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课件之三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PPT优秀课件

《七律长征》PPT优秀课件
七律·长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目录/DIRECTORY
01
课文背景
毛泽东(1893-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照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峙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巨险阻的英雄气势。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照。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照,十分奇妙。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巨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超出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这篇南
云南
贵州
四川
课后阅读或观看关于长征的文学影视作品
同学们下课
02
字词学习
熟练掌握今天学习的字词
03
课文解析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充满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律·长征》(ppt)课件
逶迤: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 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 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更喜”“尽开颜”从这些字词体现了红军乐观主义精神。
(1)写出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面七对律这 :长七征律途是中律的诗的的困一陕甘难种,,西肃红每军篇等、的一态般十陕度为一西如八何句省等?,通每十,过句一击哪七些个省溃字字词,了,反分映四敌击出联人溃来:?首多了联、次敌颔联的人、围多颈联追次和尾和的联堵围。 截追和,堵战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寒”“暖”应该怎样理解?
“寒”字用来烘托沪 第一定部桥分自 然 环 境 的 险 恶 ,
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
英雄形象。
“暖”字表达了红军 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 心情。
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指的是什么?
第一部分
红军第一方面军、二 方面军、四方面军。
(2)本诗巧用夸张 手法——颔联,体现 了诗人的奇特想象、 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 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 漫主义风格。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 们得到什么启示?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在学 习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 们怀有坚定的信念,不断以红军长征的精神来激励和鼓舞 自己,就一定能够战胜千难万苦。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七律·长征 PPT课件 (3) -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PPT课件 (3) -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七 律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盘剥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 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 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 迈的气概。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律就是 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 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 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 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 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
暖——1935年5月,红军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 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 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但 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 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 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 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 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 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 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寒——泸定桥高悬 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 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 林弹雨前进。不怕 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 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长征艰难困苦,万水千山的路, 只看做平平常常的事。) (1) “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之事。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解释一下。 (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 常常的事?(请结合资料袋加以说明。) (4)“万水千山”的意思是(山无数水无数,隐 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02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CHAPTER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01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 征。
02
长征初期,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但依然坚定信念,最终胜利完成 战略转移。
《七律·长征》的创作过程
1935年9月,毛泽东在翻越岷山时, 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七律·长征》。
往直前。
06 结语
CHAPTER
总结全文
七律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本课件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过程和 影响,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这段历史。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以及长征 精神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感想与思考
学习者在学完本课件后,应深入思考长征精神对当今社会的 意义,如何将长征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弘扬长征精神
该诗所表现的长征精神激励了一 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传承红色文化
该诗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作品, 传承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 定信念,对后世的价值观和人生
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启示奋斗精神
该诗所展现的英勇奋斗、不畏艰 险的精神品质,启示人们在面对 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
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学习者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 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谢谢
THANKS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 《七律·长征》的内容解析 • 《七律·长征》的艺术特色 •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价值 • 结语
01 引言
CHAPTER

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律·长征以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深刻 的思想内容,展现了长征的艰辛和红 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激励了一代又一 代人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展望
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七律·长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未来可以通过更深入的文 本分析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挖掘其思想内涵和艺术 价值。
详细描述
这首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万水千山”、“红军英勇”等,通过形象的 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赋予,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共鸣力。
语言和修辞
总结词
七律·长征在语言和修辞方面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用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 加生动、形象、有力。
详细描述
这首诗在用词上非常讲究,如“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等,通过运用生动的形容词 、动词等词语,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 张、对仗等,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形象、有力。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1935年10月,当时红军已 经胜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了纪念 这一伟大胜利,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诗意解析
01
第一句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 等闲。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对长 征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强 调了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 难和挑战。
02
第二句解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 ,描绘了红军在长征中翻越崇 山峻岭、跋山涉水的艰辛历程 ,展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 风貌。
创作时间:1935年10月
02
作者:毛泽东
03
04
创作地点:陕北延安
创作目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展现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风

