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复习 动手操作问题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动手操作题(附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动手操作题(附答案)
【分析与解答】本题开放性较强,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答案千变万化,如图15就是一种作图方案:以O为位似中心把Rt△OAB放大2倍→沿y轴翻折→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上平移5个单位.
同步测试4
(2020最新模拟·南宁)已知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16所示.画出 绕点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
【答案】旋转后的图形如图17.
动手操作题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出现了一类新题型--动手操作题.这类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直觉思维能力.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实践活动和思维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和发现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5.将任意三角形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与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方法如下(如图23—1):
请你类似上面图示的方பைடு நூலகம்,解答下列的问题:
(1)对任意三角形(如图23—2),设计一种与上例不同的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2)对任意四边形(如图23—3),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四边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答案】1.
类型二:图形拼接型动手操作题
图形拼接问题,就是将已知的若干个图形重新拼合成符合条件的新图形.
例2(2020最新模拟·安徽)如图5,将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其中x<y)剪成①②③④四块图形,用这四块图形恰能拼成一个矩形(非正方形).请画出拼成的矩形的简图.
【分析与解答】我们观察图5中的4块图形各边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能拼接在一起的边,如图6就是一种拼接方法.
中考数学试题中动手操作题可分为图形折叠型动手操作题、图形拼接型动手操作题、图形分割型动手操作题和作图型动手操作题等四种类型.

【通用版】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试题:专题1_实验操作类问题_含答案

【通用版】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试题:专题1_实验操作类问题_含答案

专题集训1 实验操作类问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以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直角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A)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2.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下列四幅图中有三幅是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七巧板拼成的,则不是小明拼成的那幅图是( C )二、填空题3.两个全等的三角尺重叠放在△ACB的位置,将其中一个三角尺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CE 的位置,使点A恰好落在边DE上,AB与CE相交于点F.已知∠ACB=∠DCE=90°,∠B=30°,AB=8 cm,则CF=【解析】∵将其中一个三角尺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CE的位置,使点A恰好落在边DE上,∴DC=AC,∠D=∠CAB,∴∠D=∠DAC,∵∠ACB=∠DCE=90°,∠B=30°,∴∠D=∠CAB=60°,∴∠DCA=60°,∴∠ACF=30°,可得∠AFC=90°,∵AB=8 cm,∴AC=4 cm,∴FC=4cos30°=23(cm).4.将两个斜边长相等的一副三角板如图1放置,其中∠ACB=∠CED=90°,∠A=45°,∠D=30°.把△DCE绕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2,连结D1B,则∠E1D1B的度数为__15°__.【解析】设AB交CD1于点O,由于旋转角为15°,由已知条件知∠BCE1=15°,∴∠BCD1=∠D1CE1-∠BCE1=45°.易得D 1C ⊥AB 且O 为AB 中点,由△ABC 与△CDE 斜边相等,即AB =CD =CD 1,∴AB 与CD 1相互垂直平分,易知OD 1=OB ,∴∠OD 1B =45°,∠E 1D 1B =∠OD 1B -∠CD 1E 1=45°-30°=15°.三、解答题5.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其中∠C =90°,AC =4,BC =3.现小林将纸片做三次折叠:第一次使点A 落在C 处;将纸片展平做第二次折叠,使点B 落在C 处;再将纸片展平做第三次折叠,使点A 落在B 处.这三次折叠的折痕长依次记为a ,b ,c ,求a ∶b ∶c.解:第一次折叠如图1,折痕为DE ,由折叠得:AE =EC =12AC =12×4=2,DE ⊥AC.∵∠ACB =90°,∴DE ∥BC ,∴a =DE =12BC =12×3=32;第二次折叠如图2,折痕为MN ,由折叠得:BN =NC =12BC =12×3=32,MN ⊥BC ,∵∠ACB =90°,∴MN ∥AC ,∴b =MN =12AC =12×4=2;第三次折叠如图3,折痕为GH ,由勾股定理得:AB =32+42=5,由折叠得:AG =BG =12AB =12×5=52,GH ⊥AB ,∴∠AGH =90°∵∠A =∠A ,∠AGH =∠ACB∴△ACB∽△AGH ,∴AC AG =BC GH ,∴452=3GH ,∴GH =158,即c =158,a ∶b ∶c =12∶16∶156.如图1,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AB 边上(不与点A ,B 重合),点F 在BC 边上(不与点B ,C 重合).第一次操作:将线段EF 绕点F 顺时针旋转,当点E 落在正方形上时,记为点G ;第二次操作:将线段FG 绕点G 顺时针旋转,当点F 落在正方形上时,记为点H ;依此操作下去……(1)图2中的三角形EFD 是经过两次操作后得到的,其形状为__等边三角形__,求此时线段EF 的长;(2)若经过三次操作可得到四边形EFGH .①请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__正方形__,此时AE 与BF 的数量关系是__AE =BF __.②以①中的结论为前提,设AE 的长为x ,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y 的取值范围.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CD=BC=AB,∠A=∠B=∠C=90°.∵ED=FD,∴△ADE≌△CDF(HL),∴AE=CF,BE=BF.∴△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BE的长为x,则EF=2x,AE=4-x,∵在Rt△AED中,AE2+AD2=DE2,DE=EF,∴(4-x)2+42=(2x)2,解得x1=-4+43,x2=-4-43(不合题意,舍去),∴EF=2x=2(-4+43)=-42+46(2)②∵AE=x,∴BE=4-x.∵在Rt△BEF中,EF2=BF2+BE2,AE=BF,∴y=EF2=(4-x)2+x2=2x2-8x+16,∵点E不与点A,B重合,点F不与点B,C 重合,∴0<x<4.∵y=2x2-8x+16=2(x-2)2+8,∴当x=2时y有最小值8,当x=0或4时,有最大值16,∴y的取值范围是8≤y<16。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系列(四)操作探究专题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系列(四)操作探究专题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系列(四)操作探究专题一、中考要求操作型探究题以几何图形为背景,通过平移、旋转构造出新图形,从图形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中去探求函数、方程、全等、相似、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类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解题策略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在变化过程中所隐含的规律,猜想所得结论,并进行证明及相关计算,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的过程要综合到用到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特殊与一般等数学思想,通过分类讨论、相似与全等、函数建模等方法实现问题的解决.图形在运动变化中,是否保留或具备某种性质,这往往是通过操作、探索、猜想、归纳、证明才能体现.从而凸显了在中考中注重“方法和过程”的新理念.学生只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和发现结论,从而解决问题.三、考点分析操作型探究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与探究的空间,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问题的提出、结论的探索与应用.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培养了自信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此类试题也必将推动中考试题的进一步发展.1、图形折叠型动手操作题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

折叠型问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例1(2013河南15)如图,矩形ABCD 中,3,4AB BC ==,点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把B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解析】①当'90EB C ∠=︒时,由题可知:'90ABE AB E ∠=∠=︒,即:,',A B C 在同一直线上,'B 落在对角线AC 上,此时,设BE x =,则'B E x =,4,''2CE x B C AC AB =-=-=,在'Rt B EC 中,解得32x =②当'90B CE ∠=︒时,即'B 落在CD 上,'3AB AB ==,此时在'Rt ADB 中, 斜边'AB 大于直角边AD ,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

专题59 实验操作类问题(1)(解析版)-2021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经典问题专题训练

