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练字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9aefb060b4e767f5acfcef1.png)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考点一炼字(句)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炼的字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
炼句,属于诗歌句意题型,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意深刻。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典例剖析]1.(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炼字”的四个角度1.修辞角度“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
“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ad1867e4d4d8d15abe234e7b.png)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一、导入新课清风细柳淡月梅花A、摇、映B、舞、隐C、扶、失二、考点透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更具凝炼、含蓄等特点。
诗歌的语言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比喻义、隐含义、暗示义等,它们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
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
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呈现频率较高的命题形式。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份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
(2)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义、色彩、情味和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
(3)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确认、概括和评价。
三、自主学习指出下列诗句中划线的词的词性,并对其中一句进行赏析。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四、交流展示总结规律:五、提问方式1、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甚么?2、某字历来被人们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甚么作用?3、这首诗某句中的某个字可否换成另一个字?请简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哪个字?请赏析它的妙处。
5、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字,你同意这类说法吗?六、课堂示例1、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最后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甚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407d73d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c.png)
技巧攻略
巧解诗歌“炼字”题的三种方法
1.套用法。 试题中常见的“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对诗歌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形容词。巧用形 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 如临其境。因此,考生可以记住各类词的词性,以及它们作关键词时通常具有的作用, 答题时可直接套用。 2.删换法。 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一个字, 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核心素养 设题方式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鉴赏评价 D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新课标之后主要从炼字、炼词、炼 句、分析语言风格等方面考查。其中对“炼字”题的考查相对频繁,2017-2022 年6年考查了3次,分别是2021·浙江卷·T19、2020·天津卷·T16、2017·山 东卷·T15 难度中等,主要以主观简答题为主。 鉴赏诗歌的语言,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即 “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 赏品位”。 一是主观题,二是客观题。
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关键之处,往往是答题的要点。
技巧攻略
巧解诗歌“炼字”题的三种方法
3.倒推法。 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 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学 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得好,而“好处”中的其中一点就是 “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一种情况是先分析诗歌所 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再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倒推分析。
炼形容词、数量词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c4c9156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8.png)
指出哪个字用得好,解释该字的含义。
把该字放在原句中进行分析。(手法, 语法,效果等)
说明该字在原句中起到的作用,或烘 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表达效果等。
课堂演练: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问:请赏析颔联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背”是“相背”的意思。(解释字的含义)
②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结合诗句描述画 面),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的对比 (有手法答手法)。 ③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表达效果及作 者情感)。
总结: 炼字 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特征; 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 描摹情景能让人身临其境。
(叠词)
牛刀小试一:
阮 郎 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
湘逢故人“。欲”。它细腻精准地写出了黄昏时分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
冠多误身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刹那之间 【注】 的景象。
问:词的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比较精炼?
牛刀小试二:
答:①网,有网子,网罗之意。 ②拟人和化静为动 的手法,生动、新奇地表达了想要留住春天的 思想感情。
三.从写景状物上突破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有些词的使用,使写景状物更加细腻精准,从 而突出景物的特征。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 中“软”“涌”二字的妙 处。
答案:①“软”,“柔软”的 意思,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 触觉写视觉,生动的写出了夕 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 独特美感; ②“银山”运用比拟的手法, “涌”是“涌动”的意思,化 静为动,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 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 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高考语文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
![高考语文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7e9cf75cfad6195f312ba6ae.png)
•
;街拍第一站 https:/// 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
鉴赏其语言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 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 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 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一、炼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 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 “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 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 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 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 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 动的美写出来了。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a3d1990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4.png)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一、教学目标1﹒了解炼字的常见类型。
2﹒了解炼字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诗歌炼字的解题和拟题训练。
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整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类题型所出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炼动词,其作用是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诗歌通常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写出了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
请分析下列诗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一个“怨”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情,诗人用拟人手法,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ab8da3a501f69e314232945b.png)
,请简要赏析。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注: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2015湖北卷)
劳停驿
欧阳修
例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题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示 范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是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
驿,是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
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 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 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 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 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 法,就叫做炼字。
古人炼字精神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 甫
高考考情
• (2017山东卷)《早上五盘岭》 • “斗”“攒”两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016天津卷)《骤 雨》 • 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2014四川卷)《秋暮吟望》 •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 (2007天津卷)《黄氏延绿轩》 •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 (2007全国卷Ⅱ)《新晴野望》 •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②。流光 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流光容易把人抛”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 简析其表达效果。 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3.本诗的主旨句“一片春愁待酒浇”的“一片” 改为“一种”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4.上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两个词用得 好,为什么?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技巧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33ac574be23482fb5da4c15.png)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技巧(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
