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

(3)了解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

(4)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5)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巩固速度的计算方法。

(2)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特点的理解。

(4)设计小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5)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及其计算方法(1)回顾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通过实例分析,巩固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2. 匀速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介绍曲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3)利用动画演示,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计算方法,匀速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特点。

2.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匀速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两种运动形式的区别。

3. 课堂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力的分类及作用效果,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5. 实验验证:设计小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6. 知识拓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速度的计算方法,完成相关练习题。

3. 思考力的分类及作用效果,家庭成员间的作用力。

4. 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尝试在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讲解速度计算方法和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特点时的理解程度。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2012年考纲】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理解速度的定义及其数学定义式,知道其单位m/s、km/h及其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简单地计算等)。

2.会选用适当的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知道时间的国际单位s,知道其他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会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m,知道其他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结合生活经验粗略地估测物体的长度。

4.经历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5.知道什么是物体的惯性,知道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6.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实际情况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并能与牛顿第一定律联系起来分析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2)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能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3)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3)机械运动和非机械运动。

2. 力的概念及其分类(1)接触力和非接触力;(2)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3)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2)运动和力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运动和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运动和力之间的定量关系;(2)运动和力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运动和力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应用,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动和力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3. 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图,梳理运动和力的知识点。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4)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5)学会运用力和运动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课件、教材,梳理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2)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力和运动的相关实验,巩固理论知识;(3)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力和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运用力和运动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复习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4. 复习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5. 分析力和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力和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整理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准备实验器材。

2.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 知识梳理:利用课件、教材,引导学生复习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实验巩固:安排力和运动的相关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力和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6. 解决问题:运用力和运动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点。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帮助学生回顾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加速度、摩擦力、重力等。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运动和力的关系(加速度、摩擦力、重力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

2. 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运动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导:回顾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定义、含义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力和运动关系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探讨加速度、摩擦力、重力等概念。

5. 汇报总结: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案细节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适当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的图片和动画。

3. 参考资料:牛顿三定律的案例和应用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第二课时:讲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第三课时: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帮助学生回顾和掌握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4. 提高学生解决力和运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4. 力和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

2. 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

3. 结合生活实例和习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第二课时: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第三课时: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4. 第四课时:力和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5. 第五课时:复习测试和总结【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记忆方法。

【讲解】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重点讲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力和运动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练习】1. 教师布置力和运动问题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过程【课堂小结】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的理解。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理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学会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利用实验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运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2)运动学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

(2)提问:力与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牛顿三定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讲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讲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1)请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

(2)请学生根据给定的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2)总结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总结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强调力与运动的关系,提醒学生学会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复习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复习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

4. 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

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

(1)选取几位同学完成的图,投影
在大屏幕上,追问其这么画的原
二、典型例题分析
因。
【例一】、如图所示,吊车臂拉着
货箱,装着货物匀速上升的过程 追问(2)的原因,并总结都是知道
中。
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与黑板
(1)当货箱以 1m/s 的速度匀速上 上的框图建立关系。
升的时候,画出货物受到的重力 G
和支持力 F1 的示意图。
下降时,土块速度方向 变,减少学
向下,与重力方向相同, 生 们 学 习
所以加速运动。
中的障碍。
总结方法:
(5)当一块小土块从匀速上升货
【小组讨论】根据刚才 F 合与速度
物中掉落到货箱外面时,空气阻力 (5)给学生 2min 的时间小组讨 总结的物体受到的非平 同 向 , 加
不可忽略不计,且空气阻力始终小 论,自行解决本题。但是教师提 衡力与运动的关系。分 速。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检 3、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一个重物,重物在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钢丝的拉力正确的是:
()

