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买衣服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购物中运用数学知识,特别是关于货币的加减运算。”
3.导入新课:
-通过讨论购物场景,自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买衣服》;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货币知识讲解:
-介绍货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5.拓展阅读:
-推荐与购物、货币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购物礼仪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作业量适宜,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
3.鼓励学生与家长互动,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购物计算竞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货币知识、加减运算等;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购物场景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在购物场景中可能遇到的货币换算和加减运算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小组分享: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展示解题过程;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个人练习:
-设计与购物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教学设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二章第二节的买衣服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买衣服问题。

通过实践情境的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衣服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从而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讲解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这一关系。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衣服的图片、价格标签、计算器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买衣服问题。

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衣服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些衣服。

2. 引导学生观察衣服的价格标签,让学生注意衣服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二、讲解和示范(15分钟)1. 通过衣服的图片和价格标签,向学生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用举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加减法计算衣服的总价。

三、学生自主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件衣服,计算这件衣服的总价。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组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反馈。

2. 设计板书,将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布置一道买衣服的题目,要求学生计算总价,并解释计算过程。

2.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的单价和数量,通过加减法计算出总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单元主要围绕“认识人民币”和“简单的计算”展开。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方式,自主探索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

2.教学新课: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的学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买衣服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计算总价,进一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是对于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买衣服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探究新知:学生自主尝试解决买衣服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4.应用拓展:学生独立解决类似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5.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买衣服这一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和货币单位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人民币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找零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能够理解商品价格,进行找零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能够解决实际购物中的问题。

2.难点:学生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找零计算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创设买衣服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购物计算,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衣服的价格标签,人民币的图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一本数学书,一支笔,一张纸。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去过商场买衣服?买衣服时,我们需要做什么?怎样计算我们要支付的钱数?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件衣服的价格标签,引导学生观察价格标签上的数字,然后提出问题:这件衣服的价格是多少?如果我们有20元,能买这件衣服吗?怎样计算我们需要支付的钱数?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衣服的价格标签和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图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购物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材通过购物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总价,并根据总价进行合理消费。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总价的概念理解不深,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购物情境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并能运用总价进行合理消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能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并能运用总价进行合理消费。

2.教学难点:学生对总价的概念理解,以及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购物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总价的概念。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总价的意义,掌握计算总价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总价进行合理消费。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总价在购物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总价的概念,简洁明了地展示购物总价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一部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买衣服这个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购物情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将购物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买衣服的情境,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买衣服的情境,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购物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买衣服的情境素材,如图片、商品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买衣服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平时是怎么买衣服的呢?买衣服时会遇到哪些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设计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本节课的主题是“买衣服”,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2.2买衣服这一章节。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和比较不同衣服的价格,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衣服的价格,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能通过实际情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情景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衣服的图片、价格标签、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一开始引入实践情景,例如:“假设你有一元钱,你想买一件30分的玩具和一件20分的糖果,你够钱吗?”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价格的概念。

3. 练习:在讲解完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的机会。

例如,我会给出一些衣服的价格,让学生计算总价,或者比较两件衣服的价格。

4. 应用:我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会让学生扮演购物者的角色,计算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的总价。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的过程中,我会根据讲解和学生的反馈,适时地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衣服的价格和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写在工作板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相关的题目,以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例如,给出一些衣服的价格,让学生计算总价,或者比较两件衣服的价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机会,例如,让学生在家里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买衣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买衣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买衣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买衣服》一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教材第二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展开的,具体包括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以及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购物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元、角、分的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购物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货币的模型,以及一些购物的情境卡片,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我会通过一个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孩子们理解购物时需要用到货币,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我会利用货币模型,向孩子们讲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们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计算讲解:我会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向孩子们讲解如何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购物的情境,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回家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元、角、分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元、角、分表示下面的金额:5元、3角、2分。

答案:5元=50角,3角=30分,2分=0.2元。

2. 小明有5元,他买了一支铅笔2角,他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明剩下的钱是4元8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孩子们对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有了理解,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但是在应用到实际购物情境中时,有些孩子还是有些困难,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可以拓展一下课程内容,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货币的知识,比如不同国家的货币,以及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等。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教学设计含反思课前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于其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节课是教材中《买衣服》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买衣服让学生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并体会付款策略的多样性。

为了使情境更加贴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有意思,在不改变本课主旨和框架的前提下,我将“买衣服”的情境改成了“跟着人民币去旅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人民币和生活的联系,并渗透一定的数学文化,希望同学们在课上能敞开心扉参与数学丰富有趣的活动,下课后也能走进生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美。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的第二课时,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是学生在已学习100 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一方面让学生系统认识大面额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大面额人民币付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以致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人民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加上在前面一节课“买文具”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额的人民币了,并有了一些活动经验,所以对人民币以及购物活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现在电子支付比较普遍,很多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仅仅停留在观看大人如何微信扫一扫付钱的地步,对于等价交换的原则,组合付钱的策略,找钱的道理等等认识还很模糊。

