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诗歌,都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本诗是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

B. 首联点出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这雄伟的山川,正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C. 诗歌颔联营造出了昭君墓那种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面两句诗形成了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D. 颈联写皇帝昏庸致使昭君遗恨千古。

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空” 字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寄诗人的同情。

16. 如何理解尾联中的“怨恨”,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春江花月夜》中,描绘了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月色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的两句诗是,⑵杜甫的《蜀相》中,u,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了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

⑶《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自己与友人登上泰山山顶所见到的雪后美景:青山上覆盖着口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5. 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汀错,应是侧面烘托,正面描写是直接写昭君的形象,这里是通过山壑来表现人物,属于侧面烘托。

16. ①琵琶曲《昭君怨》含有一种幽怨之情;②昭君远嫁匈奴,身世凄苦, 借琵琶曲表达内心的哀怨之情;③杜甫有才能不被重用,昭君有才貌不被赏识,两人有相同的身世遭遇,杜甫借咏怀昭君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之情。

17.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详解】本题考査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远怀舍弟颖、观等》_杜甫的诗词

《远怀舍弟颖、观等》_杜甫的诗词

精心整理
《远怀舍弟颖、观等》_杜甫的诗词
远怀舍弟颖、观等
[唐]杜甫
杜甫
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精心整理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10)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10)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10)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又呈吴郎①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

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

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②征求:指征敛赋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做铺垫。

B.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的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了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2.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参考答案】1.CD[C项“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理解有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插上篱笆防范她。

D项“借景抒情”错,应是“缘事议论”或“即事抒情”。

]2.①同情弱小,悲天悯人。

诗人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②劝告亲戚,与人为善。

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诗人特意写诗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

③关注社会,忧国忧民。

诗人由一件扑枣的生活小事联想到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一个妇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贫苦艰难,以至于伤心地流泪。

④评议时政,反对战乱。

诗人借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含解析3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含解析3

第5课杜甫诗三首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①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学问大家,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梁培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②战功赫赫的老将军逝世了无人问津....,一个二线的女歌手死了,网络上的消息却铺天盖地,这个社会已经畸形到这种地步!③在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女教师过度集中会让教育管理部门在人事安排上捉襟见肘....,这恐怕是女师范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④坚持走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和球员来带火球市,长此以往....中国足球一定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⑤他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一发而不可.....收.,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逐步归于正道.⑥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赢得人民的口碑,受到人民的拥戴。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④⑤⑥ D.②③⑥解析:①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使用对象错误。

②无人问津: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③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④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不合语境.⑤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含褒义。

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一发而不可收拾"。

⑥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中国着眼于推进全球化进程,提出了“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等,体现了与世界各国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的决心。

B.近年来,我国在国际量子信息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日前更是成功发射了“墨子号”成为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C.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被严重扰乱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旅夜书怀》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旅夜书怀》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旅夜书怀》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旅夜书怀①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代宗永泰年间。

当时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返回成都草堂。

后来,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描写微风吹拂小草、月夜停船的近景,展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B.第三、四句描写平野辽阔、大江浩荡的远景,体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欣喜。

C.第五、六句抒写自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出名的自嘲,也对政治上失意而深感不平。

D.最后两句中,诗人以沙鸥自比,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情怀。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B.“体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欣喜”错误,结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注释:当时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返回成都草堂。

后来,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可知:他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他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寓情于景,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由此可见本项“开阔的胸襟”和“喜悦之情”都不准确。

故选B。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解析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解析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查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1C[省:曾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艰难苦恨..繁霜鬓D.分明怨恨..曲中论2D[A项,百年:在这里借指晚年。

B项,万里:在这里借指远离故乡。

C项,苦恨:在这里指极其遗憾。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B.独留青冢向.黄昏秋天漠漠向.昏黑C.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D.潦倒新.停浊酒杯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3D[D项,新:刚才、新近。

