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用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有28例抢救成功(93.3%),2例因现场心脏骤停死亡(6.7%)。结论对患者的正确评估、现场急救、转运与监护、预见性护理等护理措施,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水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威胁中老年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也是内科常见危重急症之一,其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1]。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初期,发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2],特别是大多数情况下该病在院外突然发生,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威胁,需要及时院前急救和护送。因此,一旦确诊应注重院前急救,以保护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但在院前抢救过程中往往受到人力、抢救器材和药物的限制,必须克服困难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现场救护及安全的途中监护转移,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如果早期处理得当,可降低病死率、改
善预后[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AMI患者。本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5~73(平均54)岁。梗死部位有单个或多个,包括前壁、前间壁、侧壁、下壁、右室及内膜下。接诊时间:我科在接到“120”急救中心传来的出车命令单后。白天1min内出车,夜间2min内出车.平均出车时间1min40s。急救半径10km以内,平均5~10min内到达现场。由于患者对该病认识的不同,其发病到我们到达现场展开急救的对间长短不一,最长90min,最短15min,平均45min。
1.2方法:到达现场后,护士辅助医生做心电图尽快明确诊断,迅速给予急救措施:如给氧、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室颤时给予除颤、心跳呼吸停止时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等。
2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我科在接到“120”调度电话后,1—3min出车,急救半径最短I.5km,最长17km。出车时,立即打电话与家人联系,一方面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另一方面安慰患者及其家属。
2.1一般处理:明确诊断后立即予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干扰,患者就地采用卧位或半卧位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因为它可以增加胸腔内压力,造成心室负荷增加,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绝对禁止各类活动,尽量减少噪音,保持环境安静,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及其他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做常规心电图,询问家属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可能存在发作诱因和发病的时间。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后情绪波动导致心律、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后情绪波动导致心律、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已引起众多关注。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程度、部位、性质,并对病情观察情况和急救处理做好相应记录。
2.3吸氧及持续心电监护
2.3.1吸氧:一经明确诊断,立即给予持续氧气吸入,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根据胸闷、胸痛的程度决定给氧浓度。病情严重者氧流量维持于5~6L/min,浓度为40%左右,待症状减轻后可控制于3~4L/min。因吸氧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状况,控制或缩小梗死面积,所以首要措施是让患者得到充足的氧气。
2.3.2持续心电监护:描记心电图,测量生命体征,检查静脉通道,评估患者现状,估计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如血压不好,准备升压药;呼吸不好,做好气管插管的备;选择好转运时机。
2.4镇静、止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常出现一系列情绪应激反应,可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氧严重,血栓形成,甚至促发室速,室颤并发症使病情恶化[4]。可遵医嘱给予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小时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最好与阿托品
合用并注意有无呼吸功能的抑制。疼痛较轻者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mg肌肉注射或口服。
2.5尽早使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具有直接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动脉痉挛,增加侧支循环血流,降低左心室前负荷的作用。方法:(1)在建立静脉通路前,立即舌下含服0.3~0.6mg,5min后不缓解,可再同量含服1次,总共可含3次;(2)建立静脉通路后,用硝酸甘油20mg加入到5%葡萄糖中缓慢静脉滴注,若发生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应停用此药,并加快输液速度。
2.6建立静脉通路:护士在现场抢救中,应尽快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最好给予静脉留置针(血管难留者给予七号头皮针),对抢救患者生命尤为重要。原则上是越快越好,保证在短时间内输入液体和药物,尽量使用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以防渗出。必要时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在院前的搬运过程中,应确保静脉通路通畅,同时嘱医嘱及时静脉用药。
2.7心理护理:AMI为突发性疾病,患者不仅感觉疼痛,而且精神也受到创伤,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对病情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言语应亲切,倾听患者主诉,恰当解释病情,安慰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同时还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保持安静,避免其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而加重病情。医护人员必须镇定,动作迅速,抢救准确熟练,使患者解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解除濒死感,从而减轻血管痉挛,减少心肌耗氧量。安慰患者及家属、疏散周围人群,在救护过程中、护士不但要注意‘急病护
理’,还要重视患者‘急的心情’,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静、有条不紊的态度、精湛的技术给患者安全感,赢得患者信任[5]。可见对院前急救患者不能忽略心理护理。
2.8处理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AMI患者死亡的原因。因此能否及时配合医生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1)处理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以室颤最为常见。利多卡因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常用1mg/kg静脉推注1次5min,总量可达200mg,后静脉滴注1~4mg/min,或根据心电图的改变调整输液速度。(2)遵医嘱迅速控制休克:AMI伴休克纯属心源性,且伴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或血容量不足等因素,故应分别处理。如应用升压药及血管扩张药,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
2.9安全输送:病人经急救处理后,病情趋于平稳后立即转送患者至医院。途中持续氧气吸入,保证静脉通道的通畅,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同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进一步诊治和准备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尽早给予再灌注治疗。
2.10交接:及时完成院前急救病历,患者到达医院后,详细向接诊医生或护士交待患者发病情况、既往病史、现场检查的结果、院前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用药、病情有无改善等,并在院前急救病历上签字。
3结果
本组经院前急救人院后成功救治28例,死亡2例。其中7例院前发生室颤均经电除颤、使用胺碘酮、倍他乐克等药物后恢复自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