A.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静止时拉力最大
C.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小
D.拉力一样大
4、如图,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减速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则 F1___F2___F3。
引导学生思考受到的非平衡力
(3)当一块小土块从货物中掉落 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并总结
到货箱外面时(不计空气摩擦力), 出方法。
地面上的人看空中土块的运动轨
迹是什么样的?
由于物体会同时受到多个力的
作用,所以帮助学生们建立合力
(4)小土块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 的概念,并探讨出合力的求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教案标题: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知道力的作用和种类。

3. 理解运动的三要素。

4. 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1. 准备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图片和玩具,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4. 运动的三要素:物体、力、运动状态。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探究力的作用- 准备一块光滑的桌面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用手控制力的大小,尝试将书从桌面上推动到桌边。

- 学生记录推动的结果,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 实验二:探究力的种类- 准备一本书和一条绳子-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书,用手推书,比较拉力和推力对书的作用。

- 学生总结拉力和推力的区别和作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回答问题:- 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力?- 有哪些种类的力?- 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如何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2.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和种类,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运动和力的例子。

2.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运动和力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同种类的力以及运动的三要素。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教材中本章知识要点,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教材考点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2、结合考试要求的内容,以典型例题引领学生如何解析试题,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
考点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斜面小车实验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条件、现象、结论
回顾实验的条件、现象、结论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引导学生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得到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来的一条重要规律
实验基础上科学的推理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惯性
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一直运动,直到被力做改变
尝试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洒水车洒水车水箱中的气泡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平衡力
平衡状态下物体一定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或者不受力),
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分析平衡状态下的物体的受力情况
桌子上的水杯匀速下落的跳伞员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天花板上的吊灯弹簧测力计下挂着的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静止”、“匀速”、“不动”、“没动”
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
结论: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阻力无限小,运动无限远,如果阻力为零,小车将一直做。
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
结论: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阻力无限小,运动无限远,如果阻力为零,小车将一直做。
斜面上静止的物体
水平传送带上运动的物体
倾斜传送带上运动的物体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

2. 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摩擦力的概念。

3. 复习和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力和运动情况。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静止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状态外力作用下物体状态的改变3.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定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摩擦力的作用效果5.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与运动状态的改变平衡力的概念和条件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力的概念和运动规律。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验,引起学生对力的兴趣,并提出力的概念和三要素的问题。

2. 讲解力的概念和三要素: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和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的三要素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讲解惯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静止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状态,以及外力作用下物体状态的改变。

4.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5.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摩擦力的定义,讲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以及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力和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牛顿定律和摩擦力的掌握情况。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2)掌握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学会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2. 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 运动的描述方法;4. 力的作用效果;5. 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2)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3)运动的描述方法;(4)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运动和力之间的定量关系;(2)摩擦力、重力、弹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运动的描述方法、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点;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摩擦力、重力、弹力的实验现象,探讨其性质和特点;3. 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和力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知识点:分别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运动的描述方法、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点;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重力、弹力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其性质和特点;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和力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范本

《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4)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参照物的选择。

(5)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验和演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

(3)采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力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1)力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力的作用效果:形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2.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重力、弹力、摩擦力(1)重力的产生和作用。

(2)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3)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的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

5. 速度、加速度、位移(1)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2)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3)位移的定义及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定义及计算。

2. 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摩擦力的计算。

(3)相对性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和运动的知识。

2. 利用实验和演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合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种常见力
难点
惯性及其应用




学生看教材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基础填空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注意: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种常见力
难点
惯性及其应用




学生看教材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基础填空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力与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运用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解决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

2.掌握力的单位和力的合成分解的方法。

3.理解摩擦力和弹力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能够通过运动学公式计算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二、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和单位2.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3.力的合成分解4.摩擦力和弹力5.运动学公式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引出力的概念和物理量,并让学生思考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介绍力的概念和单位通过讲解力的定义和单位,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衡量力大小的单位。

指导学生进行力的大小比较的计算题。

3.牛顿第一定律的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和适用条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作用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4.牛顿第二定律的讲解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和含义,提供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理解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5.牛顿第三定律的讲解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特点,通过相关的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深入理解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6.力的合成分解介绍力的合成分解的方法和原理,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分解的计算方法。

