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必修课丨八本书助你成为更好的导演

导演的必修课丨八本书助你成为更好的导演
导演的必修课丨八本书助你成为更好的导演

导演的必修课丨八本书助你成为更好的导演

IP火热的年代,一个不留神就能发现,作家、诗人、画家、摇滚歌手等等之前所处行业看起来和影像艺术毫不相干的人,纷纷拉起大旗拍电影了。无论这电影是上亿投资的宏篇巨制,还是文艺青年的小打小闹,在男女主角之外,受关注度最高的,对影片的整体质量所担责任最大的,无疑是掌舵的导演。

希区柯克、杨德昌这样的天才导演的出现,让我们更加确认了好的导演不一定非要科班出身,然而上天赏饭才华加身毕竟难得一遇。除了令人信服的阅片量积累,基本的电影知识也是一个称职的导演所必须掌握的。

接下来将从「大导演自述」「教你当导演」「导演谈导演」三个部分,给大家推荐几本导演类图书佳作。

大导演自述首先想向大家推荐的是《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蒂姆·伯顿是个怪胎!朋友总是急着离他而去,好像闻到了“给我死远点”的气息。他常常看着天上的飞机,目测尾气排放时间;或者拔出自己的智齿,把血滴满整个走廊。伯顿迷茫到不知道自己是谁,却在恐怖电影的怪兽身上找到了共鸣……这是一本蒂姆·伯顿独家授权的导演自述,全景展现了伯顿成长轨迹及《剪刀手爱德华》《科学怪狗》《大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影片创作过程,以及与德普、

薇诺娜·赖徳、海伦娜·卡特等人的合作细节,更有百余张伯顿手绘的珍贵插图。全书像一把通往神秘王国的钥匙,带我们寻访冒险伯顿的异想世界。历时十七年采访整理而成,黄金搭档约翰尼·德普两度作序推荐,这本书称得上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伯顿访谈录了。后浪这次的简体中文版,也是先于港台出版社,中文世界首次引进出版。

第二本书,来自著名作者型导演胡金铨——《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这本书是两位日本电影学者山田洋一、宇田川幸洋模仿《特吕弗对话希区柯克》一书的作法,对胡金铨进行了累计超过30个小时的采访,事无巨细一一访问了胡导的生平和影片,从而集成的导演访谈书。1998年香港出了中译本,2015年后浪首次引进大陆版,当年就在豆瓣年度榜单中,以高分口碑名列影视艺术榜第一名。@magasa老师也曾不吝盛赞此书,称其不仅是关于胡导最好的书,甚至也是最好的导演访谈书之一。这本书表面上是访谈录,实则更像胡金铨导演的口述传记,感觉胡导本人就在你对面坐着聊天儿,聊到兴头上常哈哈大笑,坦荡率真。除了北京时期的童年趣事,他还讲述了在香港做电影学徒的生涯,与电影师傅严俊、把兄弟李翰祥等人的结识交往,做演员、美工的经验,以及后来到台湾后、在美国的经历,去韩国、日本拍电影的往事。问得好,答得详,渊知博闻,满肚子的典故和见识,读罢此书,很难不成为胡导的迷妹迷弟啊,跪!

第三本想安利给大家的,是日本的国民导演,山田洋次爷爷所著的《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在本书中,这位成长于中国东北的大导演,以平和而温暖的行文,将他几十年从影经历娓娓道来。其中既有编剧、导演的方法技巧,又有充满人性温度的生活细节。

这本书并不完全着墨于具体的电影技法,它更是一本“有关心灵”的书。和小津安二郎导演所著的《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风格相近。就算你没看过几部他们的电影,也能被艺术家自身的个人魅力所打动。

教你当导演

听完导演的自述,我们从感性上对导演的所思所想所做所行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下面就该从技术层面武装自己,尤其是对初入行的新手而言,以下几本书堪称救火宝典。如果拍片之前,经过这几本的调教,不敢说你会多么出类拔萃,但至少在群魔乱舞的年代,可以算得上是一位称职的导演~第一本:《如何指导演员:导演的必修课》

这本书来头颇为不小。作者是好莱坞500余位导演的幕后导师朱迪丝·韦斯顿。她手把手调教过的导演包括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里图(《荒野猎人》《鸟人》)、艾娃·德约列(《塞尔玛》)、安德鲁·斯坦顿(《机器人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在内。别的不说,作为作者的得意门生,亚历杭德罗不仅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他的《荒野猎人》更是助

莱昂纳多拿下小金人,破了这么多年来群众快玩坏了的一个梗…小浪我也将这本导演案头手册寄给了国内许多导演哦~ 没有不会“演”的演员,只有不会“导”的导演。事实上很多导演真的不懂怎么指导演员。建议心有不服的导演,戳这篇@后浪电影学院点击率居高不下的文章自查:甚至连大卫·芬奇都膝盖中了枪。

除了指导演员这一技能之外,电影摄影也是看似无关,但极其重要的技能。在一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导演应向摄影师准确传达自己的视觉想象,并保证这些想象具有技术的支撑。他将面对摄影相关的种种问题,比如:

镜头调度和摄影机运动所必需的器材是移动车运动、“斯坦尼康”运动、手持运动、摇臂运动还是跟拍运动?照明基础是选择高调还是低调的照明、是软调还是硬调的照明?影片昏暗阴郁还是明亮欢快?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我现在推荐的第二本干货书《导演的摄影课》一书中找到。

这本书清楚地向我们展现,要同摄影师进行良好的合作并保证观念传达的清晰有效,导演都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摄影基础,还涵盖艺术层面的美学素养,以及,或许更重要的,一套面向摄影师的特殊的表达方法和沟通技巧。

