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
(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
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
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11。
健康指导(1)合理饮食(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心肌梗塞的护理常规
心肌梗塞的护理常规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绝对卧床休息2周,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护理人员协助做好一切生活护理,病情稳定后第三周开始,在床上做四肢活动。
如病情稳定,可逐渐下床活动,根据病情,亦可在监护条件下,第二周即开始早期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劳累,如病人有严重并发症或病情严重者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三、给予氧气吸入,急性心肌梗塞后24小时内可给持续高流量吸氧,5-6升/分,24小时后可逐渐改为中流量,低流量吸氧,病情稳定后可改为间歇吸氧,以心肌氧的供应。
四、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开始可给予流质饮食,逐渐改为半流质,要少量多餐,切忌饱餐、忌烟、酒、浓茶。
五、避免用力大便,保持大便通畅,可多吃些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如有大便干燥,应给予缓泻剂。
六、做好心理护理,体贴安慰病人,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必要时可配合应用镇静剂。
七、将病人安置在冠心病监护室内3~5天,持续监护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密切观察血压、神志、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及末梢循环等情况,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动态变化;注意有无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表现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八、及早解除疼痛,按医嘱给予扩冠药物或杜冷丁等药物,注意病人自觉症状的变化,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九、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有无毒副作用,如病人行溶栓或抗凝治疗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应用扩血管药物及升压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十、输液时要注意输液的速度及输液量,一般输液速度应维持在15-30滴/分,左室梗塞时输液量不宜过多;右室梗塞要大量补液,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输液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肺水肿表现。
十一、备好抢救用品,如抢救药物,电除颤器,起搏器,漂浮导管等。
如需行急症做冠状动脉扩张术或安装临时起搏器等时,要及时做好术前准备,配合手术。
-心肌梗死护理常1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
1.护理评估1.1胸痛询问病人有无胸痛,评估胸痛发作的特征,与以前心绞痛比较,其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有无区别,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伴随症状,胸痛发作前有无情绪激动、劳累、饱餐等诱发因素。
1.2症状有无呼吸急促、憋气、濒死感等;是否感到虚弱、乏力、眩晕等。
1.3生命体征变化除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压降低。
大多数病人心率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衰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1.4既往史病人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系统地进行过治疗和用药情况。
1.5日常生活形态了解病人是否抽烟,每天抽多少;平常是否很少运动,是否过于肥胖;病人是否嗜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
1.6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是否焦虑、恐惧。
病人常表现烦躁不安,不听劝解,甚至治疗欠合作。
1.7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为重要手段之一,急性期可有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及T波倒置。
血清心肌酶学测定及血清肌钙蛋白定量为较可靠的诊断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肌显像检查。
2.护理问题2.1疼痛2.2恐惧2.3活动无耐力2.4自理缺陷2.5知识缺乏2.6有便秘的危险2.7潜在并发症:猝死3.护理措施3.1一般护理3.1.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病人的活动耐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1.2急性心肌梗死后1-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病人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
限制探视,第4-6天,卧床休息时可在床边上做上、下肢的主动与被动运动。
1周后,可逐渐过渡到下床活动,有并发症者酌情延长卧床时间。
第1-2周后,可由床边、室内活动再过渡到室外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监测其心率、血压、心电图,询问其他感受,观察其反应,若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一、概念: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之上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二、护理:
1、参见ICU—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12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组织耗氧量,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电监护仪持续观察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重点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4、给予持续吸氧,每分钟2・4升,胸痛发作时可适当调高氧流量。
5、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注意调整滴速。
6、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可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避免屏气和用力过度。
7、定时、定量抽取血标本,进行血清心肌酶的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一、心梗急性期护理1、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保持病房安静。
2、持续吸氧及心电监护。
3、迅速描记全导联心电图。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行止痛(杜冷丁或吗啡)、扩管(硝酸甘油)、抗血小板聚集(波利维)等治疗。
嚼服阿司匹林300mg,波利维300mg或者替格瑞洛180mg。
5、抽血急查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6、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发作12小时内可以选择再灌注心肌治疗:有条件者行急诊PTCA术或急诊PCI术,及时完成术前准备; 静脉溶栓治疗。
7、落实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避免紧张焦虑,保持情绪稳定。
二、饮食1、急性心肌梗死-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2、恢复期应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3、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病人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使用缓泻剂,防止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
