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现状及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38解读 PPT
《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 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
(2) 标准制订项目的承担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合作单位为扬州市环境监测 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1.2 工作过程
(1) 成立标准编制小组 2013 年 3 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接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编制《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 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任务,于 2013 年 4 月成立标准编制小组,并根据工作需要对组内 成员进行分工。小组成员为从事多年环境监测的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具有从事甲烷、 非甲烷总烃及有机污染物分析的相关工作经验及完成该课题的能力。 (2) 查询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检索、查询和收集国 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 究,对比、筛选后初步提出工作方案和标准研究技术路线,编写开题论证报告,同时参 考 ISO 标准方法《固定源排放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甲烷浓度的手动方法》(ISO 251392011: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Manu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ethane concentration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 色谱法》(HJ/T 38-1999)、《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总烃和非 甲烷烃测定方法一(B)”,并结合我国的实验室仪器水平和分析研究试验条件等,初 步编写标准草案。 (3) 开题论证,确定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2013 年 12 月,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本标准的开题论证会, 与会专家通过质询、讨论,认为本标准定位准确,适用范围合理,主要内容及编制标准 的技术路线可行,同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论证意见主要有: ①按照《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和《国家环境 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制修订工作暂行要求》(环科函〔2009〕10 号)的要求开展实验、 验证和标准草案的编制工作。 ②标准名称更改为《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 法》。 ③检测指标扩展为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 ④编制的标准方法作为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8-1999)的修订。 (4) 开展实验研究工作,组织方法验证 2014 年 1-5 月标准编制组根据开题论证会确定的技术方案和论证意见,开展课题实
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测定气相色谱法
附件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201□代替HJ/T 38-1999 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methane, total hydrocarbons and nonmethane hydrocarbons—Gas chromatography(征求意见稿)201□-□□-□□发布 2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 布目 次前 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方法原理 (1)5 试剂和材料 (1)6 仪器和设备 (2)7 样品 (2)8 分析步骤 (3)9 结果计算与表示 (4)10 精密度和准确度 (5)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12 注意事项 (6)附录A (资料性附录)除烃空气的制备方法 (7)附录B (资料性附录)废气取样系统 (9)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中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本标准是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8-1999)的修订。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目标化合物从非甲烷总烃扩展为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结果以碳计。
——标准气体由甲烷、丙烷混合气更改为甲烷标准气。
——分析用色谱柱增加了毛细管色谱柱。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8-1999)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探讨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第875期第4期2024年2月收稿日期:2023-08-22作者简介:马梦杰(1992—),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探讨马梦杰 范传艺 杨明沁(河南省焦作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摘 要:【目的】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日益增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固定污染源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是其主要来源。
管控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对大气污染防治至关重要,需要对其测定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介绍了国内现行的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标准、列出了现行有效的VOCs 采样方法、分析了固定污染源废气VOCs 实验室测定方法和现场测定方法及其优缺点。
【结果】实验室监测准确度高、可分析污染物种类多,但样品运输和保存过程会影响测定结果;现场测定快速、简便,但准确度低。
【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现场测定和实验室测定有机结合,使监测数据更真实、准确、完整,从而更好地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4)04-0122-04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4.04.022Discussion on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 in Waste Gas from Stationary Pollution SourcesMA Mengjie FAN Chuanyi YANG Mingqin( Jiaozu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 Jiaozuo 454000, China)Abstract: [Purposes ] In recent years, the emiss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composition is complex. It has serious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which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VOCs generated from stationary pollution sources is the main source.Control⁃ling VOC emissions from stationary pollution sources is crucial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Methods ]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omestic