书中接受作者采访的摄影师有很多是数次斩获奥斯卡奖项

或提名的ASC成员,而同他们合作的导演则包括:科恩兄弟、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及李安。

这些导演对电影摄影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具体的工作方式也各有差异,但都具有同摄影师保持良好合作的必备要素,而本书的目的,正是要将这些要素赋予每个想成为靠谱导演的读者。

第三本向大家推荐的,是《导演创作完全手册》

所谓完全手册,自然是介绍了编、导、摄、录、美、演等各部门职能的,一本关于导演技术完整的、全面的综览手册。事实上它无所不包,从创意到预算,从选角到剪辑。不论对心怀梦想的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都是必备的,而且读起来会很有趣。《美国摄影师杂志》推荐它说,对于那些打算开始制作自己第一部短片或长片的创作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导,使他们不会学习每样东西都异常艰难。导演写导演最后一个部分,想向大家主要介绍两本国内导演写国外导演的小册子。《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认识好莱坞导演罗伯特·奥特曼》&《不仅仅是好莱坞:细读伍迪·艾伦》写罗伯特·奥特曼和伍迪·艾伦两位个性导演的文章挺多,但作者本身就是导演身份,且出版成书的,就不常见了。彭晓莲导演还原了还原了奥特曼的童年、婚姻、家庭和友情,并将这些经历与他的创作生涯交叠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个性十足、有血有肉的罗伯

特·奥特曼。林大庆导演则独辟蹊径,精选伍迪·艾伦新世纪以来《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爱在罗马》等六部佳作,进行细读,行文旁征博引、字斟句酌,笔触轻松诙谐,却不失深度。

演员如何配合导演

演员如何配合导演 这是一个不算古老的话题,因为自从有影视行业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导演和演员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部影视作品的完成,虽然有很多的因素和环节,但最后观众所看到的往往只有演员的呈现,而演员在整个的拍摄过程中,最直接的沟通对象就是导演,所以演员如何配合导演就成了一个演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演员如何配合导演是关系到一部作品是否好看的关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的“矛盾现象”,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这种特殊的矛盾,才会出现所谓的“不和谐”。那么,作为演员怎样才算是配合好了导演呢? 首先,演员跟导演沟通的最基本元素是剧本,因为简单地说,你是根据剧本去演的,他是根据剧本去导的,所以对于剧本的阅读和理解就是演员在接戏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个功课。 A、你首先必须要知道剧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有着怎样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不能简单地仅仅从人物关系单方面理解,因为你在诠释你的人物的时候,导演肯定要求你“必须演得象”,比如让你演一个过去的大户人家的小姐,结果你老是用现在流行的语汇和行为方式肯定就会不行,你必须了解人物在剧中的那个年代应该有什么样的特征; B、你必须要知道你所扮演的这个人物在整个剧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任务”,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比如在有的剧中,某个人物可能是为了表现那个年代里的某种势力或某种观念,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你就必须掌握这一点; C、你必须知道你所演的这个人物跟其他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变化和走向,因为人物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固定的,是有变化的,比如张三和李四开始的时候是朋友,但后来却变成了敌人,为什么会这样,你的情绪应该怎样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同步变化(当然,这里还有其他的表演技巧的问题。); D、导演对于剧本的想法和理解你也必须知道,因为对于同一个剧本,不同的导演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你必须要及时跟导演沟通,假如遇到不同的理解,你可以虚心诚恳地跟他交流,而不要因为他是大导演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他很想听呢,同样也别因为自己是明星演员而不听他的不同意见。 其次,演员跟导演在剧本充分沟通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听听导演对于人物的要求,他希望这个人物能在整个剧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以针对某一场具体的戏进行仔细的研究,省得到拍摄现场的时候再问导演,尤其是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戏,比如大家经常说的“激情戏”,虽然是剧情发展的需要,但不同的表演方式和表演方向可能会是不同的结果,有的这样的戏给人的感觉是美,可是有的却给人以“脏”的感觉,因此一定要听导演的要求; 第三,就是在现场的时候的具体步骤配合了,现场拍摄的时候,导演可能顾及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就不会有那么充分的时间跟演员进行详细的交代,因为他要顾及到摄影录音等多个创作部门的工作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演员自己有机灵劲儿了。你不能老是让导演为你的表演而一遍遍地拍,即使他不发火,其他的人或者制片人就一定会发火了,因为你在浪费大家的劳动呢,记住:正常情况下,在拍摄现场,导演的话就是命令! 第四,假如你有突然的灵感觉得可能会比导演高明的时候,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跟导演交流并在他的要求完成后马上呈现自己的方案。这种现场即兴的表演只要是你动脑子为想的,一般导演往往会鼓励你的; 第五,要跟导演配合好的再一个要求就是“做人”了,因为导演也不是神,所以生活中或者工作中也会有一些“问题”的存在,所以你可千万别去参加“议论”,因为一旦传到他的耳朵了,就会让你“苦不堪言”,你应该做的是对导演进行正常的关心和关怀,毕竟大家是一个集体嘛; 第六,在拍摄完成后,你还要继续跟导演保持良好的沟通,因为他在后期剪辑画面的时候还