专题59  实验操作类问题(1)(解析版)-2021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经典问题专题训练

专题59 实验操作类问题(1)【规律总结】实验操作型问题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设计问题,通过动手测量、作图、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获得数学结论来设计有关问题,这类活动完全模拟以动手为基础的手脑结合的科学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理猜想和验证。

【典例分析】例1.(2020·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像这样由7个全等的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环蜂窝”,每个正六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顶点都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已知ABC为该二环蜂窝一个格点三角形,则在该二环蜂窝中,以点A为顶点且与ABC相似(包括全等但不与ABC重合)的格点三角形最多能作的个数为()A.18B.23C.25D.31【答案】D【分析】先说明△ABC是含30°的直角三角形,分两类讨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①相似比为1的,根个;②据一个正六边形,以斜边不同找三角形的个数为6,三个正六边形为:36-1=17找相似比不为1的,以斜边不同,同理可得结论.【详解】解:△7个全等的正六边形,△△ABC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90°,①如图1,与△ABC全等时,在正六边形ADEFGH中,以AF为斜边的有4个:△AFG,△AFH,△AFE,△AFD,以DG为斜边的有△ADG,以EH为斜边的有△AEH,同理另外以点A为顶点的两个正六边形各有6个全等的三角形,去掉△ABC本身,所以一共有17个三角形,②如图2,与△ABC相似的,以AA'为斜边的有4个,以AD为斜边的有4个,以C'B'为斜边的有△AB'C',以BB'为斜边的有△ABB',以D'H为斜边的有△AHD',以EH为斜边的有△AEH,以FG为斜边的有△AFG,以OG为斜边的有△OAG,所以一共有14个,综上所述,以点A为顶点且与△ABC相似(包括全等但不与△ABC重合)的格点三角形最多能作的个数为:17+14=31(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相似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六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例2.(2020·西安市铁一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的边BC 斜着向AD 边对折,使点B 落在AD 边上,记为B ',折痕为CE ;再将CD 边斜向下对折,使点D 落在B C '上,记为D ,折痕为CG ,2B D ''=,13BE BC =,则矩形纸片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15【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90,,A B D AD BC AB CD ∠=∠=∠=︒==,设3AD BC a ==,从而可得13BE BC a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3,,,90B C BC a B E BE a CD CD CB E B ''''=====∠=∠=︒,从而可得32,22AB CD a AE a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E AB EB DB CD B C ''=='',由此可得2,663AB a DB a ''=-=-,最后根据AB DB AD ''+=可求出a 的值,从而可得AB 、BC 的值,据此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 B D AD BC AB CD ∴∠=∠=∠=︒==,设3AD BC a ==,则13BE BC a ==, 由折叠的性质得:3,,,90B C BC a B E BE a CD CD CB E B ''''=====∠=∠=︒,2B D ''=,32AB CD CD B C B D a ''''∴===-=-,22AE AB BE a ∴=-=-,又90,90A CB E '∠=︒∠=︒,90AEB AB E DB C AB E ''''∴∠+∠=∠+∠=︒,AEB DB C ''∴∠=∠,在AEB '△和DB C '中,A D AEB DB C ∠=∠⎧⎨∠'=∠'⎩, AEB DB C ''∴~,AE AB EB DB CD B C ''∴=='',即22323a AB a DB a a'-=='-, 解得2,663AB a DB a ''=-=-, 3AB DB AD a ''+==,26633a a a ∴-+-=, 解得53a =, 35,323BC a AB a ∴===-=,则矩形纸片ABCD 的面积为5315BC AB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与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矩形与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例3.(2020·浙江七年级其他模拟)操作与推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一个点来表示,根据下列题意解决问题:(1)已知x=2,请画出数轴表示出x 的点:(2)在数轴上,我们把表示数2的点定为基准点,记作点O ,对于两个不同的点A 和B ,若点A 、 B 到点O 的距离相等,则称点A 与点B 互为基准等距变换点.例如图2,点A 表示数-1,点B 表示数5,它们与基准点O 的距离都是3个单位长度,我们称点A 与点B 互为基准等距变换点.①记已知点M 表示数m ,点N 表示数n ,点M 与点N 互为基准等距变换点.I .若m=3,则n= ;II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n= ;②对点M 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M 表示的数乘以23,再把所得数表示的点沿着数轴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N ,若点M 与点N 互为基准等距变换点,求点M 表示的数; ③点P 在点Q 的左边,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对Q 点做如下操作: Q 1为Q 的基准等距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Q 1的落点为Q 2这样为一次变换: Q 3为Q 2的基准等距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Q 3的落点为Q 4这样为二次变换: Q 5为Q 4的基准等距变换点......,依此顺序不断地重复变换,得到Q 5,Q 6,Q 7....Q n ,若P 与Q n .两点间的距离是4,直接写出n 的值.【答案】(1)见解析;(2)①I ,1;II 4-m ②112;③2或6. 【分析】(1)在数轴上描点;(2)由基准点的定义可知,22m n +=;(3)(3)设P点表示的数是m,则Q点表示的数是m+8,由题可知Q1与Q是基准点,Q2与Q1关于原点对称,Q3与Q2是基准点,Q4与Q3关于原点对称,…由此规律可得到当n为偶数,Q n表示的数是m+8-2n,P与Q n两点间的距离是4,则有|m-m-8+2n|=4即可求n;【详解】解:(1)如图所示,(2)①△.△2是基准点,m=3,3到2的距离是1,所以到2的距离是1的另外一个点是1,△n=1;故答案为1;△.有定义可知:m+n=4,△n=4-m;故答案为:4-m②设点M表示的数是m,先乘以23,得到23m,再沿着数轴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N为23m+2,△点M与点N互为基准等距变换点,△23m+2+m=4,△m=1 12;③设P点表示的数是m,则Q点表示的数是m+8,如图,由题可知Q1表示的数是4-(m+8),Q2表示的数是-4+(m+8),Q3表示的数是8-(m+8),Q4表示的数是-8+(m+8),Q5表示的数是12-(m+8),Q6表示的数是-12+(m+8)…△当n为偶数,Q n表示的数是-2n+(m+8),△若P与Q n两点间的距离是4,△|m-[-2n+(m+8)]|=4,△n=2或n=6.【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数轴上数的特点;能够理解基准点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从定义中探究出基准点的两个点是关于2对称的;(3)中找到Q的变换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好题演练】一、单选题1.(2019·山西七年级期末)在数学课上,老师让每个同学拿一张三角形纸片ABC,=,设B C xAB AC∠=∠=︒,要求同学们利用所学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剪下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裁剪方法,如图,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能得到两个全等三角形小纸片的有()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C【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一排查即可.【详解】如图1中,△AB=AC,△△B=△C,,BE=FC=2,△B=△C,BF=CG=3,△EBF△△FCG(SAS),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能得到两个全等三角形小纸片的有,,如图2,△AB=AC,△△B=△C,BE=CG=3,△B=△C,BF=CF=2.5,△BEF△△CGF(SAS),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能得到两个全等三角形小纸片,,如图3,△AB=AC,△△B=△C,△△EFG=B C x∠=∠=︒,△△BEF+△EFB=180º-xº=△EFB+△GFC,△△BEF=△GFC,BE的对应边是FC,相等情况不确定,△BEF与△CGF全等不确定,如图4,△AB=AC,△△B=△C,△△EFG=B C x∠=∠=︒,△△BEF+△EFB=180º-xº=△EFB+△GFC,△△BEF=△GFC,EB=FC=2,△B=△C,△BEF△△CFG(ASA),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能得到两个全等三角形小纸片.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从图形中找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否充足,够条件可以断定,条件不够或不确定就不断定.2.(2020·台州市椒江区前所中学九年级月考)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①,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再把较小的两个等边三角形按如图②的方式放置在最大等边三角形内.若知道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图②中()A.最大等边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和B.最大等边三角形的面积C.较小两个等边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D.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答案】C【分析】设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则有S1+S2=S3,利用三角形面积的和与差可得结论.【详解】解: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设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则有S1+S2=S3,△S1+S2+S阴影=S3+S△EFG,△S阴影=S△EFG,即知道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图②中较小两个等边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和三角形的面积,直观识图是关键.