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语言的考查内容,提高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2、规范鉴赏诗歌语言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
(2)古人作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
咱们知道有句话“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一、品赏佳句,推敲字词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诗歌炼字可以达到美妙的艺术境界,那么炼字的本质是什么?二、炼字的定义炼字——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苏东坡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炼字,本质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词意两工,这样的字才光芒四射。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4)在考试中诗歌炼字考查形式是什么?三、考点链接1、考点:赏析评价诗词语言。
2、考查方式:主观题形式。
3、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5)炼字的主要类型四、炼字的主要类型1、炼动词。
动词的锤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2、炼修饰语--形容词和副词。
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4、炼特殊词--数量词、色彩词、拟声词。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5)这一节咱们就从动词的角度来体会古典诗歌炼字的妙处五、你敢试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语言赏析之炼字
![语言赏析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8c0db93d5a8102d276a22f7c.png)
作业布置
• 完成《练出高分》P229赏字题组
合作探究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 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五、特殊词
1、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 2、拟声词 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色彩词 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 面感,渲染气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高考炼字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 ⒈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赏析。 • 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⒊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 述理由。 •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 ⒌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二.形容词
诗歌中的形容词主要表现对象的性质状态。 形容词炼得好,整首诗意境全出。 ·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展现了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 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 两字讲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完美融合,画面壮 观。
炼形容词
•
特别注意: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强诗词的感染力、表 现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在写景诗中,可以 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
“咽”字是呜咽的意思,(释含义)用拟人手 法(明手法)写出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描景象)“冷” 字是阴冷的意思,用通感手法写出照在青松上 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营 造出山中幽静冷寂的意境。(分析效果)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1ba3e6ddb14e852458fb577e.png)
“丁丁”为拟声词,为 漏壶滴水之声,“漫漫” 形容轻云的无边无际和 移动的缓慢。(解释词 义)在这个秋夜,女主 人公怕丈夫受冻向天祈 愿莫飞霜,从这两个词 中可体会思妇独守空房 的寂寞。(表达情感上 的作用)同时叠词的运 用读来有韵律,富有音 乐性。 (音韵、节奏方面的效果)
炼 “ 颜 色 词 ”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 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 了怎样的情景?
• 答:(1)“葱葱” 指葱茏茂盛,“靡 靡”指草伏地的样 子,写出春雨后水 边草木之貌;富有 韵律感,增强表达 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 重,扑面而来,以 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 夜明亮的雨珠,又笼在灰白的晨雾 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好 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 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 的气息。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
边城何萧杀,白日黄云昏。(高适)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 白两色相对使用,表现出一种悲怆、 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 境。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 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不桃 及花 汪潭 伦水 送深 我千 情尺
炼“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写她内心空虚,如有 所失;“冷冷清清”, 写处境的孤独,形单 影只,无人相伴; “凄凄惨惨戚戚”, 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问题:试分析“忽”字 的表达效果。
“忽”字, 取漫不经心而 恰好看到之意。 (字义)登翠 楼时兴冲冲, 而闯入眼帘的 柳色却使她想 起了当年与丈 夫折柳送别的 场景,想起了 丈夫,不禁伤 感。(意境) 一个“忽”字 将这种情绪上 的变化写得淋 漓尽致。(感 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https://img.taocdn.com/s3/m/dd58414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3.png)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一、诗歌语言炼字1.1 炼字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炼字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个好的诗歌,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名字。
就像我们给自己起名字一样,要让它既能体现我们的个性,又能让人一听就能记住。
炼字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让我们的诗歌更加吸引人。
1.2 如何炼字如何炼字呢?我们要学会用词准确。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某个词很美,但是用在这个句子里却不太合适。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一个词。
我们要学会用词生动。
有些词语虽然很美,但是读起来却没有什么感情。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一些生动的词语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我们要学会用词有画面感。
好的诗歌就像是一幅画,我们要用词语来描绘出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样,我们的诗歌才能更加吸引人。
二、诗歌语言炼句2.1 炼句的重要性炼句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做整形手术。
一个好的诗歌,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表,还要有流畅的内在结构。
炼句是非常重要的。
2.2 如何炼句如何炼句呢?我们要学会断句。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一句话读起来很累赘。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断句,让句子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我们要学会换行。
有些句子太长了,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压抑。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行,让句子变得更加舒展。
我们要学会排比。
排比可以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有力量,更加有感染力。
三、诗歌语言炼诗眼3.1 炼诗眼的重要性炼诗眼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开了一盏灯。
有了这盏灯,我们的诗歌就能够照亮前方的道路,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出彩。
3.2 如何炼诗眼如何炼诗眼呢?我们要学会观察。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平淡无奇。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要学会思考。
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是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思考,从中汲取灵感。
我们要学会感悟。
有些事情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经历去体会。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感悟,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总结:同学们,炼字、炼句、炼诗眼是我们创作诗歌的重要环节。
诗歌鉴赏 语言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 语言鉴赏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5bac69120740be1e650e9ab8.png)
(《登高》杜甫)
六炼数量词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
学以致用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 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 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描写景象) 。这个想象、比喻 (明手法)非常生动、新奇,由 愁绪之网到雨丝之网,是诗人愁 绪的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情感 点明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孤,孤独。一片孤独的城池处于万仞高山之间。写尽 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 “红”、 “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 桃、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 画面的色彩感,又道出了感叹时 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 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三炼副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鹰飞长空,
鱼游浅底, 万类霜天争自由。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 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诗歌鉴赏
语言鉴赏之炼字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 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 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 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 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 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字