《导演基础》演员与角色的矛盾大体归纳为创造与生活

演员与角色的矛盾大体归纳为创造与生活、体验与表现、敏感与控制相结合。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虽然与其它艺术创作一样是创作者与其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演员是以其自身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所以就有着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是演员在其创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两个自我:即第一自我(演员)与第二自我(角色)。或者说是演员在创作中过着一种双重生活,即演员在创作中既有着演员本人的创作生活与创作感受,如演员创作时的心境与在创作中对于自己创作的优劣的感觉;同时,还必须是过着角色的生活与感受其所扮演的人物的心理生活,也就是说他要生活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并且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辩证统一,双重生活的协调与促进,也是演员所必须解决的矛盾。 戏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是通过创造舞台行动过程来完成,并且必须通过舞台行动过程来表现的。 演员在镜头前或舞台上扮演的人物,在虚构的规定情境中,为实现某种意图达到某种目的而具体地进行有组织、有顺序、有逻辑的心理(行动)、语言(行动)、形体(行动)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舞台行动。根据舞台行动的构成和表现方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舞台行动是由心理和形体、心理和语言、心理和经验、心理和体现,内因外因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统一活动。根据这一规律,演员应该如何去组织人物的舞台行动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组织舞台行动是舞台演出总调度者——导演的一项重要创作活动。作为一个导演,每当接到一个剧本,开始进行排练时,如何组织好舞台行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舞台行动是为了达到剧本欲想达到的艺术效果,而在之前所进行的行动愿望,并在一定意志的支配下积极展开活动。 它是在具体规定情境制约下的活动。只有依据内、外部规定情境产生的活动才是合理的,整个行动过程都要伴随着人物的情感而不断作出调整变化,要符合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 舞台行动源于生活行动又高于生活行动,它是演员依据剧本在舞台上当众再现剧中人行动的艺术行为。剧本、演员以及舞台和观众,是舞台行动产生与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我试图从这些具体条件出发,在与生活行动的对比中,谈谈舞台行动的特性。一、舞台行动的假定性舞台行动,是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角色的行动。而剧中角色的行动虽来源于社会生活,但又非社会生活的重复,而是剧作家所创造的、演员演给观众看的虚构。无论任何形式的戏剧演出,都具有假定性的属性,不同的只是方式与程度。骊江淤缝然鑫翼攀魏潺熬演员的创作,无论是在电影、电视,还是戏剧中,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影视与戏剧除了各自的表现形式、传达手段以及时空控制等外在因索之外,都有其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一致性,即都必须掌握一条最根本的技巧—组织行动。它是表演艺术的基础。表演艺术又可以说是行动的艺术,行动—是指“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组织的,有既定目的的心理行动支配下的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的总和。”斯坦尼表演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揭示了人类行动的规律,提出以体验为基础的有意识的行动,以激发下意识的创造。这就是组织行动的原理。我们都知道,一个剧本的主题思想的揭示,从本质上说,主要靠的是人物的行动,而人物也主要通过的行动才能得以塑造,我们知道演员在舞台上应具有丰富的情感,真挚的体验,这是演员在完成人物行动中展现并巩固的。也就是情感应该是在人物行动的过程中根据规定情景的不断的变化,人物的心理愿望是否实现而产生的。如果演员不清楚角色的内心的张烈的愿望,不清楚上场任务,他的激情就可以说是自恋似的卖弄,让人莫名其妙。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前不久看了一次专业人员的业务考核,心里很沉重,觉得...... (本文 我们说,没有演员就没有戏剧,演员是戏剧艺术的主体。如果没有表演艺术,其它舞台技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导演的形象构思,首先必须从塑造人物形象出发,而其它辅助性的舞台艺术手段也必须以表演艺术为中心,才能构成和谐统一完整的演出形象。 有人认为,导演把剧本转化成舞台形象是再创造,不是“直译和图解”。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和导演职能

影视艺术中的导演和演员:导演现场实务与演员的表演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影视艺术中的导演和演员:导演现场实务与 演员的表演 第一招,“草船借箭 导演李俊在拍《归心似箭》时,对影片结尾—告别那段戏颇感艰难边是魏得胜要辞别玉贞回抗联部队,一边是玉珍虽已倒出心事,但俩人的未来仍处于未定之中,如何用画面表现,李俊十分踌躇,这时导演向演员琴高娃“借箭”。斯琴高娃建议送别时,她拿一个印花的包袱,帮魏得胜拴在背后,这手一拴,便形成拥抱魏得胜的画面,自然把两人不一般的情感活脱出来。李俊觉得这个主意真好,拍出来也很成功。 第二招,没有表演的表演 世界著名演员嘉宝,一生拍了29部电影,有国际影后之称,当她在美国出演《瑞典女王》(即《琼宫恨史》)中,在演到女王和西班牙大使产生爱情,决心退位同西班牙大使一起乘船离开瑞典时,不料她的情人却半路遇刺身亡,这时女王该是什么样的表情呢?导演为嘉宝设计了许多表演方案均不奏效,最后嘉宝按照导演的要求,站在船头不做任何表面,拍下这个镜头此时呈现在银幕里的嘉宝像一尊优美而庄严的大理石雕像,静穆屹立,现众觉得妙不可言。 这个“不做任何表演”的镜头,在不同的观众那里,根据自己的心情,对瑞典女王做出了移情的心理解析,使不同的观众都获得了一个自己内心中最满意的“女王”形象。这个镜头被后世称为“无表演的表演”典范。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极为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伊朗人民在地震之后顽强执着的精神风貌。片中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表演十分生活化,导演也大量运用“无表演的表演”,非常真实地展现了其民族的精神风貌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无表演,不是自然形态本身,而是隐蔽的、遮掩起来的表演。它决不是任何演员都可以做到的。 第三招,导演现场实务 在影视片(剧)拍摄中,导演是三军统帅,是全剧的总筹划和总指挥同时他又负责协调演、摄美、服化、道、照明、录音、剪辑各部门的工作。导演就是全剧、全片的“首脑”。 导演应既有威严又擅长沟通,导演的人格魅力就在于他善于用别人接受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创作需求目标是鲜明的,手段是圆润的而非粗暴的。摄制现场良好的工作气氨主要要靠导演来营造。导演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影响整个摄制组,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现场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导演通过副导演协调制片部门和制定摄制计划,导演不必事必躬亲。要当好“总司令”而不是士兵。摄影的、布光的、置景的、录音的、场记的、演员、剧务的、外联的等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赏罚分明,张弛有度总司令除了本人的艺术造诣外,就是严格执行流程,赏罚分明,这样的摄制组才有战斗力在现场中,摄制组的任何成员,一旦在拍摄通知单上签字,就表明你已立下“军令状”。良好的生产责任制度,是保证影视片的拍摄不出疏漏的任何人做得好,做得出色都应给予奖励;任何人做得差甚至乱麻一团轻的就得罚,严重的就得走人。 冬,由于影视片(剧)拍摄受资金多少、天气好坏、演员档期完成日期、公期等诸多限制,一般来说摄制工作是十分紧张的。

