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三、四章补充习题

第三、四章补充习题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 反应 A 2 + 2B →2D 的速率方程式为υ= k c (A 2) c 2(B),则该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 )不能确定是否基元反应 (D )反应为二级反应2. 某化学反应进行20min ,反应完成40%,进行50min 反应完成100%,则该反应是(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3.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A )任意反应 (B )复杂反应 (C )基元反应 (D )吸热反应 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1.48×10-2 L ·mol -1·s -1,则该反应级数为( )。

(A )0级 (B )一级 (C ) 二级 (D ) 三级5. 反应A (g) + 2B(g) →2D(g)的速率方程为υ= k c (A) c 2(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A )8倍 (B )6倍 (C )18倍 (D )16倍6. 反应A(g)+ B 2(g)→AB 2(g),r m 0H ΘΔ<,欲增大正反应速率,下列操作无用的是( )。

(A )增加B 2的分压 (B )加入催化剂(C )升高温度 (D )减小AB 2的分压 7.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B )反应的活化能降低(C )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减小 (D )反应的速率常数减小 8.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r m G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B )反应的r mH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C) 反应的E a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 反应的r m S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9. 在恒温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A )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大 (B )反应的活化能增大 (C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D )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10. 有两个相同类型的基元反应,均为A + B = D 2型。

四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数学是一门让人们既爱又恨的学科。

有些学生天生对数学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喜欢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数学则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他们对于数学习题总是感到困惑和无力。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整理了四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的答案,并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章:整数1. 将下列数按升序排列:-5,2,0,-3,4。

答案:-5,-3,0,2,4。

2. 将下列数按降序排列:7,-1,0,5,-3。

答案:7,5,0,-1,-3。

3. 求下列各题的和:-6 + 3 + (-2) + 5 + (-1)。

答案:-6 + 3 + (-2) + 5 + (-1) = -6 + 3 - 2 + 5 - 1 = -1。

4. 求下列各题的差:-8 - (-3)。

答案:-8 - (-3) = -8 + 3 = -5。

第二章:小数1. 将下列小数按升序排列:0.3,0.15,0.2,0.05。

答案:0.05,0.15,0.2,0.3。

2. 将下列小数按降序排列:0.9,0.25,0.7,0.4。

答案:0.9,0.7,0.4,0.25。

3. 求下列各题的积:0.5 × 2.5。

答案:0.5 × 2.5 = 1.25。

4. 求下列各题的商:3.6 ÷ 1.2。

答案:3.6 ÷ 1.2 = 3。

第三章:分数1. 将下列分数按升序排列:1/4,3/8,2/5,1/2。

答案:1/8,1/4,2/5,1/2。

2. 将下列分数按降序排列:3/7,2/3,5/8,1/6。

答案:5/8,3/7,2/3,1/6。

3. 求下列各题的和:1/4 + 1/3。

答案:1/4 + 1/3 = 7/12。

4. 求下列各题的差:3/4 - 1/2。

答案:3/4 - 1/2 = 1/4。

第四章:图形与空间1. 画出下列图形的形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数学补充习题九上答案

数学补充习题九上答案

数学补充习题九上答案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精确的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掌握数学知识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教材通常会附带一些习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数学补充习题《九上》的答案,希望能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章:整数1. 小明的存款是-150元,他又存入了120元,那么他现在的存款是多少?答案:-150 + 120 = -30元2. 一块石头从120米高的悬崖上落下,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v = √(2gh),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取9.8m/s²,h为高度。

