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规范
下肢静脉血栓诊疗指南45441
一、病因与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就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与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与继发性因素(表1)。
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与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与心率加快。
股青肿就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与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
主要症状就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与溃疡。
PTS 发生率为20%~50%。
三、诊断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
(一)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就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99%),>500 μ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就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与监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规范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规范【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突然肿胀。
尤其是卧床病人、有血液高凝状态或患肢有静脉穿刺或输刺激性药物者更应怀疑此病。
(2)周围型:又称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
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可小明显,仪有患肢轻度肿胀,小腿轻度疼痛,HOmanS征可呈阳性。
(3)中央型:也称骼股静脉血栓形成。
患肢肿胀明显,也可有患肢轻度疼痛。
(4)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包括小腿肌肉静脉丛均有血栓形成。
如为周围型发展所致,则前期表现较轻,而后突然肿胀。
如为中央型扩展所致,则临床表现与中央型不易鉴别。
(5)股青肿:如广泛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动脉强烈痉挛,临床上表现为在肢体肿胀的基础上出现患肢剧烈疼痛,皮温下降,皮肤呈暗紫色,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辅助检查(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手段。
(2)放射性核素检查:对于彩超不易发现的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怀疑有肺栓塞者有较大帮助。
(3)静脉造影:多不主张采用,因此检查可能加重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多己彩超所替代。
【治疗原则】1.保守治疗(1)患肢抬高30〜45°。
(2)溶栓治疗:尿激酶25万〜30万u,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醉或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最好从患肢输入,1〜2次/日,10〜14日为一疗程。
(3)抗凝治疗:溶栓与抗凝治疗联合应用可能增加出血发生率,但对有血液高凝状态者,以加用低分子肝素更为安全。
(4)祛聚治疗:溶栓时将尿激酶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酊中已起到祛聚作用,完成溶栓治疗后可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等。
2.手术治疗:是否积极行静脉切开取栓尚存在争议。
但一旦发生股青肿则必须积极手术取栓。
如在取栓前能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则能减少发生肺栓塞的危险。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DVT,特制定本指南。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和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其主要病因包括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等。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DVT 的症状和体征因血栓发生的部位、严重程度而异。
常见的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
如果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如果血栓累及髂股静脉,症状往往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下肢青肿、股白肿。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危险因素、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特点等,并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患肢的肿胀程度、压痛、皮肤温度和色泽等。
2、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检测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但特异性不高。
如果 D二聚体正常,通常可以排除 DVT;如果升高,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3、影像学检查(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DVT 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便捷、准确等优点,可以检测静脉管腔内有无血栓、血流情况等。
(2)静脉造影:是诊断 DVT 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介入治疗时使用。
(3)CT 静脉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也可用于诊断 DVT,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准确。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抗凝治疗是 DVT 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抑制血栓的蔓延和复发,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通常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流缓慢长时间的卧床、久坐(如长途旅行)、下肢制动等情况,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容易在静脉内淤积,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创伤、化学物质刺激等都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下的胶原暴露,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怀孕、口服避孕药、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大于 40 岁)、肥胖、吸烟、近期有大手术史(尤其是骨科、妇产科手术)、心力衰竭、既往有 DVT 或肺栓塞病史等。