影视艺术中导演和演员:导演拍摄现场4 “招”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影视艺术中导演和演员:导演拍摄现场4 “招” 继续给大家分享导演在拍摄现场的几“招”。 第一招,演员要与角色的形体相近 为了在形体上靠近角色,中外影星减肥或增胖,成了不二法门。连续剧《固城》中苏文纨的扮演者李媛媛,为了表现角色的“身段瘦削”,刻意下功夫减食、锻炼,使自己身体减了5斤体重。演员黄志忠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符合海瑞瘦小精干的特征,在出演《大明王朝》中的海瑞时,12天中减了19斤而电视连续剧《唐明皇》中杨贵妃的扮演者林芳兵因为要反映唐代生活中女人以胖为美,特地增吃、增睡,使自己胖了许多斤,最后完成了角色的塑造。 这是从外部特征入手,然后再进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第二招,导演要指导演员在不同景别中的表演 导演要求演员做到对待不同景别表演做到心中有数。 电影电视在特写中,由于特写使人的脸纤毫毕现,从而使它超越空间进入心灵的领域在王启民、孙羽导演的电影《人到中年》中,潘虹饰演的眼科大夫陆文婷,一天中午,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又累又饿,小女儿病了,儿子吵着要吃饭,她烦躁地责怪儿子并打发他自己买吃的。儿子回来,在妈妈的桌子上放上两块烧饼,一杯白开水,然后转身上学去了。 导演要求潘虹要在这个镜头中,充分利用好电影特写镜头,要把百感交集的“多音部”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表情表现出来。 潘虹不负重托,她细腻地传达出五个层次的表情 1。母亲没有照顾好孩子的内疚; 2。深深被年幼孩子的体贴所感动,刚才错怪了孩子而不安; 3。镜头进一步推成大特写,作为妻子关心不到丈夫,她吃力地咬了口烧饼,仿佛咀嚼着人生和事业的艰辛; 4。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又是她的天职她无可奈何; 5。陆文婷面部肌肉抽搐,眼眶里蓄满的泪花,终于扑簌簌地掉进盛着白开水的玻璃杯中。 这部影片由于编、导、演的通力合作,使《人到中年》夺取了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女主角奖。 电视连续剧《渴望》中刘慧芳的饰演者是凯丽。导演要求凯丽将刘慧芳的纯洁善良纯朴热情,善于让人责己的个性准确地再现出来。导演正是通过指导她在全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中有分寸地表演,控制好在不同景别中的收、效、放、做,使表演出神入化。《渴望》能牵动千万人的心弦、产生空前的轰动效应,与此大有干系。 第三招,导演创造条件,放手让演员即兴创作 影视表演,就大多数而言要求返璞归真,具有生活本身的自然美,表演要像生活那样纯朴自然。 为此导演为演员安排好足以乱真的场景,交流对象,积极的相互行动具体而新鲜的刺激,真实的环境气氛,使演员的表演在自然的氛围中进行创作。

从“演员”到“导演”

从“演员”到“导演” 为了实现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导”?“导”什么?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加以浅谈。 一、设置情景——导趣 导趣,即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强烈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进入角色,应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例如:胰导素这一部分的知识比较枯燥,又难以理解,教师可设置一些科学、有趣的疑问来引入:切除胰腺的狗,它的尿会引来许多的蚂蚁,这是为什么?学生对这一问题由好奇产生兴趣,就会产生高涨而积极的情绪,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直到最后掌握胰导素的全部知识。 这种有教师设置趣味性很强的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程序中重要的一环。 二、精心设问——导思 导思,即引导学生开动思维机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原则,教师的思考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现在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唇焦舌燥,学生坐着却悠闲自得。所以,如何开动学生的思维机器,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学习,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应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有疑方思,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目标要求,由浅入深地设置一些梯度性的疑问,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方法一:教师提出一系列梯度性的疑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种子的结构及萌发”部分知识时,可设置如下一些问题:种子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其主要部分是什么?新植物的幼体是什么?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有哪些异同点?种子萌发的内因是什么?外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思考,总结得出结论。此法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方法二:教师提出系列由表及里的疑问,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解决问题。在学习一些动植物形态结构的内容时可用此法。如在学习“鲫鱼的外形”时,教师可在每张桌子上放一只剩有鲫鱼的玻璃水缸,提出以下一些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总结。⑴鲫鱼的体型有什么特点?这有何意义?⑵鲫鱼的体色有何特点?这有

