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学案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最新整理《芦花荡》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最新整理《芦花荡》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能力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德育目标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1.2学习课文中描绘景物的技巧。
1.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课文中描绘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
2.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及其作品。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家乡的芦花荡有什么印象?2.课文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讲解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3.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景物描写练习。
5.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6.课后作业6.1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景物描写创作。
6.2学生将作品至班级群,互相学习、交流。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芦花荡,了解其生态环境。
2.邀请环保专家到校进行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附:课文《芦花荡》简介《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家乡的芦花荡美景,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孙犁先生的《芦花荡》,这篇散文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总:)课题2、芦花荡班级姓名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2、速读全文,复述全文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揭题解题,简介作者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识记重点字词: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一梭机枪()蹿()仄歪()趴()飒()转弯抹角()吆喝()()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人物性格):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2、思考品味,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①、爱国。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②、爱憎分明。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3、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知识过关: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初二人教版《芦花荡》教学设计
初二人教版《芦花荡》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的1。
积聚〝尖锐、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知识;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故事情节。
3。
掌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颜色。
教学重难点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颜色,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进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先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吸引先生的阅读兴味。
】同窗们,大家都知道河北保定的白洋淀吗?白洋淀有〝华北明珠〞之称,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景色如画。
在春天,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盛夏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
但在七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在抗战时,白洋淀人民积极投身到捍卫家园的民族战争之中。
在美丽的白洋淀里,归结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
惊天我们要讲的«芦花荡»的故事,就发作在白洋淀。
课堂实录【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让先生更多的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他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辛的对敌妥协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失望主义肉体。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纪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作风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二、了解小说的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经过此环节的学习,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1。
情节要素小说的情节普通比拟完整,往往有末尾、开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前面还有序幕,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开展进程。
情节的巧妙布置关于描写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2。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主要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拟的,是作者把理想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理想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芦花荡》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熟课文,概括文章主要时间,再次基础上复述课文。
2、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肖像、神态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
“荷花淀派”也叫“白洋淀派”。
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2、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
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第二大淡水湖:衡水湖;第三大淡水湖:永年洼淀)一、基础知识积累1、注音。
(1)疟子()(2)疟疾()(3)寒噤()(4)上蹿下跳()(5)仄歪()(6)转弯抹角()(7)张皇失措()2、将有疑问的词语在文中标出。
二、整体感知3、文中写了两个具体的故事请概括(注意概括要点,人物+事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提示,复述课文:故事的开端(1—8):故事的发展(9—54):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尾:三、深入文本,探究人物性格例子:“老头子”是一个(自信)的人,理由:( P11,第五段,“你什么也靠给我......一切保险”,语言描写)1、“老头子”是一个()的人,理由:()2、“老头子”是一个()的人,理由:()3、“老头子”是一个()的人。
理由:()陈蕾蕾。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10篇)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10篇)篇一:《芦花荡》教学设计篇一亲爱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芦花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逐步梳理和阐释我对本文的理解。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通过本文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宗旨,同时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芦花荡》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芦花荡》教案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2、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探讨“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一、导入二、阅读文本,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进苇塘,由于他的大意,大菱受了伤,第二天老人赤手空拳诱杀鬼子报仇。
三、默读课文,思考: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其性格。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2、“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什么意思?明确:既自信和自尊过了头,又非常自信自尊。
3、文章是如何刻画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过于自尊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圈画。
明确:他对苇塘里的负责人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地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对她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二菱洗脸,大菱怕弄出水声,让鬼子听到,可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看出他因为胆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过分。
鬼子的探照灯照过来的时候,他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实际照见了,这里也看出他太自信了。
大菱挂了花,他没有看到,还在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个老头子太自负了,太大意了。
老头子过于自尊的地方呢?明确:当大菱受伤后,老头子浑身无力,“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心理很是愧疚,感到没面子,心理想到: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海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4、为了挽回面子,老头子是怎么做的?明确:他用莲蓬引诱鬼子,然后把他们引到渔民下了鱼钩的地方,一个人勾住了十几个鬼子,然后就用竹篙痛打鬼子的头明确:最后这场情趣横生、痛快淋漓的精彩战斗,更显出老人的智慧与自信,富有传奇色彩,挽回了老头子的自尊。
八年级语文上册 《芦花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 芦花荡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提问:小说塑造的“老头子”这一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赏读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好处
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
指导学生齐读写景语段,展开想像,感受那浓浓的诗情画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写景的作用。
教师示X分析第(1)句。
明确:“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芦花荡(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芦花荡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页~19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
2.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疑点
这篇小说怎样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对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了解。
2.复印该篇文章作者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
◆学生准备
1.浏览有关白洋淀的资料,形成对该地区的基本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三、分析文中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芦花荡》(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芦花荡ylxufu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教学重难点:1. 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2.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电影《小兵张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们知道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吗?(小兵张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河北白洋淀)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美丽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独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
