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三

合集下载

《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导入新课: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的安新县。

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处于冀中平原的腹地。

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

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

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淼,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二、简介作者孙犁。

三、介绍小说的有关文体知识。

四、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默读课文,把握小说的三要素;3、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能复述小说的故事梗概。

五、自学指导一:初读小说,正音释词。

六、再读小说,复述故事情节。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和故事的感受说出来。

七、自学指导三:速读小说,划分情节结构第一段(1-8)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第二段(9-63)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

一层(9-19)开端-----护送二层(20-54)发展---受伤三层(55-63)高潮和结局-----复仇八、课堂检测:1、给下列不同颜色的字注音。

寒噤()仄歪()张皇失措()提防()吆喝()芦花淀()疟子()舀水()2、填空: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

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导入新课:二、展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中老英雄的性格特征;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体会小说富有诗意的语言。

三、自学指导一:快速默读小说,找出文中描写老英雄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分析老英雄的性格特征,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四、自学指导二: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一般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八年级语文上册 《芦花荡》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芦花荡》导学案 新人教版

2.《芦花荡》导学案教学目标:一、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

二、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三、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能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人物。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年近六十了,还在芦花荡中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

他曾经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欲知详情,请看课文《芦花荡》。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苇塘(wěi)寒噤(jìn) 疟子(yào) 舀水(yăo) 竹篙(găo)提防(dī)悠闲(yōu)仄歪(zè)阴惨(căn)2.走近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孙梨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他像青壮年人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自由出没苇塘。

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充满深情,对侵略者充满刻骨仇恨。

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表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从苇塘的歌声中还可以想见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乐观豪迈和昂扬斗志。

这一切都能使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二)小组合作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阅读时要把握哪些要素?小说。

阅读时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请速读课文,理解情节,全班交流。

全文可分为三个片断:概述老英雄形象;护送两个女孩到苇塘里去;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4.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

《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
d.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写作实践中,能够运用类似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举例解释:
-对于情感的深入理解,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的情感变化,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这种细腻的情感。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应通过对比不同文段的例子,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在信息提炼和整合方面,教师应设计相关练习,如概括段落大意、制作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清晰的理解和思考。
-在写作实践方面,教师应提供指导,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指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芦花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个地方,让你至今难忘,想要与人分享?”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芦花荡》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芦花荡导学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芦花荡导学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芦花荡》导学案设计一、《芦花荡》预习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及小说三要素等有关常识。

2、朗读课文,理顺文章内容。

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形象。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导学内容:1、走进作者:(1)请你通过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积累有关孙犁的文学常识。

(温馨提示:从作者作品、评价、等方面介绍)(2)根据你的积累设计一道文学常识题,写在下面。

(制成卡片,准备交流检测。

)2、文体知识:你知道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吗?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3、积累词语:(1)读课文,画出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写在下面。

(2)结合书下注释把你认为很重要的字词写下来。

(温馨提示:从读音、字形、解释几方面来写)(制成卡片,准备交流检测。

)4、自读课文:(要求:自信、流利、有感情。

)5、感知内容:(1)走进芦花荡: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复述故事。

“这是一个…………的故事”(结合下列内容即记叙文六要素来复述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将自己对文中人、事情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芦花荡》探究学案导学目标: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3、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探究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导学内容:一、走进人物,探究性格内涵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与品质?找出来分析。

(温馨提示: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请用:“通过第()段中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人”的形式说话,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导学案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荷花淀》等。
3、预习训练
一.给加点字注音
悠闲()疟子()寒噤()吆喝()
蹿()仄歪()飒飒()泅着()
2).本文概括介绍老头子的文字是第段至第段,分别介绍了老头子的及,具有传奇色彩。
3).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和,其中者更具有传奇色彩。
反思建议(我的收获):
导入设计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应该是养老的年龄,可是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3).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
得妙,为什么?
6).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4、文中的老英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3、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训练反馈案
1、片段训练: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运用心理、动作描写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导学案人教版

2、芦花荡孙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体会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

学习难点: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使用说明】1、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自主学习。

2、新课交流合作、展示、总结本节知识,完成检测题。

【知识链接】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自主学习】认真预习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积累本文生字词。

2、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给这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合作探究】1、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2、★这篇小说是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3、★★小说为什么不以“老头子”为题而以“芦花荡”为题?【课堂小结】1、★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复述故事情节。

2、归纳本文主题。

【当堂检测】1、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人们的眼再尖厉一些,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掌出来。

