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 ②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 ③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
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 3.沸腾 : ●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 ● ①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
● 一.汽化是指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 1.定义: ● ①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 ● ②从现象来看,液态是看得见的,而气态是看不见的 ● ③汽化进行过程伴随吸热,总体上任何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现象(吸热过程)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 2.蒸发 : ● 特点: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 ①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
点 是 - 3 9 0 C , 在 北 方 冬 天 气 温 常 低 于 - 3 9 0 C , 此 时 水 银 已 凝 固 ; 而 酒 精 的 凝 固 点 是 - 11 7 0 C , 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 6.熔化吸热的事例: ●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 ③鲜鱼保鲜,用0度的冰比0度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 二.固体的分类: ●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 3.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一、物态变化的概念。

1. 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 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例如冰、铁块等。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排列紧密,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

- 液态: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例如水、酒精等。

液体分子间距离比固体大,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 气态: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例如空气、水蒸气等。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2. 物态变化的定义。

-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例如冰化成水。

- 晶体熔化。

-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 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非晶体熔化。

-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例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 凝固。

-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例如水结成冰。

- 晶体凝固。

- 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 晶体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非晶体凝固。

- 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例如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也是0℃。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

-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 汽化的两种方式。

- 蒸发。

-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 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

- 沸腾。

-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 液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例如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当这些相互作用力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等多种情况。

1. 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作用时,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会减弱,导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其固态转变为液态。

比如,将固态的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2. 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将液态的物质受热后,其分子的动能增加,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和重力,蒸发成气态。

比如,将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

3. 固态到气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极端的高温和压力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几乎被完全消除,使得固态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

比如,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可以使岩石中的矿物直接升华成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表面张力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物态的变化。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可以增加物质分子的动能,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使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举例:将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温度继续升高会使水蒸发成水蒸气。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压环境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得物质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举例: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受到一定的压力后会液化成液态二氧化碳。

3.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了液体的表面形状和液滴形成的条件。

表面张力对于物态的变化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

举例:液态金属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形成微粒状的金属固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态金属能够形成不规则的固态结构。

三、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转变过程,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汽化、凝固、升华等。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的概念: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物态状态。

2. 物态变化的概念:当物质的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物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升华、凝固、熔化、气化和凝结等不同类型的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相变形式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沸点和融化热、汽化热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2. 压强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强也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气体和液体的相变过程影响较大。

压强的增加会使气体变为液体,降低压强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三、物态变化的重要性1. 应用价值:物态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利用物态变化制冷、制热、净化和分离物质等。

2.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揭示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四、常见物态变化过程1.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升华的物质有干冰(二氧化碳)、氯化铵等。

2.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凝结过程的特例。

凝固时,液体变为固体,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

常见凝固的物质有水、冰等。

3. 熔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一种熔解过程的特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吸收一定的熔化热,转变为液体。

常见熔化的物质有冰、蜡等。

4. 气化:液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固体状态。

气化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一定的气化热。

常见气化的物质有水、酒精等。

5. 凝结: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或固态水(雾凇、冰雹)等现象都是凝结过程的体现。

五、常见物质物态变化的实验及示意1. 水的物态变化实验(1)冰的熔化实验:将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表面逐渐出现水滴,最终冰完全融化为水的过程。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态变化现象,因此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对物态变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基本概念物态是指物质所处的状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运动范围有限,分子只能作微小的振动运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分子运动范围较大,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无一定的体积。

气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无相互作用力,分子运动范围很大,无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能扩散填充整个容器。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固液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液气相变是指液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固气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

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而发生的,是一种内部结构的改变。

而物态变化过程中,虽然物质的物态发生了改变,但物质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

二、分类1. 固液相变固液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熔化和凝固两种过程。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使分子的振动增强,分子间距离增大,固体结构逐渐瓦解,最终转变成液态;凝固是指液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分子的振动减弱,分子间距离减小,液体结构逐渐变得有序,最终转变成固态。

2. 液气相变液气相变是指液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两种过程。

汽化是指液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从液体中脱离出来,蒸发成气体;液化是指气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从气体中凝聚下来,凝结成液体。

3. 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升华和凝华两种过程。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从固体中直接脱离出来,转变成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直接从气体中凝聚下来,转变成固态。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01
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2
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或凝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3
升华与凝华
03
汽化与液化
汽化现象及特点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特点
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 低。
汽化方式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液化现象及特点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特点
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液化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熔化吸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冰熔化为水。
汽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水蒸发为水蒸气。
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干冰升华为二 氧化碳气体。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的放热现象
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如水凝固为冰。
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 物体温度降低。
升华现象
碘的升华、雪人不翼而飞、冰冻的 衣服变干、灯丝变细、樟脑丸变小 等都是升华现象。凝华现Leabharlann 及特点凝华定义01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02
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凝华现象
03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 物质的三态。

- 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

例如冰、铁块等。

-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比固态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如水、酒精等。

-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弱。

如空气、水蒸气等。

2. 温度。

- 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单位:- 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开尔文(K),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 =t+273.15K(一般计算时取T = t + 273K)。

