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体常识

合集下载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识记五七至九年级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古代文体常识的梳理

古代文体常识的梳理

a.律诗:每首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等四联;逢偶数句句末的字押韵,首句有时 入韵,一般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句 中平仄相间,每联两句平仄相对,上联对句和下 联出句平仄相同。律诗分七律、五律两种。
如 七律:《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 方多难此登临。……” 五律:《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 到海隅。……”
五、赋和骈体文 古代文体还有两个小类,即赋和骈体文。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 的主要特点是铺叙事物,讲究文采,字句整齐, 声调和谐。 汉代直接受楚辞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经历了 古赋(即汉赋,分散体大赋、骚体赋、抒情小赋 三类)、骈赋(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律 赋(唐代产生)、文赋(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 生,以散文笔法写赋)等几个阶段。课文《阿房 宫赋》(杜牧)、《秋声赋》(欧阳修)、《赤壁 赋》(苏轼)都是文赋。
古代文体常识的梳理
【知识要点】
2024/3/25
古代文学体裁
古代文体主要有四类: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曲 还有两个小类:赋和骈体文。
一、诗歌
广义的诗歌包括诗、词、散曲三类。 1.诗 古代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 相对于近体诗的一种体裁。包括诗经、楚辞、 乐府诗、唐代以前的文人诗,以及唐以后仿照 它们的体式写的诗。 古体诗每首句数不限,押韵、对仗、平仄都 比较自由。 按每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等四种。
如《五人墓碑记》、《项脊轩志》、《核舟记》、 《登泰山记》。
2.议论类散文:论、说等。 (1)论:一般用于论政、论史、论人物。如 《过秦论》。 (2)说:一般就事说理,带有杂文的性质。 如《捕蛇者说》。
3.实用类散文:书、序、疏、表等。

古代文体常识

古代文体常识

1、表:议论文的作用,多是臣下的奏议,也是进呈给皇帝的奏章的总称。

2、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

3、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4、铭: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5、序:在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6、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

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一)诗歌一条线索,两大传统: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诗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诗”。

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

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 25 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

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

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汉代以赋闻世。

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

代表作家、作品: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扬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

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

古代文体文化常识

古代文体文化常识

古代文体文化常识
古代文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如《马说》《爱莲说》。

- 表:是古代臣下向皇帝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戒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 记:可以记人、记事、记物,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 传:主要是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编写人物传记,如《五柳先生传》。

-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答谢中书书》。

了解古代文体文化常识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10.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古代文体知识(文学常识篇)

10.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古代文体知识(文学常识篇)

专题2.3 (文学常识篇)--古代文体知识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散文、骈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1. 古体诗: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2. 近体诗: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3.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近体诗,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4.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5. 诗: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性、精练性、音乐性。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

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石壕吏》等。

6. 辞: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7.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李斯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名翟)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的文体知识

古代的文体知识

古代的文体知识古代的文体文体知识,是古代文化知识的一个方面。

文体的不同,往往反映出语言形式的不同,掌握各种文体在语言形式方面的一些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用品的内容。

划分文体的标准及古代文体的划分古人划分文体的标准主要有三条:1、文章的语言形式;2、文章的内容;3、文章的应用范围。

根据这三条标准,可把古代文体划分为三个大类:散文;2、韵文;3、骈文古代散文的类别:(一)史传文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类:甲:编年体编年体历史散文在东周的时候已经产生,当时叫做“春秋”。

当时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春秋”。

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只有鲁国《春秋》。

为《春秋》作传的有公羊、谷梁、左氏,称为“春秋三传”。

编年体历史散文以《左传》、《资治通鉴》影响最大。

编年体历史散文的特点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本来程序叙述它的来龙去肪,便于读者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便于读者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它的阶段性。

编年体历史散文的不足之处:不利于集中描写人物;一个事件往往拉得很长,分散在不同的年代里。

读者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了解其全面;某些人物有始无终,某些事件顾此失彼。

乙、纪传体纪传体历史散文创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是这方面的开创之作,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都属于纪传体历史著作。

纪传体这种体裁的特点:通过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历史散文对古代小说、故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以及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深受这种体裁的影响。

古人称小说为“野史”,往往把小说篇名称为某某传。

如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白行简的《李娃传》等等。

丙、纪事本末体这种体裁创自南宋的袁枢。

袁枢根据《资治通鉴》所提供的材料写了一部《通鉴纪事本末》,把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归纳为二百三十九个专题。

它的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的材料集中在一起。

如“三家分晋”“秦并六国”、“高帝灭楚”、“七国之叛”等,然后按年排列。

古代文体常识

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一、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3、词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

