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学导论-11
生物科学导论(精选5篇)
生物科学导论(精选5篇)生物科学导论范文第1篇【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导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Thinking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Method of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ScienceLI Wei YANG Yu—ling(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Anhui 245041,China)【Abstract】Through setting up the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Science course, the theoretical system,research hotspots, curriculum provision system,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furt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will be introduced to freshman majored in Biological Scienc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the freshman establishing their interests and clearing the curriculums and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s, whi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Key words】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science;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0 引言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讨论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北大物理学院课程
22 PHY-1-5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 11 PHY-1-5 12 PHY-1-5 辐射物理 13 PHY-1-5 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 21 PHY-1-5 快电子学及实验 22 PHY-1-5 核天体物理 23 PHY-1-6 加速器物理基础 11 PHY-1-6 等离子体和离子束物理 12 PHY-1-6 医学物理导论 21 PHY-2-2 01 PHY-2-2 群论 I 02 PHY-2-2 量子统计物理 03 PHY-2-2 量子场论 04 PHY-2-2 群论 II(李群李代数) 05 PHY-2-2 量子规范场论 06 4 4 春季 3 3 春季 4 4 秋季 4 4 秋季 3 3 秋季 量子力学 III(高等量子力 4 学) 4 秋季 3 3 秋季 3 3 春季 3 3 春季 3 3 秋季 3 3 秋季 4 3 春季 3 3 秋季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题实 4 验 2 春季 3 3 春季
至 PHY-0-811系列的低年级选修棵。第二层次包括 PHY-1-01x 系列的数学物理方法、 PHY-1-04x 和 PHY-1-05x 系列两种类型的物理专业基础课、PHY-1-06x 系列的近代物理实验 以及 PHY-1-1xy 系列的高年级基础性选修课。第三层次包括 PHY-1-2xy 至 PHY-1-6xy 系列 的物理专业性选修课、PHY-2-20x 和 PHY-2-30x 系列的研究生课以及 PHY-1-9xy 系列(正在 建设中)的交叉学科类选修课。 对于不同类型的培养目标,除总学分要求都是140外,物理学院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案和 不同的学分要求。在所有类型中,(1)必修课高等数学 I、II、线性代数可由数学学院内容 相近的 A 类课程代替, (2)全院必修课中超出规定学分部分可作为选修课, (3)在专业选修课 中,物理基础类和物理专业类课程中超出规定学分部分可作为跨学科类课程。 (一) 、宽基础型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生物物理学导论-09
为了能够合成ATP ,必须利用ATP ,这一 过程需要“加油”。产生的ATP多于消耗 的ATP ,否则就无任何意义了。
事实上,在进行第一次磷酸化之后,3-磷酸甘油醛 + (TP) 被NAD 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DPG) 。 磷酸化氧化3-磷酸甘油酸(3PGA)再使ADP磷酸化为 ATP,催化这一步的酶是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三羧酸循环上所产生的各种重要的中间产物,对 其他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也有重要意义。 细胞迅速生长期间,三羧酸循环可供应多种化合 物的碳骨架,以供细胞合成之用. 在植物体内三羧酸循环中有机酸的形成,既是生 物氧化基质,也是一定生长发育时期一定器宫中 的积累物质,如柠檬果实中富含柠檬酸,苹果中 富含苹果酸等。 目前在发酵工业上也己利用微生物的三羧酸循环 代谢途径,生产有关的有机酸如柠檬酸及谷氨酸 等.
