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人口迁移地域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课时47人口迁移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课时47人口迁移
洲际迁移、跨国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 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 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
人口迁移
3.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使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机械 增长
机械增长率(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迁入人数-迁出人数)/年平均人数
• 迁入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总人口数 • 迁出率(%) =年内迁出人口数/总人口数
1234
江苏省苏州市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2018年常住人口约1 072万,其中外来人 口约832万。下图示意苏州外来人口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与全省人口的对比。据此 完成1~2题。
1.苏州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进入的主要因素是
A.开放程度
B.就业机会
C.国家政策
D.科技水平
1234
苏州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吸引 大量外来人口进入,故选B。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读图可知,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 升后下降,A项错误。 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为各年永久迁移人数相加, 由图可知,2000年以后各年份的永久迁移人数 虽在减少但都是大于0的,所以累积人数一直 在上升,B项错误。 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 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
12345678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模块二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模块二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而引发人口迁移。
02
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吸引力
某些地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如民俗风情、历史遗迹等,对特定人群
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引发人口迁移。
03
地域文化发展水平影响吸引力
一般来说,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对迁移人口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为这些地区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文化生活和发展机会。
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融合
地域文化概念及特点
地域文化概念
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 并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性的文化 现象。
地域文化特点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传承性 、相对稳定性等。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特征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社会经济 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 域文化。
人口特征差异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在数量、 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 异。
多做真题模拟,提高应试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真题模拟题,熟悉考试题 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和自信心。
鼓励与祝福
鼓励自己,保持信心
在备考过程中,要鼓励自己,保持信 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祝福自己,取得佳绩
在即将迎来高考之际,要祝福自己能 够取得佳绩,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也要祝福所有的考生都能够 取得好成绩,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
高考命题趋势预测
人口迁移的动因、影响及案例分析
01
高考可能会结合具体案例,考查人口迁移的动因、影响以及应
对措施。
地域文化的特点、传承与保护
02
高考可能会关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考查学生对地域文化
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地理人口迁移教案一、引言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和过程。

它常常涉及到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对地理学的研究和理解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地理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以及相关的案例研究。

二、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1. 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和过程。

它可以发生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可以跨越国际边界。

2. 人口迁移的类型:a. 内部人口迁移:人口在同一国家内的迁移,包括城市间、农村到城市的迁移等。

b.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国际边界的迁移,包括移民和难民潮等。

三、人口迁移的原因1. 经济原因:a. 就业机会:人们迁移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水。

b. 经济差距:经济不均衡导致人们迁移到经济更发达的地方。

c. 城乡差距: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进城就业的潮流。

2. 社会原因:a. 教育资源:人们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迁移到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

b. 社会福利:人们为了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待遇,选择迁移。

c. 家庭因素:婚姻、子女教育等家庭因素也可能引起人口迁移。

3. 政治原因:a. 战乱和冲突:人们迫于战争和冲突逃离原居地。

b. 政策变动:政府政策的变动可能导致人口迁移,如移民政策、土地政策等。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1. 经济影响:a. 人力资源流动:人口迁移可以提供劳动力资源,助推目的地经济发展。

b. 市场需求:人口迁移会影响目的地市场需求的变化。

2. 社会影响:a. 文化融合:人口迁移可以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b. 社会结构变化:人口迁移可能导致目的地社会结构变化,如人口老龄化、年轻化等。

3. 环境影响:a. 生态破坏:大规模人口迁移可能导致目的地生态环境破坏。

b. 资源消耗:人口迁移会增加目的地的资源消耗。

五、案例研究:中国内部人口迁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内部人口迁移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二讲人口迁移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期(原始社会)自然条件经常迁移流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名师注解]【记】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注1】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绝大多数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注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2.人口流动(1)概念:因某种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原因(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其他原因: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①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迁入地: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旨把握]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其他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水和矿产资源等),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经典总结)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战争、政治、宗教、民族、环境等因素);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科技移民);(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④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人口净迁入;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人口净迁出;北美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移民迁入区。