谈导演对演员的尊重与理解

谈谈导演与演员的关系 松里 导演与演员在艺术创作中的关系,很多大师级的艺术家如普多夫金、丹钦科等都已很详尽地阐述过了,在次不必再重复前人已有的定论,也无须赘述。笔者在本文中想谈的这个问题很难提到专业艺术创作的高度,但对导演和演员而言却又事关人物形象能否成功塑造;它在戏剧影视创作领域并不具有理论色彩,却又直接影响到导演和演员的创作态度、创作情绪和创作灵感。这个问题便是在戏剧、影视艺术创作中导演和演员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笔者有感于近几年来在工作现场时常遇到的一些怪现象。例如,如果演员在排练或者拍摄过程中没有正确领会导演的意图,导演便会大发肝火,甚至对演员言语辱骂,说出一些有损于别人人格的语言,例如:“你啥也不是”、“你真他妈的蠢”、“你他妈的会演戏吗”等等。于是,在众目睽睽下,可能本来就很紧张的演员在舞台上或者在镜头前就更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了。可想而知,演员在这种情况下怎能塑造出丰富鲜活的人物形象。 人人都知道在艺术创作中要重视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但这个“关系”,不仅表现于两者在理解角色、塑造人物上的相互默契和启发上,也表现在两者相互尊重和理解彼此的人格和情感上。丹钦科谈到导演时是这样说的:“导演是具有三重身份的人:其一,导演是解释者,怎样表演是由他来示范的,所以可以把他称作兼为演员的导演或兼为教师的导演;其二,导演是一面镜子,要反映出演员个性方面的种种素质;其三,导演是全剧的演出组织者。”我国著名导演艺术家黄佐临先生也认为,导演和演员的关系是相互激发相互感染,共同把人物形象塑造出来,不能像“镜子”那样消极被动,而应帮助与指导演员改造自己…… 在艺术创作中,导演和演员同是二度创作者,只是分工不同,他们只是有着创作规律上带来的差异。他们之间没“大”没“小”。导演是总体性、全局性的二度创作的引发者、阐释者、协调者和最终把握者;演员是舞台行动的载体和具体实施者,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导演的一切构思需要演员和其他综合因素体现,导演是幕后指挥,演员是台前体现。导演对一切人物的想法都要靠演员实施。这就需要导演应尊重演员的情感和人格,为演员塑造人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演员的情感是很脆弱的。人的情感不是自来水,打开水龙头水就出来了,关上水龙头水就没了。人不是可随意操纵的物体,他有自己的意识。通常,我们在生活中看见有人哭了,他不是一下子就哭出来了。他会有一个伤心的过程。停止哭泣也不是一下子就停止,而是会抽泣一会儿。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演员不要表演情绪。人的情绪不是表演出来的,它是由内在的(内心独白、内心视像)变化所产生的。如果导演因为演员在表演中某一个动作不到位便对他大发雷霆甚至臭骂一顿,那演员在艺术创作中的心绪便被打乱,很难完成他的艺术创作。 导演在拍戏时不要给演员定的框架太死板了。演员也在二度创作,有时按导演的要求演员演起来,很不舒服;有些导演无法体验演员的感觉,当然导演非常需要的特殊调度的处理,演员一定要想办法去实现导演的要求。例如:有一位演员谈到,导演要求她从这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位置,她无法找到契机,后来她把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演与演员)【圣才出品】

第7章导演与演员 7.1 复习笔记 一、表演艺术的特性 (一)内容 1.演员自身创作 表演艺术的特性,是通过演员自身创作来完成的艺术。演员(包括电影演员、戏剧演员、舞蹈演员、歌唱演员等)的表演创作,只能通过自身的行动、表情和声音来塑造形象。他们的作品及其艺术价值就是他们自己。表演艺术的特性,就是通过演员自身进行创作来完成的艺术。 2.演员魅力 表演艺术的特性所决定了演员的魅力在于演员自身。 (1)电影明星除其饰演的角色生动、性格鲜明之外,还得力于演员的表演才能,以及他自身形象附着于角色身上的魅力。 (2)演员的形象靓丽与否并不影响演员表演的艺术魅力。掌握表演的技能和创造人物形象的功力才最为重要。 (3)演员表演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导演水平的提高。

(二)实例 1.谢添与《林家铺子》 演员谢添在国产影片《林家铺子》中饰演林老板。 (1)角色的成功饰演为影片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的成功做了重要贡献。 (2)谢添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林老板的两面性和双重性格。他既是被压迫、被剥削者,又是压迫者和剥削者,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复杂心态,为中国银幕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2.巩俐与《秋菊打官司》 演员巩俐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扮演秋菊。 (1)秋菊形象自信、倔强、执著的个性是对过去中国农村妇女隐忍形象的颠覆。 (2)演员把自己的魅力附丽于角色身上,为中国银幕画廊增添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妇女形象。巩俐凭借该片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3.霍夫曼与《雨人》 演员霍夫曼在影片《雨人》中扮演雷蒙德。 (1)雷蒙德患有“孤独痴呆症”失去了与社会交往和理解别人的能力;但他又绝顶聪明,具有一种奇异的天赋和才能。雷蒙德人物形象矛盾复杂,表演难度大。 (2)霍夫曼把“两人”雷蒙德的形象设计成一副少言寡语,语气千篇一律,显露痴呆的模样。创造的雷蒙德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霍夫曼由此再获得奥斯卡影帝的称号。