糖的有氧分解
从糖分解到乳酸或丙酮酸,仅释放有限的能。 大部分生物的糖代谢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 糖的有氧分解代谢实际上是糖的无氧分解代 谢的继续、从丙酮酸生成以后,无氧酵解与 有氧氧化才开始有了分歧,因此糖的有氧氧 化,实质上是丙酮酸如何被氧化的问题,但 丙酮酸以后助氧化都是在线粒体上进行的。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途径是一条完整的代 谢途径。是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与水的一系列连续反应。
3-磷酸甘油酸(3PGA)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 作用下,然后异构化为2-磷酸甘油酸(2PGA), 并在烯醇酶的作用下,失去一分子水时转化 成磷酸烯醇丙酮酸(PEP)。
最后,磷酸稀醇丙酮酸(PEP)在丙酮酸激酶的作用 下,将另一ADP分子磷酸化成ATP,产生丙酮酸 (Pyr)。 丙酮酸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NADH的催化 作用下还原成乳酸。
生物物理学导论-01
②膜与细胞生物物理
•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单位,细胞中的膜系统是 其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把分子生物物理的研究 成果应用于细胞与膜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推 动生命现象深入到分子水平,是当前主要方向 之一。其内容包括膜的分子动力学,如膜脂运 动、构象,特别是脂多型性的生物学意义的研 究;膜蛋白运动与构象的研究;膜脂与膜蛋白 相互作用的研究;细胞识别作用机制与信息跨 膜转导关系的研究;通道蛋白构象及其离子通 透机制的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经过40年的发展,这一状况已经有很大 改变。从最近l0年来国际纯料与应用生物 物理学联合会(IUPAB)召开的(三年一次) 的大会内容,以及美国、日本等每年都 召开的年会内容分析,生物物理学已经 逐渐形成了它自己的基本内容和研究途 径。
当前 生物物理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 • • • 1)分子生物物理 2)膜与细胞生物物理 3)感官与神经生物物理 4)生物物理新技术
生物物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 生物物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发展将同时 促进物理学和生物学本身的进一步深化。 • 现有的物理理论与技术还不足以说明与了解生 命现象的全部复杂性。生命现象的深入研究, 向物理学提出了诸如进化、分化、发育、调控、 思维活动、信息处理等高层次的问题,以及为 解决上述问题急需发展的新技术,这也为物理 学的今后发展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⑥光生物物理
• 光生物物理作为光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应着重研究其物理机制,包括 光合作用原初过程的研究,茵紫质的质 子泵机制的研究,视紫质光原初过程及 其与菌紫质的比较研究,自由基与单线 态氧在光生物学作用中的意义的研究, 激光生物物理的研究,以及根据光合作 用原理应用于新能源的研究等。
⑦环境辐射的生物物理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大纲第一讲序论及生命的元素1.进入新世纪后,人类社会面临哪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生命科学有何关系?人口问题〔遗传变异〕,粮食问题〔品种培育〕,健康问题〔病毒〕,资源问题〔生物能源〕,环境问题〔环境对物种的影响;细菌〕2.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
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巴斯德的曲颈甑实验证明“种质论”批驳“腐生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3.生命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日益频繁,请举例说明生命科学如何促进了其它某一学科的发展,或其它某一学科如何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生物学要有大突破必须寻求物理学科等其他学科的支持。
现代仪器设备的武装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4.生物学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有何特征?有何代表性的人物?〔1〕描述生物学阶段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达尔文《物种起源》〔2〕实验生物学阶段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巴斯德〔3〕创造生物学阶段DNA双螺旋模型的发现〔1953年〕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时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沃森、克里克5.如何确定人体必需微量元素?〔1〕让实验动物摄入缺少某一种元素的膳食,观察是否出现特有的病症。
〔2〕向膳食中添加该元素后,实验动物的上述特有病症是否消失。
〔3〕进一步阐明该种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6.举出三种人体大量元素和三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C H O N P S Na K Mg Ca Cl;微量元素:Fe F Zn Si Mn I Se B Al第二讲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7.比较多糖、蛋白质、核酸三类生物大分子。
比较项目包括:单体的名称与结构特征,连接单体的关键化学键和大分子结构的方向性。
8.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为何不稳定?变性:在外界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活性、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复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活性、理化性质得到回复;原因:维系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是非共价键,键强度很小9.简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分子生物学导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