二、填空题AC=,3.(2020·四川自贡市·)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90∠,30C=∠=,9A将纸片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E处,折痕记为BD,剪去△ADE后得到双层△BDE,再沿着过△BDE某顶点的直线将双层三角形剪开,使得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则所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答案】2【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先求解,,AB BC 得到DE 是AB 的中垂线,由对折的性质求解,,CD DE 分情况讨论, ①如图中,当3DE FE ==时,沿着直线EF 将双层三角形剪开,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②如图中,当FD=FB 时,沿着直线DF 将双层三角形剪开,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90,30,9,C A AC ∠=︒∠=︒=2,AB BC ∴=222,AB AC BC =+()22281,BC BC ∴=+△BC =AB ∴=由对折设,CD DE x == 90,BC BE BED C ==∠=∠=︒AE AB BE ∴=-=,AE BE ∴=DE ∴是AB 的中垂线,9,AD BD x ∴==-在Rt BDC 中,()(2229,x x -=+ △3x =,△3DE CD ==,①如图中,当3DE FE ==时,沿着直线EF 将双层三角形剪开,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30,90,A DCB ∠=︒∠=60,30,ABC DBE ∴∠=︒∠=︒90,DEB ∠=︒60,EDB ∴∠=︒ DEF ∴为等边三角形,过E 作EH BD ⊥于H ,3,2DH FH ∴==EH ∴==12232DEF S S ∴==⨯⨯=平行四边形②如图中,当FD=FB 时,沿着直线DF 将双层三角形剪开,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过F 作FH BD ⊥于H ,936,BD =-=3,DH BH ∴==30,DBE ∠=︒2BF BH ∴=222,BF BH FH =+()2229,FH FH ∴=+FH ∴=12262DBF S S ∴==⨯⨯=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4.(2020·湖北襄阳市·九年级其他模拟)菱形ABCD 中,AB=8,△B=120°,沿过菱形不同的顶点裁剪两次,再将所裁下的图形拼接,若恰好能无缝,无重叠的拼接成一个矩形,则所得矩形的对角线长为_____.【答案】【分析】按两种情况讨论,根据题意可知两种情况可拼出的新矩形一样,再根据菱形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到新矩形的对角线的长度;【详解】解:分情况讨论,情况①,如图,分别沿菱形的对角线AC 、BD 裁剪,将剪下的四个三角形重新拼接得到矩形A B C D '''' 或者矩形A B C D '''''''' ,如图,△AB=8,△B=120°,△AC = ,8BD = ,当拼成矩形A B C D ''''时,有A B ''= ,4B C ''= ,△矩形对角线长为:A C B D ''''===,当拼成矩形A B C D ''''''''时,有A B ''''=,8B C ''''= ,△矩形对角线长为:A C B D ''''''''===情况②,过B 作BE△AD ,过D 作DF△BC ,分别沿BE 、DF 裁剪,将剪下的三角形和剩余的矩形重新拼接得到和①一样的新矩形A B C D '''' 或者矩形A B C D '''''''',如图,因此新矩形的对角线长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学会分情况讨论以及勾股定理求解对角线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5.(2020·江苏镇江市·八年级期末)阅读:顶点在矩形边上的菱形叫做矩形的内接菱形.八(1)班的宣传小组A、B、C三名同学在布置班级文化时,他们需要从一张矩形纸片中制作出一个最大的内接菱形.A说:我会折,横对折后再竖对折,剪一刀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就是菱形.B说:我会画,作一组对边上两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然后连线也可以得到菱形.C说:我会叠,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矩形纸片,让两矩形的长两两相交,重叠的部分形成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也是菱形.(两两相交:一个矩形的两条长边与另一个矩形的两条长边都相交)(一)操作与画图.1.在图1中画出折、剪、展所得的最大内接菱形,它是菱形的依据是_______.2.在图2中用尺规作出所得的最大内接菱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3.在图3中画出重叠后的最大内接菱形,并画出另一矩形的摆放位置.(二)证明与计算1.标上必要的字母,证明图2中操作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2.己知矩形6,8AB BC ==,结合图1,图2,图3,计算此矩形内接菱彤的面积最大值是________.(三)拓展与应用如图,矩形ABCD 的最大内接菱形的面积是矩形面积的59,则:AB AD =________.【答案】(一)操作与画图:1.折图见解析,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或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2.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二)证明与计算:1.详见解析;2.752;(三)拓展与应用:1:3或3:1.【分析】(一)操作与画图:1.利用矩形的轴对称性质可以折出矩形的最大的内接菱形,由对折可得:EF FG GH HE ===,从而可得结论;或由对折可得:,,,FH GE OF OH OG OE ⊥==从而可得答案;2.连接AC , 再作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D BC 于,E F ,从而可得答案;3.如图,画矩形ABCD 与矩形AHCG ,满足一条对角线按图所示重合即可得到答案.(二)证明与计算:1.先证明AOE COF ≅,得到,OE OF = 结合OA OC =,EF AC ⊥,从而可得结论;2.由图1的菱形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可得答案;图2,3中,设AF=FC=x ,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x ,从而可得菱形的面积;(三)拓展与应用:如图4中,不妨设AB <AD ,以AC 为菱形的对角线,此时菱形的面积最大,由已知可得5,9CF BC =设CF=5k ,BC=9k ,则BF=4k ,再利用勾股定理表示AB ,从而分AB <AD ,AB >AD 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解:(一)操作与画图.1.如图,由对折可得:EF FG GH HE ===,∴ 四边形EFGH 是菱形.或:由对折可得:,,,FH GE OF OH OG OE ⊥==∴ 四边形EFGH 是菱形.所以依据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或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故答案为: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或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2.连接,BD 再作BD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D BC 于,E F , 则四边形BFDE 是所求作的菱形.作图如下:3.如图所示,让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重合,重叠部分是所求作的菱形,(二)证明与计算:1.证明:由题意知:矩形,ABCD//AD BC ∴OAE OCF ∴∠=∠, EF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OA OC ∴=,90,AOE COF ∠=∠=︒AOE COF ∴≅OE OF ∴=∴四边形AFCE 为平行四边形又AC EF ⊥∴平行四边形AFCE 为菱形2.解:如图1中,菱形AECF 的面积=11682422ABCD S =⨯⨯=矩形. 如图2,3中,设AF=FC=x ,在Rt ABF 中,△△B=90°,△222AB BF AF +=,△()22268,x x +-=解得25,4x = △菱形AECF 的面积=25756,42⨯= △752>24, △此矩形内接菱形的面积最大值是752. 故答案为 752. (三)拓展与应用:解:如图4中,不妨设AB <AD ,以AC 为菱形的对角线,此时菱形的面积最大,由题意: 5,9AB CF AB BC = △ 5,9CF BC = 设CF=5k ,BC=9k ,则BF=4k ,在Rt ABE △中,△△B=90°,AF=CF=5k ,BF=4k ,△3,AB k ==△31,93AB k AD k == 当AB >AD 时,同法可得3,AB AD = 故答案为1:3或3:1.【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6.(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九年级期末)综合与实践问题背景: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为操作对象,进行相一次相关问题的研究. 下面是创新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研究的问题, 如图一,△ABC △△DEF , 其中△ACB =90°,BC=2,△A=30°.操作与发现:(1)如图二,创新小组将两张三角形纸片按如图示的方式放置,四边形ACBF的形状是,CF= ;(2)创新小组在图二的基础上,将△DEF纸片沿AB方向平移至图三的位置,其中点E与AB 的中点重合.连接CE,BF.四边形BCEF的形状是,CF= .操作与探究:(3)创新小组在图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探究,将△DEF纸片绕点E逆时针旋转至DE与BC 平行的位置,如图四所示,连接AF,BF.经过观察和推理后发现四边形ACBF也是矩形,请你证明这个结论.【答案】(1)矩形,4 ;(2)菱形,(3)详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及图形可直接解答;(2)根据题意及图形,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可直接得到答案;==,然后得到四边形ACBF为平行四边形,(3)根据旋转的性质及题意易得AE EF BC最后问题得证.【详解】(1)如图所示:△ABC △△DEF , 其中△ACB =90°,BC =2,△A =30°,∴60,2ABC FED BC EF ∠=∠=︒==,∴90C F FAC ∠=∠=∠=︒,∴四边形ACBF 是矩形,AB=4∴,∴AB=CF=4;故答案为:矩形,4 ;(2)如图所示:△ABC △△DEF , 其中△ACB =90°,BC =2,△A =30°,∴60,2ABC FED BC EF ∠=∠=︒==,∴//BC EF ,∴四边形ECBF 是平行四边形,点E 与AB 的中点重合,∴CE=BE ,∴CBE △是等边三角形,∴EC=BC ,∴四边形ECBF 是菱形,∴CF 与EB 互相垂直且平分,∴OC EC ==∴CF =,故答案为:菱形,(3)证明:如图所示:△90,3060C A ABC ∠=︒∠=︒∴∠=︒△//,DE BC DEF ABC ≌△60DEB DEF ABC ∠=∠=∠=︒△60AEF ∠=︒△24,2AB BC AE ==∴=△2EF BC AE EF ==∴=△AEF ∆为等边三角形△60FAE ABC ∠=︒=∠△//BC AF△AE EF BC ==△四边形ACBF 为平行四边形△90C ∠=︒△四边形ACBF为矩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由题意图形的变化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线段的等量关系,然后结合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证明即可.。