三、病情观察1、疼痛的观察:观察患者胸痛有无缓解,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发热、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衰等症状。
3、动态观察18导联心电图的变化、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变化。
4、溶栓疗效的观察:1)胸痛2h内基本消失;2)心电图ST段2h内回落>50%;3)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5、遵医嘱用药,患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四、用药护理1、硝酸酯制剂: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
2、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
监测血压及心律的变化。
3、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监测血压及心律的变化。
4、抗血小板药物:注意胃肠道反应及出血倾向。
5、吗啡或哌替啶: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五、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病情,告诉家属配合支持,避免对其施加压力。
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
3、出院后可行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护理评估】1、病史:1)本次发病特点与目前病情:评估病人此次发病有无明显诱因,胸痛发作的特征,疼痛剧烈程度、是否进行性加重,是否有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的表现。
2)患病及治疗经过3)心理—社会状况2、身体评估 1)一般状态: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尤其注意有无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大汗或神志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晕厥等表现。
2)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及程度。
3)心脏听诊:注意心率、心律、心音的变化,有无奔马律、心脏杂音及肺部啰音。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否有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动态性变化,对下壁心肌梗死者应加做右胸导联,判断有无右心室梗死 2)血液检查:定时抽血检查血清心肌物标记以了解心肌坏死程度和病情进展.【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3、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主要护理措施】一、止痛:一般先给予硝酸甘油含服,随即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疼痛不能缓解者可给予镇痛剂,吗啡为首选止痛药物.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禁用吗啡。
吗啡用量为3~5m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派替定止痛效果较吗啡弱,剂量25 ~~50mg,肌肉注射。
①在使用止痛药物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观察患者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对止痛药的反应情况.②注意是否有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等情况的发生。
二、吸氧:吸氧越早越好,方法有鼻导管吸氧法,面罩吸氧法。
通常在发病早期用鼻导管给氧24—48小时,流量3-5L/min.严重低氧血症者经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动脉PaO2变化调节流量。
对于伴有COPD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患者常规安置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或抢救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2、观察患者胸痛发作的特征,如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方式等。
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改变。
如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吸氧。
3、尽快解除疼痛:哌替啶(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注意观察呼吸、血压。
4、再灌注心肌治疗应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尽快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无条件实施介人治疗并且患者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
5、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各类急性心肌梗死均需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卢定。
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病、新近手术创面未愈合、血压过高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抗凝治疗。
用药期间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6、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
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米。
由床上过渡到室内活动时动作应缓慢,并且监测运动时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
若有并发症,则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7、起病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
适量进食水果、蔬菜,常规给予缓泻剂。
嘱咐患者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
8、卧床期间注意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的主动运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方**萍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就是心肌得缺血性坏死。
系在冠状动脉病变得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得心肌严重而持久得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得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与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得严重类型、【观察要点】1、疼痛:为早期出现得最突出得症状。
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明显,疼痛性质与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得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可持续3—7天。
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与肠胀气,严重者可发生呃逆。
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就是室性期前收缩。
频发得、成对出现得、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得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得先兆。
心室颤动就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得主要原因。
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与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就是休克,而就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
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调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1,入院后住监护室,并尽可能住单间,便于抢救。