二、症状和体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因人而异,常见的表现有:1、下肢肿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单侧下肢肿胀,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肿胀的程度可能不同,严重时皮肤发亮,按压有凹陷。
2、疼痛患肢可能会出现疼痛,多为胀痛或钝痛,在活动时加重。
3、皮肤温度升高由于炎症反应,患肢的皮肤温度可能会比健侧高。
4、浅静脉扩张在血栓形成的部位,浅表静脉可能会扩张。
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严重症状。
三、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如近期的手术、创伤、疾病等),并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下肢的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等情况。
2、血液检查包括D二聚体检测。
D二聚体升高对诊断DVT 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特异性不高,在其他疾病(如炎症、肿瘤)时也可能升高。
3、超声检查这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通过超声可以直接观察到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治指南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治指南诊断部分:1.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长时间久坐、肥胖、家族史、手术、严重创伤等。
2.体格检查:观察下肢是否有红肿、压痛和表面静脉充盈,听取静脉音(可以出现杂音)。
还需要评估下肢的肌力和感觉功能。
3.影像学检查:可选择超声多普勒(US),通过检查下肢的血液流动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血栓形成。
而对于复杂病例,还可以进行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或者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
治疗部分:1.非药物治疗:建议患者进行休息,抬高下肢,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感;同时,使用弹力袜可以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抗凝治疗,包括肝素和华法林。
肝素主要用于急性期,可以通过静脉或皮下注射给药;而华法林用于长期治疗,需要口服。
使用抗凝药物需要监测凝血功能和及时调整剂量。
3.导管取栓:对于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通过导管进行取栓操作。
这种手术需要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进行。
4.神经肌肉阻滞:对于存在严重疼痛的患者,可以进行神经肌肉阻滞操作,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肌力。
预防部分:1.注重运动:长时间不动会导致下肢血液淤积,容易形成血栓。
因此,建议定期运动,尽量避免长时间久坐。
2.合理坐姿和站姿:长时间坐姿和站姿会加重下肢的负担,增加血液淤积的风险。
因此,建议保持合理的坐姿和站姿,适当活动下肢。
3.注意体重控制:肥胖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需要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水平。
4.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站立或负重工作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淤积,易形成血栓。
总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运动、注意坐姿和体重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如果患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请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四界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1995年,福建三明)讨论修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一)急性期:(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二)慢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慢性期具有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后期静脉血液逆流,浅静脉怒张或曲张,活动后肢体凹陷性肿胀、胀痛,出现营养障碍改变;皮肤色素沉着,瘀血性皮炎,瘀血性溃疡等。
结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超声多普勒、静脉血流图和静脉造影等,可以确诊。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汤剂1、血瘀湿热型病变在髂股静脉时,下肢肿胀疼痛发热,皮色苍白或紫绀,扪之灼热;舌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涩数。
病变在小腿深静脉时,腓肠肌胀痛,触痛,胫踝肿胀,行走困难,可伴低热。
辨证分析:久坐卧制动,或手术、外伤损伤,气血瘀滞,湿热乘虚入侵,那么肢体肿胀疼痛,固定不移;瘀久化热,那么发热:舌暗或有瘀斑、脉涩而数为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清热利湿。
方药:通络活血方合三妙散加减。
2、血瘀气虚型患肢肿胀,日久不消,按之木硬而无明显凹陷,沉重麻木,皮肤发紫或苍白,青筋显露;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耗伤气血,气血瘀滞,故患肢肿胀日久不消,青筋显露;气血瘀滞,肌肤失养,那么患肢麻木,按之木硬;气血亏虚那么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皆为气虚血瘀之象。
治法:活血益气通阳。
方药:通络活血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根据病情选择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三、预防措施〔一〕根本预防措施嘱患者人尽早开场经常的足和趾的主动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嘱家属进展下肢的按摩。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 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在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 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后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国内临床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认识,疗效差异较大。
为了提高我国对DVT的诊治和预防水平,我们制订了DVT诊治指南。
(一)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目前国内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资料。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其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因素(见表1)。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患者或有明显家族史者。