A项,独:单独、独自/难道。

B项,向:朝向、对着/渐近、将近。

C项,萧:萧瑟/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4B[这首五律以时间为顺序写所见所闻所感。

首联写暝色已至,颔联写初夜江上的山容(岩际)水态(浪中),颈联写深夜所见所闻(鹳鹤夜伏、豺狼猎食),尾联写彻夜无眠是因为忧心国事。

]5.与《咏怀古迹(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暗香疏影著名的咏梅词,是姜夔的代表作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昭君墓汉白玉石碑上,镌刻着董必武先生题写的诗句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5D[①③和例句都是表达王昭君受不了大漠之苦,而幽魂归汉。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解析】【分析】(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2)从“断人行”、“皆分散”、“无家”、“长不达”这几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自身孤苦无依之感。

从最后一句中的“未休兵”一词可以感觉到诗人对战乱早息的强烈渴望之意。

故答案为:⑴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⑵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主题思想。

对诗句要注意理解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等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感悟,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艾青诗选﹒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岸(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全诗采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

2024届高考古诗文阅读杜甫专练(含答案)

2024届高考古诗文阅读杜甫专练(含答案)

高考古诗文阅读杜甫专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2.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

杜甫《月夜忆舍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月夜忆舍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月夜忆舍弟》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在这首诗中,舍弟是指谁?他曾经和杜甫有过什么样的经历?舍弟指的是杜甫的兄弟杜審言。

他们一起读书,一起放牛,情同手足。

但杜審言因为劝谏权臣致仕,被贬为湖州司马,后因不满藩王生活而自杀。

2. 诗中的“人困黄沙百战死,马饥黄草连篱啸”是怎样的意境?这两句话写出了唐朝战乱时期的惨状,充满了血腥和惨烈。

士兵们在黄沙中陷入疲惫和饥饿中,草连篱啸的形象描写了马匹和人的悲鸣,营造了一种凄凉感。

3. 杜甫在诗中所写的月夜是怎样的?他对舍弟怀念之情表现在哪些地方?月夜是静谧的,但杜甫的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思念。

他在夜空之下不停地想象兄弟的存在,回忆他们一起成长的种种经历。

二、简答题1. 为什么杜甫要写这首诗?杜甫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已故兄弟的哀思和思念,也表达了对战乱和沉沦的反思和忧虑。

2. 诗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表达了对兄弟之情的深挚和珍视。

三、解释词义1. “凄凉” 一词是怎样的意思?答:凄凉,形容冷落、寂寞、悲哀,表示悲痛万分,感觉荒凉或寂寞。

2. “永别” 一词是怎样的意思?答:永别,是永远分离、不再见面的意思。

指和某人要分别而且无法再见面。

四、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回答不少于50字)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兄弟逝去的思念和怀念之情,以及对战乱和群体沉沦的反思和忧虑。

诗篇间穿插了对唐朝乱世的描绘,让人们意识到历史的沉痛和所带来的后果。

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和历史的压力,这既是文学艺术的体现,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反思。

所思_杜甫_阅读附答案

所思_杜甫_阅读附答案

所思杜甫阅读附答案所思①杜甫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②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于瞿塘滟滪堆③。

注:①崔漪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杜甫作诗寄之,②九江:于后文的一柱观,结尾崔漪在荆州谪居之地。

③滟滪堆:即瞿塘峡峡口的滟滪石。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定常开虚写崔漪被贬以后的糊口,也表明作者对崔漪无比熟识。

B.醉字传神,虽谪官偏远之地,但酒樽常开,凸显崔漪癫狂落拓的形象。

C.日落时分,崔漪竟不知自己酒醒何处,实为借酒浇愁,暗含苦闷之情。

D.诗中多处使用想象手法,所写内容既照顾标题,又使得格调不甚苍凉。

E.作者借崔漪虽遭贬谪依然醉卧的形象,寄托自己明珠暗投的痛苦心境。

15.古人评价这首诗时说苦忆二字,直贯全章,请结合全诗作扼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C.E15. ①前四句写崔漪洒脱不羁,有敬佩之意。