代入数据计算得到v = √(2×9.8×120) ≈ 49.01m/s第二章:分数1. 将1/3和2/5相加并化简。

答案:1/3 + 2/5 = 5/15 + 6/15 = 11/152. 甲乙两个人一起做一件事,甲单独做需要5小时,乙单独做需要6小时。

他们一起做需要多长时间?答案:甲的工作效率为1/5,乙的工作效率为1/6,他们一起的工作效率为1/5+ 1/6 = 11/30。

所以,他们一起做需要30/11小时。

第三章:代数式与方程1. 已知x = 2,求x² + 3x - 4的值。

答案:将x = 2代入x² + 3x - 4,得到2² + 3×2 - 4 = 4 + 6 - 4 = 62. 某个数的平方加上5等于17,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得到x² + 5 = 17,解方程得到x² = 12,再开方得到x = ±√12,即x = ±2√3第四章:图形的认识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cm,宽是2cm,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答案:周长为2×(长+宽) = 2×(3+2) = 10cm,面积为长×宽 = 3×2 = 6cm²2. 一个圆的半径是4cm,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答案:周长为2πr = 2×3.14×4 ≈ 25.12cm,面积为πr² = 3.14×4² ≈ 50.24cm²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某班级的学生身高如下:160cm、165cm、170cm、175cm、180cm。

数学补充习题册上册答案

数学补充习题册上册答案

数学补充习题册上册答案数学补充习题册上册答案数学是一门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的训练。

而数学补充习题册则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的重要辅助材料。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提供数学补充习题册上册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第一章:整数与有理数1. 将以下各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0,2,-1,1。

答案:-3,-1,0,1,2。

2. 计算:(-5)+(-7)+(-2)+3+6。

答案:-5+(-7)+(-2)+3+6 = -5-7-2+3+6 = -5-7-2+9 = -14+9 = -5。

3.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4是整数。

(2)-1是自然数。

(3)0是整数。

(4)-1是整数。

答案:(1)正确。

(2)错误,自然数是大于0的整数。

(3)正确。

(4)正确。

第二章:代数式与方程式1. 计算:5x-2y,其中x=3,y=4。

答案:5x-2y = 5(3)-2(4) = 15-8 = 7。

2. 解方程:3x+5=20。

答案:3x+5=203x=20-53x=15x=15/3x=5。

3. 计算:(a+b)²,其中a=2,b=3。

答案:(a+b)² = (2+3)² = 5² = 25。

第三章: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计算1. 计算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其中长为6cm,宽为4cm。

答案:周长 = 2(长+宽) = 2(6+4) = 2(10) = 20cm。

面积 = 长×宽= 6×4 = 24cm²。

2. 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其中底边长为5cm,高为8cm。

答案:周长 = 边1+边2+边3 = 5+边2+边3。

面积 = 底边长×高÷2 =5×8÷2 = 20cm²。

3.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其中半径为3cm。

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答案

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答案

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答案第一章:整数1. 填空题(1) -3 (2) 7 (3) -5 (4) -14 (5) 22. 选择题(1) D (2) B (3) C (4) A (5) D3. 解答题(1) 同号相加,异号相消;(2) 同号为正,异号为负;(3) (-6) + (+7) = (+1);(4) 借助数轴即可得出答案为8。

第二章:分数1. 填空题(1) 5/6 (2) 1/4 (3) 2/5 (4) 5/12 (5) 3/102. 选择题(1) B (2) C (3) D (4) B (5) A3. 解答题(1) 1 1/4;(2) 3/5;(3) 12/75;(4)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其倒数。

第三章:代数式与简单方程1. 填空题(1) 4 (2) 24 (3) 4a (4) 9 (5) p2. 选择题(1) D (2) B (3) A (4) C (5) D3. 解答题(1) a = 3;(2) n = 5;(3) x = 10;(4) 3a + 8 = 23;(5) p/4 = 6;(6) y - 6 = 13。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 填空题(1) 圆 (2) 正方形 (3) 矩形 (4) 梯形 (5) 三角形2. 选择题(1) A (2) C (3) B (4) D (5) B3. 解答题(1) 正方形的周长为4a;(2) 长方形的周长为2(a+b);(3) 三角形的周长为a+b+c;(4) 周长为10,设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为4-x,解方程2x + 2(4-x) = 10可以求得x=3,所以矩形的长为4,宽为3。