standar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waste gas from stationary pollution sources, lists the effective methods for sampling VOCs,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and on-site measurement methods. [Findings ]The accuracy of laboratory monitoring is high, and many kinds of pollutants can be analyzed, but the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process of samples can affect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process of on-site measurement is fast and simple, but the accuracy is low. [Conclusions ] In future research, on-site mea⁃surement and laboratory measurement can be organically combined to make the results more real, accu⁃rate and complete, so as to better assist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Keyword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stationary pollution sources; waste gas0 引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主要包含各种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醛类、酮类、醚类、酯类)、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类)等。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HJ 1331
HJ1331—2023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中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中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本方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总烃(以甲烷计)、甲烷的检出限为均为0.4mg/m3,测定下限均为1.6mg/m3。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732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1012环境空气和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总烃total hydrocarbons;THC在本标准规定的测定条件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有响应的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除另有说明,结果以甲烷计)。
3.2非甲烷总烃nonmethane hydrocarbons;NMHC在本标准规定的测定条件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有响应的除甲烷外的其他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除另有说明,结果以碳计)。
4方法原理连续抽取样品导入仪器,同时或交替通过总烃检测单元和甲烷检测单元(甲烷检测单元通过催化剂将除甲烷以外的其他气态有机化合物全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别测定总烃1HJ1331—2023和甲烷的含量,两者之差为非甲烷总烃的含量。
5干扰和消除5.1样品中的颗粒物易堵塞管路或污染仪器,可通过安装符合HJ1012要求的过滤器,消除或减少影响。
5.2样品中水分的冷凝会造成部分挥发性有机物的溶解损失,可通过全程120℃±5℃加热和伴热采样并直接测试的方式消除影响。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检测方法探究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检测方法探究李腾辉摘㊀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影响环境的有机废气污染物㊂研究表明工业固定污染源的VOCs的排放量占到人为源排放总量的1/5,其中非甲烷总烃(NMHC)作为一类可以代表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物质统称,非甲烷总烃的检测变得十分重要㊂文章对现阶段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应用进行介绍㊂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非甲烷总烃;检测技术一㊁引言目前的研究的对于非甲烷总烃的检测方式主要有离线和在线检测两种形式㊂离线检测模式主要是通过采样人员在现场进行手工采集样品后返回到实验室进行分析㊂常见的样品采集手段有气袋采样㊁吸附剂采样和苏玛罐采样㊂常用的分析技术采用气相色谱㊁质谱或者气质联用的分析技术㊂由于离线检测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同时采样的样本有限,分析还具有十分明显的滞后性,无法准确而真实反映实际污染源中的非甲烷总烃真实数据变化的监测需要㊂相比于离线分析技术,在线分析具有更加高效和实时性明显的优点㊂依据最新的HJ1013-2018标准要求,仪表对于非甲烷总烃检测周期低于3min,因此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技术与离线检测相比更加具有优势㊂二㊁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技术简介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的在线检测多采用色谱㊁质谱或者光谱等技术,现阶段的仪器生产厂商多采用色谱法㊂而气相色谱法(GC)主要是以惰性气体来作为流动相,多孔吸附材料作为特定的固定相,依据不同测量组分在吸附材料上的保留能力的不同,根据相对保留时间的不同来进行定性分析,借助峰高或者峰面积进行定量㊂在非甲烷总烃的在线监测中应用较多的检测器为FID㊂FID作为一种对含碳氢类化合物有较好响应的检测器,含碳有机物在氢气和空气燃烧的火焰中产生离子,在施加特定电场和放大器使得离子流信号经转换为成色谱峰信号㊂FID对含碳氢类的有机物的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其结构简单㊁检测稳定性好㊁响应迅速等特点㊂FID还可以作为一种传感器进行使用,可对污染源的挥发性有机物总量进行测定㊂当FID与色谱的分离技术相结合,既可以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的总量也可单独测定甲烷及非甲烷总烃㊂对于现阶段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检测技术而言,在线GC-FID技术发展成熟且应用广阔,已经成为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中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的主流方法,广泛应用于石化㊁农药㊁涂装㊁印染及制造等众多行业㊂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的在线检测主流的公司如聚光科技㊁天瑞仪器㊁雪迪龙㊁磐诺㊁霍普斯等国内厂商和PE㊁ABB㊁赛默飞㊁西门子㊁横河电机等国外厂商推出的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均采用的是GC-FID技术㊂三㊁GC-FID技术应用GC-FID技术作为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的重要技术,通常采用催化氧化法㊁直接法㊁差减法来实现NMHC的在线监测㊂固定污染源NMHC催化氧化法主要在特定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借助高温将NMHC物质转变成甲烷进行检测㊂虽然催化法响应快㊁在工况不复杂的情况下数据测量准确度与色谱法相当,但是催化剂易中毒㊁维护量较大㊂催化氧化法大多应用在在线设备比对中,其作为便携式非甲烷总烃检测时应用广泛㊂直接法是利用多通道采样阀的切阀状态不同来实现采样与分析的全过程㊂其采用一根色谱柱,该色谱柱可以很好地实现甲烷的分离,对于其他NMHC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性㊂待采样完成后,切换阀状态载气将从色谱柱上分离甲烷带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待甲烷分离完成后切换阀状态载气再将非甲烷物质从色谱柱反吹进入FID检测器,这样可以实现甲烷㊁非甲烷总烃的在线监测,该方法可实现甲烷㊁非甲烷总烃的快速检测㊂该方法在赛默飞公司的55I系列㊁ABB公司PGC5000仪表中得到使用㊂差减法是利用两根色谱柱一根总烃柱另一根为甲烷柱,两个定量管一个用于分析总烃另一个用于分析甲烷,多通道的采样阀在完成采样后切换阀状态,载气将样品气分别带入对应的色谱柱分离后进入FID进行检测,对应的非甲烷的数据由总烃的数据减去甲烷数值即可得到㊂该方法依据HJ1013-2018标准,满足现行环保要求,对于固定污染源NMHC检测具有指导意义㊂四㊁结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防治终将成为中国污染控制舞台上重要角色之一,同时为 十四五 期间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乃至碳减排贡献十分重要的力量㊂相信随着环保监测力度和监测范围的日益增加,高性能㊁高稳定性的在线监测仪表需求将日益显著㊂参考文献:[1]朱卫东,顾潮春,谢兆明,等.工业固定污染源连续排放在线监测技术[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6,52(5):1-6.[2]高喜奎,朱卫东,程明霄.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878-887.[3]陈颖,叶代启,刘秀珍.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的源头追踪和行业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48-55.[4]王强,周琦,钟琪.固定源废气VOCs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现状与需求研究[J].环境科学,2013,34(12):4764-4770.作者简介:李腾辉,江苏华测品标检测认证技术有限公司㊂861。
