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16告别“雅尔塔”教案北师大版
《告别“雅尔塔”》本课是世界现代史部分的重要一课,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乃至东欧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得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发展。
学好本课对学生了解当前世界发展情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
通过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分析与思辨的能力。
2.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背景、时间、实质、影响。
3.知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变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收集资料,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对某些历史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加深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3.在分组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样也是艰难、曲折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联系当今世界的局势,充分认识到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极格局虽然已经结束,但世界和平仍然面临着严重威胁。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种种原因以及给当今世界格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方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
这个超级大国的轰然解体,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震惊,更有深深的思考。
然后,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2019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检测效果
1、学生齐读具体学习目标
1、培养课前预习习惯,为新授课做铺垫明确 目标
教
师
导学
1.复习导入:发表电视讲话的人是谁?讲话的主题是什么?
1、阅读课本,完成学习容,并思考问题
1、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
2、复习回顾过去两次工业革命,利于比较学习
1、自主学习:为什么改革?2.如何改革?效果如何?
2、合作探究: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经验教训?
3、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和课后搜集的材料,说一说苏联解体的进程
4、启导精思:苏联解体的原因
1、思考设置的问题。
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1、让学生学会分析 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归纳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中 突破难点
检
测
课堂检测:历年中考题
《学考精炼》相对应题目
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点分析问题,正确答题。
《第16课告别“雅尔塔”》
课题
告别“雅尔塔”
教
学
重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难点
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总结历史教训
方法
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讨论法、展示 交流
手段
多媒体
检测
必题
《学考精 炼》课堂训练
选题
随堂测试
教学设计
课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目
标
1、课题及学习内容。
2、展示学习目标和考情分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16告别“雅尔塔”教案北师大版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 在课堂上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 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 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找老师交流,及时反馈学习中的问题和对教学的建议。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历史教材、课外阅读材料、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 课程平台:无需使用特定的课程平台,但需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3. 信息化资源: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强调美苏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鼓励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美苏冷战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书籍:《冷战史》、《美苏冷战内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等。
(2)论文和研究报告:关于美苏冷战期间重要事件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如《雅尔塔体系的历史影响》、《冷战对欧洲格局的影响》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他们可以通过了解美苏冷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同时,通过学习冷战对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世界的影响。通过分析美苏冷战的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学生能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本节课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此外,通过了解冷战对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北师大版福建专版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16告别“雅尔塔”升级演练
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6课告别“雅尔塔”升级演练1.下边是小雪围绕“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制作的学习卡片,请判断,该改革的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2.面对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戈尔巴乔夫着手进行改革。
在改革之初,他把重点放在了( )。
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文化方面D.军事方面3.小青准备撰写一篇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史小论文。
以下哪些词汇会出现在他的论文中( )。
A.农奴自由、沙皇专制、赎买份地B.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C.玉米拥护者、反对个人崇拜、小修小补D.加速发展战略、民主社会主义、多党制4.“诞生‘一战’中,‘二战’显神通,一场‘新思维’导致‘两极’终。
”诗中的“一场‘新思维’”是指( )。
A.匈牙利改革B.波兰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赫鲁晓夫改革5.右面是一幅苏联解体的漫画。
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事件是( )。
A.赫鲁晓夫改革B.戈尔巴乔夫改革C.东欧剧变D.欧洲联盟成立坦克开进莫斯科6.右图是1991年发生在莫斯科街头的一幕。
这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莫斯科保卫战D.“八一九事件”7.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苏联时期时间轴。
请你判断,苏联持续的时间是( )。
A.67年B.68年C.69年D.71年8.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
”这里引发老妇人感慨的事件是( )。
A.十月革命B.苏德战争C.“华约”建立D.苏联解体9.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国旗图案,请完成:(1)请你判断,它们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的国旗?(2)图1旗帜被图2旗帜取代,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这一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欧的事情对我们说来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
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教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告别“雅尔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
通过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分析与思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比较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格局的不同,引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思考,学会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过程。