5 七律长征课件(共31张PPT)

5 七律长征课件(共31张PPT)

词语 解释
wēi yí
逶迤
形容道路、山脉、 河流等弯弯曲曲延 续不绝的样子。
sān jūn
三军
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 军、上军、下军等三军。 后来通常用“三军”来泛 指全军。文中指红军队伍。
词语 解释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 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 样子。本课指五岭山脉那样 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七律·长征
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 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5 七 律 ·长 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Biblioteka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中 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这一段。 西部。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比
不怕难
夸张
藐视困难
长征是指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1934—1936年由长江 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 区的战略转移。
飞夺泸定桥
1935 年 5 月 25 日 , 中 央 红 军 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 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 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 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 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 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 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
例:他蛮横( hènɡ )地一把扯下墙上 的横( hénɡ )幅。
学习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 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 一幅图?说说理由。

七律_长征_教学课件_PPT

七律_长征_教学课件_PPT
理 解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上承“万水”二 字
金沙 水 拍
颈联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表达了红军战士渡金沙江脱 险的喜悦心情。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在长征史上是唯一没有经过激烈战斗的一次渡江, 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蒋介石还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 封江,准备消灭红军.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 当天夜晚就赶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 塞上。 干部团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 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 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随后,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 动员了36名艄公。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 从容地过了金沙江。
首联
体现了红军 的英雄气概 和百折不挠 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不怕万里长 征路上的一切艰 难困苦,把历经 千山万水的艰难 困苦看作平平常 常的事。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远征难”三个 字怎么理解?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困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 律 .长 征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 1976年9月9日 )

《七律·长征》教学课件PPT课件

《七律·长征》教学课件PPT课件
《七律·长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 军英勇顽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03 《七律·长征》的诗词赏析
CHAPTER
诗词内容解析
诗词概述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 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 苦历程。
内容解析
诗中通过描绘红军在长征 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展现了红军英勇无畏、不 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中的见解和感受,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CHAPTER
课程总结
内容回顾 回顾《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总结诗歌中使用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课程总结
回顾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点。 学习成果评估
学生对《七律·长征》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CHAPTER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
长征。
长征初期,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但依然坚定信念,继续北上抗日。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 义的战略转移,为抗日战争和全 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律·长征》的创作过程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咏出《长征》这首诗,后于1957年1月12 日作了部分的修改和补充,最终完成《七律·长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七律·长征》,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 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概述
介绍《七律·长征》的 作者毛泽东及其诗词 创作背景。
分析《七律·长征》的 艺术特色,如语言、 结构、表现手法等。
讲解《七律·长征》的 诗词内容,包括诗句 的解读、意境的赏析 等。

《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律长征》ppt课件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话则描绘了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亘在 江面上,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大渡河是中国西南部的一条 大河,水流湍急,地势险要。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需要渡过 大渡河,但敌人已经摧毁了桥上的木板,只剩下几根铁索。 红军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攀着铁索过河,场面十分惊险。 作者用“铁索寒”来形容大渡河的艰险,给人一种寒冷的感 觉。
suǒ
下半部分是“糸”, 不要误写成“系” 。
七律·长征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体名,七言律诗 的简称。每首八行,每 句七字。偶句末字押平 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 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 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这句诗通过对金沙江和大渡河的描绘,表达了红军在长征过 程中所经历的惊险和艰难。然而,红军以坚韧不拔的精神, 勇往直前,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 信念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与悦前相比面,的乌种现蒙在种磅的喜礴 走 泥 丸 。 喜悦更胜金一沙筹水。拍 云 崖 暖 ,
归纳本文的中心: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 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 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 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 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和战斗力。
课文结构
七律 长征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
(总起)
金沙江——暖 万水 大渡河——寒
万水千山

5 七律 长征课件(共35张PPT)