(二)DVT的临床表现1.症状: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
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2.体征: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皮温高于正常肢体。
重症可呈青紫色,皮温降低。
如影响动脉,可出现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Homans征阳性: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Neuhof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DVT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表现。
(三)DVT的诊断DVT的辅助检查1.阻抗体积描记测定:对有症状的近端DV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疗方案
治疗方法2
介入治疗:通过介入放射手段插入溶栓导管进行选择性血管内溶栓 治疗。
1.经导管溶栓治疗:溶栓药物选用尿激酶,经静脉留置导管通过微 量缓慢注入80-100万单位/日,总量控制在800-1000万单位。抗凝 剂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6000单位皮下注射,1日2次,持续3-5天, 口服华法林。
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 等。
二、病因 (1) 血流滞缓 (2) 血管壁损伤 (3) 血液高凝状态
病因1--血流滞缓
Kakkar发现血流滞胞破坏后释放血清素和组胺,凝血酶、血清素和组胺等物质均可
1、疼痛: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出现在小腿腓肠肌,大腿或腹股 沟等部位。大多数病人自觉疼痛呈痉挛或紧张感,活动后加剧。卧床 休息或抬高患肢可减轻。一般情况下疼痛出现后逐渐加重,并持续数 天。
2、肿胀:下肢肿胀为最主要的表现,除少数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而表 现为双下肢肿胀外,绝大多数为单侧下肢肿胀。如果血栓位于下肢主 干静脉,可迅速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患肢肿胀。病变多发于腓肠 肌静脉丛或髂-股静脉,除部分血栓可溶解或局限于发病部位外,其余 血栓可能向近、远端蔓延累及整个深静脉主干而表现为整个下肢的剧 烈肿胀。
2.下腔静脉滤网的置入:为防止溶栓过程中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 发生,在行经导管溶栓治疗前应先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血管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中形成血栓,导致下肢深部肌肉及表浅静脉回流受阻,严重时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变色及溃疡等症状,甚至引起肺栓塞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安全。
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DVT,减轻患者痛苦,并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下面我们将介绍DVT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DVT的临床表现1.下肢疼痛:可呈剧烈持续性疼痛,膝关节以下多见。
2. 下肢肿胀:DVT的肿胀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肿胀可能不太容易觉察,重度肿胀可致肢体肿胀、不能穿上鞋子或裤子,因床位受限而进一步加重。
3.皮温变化:患肢皮肤温度升高或出现潮红、发热现象。
4.表浅静脉曲张、水肿:DVT患者常出现静脉曲张、水肿,甚至皮下出血,并带有疼痛感。
5.下肢表面皮肤发红、变硬甚至有发紫的现象。
二、DVT的诊断1. 征象学诊断a)仰卧位下肢抬高30-45度,观察患肢静脉曲张、水肿和疼痛情况,若出现这些现象,应加强检查和确诊。
b)在双侧下肢深静脉压痛点比较应用时,若在一侧深静脉压痛点压痛比对侧复现且肿胀度较大,可能是DVT。
2. 影像学诊断a)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下肢深静脉的血流情况,对于DVT的诊断十分精确。
b)CT或MRI检查:可以检测到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数量等,同时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肺栓塞等并发症。
三、DVT的治疗1.抗凝治疗a)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是DVT引起的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避免血栓破裂并预防再次形成,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肺栓塞等危险并发症。
b)华法林:若已经确诊DVT,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华法林治疗。
日常口服剂量为5-10mg,分2-3次服用,治疗持续期要长达3-6个月至一年。
2.药物治疗a)根据患者情况,可使用镇痛剂、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等治疗疼痛、炎症等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一、概述DV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T和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LEDVT如在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
(一)LEDVT的病理分型1、周围型:股浅静脉下段以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2、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LEDVT:1、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2、股白肿:伴动脉痉挛持续存在。
(二)LEDVT的临床分期1、早期:(1)急性期:发病后7天以内;(2)亚急性期:发病第8天至30天;2、慢性期:发病30天以后;3、后遗症期:出现PTS症状;4、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
1960年Greenfield开始在X线透视下采用静脉切开后导管抽吸血栓。
1984年Sniderman开始用经皮穿刺导管抽吸术,成为介入治疗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首创。
目前,介入治疗LEDVT的方法主要有:介入性溶栓治疗,介入性血栓清除术,深静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对LEDVT实施介入治疗宜从安全性、时效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等四方面考虑。
①安全性:在对长段急性血栓作介入治疗前置入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介入性药物溶栓,可明显降低抗凝剂和溶栓剂的用量,减少内脏出血并发症。
②时效性:急性LEDVT一旦明确诊断,宜尽快作介入处理,以缩短病程,提高管腔完全再通比率,避免或减少静脉瓣膜粘连,降低瓣膜功能不全、血栓复发的发生率,尽量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和后遗症期。
③综合性:常采用几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深静脉血栓,如对急性血栓在介入性药物溶栓的基础上,可采用导管抽吸、机械消融等介入性血栓清除;对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或伴有髂静脉闭塞的LEDVT者,可结合使用PTA和支架植入术,以迅速恢复血流,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规范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规范一、概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疾病,在对其治疗和预防肺栓塞等方面尚无很好的解决方案。
