待案件事实 真相的心理意向。
这种心理意向既有其认识和情感基础,又有意志的成分。决定犯 罪嫌疑人对讯问的否定态度和抗拒行为。
拒供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自我 实现
问:“谢某(递给他《刑事诉讼法》 )你读读第四十六 条。”
答:“……没有被告人陈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问:“我们今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也是你的最后一次希 望。下面,你是利用这个机会如实向我们讲清楚,还是让 我们收回这个机会把你审清楚?”
讯问学-组织实施——讯问学课件PPT
五、选择讯问突破口
1、从案件事实和情节中选择突破口。 2、从犯罪嫌疑人心理弱点中选择突破口。 3、从共同犯罪嫌疑人中选择突破口。
案例分析
案件:陆生雄、廖日青等5名犯罪嫌疑人抢劫案 案发时间:某年9月 案发地点:珠海市拱北银海新村 深挖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 突破口选择:犯罪嫌疑人廖日青 选择原因:骨干分子 、畏罪、怕处于极刑 、思
美女
二、研究案件材料 基本内容
基本情况 侦破情况 嫌疑人情况 证据材料
二、研究案件材料
(一)研究案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发案时间、发 案地点、犯罪现场、被害人(事主)情况。
(二)研究侦查破案情况 (三)研究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基本情况、受教
育程度、经历、社会关系、性格、案发前后表现 等。 (四)研究证据材料。
(七)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提出条件怎么回答 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可能从哪些方面提出条 件,怎回答。犯罪嫌疑人提出的条件,在法律范围 内的怎么答复,在法律范围外的怎么答复;提出的 条件,侦查人员能够满足的怎么答复,不能满足的 怎么答复等。
(八)讯问中出现僵持局面怎么办 在讯问过程中出现了僵持局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打 破僵局,用什么办法变被动为主动,讯问无法进行 下去,采取什么办法结束讯问等。
第五章 侦查讯问的组织 实施
海上执法教研室 单培
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准备 第二节 第一次讯问 第三节 续审 第四节 结束审 第五节 笔录制作
第一节侦查讯问前的准备细节 Nhomakorabea决定
一、组织讯问力量
成败
二、研究案件材料
三、研究犯罪嫌疑人心理
四、选择讯问场所 ——严肃、安全、保密
五、选择讯问突破口
讯问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PPT课件
人心里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与案件无关的对象,地
点可选择其熟悉的住处或工作地,即方便对象也有利于增
加询问对象心理的稳定感或安全感。与案件有厉害关系的
对象,必要时把询问地点选择在公安机关,增加必要的心
理压力,使他们慎重对待询问,促其实事求是的陈述。
.
5
询问的步骤
提起作证
是侦查员和询问对象沟通情感,建立
回避的人。
.
10
(2)畏惧心理
这类证人多数是担心作证后被嫌疑人亲属或
同伙的打击报复,或摄于嫌疑人家庭、亲友的权
势害怕作证后受到牵连和影响,因而对侦查人员
敷衍塞责,不敢作证或歪曲案件事实,应付公安
机关的询问。
.
11
(3)防御心理
这类证人主要是和犯罪嫌疑人有某种关系,
或与犯罪行为有某种牵连,同案件有直接或间接
.
23
讯问的重要性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中虽规定重证据、重调查
研究,不轻信口供,但是,不轻信口供,并不等于
轻视口供。口供比其他证据更有力、更直接证明案
件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在证实犯罪动机、目的、心
态、细节等方面,具有其他证据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口供在司法实践中被称为“证据之王”,正因如此,
司法工作人员在揭露、证实犯罪过程中,尤其重视
.
26
2、熟悉研究案情、证据情况。
一是在讯问前,对已经掌握的证据进行深入分析,辨明真 伪、价值,吃透案情,做到了如指掌。
二是全面阅卷,熟悉案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各个细节。
三是对于重大案件,现场情况复杂的案件在条件的允许下 对现场进行复堪,一方面可以对案情有深入了解,另一方 面也为在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交代与辩解做出正确判断 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畏罪心理对讯问的影响 (三)畏罪心理的矫正方法
调压 触动 导行
忏悔吧, 我的孩子!
二、侥幸心理
是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的一种自信感。
(一)侥幸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恃作案手段高明,行动诡秘,没有留下痕迹,只要不 供认就不能定案治罪。
盲目相信攻守同盟,认为同伙不会也不敢出卖自己。相 信不会受到检举揭发。
问:“作案人拿走的是电影《十面埋伏》的光盘吗” 答:“不知道”。 问:“作案人拿走的是电影《卧虎藏龙》的光盘吗” 答:“我不知道”。 但测试图谱发生了强烈变化。
三、自欺欺人
美国俄克何拉马州案例 平托上校审讯德国间谍
四、有软肋
《度心术》里说:“狡吏恃智,其勇必缺, 迫之可也。悍吏少谋,其行多疏,挟之可也。 廉吏固傲,其心系名,誉之可也。” 人之软肋不外乎: 迷信、亲情、孝道、名节、风俗习惯。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 (抗审心理)
一、拒供的主要形式
谎言 沉默
一、拒供(抗审)的心理基础
利益 条件 支点
心理现象的构成
心理是指人的心理现象的总称,人的心理现象包 括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
心理是人的全部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 反映,又对言行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
二、心虚
姚柬之装鬼 摸钟抓小偷 目光读心术
测谎测试题
问:“是一个人作的案吗?” 答:“不知道。” 但测试仪的心理图谱上有了显著的变化。 问:“是两个人作的案吗?” 答:“不是” 问:“作案人是把光盘放在裤袋里拿走的吗?” 答:“你说呢” 问:“作案人是把光盘放在手提包里带走的吗?”