教学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讨论法个性化设计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二、新课探究(一)戈尔巴乔夫改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苏联在经济、政治领域问题成堆,可以说他是在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时刻上台执政的,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提问: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苏联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有什么不同?3.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经验教训?教师总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沉思、去探讨的地方。
由于改革的失败,使得苏共的威信和影响力急剧下降,一些高级领导人宣布退党,反对党派纷纷成立。
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1991年,强大的苏联解体。
(二)苏联解体在指导学生列出解体进程的基础上分析“八一九事件”的实质。
《阿拉木图宣言》的主要内容。
补充:1.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2.苏联解体对世界造成哪些影响?教师总结:由于苏联长期社会动荡,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989年的下半年起,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课堂小结由于斯大林模式的长期阻碍,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的失败,苏联最终解体了。
美苏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精选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第16课 告别“雅尔塔”课后辅导练习四十
精选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6课告别“雅尔塔”课后辅导练习四十一第1题【单选题】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 )①欧共体的成立②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③欧盟的成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当今世界上美国独占鳌头,日本持续发展,欧洲一体化加快,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俄罗斯致力于重振雄风…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B、两极格局形成C、世界向多极化发展D、“一超多强”初步形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
这反映了(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B、多极化趋势最终形成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式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人用“巨人林立”莱概括当今世界局势,美国是指手画脚的霸道巨人,欧盟是齐心协力的兄弟巨人,日本是蠢蠢欲动的独角巨人,俄罗斯是元气未伤的北方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东方巨人,这是针对什么世界格局作出的概括和解读?( )A、世界经济全球化B、世界文化多元化C、世界政治民主化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第16课 告别“雅尔塔”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二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6课告别“雅尔塔”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二第1题【单选题】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B、经济发展不平衡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D、地区冲突激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势的发展引人瞩目.对于当今世界局势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②和平成为时代主题之一③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俄罗斯、日本在快速发展……中国却没等待……-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
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奥巴马的话说明了( )A、两极对峙的格局已经形成B、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C、美国已经沦为次要国家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国与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材料表明当时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C、日本崛起,成为政治大国D、欧共体建立,欧洲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03年3月20日,美国及其盟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次对伊战争又称第二次海湾战争。
这一事实表明( )A、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走向缓和B、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C、美国充当世界警察,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D、“冷战”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严重问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第16课 告别“雅尔塔”拔高训练第五十六篇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6课告别“雅尔塔”拔高训练第五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狂轰滥炸。
科索沃战争表明( )①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②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④联合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变化,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是( )A、大国作用举足轻重B、具有大国强权色彩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D、合作与对抗并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当今国际社会中,在美国领先世界的同时,欧盟努力地用一个声音说话,“金砖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一现象表明( )A、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基本解决B、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C、经济发展趋向全球化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基本建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5年,美军全力部署“重返亚太战略”,两艘美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和“卡农?文森”号现身中国南海海域,加剧了南海紧张局势,这表明( )A、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C、中东地区出现动荡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
其中能够反映当前世界形势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丘吉尔)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是( )A、建立北约B、建立华约C、建立欧共体D、建立欧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中“一超”是指( )A、俄罗斯B、中国C、美国D、欧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14年5月31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把演讲的重点放在公开无端指责中国上。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告别“雅尔塔”课后练习四十四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告别“雅尔塔”课后练习四十四第1题【单选题】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美国是指手画脚的霸道巨人,欧洲是齐心协力的兄弟巨人,日本是蠢蠢欲动的独角巨人,俄罗斯是元气未伤的北方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东方巨人。
