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材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6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6

工艺工装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学生姓名:李育钧学号: 200800606409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指导老师:段家现学校:梧州学院2011年 6 月 10 日工艺工装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一、已知条件输出轴零件图如7.1所示:二、设计内容及要求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面向机械加工类企业所具备的条件,针对给定零件图样及其生产纲领制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其一道工序的工艺规程,并设计该道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指导老师指定),具体完成的内容、形成和要求如下:1.撰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部分的内容包括:零件图分析:确定毛坯钟类、制造方法、加工余量;拟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定位基准选择、表面加工方案的对比分析,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选择;工序的时间定额计算;工艺过程技术经济分析;夹具的定位方案、夹紧方案和主要参数拟定;定位元件选择;定位误差计算;夹紧力计算;夹具的其他分析、计算和校核等。

要求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

2.加工工艺规程卡片①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②该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定工序的工序卡(提出专用机床夹具设计任务书)。

3.图纸部分①绘制该零件毛坯图1张。

②指定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装配图1张。

③专用机床夹具的主要零件图1~3张(指导老师指定)。

三、参考进度(见表)表7.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参考进度四、成绩评定(见表7.2)表7.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五、主要参考文献1.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2.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倪森寿.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习题集和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材料制备技术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技术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材料制备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了解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材料制备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材料制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材料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材料制备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勤奋、合作的良好品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阶段材料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材料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材料科学了解较少,需要加强引导和激发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 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材料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材料分类及制备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述,第三节 材料制备技术简介2. 材料制备方法:热制备、化学制备、物理制备、生物制备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材料制备方法,第一至第四节3. 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典型材料的性能特点。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材料制备与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制备工艺及加工技术。

3. 学生能了解材料制备与加工在工程、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材料制备与加工实验方案。

2. 学生能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基本的材料制备与加工操作。

3. 学生能分析实验结果,评价材料性能,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材料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究欲望。

2. 学生能认识到材料制备与加工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倾听、协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的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材料制备与加工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材料基本性质:密度、硬度、韧性、导电性等物理性质,以及化学反应、氧化还原等化学性质。

2. 常见材料分类:金属、陶瓷、塑料、复合材料等,及其特点和应用。

3. 材料制备方法:熔炼、烧结、化学合成、物理气相沉积等。

4. 材料加工技术:铸造、塑性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5. 材料制备与加工工艺优化: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6. 材料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材料在汽车、航空、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材料基本性质及分类第二周:材料制备方法(一)第三周:材料制备方法(二)第四周:材料加工技术(一)第五周:材料加工技术(二)第六周:材料制备与加工工艺优化第七周:材料应用案例分析及实验操作第八周:课程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材料科学基础》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第二章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三章材料分类、第四章材料制备方法和第五章材料加工技术等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工程学的重要分支,它致力于研究制造产品的工艺及其操作技术。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掌握工程设计和制造技能的基础。

在大多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学生必须完成一个课程设计任务,以帮助他们实践所学知识并深入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

本文将重点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任务书的内容、意义和实施方法等方面。

一、任务书的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通常由学院或教师编写。

其主要内容包括:1. 任务名称:简短而明确的任务名称,以便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目的。

2. 任务目的:阐述任务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任务要求:详细说明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技能要求、资源要求和实践要求等。

4. 任务流程:任务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时间表,以便学生规划和控制任务进度。

5. 任务评估:任务完成后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便教师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书的意义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巩固和拓展知识: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实践能力: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设计模型、加工零件、测试成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增强自学能力: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这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增强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 提高综合素质: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文献检索、信息筛选、分析总结等多种方法,这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5. 联系实际应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是为了应用所学知识,学生通过任务实践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好地体现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价值。

三、任务书的实施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实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任务分配:在课程开始前,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任务分配,并采取确定时间节点的方式,使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保证任务的按时完成。

材料制备工艺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工艺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制备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2. 使学生了解材料性能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常见材料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帮助学生掌握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简单的材料制备实验方案的能力,并能熟练操作实验仪器。

2. 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材料制备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材料制备工艺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分享与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材料制备工艺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制备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材料制备工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基本关系。