影视剧组的职务与职责

影视剧组的职务与职责 一、制片人:(Producer) 一部影片里最高负责人(寻找资金,建立剧组) 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 制片人大多懂得电影艺术创作,了解观众心理和市场信息,善于筹集资金,熟悉经营管理。电影生产中有时把制片人称为监制,通俗讲“制片人”就是投资者或者能够拉来赞助的人。 电影制片人(Producer),也称“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制片人还要进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 有出品人又有制片人时,则制片人是出品人所聘请,出品人是大制片单位的负责人,但对于片子的制作职责是一样的。制片人工作的最主要内容是负责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影视剧摄制计划与摄制预算。在没有剧本或剧本不成熟的情况下,制片人还要负责组织必要的剧本创作工作。制片人对确定影视片的风格,包括确定导演在内的摄制组主要成员的构成,确定主要演员的人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制片人还要负责筹措资金。有的制片人负有发行的责任。 二、制片主任:(Producer ) 管理整个剧组 制片主任对制片人负责,是制片人最主要的助手。主要工作是协助制片人编制影视剧的预算、制定拍摄计划、保证摄制组日常工作的正常运作及控制资金的支出。制片主任还要根据制片人的授权与要求,代表摄制组联系外景场地,联系人员等协调并签署协议。现在还有副制片人的说法,副制片人实际上履行制片人应履行的职责,有时这个头衔会授予某个制片主任或者副导演,以表彰他们做出的超过份内的贡献。 三、导演:(film director ) 创作组中最高负责人(调动全剧组的积极性,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拍片计划) 导演组设有导演、副导演、场记、动作导演、特技导演等。 导演组的导演对制片人负责,相当于公司总经理。导演的主要职责是在制片人确定的资金预算及制作计划下,在影视剧创作的各个阶段里指导演员和摄制组的活动,将剧本内容转化为影视剧的图象和声音。 副导演对导演负责,副导演的主要工作的是代表导演组与制片主任合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摄制计划,协助导演选演员并根据导演要求指导临时演员、群众演员和特技效果。副导演还负责摄制过程中的主要文案工作,如演员调度计划,摄制通知单及影视剧送审方面的工作。 助理导演协助导演处理导演组的日常杂务。 四、监制:(Executive Producer) 后期制作中的最高负责人(后期剪辑中做监督工作)

导演艺术与演员表演艺术的关系

导演艺术与演员表演艺术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01-19T09:30:09.810Z 来源:《戏剧之家》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尹姝文[导读] 一切艺术门类综合在戏剧艺术当中时,你自身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剧目中的角色。一切艺术门类综合在戏剧艺术当中时,你自身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剧目中的角色。每一个剧目都是导演和演员能力的综合体现,离开了导演艺术和演员的表演艺术,就不能完美地体现剧目的真实内涵。导演是一个组织者,引导演员按照剧情需要的先后顺序,去完成每一 个剧目。剧院的水平有多高,主要是看剧院导演和演员的水平高低。在每一个剧院中,导演和演员都要老老实实、心平气和、本本份份、勤勤恳恳地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每一个剧目,能否尽善尽美地表现剧本的原意,主要取决于导演和演员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导演对排练每一个剧目要有总体的设想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具有自己的艺术观点。演员是导演手中的一块泥巴,导演是雕塑家。演员是艺术品,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是要经过雕塑家的精心雕刻才能完成的。一个好演员离不开一个好导演的点拨,离开了导演的点拨,演员就不能完全发挥自身的潜能。导演在排练场中,把深层的东西讲解给演员,把人物的思想情感灌注在演员身上,使演员有新鲜感、有激情,才能把角色塑造得淋漓尽致。 其次,在排练场里,是以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中心,而不是以演员为中心,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完成的。演员对角色理解的准确与否,又体现了导演艺术的不可缺少性。在导演的指挥下,演员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剧中所扮演角色的每一个动作,使原剧本的人物真实地在舞台上再现。 一出剧目演出效果的好坏,观众的评价如何,能不能为观众所喜欢,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导演的水平。导演的水平高,对剧本理解得深刻,并具有优秀的导演才能,就能把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演指导到位,并能启发演员的表演才能;导演的水平低,对剧本理解得浅薄,导演技能又不精深,对演员的指导平平,就启发不了演员的表演才能。二是演员的表演水平。演员的表演水平高,悟性好,对剧本的理解深刻,有激情,经过导演的点拨,才能完美地表现自己所扮演角色;演员的水平低,悟性差,导演费尽心思去指导讲解,演员就是理解不上去,动作僵硬,就不能完美地体现剧情所需要的角色。 例如《付兆生》一剧。我在剧中扮演付兆生的老姨,由于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从艺校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从没有到过农村,对农村的生活了解不深,只是从书本上和其他人口中有了一点点的了解,在扮演付兆生老姨这一角色时,是被动地承担这一角色,但由于导演深刻地理解剧情,又到农村体验过生活,对农村有着很深的了解,在指导我时,耐心细致地对我讲解着农村的情况,并亲自示范付兆生老姨的动作,使我很快地进入角色,准确地塑造了付兆生老姨的形象。 如古装戏《乾隆韵事》一剧。我在剧中扮演乾隆的生母李氏这一角色,由于我在艺校多次排演过古装剧目,对剧情也有全面的了解,在导演的精心启发下,我极其准确到位地把李氏这一角色塑造了出来。 再如现代剧《希望》。我扮演雪花妈妈,由于我本身就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与雪花妈妈这一角色有很多相同之处。看了剧本以后,很多情节在心目中就浮现出来,所以在排练时,经过导演的指导,加上我对角色的准确理解,使我所扮演的角色比较成功到位。 由此可见,一个剧目总体水平的高低,是由导演和演员两个重要因素来决定的。每一出剧目,从排练到演出,都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的结果,二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责任编辑王庆斌