2019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方案设计与动手操作型问题 分类讲解与练习课件 (共43张PPT)

2019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方案设计与动手操作型问题    分类讲解与练习课件 (共43张PPT)

(2)各方案购买费用分别为: 方案一:3×0+4.4×10=44>40,实际付款:44×0.9=39.6(万元); 方案二:3×1+4.4×9=42.6>40,实际付款:42.6×0.9=38.34(万元); 方案三:3×2+4.4×8=41.2>40,实际付款:41.2×0.9=37.08(万元); 方案四:3×3+4.4×7=39.8<40,实际付款:39.8 万元. ∵37.08<38.34<39.6<39.8, ∴采用(1)设计的第三种方案,使购买费用最少.
种品牌的足球50个,正好赶上商场对商品价格进行调整,A种品牌的足球售 价比第一次购买时提高 4元, B种品牌的足球按第一次购买时的售价的九折 出售,如果学校此次购买 A,B两种品牌的足球的总费用不超过第一次花费 的70%,且保证这次购买的B种品牌的足球不少于23个,则这次学校有哪几 种购买方案?
解:(1)设购买一个 A 种品牌的足球 x 元,一个 B 种品牌的足球 y 元. 50x+25y=4 500, x=50, 则 解得 y=80. y-x=30, 答:购买一个 A 种品牌的足球需 50 元,一个 B 种品牌的足球需 80 元. (2)设这个中学此次购买 m 个 B 种品牌的足球,那么购买(50-m)
(3)令 100+5x<9x 得 x>25, 令 100+5x=9x 得 x=25, 令 100+5x>9x 得 x<25, ∴当 20<x<25 时,小明选择方式二的付费方式, 当 x=25 时,小明选择两种付费方式一样, 但 x>25 时,小明选择方式一的付费方式.
3
利用函数进行 方案设计
【例1】(2018·天津中考)某游泳馆每年夏季推出两种游泳付费方式,方 式一:先购买会员证,每张会员证100 元,只限本人当年使用,凭证游泳每 次再付费5元;方式二:不购买会员证,每次游泳付费9元. 设小明计划今年夏季游泳次数为x(x为正整数). (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游泳次数 10 15 20 … x

初三二轮复习教案实验操作题

初三二轮复习教案实验操作题

N N S N 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测量、作图(像)、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获得数学结论的探索研究性活动,这类活动完全模拟以动手为基础的手脑结合的科学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情猜想和验证,有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理念。

操作型问题主要有:1.裁剪、折叠、拼图等动手操作问题,往往与面积、对称性质联系在一起;2.与画图、测量、猜想、证明、归纳等有关的探究性问题。

此类题主要考查: 1.全等、相似、平移、对称、旋转等几何操作变换的若干方法和技巧;2.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应用性问题。

现将操作型问题分类解析如下: 一、基本作图和格点作图尺规作图统领作图题的局面,近年有所改变。

其他工具作图、格点作图问题,提供了一个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很大的思考空间,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 作∠AOB 的平分线。

(1)给你一把带有刻度的直尺,你能作出图1中∠AOB 的平分线吗?请写出三种方法。

并以其中一种作法为例,说明理由。

(2)如果只有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你又如何作图2中∠AOB 的平分线呢?(3)如图3,已知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全等的正方形,∠AOB 画在方格纸上,请作出∠AOB 的平分线。

思路点拨:(1)中的有刻度直尺可以量、可以作直线的平行线。

所以可以用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如图4、5、6)(2)中的直尺没有刻度,故只能作平行线,所以作OA 、OB 的平行线交于点P ,作射线OP 即可。

因为OMPN 是菱形。

(如图7)图 4图5 图6 图7ABOABO图2图3 图1(3)在图8中OA =OB ,可以找到P1、P2、P3到A 、B 的距离相等,由全等的知识可知作射线OP ,则OP 平分∠AOB 。

例2:正方形网格中,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

小华按下列要求作图:①在正方形网格的三条不同的实线上各取一个格点,使其中任意两点不在同一条实线上;②连结三个格点,使之构成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动手操作题(含解答)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动手操作题(含解答)