2. 制备方法:介绍物理制备、化学制备、生物制备等方法,以及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3. 工艺流程:分析不同材料(如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等)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成型、烧结等环节。

4. 实验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材料制备实验操作,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5. 材料性能分析:了解材料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材料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6. 安全与环保:学习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了解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包括:第一章:材料制备工艺概述第二章:物理制备方法第三章:化学制备方法第四章:生物制备方法第五章:材料制备工艺流程第六章:实验操作技能第七章: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第八章:安全与环保教学进度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制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综合能力。

制材课程设计

制材课程设计

制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制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制材工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制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掌握制材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制材工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制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分析、设计制材工艺的能力。

(3)能够进行简单的制材实验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制材工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制材的基本原理、制材工艺方法和制材技术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制材的基本原理:介绍制材的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阐述制材工艺的基本原理。

2.制材工艺方法:讲解制材的主要方法,如热处理、腐蚀、磨削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制材技术的应用:介绍制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如航空、汽车、电子等。

4.制材工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制材工艺的历史演变,分析当前制材领域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制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制材工艺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制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学生就制材工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制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实验操作。

材料课程设计任务书

材料课程设计任务书

材料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类、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认识。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材料的分类和基本性质。

(2)掌握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

(3)熟悉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选材原则。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对材料性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训练学生进行材料制备和性能测试的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运用材料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认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材料的概念、材料的分类及各类材料的特点。

2.材料的性质: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3.材料的制备方法:传统制备方法、现代制备方法及其比较。

4.材料的应用和选材原则: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选材原则及实例。

5.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新型材料的研究、可持续发展与材料科学。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材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选材原则。

4.实验法:进行材料性质的实验测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材料制备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制备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2. 使学生了解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 引导学生掌握材料表征技术,学会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性能评价。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材料制备实验,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

2. 培养学生具备实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材料制备及性能测试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安全,遵循实验规范。

3. 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制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学习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材料制备基本原理:介绍材料的结构、性质与制备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备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2. 常见材料制备方法:详细讲解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熔融法等制备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 材料表征技术:介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材料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材料制备实验,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

5. 教学案例:分析典型材料制备案例,让学生了解材料制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材料制备基本原理及常见制备方法概述;第2周: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及实验操作;第3周:水热合成法、熔融法的原理及实验操作;第4周:材料表征技术及其应用;第5周: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材料制备实验);第6周:教学案例分析及总结。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高生梅学号:0903054211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题目:无缝弯头弯曲模设计
指导教师:涉国恩职称: 教授
于建民职称: 副教授
2013 年 01 月 20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生姓名:高生梅学号:0903054211 课程设计题目:无缝弯头弯曲模设计
起迄日期:2012年12月20日~2013年1月20日课程设计地点: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涉国恩职称: 教授
于建民职称: 副教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年12月2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图1-2-1 90°弯臂结构简单,用U型管代替两个
管材的截面形状及厚度的变化:
3-3 压入式模柄
使用开式压力机,模具比较小,常用模柄固定上模,采用压入式模柄。

模柄夹持部分的公称直径与压力机滑块的模柄孔径相等(其尺寸配合关系可取
课程设计任务书。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设计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制备与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制备工艺及加工技术;3. 帮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介绍材料制备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物理制备、化学制备、生物制备等,对应教材第1章。

2. 材料加工工艺:讲解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及其特点,如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技术,对应教材第2章。

3. 材料性质与表征:分析各类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及其表征方法,涉及微观结构、宏观性能等方面的内容,对应教材第3章。

4. 材料制备与加工中的实际问题:探讨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如材料缺陷、加工精度等,对应教材第4章。

5. 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前沿动态: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及在相关行业的应用,对应教材第5章。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第2周:材料加工工艺;第3周:材料性质与表征;第4周:材料制备与加工中的实际问题;第5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前沿动态。