2,立即缓解疼痛,给予含服硝酸甘油,静脉或皮下注射吗啡等药物止痛,如疼痛持续不缓解,5分钟可重复给药,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
3,急性期(发病后的前3日)要绝对卧床,尽量少搬动病人,非搬动不可时应轻,慢,平稳,协助床上进食,大小便等,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并尽量限制探视,避免紧张及刺激,无并发症者第四日可床上活动,无不适可床边活动。
4,给予持续心电、BP、SPO2监测至少3日,观察心率、心律变化,观察R、BP情况,应用硝酸甘油时注意BP的变化;应用利多卡因时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随时记录,以便及时处理,降低死亡率。
5,持续给予低流量吸氧(2~3L/min),改善心肌缺氧及提高血氧含量。
6,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如出量不足或过多,尿量小于30ml/h应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大便通畅,病人因长期卧床及不习惯床上大便等会导致便秘,因此常规每日给病人服用缓泻剂,避免排便时用力而突然发生意外。
8,前三天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低盐(钠盐小于等于3g/d)低脂饮食且应少食多餐,禁止摄取过冷、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心脏负担。
9,疼痛的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观察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出现(如心衰、休克、心律失常),随时做好抢救工作。
10,急性期病人多表现虚弱、疲倦、依赖、担心以后工作能否正常工作生活,应给病人解释病情,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同时得到足够的睡眠,以减轻心脏负担。
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
【护理诊断】1.疼痛2.活动无耐力3.有便秘的危险4.恐惧5.潜在并发症:猝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护理措施】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发病12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
鼻导管给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起病后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度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3.溶栓治疗的护理:询问患者是否有溶栓禁忌症,协助医生做好溶栓前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正确应用溶栓药物,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评估进行康复训练的适应症,解释合理运动的重要性,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并做好活动时的监测。
5.评估病人排便情况,指导患者如何采取通便措施。
6.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向患者说明用药的必要性,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消除恐惧心理。
7.急性期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准备好急救药物及抢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随时准备抢救。
【健康教育】1.参见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
2.调节饮食,即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
3.积极劝导患者戒烟,并实施戒烟计划,每次随诊都必须了解并登记吸烟情况。
4.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
5.加强运动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病人出院后的运动康复训练。
6.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告知病人药物的作用、用法和不良反应,并教会病人定时测脉搏、血压,定时电话随访。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特异性的心肌缺血性损害的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改变:(1)急性期可见异常深而宽的Q 波(反映心肌坏死);(2)ST段呈弓背向上明显抬高(反映心肌损伤);(3)T波倒置(反映心肌缺血)。
1、休息与体位(1)绝对卧床休息3-5天,取半卧位或半卧位,有并发症时卧床时间延长。
(2)给予镇静药或镇痛药,稳定病人情绪,限制探视。
2、饮食护理低盐、低脂半流或软食,忌饱餐。
3、病情观察(1)将病人护送入监护室,持续心电监护3-5天。
(2)严密观察心率、节律变化,警惕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护。
4、用药护理用吗啡或杜冷丁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输液时注意控制输液滴速,防止心衰。
5、基础护理(1)间断或持续吸氧2~3天,重者可以面罩吸氧。
(2)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3)保持大便通畅,3天无大便病人可以给与缓泻药。
(4)加强皮肤护理,可酌情使用气垫床。
6、心理护理(1)危重期间加强床边巡视,给予心理支持,减轻病人恐惧感。
(2)病情好转后,鼓励病人起床活动。
7、健康指导除参见“心绞痛”病人的健康指导外。
还应注意:(1)调整生活方式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饱餐;肥胖者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防止便秘;克服急躁、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坚持服药,定期复查等。
(2)告知病人出院后定期到门诊复诊,进行健康治疗。
(3)指导病人遵医嘱服用β受体阻滞药、血管扩张药、钙通道阻滞药、调脂药及抗血小板药物等。
(4)告知家属应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休养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1.病人监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密切监控病情至关重要。
24小时的心电监测是必须的,以及每4小时一次的生命体征的测量,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2.休息和活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病人需要卧床休息。
随着病情的改善,医生会逐渐允许病人适度活动,但仍需避免过量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处方,给予病人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确保按时给药,控制病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疼痛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严重胸痛。
给予病人合适的镇痛药物,如硝酸甘油或吗啡,以减轻疼痛并提供舒适感。
5.心理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护士需要提供心理支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交流,鼓励病人表达情感,并提供信息和教育,帮助病人恢复信心。
6.饮食:为了减少心脏负担,病人需要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
注意让病人保持体重,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7.氧气治疗:给予病人适量的氧气治疗,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以提高心肌缺血区的氧输送。
8.定期复查:病人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血脂水平等,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适度的运动、呼吸训练、心理康复等,以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10.家庭教育:对于病人及其家人,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病因、病情、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总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病情,按时给药,提供舒适和疼痛控制,给予心理支持,并提供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同时,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工作,可以减轻病人和家属的焦虑和担忧,促进病人的康复。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病症,可以造成心肌组织的死亡。