![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d0cbb07b783e0912a3162a04.png)
鉴赏诗歌语言考纲要求:⑴评价作品选词炼句的功夫⑵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炼字艺术1、评价作品选词炼句的功夫鉴赏语言之炼字古人作诗很讲究炼字,故有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说。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般而言,炼字重点在那些词?在于实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词,或者虚词。
①传神显旨的词。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②以动衬静的词。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③化静为动的词。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④以动写静的词。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⑤以实显虚的词。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⑥以乐衬哀的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2)叠音妙用的词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
(3)颜色渲染的词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4)拟声形象的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呕哑嘲哳难为听。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字用得最好。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https://img.taocdn.com/s3/m/e44275c50508763230121205.png)
叠用的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叠词之妙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②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 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 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 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 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 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 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绿”指变绿,活用为动词,写出了
拟声词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 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 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 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 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 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 (2013年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 参考答案: “净”纯净之意, 巧妙展现 绿色纯粹,春天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了绿色纯粹,春意浓郁的景象。暮春时节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 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 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 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 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鉴赏诗歌语言(炼字)
![鉴赏诗歌语言(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8bfd6bd448d7c1c709a14549.png)
• 杳杳寒山道(寒山) •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 问题: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 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 【答案】“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 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 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 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 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 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 然地融为一体。
• 山行即事 (王质) •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 问题: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颈联有 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指出并简要赏析。
• 【答案】这两个字是“喧”和“狎”。 “喧”为“喧闹、喧哗”的意思,借喜鹊 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狎”是 “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 镜,鸥鸟尽情嬉戏。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 在雨洗日照的山中自由玩乐的情景,写出 了它们的喜悦之情。
• 【知识整合】
•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以
• 上两者外,叠词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 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孔雀东南飞》中“隐隐何甸甸,俱会 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 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刘兰芝被遣归家时 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多彩,又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在 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 耳目,二是心里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 心里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 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诗题 “江南春”相距甚远。 • (2)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 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 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 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 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你打分 炼字类:释含义+描景象+谈作用
1——2分
没有解释含义,没有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回答空洞
请你打分 炼字类:释含义+描景象+谈作用
3分 没有描摹景象,描述的词语不够准确
请你打分 炼字类:释含义+描景象+谈作用
4分 回答不完整,没有点出这两个字的作用
请你打分 炼字类:释含义+描景象+谈作用
温 馨 提 示:
诗歌是文化艺术的结晶,首先是欣赏, 只有带着喜爱欣赏的心态去对待,然后辅 以科学规范的做题技巧,才能打开思路, 在考试中拿到更多的分数。
新密二高
17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新密二高
18
学会规范审题和答题
古代诗歌鉴赏之
炼字
炼字题的提问方式
• 提问方式1 :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 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 提问方式2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提问方式3 :某字有的版本用另一 个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
赏析词语的四个思考方向
1.看字是否传神 2.看字是否表情 3.看字是否造境 4.看字是否显性
样的意境,或 是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作 用)
真题体验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 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 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
5分 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但不够准确。
【参考答案】
① “拳”和“退”。用“拳”字 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 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 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②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 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③两者不仅渲染了鹭宿沙滩、鸿 飞长天这样宁静的风景,也表达了作 者对闲适无拘生活的向往。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 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 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 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 「参考答案」
•
• 网,用网捕捉的意思。作者运 用比喻手法,(步骤一,释含义, 明手法) 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 织成的网;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 留住春天。(步骤二,描画面)非 常生动、新奇,表达着挽留春天的 愿望。同时,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 意无可奈何又难以排解的情绪 (结合情感点明作用)。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 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 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4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2015山东卷)
【答题范式】
释含义(明手法)+描景象+谈作用(析感情)
【答题套路】
某字运用了 ( )手法,描绘了( ) 的画面或展现了一种( )的场景,抒发了 作者( )的感情。
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卜算子 张元干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②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③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①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词风“长于悲愤” ②明河:即银河。 ③多事:这里指国家多难。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 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第二步:.尽量分点陈述,条理清晰。首先要把答 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 2.结合该字含义和原诗内容合理分析。描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 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切记空洞,要答得具体。比如光答“表 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 为什么而“感伤”。 4.规范用语。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术语。
把该字放
• 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水气使行入云原句中
第一也步充:满解湿气而显得浓重凝滞,突出了外描在述景象。
释该环字境在的句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面对国事 中的多含难义内。 心的凄凉和沉重。
•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 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第的三氛步围:,点出 表现了作者愁苦难以派遣的迷惘该。字烘托了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