db11t1367-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ICS 13.040.40Z 30 DB 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T 1367—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methane/total hydrocarbons/non-methane hydrocarbons-Portable hydrogen flameionization detector method2016-12-22发布2017-01-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1367—2016目次前言... ................................................................................................................................ (II)1 范围 ... ...............................................................................................................................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3 术语和定义 ... .................................................................................................................... . 14 方法原理 ... .................................................................................................................... (2)5 干扰和消除 ... .................................................................................................................... . 26 标气和材料 ... .................................................................................................................... . 27 仪器和设备 ... .................................................................................................................... . 28 校准量程 ... .................................................................................................................... (3)9 测试步骤 ... .................................................................................................................... (3)10 计算和结果表示 ... ......................................................................................................... .. 5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 ......................................................................................................... .. 612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 . 613 注意事项 ... ................................................................................................................... .. 7IDB11/T 1367—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便携仪器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参见表C.1。
表C.1 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一览表附录D(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仪器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的两种现场监测方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和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的现场测定。
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当进样体积为1.0 ml时,非甲烷总烃的检出限为0.07 mg/m3(以碳计),测定下限为0.28 mg/m3(以碳计)。
便携式催化氧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当进样体积为 1.0 ml时,非甲烷总烃的检出限为0.10 mg/m3(以碳计),测定下限为0.40 mg/m3(以碳计)。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总烃(THC)在本方法规定的测定条件下,在气相色谱仪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有响应的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
非甲烷总烃(NMHC)在本方法规定的测定条件下,从总烃中扣除甲烷以后其他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除另有说明,结果以碳计)。
3 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3.1方法原理抽取废气样品进入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主机,分别在总烃柱和甲烷柱上对样品进行分离后进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下简称FID),从而测定废气中总烃和甲烷的含量,两者之差即为非甲烷总烃的含量。
3.2干扰和消除3.2.1废气中的颗粒物可通过采样管滤尘装置消除或减少。
3.2.2以除烃空气测定氧的空白值,在测量时通过自动扣除氧峰干扰。
3.3试剂和材料3.3.1 除烃空气:总烃含量(含氧峰)≤0.40 mg/m3(以甲烷计);或在甲烷柱上测定,除氧峰外无其他峰。
3.3.2标准气体:可采用甲烷有证标准气体,平衡气为除烃空气或氮气,其不确定度≤2%。
3.3.3载气:高纯氮气,纯度≥99.999%。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现状及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最新PPT课件
二、VOCs国内外的相关定义
我国VOCs的定义 VOCs单体按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八类:烷烃类、芳烃类、烯
烃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目前已鉴定出的有300多种。
二氯四氟乙烷 m-二氯代苯 o-二氯代苯 p-二氯代苯
二氯甲烷 二氯二氟甲烷 1,1,2,2-四氯乙烷
四氯乙烯
序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名称
序号
四氯化碳
40
1,2,4-三氯代苯
41
1,1,1-三氯乙烷
42
1,1,2-三氯乙烷
43
三氯乙烯
44
三氯氟甲烷
一、VOCs的危害
臭氧污染最容易发生的地方
? 高温低湿无风的夏季午后,主污染源下风向,空气流动 受阻的半山腰。
一、VOCs的危害
不同污染区域的臭氧小时浓度日变化图
