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自治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村民自治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民自治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民自治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村民自治是农村30年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农民的三个伟大创造之一。

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实质是增加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当家作主,参与村务的管理和监督。

面对某单位区域内的村民自治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村民自治发展的现状村民自治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主要体现,也是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要工作。

某单位一心本着“农村谋发展、农业谋创收、农民谋利益”的思想,扎实推进村民自治制度。

(一)村务信息全面公开,建立各种机制机制建设逐步健全,各项机制发挥作用。

宣传机制方面,重点组织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学习中央17号文件,用文件精神来统一全街干部的思想。

通过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广泛参加各种制度学习活动,既把政策交给了村民,使他们懂得了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又把方法交给了村干部,提高了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工作运行机制方面,一是公开意识逐步强化。

随着村务公开工作的深入,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在不断提高,逐步由“要我公开”向“我要公开”转变,群众的民主管理意识也不断增强;二是公开地点逐步宽泛。

均设置固定的村务公开场所和意见箱,都能按照要求对本村应公开的村务进行公开;三是公开内容逐步丰富。

34个行政村都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及时将村务向村民公开。

有的村根据本村实际,还对公开内容加以充实完善,比如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农村机动地发包、种植粮食直接补贴等都能及时向农民公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是公开形式逐步完善。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各村委会都能严格按照要求,规范运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工作机制,加强村干部与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双向沟通,充分听取群众对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监督机制方面,紧紧依靠群众力量,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对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村务公开的规范度不断提高。

农村自治组织设置的调研报告

农村自治组织设置的调研报告

有关“农村自治组织设置”的调研报告有关“农村自治组织设置”的调研报告如下:一、引言农村自治组织是农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其设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农村治理的效果。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自治组织的设置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本报告将就调研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调研方法与对象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XX个村庄的村民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村民等。

三、调研结果1.组织设置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当前农村自治组织主要包括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小组等。

其中,村委会是最主要的自治组织,负责日常村务管理和服务工作。

村民代表大会是村民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和决策重大事项。

村民小组则是最基层的自治组织,负责组织村民开展各种活动。

2.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自治组织设置存在以下问题:(1)组织设置不健全:部分村庄的自治组织设置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2)权力关系不明确:部分村庄的自治组织之间权力关系不明确,导致决策和执行效率低下。

(3)服务能力不足:部分村庄的自治组织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

四、建议与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健全自治组织体系:各村庄应建立健全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小组等自治组织,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2.明确权力关系:各自治组织之间应明确权力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和执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各自治组织应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村民的需求。

同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自治事务,增强自治意识。

4.完善法律法规:ZF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农村自治组织的设置和运作,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5.加强监督与评估:ZF应加强对农村自治组织的监督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自治组织的正常运作。

同时,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增强自治组织的透明度。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昆山市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995年、1998年和连续三次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初被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提升工作水平一是强化领导,抓考核。

市委、市政府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专门调整了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职责,党政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组织协调,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农办、妇联、共青团、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同时,还把此项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之中进行严格考核,保障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力有序深入开展。

二是培训动员,抓基础。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三农”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坚持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其配套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培训,紧紧围绕《村委会组织法》、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四个重点内容组织脱产培训,及时组织学习“四议两公开”等基层民主管理的有效方法,大大提高了村级干部的民主管理意识,在广大村干部中筑牢了正确的自治观念、理财观念和民主管理观念。

同时,在全市各村,利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走家串户方式向广大村民广泛宣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意义、方法和程序,提高群众参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意识。

同时,充分发挥市、镇两级机关干部作用,开展“基石工程”活动,下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脱产下村指导各项工作,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薄弱村”治理工作打牢了思想基础,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是完善制度,抓落实。

昆山市抓住村党组织班子调整,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的有利契机,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修订《昆山市村务公开目录》,指导各村及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31项制度、明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职责。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力度,农村基层民主、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制度等到大力推进,尤其是今年实施的“民主议政日”、“四日合一”等制度和措施,进一步确保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笔者对大信镇各村庄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真实状况,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多年来,经过大信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大信镇的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调研中看到,我镇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仍然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

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可喜进展从调研的情况看,我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面加强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村干部及广大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通过民主法治建设,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民主选举在农村基层普遍开展,村民的民主意识日趋成熟。

一是民主选举产生村党支部。

各村均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实行“两推一选”办法,选举产生村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