5 七律 长征课件(共35张PPT)
单元任务
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又将迎
来她的生日。班级将以 “走进时光里的英雄,传承 红色文化”为主题,策划一 次国庆专题系列活动。欢迎 每一位同学参与!
精读课文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
面结合写场面的。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 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诵长征诗歌,传长征精神 唱英雄赞歌,寻英雄之光 迎开国大典,做优秀解说
岷山
千里雪 上千里都是皑皑白雪
岷山上千里都是白雪皑皑、大雪纷飞、冰天冻地, 为了翻越它,红军损失了 2000 多人。你说难不难?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河 金沙江
金沙江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 山崖,溅起阵阵雾水。这飞溅的雾水,像冒 出的蒸汽,所以会让人有“暖”的感觉。
由点及面
远征难

千山
万水
点 五岭 岷山 金沙江 大渡河
乌蒙山
任务三 品“只等闲”
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只等闲”?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险峻的山,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是腾 跃细小的波浪、和脚下滚动的小泥球一 样。充分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 雄气概。
尾联大意: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 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 个个笑逐颜开。
本诗是围绕哪句话写呢? 把诗歌中描写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补充完整。
总分结构
总领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翻越 五岭
越过 乌蒙山
巧夺 金沙江
横渡 大渡河
喜踏 岷山
任务二 读“远征难”
你从哪里体会到“难”?
大渡河

七律长征ppt优秀课件

七律长征ppt优秀课件

七律长征所反映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表现了中国人民 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忠诚 ,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 情怀。
民族团结精神
七律长征反映了中华民族 的团结和统一,强调了民 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重要 性。
民族自强精神
七律长征表现了中国人民 自立自强的精神,体现了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发 向前的斗志和决心。
七律长征在当代的影响
教育意义
七律长征被选入中小学教材,成 为青少年学习文学的重要内容, 培养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革命
精神。
文化符号
七律长征作为中国革命文化和红 色文化的代表作品,被广泛用于 宣传和纪念活动中,成为凝聚民
族精神的重要文化符号。
学术研究
七律长征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 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学术
06
CATALOGUE
结语
结语
感谢观看
感谢各位观众对本课件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的观看!
学习建议
为了更好地掌握七律长征的相关知识,建议观众们可以结 合其他学习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如书籍、网络等。
内容回顾
在本课件中,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的相关知识,包括其背 景、意义、精神内涵等方面,以及如何通过诗歌欣赏来更 好地理解这首诗。
05
CATALOGUE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传承
七律长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学价值
七律长征作为毛泽东的经典诗词 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
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
历史见证
七律长征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 程和革命精神,是见证中国革命历 史的重要文献。
艺术成就
七律长征在艺术上具有极高成就, 其韵律优美,意境深远,为后世诗 歌创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七律·长征》PPT课件3

《七律·长征》PPT课件3

写作特点 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1、正确处理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再现红军长征 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 2、正确处理叙事与抒情的 关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 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渡桥横铁索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 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 雄形象。
暖:
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 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 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 一片沸腾的景象。
这首诗写于1935 年10月,当时毛泽东 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 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 阻,他满怀喜悦的战 斗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 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 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 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
总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纲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 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 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 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 挠的勇毅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09
1
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
2020/12/09
2
25、七律·长征
2020/12/09
3
£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 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 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 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 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020/12/09
4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 征?
2020/12/09
6
£ 1、自学资料袋 £ 2、你知道哪些信息?
2020/12/09
7
£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 £ 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
£ 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
2020/指律诗的第一联(一、二两句)。 不必对仗。因其居于一首诗的头部 而得名。
2020/12/09
5
£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 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 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 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 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 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PPT精品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09
15
2020/12/09
9
£ 颔联:
£ 指律诗的第二联(三、四两句)。 一般要求对仗。
2020/12/09
10
颈联:
指律诗的第三联(五、六两 句)。一般要求对仗。
2020/12/09
11
£ 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
2020/12/09
12
朗读课文
2020/12/09
13
2020/12/09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