木制品课程设计-木制品课程设计

木制品课程设计-木制品课程设计

《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项目名称:年产30万件餐椅的生产工艺设计设计学生: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1.设计任务书 32.设计图2.1 左后脚 4 2.2 右后脚 5 2.3 右前脚 6 2.4 左前脚 7 2.5 座前档、后上档 8 2.6 座后档、后下档 9 2.7 靠背档、三角木、后封顶档18多层板 102.8左右边档 113.设计说明书3.1 原材料的计算 12 3.2 其他原材料的计算 14 3.3 工艺卡片制作 15 3.4 生产工艺流程图 15 3.5 选择并计算主要生产设备 15 3.6 车间平面布置图 20一、《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名称:年产30万件餐椅的生产工艺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内容1. 原材料的选择与接合方式的确定2. 制品零件的工艺卡片的编制3. 装配与涂饰4. 车间平面布置5. 整理与编写说明书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说明书一份二、设计图三、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说明书备注3.1、原材料的计算1、根据制品的结构装配图上的零件明细表,确定每个零件的净料尺寸,并根据材料的加工余量来确定毛料尺寸。

(1)支撑块支撑块净料尺寸为120×40×25mm,确定支撑块的加工余量长为5mm,宽为5mm,厚为5mm,则毛料尺寸为125×45×30mm,考虑锯机切削余量(3mm)且根据国家标准对锯材的规定,取1200×190×30mm。

(2)前脚前脚净料尺寸为445×40×40mm,确定前脚的加工余量长为5mm,宽为3mm,厚为5mm,则毛料尺寸为450×43×45mm,考虑锯机切削余量(3mm)且根据国家标准对锯材的规定,取1800×190×45mm。

(3)后脚后脚净料尺寸为980×32×28mm,确定后脚的加工余量长为5mm,宽为3mm,厚为加工原料时3mm,则毛料尺寸为985×35×31mm,考虑锯机切削余量(3mm)且根据国家标准对锯材在原料厚度方向的规定,取1000×170×35mm。

木制品课程设计-木制品课程设计

木制品课程设计-木制品课程设计

《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项目名称:年产30万件餐椅的生产工艺设计设计学生: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1.设计任务书 32.设计图2.1 左后脚 4 2.2 右后脚 5 2.3 右前脚 6 2.4 左前脚 7 2.5 座前档、后上档 8 2.6 座后档、后下档 9 2.7 靠背档、三角木、后封顶档18多层板 102.8左右边档 113.设计说明书3.1 原材料的计算 12 3.2 其他原材料的计算 14 3.3 工艺卡片制作 15 3.4 生产工艺流程图 15 3.5 选择并计算主要生产设备 15 3.6 车间平面布置图 20一、《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名称:年产30万件餐椅的生产工艺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内容1. 原材料的选择与接合方式的确定2. 制品零件的工艺卡片的编制3. 装配与涂饰4. 车间平面布置5. 整理与编写说明书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说明书一份二、设计图三、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说明书备注3.1、原材料的计算1、根据制品的结构装配图上的零件明细表,确定每个零件的净料尺寸,并根据材料的加工余量来确定毛料尺寸。

(1)支撑块支撑块净料尺寸为120×40×25mm,确定支撑块的加工余量长为5mm,宽为5mm,厚为5mm,则毛料尺寸为125×45×30mm,考虑锯机切削余量(3mm)且根据国家标准对锯材的规定,取1200×190×30mm。

(2)前脚前脚净料尺寸为445×40×40mm,确定前脚的加工余量长为5mm,宽为3mm,厚为5mm,则毛料尺寸为450×43×45mm,考虑锯机切削余量(3mm)且根据国家标准对锯材的规定,取1800×190×45mm。

(3)后脚后脚净料尺寸为980×32×28mm,确定后脚的加工余量长为5mm,宽为3mm,厚为加工原料时3mm,则毛料尺寸为985×35×31mm,考虑锯机切削余量(3mm)且根据国家标准对锯材在原料厚度方向的规定,取1000×170×35mm。

塑料板材课程设计任务书

塑料板材课程设计任务书

塑料板材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塑料板材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塑料板材的主要成分、结构和特点。

2.解释塑料板材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流程。

3.列举塑料板材的主要应用领域和优点。

4.分析塑料板材的局限性和环保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塑料板材的基本概念:介绍塑料板材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2.塑料板材的性质:讲解塑料板材的物理、化学、机械和热性能。