全镇95%的村党支部都能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任务。

二是海选产生村民委员会。

各村根据村委会组织法、《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实行无记名选举的办法选举村委会。

在选举村委会过程中,坚持选举程序公开、选举办法公开、选举结果公开,最大程度地保障选举的民主性,切实维护选民的合法权益,全镇村委会选举村民参选率达98%以上。

这种直接的民主选举,标志着村民民主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二)民主决策在农村基层普遍得到贯彻,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明显增强。

实行民主决策,是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全镇32个村庄,普遍实行了民主决策,程序也比较规范。

农村自治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自治情况调查报告

拓宽参与渠道
建立健全村民参与机制,鼓励村民通过合法 途径表达意见和建议。
建立激励机制
对积极参与自治的村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 神奖励,激发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05
结论
农村自治的成就
村民自治意识增强
随着农村自治的推进,村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度得到提高 ,村民委员会在村级事务中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
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村级事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项事务 的管理流程和责任主体。
推进村务公开透明
加强村务公开工作,确保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 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防止村级财务混乱。
提高村民参与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自 治意识和参与热情。
1 2
村级财务管理
建立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村集体资产 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组织村民参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
3
村级社会事务管理
负责村内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维护农村社会 稳定。
村民参与度
村民代表选举
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利,推选出能够代表村民利益的代 表。
村务公开
村级组织结构不合理
村级组织结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导致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村级事务管理不规范
01
村务公开不透明
村务公开是村民参与自治的重要 途径,但现实中存在公开内容不 全面、不及时等问题。
02
财务管理混乱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导致财 务不透明、不规范,容易滋生腐 败。
03
村级决策程序不规 范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按照全局关于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工作安排,今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县民政局通过实地走访10余个镇乡,对村民自治工作进行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村民自治基本情况(一)民主选举更加规范2023年县进行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成功率达99%,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成功率达100%。

选举成功率是历届之最。

在整个换届选举中,可以说〃民主〃两字贯穿整个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全过程。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选村(居)民选举委员会。

为体现民主的广泛性,各村(居)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居)民代表会议或各村(居)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村(居)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被推选为选举委员会主任。

二是推选产生村(居)民代表和村(居)民小组长。

居民代表在选举前通过召开居民小组会议、户代表会议推选的方式产生;村(居)民代表和村(居)民小组长通过召开户代表或者村民小组会议方式产生。

三是正式选举,保障每一个选民的权利。

为了避免个别工作人员因工作疏忽而有被遗忘的〃角落〃和选民,对出公告、发通知等程序和环节,都特别强调要保障每一个选民的参选权利。

有的选民出门在外,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的上门寻找,有的用电话联系,想方设法保障每一个选民的权利,从而使这次选举的参选率高达94.74%o(二)民主决策进一步规范为加强村民主政治建设,改变村干部个人说了算的状况,全县932个村都建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和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的项目及经费筹集方案,±地、山林、鱼塘、果园的经营承包方案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交由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既体现群众当家作主,又防止决策上的失误,避免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

特别是在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各村(居)制定选举办法过程中,村(居)民委员会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居)实际制定选举办法草案,选举办法明确选民登记方式、候选人资格条件、候选人提名、正式候选人确定等重要事项,办法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公告实施。

村民自治 调研报告

村民自治 调研报告

村民自治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村民自治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的村委会治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决策难以民主化等。

因此,对于加强村民自治,探索适应农村新形势的治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应的改革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共发放50份,有效回收47份,回收率94%。

访谈对象选择了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和部分村民代表。

三、调研结果1.村民自治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村民对村民自治的概念还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只有15%的受访者对村民自治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另外,有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村民自治模式比较陌生,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

2.村民代表选举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村级代表的选举方式主要为村民大会推选和直接选举两种形式。

其中,村民大会推选占比较大,达到60%;而直接选举只占20%。

另外,有些受访者反映,村民代表选举过程不够公开、透明,存在一些不合规的操作现象。

3.决策透明度情况关于决策透明度,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受访者认为村民自治决策过程存在一定的不透明现象,其中主要体现在决策结果没有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信息公开不及时等方面。

然而,还有30%的受访者表示村委会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会与村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4.村民自治成效评价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村民自治的成效表示肯定,认为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和利益。

同时,也有部分受访者持保留意见,认为目前的村民自治模式还存在一些操作不规范、效率不高等问题。

四、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1.村民自治理念宣传不到位通过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村民自治理念在农村地区尚未得到普遍的宣传和推广。