()②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随着,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③拾起篙,撑了一下。

初二语文导学案 芦花荡

初二语文导学案 芦花荡

初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芦花荡学习目标1. 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 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课前预习知识链接:1.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他的《白洋淀纪事》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结而成,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也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

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把它当作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贴,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 小说的三要素:(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情节要素: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

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环境要素: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初二上册第二课《芦花荡》导学案

初二上册第二课《芦花荡》导学案

初二上册第二课《芦花荡》导学案«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的】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情。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才干。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肉体及文章对立日军民的讴歌,培育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情,感悟其性情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情中〝过于〞二字。

探求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标题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表达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特性情鲜明的英雄笼统。

走近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作风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束缚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指导下停止战争、土地革新、休息消费、互助协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普遍传达的名篇。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疟( )子寒噤( ) 仄歪( ) 阴惨( ) 泅( )着飒飒( ) 悠闲( )2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风云初记»«荷花淀»)。

3.指出以下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义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欢!自己素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出来,怎样张嘴说话?( )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肉体,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锐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 )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2、《芦花荡》导学案.doc

2、《芦花荡》导学案.doc

2、《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K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3、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学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导入。

芦花荡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敌后的一个根据地。

在被封锁的芦花荡里,有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的穿梭着。

他为抗日战士里外交通,他的心灵就像芦花一样美丽而博大。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

1、题目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2、走近作者:孙犁,4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4、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三、自主学习。

K给加线字注音。

磁()子寒嗓()仄歪()阴惨()迴()着飒飒()整闲()2、《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________________ 。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风云初记》《荷花淀》)。

3、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熟课文,说出文章大意。

2、学习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肖像、神态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3、体会诗情画意般的写作风格。

4、感受英雄的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时所表现出的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肖像、神态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难点:体会诗情画意般的写作风格。

【学法指导】预习课文:第一步:默读课文三遍,注意注释中有注音的字;第二步:将你不理解的词语写到学案的“学生笔记”一栏中。

【知识链接】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

队伍驻扎在苇塘,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

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

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发恨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进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

无论是日常斗争,还是这场“英雄行为”,都颇有点传奇色彩。

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

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

根据这篇小说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可以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还可以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柞用。

(本文在文学界有诗意小说之美称)1.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

“荷花淀派”也叫“白洋淀派”。

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2.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

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第二大淡水湖:衡水湖;第三大淡水湖:永年洼淀)【课前预习案】1、注音。

(1)疟子()(2)疟疾()(3)寒噤()(4)上蹿下跳()(5)仄歪()2、解释。

(1)寒噤:(2)挂花:⑶仄歪:⑷张皇失措:3、文中写了两个具体的故事请概括如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背景简介二、整体感知(一)走进芦花荡1、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将感受用“这是一片的芦花荡”说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颜色。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学习重点:1.通过体会故事的传奇颜色,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把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芦花荡》________,河北省安平县人。

现代家、家,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往往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映时代变化。

主要作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后来都收在________________ 。

2、本文的体裁是,其三要素为________、、。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故事的情节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读准下列加线字的字音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叫卖(________)一梭机枪()蹿()仄歪()趴()扒()飒()转弯抹角()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转弯抹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闲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皇失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央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弯抹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牙跌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感知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芦花荡【导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不胜数。

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他将近六十岁了,可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这篇小说——《芦花荡》。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舀.水(yǎo) 梭.(suō) 蹿.(cuān) 仄.歪(zè)飒.飒(sà) 泅.着(qiú) 张皇失措.(cuò)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清风微动。

形容美好的月夜。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文中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蹿:向上或向前跳。

《芦花荡》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学习运用各种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 借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 了解《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的故事和环境,初步领略白洋淀的风光。

2 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

3 回顾小说文体知识,包括小说的定义、小说的三要素、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的情节、小说的环境。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1)给汉字注音竹篙疟子寒噤蹿泅着仄歪飒飒白洋淀莲蓬提防转弯抹角张皇失措趴下竹篙浸透荷花淀扒手蒿草侵略绽开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a、小心防备。

()b、央求。

()c、尖锐;锐利。

()d、技能、本能。

()e、闲适自得。

()f、倾斜、歪斜。

()g、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h、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i、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j、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3)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夜风拂面而来,他不禁打了个寒噤。

寒噤:他曾在战斗中挂花。

挂花: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般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编算: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顽固:二学习、研讨(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二)合作探究,品味鉴赏1 思考: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梗概。

