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教案名称: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教材章节为《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定义、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折射现象的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棒、水、三角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现象。
2. 新课讲解:介绍光的折射定义、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折射现象,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n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i)=n2sin(r)。
3. 应用: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为30°,第一种介质折射率为1.5,第二种介质折射率为2的光线折射角。
答案:折射角为26.57°。
2. 题目:分析透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图。
答案:凸透镜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研究光的折射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透镜成像技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光的折射定律是描述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关系的定律。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实验与透镜的使用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对我们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光的折射实验和透镜的使用是学生们初步接触光学的关键环节。
本教案将通过详细的步骤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一:光的折射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1. 实验平台2. 光源灯3. 直尺4. 透明玻璃板5. 曲尺6. 尺子实验步骤:1. 将实验平台放在平直的桌面上,并将光源灯放置在平台上方的适当位置。
2. 在实验平台上通过直尺固定一块透明玻璃板,使其与桌面平行。
3. 在玻璃板上画上一条基准线,并以此线作为参考,设置入射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4. 在基准线上标记出几个入射点,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笔绘制。
5. 使用直尺、尺子和曲尺测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相对于法线的角度。
6.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观察入射光线的折射现象,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光线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了折射。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1. 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被称为斯涅尔定律。
2. 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会相应增大。
3.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的折射方向也不同。
实验二:透镜的使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透镜的成像效果,了解透镜的焦距与物体成像的关系。
实验材料:1. 实验平台2. 光源灯3.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块)4. 物体(如一根铅笔)5. 屏幕(可以是一张白纸或墙壁)实验步骤:1. 将实验平台放在平直的桌面上,并将光源灯放置在平台上方的适当位置。
2. 将透镜放置在平台上,并调整其位置和方向。
3. 将物体放置在透镜的一侧,并通过调整距离和角度找到适合的位置。
4. 将屏幕放置在透镜的另一侧,并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得屏幕能够接收到成像光线。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
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
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
教材分析 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
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重点:光的折射现
课例研究综 时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然后以在宇宙中安放镜子的设
述
想,若要让太阳光正好照在我国的领土上,镜子该如何
安放才会恰到好处呢?它是否有规律可循,那么这规律
又是什么呢?这样,学生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教学主
题。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让他们通过实验自已去探 索光的反射定律。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光的反射 定律。接着让学生继续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另 外一条规律:光路是可逆的。学生在上述探索过程中, 观察、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 在完成探索的过程中,不但能学到知识和探索的方法, 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还能认识到探索自然科学规律必须 采取、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力分析 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反射定律
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
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策略选
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
择与设计 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
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折射
断筷”在小学看见老师做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
象的实验结论。难点: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目标
2、学会画折射光路图,学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精选12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精选12篇)光的折射物理教案篇1(一)引入新课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初步了解,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在我们讨论光的折射。
(二)教学过程光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1、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由此可知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光速大小是不同的。
必须指出光线入射的介质为真空;另一种介质可是任意的,如此定义的折射率为介质对真空的折射率又叫绝对折射率。
如果光线在任意“两种介质中传播,折射率大的介质对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密介质,反之叫光疏介质。
它们是相对的。
理解和掌握折射率的物理意义是掌握折射定律的关键。
一束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其能量分配成反射和折射两部分,随着入射角的不同,其能量分配的比例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一束光在两个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的规律与折射率有关。
对于折射率应从下面几个层次来理解: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两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个常数。
B、对于不同的介质,此常数的值是不同的。
如光从真空进入水中,这个常数为4/3,光从真空进入玻璃中,该常数为3/2。
显然,这个常数能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我们把它定义为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为折射率,用字母n表示。
c、介质的折射率是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的。
它取决于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D、由于不同频率的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红光的传播速度最大,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春播速度最小,折射率最大。
只有掌握了折射率的内涵,才能理解光的折射现象,不仅能掌握折射定律,而且为研究全反射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生甲]向介面偏折[生乙]向法线偏折[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1]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折射规律[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减小)而增大(减小)[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生]看不见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师]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师]当光线垂直射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光的折射物理教案篇3教学内容:光的折射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物理教案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现象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现象。
2. 光的折射现象:讲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3. 折射定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总结折射定律的内容。
4. 折射的应用:讲解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使用多媒体演示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折射原理。
3. 提供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折射现象的理解。
4.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发现,促进合作学习。
七、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透明塑料棒、玻璃瓶、水、彩笔、实验台、白板等。
2. 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光的折射相关知识,了解折射现象。
3. 教材准备:准备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
八、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光的折射概念的理解程度。
光的折射定律教案设计