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理念的普及,提高村民对村民自治的认识,培育其参与自治的意识。

西簧乡村民自治调研报告

西簧乡村民自治调研报告

西簧乡村民自治调研报告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符合探索民主发展之路的创造性实践,它有利于广大村民参与和自己利益密切联系的政治过程,有利于在中国农村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并塑造具有积极政治参与意识和认同感的现代公民。

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的全面推行,树立了村民团结、祥和、民主、文明的村风,达到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意味着农村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认真的思考。

一、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的村民自治走过了这么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民主建设的发展, 但是,村民自治在实践中暴露出出了经验不足和规则的不完备的问题,村民自治选举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和法制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1、自治流于形式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表现,主要是存在许多违规操作的问题。

如不按法定程序产生选举委员会,选举结果不当场公布等;在村务管理和决策方面的表现, 主要是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实际运作与国家法律和村级制度的规定还有很大差距, 村级民主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墙”上或“纸”上;在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方面的表现,总起来说就是形式主义严重, 并具有一定的虚假性。

群众对此强烈不满。

2、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规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与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第二十条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反映,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核实,责令公布。

3、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对村民自治产生不利影响村集体经济薄弱,致使农民对村民自治兴趣不大。

村集体经济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既能引起村民从经济利益上的关注,也能引起村民相应的政治参与。

某村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

某村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

某村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某村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推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党要领导人民,当好家、作好主,必须进一步发扬民主。

为进一步对农村民主建设问题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农村村民自治现状,我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时间到莱阳市古柳树村展开以村民自治为主题的社会调查。

现将对古柳树村村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议、民主监督四方面情况的调查总结如下:一、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问题,关键要克服瓶颈制约,找准平衡基点村委会民主选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诸如选举的理念、选举的功能、选举的技术、选举的程序等构成了一系列民主选举中的理论和实践网络。

据古柳树村村委会领导介绍,古柳树村委会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经“海选”产生候选人,然后进一步选举出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

但是,调查问卷显示,村民虽然都对民主选举这一举措表示赞成和肯定,但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差,民主选举的主动性和优越性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在调查过程中,该村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主选举中的瓶颈制约:(1)法律规定的前瞻性与文化传统的滞后性矛盾。

一般说来,法律规定总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与客观现实需求相适应。

我国的村级民主选举,本身是一种法治民主的助推剂,它既是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培训。

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带有一定超前性的民主选举制度,推动着我国社会的民主进程。

然而,这种推动作用是个渐进过程。

一方面,在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客观形势亟需法治民主的深化;另一方面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的滞后性有着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基。

反映在村委直选中,不少选民对村委班子成员的选择并非出于他们的主动,而往往是被“塑造”出来的。

对候选人要素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低于对利益分配的关注或者政治象征背景的联系和与自己的亲疏远近。

四议两公开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创新实践调研报告

四议两公开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创新实践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四议两公开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创新实践调研报告“支部提议好,体现党领导;两委商议到,决策科学了;党员审议清,完善要补充;代表决议行,公正又透明……”河南邓州构林镇古村党支部书记尤国安编了个顺口溜,为的是方便村民牢记使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在邓州,凡是村里重大事项决策,都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进行,这已经成了村里议事办事的“铁章程”。

20xx年9月,邓州市开始在全市578个行政村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所谓“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实施。

“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为了落实村民代表制度,邓州以10户或15户农民为单位,直选了3.2万名村民代表。

市里给每个代表发代表证,还把代表照片挂在村务公开栏里,明确了代表的责任与权利。

河南是农业大省,有建制村党组织49357个、农村党员215.5万名(占全省党员总数的将近一半),对河南而言,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河南探索并实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抓“双强”促“双带”。

同时,鼓励并引导全省各地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围绕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锐意创新。

1 / 8“邓州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始后,农村基层组织传统的工作方法,已很难与现代新型农民日益高涨的民主诉求相适应,许多地方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

”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说,“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目的就是要探索建立一种在党的领导下,让基层群众说了算,自己定、自己议、自己干、自己建设家园的民主自治机制,着力解决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运行中定位把握不准,村‘两委’合力不够强、基层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难以保障等矛盾和问题。

专题民主监督情况调研报告

专题民主监督情况调研报告

专题民主监督情况调研报告专题民主监督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今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推动党的建设覆盖每个角落。