文中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作者用哪些方法刻画人物的?试举例说明。

2 你能概括老头子的性格特点吗?要抓住老头子的主要性格。

并能举例说明。

3 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心理描写并做简要分析。

4 老头子身后还有哪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5 在文中找出优美的环境描写,子读这些句子,感受它们诗情画意的意境美,进而思考:怎样让文章富有诗情画意?6 自己试着赏析这些优美的景物描写,体味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023最新-《芦花荡》导学案(优秀3篇)

2023最新-《芦花荡》导学案(优秀3篇)

《芦花荡》导学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芦花荡》导学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芦花荡》导学案篇一教学目标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设计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

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

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部分引导学生留意这篇小说与以往读过的斗争题材小说或者看过的斗争题材的影视剧作的风格不同之处,进入学习。

为了充分敬重学生的体验拟定“你喜爱这篇小说吗?喜爱小说的那些方面?”来确定学习的重点。

依据学生的相识老师归结到“人物形象美、环境美、语言美”三大方面并且板书,作为探究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1、处理生字词2、概述小说内容三、走近“老头子”赏析老头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阅读提示:跳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老头子”的精彩之处标记勾画出来,加批注。

思索:“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陈述理由。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2.展示探究学习成果:抗日热忱高涨的人(二、五段);老当益壮的人(三、四、五段);自尊自信的人:“每天夜里”、“每天傍晚”;三个“不怕”;三处“明天来看吧!”以及大菱受伤以后集中地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爱憎分明的人:对两个孩子和爱和对敌人的恨“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__”。

智勇双全的人(诱敌上钩、痛击鬼子)3.分角色朗读体会“老头子”的性格特征。

4.迁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从两题中选一题:(1)二菱躲在荷叶底下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2)晚上“老头子”回来后向大菱转述白天痛击鬼子的经过。

5.深化“老头子”形象,分析其典型性和代表性:小说为什么塑造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干瘦的老头子形象,而没有塑造一个高大魁梧、身强力壮的硬汉子英雄形象。

(传奇性、典型性、代表性;男女老少全动员,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四、走进“芦花荡”观赏环境描写。

过渡:倒数其次段“他狠狠地敲打……鲜嫩的芦花,一片绽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文中类似的精彩的景色描写还有许多,请找出来加以分析、观赏。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导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复述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复述故事情节。

[资料链接]1.作者介绍2.时代背景3.复习小说的要素(ppt显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基础训练:语言积累()【合作探究】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概括并理清情节结构。

(ppt)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3.默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复述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语言要简练、生动。

声音要洪亮,用普通话。

2.>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老头子性格特征和文中的写景的句子。

【合作探究】1、概括老头子的性格特征,(ppt)是怎样来突出他的传奇色彩的?(ppt)2、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主旨?3、阅读文中写景的句子并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ppt)【迁移延伸】敌人严密的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片段探究】阅读课文“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回答问题。

1、从文中“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一句话里,能感受到当时芦苇荡处于一种什么情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体会下列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使用班级:1、2班制作人:赵军
第2周3课时总第7课时制作日期:2016-08-26
《芦花荡》导学案三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得分:
【学习目标】
1.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 把握小说的主题。

【学习重点】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写作背景】
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孙犁的作品风格秀雅、隽永,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被文艺界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作品收在《孙犁文集》中。

本文写于1945年8月。

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保家卫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表现了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
速读课文,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自学8分钟后展示。

合作探究:
先自主思考3分钟,然后小组讨论、明确:本文通过写“老头子”的传奇故事想要表现什么主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榆林华栋中学初中部语文组倾情奉献
当堂检测:
总分:10分时间:10分钟得分:
一、阅读《荷花淀》片断,回答问题。

(10分)★★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着()的苇眉子。


眉子(),在她怀里()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
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
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A.缠绞又薄又细柔滑修长跳跃
B.缠绕柔滑修长又薄又细蹦跳
C.缠绞柔滑修长又薄又细跳跃
D.缠绕又薄又细柔滑修长跳跃
2.这一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用“像……也像……”造一个句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你读了《荷花淀》片断以后,对孙犁小说的语言特点的感受。

(2分)(选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意见:
科目: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使用班级:1、2班制作人:赵军第2周3课时总第7课时制作日期:2016-08-26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1.C
2.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飘香的荷花。

3.(略)
4.孙犁小说的语言具有清新、雅丽的特点。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