第五章:数据与统计1. 填空题(1) 中位数 (2) 众数 (3) 平均数 (4) 0 (5) [2, 7, 9, 9, 10]2. 选择题(1) D (2) A (3) C (4) B (5) C3. 解答题(1) 平均数为8;(2) 众数为7;(3) 分别为奇数和偶数。

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三年级上册

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三年级上册

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而习题则是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有趣的习题,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数学补充习题的答案。

第一章:数字与数的概念1. 用阿拉伯数字写出下面各个数:a) 三十五:35b) 四十八:48c) 六十七:67d) 九十九:992. 用汉字写出下面各个数:a) 22:二十二b) 37:三十七c) 59:五十九d) 84:八十四第二章:加法与减法1. 计算下面的算式:a) 25 + 18 = 43b) 47 - 19 = 28c) 63 + 25 = 88d) 82 - 36 = 462. 填写空格,使等式成立:a) 27 + ___ = 40,答案:13b) 52 - ___ = 34,答案:18c) 15 + ___ = 30,答案:15d) 44 - ___ = 25,答案:19 第三章:整十数的加法与减法1. 计算下面的算式:a) 30 + 20 = 50b) 80 - 40 = 40c) 50 + 30 = 80d) 70 - 20 = 502. 填写空格,使等式成立:a) 40 + ___ = 50,答案:10b) 60 - ___ = 30,答案:30c) 50 + ___ = 80,答案:30d) 90 - ___ = 60,答案:30 第四章:数的顺序1. 用<、>或=填空:a) 25 ___ 35,答案:<b) 45 ___ 45,答案:=c) 60 ___ 50,答案:>d) 75 ___ 85,答案:<2. 用适当的数字填空:a) 30 ___ 40,答案:31b) 50 ___ 50,答案:50c) 70 ___ 60,答案:61d) 80 ___ 90,答案:81第五章:乘法与除法1. 计算下面的算式:a) 5 × 4 = 20b) 8 ÷ 2 = 4c) 6 × 7 = 42d) 12 ÷ 3 = 42. 填写空格,使等式成立:a) 7 × ___ = 35,答案:5b) 16 ÷ ___ = 4,答案:4c) 9 × ___ = 54,答案:6d) 24 ÷ ___ = 8,答案:3第六章:长度与质量1. 用适当的单位填空:a) 1 条短尺等于 ___ 厘米,答案:10b) 1 公斤等于 ___ 克,答案:1000c) 1 米等于 ___ 厘米,答案:100d) 1 公斤等于 ___ 千克,答案:12.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a) 1 公尺等于 100 厘米,正确。

数学六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逻辑的学科,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对于六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深入和复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老师们通常会布置一些补充习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数学六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有趣的数学1. 小明有一些贝壳,他将其中的三分之一送给了小红,又将剩下的贝壳的三分之一送给了小华,最后他手上还剩下18个贝壳。

那么一开始小明手上有多少个贝壳呢?答案:设小明一开始手上有x个贝壳。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方程:x - x/3 - (x - x/3)/3 = 18。

解方程可得,x = 108。

所以一开始小明手上有108个贝壳。

2. 一张纸的厚度是0.01毫米,将它对折一次后,厚度是多少?答案:将纸对折一次,相当于将原来的厚度乘以2,所以厚度是0.01毫米 * 2 = 0.02毫米。

第二章:小数的运算1. 计算:0.6 + 0.51 + 0.007。

答案:将小数的各位对齐,然后按位相加,得到0.6 + 0.51 + 0.007 = 1.117。

2. 将0.6用分数表示。

答案:0.6可以写成6/10,进一步化简得到3/5。

第三章:图形的认识1.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答案: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四条边的长度之和,所以边长是24厘米/ 4 = 6厘米。

2. 如果一个矩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面积是5厘米 * 3厘米 = 15平方厘米。