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智斗鬼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洋淀优美奇特的水上风光也令我们心生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过,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芦花荡》。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三、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1、一边阅读一边标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词。
提防di1 疟子yao4 寒噤jin1 吆喝yao1he 蹿cuan1 仄ze4 飒飒sa4sa4 泅水qiu22、阅读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
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大意正确即可)四、研讨探究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
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找出来分析主人公:老头子。
《芦花荡》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赏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在回味故事情节中,品味老头子的传奇色彩。
4、学习英雄们不怕艰难,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性格,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吗?(看过)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河北白洋淀)影片中那涌起阵阵绿色涟漪的芦苇,那夕阳斜照下深沉宁静的芦苇,那一望无际的水域深深吸引了我;小英雄嘎子的机智勇敢更是让我惊叹。
今天,我们将再次踏进白洋淀,去认识一位老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芦花荡》。
二、作家作品介绍:(有哪位同学来说说作者简介,哦,你来说。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2、哦,说得不错,老师再向大家补充一点:孙犁年轻时曾在白洋淀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人和事很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他曾经满含深情地说: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帷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在《芦花荡》里,作者将这种力量赋予一个老人,演绎出一段悲壮地传奇!三、绘声绘色说老人。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地老人,请同学们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说说老人给你的印象。
(为了节省时间,我给同学们分了四个大组,每组从一个方面来找就行了,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从描写,我看到了一位的老人。
)答案示例:①“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老师也看到了一位“瘦而有精神”的老人。
)②“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他找不见我们。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
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这位同学是从语言上来说的,主要体现老头子的“自信和自尊”)③“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芦花荡》(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学习内容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3、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课前自学1、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2、人物:①在文中勾画出描写“老头子”的句子。
②描写人物(老头子)用了哪些方法:③运用想象体会“老头子”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心理。
(在文中相应地方做批注)④从这些描写中,你认为“老头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文中哪些描写突出了老头子的传奇色彩(是怎样渲染的)?4、你的阅读疑惑三、课文研讨与交流1、组内互相口述故事情节。
要求:情节的每个阶段分别用一句话归纳。
2、交流“课文内容感知”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
3、重点研读小说1-54段,探究下列问题:(1)请分析第四段中“老头子……特别明亮”这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透过“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敌人发了愁。
”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3)“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鲁莽吗?请结合文段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4)描写小女孩与老头子的一段对话,尤其是小女孩“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有什么作用?4、集中交流,成果共享与问题求助:(小组代表上台交流)示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读的语段(句)是(读),这句话的内容是,我们从(字、句)理解到,同学们还有疑惑或异议吗?四、自测自评1、注音苇塘()寒噤()提防()竹篙()张皇失措()疟()子蹿了一蹿()吆喝()()zè()歪飒()飒阴惨()2、解词张皇失措编算阴惨3、填空《芦花荡》的作者是他是我国现代的家、家,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本文选自《》,本文是他的“”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充满诗情画意。
被称之为“”派。
徐秀形。
《芦花荡》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体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3.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老师讲解,辅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课文中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体会任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复述课文内容,收集冀中地区抗日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阅读孙犁的《荷花淀》。
第一课时要点: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一、导入课文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
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
电视剧《小兵张嘎》就是一例。
嘎子生活在冀中平原上的白洋淀地区,这里水域辽阔,景色优美,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泊似碧玉。
而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像嘎子这样的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奇的老英雄。
二、检查预习1.你对作者孙犁有哪些了解?2.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3.字词学习浸疟寒噤蹿仄歪飒飒泅尖利能耐悠闲阴惨央告月明风清张皇失措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划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2.课文题为“芦花荡”,前八自然段交代了与芦花荡有关的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回答)(1)环境:敌人包围着的苇塘(交代了背景——抗日战争)(2)人物:老头子(任务、年龄)、战士(乐观)、敌人(监视)注:括号内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确3.在这样的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复述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花荡》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设计:审核:主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二、学习重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
三:学习难点:人物描写的方法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入
1、了解作者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
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的三要
素:、、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
3、给加点字注音
提防()疟子()寒噤()吆喝
()蹿()
仄歪()飒飒()泅着()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
(二)课堂探究:
1、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2、说说故事发生的环境
自然环境:的芦花荡。
社会环境:。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举例说明。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怎么理解这种性格?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通过感受老头子的英雄形象,对于抗战、对于英雄有了哪些认识?
你准备以怎样具体的行动爱国?
反馈检测 :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疟子()苇塘()寒噤()
仄歪()泅水()飒飒()竹篙()
舀()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人们的眼再尖厉一些,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掌出来()
②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随着,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
③拾起篙,撑了一下。
那小船转弯末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
④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
()
三、选词填空。
①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
(A.撑B.划C.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A.奔B.走C.超)着东南去了。
②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
(A.阴森恐怖B.阴森黑暗C.暗无天日)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A.堕落B.掉C.滴落)下来的样子。
③弯弯下垂的月亮,(A.挂B.镶C.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④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A.飒飒B.瑟瑟C.呼呼)的风响。
四、填空。
1、《芦花荡》的作者是,选
自,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
2、《芦花荡》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
其中前两者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和,都具有传奇色彩。
3、怎么理解“过于自尊和自信”中的“过于”?
答案
课堂探究
1、时间:一天夜里地点:芦苇塘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
事件: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流血,老头子发恨要讨
还血债。
复述:《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
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2、如:一片如诗如画的芦花荡、一片月明风清的芦花荡、一片静谧安宁的芦花荡、一片斗志昂扬的芦花荡……。
抗日战争(从敌人、炮楼、躲避战火等分析)
3、主人公:老头子。
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例如:
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
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
愿意看,明天来看吧!”……
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4、(1)具有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抗日的热情;
(2)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过于自信与自尊;
(4)智勇双全。
最主要的性格:过于自尊和自信
意思是非常自信自尊过分自信自尊
起贯穿全文的作用
拓展提高:
让我们感受到抗战队伍不畏艰险、豪迈乐观的性格和昂扬斗志。
让我们感受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少人人皆兵。
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不可战胜的。
行动:珍惜在校的每一刻,努力学习,为将来能报效祖国奠定基础;与一切不法分子做斗争,维护祖国的利益……
g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