而今据说他被贬为荆州司马。

暗含苦忆之情;②五、六句作者逢人便说,对崔漪的思念,恰恰崔漪那边没有人来传信报平安。

倍添苦忆之情;③最后两句作者只有让锦水带着自己的眼泪流过滟滪堆,镏到荆州去见崔漪,直诉苦忆之情。

(每点2分,意思对便可)点评鉴赏《容斋随笔》:五十六言,太抵多引韵起。

若以侧句入,尤峻健。

如老杜幽栖地僻经由少,老病人扶再拜难是也。

然此犹是作对。

若以散句起,又佳。

如苦忆荆州醉司马,滴官樽俎定常开是也。

《杜臆》:苦忆引发下三句,都是忆。

可怜怀抱句,仍是自怜,亦根苦忆。

因忆之苦,起下故凭才有力。

《诗源辨体》:(杜诗)至如黄草峡西、苦忆荆州、白帝城中、华山峻嶒、城尖径仄、二月饶睡、爱汝玉山、去年登高等篇,以歌行入律,是为大变,宋代诸公及李献吉辈虽多学之、实无有相类者。

《义门读书记》:对属浑化(可怜怀抱一联下)。

《音调谱》:此种诗,不可不学,不可专学;不学则无格,专学则滑矣。

《唐宋诗醇》:如斯诗堪称古直悲凉矣,其性格真至,自然透露,又在语言文字以外,所以高视天壤,独称作者。

古诗词杜甫《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杜甫《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杜甫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尘暗不开”暗示了时局的动离不安,同时又揭示了行程的艰难,字里行间蕴含牵挂之情。

B.首联次句在与弟第分别之际,就关注其几时归来,更显依依不舍之情,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C.“日落望乡台”极高画面感,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深刻表达对弟弟的眷恋之情。

D.尾联“长东北”“安在载”拓展了时空,极言旅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伤别之情更进一层。

16.颔联是如何表达深沉浓郁的离别之情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现场阴森恐怖、冷清凄两句诗描写江山依旧、故国不再、繁华已逝,寄寓了深深的兴亡之慨。

两句诗,以看似悠闲自在的写字品茶表现诗人内心的郁闷无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15.(3分)C(“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错。

)16.(6 分)①颔联上句“兄弟分离苦”直抒胸臆,直言离别的痛苦。

(2 分)②下句借加重病情、催人衰老,把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深重;(2 分)同时,间接传达了一种不知何时重逢、不知能否再见的无尽担忧之情,使离别之苦更加痛彻心扉。

(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6 分)①磔磔云霄间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山围故国周遭在④潮打空城寂寞回⑤矮纸斜行闲作草⑥晴窗细乳戏分茶(每句 1 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巴山道中除夜①书怀[唐]崔涂迢递三巴②路,羁危③万里身。

乱山残雪④夜,孤烛⑤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⑥。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⑦新。

【注释】①除夜:除夕。

②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

后亦多泛指四川。

③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

④残雪:残余的积雪。

⑤孤烛:一支烛。

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

⑥僮仆:未成年的仆人。

亲:亲近。

⑦岁华:年华。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三巴路”言路途遥远,“万里身”表地域艰险。

B. 颔联中,“夜”点明了时间为除夕,“乱山”“残雪”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羁旅之苦。

C. 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亲近的无奈现实。

D. 尾联中“明日”二字紧扣题中的“除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绪。

B. 颔联写山用一“乱”字,写雪用一“残”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冷的心境。

C. 颈联用笔巧妙,明写“僮仆”之亲,暗指“骨肉”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

D. 全诗语言朴素,抒情细腻,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答案】(1)A(2)C【解析】【分析】(1)A错误,应是:“三巴路”表地域艰险;“万里身”言路途遥远。

(2)C错误,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

故答案为:⑴A;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选择即可;⑵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