第四章:整数的计算1. 计算:(-8) + 5 - (-3)。

答案:将减号和负号看成一个整体,(-8) + 5 - (-3) = (-8) + 5 + 3 = 0。

2. 计算:(-6) × (-4) ÷ 2。

答案:两个负数相乘得到正数,所以(-6) × (-4) = 24。

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第一章:力和运动习题1-11.推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推力的大小要大于物体的重力。

习题1-21.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frac{S}{t}$。

2.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frac{\\Delta v}{t}$。

第二章:机械功与机械能习题2-11.功的计算公式为$W=Fs\\cos\\theta$,其中F为力的大小,F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大小,$\\theta$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2.功的单位是焦耳(J)。

习题2-21.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frac{W}{t}$,其中F为做功大小,F为做功的时间。

2.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第三章:声与光习题3-11.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2.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不同,通常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3 m/s。

习题3-21.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约为299,792,458 m/s。

第四章:电习题4-11.电流的方向是电子的流动方向,即从正极流向负极。

2.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习题4-21.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截面积成反比。

2.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第五章:磁习题5-11.磁铁有两个极: 南极和北极。

2.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习题5-21.磁力的大小与磁极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磁极强度的乘积成正比。

2.磁力的单位是特斯拉(T)。

总结: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的答案,主要涉及力和运动、机械功与机械能、声与光、电以及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习题,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能量转化装置, 液压泵将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系统 中的油液的( ),供系统使用,液压马达是把输来的油液的( )转换成机械能, 使工作部件克服负载而对外做功。

(压力能、压力能)2.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变化进行工作的,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也由其大小决定。

(容积)3.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在额定()和额定( )下由泵输出的流量。

(转速、压力)4. 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都存在脉动,为了减小脉动量,单作用叶片泵 叶片数通常选用( ),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 )。

(奇数、偶数)5.变量泵是指( )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 ),其中( )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 ( ) 是通过改变斜盘倾 角来实现变量。

(排量;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15.齿轮泵中每一对齿完成一次啮合过程就排一次油,的变化率每一瞬时是不均匀的,因此,会产生流量(16.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变它的( )可以改变其排量。

(偏心距)17.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轴端一般不得承受(接安装在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轴上。

径向力18.液压缸输入的是液体的流量和压力,输出的是()和( )。

力、直线速度19.双活塞杆液压缸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采用杆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的( )倍,采用缸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的( )倍。

2、 320.要求单活塞杆液压缸在左右两个方向上的速度和推力都相等时,无杆腔面积A 1 与第三章-第四章6.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小;大) 7.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 合的一侧是( ) 腔。

(吸油;压油) 8.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 变少时与( ) 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 (卸荷槽;压油;吸油)9.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 间隙,其中( )泄漏占总泄漏量的10.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 成,吸、压油窗口位于( )段。

);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 )间隙和( )70%〜80%。

(端面、)、两段()。

)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 ,使闭死容积由大 )腔相通。

间隙,此外还存在( 径向;啮合;端面))及四段()组(大半径圆弧 、小半径圆弧、 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11.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的比压油口大,是为了减小( 12.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 )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13.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 可以改变泵的排量。

(斜盘的倾角)14.对于液压泵来说, 实际流量总是 ( 其理论上所需要的扭矩。

(小于、大于))。

(径向不平衡力) )量泵。

定、 变) ),)理论流量; 实际输入扭矩总是实际在这一过程中, 压油腔容积 )。

(脉动))次,同一转速的情况下,改),因此不得将带轮、齿轮等传动零件直1.双作用叶片泵具有( A )的结构特点。

4、 ( B )液压泵,其流量脉动最小。

A 、径向柱塞式B 、双作用叶片式C 、单作用叶片式D 、齿轮式5、 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 A )其理论流量。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大于或等于 6.双伸出杆液压缸,采用杆定式安装,工作台的移动范围为缸筒有效行程的();采用缸定式安装,工作台的移动范围为活塞有效行程的()。