此疾病不仅是引起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危机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肺栓塞最主要的原因,国外报道约60%-7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合并发生肺栓塞。
二、临床表现1.多数病人有明显的诱因,手术和介入、外伤、左髂总静脉先天狭窄和静脉腔内粘连结构、妊娠、恶性肿瘤、老年、血液高凝集以及口服避孕药等。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类方法有多种,从指导治疗的角度可分为三类:(1)小腿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常见于术后,无临床症状或轻微,主要为小腿疼痛、肿胀、肢围增粗不明显,腓肠肌握痛阳性。
(2)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下肢多见。
起病急,患者疼痛、肿胀及肢围增粗明显,并发红肿、发热、腹股沟区压痛剧烈。
严重者可以导致股青肿。
(3)混合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向远侧蔓延或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相近端发展,累及全部深静脉系统。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
3.股青肿可见于原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
表现为下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而呈发绀色、起泡、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体温可超过39摄氏度,甚至出现肢体坏疽和休克。
4.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和混合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折常见,多于静脉血栓形成发病3周内出现,由于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主干和分支而致,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咳血、甚至休克和死亡。
5.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血栓繁衍至下腔静脉和另侧下肢静脉,除有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外,耻骨上区和外阴也呈肿胀,胸腹壁浅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
6.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表现为下肢沉重、胀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有缓解;浅静脉曲张,皮肤光薄,汗毛稀疏,足靴区色素沉着,湿疹和经久不愈的溃疡。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临床上发病率较高。
合理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内容进行解析。
一、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一旦出现症状,如下肢肿胀、疼痛等,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查。
早期诊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续并发症的风险。
2. 完善的评估与分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评估和分类。
根据血栓程度、位置以及患者的一些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例如,针对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孕期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治疗方案。
4. 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和发展,防止血栓脱落至肺动脉等处引起肺栓塞。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理疗等方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机械治疗:机械治疗是运用某些物理方法或设备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例如,使用压缩袜、弹力绷带等来增加下肢深静脉回流的速度,减轻淤血现象,促进血栓溶解。
4.手术治疗: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变较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溶栓、血栓切除和支架植入等方式进行,从而清除血栓、恢复血流通畅。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之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改善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的影响。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定期进行运动,保持适度的体重,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和复发。
下肢静脉血栓的诊疗方案
下肢静脉血栓的诊疗方案诊断对于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可以采取以下诊断方案:1. 临床评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特别关注下肢疼痛、肿胀、发红和静脉曲张等症状。
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这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方法。
通过超声波技术,可以观察到深静脉和浅静脉的血流情况,进而确定是否存在血栓。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评估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是否异常。
诊疗方案一旦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应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基础,可以阻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展。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决定使用何种抗凝药物以及剂量。
2. 支持治疗: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提升患肢以减轻肿胀、使用弹力袜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3. 溶栓治疗:对于严重的下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
但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例如血栓位于特定位置或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或导管取栓的方式去除血栓,恢复血流。