一、VOCs的危害
臭氧污染控制(VOC和NOX减排)
? NOx 污染源 ? 交通源: 汽车卡车火车 ? 非交通源: 工程机械 ? 燃烧设备: 锅炉
2013.09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推进VOCs污染治理,将VOCs纳入排污费征收范围。
2014.07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 (试行)实施细则》
规定了全国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进度。至此,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工作开始开展,监测工作也正式开启。
通常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从总烃中扣除甲烷以 外的其它有机化合物的总和(除非另有说明,结果以碳计 ),又称非甲烷总烃。大气中的NMHC超过一定浓度, 除直接对人体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条件下经日光照射还 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监测环境 空气和工业废气中的NMHC有许多方法,但多数国家采 用气相色谱法。用双柱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 法分别测出总烃和甲烷的含量,两者之差为NMHC的含 量。在规定的条件下所测得的NMHC是于气相色谱氢火 焰离子化检测器有明显响应的除甲烷外碳氢化合物总量 ,以碳计。
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2 工作过程
(1) 成立标准编制小组 2013 年 3 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接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编制《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 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任务,于 2013 年 4 月成立标准编制小组,并根据工作需要对组内 成员进行分工。小组成员为从事多年环境监测的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具有从事甲烷、 非甲烷总烃及有机污染物分析的相关工作经验及完成该课题的能力。 (2) 查询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检索、查询和收集国 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 究,对比、筛选后初步提出工作方案和标准研究技术路线,编写开题论证报告,同时参 考 ISO 标准方法《固定源排放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甲烷浓度的手动方法》(ISO 251392011: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Manu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ethane concentration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 色谱法》(HJ/T 38-1999)、《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总烃和非 甲烷烃测定方法一(B)”,并结合我国的实验室仪器水平和分析研究试验条件等,初 步编写标准草案。 (3) 开题论证,确定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2013 年 12 月,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本标准的开题论证会, 与会专家通过质询、讨论,认为本标准定位准确,适用范围合理,主要内容及编制标准 的技术路线可行,同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论证意见主要有: ①按照《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和《国家环境 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制修订工作暂行要求》(环科函〔2009〕10 号)的要求开展实验、 验证和标准草案的编制工作。 ②标准名称更改为《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 法》。 ③检测指标扩展为甲烷、总烃和非甲烷总烃。 ④编制的标准方法作为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8-1999)的修订。 (4) 开展实验研究工作,组织方法验证 2014 年 1-5 月标准编制组根据开题论证会确定的技术方案和论证意见,开展课题实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与非甲烷总烃的定量比较
- 51 -工 业 技 术0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高浓度的VOCs 已经成为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之一,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而另一反面,由于VOCs 种类较多,测量过程较为复杂,测量成本高等,较难普及对VOCs 总和的测试,在日常的监测和监管中,常用非甲烷总烃作为监测因子来评价VOCs,而文献中对非甲总烃与挥发性有机物的定量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该文将结合已有的研究,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与非甲烷总烃的定量关系做详细的论述。
1 非甲烷总烃与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非甲烷总烃按照《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38—2017)、《环境空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604—2017)对于总烃与非甲烷总烃的定义均是在标准规定的测定条件下,在气相色谱仪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上有响应的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从总烃中扣除甲烷以后其他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即为非甲烷总烃。
挥发性有机物定义相对较复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1989)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 ℃~260 ℃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美国联邦环保署EPA 将VOCs 定义为: 室内常温常压下即可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在我国的《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2008)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常压下沸点低于250 ℃,或者能够以气态分子的形态排放到空气中的所有有机化合物(不包括甲烷),在《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中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2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不同类型挥发性有机物的响应从定义可以看出,VOCs 与非甲烷总烃化合物都是指在常温下易挥发性的有机物,但是二者都与检测方法密切相关,其中非甲烷总烃定义中给出了是在FID 检测器上有响应的气态有机化合物,而VOCs 