考考向向探探究究一一::二二战战前前后后国国际际人人口口迁迁移移的的特特点点、、流流向向和和原原因因时期特点流向原因二战前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国→未开发国欧洲、非洲→美洲;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二战后发展中→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人增多亚非拉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例题: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⑴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⑵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4、国内人口迁移⑴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①秦汉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大规模);“安史之乱”后,南方人口多于北方;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例题:((P P 115544((8822))对对点点演演练练——11)) 2011年11月,我国开始了2000年以来的首次人口普查,这也是建国以来第六次人口普查。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⑴~⑵题。

⑴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 A .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B .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 C .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大 D .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⑵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 )①人口数量 ②人口构成 ③人口合理容量 ④城市化水平 ⑤消费水平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例题:((P P 115555((8833))变变式式训训练练——1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新建住房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人口迁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人口迁移
4.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5.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 ②空间距离 ③土地价格 ④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湖南高考真题)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 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 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1990~2005 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 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
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 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2021年广东茂名市高三二模) 下图为上海市2018 年2月份人口净流入量统计图
A 1.影响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化习俗 B.经济波动 C.商务活动 D.自然灾害
C 2.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 )
A.使22日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 B.促使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C.体现了上海市强大经济活力 D.缓解了上海市内部交通压力
择题为主。
就一个地区而言,人口数量的变 化主要来自两方面?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迁移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 发生改变。
1
2
3
改变居住地 跨越行政界线 达一年以上
二、人口迁移的类型 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 迁移。
永久性移民 国际人口迁移 外籍工人流动
DL
一轮复习
人口的迁移
一、高考解析
四层——高考考什么
四翼——高考怎么考
1.以某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 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考查频 1.从世界的视角,分析国 率较低,多以选择题的形式 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 出现,难度较小。2.结合 2.我国不同阶段人口迁 我国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统计 移的特点及人口迁移的原 图表,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因及影响分析。 及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注重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考 查频率较高,考查形式以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人口迁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人口迁移

课时43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3.分类: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思考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吗?答案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二、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迁移特点时间迁移特点20世纪以前15世纪后欧洲殖民者和非洲奴隶迁往“新大陆”20世纪以前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在自身人口增长(推力)和北美急需劳动力(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难民由战乱国家迁往非战乱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从欧洲变为拉丁美洲和亚洲三、我国人口迁移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如下:时期特点流向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行政导向为主,自发性迁移较少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开发工业基地、垦荒、支援边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人口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务工、经商、求学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①全面分析抓重点: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考点九十二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一)殖民扩张 1.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 张和掠夺。 征服方式:疾病、武力,造成90%——95%的印第安人死亡,100年年间, 印第安人从900万人减少到60万人。 特点:发达国家为主导 2.跨地域人口转移 (1)自发移民:发达地区(英国)—落后地区(北美、大洋洲)。如英国许 多清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逃避到北美进行开拓。 (2)被迫移民(殖民掠夺劳力):落后地区(非洲、亚洲)---美洲、大洋 洲,西欧国家疯狂开展殖民活动,贩卖非洲黑奴到美洲。 (二)美洲族群的变化 (1)白人、黑人、印第安人的混血后代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融合
为新的美洲文化。 (2)美国、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 被赶进保留地生活。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拉丁美洲: 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 过人口的半数。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西洋人口结构的改变 (一)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殖民活动 1.流放罪犯:18世纪中后期,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最 初被作为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2.建立牧场: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 国人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 3.开采金矿: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二)大洋洲人口结构变化 1.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减少。 2.大量英国人及欧洲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成为
3.移民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 一体的移民文化。 (二)美国移民文化 1.原因: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移民来 到北美白人驱逐屠杀印第安人,吸收非洲、亚洲、拉美等地的文化。 2.文化特征: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3.社会特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4.美国存在的社会问题:多元文化传统,使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 文化认同问题。 (三)新加坡多元文化 1.原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 程,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的都 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2.表现: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彼此 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第1 课时。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人口有所了解,但对于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需要细致。

对于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了解更少,学生学习时教师应多提供一些合适的案例。

课前让学生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尽量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充分掌握新知识。

本节课对于学生的一个难点就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及其比较。

这两个概念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适当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通过“三微”即课前录制微课帮助学生学习,课中录制微课解决问题,课后录制微课巩固知识,达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并能够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能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能辩证分析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人口的迁移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和影响。