- 测量工具:温度计。

-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 种类:实验室温度计(-20℃ - 110℃)、体温计(35℃ - 42℃)、寒暑表(- 30℃ - 50℃)。

- 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 晶体熔化:-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的固体,如冰、海波、萘、各种金属等。

-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 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晶体熔化图象:以冰为例,图象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有一段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0℃)。

- 非晶体熔化:-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玻璃、沥青等。

- 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 非晶体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一直上升,没有水平线段。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画图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画图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画图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二、固液相变1. 熔化:固体升温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排列结构开始变松弛,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克服,导致固体变为液体。

熔化涉及的过程有熔化热和熔点,熔化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熔化热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其熔化点时从固态变为液态所吸收的热量。

熔化是吸热过程,能量吸收使固体内能增加,分子运动加快,据此进行的表格示例如下图所示:2. 凝固: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排列结构开始逐渐密排,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压倒分子的热运动,导致液体变为固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也涉及着凝固点和凝固热的概念。

凝固是放热过程,能量放出导致液态内能减少,分子运动减慢。

如下图所示:三、液气相变1.汽化:液体升温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热运动增大,使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具有较大的动能,能够克服液态表面张力形成气泡,液体表面的一部分液体分子脱离液相变为气体。

汽化包括汽化热和饱和蒸气压两个重要概念。

汽化是吸热过程,能量吸收使液体内能增加,分子逃逸速度增大,据此进行的表格示例如下图所示:2.凝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小,使气体的分子逐渐被液态引力束缚在一起形成液体,凝结是汽化的逆过程,也涉及着凝结的点和凝结热。

凝结是放热过程,能量放出导致气体内能减少,分子运动减慢。

如下图所示:四、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物态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冷冻食品过程中,凝固作为重要的物态变化过程;在汽车发动机中,燃料的汽化和燃烧是物态变化的典型应用;在家庭生产中,水的煮沸和冷却过程也是物态变化的实例。

总之,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化学、物理领域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相变的过程。

在不同的物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变化。

1.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物质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

2.液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弱于固态,但仍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吸引力。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易流动。

3.气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的平均间距较大。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二、固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固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小,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

固体的分子只能进行微小的振动运动,无法改变位置。

2.固态与液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叫做熔化,也叫熔化或融解。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熔点时,固态物质开始融化成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克服,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固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升华。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升华点时,固态物质直接升华为气态,跳过液态。

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克服表面张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三、液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液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分子间距略大于固态。

液体的分子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运动,可以流动。

2.液态与固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凝固。

当物质释放热量,温度降至物质的凝固点时,液态物质开始凝固成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液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蒸发。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沸点时,液态物质开始蒸发成为气态。

(初中物理)第3章 物态变化(解析版)

(初中物理)第3章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一、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1)温度的物理量符号是 t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的符号是℃。

(2)摄氏温度的规定: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在 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100 ℃。

(3)注意:“摄氏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三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省略读成度,也不可分开读,例如37 ℃不可读成37度,也不可读成摄氏37度。

(4)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物理量的符号是 K ,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又叫做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 ℃。

二、温度计1.温度计(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标度方法: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分,每等分代表1 ℃。

2.温度计的使用(1)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温度,能离开人体读数。

(1)体温计的量程:35 ℃--42℃,与人体体温变化范围相同,分度值为0.1 ℃。

(2)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弯管,当玻璃泡接触人体时,里面的水银受热膨胀挤过细弯管到达直管中,待稳定后离开人体时,水银遇冷收缩,在细弯管处断开,直管中水银不能回流,所以离开人体后的体温计示数仍代表人体温度。

(3)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确保每次测量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当时的温度而不是原来的温度。

【经典例题考查】1.在本次疫情中,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状态的转化,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液化、沸腾、凝固等变化都是物态变化。

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七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基本变化:固体→ 液体(熔化)、液体→ 气体(汽化)、气体→ 液体(液化)、液体→ 固体(凝固)、气体→ 固体(凝华)等。

二、熔化熔化是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

加热后,物质的温度增加,当物质温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开始减弱,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变成了液体。

三、汽化汽化是将液态物质转化为气态物质的过程。

液体加热后,如果其温度越来越高,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运动变得更加剧烈,直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就开始发生汽化,其中液体内部的分子变为气态分子。

四、液化液化是将气态物质转化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压力对物质有很重要的影响,压力越大,物质的分子之间的排斥力越小,因此当气体被压缩时,其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变得越来越大,最终液化。

五、凝固凝固是将液态物质转化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下降,物质内部的分子开始减速,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变得非常密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完全被克服,部分分子会一起凝固成为固体。

六、凝华凝华是将气态物质转化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当气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非常强,气体分子之间发生排列,逐渐凝结为固体。

七、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

当物质所受的温度、压力或相互作用力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形态也随之产生变化。

八、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状态转化的过程,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类型、条件等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作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特点1.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熔化成水。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凝固成冰。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2. 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3.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霜的形成。

三、温度与热量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度量,是一个过程量,用 “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四、温度计与体温计1. 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的仪器。