3.塑料板材的制备方法:介绍塑料板材的制备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

4.塑料板材的应用:阐述塑料板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和优势。

5.塑料板材的局限性和环保问题:分析塑料板材的使用限制和环保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塑料板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塑料板材的应用和局限性。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塑料板材的制备过程和性质。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出勤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工程材料课程设计教材

工程材料课程设计教材

《工程材料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 年1月9日目录第一章任务书-------------------------------------------------------------3 第二章铸造件设计-------------------------------------------------------4 第三章锻造件设计-------------------------------------------------------7 第四章焊接件设计------------------------------------------------------10 第五章总结---------------------------------------------------------------13 第六章心得体会---------------------------------------------------------13 参考文献--------------------------------------------------------------------14第一章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此课程设计是工程类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其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学、铸造、锻压、焊接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该课程后进行一周课程设计,其目的是:1.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和巩固课程所学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达到在一般机械设计中能合理选择材料、选择毛坯生产方法,并能合理安排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零件制造工艺流程及结构工艺性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应力求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下,使工艺方案尽量简化、操作方便。

20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班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20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班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20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邹建新题目1:御寒分析与设计对相同的室温,夏天在房间内可能觉得热,冬天则还有冷的感觉。

先分别计算分析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在夏天与冬天站立在室温同为20℃的房间内人体与环境间的换热量。

站立的人体与空气间的自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取2.3 W/m2.K,人体衣着与皮肤的表面温度取28.5℃,表面发射率为0.95。

夏天内墙面温度取为23℃,冬天取为10℃。

通过计算所得的换热量分析小孩与大人的耐热耐寒情况;同时,用传热学的热传导、对流、辐射等原理进行分析。

在冬天时,若上述房间处于北方,又没有暖气,约20平方米,约5℃,一大人被迫关在了该房间,则该成人会出现颤抖现象,颤抖时会产生大量的新陈代谢热量,假设该成人所产生的新陈代谢热量∮=400W,而他向周围环境的总散热量高达∮=800W,因此,其体温将逐渐下降。

假设该人热容量为5×105J/K,试计算他经历1小时耐寒后,其体温下降多少?若体温下降3℃并达到2小时即可昏迷,分析该人的生命危险程度。

根据上述的计算与分析,针对上述北方房间,假设可采用电炉加热方式取暖,试设计一方案,使普通人能在该房间至少生存3天,同时,要求电炉功率尽量小,耗电尽可能少。

不考虑饮食因素。

参考文献:《传热学》第1章,P22页。

目的:深入学习传热学热传导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于日常生活。

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第15周周一,布置题目,提出设计内容要求,初步讲解撰写格式;周三~周五,辅导答疑,学生撰写初稿,第16周上半周,学生撰写设计内容,下半周,辅导,检查报告的格式。

17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上交作业。

题目2:飞机瞭望窗的保温设计飞机的座舱通常由多层壁结构组成。

内壁一般是厚1mm左右铝镁合金,λ1=160w/(m.k),外壁(常称为蒙皮)是一层厚2mm的软铝,λ4=160w/(m.k),与蒙皮紧贴的是厚10mm的超细玻璃棉保温层,保温层与内壁之间是宽20mm的空气夹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材学课程设计题目制材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通过制材车间工艺设计,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制材工艺和制材生产线的设计方法。

二、设计任务1. 设计题目年产锯材1.35万立方米制材车间工艺设计。

2.原始数据2.1原木明细表2.2锯材明细表3、设计条件1、锯材为二等材,即最大钝棱率K=40%;2、制材车间单班生产;3、班工作时间为8小时;4、锯路宽按m=2.5mm 取;5、年工作日为220天;6、其它条件参考“制材学课程设计例”取用。

4、设计要求1、完成制材工艺设计计算;2、绘出制材车间工艺设计平面图;3、编制设计说明书。

5、常见问题说明1、工艺布置合理设计时应注意按锯解工艺将设备合理布置;2、图纸符合建筑规范图纸的墙、柱、窗、门应按建筑规范绘制;3、尺寸标注完整应标注:车间总体尺寸、锯机定位尺寸(纵向和横向);4、图例画法注意锯机、运输机、阶梯和投料口应按适当比例画。