光的折射定律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主题:光的折射定律年级:初中八年级目标:1.理解什么是光的折射2.理解光的折射定律的概念及公式3.能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关键词: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教学资源:-幻灯片-板书-光箱和三棱镜-白纸和铅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光箱和三棱镜,并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1.教师向学生解释光的折射是什么,并与光的反射进行对比。
2.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情景,让他们猜测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是否会有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再把一支笔放在纸上,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笔在水中的现象。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提出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给学生讲解光的折射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即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关系。
3.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演示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折射问题,并带领学生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跟着教师进行思考和讨论,尝试给出答案,并解释解决方法和过程。
3.教师通过板书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公式。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2.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实验设计和思路,并选择一个进行演示。
3.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评价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
五、练习与作业(10分钟)1.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折射定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重点记忆和理解的部分。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答一些问题,检查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
教师以学生互相点评为结束,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特点2.能辨析折射现象3.能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折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2.通过猜想、检验、联想、探究得出光折射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迁移类比在学习中的作用2.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探究光折射的特点【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折射现象实验器材:一次性纸杯10个,光的折射演示仪两套,三角尺一幅,学生活动卡20份【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活动:学生(两人一组)把自己的笔放入桌面的水杯中,观察笔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笔杆变弯折了)师:笔杆弯折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板书课题—光的折射)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探究光折射的特点,并用光折射的特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折射演示光的折射,引导学生观察发生折射的条件(演示垂直射入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板书(ppt出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 相关名词(三线两角一点)类比光的反射中的三线两角一点引导学生指出折射中的三线两角一点。
(演示现象让学生读出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4.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1)回顾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2)引导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引导学生讲出探究方法)简要板书(学生叙述PPT出示)结论: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本教学案例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将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彩虹、海市蜃楼等光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光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种情境创设使得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应用:介绍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透镜、光纤通信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光的折射现象。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主题:每组针对一个与光的折射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区别等。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曲折的,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视角看待世界。
4.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本案例在教授光的折射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和总结规律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本案例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反思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
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
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
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
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
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
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2)学生分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通过PPT展示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包括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等。
2.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解释光的折射定律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变化规律。
3.教师进行现场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变化。
3.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4.问题导向与反思评价: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背后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5.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光的折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光在空气与水、玻璃等介质之间折射的现象。
2.使学生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
光的折射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2.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运用,光路的可逆性。
三、教学准备1.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筷子在水中弯折、放大镜、池底变浅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的折射现象。
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实验一: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2)实验二: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水气和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3)实验三:观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4)光的折射规律: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即斯涅尔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定义。
3. 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1)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放大镜、池底变浅等。
(2)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4. 光路的可逆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然后将光路反过来,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路的可逆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筷子在水中弯折、放大镜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习目标探索前进,获得新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倡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多训练,勤钻研”, 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思考,自我总结,从“学会”转化 成“会学”,提高教学效率,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了期望的水平,学生对光的 折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能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不足的地方是:教学过程演示较多,学生动手画图较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光的折射》
称
教学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 教材分析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③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
教学目标 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使学生热爱大自然,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性。)