(一)创世说和进化论
三个与生命现象相关的基本问题
生命是怎样起源的?
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
动、植物个体是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创世说 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包括人类。
什么是生命?生命如何定义?
从生物学角度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的定义
从生物物理学角度的定义
分子生物学手段
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Human Genome Project,HGP
问题的提出
70年代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已具有一定 的雏形;
1986年著名遗传学家Mckusick V提出 从整个基因组的层次研究遗传学的科学 称“基因组学”;
同年,诺贝尔奖获得者Dulbecco R在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癌症研究的 转折点——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分析”, 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响应;
记在人类基因组中多达300万个。
构建遗传图谱的基本原理:
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进 行重组和交换,染色体上任意两点之 间发生重组和交换的概率随着两点之 间相对距离的远近而发生变化。
构建遗传图谱的意义:
通过连锁分析,可以找到某一致病 基因或表型的基因与某一标记邻近 (即紧密连锁)的证据,从而可把 这一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特定区域, 再对基因进行分离和研究。
(三)RNA剪接研究
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研究(又称结构分子 生物学)
(一)概念:
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定的空间结构及结 构的运动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科
学。
(二)结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向:
结构测定;
结构运动变化规律;
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建立。
(三)结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
现代生物学导论
现代生物学研究 领域: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生 态学等多元化发 展
生物学的分类和领域
分类:动物学、植物学、微生 物学等
领域: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 学、生态学等
交叉学科:生物化学物理地质 材料科学等
应用领域:医学、农业、工业 等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生命的基本元 素包括碳、氢、
生物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突变、基因重组等
生物进化的意义:揭示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奥秘,指导人类对自然和生命 的认识和保护
物种的形成和演化
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逐渐演化而来的。 演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胚胎发育的相似性等提供了生物进化的证据。 演化的机制:遗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是推动物种演化的主要机制。 演化的方向:适应环境是物种演化的方向,适应环境的物种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后代。
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研究对于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循环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物质循环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细胞内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共同构成 生命活动的核心环节
遗传和基因
第四章
遗传物质的本质和作用
遗传物质是DNA, 具有携带生物遗传 信息的功能
DNA通过复制将 遗传信息传递给下 一代
DNA上的基因通 过表达蛋白质来发 挥其作用,控制生 物体的性状
遗传物质的研究对 于理解生物进化、 疾病诊断和治疗等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的复制、表达和调控
基因复制:DNA的复制过程,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将基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基因调控:表观遗传学、转录因子等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 基因突变与疾病:基因突变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
一.什么是生物学?1. 定义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又称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构造、行为、机能、演变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等问题。
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正在日渐加深和扩大,不仅要研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要研究自然界的动物、植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人类自己,因为人类也是一种生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小至生物大分子的基团行为,广至地球表面的生物圈(bio-sphere)的将来动态,延伸至玄古生命的发生和宇宙中生命存在的问题。
3. 生物学的分科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人类学。