例如:投料口不要画得太宽。

(参见设计例评阅)三、设计步骤1.原木和锯材数据的计算a. 原木总需要量:题目给定的是年锯材量,故需要初步估算出年耗原木量,取平均出材率(主产)为65%,则年需原木为Q原=1340÷65%≈20796.2m3,取Q原=21000m3。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原木数据表,其中材积由表查得:b.平均直径()cm n n D D np 22.40/2==∑∑,取cm Dp40==400mm1.2平均单根材积查原木材积表3597.0m Q p = 1.3平均根数35175.9597.0/21000/===p Q Q N 原根1.4锯材平均长、宽、高尺寸 a.锯材平均厚度282.3100503407507408407301050104011309305257215184154123100=++++++++++++++==∑nn P a V V A m m A P 30≈ b.锯材平均宽度m m m m B P 210212≈≈2.设计下锯图2.1判断单双方锯材平均宽度mm B p 210=,则P p D B 71.042021022大于=⨯=。

应采用单方下锯。

2.2毛方部分出板块数:()()76.115.2305.24.012104001222222=++--=++--=MH MK B D N pp可取主产11块 2.3毛方部分出副产品因毛方部分生产边皮尺寸小,故可忽略不计算。

2.4板皮部分出主产块数()[]M H M M B B N +++-=221'()()mm K B D B 6.3794.012104001222222'=--=--=()[]52.25.2305.25.222106.37921=++⨯+-=N473.0100300830042607260824072404220102205220102008200718010160514041203100=++++++++++++++==∑nn P b V V B取2块,因上下板皮对称,故422=⨯=N 。

2.5板皮部分出副产品因为板皮剩余部分少,故略去不计。

2.6毛边板出副产品由于每块板皮出2块毛边板,需要计算每块除锯材宽度外的副产宽度。

a.第一块毛边板()()m m M B M B D B 1245.22105.222102400222222221≈+-⎪⎭⎫⎝⎛+-⎪⎭⎫ ⎝⎛=+-⎪⎭⎫ ⎝⎛+-⎪⎭⎫ ⎝⎛=b.第二块毛边板()()mm M B M H B D B 735.22105.2230221024002222222222≈+-⎪⎭⎫⎝⎛⨯++-⎪⎭⎫ ⎝⎛=+-⎪⎭⎫ ⎝⎛++-⎪⎭⎫ ⎝⎛=板皮副产材积为2V =2×(124+75)×30×4×310/910=0.0483m 。

副产材积2V V ==0.0483m3.计算出材率和木材平衡表3.1主产和综合出材率由下锯图,共出主产11+ 4 = 15 块,材积为:3378.0210.0030.0415m V =⨯⨯⨯=则主产出材率为:%32.63597.0378.0/=÷==p Q V P%68.1%32.63%65=- 小于 3%,因此无需重新预设出材率及再次计算。

3.2木材平衡表由下锯图可估算锯口长度,从而算出锯末量,而小板皮部分的材积就等于: 原木材积-(主产材积+副产材积+锯末材积)4.确定工艺流程,分配锯口数4.1确定工艺流程因为题目未规定工艺类型,而产品是整边锯材,现采用带锯机为主机的典型工艺。

工艺流程图如下:毛方再剖−−→截断↗ ↘原木−−→剖料 −−→锯材分选 ↘ ↗ 板皮再剖→裁断→裁边4.2锯口数分配各主要工序完成锯口数为(平均每根原木):剖料2个锯口、毛方再剖12个锯口、板皮再剖4个锯口。

5.生产率和设备台数计算5.1主要工序生产率a.剖料: 由电锯位置和锯口位数可以确定出各操作动作次数所需时间取自参考教材表6-10中,“硬松”一栏,见下表:由此得每台锯机每班剖料最大生产量:3m 0.3034.458.0597.028800=⨯⨯=⋅⋅=tK Q T A ap /班式中:A 为每班锯解原木量,3m /班; Qp 为单根原木材积(平均值),3m ;Tg 为班工作时间,等于T=8×60×60= 28800s ;a K 为机床时间利用系数,一般取0.8;t 为锯解一根原木需要时间,秒/根。

b.毛方再剖:毛方再剖各动作与剖料不全相同,且根据所选进料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在此选用有轨小车进料,其动作时间见表。