影视艺术必知:演员是什么和演员的种类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影视艺术必知:演员是什么和演员的种类 演员是什么? 1。演员本身是用于创作的“材料”。 2。演员又是对自身进行开发的“工具”,即创作者。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自然进行改造。演员利用本身这一“工具”开发自己,在生活中做出再创造。即“演员通过对人的身体、生活的正确安排才能够激起角色精神生活,并使之巩固下来” 3。演员又是自身创作的成果。他或她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之后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如奥赛罗、李尔王、郝思嘉、凯恩、劳伦斯、罗密欧、朱丽叶、梁山伯、祝英台、雍正、毛泽东……这些都是表演创作的“产品”。所以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给演员定义的“三位一体说”,即“演员是材料、工具和产品”,言简意赅,精到绝伦。 演员的种类 影视演员一般分为四种: 1。群众演员:常常没有台词,仅作为背景人物出现 2。普通演员:选有一定表演经历的; 3。专业演员:经过专业培养的、戏剧学院或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毕业生; 4。电影明星:优秀演员,电影明星,往往会成为一个时代、一个阶级、个民族审美理想的源泉和寄托。如我国的崔嵬、赵丹、周璇、白杨、于蓝以及陶金、古月以及当代的明星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等,这些有成就的、有独创性的人,他们的出演往往是票房的保证。不少文化研究表明,明星形象包含着大众神话。 好莱坞电影实行的是明星制,事实证明它对发展电影事业是有好处的。 吴字森导演在拍《赤壁》时,采用了明星阵容,尽管片子一般,却保住了七亿元投资获得较高的票房韩三平和黄建新导演的《建国大业》,也采用了全明星“战略”,启用了电影明星或著名演员,如唐国强、刘劲、章子怡、葛存壮、葛优、孙红雷、赵薇等众多名演员上阵,除了影片属重大历史题材、导演也精彩外,单这个明星阵容就能叫人心向往之。2009年9月23日该片作为国庆献礼片上映,仅六天半票房已超过1.5亿,这就是明星效应。 导演要为演员指导好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是指剧作家在剧本中所提供特定的历史、时代,事件、事实,剧作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生活环境以及事件发生的前提、人物特定的关系、角色的一切情况等。它是导演和演员创作的依据和出发点,而外部创作,即美术、置景、服、化、道、照明、录音、音响、音乐的要求等等。 规定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你是什么人? 2。发生了什么事? 3。事件和人物所处的时间地点。 4。人物的目的和动作,你要干什么? 5。人物间的关系等。 规定情境对导演来讲,其一,出于对戏的处理和如何启发演员表演的需要;其二,它本身便是导演为创作影视片(剧)所着力刻画的内容。

它是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出发点

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适度的修改,以符合实际的需要,因此,舞台工作者会修改出一份不同于原著,有著详细注记、标出在剧本中某个段落应该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剧本,这样的剧本叫做“提词簿”或“演出本”、“台本” (promptbook英音:['pr?mpt,buk]美音:['prɑmpt,buk])。此外,剧本是完整的演出脚本,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舞台演出脚本只有简短的剧情大纲,实际的对白与演出,多靠演员在场上临场发挥,而这一种脚本则称为是“幕表”。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一个典型的剧本例子如下: 小姐房间内 王妈:(小心翼翼地)小姐,您还是得注意身子,就吃点东西吧。 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妈下)

1、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即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这些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里有这样的句子:“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别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试想,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写在剧本里,你叫演员看了怎样用动作去表达。 如果要用剧本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就只有写成如下: 在课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著紧张的表情,看着站在外面的老师。老师手上拿着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陈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看出课室外面,画面渐渐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见到他们严肃的脸孔,不知该说些什么。小明的父亲说:“会合格吗?”小明说:“会……会的。” “陈小明!”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老师手上拿著小明的成绩单看著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2、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好闷。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击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著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3、故事太多枝节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导演与演员)【圣才出品】

第7章导演与演员 一、填空题 1.演员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必须______。 【答案】真实 2.生活无论是______还是______都是演员创作的基础。 【答案】直接的;间接的 3.在演员总体素质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演员的______与______。【答案】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4.______和______是演员创作素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答案】信念;真实感 5.形体性动作和语言动作都是为完成______的______服务的。 【答案】人物;心理任务 6.表演课是一门______很强的课程。 【答案】实践性

7.演员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素养,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______生活体验。 【答案】直接的 二、判断 1.信念和真实感是不可分离的。 【答案】正确 【解析】信念是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的表演素质,信念感强的演员能够很快进入规定情境,因此表演也更具真实感。 2.表演艺术的特性之一是演员要把艺术的创造虚构演绎为真实。 【答案】正确 【解析】真实感是表演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演员要把艺术的虚构创造成令人信服的艺术真实。 3.演员只需按导演要求直译式扮演角色。 【答案】错误 【解析】优秀的演员都非常重视揭示角色的思想内涵与哲理,直译式地扮演角色不是创造。 4.造成心理与生理紧张的原因是唯一的。 【答案】错误 【解析】造成心理与生理紧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当众孤独所引起的畏惧,艺术

虚构带来的困难,创作上缺乏自信,听到批评后无所适从而产生困惑,因人而异出现的种种非艺术创作所需要的私心杂念,长期不正常的习惯造成的形体和声音上的紧张等等。 5.创作者本人素质的高低优劣与演员素质的高低无关。 【答案】错误 【解析】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创作者本人素质的高低、优劣往往决定着艺术作品本身的高低、优劣,从而影响到演员素质的高低。 6.任何行动都是形体活动。 【答案】错误 【解析】行动包含形体活动和言语活动。 7.形体性动作是用来完成心理性动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答案】正确 【解析】形体性动作和言语动作是演员表演的两个支柱,它们都是为完成人物的心理任务服务的。 8.思想总是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 【答案】正确 【解析】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是有思想的动物,而语言则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思想总是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的。