根据研究角度分为: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胚胎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根据研究范围分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生物学,器官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等。
二.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从传统生物学到现代生命科学(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代表人物: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4)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从微观到宏观分子→细胞→整体水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辨证统一现代生物学的高度分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新学科或边缘学科的产生。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与描述方法外部观察和外部形态描述:分类学。
《尔雅》、《本草纲目》、亚里士多德对500种动物的描述分类、林奈的双名法等。
2. 比较方法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各类群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加以比较,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
高考生物物理知识点
高考生物物理知识点生物物理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生物学现象和生命体系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
在高考生物中,物理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高考生物物理知识点,包括物理与生物学的关系、物理原理在生命体系中的应用,以及与生物相关的一些物理实验等内容。
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关系生物学和物理学是两个独立的学科,但二者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系统时有着密切的关系。
物理学提供了生命体系中发生的物理过程的解释和探索,而生物学则将这些物理过程应用于生物学中,以解释生物现象和生物规律。
物理知识在生命体系中的应用物理知识广泛应用于生命体系的各个方面。
首先,物理的光学原理在生物的视觉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眼睛是人类感知外界事物的主要器官,其原理可以通过物理的光学知识解释。
例如,当光线通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时,会被聚焦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其次,物理的声学原理也在听觉系统中发挥作用。
耳朵是人类感知声音的器官,通过物理学理论可以解释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进而通过骨传导或耳朵内部的听觉器官转化为神经信号,被大脑接收和理解。
此外,物理的力学原理也在生物的运动系统中得到应用。
力学原理可以解释人类和其他生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力、质量、摩擦力和惯性等概念。
例如,生物体在行走、奔跑或其他运动时,需要克服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可以通过物理的力学原理解释。
与生物相关的物理实验在生物学中,物理实验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体系。
例如,物理实验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来研究生物的声音产生、声音的传播途径和声音的接收。
此外,物理实验还可以使用光学原理来研究生物的视觉系统,例如通过测量透镜的焦距,来了解人类眼睛对视觉的聚焦能力。
结语生物物理知识点是高考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理学为生物学提供了解释和探索生物现象的基础,而生物学则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物体系中,以解释和理解生物现象和生物规律。
生物物理书籍
生物物理书籍生物物理是研究生命体系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学科领域,它既涉及生命体系的基本特征,又涉及物理学基础理论,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跨学科学科。
生物物理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器和生物膜等,研究方法则涵盖了各种物理学技术和实验手段,例如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光学、电化学等。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经典的生物物理书籍,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学科领域。
1.《生命的力量——生物物理学的故事》这本书是比尔·布赖森所写的一本科普作品,介绍了生物物理学诞生到今天的历程,讲述了众多科学家如何利用物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探索生命的本质。
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让你了解到生物物理学的发展时间轴和重要成就,同时也启发你去思考一些研究生命的基本问题。
2.《生物物理学――生命系统的架构》由彼得·纳尔逊教授所著的这本书,则深入讲述了生物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蛋白质折叠、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等。
本书不仅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解释,还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向读者展示了物理学方法在探索生命系统中的应用。
3.《分子生物物理学》由肯尼斯·艾默森教授所著的《分子生物物理学》,内容涉及蛋白质结构、基因转录和复制等基础研究领域。
尽管内容有些难度较大,但是该书具备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对初学者和科研人员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4.《细胞生物物理学》由Ira S. Cohen和Carlos Bustamante两位教授合著的这本书,则介绍了细胞生物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细胞器结构和功能、胞内运动以及细胞分裂等方面。