所以本节课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理性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积累购物付款的经验。

学习目标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买衣服》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二课时

《买衣服》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二课时

《买衣服》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二课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本教案中,我将详细阐述《买衣服》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买衣服》。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使用元、角、分来计算购买商品的价格,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讨价还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元、角、分的换算以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购买商品的计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讨价还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衣服样品。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台计算器、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价格)、铅笔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朋友去商店买衣服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购买衣服的过程,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讲解:在讲解元、角、分的概念时,我会用PPT展示图片,并结合实物(衣服样品)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角、分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一件衣服原价90元,打八折后多少钱?”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将涵盖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台计算器、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价格)和铅笔、练习本。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购买衣服的计算,并尝试进行讨价还价。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培养思维
案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
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
3.注重问题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合理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
2.培养学生认识货币,理解货币的面值及换算关系,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通过购物情境,使学生学会比较价格,选择最优购买方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环境中亲身体验,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2.明确任务:为每个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合作效率。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购物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衣服,并运用数的加减法进行支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基本的加减法知识,但对于实际情境中的运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购物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实际问题的情感态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购物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方式,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衣服图片、计算器、购物清单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购物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衣服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衣服的价格,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清单中的商品价格,引导学生发现商品价格之间的加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计算器计算购物清单中的商品价格之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购物清单的计算,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答案的验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增加购物清单的难度,让学生尝试计算更复杂的价格组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一、说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内容为认识不同面料的衣服,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理消费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面料的种类和特性,能够识别常见的衣物面料;学会比较不同衣物的价格和质量;掌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衣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料的衣物,学会比较衣物价格和质量,掌握选择合适衣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面料的衣物;通过比较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比较衣物价格和质量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消费观念。

2.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主动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说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衣裤、面料卡片等。

2. 学具:学生准备零花钱、购物清单、记录本等。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时尚购物节目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 新课呈现(1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面料的衣物图片,并介绍各种面料的特性及穿着效果。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衣物的价格和质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衣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的内容。

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计算来确定购买衣服的最佳方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计算比较不同衣服的单价和总价,从而选择购买衣服的最佳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单价、总价的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不同商品的优劣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单价、总价的概念,学会通过计算比较不同商品的优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单价、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假设我要去商店购买衣服,有A、B两款衣服,A衣服单价30元,B衣服单价40元,同时购买A、B衣服可享受8折优惠,问我应该如何选择?2. 讲解单价、总价的概念:单价是指每件商品的价格,总价是指购买多件商品所需支付的总价格。

3. 演示计算过程:以A、B两款衣服为例,分别计算单独购买和一起购买的总价,让学生理解单价、总价之间的关系。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通过计算比较不同衣服的优劣,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单价:每件商品的价格总价:购买多件商品所需支付的总价格A衣服:单价30元,总价 = 单价× 数量B衣服:单价40元,总价 = 单价× 数量A + B衣服:总价 = (单价A + 单价B) × 数量× 折扣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计算比较不同衣服的优劣,并写下自己的选择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购买衣服的情景,让学生理解了单价、总价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通过计算比较不同衣服的优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课堂笔记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课堂笔记2

很抱歉,字数超出要求了。

下面是《买衣服》这一课的课堂笔记:《买衣服》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买衣服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如何用减法计算,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一课的内容。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我们有3个苹果,又来了2个苹果,那么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3+2=5,所以一共有5个苹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它表示从第一个数中减去第二个数。

例如,我们有5个苹果,给了别人2个苹果,那么我们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呢?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5-2=3,所以还剩下3个苹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买衣服的问题。

假设妈妈带了100元钱去商店买衣服,每件衣服的价格是25元。

妈妈买了3件衣服后,还剩下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100-25*3=100-75=25,所以妈妈还剩下25元钱。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减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买衣服的问题中,我们需要知道每件衣服的价格,以及总共需要支付的金额,然后用减法计算出还剩下的钱。

在课堂上,老师会带领我们一起练习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会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解题方法。

同时,老师也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练习题,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减法,还能够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上就是《买衣服》这一课的课堂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通过买衣服的情景,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衣服,并运用加减法计算需要支付的钱数。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购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加减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衣服,并运用加减法计算需要支付的钱数。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减法知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衣服图片、人民币图片、计算器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衣服图片,以及相应的人民币图片和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套衣服的图片,问学生:“这件衣服多少钱?如果你有5元钱,够不够买这件衣服?”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几套衣服的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并计算需要支付的钱数。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衣服图片和相应的人民币图片。