专题复习六 动手操作题一、知识系统网络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为了体现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的精神,出现了动手操作题,动手操作题是让学生在通过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设计有关的问题.这类题对学生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课改的新理念. 二、中考题型例析 1.动手问题例1 (2004·柳州)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然后剪下含30•°的一块纸片,30︒30︒(由下往上折)(由左往右折)则这块纸片完全展开后所得图形是( )DC B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按题意提供的方法操作,不难发现打开的图形为A. 答案:A. 2.证明问题例2 (2003·昆明)操作: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CD 上一动点(与C 、D 不重合)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点P 重合,并且一条直角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直角边与正方形的某一边所在直线交于点E.探究:(1)观察操作结果,哪一个三角形与△BPC 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点P 位于CD 的中点时,你找到的三角形与△BPC 的周长比是多少?DCB A321PE DCAP EDC BA(1) (2) (3)PED CB AP EDC BA(4) (5)分析:通过操作不难画出下面的图形.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通过操作画出图形.解:(1)如图2,另一条直角边与AD 交于点E,则△PDE ∽△BCP. 证明:在△PDE 和△BCP 中,∵∠1+∠3=90°,∠2+∠3=90°, ∴∠1=∠2.又∠PDE=∠BCP=90°, ∴△PDE ∽△BCP.或:如图3,若另一条直角边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同理可证△PCE ∽△BCP. 或:如图3,若另一条直角边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同理可证△BPE ∽△BCP. (2)如图4,当点P 位于CD 的中点时,若另一条直角边与AD 交于点E,则12PD BC =. 又∵△PDE ∽△BCP,∴PDE 与△BCP 的周长比为1:2.或:如图5,若另一条直角边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同理可证△PCE•与△BCP 的周长比是1:2.若:若一条直角边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BE BP =,又△BPE ∽△BCP,∴△BPE 与△BCP3.拼图问题例3 (2004·陕西)如图,有一腰长为5cm,底边长为4cm 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着底边上的中线将纸片剪开,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平面图形中有________个不同的四边形.箭开分析:本题通过对图形的组合,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画图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周密性,经过组合可得到四种不同的四边形,如图:55552222(4)(3)(2)(1)52答案:4. 4.探索问题例4 (2003·新疆)如图,∠APC 称为圆内角(角的顶点在圆内且与圆心不重合)(1)请同学们按以下步骤作图:①用圆规作⊙O;②在⊙O 内任作一个圆内角∠APC(∠APC ≤90°); ③延长AP 、CP 交⊙O 于B 、D 两点; ④连结OA 、OB 、OC 、OD.(2)按此作图步骤再重复作一个图形,对应点用A ′、B ′、C ′、D ′、P ′、O ′来表示. (3)用量角器量出两图中的下列各角的度数. ∠APC=_______,∠A ′P ′C ′=_________. ∠AOC=_______,∠A ′O ′C ′=_________. ∠BOD=_______,∠B ′O ′D ′=_________.(4)根据上面量得的两组数据猜想:∠APC 与∠AOC 、∠BOD 有什么等量关系? (5)根据你所作的(1)中的图证明你的猜想.(6)用语言描述你证明的结果.AC分析:本题是集画图、测量、猜想、证明、归纳于一体的探究题.由特殊猜想一般的结论,再进行推理证明.对于考查学生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也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解:(1) (2)C' C能按照题目要求作出上面两图.(3)能用量角器量出各角的度数.(4)能猜想得出∠APC=12∠AOC+12∠BOD.(5)证明,如图,连结BC.∵∠APC=∠PBC+∠PCB且∠PBC=12∠AOC,∠PCB=12∠DOB,∴∠APC=12∠AOC+12∠DOB.(6)结论:圆内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圆心角与这个圆内角的对顶角所对的弧的圆心角和的一半.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03·黑龙江)将一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A.60°B.75°C.90°D.95°2.(2003·陕西)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矩形B.三角形C.梯形D.菱形3.(2004·烟台)4根火柴棒形成如图所示的象形“口”字,平移火柴棒后,原图形能变成的象形汉字是( ).CDBA4.(2003·杭州)要判断如图,△ABC 的面积是△PBC 面积的几倍,•只用一把仅有刻度的直尺,需要度量的次数最少是( ).A.1次;B.2次;C.3次;D.3次以上 二、填空题1.(2004·南昌)将一块正六形硬纸片(如左图1),做成一个底面仍为正六边形且高相等的无盖纸盒(侧面均垂直于底面,见右图),需在每一个顶点处剪去一个四边形,例如右图中的四边形AGA ′H,那么∠GA ′H 的大小是_______度. 2.(2004·杭州)给出一个正方形,请你动手画一画,将它剖分为n 个小正方形.•那么,通过实验与思考,你认为这样的自然数n 可以取的所有值应该是_______.3.(2004·哈尔滨)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B,CM•CPB A M CD B A是斜边AB 的中线,将△ACM 沿直线CM 折叠,点A 落在点D 处,如果CD 恰好与AB 垂直,•那么∠A•等于______度. 三、解答题1.(2004·烟台)如图,现有两个边长比为1:2的正方形ABCD 与A ′B ′C•′D ′,已知点B 、C 、B ′、D ′在同一直线上,且点C 与点B ′重合,•请你利用这两个正方形,通过截割、平移、旋转的方法,拼出两个相似比为1:3的三角形. 要求:(1)借助原图拼图. (2)简要说明方法.(3)指明相似的两个三角形.C(C ')D 'A 'DC 'BA2.(2004·安徽)正方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三角形,方法如图 (1): 仿上用图示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操作设计:(1)如图 (2),对直角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2)如图 (3),对任意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1)②②①①(3)(2)3.(2004·宜昌)请你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随意撕去一小部分,•再将纸展开,把得到的图案画在试卷上,从对称的角度来说,•你画出的这个图形有哪些几何特征.答案:一、1.C 2.D 3.B 4.A二、1.60 2.n=4或n ≥6的自然数 3.30 三、1.方法:①连结BD 并延长交A ′D ′于点E,交C ′D ′延长线于点F,•②将△DA ′E 绕点E 旋转至△FD ′E 位置,则△BAD ∽△FC ′B,且相似比为1:3.FC(C ')D 'A 'EDC 'BA2.解:要题有多种拼法,下面提供几例作为参考.(1)方法一:中点中点②②①①方法二:②中点中点②①①(2)方法一:③③②中点中点②①①方法二:③③②中点中点②①①方法三:⑤⑤④④③③②中点中点②①①注:本题是开放题,(1)、(2)各给6分,其他拼接方法正确的可参照给分. 3.答:画图正确,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至少)有两条对称轴.。