本书融合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阅读该书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细胞及其相互作用。
5.《生物物理学导论》由霍华德·贝格教授所著的《生物物理学导论》,是一本资深学者推荐的生物物理学基础读物。
本书内容以简洁易懂为特点,介绍了生物物理学领域自然界和人工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方案,旨在使读者全面了解生命物理学的概念和实践。
生物物理学
生命科学学院学科简介二级学科中文名称:生物物理学英文名称:Biophysics一、学科概况生物物理学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和领域之一。
目前本学科方向有副教授2人。
近年来在Annu. Rev. Phys. Chem.、P.N.A.S.、Bioinformatics、Biophys. J. 、J. Phys. Chem.、J. Mole. Bio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近三年本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专项基金、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等科研课题8项,研究经费100多万元。
本学科拥基础生物物理研究实验设备,包括:蛋白质计算服务器、高速冷冻离心机、PCR仪、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液相色谱等仪器。
二、学科内涵与特色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生物物理学旨在阐明生物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有关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运动规律。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生物物理、计算生物物理、神经生物物理、分子生物物理、生物成像物理技术等。
学科带头人:陈德亮副教授。
主要课题方向:应用结构生物物理技术,主要是X射线晶体衍射、顺磁共振、时间分辨光谱学等手段,研究若干视黄醛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针对膜蛋白折叠稳定性、自发组装、蛋白生物传感器设计等科学问题开展工作。
近3年获得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发表科研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1篇。
学科带头人:张竹青副教授。
主要课题方向:基于物理与化学原理,应用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蛋白质折叠,错误折叠与聚集的机制;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蛋白质及蛋白-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及结合过程中所引起的构象变化研究。
近3年获得科研项目2项。
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篇。
生物物理学导论
如肌肉收缩时, Ca2+诱导Ca2+释放, 肌浆网(肌细胞内特化的内质网)释放出大 量Ca2+,从而导致细胞收缩。
这些Ca2+释放过程,是通过细胞器 (主要是内质网)膜上的Ca2+通道释放的, 称为Ca2+释放通道。
(1) Ryanodine敏感的Ca2+释放通道 骨骼肌的Ca2+释放通道对植物碱 Ryanodine高度敏感,现已纯化出Ryanodine受 体(RyR),RyR存在于肌质网。RyR通道类似于 配体门控的Ca2+通道,电导较大。
生物物理学导论-13 神经生物物理(2)
§6.5.3.4 Ca2+通道
细胞内Ca2+浓度变化调节着细胞代谢、 基因表达等细胞共有的活动以及兴奋、 收缩、分泌等细胞不同反应,故Ca2+通道 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Ca2+通道几乎普遍分布于各种组织 的细胞膜中。
§6.5.3.4.1 细胞膜上Ca2+通道
(1) 电压门控Ca2+通道 根据齐对膜电位变化的敏感性分为: L型(long-lasting): 电导大,衰减慢,强去极化激活 分布:兴奋-收缩偶联、分泌 T型(transient): 电导小,衰减快,弱去极化激活 分布:心肌与神经的起搏点活动以及重复发放
N型(non-longlasting non-transient): 电导介于L、T间
骨骼肌的收缩由电兴奋引起,从动作电位开始 到张力变化开始,约需20ms
动作电位 横管膜的去极化 Ca2+内流进入细胞 RyR通道活化 肌浆网释放Ca2+ 粗细肌丝相对滑动 肌肉收缩
Ca2+诱导Ca2+释放
§6.6.3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现代生物科学导论自考
现代生物科学导论自考一、引言现代生物科学导论是一门介绍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自考的一门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全面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知识体系以及前沿领域的研究动态,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学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多种细胞器,各具不同的功能。
三、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科学中的核心概念。
遗传物质的本质主要包括DNA和RNA,它们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
基因表达与调控则是生物体如何利用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这是细胞各种功能的基础。
另一方面,变异则是指在基因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它们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四、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科学中的另一核心概念。
物种起源与演化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则关注了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并形成特定的物种。