平均每根原木锯解动作时间表由此得毛方再剖每台锯机每班最大产量:316.766.1808.0597.028800m tK Q T A ap =⨯⨯=⋅⋅=/班式中:A 为每班锯解原木量,3m /班; Qp 为单根原木材积(平均值),3m ;Tg 为班工作时间,等于 T=8×60×60= 28800s ;a K 为机床时间利用系数,一般取0.8;t 为锯解一根毛方需要时间,秒/根。

(注:为方便计算,式中采用原木材积而不是毛方材积。

) c.板皮再剖:按所需锯解板皮长度计算,平均每根原木需4个锯口。

锯解长度为: L=4×4=16 m/根 d.每班需加工原木量为:5.9522021000==班Q 3m /班e.每班需加工原木根数为:9.15922035176/==根班Q 根/班5.2主要设备选型及台数确定a.剖料:选用跑车带锯机,台数由下式计算:35.03035.951.11.1=⨯=⨯=A Q N B 班台式中:Nb 为台数;Q 班为每班加工原木材积; A 为每台锯机每班最大产量。

由于平均直径较小,为40cm, 锯轮48″的跑车带锯可以满足需要,选用型号为MJ3212的跑车带锯 1台。

其机床负荷系数: η=Nb/N=0.35/1=0.35式中:η为机床负荷系数,此系数一般应小于0.9; Nb 为计算台数; N 为实际采用台数。

η=0.38<0.9,机床负荷满足实用要求。

b.毛方再剖:选用台式带锯机,台数由下式计算:83.116.765.951.11.1=⨯=⨯=A Q NB 班台 应选用2台48”台式带锯机,型号为MJ3910。

其机床负荷系数: η=Nb/N=1.38/2=0.69η=0.69<0.9,机床负荷满足实用要求。

c.板皮再剖:选用卧式带锯。

台数计算如下: 每根原木的锯解长度为16m/根,则每班锯解长度为:L 班=16×/Q 班根=16×160=2560 m/班查资料,卧式带锯进料速度最大为24 m/min ,取20 m/min ,则每班锯解长度为:L=20×60×8×0.8=7680 m/班(a K =0.8 为机床利用系数,班工作时间为8小时)所需台数为:37.0768025601.11.1=⨯=⨯=L L N B 班台 选用型号为MJ3712的卧式带锯1台。

机床负荷系数: η=Nb/N=0.37/1=0.37η=0.37<0.9,机床负荷满足实用要求。

d.裁边:选用1台双圆锯裁边机,其产量较大,可满足要求,型号为MJ1442。

e.截断:选用2台圆锯机,型号为MJ217。

其中1台用于带锯剖料产生的板皮截断、1台用于毛方再剖生产的板皮的截断。

主要工艺设备如下表。

主要工艺设备表f.运输设备选型 原木进车间选用原木链; 楞台上选用横向链条;半成品和锯材纵向用滚筒运输、横向用链条运输; 锯末、小板皮及小料用带式运输机运输; 选材线用横向链条运输。

6、工艺布置根据工艺流程将选用的设备具体布置在车间里,画出工艺布置平面图,见车间布置图.dwg7.计算有关技术经济指标(1) 原木消耗量:21000立方米/年 (2)锯材年产量:13500立方米/年 (3)原主产锯材出材率:63.32% (4)原木综合利用率:71.32%(5)锯材为三等材,最大钝棱率K=40%。

(6)年工作天数:220天 (7)工作班次:1班 (8)车间车床台数:7台(9)车间面积: 19×60m2=1140m2(10)修锯间面积:5.4×13.8m2= 74.52m2四、设计评价本制材车间工艺为通用型,适用于不同原木情况和锯材产品需要。

在设计方面,采用的设备均为国产普通设备。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在工作任务重的毛方再剖工序采用了有轨机动小车进料。

车间整体布局较为紧凑,于车间外设有修锯间满足锯条维修更换需求。

五、设计体会在此次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机械的绘制,标注的位置,储料台的宽度等。

通过这次课设的计算与绘制,我对制材车间布置尤其是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布置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并加深了我对知识的学习,强化了我的理解。

六、参考文献《制材学》区炽南中国林业出版社《制材手册》王凤鸣中国林业出版社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