九年级最新数学中考二轮复习测试题初三数学下册复习检测题带图文答案解析100篇二轮复习16期实验操作问

九年级最新数学中考二轮复习测试题初三数学下册复习检测题带图文答案解析100篇二轮复习16期实验操作问

中考二轮复习:实验操作问题同步练习(答题时间:90分钟)1. 如图,在一张△ABC 纸片中,∠C =90°,∠B =60°,DE 是中位线,现把纸片沿中位线DE 剪开,计划拼出以下四个图形:①邻边不等的矩形;②等腰梯形;③有一个角为锐角的菱形;④正方形,那么以上图形一定能被拼成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 如图,菱形OABC 的一边OA 在x 轴上,将菱形OABC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75°至OA'B'C'的位置,若OB =23,∠C =120°,则点B'的坐标为( )A. (3,3)B. (3,-3)C. (6,6)D. (6,-6)3. 如图,从边长为(a +4)cm 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a +cm 的正方形(0)a >,剩余部分又沿虚线剪开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则矩形的面积为( )A. 22(25)cm a a +B. 2(315)cm a +C. 2(69)cm a +D. 2(615)cm a + 4. 如图①,将某四边形纸片ABCD 的AB 边向BC 边方向折过去(其中AB <BC ),使得A 点落在BC 上,展开后出现折线BD ,如图②,将B 点折向D ,使得B 、D 两点重合,如图③,展开后出现折线CE ,如图④,根据图④,判断下列关系哪一个正确?( )A. AD ∥BCB. AB ∥CDC. ∠ADB =∠BDCD. ∠ADB >∠BDC5. 一平面镜以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以1m /s 的速度沿水平面向点O 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A. 以1m /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B. 以1m /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C. 以22m /s 的速度运动,且运动路线与地面成45°角 D. 以2m /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6. 下图的坐标平面上有一正五边形ABCDE ,其中C 、D 两点坐标分别为(1,0)、(2,0).若在没有滑动的情况下,将此正五边形沿着x 轴向右滚动,则滚动过程中,下列哪个点会经过点(75,0)( )A. AB. BC. CD. D7. 下图为一张方格纸,纸上有一灰色三角形,其顶点均位于网格线的交点上,若灰色三角形面积为421cm 2,则此方格纸的面积为( )A. 11cm 2B. 12cm 2C. 13cm 2D. 14cm 28. 如图,先将正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 ,再把B 点折叠到折痕MN 上,折痕为AE ,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为H ,沿AH 和DH 剪下,这样剪得的三角形中( )A. AH =DH≠ADB. AH =DH =ADC. AH =AD≠DHD. AH≠DH≠AD9. 分别观察4个图形,深色三角形分别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换,变成浅色三角形的。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动手操作与运动变换型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动手操作与运动变换型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动手操作与运动变换型问题【中考展望】1.对于实践操作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情趣与价值,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近年来实践操作性试题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多次出现.2.估计在今年的中考题中,实践操作类题目依旧是出题热点,仍符合常规题型,与三角形的全等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考查.需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图形的设计与操作问题,主要分为如下一些类型:1.已知设计好的图案,求设计方案(如:在什么基本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何种图形变换等).2.利用基本图案设计符合要求的图案(如:设计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面积或形状符合特定要求的图形等).3.图形分割与重组(如:通过对原图形进行分割、重组,使形状满足特定要求).4.动手操作(通过折叠、裁剪等手段制作特定图案).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需要运用各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外,还需要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对图形进行分析、计算、证明,以获得重要的数据,辅助图案设计.另外,由于折叠操作相当于构造轴对称变换,因此折叠问题中,要充分利用轴对称变换的特性,以获得更多的图形信息.必要时,实际动手配合上理论分析比单纯的理论分析更为快捷有效.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题,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查.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方法点拨】实践操作问题:解答实践操作题的关键是要学会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所给的实际问题,揭示其数学本质,并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数学问题.解答实践操作题的基本步骤为:从实例或实物出发,通过具体操作实验,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规律,提出问题,检验猜想.在解答过程中一般需要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想象、推理、探索、发现、总结、归纳等实践活动过程,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去感知发生的现象,从而发现所得到的结论,进而解决问题.动态几何问题:第1页共25页。

中考第二轮复习实践操作探究专题(1)

中考第二轮复习实践操作探究专题(1)

A
A、1400 B、1300
C、1100
D、700
5、如图2-2-2,矩形 A1B1C1D1沿EF折叠,使 B 1点落在 A 1D1 边上的 B 处;沿BG折叠,使 D 1点落在 D 处且 BD 过 F 点, ( l )求证: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 ( 2 )连结 B1B ,判断 △ B1BG的形状,并写出判断过程.
(选作)
提示:(1)BE∥FG 且BE=FG较简单; (2)由BB1⊥EF可 证三角形BBG为直角 三角形。
自学、自测、点拨:22分钟
1 .剪拼操作型
例 1 有一张矩形纸片 ABCD , E 、 F 分别是 BC 、 AD 上的点(但不与顶点重合),若 EF 将矩形 ABCD 分成 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设 AB = m , AD = n , BE = x .
( l )求证: AF = EC 分析: ( l ) EF 将矩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 个梯形,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 出这两部分的面积,即
动手操作专题(一)
学习目标:(1分钟)
1、用两课时学习操作探究专题;第一课时学习 图形折叠型操作探究题和剪拼型操作探究题, 第二课时学习作图型操作探究题和近几年中考 题. 2、通过两课时掌握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 研究式学习方法,培养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 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指导: (2分钟)
1、中考分值一般在 10 分— 13 分之间,试题难度较 大; 2、解题切入点:首先去寻找和发现图形在变换前后形 状、大小都不发生改变的部分,然后利用相等的边或 角或全等或相似等相关性质去解决问题; 3、图形拼割型----按照要求把一个图形先分割成若干 块,然后再把它们拼合成一个符合条件的新图形。解 决此类问题常要借助平移、旋转、对称,面积公式等 知识和定理进行分割与拼接; 4、图形折叠型----通过图形的折叠来研究它的相关结 论,基本方法是:折叠后的图形再展开,则所得的整 个图形应该是轴对称图形,去发现,利用所有量之间 的关系解决问题。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第四讲操作型问题 试题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第四讲操作型问题 试题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中考数学中的操作型问题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为了表达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HY的精神,出现了动手操作题。

动手操作题是让学生在通过实际操作的根底上设计有关的问题。

这类题对学生的才能有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和理论才能,表达新课程理念。

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测量、作图〔象〕、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获得数学结论的探究研究性活动,这类活动完全模拟以动手为根底的手脑结合的科学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情猜想和验证,不但有助于理论才能和创新才能的培养,更有助于养成实验研究的习惯,符合新课程HY特别强调的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进展“微科研〞活动,提倡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理论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理论的意识和习惯,实在进步学生的动手才能、理论才能的指导思想。

因此,实验操作问题将成为今后中考的热点题型。

题型1动手问题此类题目考察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它包括裁剪、折叠、拼图,它既考察学生的动手才能,又考察学生的想象才能,往往与面积、对称性质联络在一起。

题型2证明问题动手操作的证明问题,既表达此类题型的动手才能,又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进展全等、相似等证明。