2.认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分析人口迁移在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探索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5.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信息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2.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4.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一组人口迁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后,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什么是人口迁移?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人口迁移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快速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1: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1.通过讲解方式给学生介绍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

2.以城市化和农村人口流动为例,解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

步骤2: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因素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步骤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鼓励学生分析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步骤4: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1.通过教师串讲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口迁移的相关概念、原因和影响等知识点。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和作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对人口迁移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了解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问题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课件。

2. 教学软件展示地图和图表。

3. 黑板用于书写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人口迁移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影响。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人口迁移的新闻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

2. 讲授新课: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和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配合PPT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0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0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

第20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考纲解读] 1.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考点一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的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人口发生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域界线);②居住地变更(要长期定居或迁移户籍);③时间限度(通常至少为1年)。

(2)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时期19世纪以前“二战”以后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迁出地区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迁入地区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西欧、北美、西亚、北非原因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迁入地区经济发达或资源的开发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特点高素质外国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提示]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绝大多数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
【基础梳理】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宗教信仰如印巴分治
种族、民族文
化差异
如犹太人迁移三.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域




口外
国文化与
人口



婚年龄
发展
中国家
初婚年龄_____,出生率
_____
发达
国家
初婚年龄_____,出生率
_____

姻关系
发展
中国家
较______
发达
国家
________,会降低出生率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中国文化与
人口


从早婚早育到__________
从多生多育到只生______

业选择
从“学而优则仕”到“__________”

口流动
安土重迁到“__________”
【疑难突破】
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如下左图):一是有无变更定居地。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不属于人口迁移。

二是有无跨越行政区界线。

如右图,A、B、C 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 A1到B2、B2到C1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三是时间相对较长。

一般认为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

全面分析影响因素从作用力角度图示分析
三.人口迁移的效应——对迁出地和迁入地而言,人口迁移均会有有利和不利影响,具体分
四.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五.民工潮的规模、方向、类型、原因及影响
⑹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

消极
影响
⑴增加了城市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
的压力
⑵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六.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名题例析】
例1(2010年海淀模拟)2009年9月8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八大特征》这一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特征:流动人口中未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夫妻二人同时在京流动者比例很高;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拉力”;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有( )
①土地数量和质量②政治中心的所在地③家庭和婚姻④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北京地区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是 ( )
①北京地区的噪声污染小②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快
③北京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④北京地区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材料中体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有家庭和婚姻、地区间经济
发展水平的差异等。

土地数量和质量属于自然环境因素,政治中心的所在地这一因素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

第2题,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主要有: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和伦理道德等。

其中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快,属于经济因素;北京地区
的教育水平较高,属于科技知识因素。

其他两个选项属于自然环境因素,不属于社会和经济
因素。

【答案】1.C 2.B
例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2: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D.由乡村到乡村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3)材料1、2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表现为由乡村到城市。

第(2)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第(3)题,材料1表现出为接受良好教育和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而出现人口迁移趋向;材料2说明民工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受制度因素影响。

第(4)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长江三角洲、京津唐、东北等地区开放优势明显;而珠江三角洲本身产生升级,需要技术工人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从而出现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

【答案】(1)C (2)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3)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从而出现该现象。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③ D.⑥
2.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④ 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2010江苏南通调研)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
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 )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
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5.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
二.综合题(14分)
6.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表示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

(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移缓解了当地________的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________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________有积极作用。

(3)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虽然积极推动了城市______的发展,但也给城市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基础梳理】
一.定居地永久外籍国际难民组织自发历史当前主要
二.优越迁入恶化迁入迁出高高城市区域组织生活秩序发达儿童青年
三.小高大低稳定不稳定晚婚晚育一个全民皆商四海为家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C 2.D 3.A【解析】经济因素是导致我国大量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伊拉克居民的外迁主要是受战争的影响;美国老年人口向南部和西部迁移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4.D【解析】仔细读图便可得出正确结论。

5.A【解析】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省人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二.综合题(14分)
【答案】(1)发达发展中(4分)(2)人多地少(人地)土地自然环境(6分)(3)社会经济环境(4分)
【解析】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早,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曾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发展迅速,同样导致了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而言,减轻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对迁入地而言,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一些诸如就业、交通等问题,对迁移者而言,则会遇到工资、安全、子女入学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