学生刚刚学习光学,对光的传播有一定的了解,但 学生学习能
对物理研究的方式方法不理解,对生活中的物理感兴趣 力分析
却无力解释,
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
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策略选
使学生在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思维活动中向预定的学 择与设计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的第三节《光的折射》。
具体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生活中的折射实例及光的折射在科技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规律,掌握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
难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彩虹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光在遇到界面时为什么会发生折射。
2. 实践探索(1)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在空气与塑料尺界面处的折射现象。
(2)让学生用玻璃砖进行实验,观察光在玻璃与空气界面处的折射现象,并记录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3. 例题讲解例题: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求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一束光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求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光的折射在科技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相等。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0°,求折射角。
(2)解释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
2. 答案(1)折射角约为24°。
(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观察者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4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2.强调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折射定律的知识。
2.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讲解折射定律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定律解决问题。
3.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光纤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折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会注重将德育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道德品质。通过以上亮点,我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质疑的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
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光的折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光的折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
本章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接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二、教法与学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反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人便看见了光源,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的教学(一)光的反射现象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一“点”:入射点O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三“线”反射光线OB(同上)法线ON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两“角”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反射定律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
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
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
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
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
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
教师讲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
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
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通过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况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
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
教师先画出入射光线,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线(如图1)。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变。
(在黑板上板书)教师补充讲述,如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质中时,情况和上述相同。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光的折射优秀教案篇一光的折射优秀教案(一)教材: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试验本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2)使学生能作简单的折射光路图.应达到的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掌握折射时的规律;③能作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三)课型:规律课.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注意:本课中的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2.引入新课:(1)演示: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没错位.③教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的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3.授新课:(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楚看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 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3)①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②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4)演示: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教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教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研究.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学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5.总结新课: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6.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p20的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光的折射》教案篇二《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解读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解读案例一:光的折射现象案例描述:某天,物理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堂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活动。
他在教学板上画出一个玻璃棱镜,然后将一束光线射入玻璃棱镜,发现光线在进入玻璃棱镜后发生了偏折现象。
他解释说,这是由于光线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介质时,光线会改变传播速度的缘故。
分析与解读:这个案例通过实际的示范和观察,引发了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通过实践与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进一步巩固了抽象的物理知识。
这种案例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案例二:力的作用和分解问题案例描述:在力的作用和分解问题的教学中,物理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实践活动。
他给每个学生一根细绳,要求学生将细绳固定在墙上,然后在绳的另一端挂上一个小物体。
随后,他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人同时拉这根细绳,细绳会朝哪个方向移动呢?”学生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并得出了结论,即细绳会向两个人拉的方向中间移动。
分析与解读:这个案例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实践并思考问题,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和分解问题。
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案例三: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案例描述: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教学中,物理老师使用了一个实际可操作的电路模型。
他展示了一个由电源、导线和电灯组成的简单电路,并演示了电流的流动和电灯的亮灭过程。
然后,他请学生分成小组,自行动手搭建电路,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与解读:这个案例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结果,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自己动手搭建电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电流的流动和电灯的亮灭,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
这种案例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结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4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4篇)光的折射物理教案篇一㈠教学目的:⒈知道现象;知道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⒉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力量。