题型3探究性问题此类题目常涉及到画图、测量、猜想证明、归纳等问题,它与初中代数、几何均有联络,此类题目对于考察学生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也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例1、将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答案】C例2、如图1,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2〕,量得他们的斜边长为10cm ,较小锐角为30°,再将这两张三角纸片摆成如图3的形状,但点B 、C 、F 、D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C 与点F 重合〔在图3至图HY 统一用F 表示〕 〔图1〕〔图2〕〔图3〕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片进展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将图3中的△ABF 沿BD 向右平移到图4的位置,使点B 与点F 重合,请你求出平移的间隔; 〔2〕将图3中的△ABF 绕点F 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到图5的位置,A 1F 交DE 于点G ,请你求出线段FG的长度;〔3〕将图3中的△ABF 沿直线AF 翻折到图6的位置,AB 1交DE 于点H ,请证明:AH ﹦DH 〔图4〕〔图5〕〔图6〕解:〔1〕图形平移的间隔就是线段BC 的长〔2分〕又∵在Rt △ABC 中,斜边长为10cm ,∠BAC =30,∴BC =5cm , ∴平移的间隔为5cm .〔2分〕 〔2〕∵∠130A FA =,∴∠60GFD =,∠D =30°.∴∠90FGD =.〔1分〕在Rt EFD 中,ED =10 cm ,∵FD =,〔1分〕∵FC =.〔2分〕 〔3〕△AHE 与△1DHB 中,∵130FAB EDF ∠=∠=,〔1分〕∵FDFA =,1EF FB FB ==,∴1FD FB FA FE -=-,即1AE DB =.〔1分〕 又∵1AHE DHB ∠=∠,∴△AHE ≌△1DHB 〔AAS 〕〔1分〕. ∴AH DH=.〔1分〕例3、在我们学习过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一个数学活动,其详细操作过程是: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D 与BC 重合,得到折痕EF ,把纸片展开〔如图1〕;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EF 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 ,得到折痕BM ,同时得到线段BN 〔如图2〕.〔图1〕〔图2〕请解答以下问题:〔1〕如图2,假设延长MN 交BC 于P ,△BMP 是什么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2中,假设AB =a ,BC =b ,a 、b 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在矩形纸片ABCD 上剪出符合〔1〕中结论的三角形纸片BMP ?〔3〕设矩形ABCD 的边AB =2,BC =4,并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直线BM '为y kx =,当M BC '∠=60°时,求k 的值.此时,将△ABM ′沿BM′折叠,点A 是否落在EF 上〔E 、F 分别为AB 、CD中点〕?为什么?〔图3〕解:〔1〕△BMP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连结AN ,∵EF 垂直平分AB ∴AN =BN ,由折叠知AB =BN ∴AN =AB =BN ∴△ABN 为等边三角形,∴∠ABN =60°∴∠PBN =30° 又∵∠ABM =∠NBM =30°,∠BNM =∠A =90°,∴∠BPN =60°∠MBP =∠MBN +∠PBN =60°,∴∠BMP =60°,∴∠MBP =∠BMP =∠BPM =60°,∴△BMP 为等边三角形. 〔2〕要在矩形纸片ABCD 上剪出等边△BMP ,那么BC ≥BP在Rt△BNP 中,BN =BA =a ,∠PBN =30°,∴BP =cos30a∴b ≥cos30a ∴a ≤23b .∴当a ≤23b 时,在矩形上能剪出这样的等边△BMP .〔3〕∵∠M′BC =60°∴∠ABM′=90°-60°=30°,在Rt△ABM′中,tan ∠ABM′=AM AB'∴tan 30°=2AM '∴AM′=233,∴M ′(233,2).代入y =kx 中,得k =2233=3 设△ABM′沿BM′折叠后,点A 落在矩形ABCD 内的点为A ',过A '作A 'H ⊥BC 交BC 于H .∵△A 'BM′≌△ABM′∴A BM ''∠=ABM '∠=30°,A 'B =AB =2∴A BH M BH ''∠=∠-A BM ''∠=30°.在Rt △A 'BH 中,A 'H =12A 'B =1,BH =3 ∴()3,1A ',∴A '落在EF 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九:动手操作问题【知识网络梳理】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为了体现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的精神,出现了动手操作题.动手操作题是让学生在通过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设计有关的问题.这类题对学生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新课程理念.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测量、作图(象)、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获得数学结论的探索研究性活动,这类活动完全模拟以动手为基础的手脑结合的科学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情猜想和验证,不但有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养成实验研究的习惯,符合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微科研”活动,提倡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因此.实验操作问题将成为今后中考的热点题型.题型1动手问题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它包括裁剪、折叠、拼图,它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往往与面积、对称性质联系在一起.题型2证明问题动手操作的证明问题,既体现此类题型的动手能力,又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全等、相似等证明.题型3探索性问题此类题目常涉及到画图、测量、猜想证明、归纳等问题,它与初中代数、几何均有联系.此类题目对于考查学生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也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二、【知识运用举例】(一)动手问题例1.将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第1题) (第2题) 例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FM为折痕,折叠后的C点落在B′M或B′M的延长线上,那么∠EMF的度数是()A.85°B.90°C.95°D.100°例3.(2006年广州市)如图(1),将一块正方形木板用虚线划分成36个全等的小正方形,然后,按其中的实线切成七块形状不完全相同的小木片,制成一副七巧板.用这副七巧板拼成图(2)的图案,则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整个图案面积的()A.22B.14C.17D.18(第3题)(第4题)例4.(2006年河南省)如图(1)所示,用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三块直角三角形木板,恰好能拼成如图(2)所示的四边形ABCD,若AE=4,CE=3BF,•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二)证明问题例5.(07浙江省)如图1,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2),量得他们的斜边长为10cm,较小锐角为30°,再将这两张三角纸片摆成如图3的形状,但点B、C、F、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C与点F重合(在图3至图6中统一用F表示)(图1)(图2)(图3)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将图3中的△ABF沿BD向右平移到图4的位置,使点B与点F 重合,请你求出平移的距离;(2)将图3中的△ABF绕点F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到图5的位置,A1F交DE于点G,请你求出线段FG的长度;(3)将图3中的△ABF沿直线AF翻折到图6的位置,AB1交DE于点H,请证明:AH﹦DH(图4)(图5)(图6)(三)探索性问题例6.(07青岛)提出问题: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P是AD边上任意一点,△PBC 与△ABC和△DB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特殊的情形入手:(1)当AP=12AD时(如图②):∵AP=12AD,△ABP和△ABD的高相等,∴S△ABP=12S△ABD .∵PD=AD-AP=12AD,△CDP和△CDA的高相等,∴S△CDP=12S△CDA .∴S△PBC =S四边形ABCD-S△ABP-S△CDP=S四边形ABCD-12S△ABD-12S△CDA=S四边形ABCD-12(S四边形ABCD-S△DBC)-12(S四边形ABCD-S△ABC)=12S△DBC+12S△ABC .(2)当AP=13AD时,探求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3)当AP=16AD时,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4)一般地,当AP=1n AD(n表示正整数)时,探求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问题解决:当AP=mn AD(0≤mn≤1)时,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例7.(07孝感)在我们学习过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一个数学活动,其具体操作过程是: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开(如图1);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如图2).(图1)(图2)请解答以下问题:(1)如图2,若延长MN交BC于P,△BMP是什么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2中,若AB=a,BC=b,a、b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在矩形纸片ABCD上剪出符合(1)中结论的三角形纸片BMP ?图①PDCBAAB CDP图②PDCBA(3)设矩形ABCD 的边AB =2,BC =4,并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直线BM '为y kx =,当M BC '∠=60°时,求k 的值.此时,将△ABM ′沿BM ′折叠,点A 是否落在EF 上(E 、F 分别为AB 、CD 中点)?为什么?三、【知识巩固训练】:1.在△ABC 中,AB >BC >AC ,D 是AC 的中点,过点D 作直线z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L 有___条.2. (2006年东营)如图,将网格中的三条线段沿网格线平移后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三角形,至少需要移动______________格.3.