(A ) 1倍 (B ) 2 倍 (C ) 3倍 (D ) 4倍(B ;C )7.已知单活塞杆液压缸的活塞直径 D 为活塞杆直径 d 的两倍,差动连接的快进速度等于非差动连接前进速度的( );差动连接的快进速度等于快退速度的( )。

(A ) 1倍 (B ) 2 倍 (C ) 3倍 (D ) 4倍(D ;C )8.液压缸的种类繁多, ( )可作双作用液压缸,而( )只能作单作用液压缸。

(A )柱塞缸 (B )活塞缸 (B ; A )9.液压泵单位时间内排出油液的体积称为泵的流量。

泵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压力下的 输出流量称为( );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 根据泵的几何尺寸计算而得到的流量称为 ( ),它等于排量和转速的乘积。

(A )实际流量(B )理论流量(C )额定流量(C ; B )10.有些液压泵在工作时,每一瞬间的流量各不相同,但在每转中按同一规律重复变 化,这就是泵的流量脉动。

瞬时流量一般指的是瞬时()。

(A )实际流量 (B )理论流量 (C )额定流量(B )11.已知单活塞杆液压缸两腔有效面积 A I =2A 2,液压泵供油流量为 q ,如果将液压缸差动连接,活塞实现差动快进,那么进入大腔的流量是( ),如果不差动连接,则小腔的排油流量是( )。

(A ) 0.5q (B ) 1.5 q (C ) 1.75 q (D ) 2 q(D ; A ) 12. 泵常用的压力中, ( )是随外负载变化而变化的A.泵的输出压力B.泵的最高压力C.泵的额定压力 (A ) 13. 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根据泵的几何尺寸计算得到的流量称为( )A.实际流量B.理论流量C.额定流量 (B ) 14. 液压缸差动连接工作时,缸的( ),缸的( )o A.运动速度增加了 B.输出力增加了 C.运动速度减少了D.输出力减少了( A 、D )15. 在某一液压设备中需要一个完成很长工作行程的液压缸,宜采用下述液压缸中的)选择题(A ) 作用在转子和定子上的液压径向力平衡 (C ) 考虑叶片厚度,瞬时流量是均匀的2.双向运动时速度、负载相等,应选用(A 、双出杆B 、单出杆(B ) 所有叶片的顶部和底部所受液压力平衡 (D )改变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可改变排量A )液压缸。

C 、柱塞式D 、回转式3、差动连接液压缸,采用( C )可使两个方向的运动速度相等。

A 、 d=1/3DB 、 d=1/2DC 、 d=0.707D D 、 d=2/3DA.单活塞液压缸B.双活塞液压缸C.柱塞液压缸D.伸缩式液压缸(C)16.驱动液压泵的电机功率应比液压泵的输出功率大,是因为()。

A 、泄漏损失;B 、摩擦损失;C 、溢流损失;D 、前两种损失。

(D )17.一般单出杆油缸在快速缩回时,往往采用()。

A、有杆腔回油无杆腔进油;B、差动连接;C、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回油。

18.拖动液压泵的电机功率应比液压泵的输出功率()。

A、相等;B、小些;C、大些。

19、将单杆活塞式液压缸的左右两腔接通,同时引入压力油,可以使活塞获得(C )。

A、慢速移动;B、停止不动;C快速移动。

20、定缸式液压缸,活塞的移动的速度与( C )成正比。

A、活塞直径;B、负载大小;C进入液压缸内的油液流量。

21、双作用叶片泵从转子杆向力平衡考虑,叶片数Z应选(B );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常选( A ),以使流量均匀。

(A)奇数;(B)偶数。

(C)奇、偶数任意。

22.对齿轮泵内部泄露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间隙。

(A)端面(轴向)间隙;(B)径向间隙;(C)齿轮啮合处(啮合点)。

23.为了使齿轮泵的齿轮平稳地啮合运转、吸油腔严格地密封以及均匀连续地供油,必须使齿轮啮合的重合度系数( A )1 。

(A)大于;(B)等于:(C)小于。

三、简答题1.简述外啮合齿轮泵泄漏的途径?答:1)外啮合齿轮泵高压腔(排油腔)的压力油向低压腔(吸油腔)泄漏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齿轮啮合处的间隙,二是泵体内表面与齿顶圆间的径向间隙,三是通过齿轮两端面与两侧端盖面的端面轴向间隙。