这是针对什么世界局势做出的概括和解读( )A、世界经济全球化B、世界文化多元化C、世界政治民主化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么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C、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宰世界D、世界格局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你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两极化趋势B、多极化趋势C、一体化趋势D、区域化趋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当今国际社会中,在美国领先世界的同时,欧盟努力地用一个声音说话,“金砖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一现象表明( )A、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基本解决B、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C、经济发展趋向全球化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基本建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军事实力B、经济实力C、科技实力D、教育水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了。
其主要依据是( )A、欧洲联盟的建立B、联合国作用的加强C、两极格局结束D、世界人民延厌恶战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全世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如海湾战争(1991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阿富汗战争等,这充分说明( )A、战争是当今世界的主流B、当今世界不安宁的唯一原因是霸权主义C、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D、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新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请问“一超多强”中的“多强”主要是指( )A、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B、欧盟、俄罗斯、日本、英国C、中国、俄罗斯、法国、日本D、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告别“雅尔塔”》名师课件 北师大版
1990年11月 1991年4月 1992年4月
空想——科学
实践:
一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多国: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巩固练习:
(1)导致苏联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
D 日益衰弱是因为苏联(
)
A.注重解决农业问题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注重发展工商业 D.片面发展重工业
C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初期主要集中在( )
19世纪初:维也纳体系 一战后:凡——华 体系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阅读课本p97
战 新斯
时 经大
共 济林 产 政模 主 策式
义
政
策
列 宁
斯 大 林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 解体
赫 鲁 晓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1917年
二、苏东剧变
1.苏联解体
经过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八一九事件”(1991.8.19)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掌权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联体正式成立
二、苏东剧变
1.苏联解体(1991年12月)
过程 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原因
1991年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背景:
经济基础日趋衰弱 军事负担非常沉重 综合国力逐渐衰退 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2.时间:1985年 3.内容:
经济改革: 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改革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16告别“雅尔塔”课件北师大版
A
答案
12345
3.下图是苏联和它的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图案,其中首先宣布独 立的是( )。 A.俄罗斯联邦 B.立陶宛 C.白俄罗斯 D.乌克兰
关闭
B
答案
12345
4.1991年8月19日,苏联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动了“八一九事 件”。他们发动该事件的目的是( )。 A.阻止联盟解体 B.策划分裂苏联 C.实行多党制 D.建立“独联体”
《 阿拉木图宣言
》,正式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苏联 完全解体。
(2)影响:以 美苏 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 雅尔塔
体系宣告结束。
2.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 东欧 各国的社会制
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探究(1)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 政治新思维”是苏联解体的最直接原因。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3)西方国家的干预、压力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 部原因。
”向
上
“ 多党政治
”过渡
结果
(1)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 (2)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弱化
二、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苏联解体
(1)过程: 1991 年,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条约》,导致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动了
“ 八一九事件
”。之后国家大权转移到了叶利钦
及其支持者手中。同年12月,俄罗斯等国签署了
问题2
(2)不同点:①苏联的改革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应急性,有些改革 并不适应国情;而中国的改革是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 进行,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苏联改革使党的 领导地位逐渐弱化,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社会动荡不安;而中国的 改革使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③ 面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苏联领导人提出了“新思维”,误 导了人民的思想;而中国在改革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资产阶级 腐朽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抵制。④苏联的改革是不成功的,最终导致 了国家的解体;而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6课告别“雅尔
塔”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
通过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分析与思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比较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格局的不同,引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思考,学会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过程。
教学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讨论法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
二、新课探究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苏联在经济、政治领域问题成堆,可以说他是在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时刻上台执政的,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提问: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苏联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有什么不同?
3.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经验教训?
教师总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沉思、去探讨的地方。
由于改革的失败,使得苏共的威信和影响力急剧下降,一些高级领导人宣布退党,反对党派纷纷成立。
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1991年,强大的苏联解体。
(二)苏联解体在指导学生列出解体进程的基础上分析“八一九事件”的实质。
《阿拉木图宣言》的
主要内容。
补充:
1.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2.苏联解体对世界造成哪些影响?
教师总结:由于苏联长期社会动荡,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989年的下半年起,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课堂小结
由于斯大林模式的长期阻碍,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的失败,苏联最终解体了。
美苏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