这些内容是理解生物进化的关键,也是解释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五、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单位,它包括了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
此外,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塑造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等方面也是本部分的重要内容。
六、生物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手段。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基因的转移和修改,以创造出新的物种或改善现有物种的性状。
克隆技术与胚胎工程则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操作,以实现个体的复制或定制特定性状的个体。
这些技术为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同时也引发了伦理和安全等问题的讨论。
七、生物伦理与人类健康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身生命的认识和操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生物学导论
生物学导论与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相比,生物学还是非常年轻的一门学科。
可是这一年轻的学科无疑将会主导21世纪的发展。
生物学从开始出现就已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发现到DNA信息技术的产生,从克隆的不朽传奇到解密遗传病的规律。
生物学正在悄悄走进千家万户,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和世界。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物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相互联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的控制生命活动,能动的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纪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翻飞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而生物学导论这门课程,系统介绍了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知识。
现代生物技术在整个生物学的发展史中,尤其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群。
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他知识学科的发展。
比如,我们还是孩提时代就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的?”妈妈会告诉我们,我们是从石头里蹦出来,或者是路边捡来的。
随着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生命都是从受精卵中发育而来,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形成了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中发育十个月,最终分娩而来。
再比如,情感是怎么在脑中活动的,我们对单一神经元了如指掌,但是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结合在一起形成大脑后如何产生情感一无所知。
可以说对人类情感挑战最大的就是情感本身。
对这一问题的深入了解也会相应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也许我们有一天竟然惊讶于还有比病毒更加微小的生物体的存在,而这之前我们都没有发现过。
也有可能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冥冥之中还有另一种生物在规律着这一切的发生。
正是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生物未知之谜等待着我们来解答,使得我们的自然界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基因工程,我们可以解决曾经看起来天方夜谭的不治之症,还可以为整个民族保存优质基因,解决遗传病;通过克隆技术,我们可以克隆出已经灭绝的物种,或者为病人克隆出不受排斥的器官和细胞。
生物物理学导论-10
对电势差求解,得到
I RT CC II I ln II Z C F CC
该式常称为能斯特(Nernst)方程。电位差与两边 浓度比的对数成正比。
对正离子,Z是正的,在膜的更稀的一侧,电位较 高。由于膜较稀一侧的电位增加,会使较稀小室中 溶液的电化学势升高,当升到另一小室中更浓的溶 液水平时,即达到平衡。 如果膜只能透过负离子,就有相反的情况。要注意 的是,在每个小室(I和II)中,电中性法则仍然瓜立, 因为电荷差(或电荷移动)不能探测到,它只能作为 电位差表现出来。这种电位差常称为扩散电位(因 为它引起一种符号的离子显著扩散穿过膜)。 如有一外电场加在只能透过一种符号离子的膜上, 且膜分隔各自含有离子溶液的两个区域,则平衡时 的离子浓度由能斯特方程给出。
0 sol i
RT ln C
sol i
0m i
RT ln C
m i
将上式整理后可得
i0 sol i0m
Cim RT ln sol Ci
由于在常温下,式上的左侧是常数,右侧必然 也是常数。
C
m i
KiC
sol i
式中,在给定的温度下,对给定的溶剂, K是常数,由此得到
式中,μIs和μIIs分别是溶剂在空I和II中的 化学势。 在平衡点 G 0
使用按克分子比xs(溶剂的克分子数与溶剂和溶质克 分子总数间的比)表达,在平衡点的自由能为
RT ln x RT ln x 0
0 II s II s 0I s I s
生物物理学导论-10
第五章 生物能力学 (3)
5.5 被动传输和主动传输: 膜的通透性
生物物理学导论
1.1 生物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我们从讨论物理科学 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来明确生物 物理学的概念。
(1) 物理学的发展
物理学从哥白尼及加利路以来就逐渐明确它 的特点而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它的威力就在于 它的精确性。物理学是进行精确定量测定,简炼 地概括性地给出事物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早先人们努力致力于措述性科学(局限于叙 述现象和事实),后来才发展成更精确的科学,当 称量刻度进入化学实验室时就结束了它的描述科 学阶段。
(4) 生物物理学的目标