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

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

文学文体文化常识

文学文体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特定称谓
交际用语 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 求人原谅说“ 托人办事用“ 赞人见解用“ 老人年龄问“
”;等候客人用“ ”; ”;请人帮忙说“ ”; ”;请人指点用“ ”; ”;发表见解称“ ” ”;客人来到用“ ”;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 候”;
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 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 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发表见解称“拙见”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 临”;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 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 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请人改文用“斧 正”。
亲友间礼貌称呼
他人父母称: 令__尊__、_令_堂__ 。 自己父母称: _家_父__,_家__母_,家慈 他人兄妹称: 令__兄__、_令_妹__ 。 自己兄妹称: _家_兄__,_舍__弟_,舍妹 他人儿女称: _令_郎__,_令__爱_,。令嫒 自己儿女称: _犬_子__,_小__子_,小犬,小女 妻子之父母称:泰_山__、_ 泰。水
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的作品是《史记》。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四书五经”是指那些典籍? 4、《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 的言论和行动的典籍。 5、《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 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 西汉刘向整理而成
6、《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 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
婉约派 豪放派
江南三大名楼天下闻名,唐代诗人以此为题
材,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请用三大名楼的
名称填空: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描绘了王勃站滕在王_阁___上所见的如画的美

古代文体常识

古代文体常识

古代文体常识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

(完整版)古今文体常识表

(完整版)古今文体常识表

古今文体常识表(一)古代文体常识风--诗经:四言为主古体诗骚--楚辞:六言为主乐府--汉乐府:五、七言,杂言;歌、行、引、吟、曲诗五言律诗律诗七言律诗近体诗(格律诗)排律对仗、平仄、押韵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小令(58字以内)词中调(59-90字)词调、词牌(格式固定)、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长调(91字以上)韵文小令(一支曲子)散曲曲调(宫调)、曲牌(格式固定)、曲套数(多支曲子)一般结构:一本四折一楔杂剧科介:人物动作、舞台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剧本构成角色: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外末,老年男子)、丑(丑角)唱词:套曲(十一宫调--五宫六调、曲牌若干)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句子大致整齐、押韵,"骈文"(四六文)。

史传文: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二十四史)、纪事本末体(以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按年月顺序记事始末,独立成篇)论说文:论(《过秦论》)、说(《师说》)、原(《原君》)、订(《订鬼》)台阁名胜记(《岳阳楼记》)杂记文山水游记(《石钟山记》)散文书画杂物记(《核舟记》)人、事杂记(《梅花岭记》)表:又称表文,向皇上表志陈情、诉说心曲(《出师表》)奏疏类策:对策、策论,回答皇帝或出谋划策的文章(《教战守策》)疏:分条向皇帝陈说事情的文章(《论积贮疏》)应用文碑志类:记功碑、宫室庙宇备、墓碑,(《墓志铭》)祭文:哀悼死者或祝祷天地山川神灵的文章(《祭妹文》)赠序:写文章表示惜别、祝贺、劝慰或勉励(《送东阳马生序》)(二)现代文体1.文章体裁(1)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线索:时间、空间、感情、一言、一事、一物等详略:重点突出、细节得当、点面结合(2)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实→虚简→繁表→里主→次一般→特殊具体→抽象)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3)议论文类型:立论文、驳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层次:引论(提出论点:是什么)、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结论(总结问题:怎么样)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方法:例证、引证、对比、喻证、因果论证、引申论证、类比论证(4)应用文类型: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格式:各种类型的格式要求行文:符合各种体裁语言习惯2.文学体裁要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刻画方法:①直接表现法:A.叙述人介绍法B.人物介绍法:人物②间接表现法:A.肖像描写B.行动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E.侧面描写F.细节描写分析角度:①阶级地位②性格特征③描写方法④社会意义线索: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单线索、双线索、多线索情节细节:细节的描写作用很大:①是情节发展的标志或推动力②表现人物的性格③烘托气氛并造成某种隐喻的意义小说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基本功能:为人物创造活动的背景和为事件提供发生、发展的条件。

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

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

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论说文记叙文传记文赋书表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统称为“书”。

战国时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即为奏书的性质。

因为是写给国君看的,所以后代将这类性质的文章通称为上书。

亲朋间往复信札性质的书,内容则可包罗很广,或议论时政,或讨论学术,或评述人物,或传授学业,或抒写际遇,或劝喻亲友,大至军国要事,小至日常生活,都可意到笔随,称心而言。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吴均《报朱元思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宗臣《报刘一丈书》等。

表,则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说:“章以谢恩,表以按劾。

”但汉代以后,其界限区别已不太严格。

唐宋以后,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也用“表”体。

表重在陈情,故在奏议文体中往往写得最为恳切感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文章开端作“臣某言”,结尾作“拜表以闻”或“臣某顿首”,是表的一般程式。

(一)古体诗(二)乐府诗乐府诗,特别是汉乐府,多数出自社会下层人民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因而反映社会现实广阔而深刻,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明快,在我国诗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近体诗(四)绝句绝句,又称“断句”“截句”,分为古绝与律绝两种。

古绝为古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不受律诗格律的限制,虽押韵而用韵较自由,押平声亦可,押仄声亦可。