为了了解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民主监督方面的情况,特进行了专题民主监督情况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从党组织自我监督、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等方面探索有效的民主监督模式和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500份,并邀请10个单位组织实地访谈。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民主监督的开展情况、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等;实地访谈主要针对部分地方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深入了解他们对民主监督的评价、建议和困难。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民主监督的开展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单位都意识到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相应工作,但存在监督内容不够广泛、深入的问题。

这意味着有必要加强对民主监督的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2. 监督对象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党组织更多关注对下级党组织和干部的监督,忽视了对党员群众的监督。

这种情况需要纠正,应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引导,使其充分发挥监督的主体作用。

3. 监督方式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单位依靠内部审查、责任追究等方式进行监督。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民主监督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容易形成固化的体制机制。

因此,适当引入外部监督的方式,如广泛征求民众意见、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等,有利于提高监督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1. 强化党组织自律,增加内部民主监督的力度。

党组织应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考评和奖惩,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2. 加强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的意识教育。

通过组织党员培训和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党员群众对民主监督的认识和参与度。

3. 创新监督方式和机制。

引入外部监督的方式,加强对党员群众的监督,组织开展民意调查等,提高监督的公正性。

基层行民主调研报告

基层行民主调研报告

基层行民主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围绕基层行民主调研报告展开讨论。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基层群众自治,让基层民众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基层民主的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全民参与社会治理。

首先,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基层选举逐渐常态化,选民的投票意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基层管理机构的工作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另一方面,基层民众的自治意识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和工人等劳动群众逐渐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为基层民主走向更加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基层民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基层群众对于民主知识的了解不够,容易被一些不良宣传所影响,导致选举不及时、未能积极参与基层建设。

第二,目前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和制度体系还比较薄弱,为促进基层治理和民主建设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基层民主建设的质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层组织不能够充分顾及基层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存在着不少的“声音没被听到”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改善基层民主的质量是需要着重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第一,鼓励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各项基层民主活动,加强基层宣传和教育,增强基层群众的民主知识和理念,让每一个群众都具有民主的意识和参与意愿。

第二,完善基层民主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为基层治理和增强基层民众自治权扫清各种障碍。

同时,还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让基层民众更好地了解各项政策和活动进展,保证民主真正问效。

第三,改善基层民主的质量,让基层组织更好地关注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群众的问题和建议,完善基层组织工作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民众的参与意愿和基层治理水平。

总之,基层行民主调研报告对于我们推进基层自治建设和基层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民主建设,完善民主制度,落实好群众自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贯彻民主集中制调研报告

贯彻民主集中制调研报告

贯彻民主集中制调研报告一、引言贯彻民主集中制是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的制度的核心。

为了深入了解和探讨组织的民主集中制运行情况,我们组织进行了调研工作。

本报告将从调研目的、调研方法、调研结果及建议四个方面,对贯彻民主集中制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调研目的贯彻民主集中制是保证的组织具有刚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方式,也是发挥组织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关键。

通过调研,我们旨在了解组织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实际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推进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两种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组织负责人和员进行,共计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

问卷主要围绕组织的民主选举、决策程序、执行情况以及员参与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座谈会方面,我们邀请了各级组织的负责人和组织活跃分子进行座谈,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实际情况,并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通过问卷和座谈会的调研,我们对组织的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在组织民主选举方面,大多数员认为选举过程相对公开、公正,但仍有一部分人认为选举存在人为干预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2. 决策程序方面,员普遍认为组织的决策过程比较规范,但也有一些人反映决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 在决策执行方面,大部分员认为组织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纪律性和执行力,但也有一些员反映执行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

4. 员参与方面,大部分员表示对组织活动有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但也有一部分员表示组织活动不够多样化,应进一步完善员参与的方式。

五、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选举监督,确保选举的公开、公正性,建立监督机制,防止人为干预现象的发生。

2. 提高决策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加强决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励组织成员积极履行职责,确保决策的快速、高效执行。

全过程人民民主 调研报告

全过程人民民主 调研报告

全过程人民民主调研报告一、前言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必须在不断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完善。

为了更深刻地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调研,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益建议。

二、背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人民民主一直是重要支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政治体制的全面优化和提升,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调研内容选民参与程度:通过对选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深入调查,发现大多数选民在重大政治事务中参与度有所提高,但在基层层面还存在不足。

代表人民的政府机构:对人大代表和政府机构的调查显示,代表人民的机构在履行职责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但在一些重大事务的透明度和公开程度仍待加强。