使用时要注意观察量程、分度值,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

其测量范围为35℃~42℃,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缩口,使得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需要甩一甩才能再次使用。

五、物态变化与日常生活1.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如冰的熔化用于降温、金属的凝固制造零件等。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物质的物态变化

物质的物态变化

物质的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的概念1. 定义-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例如,冰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这些都是物态变化的实例。

2. 物态变化的种类及吸放热情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雪消融时,固态的雪吸收热量变成液态的水。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比如冰的熔点是0℃;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如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

-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结成冰时放出热量。

-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例如,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因素);摊开晾晒的衣服比团在一起的衣服干得快(表面积因素);通风处的衣服比不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空气流动速度因素)。

- 沸腾: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

-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例如,冬天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

-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都是因为固态物质直接升华成了气态物质。

-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升华的逆过程,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例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用久了的电灯泡灯丝变细,是因为灯丝钨升华,然后灯泡壁变黑是因为钨蒸气凝华。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由固态向液态、气态或由液态向固态、气态等的转变过程。

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的一种外显性的变化,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才能发生。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熔化、凝固、升华、凝结、汽化和凝聚等过程。

2. 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熔化、蒸化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的过程,而凝固、凝结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的过程。

3. 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是受到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等影响的。

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压力和环境条件也会对物态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水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约为100℃,而在高山上的沸点要低于100℃,因为大气压力较低。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物态变化的规律物态变化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需要特定的温度条件,例如溶解度、沸点、凝固点等。

(2)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也会影响物质的物态变化,如气体的压力越大,气体的沸点也会随之升高。

(3)环境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在无空气的条件下,液态水蒸发的速度更快。

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规律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因此物态变化也与热力学规律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物质的热力学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导致物态的改变。

3. 物态变化的动力学规律物态变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动力学条件,例如在升华过程中,固体分子要克服固体相的相互作用力才能脱离表面成为气体分子。

因此,物态变化也受到动力学规律的影响。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1. 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制冷、制热技术,就是基于物质的物态变化原理而设计的。

还有凝固技术、沸石吸附技术、固体萃取技术等,都是基于物态变化原理而开发的。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改变。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1. 熔化: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称为熔化。

熔化是物质从有序排列的固态结构转变为无序排列的液态结构。

熔点是物质熔化的温度。

2. 汽化: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态,称为汽化。

汽化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沸腾,即液体中部分分子剧烈运动,液体不断产生气泡;另一种是蒸发,液体表面的分子从液态直接跃入气态。

3. 升华: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变为气态,称为升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结构直接转变为气态结构,没有液态中间过程。

升华是一种不常见的物态变化,常见的升华物质有干冰、樟脑等。

4. 凝结: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称为凝结。

凝结是物质从无序排列的气态结构转变为有序排列的液态结构。

凝结的逆过程是汽化。

5. 凝固: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固态,称为凝固。

凝固是物质从无序排列的液态结构转变为有序排列的固态结构。

凝固的逆过程是熔化。

在物态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即质量在不同物态之间不变。

物质的温度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直到物态变化结束后才会再次升高或降低。

物质的物态变化与外界条件有关,如升华物质的升华温度取决于环境的压强,液体的沸点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等。

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了一定的热量。

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潜热,是保持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存在的能量。

在汽化和凝结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也称为潜热。

物态变化可以通过变化条件来控制,如加热物质可以使其熔化或汽化,冷却物质可以使其凝固或凝结。

根据物质的特性和需要,可以利用不同的物态变化过程来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加工。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体或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理学中常用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熔化: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熔化温度常用符号Tm表示。

2. 凝固: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固态,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温度常用符号Tg表示。

3. 汽化: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温度常用符号Tv表示。

4. 凝结: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凝结温度常用符号Tc表示。

5. 升华: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二、常见的物态变化1. 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液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例如,将冰块加热后会融化成水,这是一个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

2. 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气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

例如,将水烧开后会变成蒸汽,这是一个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3. 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气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加热后直接变为气态,这是一个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三、其他相关知识点1. 相变图:相变图是用来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常见的相变图有水的相变图和二氧化碳的相变图等。

2. 相变热:相变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因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于改变物质的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4.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临界温度是指在超过该温度时,物质无法再以液态存在而会变为气态。

临界压力是指在超过该压力下,物质无法再以气态存在而会变为液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1020(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1. 2中的示数为-9℃。

0℃以0℃向下读。

2. ( C )38.2℃;D:小华:36.5℃3. 玻璃管的直径小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小一些。

(填“大”或“小”)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

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固态液态熔化凝固§3.2 熔化与凝固一、定义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温度的国际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3.温度计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4.摄氏温度的规定:把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沸水温度规定为一百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A.使用温度计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得接触容器的侧壁和底部。

(2)待温度计的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6.体温计:体温计的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它的每一小格表示0.1℃。

7.熔化和凝固: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
固。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8.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9.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10.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
点。

11.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1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高低; (b)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得快慢;
(c)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B.沸腾: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14.液化的两种方法:(a) 降低温度;(b) 压缩体积。

但是,有的气体(如氮气)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才能用压缩的办法液化。

15.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