小组成员轮流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模拟。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并指出操作中的错误,给出正确的答案。

二年级上第2课时买衣服

二年级上第2课时买衣服

二年级上第2课时买衣服《二年级上第 2 课时买衣服》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聊聊买衣服这件有趣的事儿!买衣服可是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事情呢。

想象一下,当我们走进一家大大的服装店,里面挂满了各种各样漂亮的衣服,是不是感觉眼睛都看不过来啦?先来说说为什么我们要去买衣服吧。

有时候是因为我们长高了,原来的衣服变短啦,穿着不舒服;有时候是因为季节变了,冬天需要厚厚的棉袄,夏天就得换上薄薄的短袖短裤;还有的时候呀,是因为有特别的活动,比如生日聚会,要穿得漂漂亮亮的。

那买衣服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得看看衣服的大小合不合适。

如果太小了,会把我们的身体勒得紧紧的,动都动不了;要是太大了呢,穿在身上就松松垮垮的,不好看也不方便。

所以,试穿一下是个好办法,穿上之后走一走、跳一跳,感觉舒服自在,那才是合适的。

然后呢,要看看衣服的质量怎么样。

摸摸衣服的面料,是软软的、舒服的,还是粗糙的、扎人的?还要检查一下有没有破洞或者线头,如果做工不好,衣服可能很快就会坏掉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款式。

有的小朋友喜欢红色,因为看起来很鲜艳很活泼;有的喜欢蓝色,觉得蓝色像天空一样清爽。

款式也有很多种,有带着可爱卡通图案的,有简单大方的纯色款,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

那我们去买衣服的时候,要去哪里买呢?可以去商场里的专卖店,那里的衣服通常质量比较好,款式也比较新;也可以去街边的小店,说不定能淘到一些特别又实惠的衣服;还有网上的店铺,坐在家里就能挑选各种各样的衣服,不过看不到实物,所以要仔细看商品的描述和评价哦。

在买衣服的时候,还会有价格的问题。

有些衣服很贵,有些比较便宜。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预算来选择,不能看到喜欢的就不管不顾地买,不然爸爸妈妈的钱包可要“哭”啦。

如果遇到喜欢的衣服有点贵,可以等打折的时候再去买,或者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买完衣服回家,可别忘了好好爱护它们。

按照衣服上的标签说明来清洗,这样衣服就能穿得更久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案 A
第二单元第 2 课
课题买衣服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1、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
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
正确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知识
技能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使学生认
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能正确进行换算。

过程
方法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
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掌握他们之间的互换关系。

教学难点: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付款方式。

教学
设计
思路
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练习
教学准备教师
主题图及货币学具学生学具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 2 课
买衣服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壹佰圆伍拾圆贰拾圆拾圆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爱护人民币人人有责,必须做到十个“不要”:①不要在人民币上写字、记数、涂画、盖印章及戳记。

②不要将携带的人民币折叠、揉搓,要平铺放在钱夹里。

③不要在出售鱼、肉、油脂及酱菜等商品时,直接用手去拿人民币,要使用工具或采取一人售货一人收款的售货方式,或备毛巾随时擦手,以免将人民币弄脏。

④不要将金属硬币折弯、穿孔、磨边、轧薄及剪口。

⑤不要将人民币与化学药品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票币变色、变质、腐蚀氧化。

⑥不要将保存在家中的人民币放在墙缝或容器里,不要埋藏地下或草垛中,以免发生鼠咬、霉烂、虫蛀及火烧等情况,应将余钱存入银行储蓄。

课时教案 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栏一、谈话导入
夏天到了,笑笑的妈妈打算给她买一些新衣服。

让我
们一起到服装店去看看吧。

(出示挂图,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长袖上衣26元,
背带裤41元,短袖31元,裙子23元)
二、活动:认一认
1、怎样才能买到这些衣服呢?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些
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
2、该怎样付钱呢?(用面额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出示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
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更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
找出相同点何不同点)
5、老师拿一张旧版的100元。

你知到它的面值是多少
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
们的面值是一样的。

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展示
旧版50元和100元。

三、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可以用它来买衣服了,每人挑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衣服,看清楚价格,想一想,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还有别的拿法吗?
3、看到大家都买到了自己想要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一件,想买一件长袖上衣和一条裙子,请大家帮忙算一算,应怎样付钱?
4、现在请大家把学具盒里的钱准备好,准备购物。

你们遇到困难了吗?(没零钱)怎么办?(找钱)
四、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都会把前缓一缓,这里有一张100元的,想换成10元的,怎么换?还有别的换法吗?全班交流。

2、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学生活动。

五、课后延伸。

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效果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及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