论编剧、导演与演员在电影中的职能

论编剧、导演与演员在电影中的职能 在一部电影中,导演起到人体大脑的作用,其职责是:指挥现场拍摄工作。导演的再创作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和确定演员,并根据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片总的创作计划。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比如在一部电影中,我们就可以把导演看作大脑。可以有以下的的作用;1、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2、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6、指导工作团队完成后期制作,包括剪辑、录音、主题曲、动画、字幕、特效等; 7、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而在一部电影中,编剧就是更是不可少的啊。编剧在戏剧事业中,具有基础与前提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这种重要地位与作用,又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一、编剧在剧目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许多年来,在戏剧界有一句人所共知的名言:“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话的意思是说,在整个剧目生产中,剧本处于第一位的位置,是全剧目的“根本”。的确如此,剧本作为文本,作为戏剧艺术的“设计图纸”,其设计者——编剧,便是整个剧目的“总设计师”,没有剧本,便没有戏剧艺术的一切。尤其是在没有音像传输手段的时代,剧本就更成为剧目生产的惟一依据与蓝本。即使有了音像传输手段,也不能只凭音像资料进行艺术生产,仍须以剧本为准。由此可见,作为剧本的编写者,编剧在剧目生产中的基础与前提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二、编剧在创作人员中的地位与作用编剧作为“总设计师”,是一度创作的主创者,而导演、演员、舞美设计师等等,都是二度创作者。这些二度创作者,是为一度创作者服务的,所有的导演构思、演员表演、舞美设计(包括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灯光、音响效果等),都受剧本创作者的制约,并为体现剧本创作的原意服务。比如在《编辑的故事》里面,他们就是起到了以上的两个作用啊。 演员,可以说就是导演和编剧的工具。无论是导演和编剧在出彩,如果没有演员,一切都是白说。一部影片的情节内容、思想内涵都是通过剧中人物,就是演员扮演的角色体现的,观众关注人物的命运,自然最注意扮演人物的演员,演员就成为最引人注目,受到褒贬最多的中心目标。但是演员身上的光辉,取得的成就,只有一部分是属于演员个人的气民魅力和表演功力,大部分成就和功劳是属于剧本、导演、摄影、照明以及化妆道具等部门的。一部成功的影片把所有成功的荣耀都汇聚于员身上,同样,一部失败的影片,演员也要承担许多并非是他的责难。我们在分析一个演员的表演时往往把编剧的、导演的因素加诸表演中,很难脱离开这些因素单纯地去谈表演。 有的导演只把演员作为实现自己构思意图的工具,是手中随意摆弄的活道具。他只告诉演员你现在应该怎样去做,却不让你知道为什么去做。演员只能按照导演的严格规定去行动。例如:希区柯克,他看待演员是傀儡,用绳子把他们牵来牵去。费里尼的导演手法是,演员坐着,摄影机越来越向他们脸部靠拢,而费里尼拿着一盏灯围着演员转,并说:“头不要动,转动你的眼睛。”费里尼从来不让演员读剧本。马塞洛·马斯特洛亚尼会这样给费里尼表演,当费时尼说:“坐下来,看窗外。”他不会问:“我该想些什么?”‘我在看什么?”就眼望窗外了。他已经习惯了并且完全信任导演的这种手法。

现代性视阈下的存在之思_导演与演员的角色错位与归位_细读穆旦_冥想_

现代性视阈下的存在之思: 导演与演员的角色错位与归位 ———细读穆旦《冥想》 ○周述波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在“文革”后期,穆旦有了一次诗的火花的迸射,在短短一年间(1976年)写下近30首诗,成为穆旦一生中的第二个创作巅峰。作为穆旦人生落幕前诗艺迸发之一的名诗《冥想》,向我们展示一个形而上的人类群体与个体存在之思,敞开了人类悖论而又真实的生存本相。这首诗却一直少有人进行正式的文本分析,本文试图通过细读《冥想》,采用新批评的方法,演示人与万物作为导演与演员的角色错位与归位过程,探寻穆旦在现代性视阈下进行生命参悟和文化寻根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穆旦; 《冥想》 悖论; 张力; 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8)03-0046-04 在新中国成立前崭露头角而未享盛誉、在建国后又遭遇从肉体到精神双重摧毁的天才诗人穆旦,在“文革”后期作为一名诗人又率先“归来”了,一口气写下30首诗。这与其说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写作高潮,不如说是数曲令人惊醒的生命挽歌。他“复出诗歌”中的《智慧之歌》、《演出》、《冥想》、《友谊》、《停电之后》、《自己》,以及《春》、《夏》、《秋》、《冬》等诗歌,都是读者和评者交口称赞的杰作。这些历经劫难和压抑后诗艺的最后迸发,似乎是穆旦被迫停止写诗多年后的一次回光返照。其中,《冥想》以其临终前惊人的清醒意识和丰富的痛苦心理,对生命进行一次智性和理性思考,深刻地揭示人类群体在自然历史面前与人类个体在社会历史面前的似为主宰者实为被主宰者的被错置被遮蔽的尴尬境遇,从而凸现了茫茫宇宙中人本位的荒谬与虚妄。 一 冥想 1 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 遭遇还比不上一棵小树? 今天你摇摇它,优越地微笑, 明天就化为根下的泥土。为什么由手写出的这些字,竟比这只手更长久,健壮?它们会把腐烂的手抛开, 而默默生存在一张破纸上。因此,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 实则在它们长久的秩序下我只当一会小小的演员。 2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我只觉得它来得新鲜, 是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仿佛前人从未经临的园地 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作者简介]周述波,男,湖北襄樊人,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