基层自治状况:调研显示,基层自治的实践日益活跃,但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更多措施加以解决。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事务和监督政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还需要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加入。

四、问题与建议选民参与问题:需要在提高选民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加强基层的政治教育工作,使选民更加理性、积极地参与政治决策。

政府机构透明度问题:提倡政府信息公开,建立更为便捷的信息发布渠道,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基层自治问题:在经济发展中,鼓励和支持基层自治组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社会组织参与问题:制定更为明确的社会组织参与政策,鼓励社会组织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展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政府、社会各界能够积极应对,进一步完善人民民主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感谢所有参与调研的人员和相关单位的支持![报告起草单位][日期]。

群众自治调研报告

群众自治调研报告

群众自治调研报告群众自治是指社会中广大群众在民主、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通过自愿参与和互相协商,行使管理和决策的权力。

群众自治的核心目标是使社会的权力更加分散、更加平等,实现广大群众的利益最大化和自我解放。

为了深入了解群众自治在实践中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首先,我们调研了一些群众自治的案例。

在某个社区中,群众自治委员会负责管理社区的公共事务,由居民自愿组成,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和投票权。

群众自治委员会通过召开会议,讨论并制定社区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和公共设施维护等事项。

他们还组织了各种活动,如社区文化节、环保宣传活动等,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意识。

其次,我们对参与群众自治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群众自治持积极态度,认为它能够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提高社区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他们认为群众自治能够尊重每个人的权利,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调查显示,一些居民认为群众自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决策过程不够透明、参与程度不够均衡等。

因此,他们希望相应的改进措施能够被采纳,以提升群众自治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我们对群众自治的成效进行了评价。

通过观察和对比,我们发现社区中实行群众自治的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有更高的社区满意度和居民幸福感。

群众自治能够让居民更好地参与社区事务,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群众自治还能够提高社区的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因为许多问题可以由居民自行解决,减轻了政府的一些负担。

因此,我们认为群众自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

综上所述,群众自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受到了居民的支持和认可。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群众自治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参与程度不均衡、决策过程不透明等。

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在推进群众自治时要注重信息公开和参与引导,促进居民的广泛参与和权益保护。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群众自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自治权利和义务的认知。

人代工委全过程民主调研报告

人代工委全过程民主调研报告

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是人大代表向人民汇报工作的法定性、规范性文书。

以下是一份人大工委全过程民主调研报告的操作建议,仅供参考:
1.深入调查研究:在撰写报告之前,需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这包括听取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当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等。

只有掌握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工作报告。

2.广泛征求意见:在起草报告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
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报告的起草过程中来。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也可以使报告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3.加强与代表的联系:作为人大工委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与本地区各级人大代表的
联系,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的声音。

同时,也要积极回应代表关切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作用,推动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4.注重语言文字表达:报告的语言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既要反
映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法律规范和政策要求。

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报告既能体现工作成果,又能激发人民群众的共鸣和认同感。

5.严格遵守程序规定:报告的撰写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规定进行。

在起草、修改、审
议、表决等各个环节中,都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参与权,确保报告的内容合法合规、真实可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大工委全过程民主的落实。

社区自治管理调研报告

社区自治管理调研报告

社区自治管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社区自治是指社区居民在自愿、平等、公正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组织和自发行动,参与社区事务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社区内部的各种问题。

社区自治的实行,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主权意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社区整体生活质量。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社区自治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社区自治管理的发展和提高。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范围选择在XX社区,调查对象主要为社区居民。

调查问卷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和主动性。

2.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

3.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4.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和主动性较低。

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愿不强,常常采取被动等待的态度。

这可能与居民对社区事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亦或是缺乏时间和动力等原因有关。

2.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整体较高。

有超过80%的受访者对社区管理表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对社区服务的质量也较为认可。

这表明社区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居民对此较为满意。

3.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有待提高。

有超过50%的受访者对社区自治管理的概念和方式不太了解,对自治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说明社区自治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还需加强,提高居民的认知水平。

4.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区自治管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认知水平;加强社区组织和自发行动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协商,解决社区内部的各种问题。

四、改进措施综合以上调研结果,为促进社区自治管理的发展和提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社区自治管理的宣传和教育。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doc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doc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激发了人们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