心肌梗死是急危重症,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心肌梗死护理常规的相关内容。
1.监测与评估:患者心电图监测和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心电图监测可以提供患者心脏的电活动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对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护士要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此外,还需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辅助呼吸:对于出现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疼痛的同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护士需要帮助患者调整合适的姿势以减轻呼吸困难。
同时也要重视呼吸道的通畅与氧气的输送,帮助患者维持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
3.疼痛管理:心肌梗死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所以疼痛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护士可以通过给予止痛药如吗啡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对疼痛的反应,观察疼痛是否缓解或加重。
4.寻求心理支持:心肌梗死的患者通常会伴随有情绪波动,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护士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关怀来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同时也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5.生活方式指导: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以保护心脏健康。
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生活方式指导,包括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同时也要教育患者如何正确地使用药物,包括镇痛药、抗凝血剂等。
6.康复与出院规划:除了以上的护理常规,还有一些额外的注意事项需要护士在心肌梗死护理中重视。
例如,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包括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定期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正确使用监护仪等设备,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之,心肌梗死护理常规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绝对卧床休息一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解除焦虑。
第二周可在床上做四肢活动,第3-5周可协助病人离床站立,逐渐在室内缓步走动。
病重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可延长。
三、最初几日可间断或持续吸氧。
四、给予低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为宜。
开始流质,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忌饱餐。
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大便,如便秘可给缓泻剂。
五、及早解除疼痛。
按医嘱给予杜冷丁、可待因、硝酸甘油等药物。
对顽固性疼痛科用人工冬眠疗法,但要密切监测血压。
六、起病3-6小时的病人可行静脉内溶栓,要观察初学倾向,经常化验病人的尿、大便、凝血酶原时间,尿中出现红细胞往往是出血的早期征象,及时通知医师。
七、输液速度勿过快,根据病情每分钟15-40滴,观察有无肺水肿出现。
八、观察有无三大并发症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1、严密观察示波器上的心电图变化,如有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继以1-3mg/分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
发生室颤时,尽快配合医师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心率低于50次/分,可用阿托品治疗。
2、密切观察血压、神志、表情、面色、出汗、心率、尿量、口渴、末梢循环等。
如有休克发生,每10-15分钟测血压、呼吸、心率一次。
记录尿量。
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根据休克的不同原因,按医嘱采取不同疗法:如补充血容量,给升压药、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纠正酸中毒等。
有条件者采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辅助循环,然后做坏死心肌切除等手术。
若用升压药时应防止液体外渗,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3、严密观察心率、呼吸、肺部罗音的变化。
如有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要安慰病人,使其安静,按医嘱给予吗啡或杜冷丁、利尿剂与血管扩张剂。
无低血压、呼吸困难病人可选用半卧位。
备好各种药物与器械,积极配合治疗。
九、出院时告知病人,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诱发因素;按时服药,随身常备扩张冠状药物;定期复查;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采用简易的应急措施等。
【实用】-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
1 护理评估1.1 患病经过:询问病人有无胸痛,评估胸痛发作的特征,与以前心绞痛比较,其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有无区别,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胸痛发作前有无诱发因素。
1.2 症状:有无呼吸急促、憋气、濒死感等;是否感到虚弱、乏力、眩晕等。
1.3 体征:生命体征变化除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压降低。
大多数病人心率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衰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1.4 既往史:病人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系统地进行过治疗和用药情况。
1.5 日常生活情况了解病人是否抽烟,每天抽多少;平常是否很少运动,是否过于肥胖;病人是否嗜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
1.6 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是否焦虑、恐惧。
病人常表现烦躁不安,不听劝解,甚至治疗欠合作。
病人因憋气,心前区压痛,有窒息感受而感到恐惧、害怕死亡,加之入住监护病房,更进一步增加了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1.7 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为重要手段之一,大约有95%的急性心肌梗死都会出现心电图的变化。
急性期可有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及T波倒置。
血清心肌酶学测定及血清肌钙蛋白定量为较可靠的诊断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肌显像检查。
2 主要护理问题2.1 疼痛2.2 恐惧2.3 活动无耐力2.4 自理缺陷2.5 知识缺乏2.6 有便秘的危险2.7 潜在并发症:猝死3 护理措施3.1 一般护理3.1.1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负荷,防止病情加重。
对于心肌梗死发作时疼痛并不剧烈的病人更应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病人的活动耐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1.2 急性心肌梗死后一周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病人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谢绝探视,必要时用镇静药物辅助。