一般是指在规定的监测方法下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分析技术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分析技术作者简介:赵丽娟(198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㊂赵丽娟(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辽宁沈阳110161)摘㊀要: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严重威胁着环境和人类的健康㊂随着VOCs问题的日益突出,对VOCs监测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监测技术逐渐完善㊂本文论述了VOCs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现有固定污染源VOCs监测技术现状,并对我国污染源VOCs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㊂关键词: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分析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9)01-0172-02㊀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通常指那些相对分子质量较小㊁在饱和蒸气压高㊁常温环境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㊂国际性组织也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物理检测,了解其对环境㊁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给出的定义也略有不同㊂一般来说,按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与化学结构,将其分为醛酮类㊁芳香烃㊁卤代烃㊁脂肪烃以及其他含氧类和含氮类等多种复杂的化合物㊂2014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将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贡献源划分为生物质燃烧源㊁化石燃料燃烧源㊁工业过程源㊁溶剂使用源和移动源㊂1㊀VOCs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自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到现在,全国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关的二氧化硫㊁粉尘粉煤灰㊁氮氧化物等的排放也得到了控制,不过重点区域臭氧浓度仍呈上升趋势,特别在夏秋季已成为部分城市首要的污染源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致使臭氧污染的前体物,其对于二次PM2.5生成有着很大的影响㊂所以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气中PM2.5和O3浓度的上升㊂而对于污染的治理,必须加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监测,严格控制有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全面展开防治工作㊂2㊀国外现有固定污染源VOCs监测技术美国环保署推出的VOCs监测方法有环境空气VOCs分析方法㊁室内空气VOCs分析方法和固定源废气VOCs分析方法㊂固定污染源废气多采用在线分析仪进行现场分析,如在线GC⁃MS/FID/PID/ECD等,还可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非分散红外分析仪,还可将废气采集于气袋或气瓶中后再进行分析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关于VOCs检测的标准方法,对于固定源废气主要采用在线方法,如催化氧化⁃非分散红外光谱㊁GC/FID等㊂具体监测方法见表1㊂表1㊀国外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方法系列测定的目标化合物分析方法Method18挥发性有机物气袋㊁吸附管㊁样品定量环采样⁃实验室GC⁃HD/PID/ECD等分析或现场使用便携式气相色谱仪㊁在线气相色谱仪分析Method21VOCs泄露便携VOCs分析仪器,如FID,PIDMethod25非甲烷总烃冷凝管采集水分,气瓶采集气体⁃GC/FID分析Method25AVOCs总量在线FIDMethod25BVOCs总量在线非分散红外分析仪(NDIR)Method25C垃圾填埋废气非甲烷总经气瓶采集气体⁃GC/FIDMethod106氯乙烯气袋采集气体⁃GC/FIDMethod320VOCs在线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ISO13199:2012非燃烧过程总挥发性有机物在线催化氧化⁃非分散红外光谱(NDIR)ISO25140:2010甲烷在线FIDISO25139:2011甲烷气袋或罐采样⁃GC/FID分析3㊀国内固定污染源VOCs监测技术我国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对于固定污染源,主要采用实验室分析方法,如GC⁃MS,GC⁃FID,气相色谱外的分析仪器采用的较少,如红外光谱等,也较少采用现场在线或便携式仪器分析方法㊂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手工采样后离线实验室271分析和在线分析㊂3.1㊀离线分析离线分析即现场采集完样品后,立即运回实验室,使用GC㊁GC⁃MS等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分析㊂现行的手工离线采样方法主要分为全量气体采样法和吸附剂富集采样法两种㊂3.1.1㊀全量气体采样法用容器直接采集一定体积空气进行采样的方法叫做全量气体采样法,使用的容器有玻璃容器㊁聚合物袋㊁聚四氟乙烯㊁不锈钢采样罐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不锈钢罐和聚合物袋㊂罐式采样法能避免采样过程中出现穿透㊁分解㊁解析难等问题,保持样品完整性,能够多次使用分析㊂聚合物袋则具有物美价廉的优点,采样体积大,能够反复使用,但有容易受到污染物渗透的影响而造成样品污染的缺点㊂3.1.2㊀吸附剂富集采样法吸附剂富集采样法是指使用固体吸附剂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吸附浓缩,是一种将预留浓缩与采样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方法㊂吸附管采样法有较多优点,如能够获得气体污染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而且容易运输和清洗;能够反复使用,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适用范围广泛,对于绝大多数的化合物都可以使用,而且采集样品的体积变化范围大㊂但是此类方法也存在缺点,并不适合于采集挥发性极高的化合物㊂吸附剂富集采样法常用的吸附剂一般有XAD⁃2㊁活性炭㊁TenaxTA㊁Carbopack以及Carbotrap等㊂在采集污染源样品时,含有高浓度颗粒物与水分的废气同样会对后续测定产生影响㊂因此在采样时,需要先用玻璃棉过滤头㊁不锈钢滤膜等去除颗粒物,然后再使用冷凝装置㊁硅胶颗粒等去除水分㊂3.2㊀在线分析在实验室内进行监测分析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但不能实时反映空气质量变化,对于现实中连续排放监测的意义很小,且从样品采集到仪器分析都存在诸多干扰因素,如在存储环节㊁运输环节㊁收集环节的容器污染等,实验室测试也很繁琐,成本与结果不成正比㊂而在线分析技术可避免来自衍生化或其他过程的干扰,使测量结果更为准确㊂3.2.1㊀气相色谱法在线气相色谱仪具有高选择性㊁高灵敏度㊁应用范围广的优点,有多种检测器可供选择:如MS㊁FID㊁PID等,主要包括在线自动采样系统㊁自动前处理系统㊁自动进样系统和分析仪器等部分㊂此外,FID㊁PID可单独使用测定VOCs总量㊂3.2.2㊀光谱法光谱分析方法是基于与物质结构和组成相关的特征信息进行检测的方法,只要能够选择适宜的波段范围与方法,就能准确进行检测㊂该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及灵敏度,不需要样品与实验室配套设施,有着动态化㊁非破坏㊁快速㊁高效等特点,很适合进行现场快速检测㊁实时在线分析㊂3.2.3㊀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法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是一种快速在线测量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㊁分析时间快等其他分析方法不能达到的优点,且在线采样无需浓缩㊂4㊀污染源VOCs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建议我国现有的VOCs监测方法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如VOCs排放行业与VOCs种类众多,需要增加VOCs分析目标物种类,用以覆盖更多的VOCs排放行业㊂另外由于不同VOCs的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应针对不同性质的VOCs制定相应的分析标准㊂目前污染源废气在线分析方法较少,还需要研究更适应于固定污染源监测的在线分析方法,并针对不同的类型设计不同的在线分析方法,如对GC㊁FID㊁PID㊁光谱技术等制定相应的方法标准㊂制定在线分析方法标准还需要关注样品采集与前处理技术,以适应污染源废气高温高湿等严苛的环境条件㊂在线方法是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在保证时效性与便捷性的同时,还能够获得高质量监测数据㊂参考文献:[1]㊀张展毅,曾凡进,朱智成,等.国家环境标准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6(5):14-18.[2]㊀常㊀杪,丁杉杉,朱雁南,等.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及对监测技术的管理需求[J].中国环境管理,2016(6):50-54.[3]㊀王丽琴,李博伟,黄㊀宇,等.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及分析方法[J].地球环境学报,2016(2):130-139.[4]㊀王㊀强,周㊀刚,钟㊀琪,等.固定源废气VOCs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现状与需求研究[J].环境科学,2013(12):4764-4770.[5]㊀杜振辉,翟雅琼,李金义,等.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光谱学在线监测技术[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12):3199-3203.371。