三条途径中端面轴向间隙的泄漏量最大,约占总泄漏量的70 -80%。

2.如果与液压泵吸油口相通的油箱是完全封闭的,不与大气相通,液压泵能否正常工作?答:液压泵是依靠密闭工作容积的变化,将机械能转化成压力能的泵,常称为容积式泵。

液压泵在机构的作用下,密闭工作容积增大时,形成局部真空,具备了吸油条件;又由于油箱与大气相通,在大气压力作用下油箱里的油液被压入其内,这样才能完成液压泵的吸油过程。

如果将油箱完全封闭,不与大气相通,于是就失去利用大气压力将油箱的油液强行压入泵内的条件,从而无法完成吸油过程,液压泵便不能工作了。

3.什么叫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和额定压力?两者有何关系?答: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是指液压泵在实际工作时输出油液的压力,即油液克服阻力而建立起来的压力。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与外负载有关,若外负载增加,液压泵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升高。

液压泵的额定压力是指液压泵在工作中允许达到的最高工作压力,即在液压泵铭牌或产品样本上标出的压力。

考虑液压泵在工作中应有一定的压力储备,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和容积效率,通常它的工作压力应低于额定压力。

在液压系统中,定量泵的工作压力由溢流阀调定,并加以稳定;变量泵的工作压力可通过泵本身的调节装置来调整。

不要误解液压泵的输出压力就是额定压力,而是工作压力。

4.什么叫液压泵的排量,流量,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和额定流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液压泵的排量是指泵轴转一转所排出油液的体积,单位为ml/r。

液压泵的排量取决于液压泵密封腔的几何尺寸,不同的泵,因参数不同,所以排量也不一样。

液压泵的流量是指液压泵在单位时间内输出油液的体积,又分理论流量和实际流量。

理论流量是指不考虑液压泵泄漏损失情况下,液压泵在单位时间内输出油液的体积。

实际流量是指考虑液压泵泄漏损失时,液压泵在单位时间内实际输出的油液体积。

由于液压泵在工作中存在泄漏损失,所以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小于理论流量。

额定流量q s 是指泵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压力下工作时,实际输出的流量。

泵的产品样本或铭牌上标出的流量为泵的额定流量。

5.齿轮泵的径向力不平衡是怎样产生的?消除径向力不平衡的措施有哪些?答:齿轮泵工作时作用在齿轮外圆上的压力是不均匀的。

在排油腔和吸油腔,齿轮外圆分别承受着系统工作压力和吸油压力;在齿轮齿顶圆与泵体内孔的径向间隙中可以认为油液压力由高压腔压力逐级下降到吸油腔压力。

这些液体压力综合作用的合力,相当于给齿轮一个径向不平衡作用力,使齿轮和轴承受载。

工作压力越大,径向不平衡力越大。

消除径向力不平衡的措施缩小压油口的直径,使高压仅作用在一个齿到两个齿的范围。

6.为什么称单作用叶片泵为非平衡式叶片泵,称双作用叶片泵为平衡式叶片泵?答:由于单作用式叶片泵的吸油腔和排油腔各占一侧,转子受到压油腔油液的作用力,致使转子所受的径向力不平衡,使得轴承受到的较大载荷作用,这种结构类型的液压泵被称作非平衡式叶片泵。

因为单作用叶片泵存在径向力不平衡问题,压油腔压力不能过高,所以一般不宜用在高压系统中。

双作用叶片泵有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油腔,并且对称于转轴分布,压力油作用于轴承上的径向力是平衡的,故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7.什么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如何消除?答:液压泵的密闭工作容积在吸满油之后向压油腔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闭死容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