第1~2天卧床休息,第3~4 天患者可坐在椅子上及床边活动,第5~6天增加活动量,根据病情可在床边活动,第6~7天根据病情增加活动量。
如有并发症,老年体弱者可酌情延长卧床时间。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
2.饮食护理:因患者心输出量减少,加之绝对卧床,肠蠕动减慢,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少量多餐,保证热量供应,避免饱食增加心脏负担。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的变化。
及时记录并报告患者对胸部不适的叙述、位置、时间、放射部位及诱发因素。
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律、心率的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如下壁心肌梗死极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死易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房扑、室颤等。
充分保证静脉通道以供急救时静脉给药,准备好所有急救药品及仪器。
4.用药护理:止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血管扩张剂等,及时缓解患者疼痛,并随时询问疼痛的变化情况。
溶栓患者的护理:要仔细检查患者皮肤、黏膜和插管部位等有无出血。
注意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
静脉输液应选择容易压迫止血的部位穿刺,肌肉注射宜选用细针头。
溶栓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动脉穿刺。
5.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洁净,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按摩骨隆突处,预防压疮的发生,必要时可使用气垫床。
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排泄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
保持大便通畅:发病后1周内,常因患者不习惯卧床排便及活动量减少而发生便秘,可食香蕉、蜂蜜润肠,食用粗纤维食物,必要时酌情给予缓泻剂,并辅助于腹部按摩,排便时可使用开塞露,严禁用力。
6.专科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供给足够的氧气,1~3d内应持续吸氧,以后根据病情可间断吸氧,2~4L/min,以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防止梗死范围的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护理评估】
1、病史:1)本次发病特点与目前病情:评估病人此次发病有无明显诱因,胸痛发作的特征,疼痛剧烈程度、是否进行性加重,是否有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的表现。
2)患病及治疗经过
3)心理-社会状况
2、身体评估1)一般状态: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尤其注意有无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大汗或神志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晕厥等表现。
2)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及程度。
3)心脏听诊:注意心率、心律、心音的变化,有无奔马律、心脏杂音及肺部啰音。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否有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动态性变化,对下壁心肌梗死者应加做右胸导联,判断有无右心室梗死2)血液检查:定时抽血检查血清心肌物标记以了解心肌坏死程度和病情进展。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3、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主要护理措施】
一、止痛:一般先给予硝酸甘油含服,随即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疼痛不能缓解者可给予镇痛剂,吗啡为首选止痛药物。
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禁用吗啡。
吗啡用量为3~5m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派替定止痛效果较吗啡弱,剂量25 ~~50mg,肌肉注射。
①在使用止痛药物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观察患者胸痛的性
质、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对止痛药的反应情况。
②注意是否有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等情况的发生。
二、吸氧:吸氧越早越好,方法有鼻导管吸氧法,面罩吸氧法。
通常在发病早期用鼻导管给氧24-48小时,流量
3-5L/min。
严重低氧血症者经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治
疗,根据动脉PaO2变化调节流量。
对于伴有COPD患
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用氧过程中注意用
氧安全。
三、用药护理
1、硝酸酯类治疗: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血压,
以防止血压骤降,发生低血压休克,影响重要脏器的
血供。
2、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时,
应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3、β受体阻滞剂治疗:应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忌
突然停药,以防心衰加重。
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传
导阻滞或心率<60次/min时停用。
合并有慢性喘息性
支气管炎、重度肺气肿、重度心衰和传导阻滞者应慎
用或禁用此药
4、镇静剂:可用小剂量镇静类制剂以消除患者神经紧张、
忧虑和恐惧等。
应用吗啡应减量(3-5mg/次,皮下注
射),避免呼吸抑制。
5、利尿剂:应用利尿剂时应密切注意电解质(血钾)的
变化。
四活动指导
1、第1周,一般应严格绝对卧床休息,可做低运动量的体力活动,如肢体的被动活动,以期减少静脉血液淤滞及血栓形成。
2、第2周,应逐渐增加体力活动,可被动或主动地在床上坐起,
并逐渐增加床边起坐时间、次数和活动量。
3、第3周,可在床边室内活动和自身护理。
4、第4周,可离开病室到走廊、厕等处,作近距离的活动。
五、饮食护理: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并避免过
冷或过热的膳食。
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热能,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
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进食大量脂肪。
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
六、排便护理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常吃些蔬菜、水果及易
消化、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
心肌梗死患者应遵医嘱常规使用缓泻药物,如麻仁丸,果导等。
告知病人不要用力排便。
七、心理护理首先护士的工作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娴熟
的护理技术打消患者的不安情绪;其次要在患者接受的情况下,主动介绍监护环境及监护仪器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再次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安慰患者,解释病情,使患者情绪安定。
八、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
4.注意劳逸结合:当病程进入康复期后可适当进行康复锻炼,锻炼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否胸痛、呼吸困难、脉搏增快,甚至心律、血压及心电图的改变,一旦出现应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
5.按医嘱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6. 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简易应急措施
7.定期门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