这类诗如王维的《鹿柴》《竹里馆》《杂诗》,裴迪的《送崔九》,李白的《静夜思》等。

律绝分为五言绝与七言绝两种。

每首两联,其要求一联之间两句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押平声,与律诗相同。

至于对仗,或用于前两句或用于后两句,或两联皆用,或不用对仗,皆无不可。

现在一般通行的看法,认为律绝是在隋唐以前五、七言四行小诗的基础上受到齐梁时代讲求声律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对仗词曲词是伴随着新兴音乐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

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

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编的《文选》4、《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之世,当是这一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所写。

5、先秦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依次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2、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

3、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产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

4、“宫体诗”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

宫体诗产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

5、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6、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题材;新体诗对古代诗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开创;文学理论多有建树,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理论著作;骈文及小说都是新的开创;萧统编选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

7、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一、建安文学基础: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

他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

(四)铭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 “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 《陋室铭》刘禹锡
(五)表
•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 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 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 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 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 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 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 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 话。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 即“表”中范例。
•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 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 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 “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 主而兼有议论、的古代文体,大 多是就一事、一物一议,或一种现 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 格。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 • 韩愈的《马说》《师说》 • 周敦颐的《爱莲说》 •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古代文体知识
(一)序
• 序,亦称“叙”,或称“引”,又 名“序言”、“前言”、“引言”, 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 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 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 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 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 • 列于书末的文字,称“跋”
(二)记
•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 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 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 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 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 明朝诗人魏学洢的《核舟记》。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柳宗 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古代文学、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一)诗歌一条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两大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

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

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25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

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

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汉代以赋闻世。

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

代表作家、作品: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扬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

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

后世诗人仿照乐府古题所写的诗歌也叫乐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体常识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

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

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杂记。

包括:(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2)笔记文。

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

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民间故事。

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

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

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

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化式的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

例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赠序文:文体一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

这类文多为颂赞勉励之辞。

书说文:“书”指一般书信。

“说”指阐明事物、问题的义理文。

把二者归为一类里,是因为“书”在内容上往往同“说”相同,辨析事物,解释义理,二者常常在叙述中表明观点、见解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例如《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答李翊书》、《报刘一丈书》等。

传状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

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

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诸如《苏武传》、《张衡传》、《海瑞传》等。

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

有“原……”、“……论”、“……辩”等文题形式。

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

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彩。

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

杂记文:杂记文是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叙文章,它包括较广,有人物记事、山川草木自然之景。

文化名胜古迹、历史掌握、遗文遗事、社会风俗杂谈、读书杂记等。

这类文章手法灵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

如《桃花源记》、《项脊轩志》《梅花岭记》等。

小说:就其古代散文来说,小说是早已有之的,下面再介绍一下小说。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神话”、“寓言”。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统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小说初具规模。

其作品主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唐代出现了唐传奇。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古典小说的成熟。

著名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

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深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

此时期,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按着不同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种类: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说。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仙传体。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文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语言准确简炼,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箴铭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

这类文章,内含深刻、精警,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

语言雕琢、精炼。

例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

序跋文: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多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例如《〈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民间故事文:是经过长期的群众口头创作的口述流传,不断地修改加工而成的文学样式。

它表现为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

常用夸张、比喻、充满神奇色彩、艺术感染力强。

例如《渔夫的故事》等。

上面介绍的都是从无韵这个角度列述出来的。

从广义上说,这些文体在古代都属于散文。

它们有其共同特征,又有各自不同特点,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上面列述的这些散文体,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散文是不同的。

今天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而上面这些文体类型有许多种是不能归到今天所讲的散文里边的,有的可以归到散文里边。

碑志文:古代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

碑是墓碑,多在碑前;志是墓志,写在碑后,这类文章记述死者生平事迹高度概括,用语极精简。

而内含丰富,言尽而意无穷。

如《平淮西碑》。

奏议文: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类文章。

它包括疏、表、对策、议对、封事等。

《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动,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疏:为分条陈述的意思。

如《谏太宗十思疏》。

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出师表》。

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

如《教战守策》,等等。

传奇文:小说体裁之一。

(1)以其情节奇特、神奇而得名。

一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文的短篇小说。

又因为“传奇”多为后代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所以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例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牡丹亭》、《桃花扇》等。

哀祭文:古代哀辞和祭文,是哀吊死者,追怀生前,表示悲伤之意的文章,祭文要在设祭时所读。

这类文内容伤惋,言辞凄切,感情沉重,用语真朴凝聚。

如《祭妹文》。

传说文:是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演变的故事。

如英雄人物传说。

普通人物传说、西湖的传说。

有的是以特定历史事实为基础,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

大多颂扬赞美,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如孟姜女的传说、牛朗织女的传说等。

寓言文: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

通常是借托某种事物,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达到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的目的。

这类文体惯用拟人手法,语言简捷犀利。

例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颂赞文:古代对他人赞扬、歌颂的文章。

古代受人之恩惠,得人之成全,而表示感激之意,对其人其事其恩德进行歌颂、赞美。

情真意切,语挚言厚,但不造作。

如《子产不毁乡校颂》。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

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词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就不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