社区居民希望有实质性的社区自治组织和民主自治渠道来代表自己的利益。

因此,社区民主自治是城市居民依法直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的民主形式。

这也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在城市的普遍实践。

社区自治组织在功能和角色定位上是两端相连的,是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的桥梁。

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将会促进社区居民自治的积极性。

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初步探索,不仅将对城市社会的稳定、居民素质的提高和社区建设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对推进和实践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本文在对明楼街10个社区调查的基础上,对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一,加强社区自治建设的意义和初步实践效果首先,社区民主和自治有利于促进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政府。

目的是解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单位职能弱化留下的空间,从而加强社区管理。

面对社区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政府本身并不是万能的。

单靠政府解决许多问题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适当的权力下放和动员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在居民中发挥潜在的权力,而且可以减少因政府表现不佳而引起的居民的积怨。

在社区建设中,政府应该从居民生活中不应该管理、管理不好的领域退出,让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为整个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社区民主自治有利于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社区民主自治和社区管理是一对相互矛盾、相互促进的有机体。

社区自治组织既不能没有政府的支持而独立存在,也不能脱离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更不能缺乏群众基础。

第三,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居民的利益。

在现代社会中,人口高度异质化,邻里观念日益淡薄,城市居民习惯于闭门造车,在同一栋建筑和同一社区共同生活的现象十分普遍。

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的居民不可避免地会共同面临一些公共问题,如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社区环境的共同所有权、公共安全的共同应对以及其他居民的权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簧乡民主自治调研报告
村民自治是现形农村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广大农民在基层社会生活中,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层自治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的一项战略目标,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全面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村民自治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受到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基础、历史文化、个体素质及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存在如下问题:
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
(一)民主选举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在传统封建意识影响下,一些农村家族宗族观念仍然比较浓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排斥性又构成了农村中的派性因素。

调查表明,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占5.8%,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只占53%。

这些因素显然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对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

村民自治的根本途径和形式是村民会议,村民通过村民会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一些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擅自作主的现象时有发生;交给农民讨论决策的事项多是一些需要他们出钱出力办理的事情,而在决定村干部工资补贴、集体收益分配、新农村建设资金项目等重大问题时,忽视农民参与权、决定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村民和村民代表难以有序、有效参与到整个村务管理过程中来,形成了以村委会或村“两委”为中心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与民主法治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民主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

村民自治的过程的监督主要有两个方面:对村委会选举过程的监督和对村委会日常工作的监督。

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

村务公开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时间、地点、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一些比较敏感的和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或公开不彻底,有的只笼统公开大的支出项目,而不公布具体的支出情况,群众看了还是不明白;有的村干部怕麻烦不想公布,怕监督不敢公开,甚至对村务公开有抵触情
结;有的群众认为村务公开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闻不问,有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村干部素质偏低、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不同程度存在,村干部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发展思路不清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

一是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与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不适应;二是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适应;三是班子整体合力不强,难以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有些村党支部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党建工作。

二、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的建议
推进我县农村村民自治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县的有机统一,处理好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切实转变治理理念,切实提高民主素养,充分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应有的作用,形成协商互动,合作共治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领导。

党的领导是推进村民自治的根本保障,是解决村民自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建议乡成立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将该项工作列入乡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领导、做出规划、制订方案、提出要求,在全县进一步全面推行村民自治。

(二)加大村委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

运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村委会组织法》和省《实施办法》,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知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一是运用建立村民法律学校、开辟村民法律宣传拦,开展"法律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继续组织开展对广大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村民正确认识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村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做到既享有权利,又切实履行义务;二是继续做好对村委会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增强党的领导的观念,村民自治主体的观念;三是继续做好对村党支部及其成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观念,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积极支持农民当家作主。

(三)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

大力推进以"海选"、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工作,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开展示范村的验收、命名表彰活动,推动全县村民自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

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把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公开事项、公开时间、审核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

同时,规范村务公开的工作程序,包括定期公开事项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意见受理等。

完善并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细则,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群众监督由对村务活动结果的监督延伸至村务决策及整个执行过程的监督。

建立以“群众评民意、党员评表率、组织评党性”为主要内容的“三票评议”农村干部的办法,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起农村干部考核、评价、监督体系。

实施“三票评议”制度,就是在农村“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述职述廉的基础上,通过群众、党员、上级组织三个层面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综合运用,有针对性解决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票评议”每半年组织一次,乡镇党委具体实施。

实施“三票评议”能够较好地落实党员和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监督和决策的民主权利,实现乡镇党委对村级班子的有效监督,促进村“两委”改进工作,加强村干部在任期中的动态管理,激发各方面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