(固定污染源)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方法验证报告目录开展新检测项目申请表修改记录:第0次HJ 38-2017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1.方法依据依据《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 38-2017。
2.方法原理将气体样品直接注入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分别在总烃柱和甲烷柱上测定总烃和甲烷的含量,两者之差即为非甲烷总烃的含量。
同时以除烃空气代替样品,测定氧在总烃柱上的响应值,以扣除样品中的氧对总烃测定的干扰。
3.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气相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中的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当进样体积为1.0ml时,本方法测定总烃、甲烷的检出限均为0.06mg/m3(以甲烷计),测定下限均为0.24mg/m3(以甲烷计);非甲烷总烃的检出限为0.07mg/m3(以碳计),测定下限为0.28mg/m3(以碳计)。
4.主要仪器4.1、气相色谱仪。
5.主要试剂5.1、除烃空气:总烃含量(含氧峰)≤0.40mg/m3(以甲烷计);或在甲烷柱上测定,除氧峰外无其他峰。
5.2、甲烷标准气:16.0µmol/mol、800µmol/mol,平衡气为氮气。
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向具资质生产商定制合适浓度标准气体。
5.3、氮气:纯度≥99.999%。
5.4、氢气:纯度≥99.99%。
5.5、空气:用净化管净化。
5.6、标准气体稀释气:高纯氮气或除烃氮气,纯度≥99.999%,按样品测定步骤测试,总烃测定结果应低于本标准方法检出限。
6.本方法样品的采集、处置和保存6.1、气袋采集按照图1所示连接采样装置。
固定污染源废气采样位置与采样点、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的确定、排气参数的测定和采样操作执行GB/T 16157、HJ/T 397和HJ 732的相关规定。
开启加热采样管电源,采样时将采样管加热并保持在120℃±5℃(有防爆安全要求的除外),气袋须用样品气清洗至少3次,结束采样后样品应立即放入样品保存箱内保存,直至样品分析时取出。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现状分析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现状分析发布时间:2022-02-15T03:50:47.969Z 来源:《全球城市研究》2021年第6期作者:黄圣莹[导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的不加控制的利用对大气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由此需要积极的进行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在经济常态背景下,需要不断优化我国有机物监测的法治化,同时对大气污染的立法、监测进程进行管理。
环境保护问题是国家社会关注的重要生态问题,环境承担着不同忽视的作用。
为了加快提高有机物监测水平,研究和探索科学高效的环境修复技术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黄圣莹广东正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的不加控制的利用对大气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由此需要积极的进行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在经济常态背景下,需要不断优化我国有机物监测的法治化,同时对大气污染的立法、监测进程进行管理。
环境保护问题是国家社会关注的重要生态问题,环境承担着不同忽视的作用。
为了加快提高有机物监测水平,研究和探索科学高效的环境修复技术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污染监测一、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现状1.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人员整体素质有待全面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机物监测相关部门加强了影响有机物监测利用的因素治理,但是缺乏有机物监测人员素质问题的重视。
这一方面是因为有机物监测单位的工作人员本身处于流动的状态,并且大部分是农民工,整体的素质偏低,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有机物监测单位中新人占据了大部分,给这些人开展提升专业素质的培训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有机物监测责任的意识本身就非常模糊。
2.分级室无通风装置在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实验室中,分级室是检验有机物的重要场所。
通常来说,进行有机物的分级检验需要模拟昼光,来了解有机物的含量。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测定的问题研究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测定的问题研究发布时间:2022-02-16T06:15:37.75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12期作者:戴剑锋[导读]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往往含有一定非甲烷总烃,对其实施测定操作期间往往受各层面因素所影响,对测定效果及其准度影响较大。
故分析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相关测定问题较为重要。
广东易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对于非甲烷总烃实施测定属于极具复杂性的工作内容,极易产生各种问题,致使测定结果无法得以保证。
故本文主要研究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相关测定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往往含有一定非甲烷总烃,对其实施测定操作期间往往受各层面因素所影响,对测定效果及其准度影响较大。
故分析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相关测定问题较为重要。
1、测定分析原理及其基础条件概述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相关测定试验原理及其条件即:借助双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气相色谱法为基础,测定总烃和甲烷的含量,二者之差即为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含量[1]。
2、试验分析2.1 在仪器及试剂层面此次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相关测定问题试验分析主要选用7890B型号安捷伦气相色谱仪、FID型号双柱双检测装置及六通阀。
2.2 在结果分析层面1)优化峰型选取10mL的除烃空气,依照着与所绘制的校准曲线同等操作步骤及其条件,对其处于总烃柱上面氧峰实际面积实施有效测定,并分两路把标气1#逐步通入至1ml的定量环内部,借助六通阀将色谱柱输入,获取甲烷峰较好峰形,总烃峰有类似的平头峰出现,分别借助不锈钢空柱及玻璃微珠柱对总烃峰予以测定,对色谱条件无法消除部分情况予以合理调整。
针对1ml定量环,需更换为0.25ml的定量环,借助玻璃的微珠柱处于同等条件之下实施总烃峰有效测定,平头峰现象逐步消失,且峰尖突出,峰形呈良好对称性,这是因定量环阀的进样方式之下,可持续且大量的进样,致使色谱柱超出负荷,出现峰形扩张现象,峰形变差,对总烃定性及其定量产生影响。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现状及hj38-2017解读
二、VOCs国内外的相关定义
VOCs 国外的相关定义 有关色漆和清漆通用术语的国际标准ISO 4618/1-1998和德
国 DIN 55649-2000 标准对 VOCs 的定义是,原则上,在常温
常压下,任何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或固体。同时,德国 DIN 55649-2000 标准在测定 VOCs 含量时,又做了一个限定 ,即在通常压力条件下,沸点或初馏点低于或等于250℃的任 何有机化合物。 巴斯夫公司则认为,最方便和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沸点来 界定哪些物质属于 VOC ,而最普遍的共识认为 VOCs 是指那 些沸点等于或低于 250℃的化学物质。所以沸点超过 250℃的 那些物质不归入VOC O3 (ozone)
(3) NO + VOCs → NO2 (nitrogen dioxide) (4) NO2 + VOCs→ PAN (peroxyacetyl nitrate) NET RESULTS: NO + VOCs + O2 + hv → O3 + PAN + other particulates
二、VOCs国内外的相关定义