(2006年台州)小敏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煮面条吃.有下面几道工序:①洗锅盛水2分钟;②洗菜3分钟;③准备面条及佐料2分钟;④用锅把水烧开7分钟;⑤用烧开的水煮面条和菜要3分钟.以上各道工序,除④外,一次只能进行一道工序.小敏要将面条煮好,最少用 分钟. 4.(2006年湖南省郴州)如图,将一副七巧板拼成一只小动物,则AOB ∠=____________.5.(2005年北京海淀) 印刷一本书,为了使装订成书后页码恰好为连续的自然数,可按如下方法操作:先将一张整版的纸,对折一次为4页,再对折一次为8页,连续对折三次为16页,……;然后再排页码. 如果想设计一本16页的毕业纪念册,请你按图1、图2、图3(图中的1,16表示页码)的方法折叠,在图4中填上按这种折叠方法得到的各页在该面相应位置上的页码.6.(2006年湖南湘西)在一块平地上,张大爷家屋前9米远处有一棵大树.在一次强风中,这棵大树从离地面6米处折断倒下,量得倒下部分的长是10米.出门在外的张大爷担心自己的房子被倒下的大树砸到.大树倒下时能砸到张大爷的房子吗?请你通过计算、分析后给出正确的回答.__________ 7.(2006年荆州)如图的梯形ABCD 中,∠A =∠B =90°,且AD =AB ,∠C =45°.将它分割成4个大小一样,都与原梯形相似的梯形.(在图形中直接画分割线,不需要说明)8.(2006年咸宁)在一张长为9cm ,宽为8cm 的矩形纸片上裁取一个与该矩形三边都相切的圆片后,余下的部分中能裁取的最大圆片的半径为________cm .A BDC AOB9.(2005年佛山市)如图,是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提梯形密铺成的图案,则这个图案中的等腰梯形的底角(指锐角)是_________度.10.(2006年枣庄)右图是由9个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六边形,若已知中间的小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 ,则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11.(2005年福州)如图,小亮拿一张矩形纸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下将对角两顶点重合折叠得图(3).按图(4)沿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线剪开,得到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分别是( )A .都是等腰梯形B .都是等边三角形C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D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梯形12.(2006年浙江)Rt △ABC 中,斜边AB =4,∠B =60º,将△ABC 绕点B 旋转60º,顶点C 运动的路线长是( )A .3πB .3π2C .πD .3π413.(2006年天门) 如下图a ,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中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小明将图a 的阴影部分拼成了一个矩形,如图b .这一过程可以验证 ( ) A 、a 2+b 2-2ab =(a -b) 2B 、a 2+b 2+2ab =(a +b) 2C 、2a 2-3ab +b 2=(2a -b)(a -b)D 、a 2-b 2=(a +b) (a -b)14.(2006年广安)用一把带有刻度尺的直角尺, ①可以画出两条平行的直线a 和b , 如图(1); ②可以画出∠AOB 的平分线OP , 如图(2); ③可以检验工件的凹面是否为半圆, 如图(3); ④可以量出一个圆的半径, 如图(4). 这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 )图(1) 图(2) 图(3) 图(4)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15.(2006年嘉兴)如图,8×8方格纸上的两条对称轴EF 、MN相交于中心点O ,对△ABC 分别作下列变换:①先以点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4格、向上平移4格;②先以点O 为中心作中心对称图形,再以点A 的对应点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③先以直线MN 为轴作轴对称图形,再向上平移4格,再以点A的对应点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其中,能将△ABC 变换成△PQR 的是 ( )CABB'A'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17.如图,将△ABC 绕着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B 点落在B '位置,A 点落在A '位置,若B A AC ''⊥,则BAC ∠的度数是 ( )A .50°B .60°C .70°D .80°18.(2006年吉林)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 A .18 B .16C .12D .819.(2006年舟山)假定有一排蜂房,形状如图,一只蜜蜂在左下角,由于受了点伤,只能爬行,不能飞,而且始终向右方(包括右上、右下)爬行,从一间蜂房爬到右边相邻的蜂房中去.例如,密封爬到1号蜂房的爬法ABC OPQREFMNaa b b 图a图b(4)(3)沿虚线剪开对角顶点重合折叠(2)上折① ② ③ ④0号 2号 4号 1号 3号有:蜜蜂→1号;蜜蜂→0号→1号,共有2种不同的爬法.问蜜蜂从最初位置爬到4号蜂房共有几种不同的爬法( ) A.7 B.8 C.9 D.1020.(2006年晋江)如图,将n 个边长都为1cm 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n 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n 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A .41cm2B .4n cm2C .41-n cm2 D .n)41( cm221.(07云南省)小华将一条直角边长为1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1),沿它的对称轴折叠1次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再将图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沿它的对称轴折叠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则图3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腰长为_____________;同上操作,若小华连续将图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n 次后所得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n +1)的一条腰长为________________.22(07绵阳市)当身边没有量角器时,怎样得到一些特定度数的角呢?动手操作有时可以解“燃眉之急”.如图,已知矩形ABCD ,我们按如下步骤操作可以得到一个特定的角: (1)以点A 所在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 落在AD 上,折痕与BC 交于E ;(2)将纸片展平后,再一次折叠纸片,以E 所在直线为折痕,使点A 落在BC 上,折痕EF 交AD 于F .则∠AFE =( ) A .60︒ B .67.5︒ C .72︒ D .75︒23(07内江)把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3)对折两次后,再挖去一个小圆孔,那么展开后的图形应为( )24.(1)如图(1),有两个正方形花坛,准备把每个花坛分成形状相同的四块,•种不同的花草,图中左边的两个图是设计示例,请你在右边的两个正方形中再设计两个不同的图案.(2)在下面的图形中,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将正方形八等分,画出图案.图(2)25.(2006年浙江省)现有一张长和宽之比为2:1的长方形纸片.将它折两次(•第一次折后也可以打开铺平再折第二次).使得折痕将纸片分为面积相等且不重叠的四个部分(称为一个操作),如图甲(虚线表示折痕).除图甲外,请你再给出三个不同的操作,分别将折痕画在图①至图③中(规定:一个操作得到的四个图形,和另一个操作得到的四个图形,如果能够“配对”得到四组全等的图形,那么就认为是相同的操作.如图乙和图甲是相同的操作).① ② ③ 26.(2006年鸡西市)已知∠AOB =90°,在∠AOB 的平分线图(3)A .B .C .D . (第18题)A 1A 2 A 3 A 4AB COM上有一点C,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C重合,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OA、OB(或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D、E.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到OA垂直时(如图1),易证:OD+OE=2OC .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在图2、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OD、OE、OC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27.操作,在△ABC中,AC=AB=2,∠C=90°,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射线CB于D,E两点,•图①、②、③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其中三种.探究:(1)三角板绕P点旋转,观察线段PD与PE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并以图②为例,加以证明.(2)三角板绕P点旋转,△PB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的情况(即求出△PBE为等腰三角形时的CE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3)若将三角板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M处,且AM:MB =1:3和前面一样操作,试问线段MD和ME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图④供操作,实验用)结论为.28.(2006年广州市)在△ABC中,AB=BC,将△ABC•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1C1,使点C1落在直线BC 上(点C1与点C不重合).(1)如图①,当∠C>60°时,写出边AB1与边CB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当∠C=60°时,写出边AB1与边CB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3)当∠C<60°时,请你在图②中用尺规作图法作出△AB1C1(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再猜想你在(1)、(2)中得出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并说明理由.29.(2006年南京市)已知矩形纸片ABCD,AB=2,AD=1,将纸片折叠,•使顶点A•与边CD上的点E重合.(1)如果折痕FG分别与AD、AB交与点F、G(如图①),AF=23,求DE的长;(2)如果折痕FG分别与CD、AB交与点F、G(如图②),△AED的外接圆与直线BC•相切,求折痕FG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