⒊对学生进展安全教育。
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现象。
观看、分析试验,归纳出规律。
难点:观看、分析试验,归纳出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㈢教学仪器:玻璃水缸、水、激光放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㈣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许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
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进展叉鱼竞赛。
当学生在竞赛时,发觉钢针都叉在鱼的上方后,惊异之余,告知学生,要知道为什么,等我们学完后,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从而引入课题。
(电脑显示标题)二、新课进展:1、平常我们看到装水的玻璃杯中的吸管会在水面处弯折,也是这个道理(电脑显示图片)。
让我们再来观看另一个试验,在玻璃水缸中插入一块木板,用激光沿着木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问: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水面处转变方向进入水中)再观看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中,问:要以看到什么现象?(同样也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玻璃面处转变方向进入玻璃中)从试验中,我们看到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和玻璃中都能看到光在水面和玻璃面处转变传播方向,而且实践也证明其他介质中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
因此,我们把“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的这种现象叫做。
(板书用电脑显示)2、规律:通过刚刚的试验教师把刚刚现象用电脑显示出光路图。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夹角误认为折射角。
所以,要特殊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并用电脑显示)下面我们来做个试验讨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有什么规律。
要求学生要留意观看,并用电脑显示观看目的:①光从哪一种介质中射入哪一种介质中的?是怎样入射的?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③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d、当入射角变化时,折射角是如何变化的?先让学生观看一下整个试验的动态过程,然后让学生答复出局部问题后,教师:为更好地讨论规律,我们来仔细分析整个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光的折射
作为新课标下光的折射一节内容,无论从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数量和难度要求都大大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
所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动起来,而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思考,这将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本节教学设计思路是通过大量有趣、清晰、直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把光的折射现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职欲望,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创新意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及折射角;
(2)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学会画折射光路图;
(3)学会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筷子弯折”“硬币上浮”等小实验,发现“光在传播过程中并非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科学事实;
(2)猜想折射时光的传播路径;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折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自然现象,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奥妙无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及作图表示。
运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解释有关的光的折射现象
学前准备:
烧杯、水、光的折射演示仪、筷子、硬币
教学过程:
课前:发学案“光的折射”,学生完成课前预习部分。
课堂:首先利用多媒体放映视频“三日同辉”,引入今天的课题——光的折射。
学生实验:①会在水中“弯折”的筷子。
②会在水中“上浮”的硬币。
(第一个实验现象,学生均能看到,第二个实验现象有些学生由于角度不对没有看到)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实验中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可能出现许多种猜想。
活动1: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情况
①取一水槽,不装水,将一线光源固定,光斜射时,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②往水槽中倒水,发现光线偏折了。
师问看到的现象,学生回答,并引出光的折射定义(强调两种介质、斜射);请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修正在课前预习中的猜想,画出正确光的折射图,并介绍光的折射中的相关概念。
师: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猜想(参照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光在由空气进入水中及由水中进入空气中遵循的规律。
师生实验一(学生配合读出及记录折射角的度数):光由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
分四次实验:入射光分别以60、50、20度的入射角入射,最后入射光垂直射向水面。
(学生先辨别怎样减小入射角)学生观察:读出折射角的度数填入相应表格中。
师:由实验现象及表格分析能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分析总结:①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②光由空气垂直射向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④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师生实验二(学生配合读出及记录折射角的度数):光由水中进入空气中的情况。
学生观察:读出大致的折射角的度数填入相应表格中学生分析总结:①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②光由水垂直射向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③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师生分析:结合实验分析折射光线的变化
活动2: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规律
师: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时,光线将会怎样传播?试画出你猜测的光路图。
师生实验三、四:(学生配合读出及记录折射角的度数):光由空气进入玻璃中的情况及光由玻璃进入空气中的情况。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修正自己的猜想,进行分析总结。
师生小结:光的折射规律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④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⑤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⑥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师:这就是光的折射规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光从哪种介质射入哪种介质,在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最大。
好,回到我们开始时播放的视频,天空中同时出现三个太阳,是因为光线在大气中发生了折射形成的。
那么,你们能不能解释一下“筷子弯折”“硬币上浮”的原因呢?能用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学生上黑板,在师画出的图像上作图解释。
(学生在作图时有困难)师指导。
教师再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当堂反馈:学生做学案上的练习,查看学习效果。
(时间剩余少,学生没有全部完成)
教学反思:《光的折射》是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既是第三章光现象的基础,又是下面学习简单光学仪器的基础知识。
因此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很重要。
课前学生由学案指导,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就不会盲从,上课的效益自然提高。
课前预习部分让学生对光的折射有一定的思考,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教学。
物理学科的核心思想是“来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本节课我以生活中难以看到的“三日同辉”现象以及不为人注意的光折射现象“筷子弯折”“硬币上浮”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欲望,才会有学习动力,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效益会明显提高。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规律,我先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有了讨论积极性,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由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了自己的猜想,那么是否正确呢,学生为寻找答案,积极地进入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修正自己的猜想,对于归纳出的光的折射规律结论也易于理解接受。
最后回到学生一开始产生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实验中对于“筷子弯折”“硬币上浮”的解释,学生在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上存在着问题,学生知道这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但不知如何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来作图说明。
最后的课堂练习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效果如何以及老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以便改进教学提到学习效益。
但由于先前的学生实验用了过多的时间,这一项来的及完成,从中
可以看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所欠缺,我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说实验要求应提得更明确,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教学经验的不足也使我对课堂的把握不到位。
总之,我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要进行有效地学习,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