生物物理学作为研究生物学的手段,不仅是描述 生命系统活动过程的物理化学基础,同时也从物 理学的概念来讨论生物体。 生物物理学将从为什么与怎样对生命系统来概括 出发,然后通过从分子水平直到更完整体系的水 平上,对这些体系中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过程的 观察来讨论怎样将物理学的理论与概念应用于这 些概括的系统中。最后,这些概括性再次从理论 生物角度进行讨论,希望能找到这样的概括在生 物学基本规律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在细胞最外层的膜叫细胞质膜(或简称质膜)。 它形成一个具有选择性的屏障而保持了细胞的 化学完整性。后面我们将讨论正是由于膜上的 主动与被动传输过程,它的选择性不仅表现在 什么分子能进入或离开细胞,同时也表现在分 子进出细胞的速度上。 虽然也还有其他的方式物质能进入细胞,某些 游离细胞.例如阿米巴可以通过胞饮及吞噬这 两种方式把物质吞进细胞内。
第二章 生物的单位
2.1 细胞的含义
(1)细胞作为生物的基本单位
物理学家和化学究研究物质总是简单化和统一化 到量子力学范畴,认为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 人们要问这种原子的单位是否也存在于生物学中 呢? 许多生物学课本中提出活细胞就是这种原子的单 位。 自从1665年Robert Hooke在木栓组织上发现“小 格子”以来,就建立了细胞概念,从此公认生命 具有一种细胞的结构。
生物物理学导论-07
2 激发能传递
共振传递是发生在量子力学水平上的分子相互 作用。激发是整个集合体的性质。描写该系统 的波函数是薛定锷方程的解:
H j E j j
式中哈密顿作用量有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项。 只有当我们作某些简化时才可能有解,例如, 忽略分子间电子轨道的贡献或者只考虑辐射性 相互作用的电偶极子部分。
3 分子的激发模型
M. Kasha等建立了分子的激发模型,描述多聚体 内的快传递,忽略振动的相互作用。在这个模型 中,多聚体激发态的波函数是该多聚体内所有可 能的定域状态的线性组合,导致单值能级的劈裂, 分裂数等于偶联的单体的数目。 如,考虑一个单体A1和A2组成的二聚体;非定域 处理涉及一个基态(A1 · 2)和一个劈裂为两个能级 A 的激发态(A1 · 2)*。对两个定域状态(A1*+ A2)和 A (A1+ A2 *)来说, 波函数是Ψ1 * · 2和Ψ1 · 2 * ,它 Ψ Ψ 们的线性组合得到:
1 线光谱和带光谱
当量子态的能级确定和分立的时,吸收和发射谱 显示出清晰和强化的谱线或窄谱带。 在分子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同能量的量子态的分裂 现象。结合在一起的原子的电子可以彼此之间, 以及与一个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作用,结果使原来 的能级劈裂成大量的亚能级。 原子核彼此之间的相对运动、振动和转动对量子 态的分裂有影响。 非常大的不同能量的跃迁几率,使线光谱变成带 光谱。
d
1
max
0
3 10 9 2 max
式中ν是波数,单位:cm-1, Δν谱带的半宽度,α吸 收峰处的值。
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是由光密度用定义的克分子消 光系数:
生物物理学导论
1.2 发展性
一个学的内涵随时代前进而改变。例如:化学, 在19世纪,认为化学是原子的科学,因为化学是 研究化学变化,即改变原子的组合和排布,而原 子本身不变的科学。到了20世纪,人们认为化学 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因为在这100年中,在《美 国化学文摘》上登录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分子和 化合物的数目已从55万种,增加到2340万种。 没有别的科学能象化学那样制造出如此众多的新 分子、新物质。现在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化学的研 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大大扩充了,研究方法大大深 化和延伸了,所以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 科学。
2.1 化学的一维定义
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泛分 子的名词是仿照泛太平洋会议(Pan Pacific Conference), 泛美航空公司(Pan American Air Line)等提出的。泛分子是泛指21世纪化 学的研究对象。它可以分为以下10个层次:
泛分子的科学的10个层次
(1)原子层次棗。例如近来受到重视的碱金 属原子的Bose-Einstein凝聚态。 (2)分子片层次棗。分子片是指组成分子的 碎片: 一价分子片:CH3,OH,Mn(CO)5, Co(CO)4, 二价分子片:CH2,NH,Fe(CO)4,Ru(PR3)4,
三价分子片:CH,Co(CO)3等。
(3)结构单元层次棗。例如芳香化合物的母
对于第一世纪难题, 应予首先研究的课题有:
(1)充分了解若干个重要的典型的化学反应的 机理,以便设计最好的催化剂,实现在最温 和的条件进行反应,控制反应的方向和手性, 发现新的反应类型,新的反应试剂。
(2)在搞清楚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机理的基础 上,设计催化剂和反应途径,以便打断CO2, N2等稳定分子中的惰性化学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生物能力学 (4)
5.6 能量转导作用
• 离子的主动传输可以经由ATP酶被ATP水
解诱导,那么离于在热力学梯应方向穿 过脂的传输能够通过同一ATP酶引起ATP 的合成吗? • 随着与膜相联的ATP合成问题(对线粒体 称为氧化磷酸化,对光合作用细胞器称 为光合磷酸化)的解决,这一问题有了肯 定的答案
• • • • • • • • •
酸,既是弱酸又是脂镕的,并能携带 质子穿过膜(团5.38)。 因此,酸酌质子化形式可 以从一例移向另一侧,放 出它的质子,然后作为负 离子再穿过膜。许多携带 离子的抗卤素或它们的组 合,由于其离于裁体特性, 都是解佃联剂。 解偶联的机理可以通
• 的预测化学计算,到目前为止未能被实
• 氧化—还原组份(如图5.26所示)在膜内以这样
•
• •
•
•
的方式排 布:在膜两侧,电子裁体(如细胞色素和非血红 素铁蛋白)用 氢载体(如黄素蛋白和苯i6)替换。通过这样的 安排,或者经 由底物的还原(在呼吸电子传递约情况下),或 者经由光诱导 的初级反应(在光合作用电于传递情况下),被 电子载体传输 穿过膜的电子产生一电场,引起质子通过氢载 体或者从膜内
物,除非还原产物BH2与一中间体I复合,B被 AH2的还原就不能进行。因此, AH2 + B —— A + BH2 • 直接跟随着 BH2 + I —— BH2· I • 还原的复合物BH2· I又可以放能反应, 还原链中 下面的化合物,这一反应的自由能则被波纹号 标出的高能键捕获: BH2· + C —— B~I + CH2 I • 于是形成高能中间体B~I 。
中间体是I因子的音一构象。这一理论用下列反 应式来 十t替(5.73)——(5.76) BH2十I„(:——)B十I。十GH 2 (5.77) I”十ADP„Pi。一)ATy十I (E.78) 其小I。表示I的高能构象。一种类蛋白质成份 可能起着?的 作用,没有它就没有与电子传递相佣联的磷酸 化看来是可能 的。这一因素就是已经提到过的悯联园子(5.4 节),它做联
• A丁P酶活性 随着ATP酶可逆性的发现,已经