7.摩擦力和弹力的讲解介绍摩擦力和弹力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和弹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8.运动学公式的讲解介绍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物理量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运动问题。

9.练习和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和解析,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并通过解答问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1.预习导入法:提前布置课前预习题,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导入新知识。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参与感。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力的概念和物理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计算分析法: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与运动(2、3、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3)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内容1、牛顿第一定律例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而伽得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

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⑶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⑷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匀速直线运动)教师指出:这就有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他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⑴牛顿对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又加以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得出:①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经验定律,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②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物体究竟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决定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惯性、惯性现象:老师提问:什么是惯性?学生回答(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例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例3、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C)A、子弹受到火药的推力B、子弹受到了惯性力C、子弹具有惯性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例4、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A)A.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B.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C.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D.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①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能与力比大小,不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③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物体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②惯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惯性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受力与否都无关。

它表现为“阻碍”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惯性定律所述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有条件的(不受外力作用),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这一事实。

例5:试解释为什么用手拍打衣服,能除去衣服上的灰尘?答案:灰尘与衣服原来处于静止,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与衣服分开而脱落。

答题要点:①交待原状态;②与研究对象一起的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状态。

例6、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各举两个例子(不要求解释)。

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3、力的平衡老师: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为平衡力。

初中只学习二力平衡问题。

(1)二力平衡:概念略(2)二力平衡条件: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前提),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教师提问,学生答)。

例7、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下面所说的各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有:。

①铅笔盒受到的重力G1;②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F1;③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F2;④桌子受到的重力G2;⑤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F3(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判断平衡力方法:先看作用点(同一物体上),再看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后比大小(相等)(4)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

例8:如图所示,一个重20N篮球放在竖直的墙角边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是光滑的)试画出篮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注意:①先画出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同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例9、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小孩60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4、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受力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合力0)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改变)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变(运动状态改变)二、巩固练习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A )A.右侧通行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2、发生以下哪一事件会使汽车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倾(C )A.汽车突然刹车B.汽车突然减速C.汽车突然起动D.汽车突然拐弯3、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A、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D、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4、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B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5、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对平衡力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钧静止在空中6、手握油瓶颈,将油瓶提在空中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手对瓶颈的压力越大,瓶受到的摩擦力也越大。

B、手对瓶的压力与瓶对手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瓶受到手的摩擦力总等于瓶的重力。

D、手对瓶手摩擦力与瓶对手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都不计)(B)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若m1<m2,则肯定相碰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8、交通事故中,大多数是因为行驶的车辆不能及时停下来造成的,为了减小因惯性出现的交通事故,相应制定的交通规则有:等。

(答出一条即可)三、课后作业完成指导丛书上的练习教学反思:力与运动(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3)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复习内容1、牛顿第一定律例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而伽得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

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⑶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⑷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2、惯性、惯性现象例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例3、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A、子弹受到火药的推力B、子弹受到了惯性力C、子弹具有惯性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例4、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A.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B.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C.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D.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例5:试解释为什么用手拍打衣服,能除去衣服上的灰尘?例6、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各举两个例子(不要求解释)。

利用:防止:3、力的平衡例7、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下面所说的各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有:。

①铅笔盒受到的重力G1;②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F1;③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F2;④桌子受到的重力G2;⑤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F3例8:如图所示,一个重20N篮球放在竖直的墙角边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是光滑的)试画出篮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例9、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小孩60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物体受力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合力0)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二、巩固练习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A.右侧通行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2、发生以下哪一事件会使汽车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倾()A.汽车突然刹车B.汽车突然减速C.汽车突然起动D.汽车突然拐弯3、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D、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4、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5、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土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对平衡力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能静止在空中6、手握油瓶颈,将油瓶提在空中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对瓶颈的压力越大,瓶受到的摩擦力也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