我国VOCs的定义 四川省《固定汚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VOCs定义:在293.15K条件下蒸气压大于或等于10Pa,或者特定条件下具有 相应挥发性的除CH4,CO , CO2,H2CO3 ,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 外,任何参加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主要包括非甲烷总烃(烷烃、烯烃、炔烃、 芳香烃),含氧的有机化合物(醛、酮、醇、醚类等),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含硫 的有机化合物等。
VOCs的相关
挥发性有机物被列为需重点控制的四项大气污染物之一。 强调“加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有毒废气控制”,正式提出控制挥发性有 机污染物的排放,并明确提出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工作。 推进VOCs污染治理,将VOCs纳入排污费征收范围。 规定了全国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进度。至此,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工作开始开展,监测工作也正式开启。 到2017 年,全国石化行业基本完成VOCs 综合整治工作,建成VOCs 监 测监控体系,VOCs 排放总量较2014 年削减30%以上。 自2015年10月1日起,在石油化工、包装印刷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污 收费试点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增加 VOCs排污收费试点行业,并制定增加试点行业VOCs排污收费办法。 首次将VOCs纳入环境监管范畴。 对于VOCs监测区域、监测行业和时间节点做了具体规定。要求重点地区、 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对于VOCs监测区域、监测行业和时间节点做了具体规定。要求重点地区、 重点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和上报工作,设区的市上报挥发性有机物 的监测企业名单。
工业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标准探讨
工业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标准探讨摘要:近些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的活动时所排放的污染物也随之增加,区域环境空气问题日趋复杂,而空气中的出现了大量的雾霾,这已经形成了严重影响人们空气质量的代表性天气。
目前,我国的工业行业中,对于各类产物的生产种类越来越多,工艺种类上也有了大的提高,由于,当前的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固定污染问题突出、环境管理基础薄弱。
本文详细讨论了我国现行的固定污染源有机废气的检测标准。
关键词:工业;固定污染源;有机物检测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与工业技术取得了较快发展,而以大气污染问题为代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雾霾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
多数VOCs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光照作用下可发生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进而导致臭氧污染等问题。
对其排放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农业(生物质露天燃烧、农药使用等)、生活(建筑装饰、餐饮油烟、燃料燃烧等)、工业(化石燃料燃烧、化学工艺等)以及交通(道路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和油品储运销等)四大类。
VOCs可对人体的各项器官造成刺激作用,例如眼睛和呼吸系统。
它会使人产生过敏,甚至还会引发头晕头痛,咳嗽,呼吸苦难等症状。
而VOCs中包含大量的致癌物质,长期处于含有VOCs的环境中,将可增加患癌的可能性。
大部分的VOCs不但自身拥有的毒性过强,还对现在的空气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是当前复合污染物的重要参与者,和VOCs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由此可见,VOCs的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固定排放源废气检测标准现状我国现行的有机废气检测标准包括环境空气与固定污染源废气两个方面。
各标准具体见表1。
表1 有机废气检测标准工业源排放的VOCs种类繁多,目前现有的检测标准中所能检测的特征污染因子较少,部分污染因子国家现无相应的检测标准。
因此,针对VOCs排放种类少、污染因子存在检测标准的企业,可按照现有的检测标准,对特征污染因子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能够较准确的反应企业的VOCs排放情况。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检查监测要点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检查监测要点
为掌握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情况,指导地方做好对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污单位的VOCs专项监测工作制定本要点。
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和自查可参照本要点。
一、检查要点
(一)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
检查监测人员可通过查阅企业自行监测方案,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台账,自行监测数据结果报告,实验室质控管理制度等,检查企业自行监测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企业自行监测方案是否完整,自行监测指标是否与方案一致。
(二)企业监测信息公开情况
检查监测人员可询问企业信息公开途径,并通过现场检查证实。
重点检查公开信息是否完整,公开监测数据是否与实际数据一致。
(三)VOCs污染因子达标情况
检查监测人员可在企业现场,选取多个主要VOCs污染源开展现场监测,监测因子主要包括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
臭气浓度等VOCs特征污染物。
重点检查企业主要VOCs污染源的达标排放情况。
二、监测要点
环保部门开展的VOCs专项检查监测,按照“双随机”原则,可随机抽取企业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开展监测。
各行业不同点位的监测项目和监测依据等见附表。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要点。
db11t1367-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 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ICS 13.040.40Z 30 DB 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T 1367—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methane/total hydrocarbons/non-methane hydrocarbons-Portable hydrogen flameionization detector method2016-12-22发布2017-01-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1367—2016目次前言... ................................................................................................................................ (II)1 范围 ... ...............................................................................................................................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3 术语和定义 ... .................................................................................................................... . 14 方法原理 ... .................................................................................................................... (2)5 干扰和消除 ... .................................................................................................................... . 26 标气和材料 ... .................................................................................................................... . 