•
• •
•
•
在这 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前面已提到,A?p酶位 于蘑菇状的偶 胀因子中。偶服因子不仅负责ATP的合成,而 且也催化ATP 的水解;特A?p加到含有偶联因子的结合成微 囊体的跟上, 在某些情况下会激励摸,从而水解ATP。在引 起质子梯度和 偶联因子中的构象变化方面,这一刺激作用是 明显的。在没有
• 有磷酸存在时,这一高能中间体被磷酸
化,且高能磷酸盐又可磷酸化ADP: B~I + Pi —— I~P + B I~P + ADP——ATP + I • 解偶联剂简单地引起高能中间体B~I的水 解,从而阻止ATP形成,但却保持氧 化—还原反应进行。无论是一种磷酸化 反应还是两种磷酸化反应的抑制剂。
抗衙离子流
• 从式(5.80)可以看到,Pmf由一浓度项 • (PH梯度)和一电学项(膜电位)组成。如果无法 •
补偿增长的 电荷,随着进入非常少量的质子,后一项也会 变得极高。 当 然,当在磷酸化系统中存在ADp和磷酸时,通 过ATP合成 引起酌质子运动会使限电位放电,因为它与 “质子泵”引起的 质子运动方向相反。但是,在缺乏磷酸化底物 ADp和磷酸的 情况下,补偿的抗衡离子流(凹untefi。M f20w)
•
•
• 悯联因子已在纪粒体及叶绿 • 体和细菌市发会抑制A Lf的形成,而电了传递仍可 在这种腹k进行。当 • 把提纯的侗联因子送N到去空了的限系统 时,磷酸化作用被 • 恢复。
• 电子传说诱导构象变化的证抿来自这样nt研究,
•
• •
•
•
在这种 研究中证明,被悯联的磷酸化的抑制剂仅当放 电子传递“激 励”时,才与悯联因子纳合。因此,在叶绿体 中,仅半加入辐射 防于时,抑制剂N—乙基顺丁烯二欣亚舷才抑 创允仑磷酸化。 而且,用氢的同位素质(”H)这类放射性示踪物 还可证实,抑 制剂与悯联因子的结合被光照显著提高。
• 表5.4i;出了一些测丛PT”r的咆绍协和1d1组
•
• • • •
份的实骆 结果,并与在同一实验小实际测定的合成适员 4?y所需的能 量作了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没有附加物时, N“f对合成ATp是富裕的,这时膜电位对P”f的 贡献为56%。由于尼日里亚 菌素的存在,膜电位本身刚够满足ATP合成; 濒氨霉素引起 膜电位70%抑制,而APH刀宿到正好使hTp合 成能够进行 的水平。显然,至少在这些细菌创剂中,PH和
• 由加入kcl引起的瞬时类胡萝F素吸收的变化且
•
• •
•
•
是Kl 外侧浓度对数的线性函数,这一关系示丁图 5.41今。假设平 砌后,外侧K„浓度等于内侧R‟浓度,就可利m 这一技术按 伏特表示的膜电位,通过式(5.31)来校淮吸收 带位移。在一 些光合作用细菌的色素细胞中,已由此测定出 光诱导的蜡电 位(由于电子传递穿址膜)为420毫伏,光诱导的 稳态电位
质子运动力
• 质子运动力 按照化学渗透理论,从放
能的电子传递 • 得到基本上稳定的能尼形式,是由于 n„的浓度梯度。电子 • 传递引起质子被“抽”过腆,这一质子 梯度建立一核穿腆的电 • 化学势差,它由下式给出;
• 式中,Apn=PH《I‟一PH„zb A砂=1A?一1A?。
•
• •
•
当氢离于从l运动 到2时,APH和AV部为负,这是离子被“抽人” 的方向。因 此,对叶绿体的类裹体,(1)是外侧,(2)是内例; 而对线粒体, 情况正好相反。“氢离子泵”或“质子泵”产 生的电化学势除以 法拉弟常数.件,称为质子运动力(P”f),并以 伏特表示。
•
• •
•
• 另一种离子栽体绕氨雷素使K‟离子移向一边,
•
• •
•
•
因而,这一抗曲 素曲作用是在完全保6J Pfi梯度n6同时,消除膜 电位(B口使有 也很小)。除非破坏离子梯度的试剂(如尼日里 亚菌素)也存 在,绚氨雷素并不使结合成微囊休的三种膜个 的任何一种的 ATP合成解悯联。在细菌制剂中,当存在可透 负离子(如硫 氰酸根负离子cNs—,它根容易透过细菌膜)时, 尼日里亚菌
• 这些结果意味老,细菌灼边向ATP酶也
利用膜电位工 • 作。但是p对叶绿体或线粒体就不能作这 样的结论,离子线体 • 抗菌素的实验结果表明,不是完全没有 膜电位,就是逆向 • ATP酶只用哪梯度起作用。
• 光诱导三个类胡萝r素吸收带的红移(国5.40
•
• •
•
•
M),这是由于 通过电子传递以及质子梯度的膜电位成份,产 生了电位。这一 移动的电学起因可通过下述实验提供:将Kc? 溶液在黑暗中 注入含级氨霖素的色素细胞悬液,这一“脉冲 式”附加物引起 类胡萝r素吸收诺区小的吸收发生限时变化(见 闻5.40 b)G 过一会儿,反向离子的扩效将小和电位,结果 使内侧和外侧的
化学假说
• 用解偶联剂获得的实验结果,引出了
“高能中间体”的概念。通过类似于联 系底物的磷酸化的论证发展起来的一种 假说,将这一高能中间体看成一种化学 实体。按照这一理论,呼吸或光合作用 的氧化—还原反应与ADP磷酸化为ATP 的偶联,是通过下述方式达到的。
• 设A、B和C是氧化—还原反应链中相连的化合
• 按照这一理论,解偶联剂格提供消除质
子梯度酌附加途
• 径,由此阻止ATP酶利用这一梯度来合
成ATP6事实L,所 • 有已知的解偶联剂都有“溶解”膜中氢 离子酌特性,许多解偶 • 联剂,如二硝基苯(DNP)、碳氧氰化m— 氯苯踪(cccp)或
• 碳氧氰化P—三氟甲气苯踪(FccP)以及许多脂肪
验证实),但这一理论 • 至少可以对部份偶联机理提供正确的解 释就足以证明,更完 • 全的讨论是合理的。
质子移位
• 在光诱导的电子传递期间有可逆的质子
获 • 取过程,这是在叶绿体服中发现的,现 在这已是一个普遍现象 • 了。这种光诱导的质子俘获,也可从光 合绍菌产生的膜围成
• 的微囊中证实,尽管程度小多了。在用呼吸继
然对单价窝子的 • 渗透显示出较大的阻力。K„和Nal只有低 的渗透值,G]—也 • 有同样情况。这就是为何在自光合细菌 结合成宝泡的膜(裁色体)中,获取质子比 叶绿体的类囊体少的线故。
PH梯废和膜电位
• 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ATP通过 • ATP朗的逆向作用酌合成,只是由于P2“f的PH •
梯度项产生 的呢,抑或膜电位项也可完成这一任务。离子 裁体的解偶联 剂对不同生物膜酌影响,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关 于这个问题的 信息。我们已经看到,解偶联剂使离子运动穿 过膜。例如,尼 日里亚菌素用R‟离子交换炉离子,将它加到结 合成微囊体 的进行电子传递酌膜的悬液中,则可消除PH梯
•
• •
•
• 特别是与获取质子同时发生 • 的氯离子的同相运动(在相同的方向运动)是显 •
•
• •
著的,也发现 有同时发生的K‟和Mg‟‟的反相运动(在相反的 方向上的运 动),但后者在这些细胞器中并非重要的补偿抗 衡离子流。在 线粒体中,K‟和Na4酌反相运动看来就是膜电 位的补偿过 程。
• 光合细菌中的情况稍有不同,细苗膜显
• 对叶绿体和线粒休仍不能作同样的结论。在叶
•
• •
•
•
绿体中, 在515—530毫微米光谱区有一峰的吸收带位移, 显然是由于 横贾膜的电位。运用与上述相同的校服技术可 以证明,尽管 基本的瞬时变化(用短闪光照明)可以检测,但 在连续光照情 况下测得的“稳态膜电位”最好也只有10毫伏 多。达无疑是 由于快速的抗衡离子流,大概主要是G?—的同 相运动所致。因
•
• •
•
•
底物(NA皿, 琥动酸)提供H‟时,线粒体对之表现出挤压作 用。氧化—还原 组份酌横向定位,即氢鼓体和电子载体的交换, 是化学渗透说 的关楔性要求,利用特异抗体的研究提供了证 实这种排布的 证据。膜的对外性(sided rmm)被下述事实令人 信服地证明; 在线粒体经题声摄荡形成的亚线粒体颗粒个, 质子移位在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