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虾类常见疾病

一:对虾白斑综合症

对虾白斑综合症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一种综合性病症

流行情况

白斑病全国各地都流行,病程急,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最多也不过7天可使全池虾死亡。危害性极大。病虾小者体长4厘米,大者7-8厘米以上。白斑病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

病症及病理变化

病虾一般是停止摄食,空胃,行动迟钝,离群,很快死。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红或红棕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病情严重的虾体较软,白色斑点扩大甚至连成片状。有严重者全身都有白斑。头胸甲很容易剥离。病虾的肝胰脏肿大、糜烂。电180--3712--8119

诊断

镜检头胸甲白斑清晰可见

防治

预防:(1)彻底清塘,生石灰25ppm

(2)防治苗种带毒,避免购买疫区种苗

(3)定期泼洒Em8调水王300ml/亩·米或Em6浓缩原液250ml/亩·米,每15天泼洒一次

治疗(1)全池泼洒五黄精华液200ml/亩·米

(2)同时内服参福康+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正大肽白金连用4天

二、桃拉病毒病

桃拉综合症病毒

流行特点:主要感染南美白对虾,主要发生在虾的蜕皮期,主要是水平传播。症状:甲壳变软,身体从尾扇开始发红,发红部位逐渐前推,病虾不变软,病情后期身体出现黑斑。肝胰脏水肿,发白。

防治:

预防:(1)彻底清塘,采用强氯精5-10ppm浓度或生石灰25ppm

(2)防治苗种带毒,避免购买疫区种苗,

(3)定期泼洒Em8调水王300ml/亩·米或Em6浓缩原液250ml/亩·米,每15天泼洒一次

治疗:(1)全池泼洒五黄精华液200ml/亩·米或水产保护神250ml/亩·米或安底福100ml/亩·米拌饵投喂

(2)同时内服参福康+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正大肽白金连用4天

三、红体病

应激性红体

应激性红体常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

症状:养虾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水温、盐度、p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等)突变时,南美白对虾出现触须变红、尾扇尖部变红等。有时捕捞、施药等也会出现

这种症状,这一症状在短时间内可以随着水温、盐度等因子的稳定而消失。在应激期间,对虾的抗应激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侵染,继发细菌性、病毒性疾病。

防治措施:①长期使用Em8调水王,保持水体稳定。在暴雨、高温等天气时,拌饵添加应激解毒灵,增强虾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②暴雨前加深水位.雨后排掉表层淡水,开动增氧机搅拌分层水和向水体增氧,并施用生石灰(7~10千克/亩水体)调节水质。③每次排换水量不要超过总水量的10%,防止水温、盐度、pH值等变化过大。④各种理化因子变化之后,使用一些无刺激性的药物,如二溴海因等,适当用药防病。

四、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黑斑病,坏血病)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时,幼虾停止生长,成虾则表现为生长缓慢,抗病能力下降,最终使饲料转化率降低。虾类的典型维生素c缺乏症为“黑死病”,即伤口愈合缓慢,壳下出现黑色溃烂,大批死亡。严重时甚至出现类似哺乳动物的坏血。此外,维生素c缺乏时还易出现虾壳松软,蜕壳周期延长,肌肉白浊,鳃混沌等症状。

防治

(1)用应激解毒灵250g/亩·米或高能应激营养素200g/亩·米全池泼洒

(2)内服高效免疫多糖+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

五、虾纤毛虫病

病虾体表寄生大量纤毛虫(钟形虫、累枝虫、聚缩虫等),体表呈棕黄色绒毛状,影响病虾摄食和蜕壳,严重时可致虾死亡。主要原因是水质过肥,钟形虫、枝虫、聚缩虫等大量繁殖。

流行情况:该病从南到北都有发生,流行范围广,发病时间多为4~10月

病症:

发病初期,虾、蟹体表没有明显症状,虾、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比较慢,病情发展到中期,肉眼已经可以辨别出患病虾、蟹体表具少量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

诊断:

病程中期经镜检一个视野发现有3~5个虫体。经镜检一个视野发现有多于5个虫体以上,周身被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可判断严重感染,解剖观察可见空肠,肝脏呈浅黄色或深褐色或花纹状,肌肉无弹性,鳃呈黑色,此时常继发性感染细菌病。

防治方法:

预防:合理放养,定期用三环绝杀拌料投喂,定期泼洒纤虫清20ml/亩·米,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治疗:全池泼洒纤虫清30ml/亩·米同时内服三环绝杀拌饵投喂,连用四天六、丝状细菌病

虾苗丝状细菌病,又称虾苗腐鳃病。是由一种叫做发状白丝菌的细菌引起的。流行情况:这种发状白丝菌当池水含丰富的有机物及无机物或盐度高达20~30‰的情况下,易大量繁殖,普遍存在于河口及海洋。每年的6~9月是该病发病高峰期。

症状:与虾体的外部共生。附着在虾的鳃部、附肢、尾扇及体表等部位。病虾鳃部多为黑色或棕褐色,头胸部附肢和游泳呈色泽暗淡,似有棉絮状附着物。严重时鳃变为黑色、褐色甚至绿色。受感染的对虾无节幼体和蚤状幼体,表现为活动能力减弱,沉于池底,久而死亡。

防治:

预防:注意投料不能过量,不剩余料,保持池水新鲜与透明度30~40cn,定期泼洒Em6浓缩原液150ml/亩·米,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180—3712--8119 治疗:及时换水,全池泼洒参必康300ml/亩·米,同时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正大肽白金拌饵投喂,连用五天,

正大药业技术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