随访和预防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病情和预防复发。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并建议患者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患者应积极控制这些基础疾病,以降低再次发生的风险。
2.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3. 注意用药安全:在接受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住院患者VTE发病率极高
VTE发病率(%)
40 34.9%
35
30 25 20 15 10 5 0
VTE
VTE=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PE =肺动脉栓塞
26.1%
PE
9.4%
致死性PE
沉 寂 的 『 杀 手 』
静脉血栓栓塞:DVT和PE之间联系紧密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 塞是一个疾病的两个不 同阶段。
● 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和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鉴别
起病方式 症状期和病期 * 早期症状 肿胀 浅静脉扩张或曲张
原发性
急骤 大致相同 起于大腿
整肢 耻骨上或腹股沟部
继发性
隐匿 症状期比病期短
起于小腿 起于小腿后累及整肢
小腿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还应注意腔外因素(如血管损伤、 肿瘤压迫、解剖异常等)。
n 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
代治疗
Hirsh J, et al. Chest 2008; 133: 381S-453S
下肢静脉的解剖
➢ 深静脉: 位于下肢中央, 靠近下肢骨胳,为肌肉所 包绕,能使大约85%的 血液返回心脏; 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 胫静脉为腿部深静脉;
➢ 浅静脉: 靠近皮肤表面, 稍有肌肉支持,大约能促 进15%的血液返回心脏。
VTE=DVT+PE 人类健康严重的威胁
● VTE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3 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是超过10%住院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占全部疾病死因中的第三位。 ● 国外文献报道肺栓塞占尸检的6%~64%不等。 ● VTE: 通常不被警觉;绝大多数可无临床表现。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 Giuntini C,Di Ricco G,Marini C etal.Pulmonary embolism.epidemiology.Chest 1995;107:3S-9S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临床分期
急性期:发病后14天以内 亚急性期:发病15-30天 慢性期:发病>30天 本指南所提及早期: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Your company slogan
诊断
D2聚体 多普勒超声:首选 静脉造影:准确性高 螺旋CT静脉成像 MRI静脉成像
Your company slogan
诊断
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表
评 1 1 1 1 1 1 1 1 1 -2 分
病 肿 瘫痪 近期 沿深 全 与健
史 瘤 或近 卧床 静脉 下 侧相
及
期下 >3 走行 肢 比,
临
肢石 d或 的局 水 小腿
床
膏固 近4 部压 肿 周径
表
定 周内 痛
增大
现
大手
>3c
术
m
D凹 V陷 T性 病水 史肿
浅 与下 静肢 脉 DV 侧 T相 枝 近或 循 类似 环 的诊
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 条件,可行系统溶栓
溶栓治疗方法: 导管接触性溶栓: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
于血栓;能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PTS)的发生率, 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
系统溶栓: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血栓溶解率较导管接触 性溶栓低,但对早期DVT有一定效果,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静脉瓣膜功能, 减少PTS发生。
Your company slogan
病因和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原发性因素、继发性因素
Your company slogan
临床表现
患肢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者可减 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 严重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股白肿 :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 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 股青肿 :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枝全部被 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 肢体缺血;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泡,足背动 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肺栓塞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下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湿疹、 静脉曲张、脂性硬皮病、溃疡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疾病。
患者因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
DVT和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2]。
由于DVT后PE发生率较高,或PE栓子大都来源于DVT,DVT和PE可视为VTE的不同阶段或过程。
DVT 如在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会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3-4];PE如未及时溶解,则可影响肺动脉血流,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
1 下肢DVT临床分型和分期1.1 下肢DVT临床分型按部位分[5]:①周围型——腘静脉和小腿DVT;②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③混合型——全下肢DVT。
按严重程度分[6]:①常见型DVT;②重症DVT,包括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和股白肿(伴有下肢动脉持续痉挛)。
1.2 下肢DVT临床分期按发病时间分为:①急性期——发病后14 d以内;②亚急性期——发病15~30 d;③慢性期——发病30 d以后;④后遗症期——出现PTS症状;⑤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在慢性期或后遗症期基础上DVT 再次急性发作。
1960年,Greenfield开始在X线透视下应用静脉切开后导管抽吸血栓;1984年,Sniderman等[7]首次报道采用经皮穿刺导管抽吸技术,即介入方法治疗血管腔内血栓形成。
目前在抗凝治疗基础上,介入治疗DVT的主要方法有: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intraluminal angioplasty,PTA)及支架植入术。
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