古诗词赏析杜甫《春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杜甫《春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题。

春远杜甫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注】此诗是永泰元年(765)春杜甫在浣花溪时作。

肃肃:花落的声音。

菲菲:花落的样子。

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

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差,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2)《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且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借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两句写人们社日时的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

(5)《马说》中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17.C【解析】“‘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错误,“何曾”是“什么时候曾经”之意,以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意为剑外未曾清静过。

“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理解错误,游离了本诗主题。

18.(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远怀舍弟颖观等翻译注释

远怀舍弟颖观等翻译注释

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作者:***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译文:
戌楼响过更鼓,
路上断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边境,
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
忽然想起远方兄弟,
望月怀思,
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
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无,
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
常常总是无法到达,
更何况烽火连天,
叛乱还没有治平。

赏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

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杜甫《恨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

杜甫《恨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

杜甫《恨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各题。

恨别①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褒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

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默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环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忧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1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1、D12、①因战役而不得不流落他乡的孤独飘落之感;②远离家乡不得归而产生的浓烈的思家忆弟之情;③不能重返故土而老于蜀中的年华逝去9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作文题目之悲;④连战皆捷盼望破幽燕平定叛乱的国家命运之忧。

出处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资料1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 语言知识运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3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4 杜甫《恨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5 《唤起劳动教育的内在自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6 有用类文本阅读〔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7 宗利华《布伦木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8 名著阅读〔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

《月夜忆舍弟》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内江市题)

《月夜忆舍弟》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内江市题)

《月夜忆舍弟》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四川省内江市题)
一、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6-17题。

(8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6.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4分)
17.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打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4分)
答案
16.(4分)视觉、听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空1分)
17. (4分)这两句诗运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法(1分),国人阳全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更融人了感情(1分)。

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来到处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乡最为明亮(1分)。

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
露,景随情变,让人动容,因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1分)。

(意近即可)。

高三教学质量统测二模语文试题习题四及答案解析

高三教学质量统测二模语文试题习题四及答案解析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注]
杜甫
何恨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注]此诗作于蜀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笔陡然,君有何恨,倚木悲秋,充满关切意味,也为下文抒己怀张本。

B.颈联“悲游子”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忆侍郎”写出友人对故人的思念。

C.尾联就题中“新津寺”作结,以贪度佛日、随宿僧房的暂得安慰化解羁旅之思。

D.此诗语言清丽自然,风格沉郁顿挫、雄浑奔放,章法圆融,是杜甫晚年佳作。

2.颔联“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从情景角度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风格沉郁顿挫、雄浑奔放”错,此诗风格平和冲淡。


2.①描绘了古寺寒塘图:古寺幽深,蝉声嘶鸣,寒塘寂寂,鸟影飞度,秋意浓重,意境凄清孤冷。

②视听结合,通过动静、声色、光影、高下、远近等的比照映衬,营造清冷的意境。

③借景抒情,借裴诗描写之景,既表达对友人的安慰,也流露出自己的羁旅之思。

(答对1点得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

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

③错莫:纷乱昏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

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15.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理解鉴赏】(5分)
CE(C项,“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

E项,“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

)(5分。

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5分;多于两个选项不得分。


15.【分析鉴赏】(6分)
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

对住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

(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

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

)(6分。

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手法2分,分析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附:如果答“对比的手法,用过去的亲人欢聚与今日的天各一方作对比,抒发了兄弟分隔的悲伤之情”也可给分,但这不是从全诗的角度来分析的,只是这两句中的对比。

全诗的角度,是以虚写实的角度。

看考生的表达,可酌情给分。

)杜甫《花底》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崔祐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北史·贺拔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旧唐书·李抱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晋书·解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三)》阅读练习…郑谷《海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李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阅读练习及答案
魏禧《文学徐君家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唐寅《菊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金史·完颜承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廖世美《烛影摇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李善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送陆鸿渐山人采茶》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