答:“…”嫌疑人没有说话。
认为某些领导或单位的疏忽大意和官僚主义造成的漏洞可 以利用。
藐视公安机关的侦破能力或自认为有对付讯问人员的哄 骗伎俩等。
过去有过违法犯罪行为而侥幸逃过责任追究的直接或间接 的经验。
(二)侥幸心理的类型
1.盲目型自信
2.分析选择型自信
(三)侥幸心理在讯问中的表现
1.表情: 貌似轻松自由自然,实则敏感戒备;
问:“谢某,今天是我们公安机关在诉讼程序上的 最后一次讯问,我们希望你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不然, 你会后悔一辈子。”
答:“我要说的都说完了,我没有犯罪,要认定你 们认定嘛。我相信人民政府会给我申冤的。”
问:“一个人违法犯罪并不奇怪,因为犯罪作为一 种社会现象,有社会和个人的原因。我们惩罚罪犯时, 往往还要看其有无悔罪表现以及认罪态度。在侦查中 如有拒不认罪的态度,不仅同样被依法作追究,而且 还会从重处罚。我们希望你不要执迷不悟。”
问:“你的要求,合理的我们会考虑,你现在 不可能冲上前线,只有坦白认罪、悔罪伏法。”
答:(沉默良久)“……我们一起自杀是事实, 但我补充一点,就是我们自杀之前还发生过两 性关系”
问:“你的补充是属实的,我们欢迎。但希 望你再明智一点,如实交代清楚全部事实 经过,我们可以告诉你黄某(被害人)当 天有无自杀的念头,我们已经从她给亲戚 的信里找到了证据,你在现场小树上哪只 手指留下了手印?你怎么下的河、上的岸, 我们都有证据证明,明人不用细指点,响 鼓不用重锤擂。何去何从,由你选择……”
答:“……我犯了罪,我今天全部交代清 楚。”
侥幸心理 1、含义:相信自己能混过去 2、类型 3、对策思路
成 长 需 要
基 本 需 要
审讯中应主要把握犯罪嫌疑人哪几项心理内容?
1.犯罪嫌疑人与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相背离的错误认识; 2.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需要层次; 3.犯罪嫌疑人的兴趣爱好; 4.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点; 5.犯罪嫌疑人的能力水平。
一、拒供心理
拒供心理是指支配犯罪嫌疑人拒绝讯问,拒不如实交待案件事实 真相的心理意向。
2.语言: 态度蛮横,大喊大叫,或否认抵赖、谎供、乱供;
3.动作: 讯问一般问题时,自然放松;触及实质问题时,则动作僵硬。
(四) 侥幸心理的矫正方法 有侥幸心理的犯罪嫌疑人意志力差,疑心重,对证 据非常敏感和惧怕。 1、使用证据法 2、说服教育法 犯罪必留痕迹 无证不立案 早交待早主动 分清罪责
笔录节选:
心理现象内容图示
认识 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 维、想象、表象
心理过程 人
的 心理状态 心
理 个性心理
情 感 过 程 情感、情绪、情操
意志过程
意志
个性倾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信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界观、态度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示意图: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犯罪嫌疑人心理分析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律
犯罪嫌疑人心理弱点 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 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过程 不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 犯罪嫌疑人供述认罪的六大规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弱点
一、多疑、狐疑不决
狐疑不决出自《后汉书·刘表传》: “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这种心理意向既有其认识和情感基础,又有意志的成分。决定犯 罪嫌疑人对讯问的否定态度和抗拒行为。
一、畏罪心理 是指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刑罚处罚的 一种心理 。 (一)畏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二)畏罪心理在讯问中的表现
1.表情:精神恍惚,两眼无神,面色发白,口干 舌燥;
2.语言:吞吐,闪烁,推脱; 3.动作:坐立不安,手足乱动,身体发颤。
答:(沉默不语,埋头沉思)
问:“你的一贯表现,我们作为司法机关是非常清楚的。 例如,关于你在部队负伤评残的事情(谢某弄虚作假,被 评为三等甲级残废),整个经过和情况,我们和你一样清 楚,甚至比你还知道得更多,为了你的面子,我们不准备 说穿了……”
答:(沈默了两分钟后,抓着铁护栏。苦笑着说)“现在 社会上就是这么回事……”
问:“谢某(递给他《刑事诉讼法》 )你读读第四十六 条。”
答:“……没有被告人陈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问:“我们今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也是你的最后一次希 望。下面,你是利用这个机会如实向我们讲清楚,还是让 我们收回这个机会把你审清楚?”
答:(又从凳子上起身,双手抓着铁护栏) “有机会我是要讲清楚……我以前说的基本上 是事实,另外,我有一个请求,让我重上前线, 我可以立功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