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解读与实践引言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疾病,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规范
一、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疾病,在对其治疗和预防肺栓塞等方面尚无很好的解决方案。
此疾病不仅是引起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危机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肺栓塞最主要的原因,国外报道约60%-7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合并发生肺栓塞。
二、临床表现
1.多数病人有明显的诱因,手术和介入、外伤、左髂总静脉先天狭窄和静脉腔内粘连结构、妊娠、恶性肿瘤、老年、血液高凝集以及口服避孕药等。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类方法有多种,从指导治疗的角度可分为三类:(1)小腿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常见于术后,无临床症状或轻微,主要为小腿疼痛、肿胀、肢围增粗不明显,腓肠肌握痛阳性。
(2)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下肢多见。
起病急,患者疼痛、肿胀及肢围增粗明显,并发红肿、发热、腹股沟区压痛剧烈。
严重者可以导致股青肿。
(3)混合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向远侧蔓延或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相近端发展,累及全部深静脉系统。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
3.股青肿可见于原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
表现为下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而呈发绀色、起泡、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体温可超过39摄氏度,甚至出现肢体坏疽和休克。
4.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和混合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折常见,多于静脉血栓形成发病3周内出现,由于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主干和分支而致,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咳血、甚至休克和死亡。
5.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血栓繁衍至下腔静脉和另侧下肢静脉,除有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外,耻骨上区和外阴也呈肿胀,胸腹壁浅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
6.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表现为下肢沉重、胀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有缓解;浅静脉曲张,皮肤光薄,汗毛稀疏,足靴区色素沉着,湿疹和经久不
愈的溃疡。
三、诊断要点
1.突发下肢肿胀、疼痛、肢围增粗、张力增高,腓肠肌握痛阳性,腹股沟压痛,甚至出现股青肿。
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需与腓肠肌静脉出血相鉴别,彩色超声检查可区分。
2.彩色超声检查发现髂静脉、下肢静脉管径增粗,无血流信号和血栓影像。
血管多普勒检查见深静脉回流不畅。
检查时动作要轻柔,不要挤压患肢,以避免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3.肺栓塞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甚至休克和死亡。
胸片示肺纹理减少,肺透明度增高,血气分析见氧分压明显减低。
4.顺行下肢静脉造影见下肢静脉主干或/和下腔静脉不显影或者充盈缺损,并可以有侧支循环开放。
5.询问病史和盆腔B超检查,判断有无盆腔肿物压迫静脉。
四、治疗方案及原则
1、预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位者,需要解决静脉血流瘀滞和血液高凝。
(1)、抬高下肢,活动踝关节和外源性压迫小腿肌肉等。
(2)、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或低分子皮下注射等。
2.一般处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后,要绝对卧床3周,以防肺栓塞。
并抬高患肢,肢体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膝关节放于5-10度微屈曲位。
3.手术治疗
(1)、介入治疗
适应症
1.抗凝治疗过程中,肺动脉栓塞反复发作或加重者;
2.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等),迫使抗凝治疗中断者:
3.髂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大量血栓者;
4.病人既往心功能较差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5.肺动脉栓塞经手术或介入清除后,下肢深静脉仍残存血栓者。
禁忌症
1.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
2.下腔静脉直径超过35mm;
3.下腔静脉近心端闭塞(布加氏综合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穿刺颈静脉或股静脉,放置血管鞘;
2.行下腔静脉造影,判断下腔静脉直径及有无下腔静脉血栓,定位肾
静脉水平;一般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以下水平;
3.再此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滤器位置及下腔静脉血流情况;
4.拔除血管鞘,加压包扎穿刺点。
注意事项
1.释放滤器前,判断下腔静脉直径,准确定位出肾静脉位置;
2.尽量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水平以下;
3.术后应行抗凝、溶栓治疗;
(2)、股总静脉切开取栓术
适用症
病程限于7天内的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并且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的病人。
禁忌症
1.病程超过7天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及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者;
3.复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
4.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5.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6.患者或盆腔有感染性疾病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位,常规消毒患肢、会阴、下腹部;
2.在患肢腹股沟出分离出股静脉;
3.用取栓管取出近端的血栓,远端可挤压驱栓;
4.肝素盐水冲洗切口,用5-0无创伤血管缝线连续外翻缝合切口,排气后
打结。
5.术后抗凝,抬高患肢。
注意事项
1.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要注意是否有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如有病
变应先手术处理;
2.术前安装下腔静脉滤器,避免致死性肺栓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