27 仪器和设备 ... .................................................................................................................... . 28 校准量程 ... .................................................................................................................... (3)9 测试步骤 ... .................................................................................................................... (3)10 计算和结果表示 ... ......................................................................................................... .. 5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 ......................................................................................................... .. 612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 . 613 注意事项 ... ................................................................................................................... .. 7IDB11/T 1367—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VOCs国内外的相关定义
VOCs 国外的相关定义
根据WHO定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在常温下 ,沸点50℃-260℃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VOCs按其化学结 构,可以进一步分为:烷类、芳烃类、酯类、醛类和其他等 。目前已鉴定出的有300多种。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 苯、苯乙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二异氰酸酯 (TDI)、二异氰甲苯酯等。
巴斯夫公司则认为,最方便和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沸点来 界定哪些物质属于VOC,而最普遍的共识认为VOCs是指那 些沸点等于或低于250℃的化学物质。所以沸点超过250℃的 那些物质不归入VOCs的范畴,往往被称为增塑剂。
二、VOCs国内外的相关定义
VOCs 国外的相关定义
这些定义有相同之处,但也各有侧重。如美国的定义, 对沸点初馏点不作限定,强调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不参加 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就叫作豁免溶剂,如丙酮、四氯乙烷等。 而世界卫生组织和巴斯夫则对沸点或初馏点作限定,不管其 是否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国际标准ISO 4618/1-1998和德 国DIN 55649-2000标准对沸点初馏点不作限定,也不管是 否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只强调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挥发。
M + NO2
O3
M
. R’OO
ROONO2
ROOR’
一、VOCs的危害
一天中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典型时间线
O3
NO2
CO
CO
PAN
NO
CO, RH
HC
PM2.5
上午6:00
正午12:00
下午3:00
臭氧是由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和氮氧化物(NOx)在太阳光 照射下生成 的二次污染物,其浓度一般在正午到下午四点间 达到高峰值。
二、VOCs国内外的相关定义
VOCs 国外的相关定义
可将这些VOCs的定义分为二类,一类是普通意义上的 VOCs定义:只说明什么是挥发性有机物,或者是在什么条 件下是挥发性有机物;另一类是环保意义上的定义:也就是 说,是活泼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 挥发性有机物。非常明显,从环保意义上说,挥发和参加大 气光化学反应这两点是十分重要的。不挥发或不参加大气光 化学反应就不构成危害。这也就是欧洲将溶剂按光化臭氧产 生潜力来分类的原因。
一、VOCs的危害
臭氧等浓度线与VOC和NOX消减路线
Part 02
VOCs国内外相关定义
二、VOCs国内外的相关定义
VOCs 国外的相关定义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其定义有好几种,例如,
美国ASTM D3960-98标准将VOCs定义为任何能参加大气光 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
甲醛也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但甲醛易溶于水,与其他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所不同,室内来源广泛,释放浓度也高 。因此,常把甲醛与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别阐述。
二、VOCs国内外的常相关见定豁义免常化见合豁物免的化合物
甲烷 methane; 乙烷 ethane; 丙酮 actone; 甲酸甲酯 methyl formate;乙酸甲酯methyl acetate; 碳酸丙烯酯 propylene carbonate; 1-氯-4-(三氟甲基)苯 (PCBTF, Oxsol 100);四氟 乙烷 (HFC‐134a) 1,1,1,2‐tetrafluoroethane; 二氟乙烷 (HFC‐152a) 1,1‐difluoroethane; 等等
一、VOCs的危害
VOC如何造成O3浓度上升
一、VOCs的危害
臭氧生成反应途径
RONO2
. Major Pathway RO
Alkoxy Radical
NO2+ h
NO + O(3P)
NO
NO
+ O2
RH
OH H2O
. O2
R
Hydrocarbon
. HO2
ROO
ROOH
Alkylperoxy radical
一、VOCs的危害
臭氧污染最容易发生的地方
高温低湿无风的夏季午后,主污染源下风向,空气流动 受阻的半山腰。
一、VOCs的危害
不同污染区域的臭氧小时浓度日变化图
一、VOCs的危害
臭氧污染控制(VOC和NOX减排)
NOx 污染源 交通源: 汽车卡车火车 非交通源: 工程机械 燃烧设备: 锅炉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现状及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38-2017)解读
目录
一 VOCs的危害 二 VOCs国内外相关定义 三 VOCs 监测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要求 四 VOCs现行监测技术概述 五 HJ 38-2017解读
Part 01
VOCs的危害
VOCs 国外的相关定义
有关色漆和清漆通用术语的国际标准ISO 4618/1-1998和德 国DIN 55649-2000标准对VOCs的定义是,原则上,在常温 常压下,任何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或固体。同时,德国 DIN 55649-2000标准在测定VOCs含量时,又做了一个限定 ,即在通常压力条件下,沸点或初馏点低于或等于250℃的任 何有机化合物。
VOCs 污染源 涂料和溶剂 工业无组织排放 石油化工 印刷 个人消费品
一、VOCs的危害
臭氧浓度与前驱体VOC和NOX浓度间的关系
EKMA 臭氧等浓度线图 EKMA (Empirical Kinetics Modeling Approach) Ozone Isopleths
美国联邦环保署(EPA)的定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除CO、 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 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 机化合物的总称。
二、VOCs国内外的相关定义
一、VOCs的危害
本身毒性 (HAPs)
空气中的 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气候变化CH4, CFCs
产生臭氧O3 导致光化学烟雾
产生二次 有机气溶胶SOA
一、VOCs的危害
近地面臭氧的生成
一、VOCs的危害
光化学烟雾生成反应
(1) NO2 + hv (太阳光) → NO + O (free oxygen atom) (2) O + O2 → O3 (ozone) (3) NO + VOCs → NO2 (nitrogen dioxide) (4) NO2 + VOCs→ PAN (peroxyacetyl nitrate) NET RESULTS: NO + VOCs + O2 + hv → O3 + PAN + other particu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