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对历史反省不彻底
日本是如何否认侵华历史
02 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 日本明治时期建立的, 里面供奉着东条英机 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 和约2000名乙、丙级 战犯的牌位。靖国神 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 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 地。
03 否认慰安妇问题
慰安妇 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强征的性 奴隶。大部分慰安妇 来自中国、朝鲜半岛 等地,其中在日本本 土召集的慰安妇又被 称为女子挺身队。
日本是如 何对待其 侵略历史?
01
篡改历史教科书
引自日本2001年审定“合格” 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zxxkw
(1)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 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 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 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 疑点,见解各种各样,目前,也并非 ‘大屠杀’一类的行动。
高中历史教材精解为什么德国日本对反省侵略表现如此不同
为什么德国、日本对反省侵略表现如此不同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同为侵略国、战败国,但战后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对照。
一、战胜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德国,二战后初期由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
由于战后初期四国充分合作,对德国法西斯的惩处是比较彻底的。
首先,对德国战犯的审判是彻底的。
在纽伦堡审判中,尽管美英对德国有一定的袒护,但在苏联的坚决要求下,终于使德国的战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其次是战争赔款问题。
50年代初德国就开始实施战争赔偿。
前西德在1953年还通过了《战争受害者赔偿法》。
截至1993年11月,德国战争赔偿已达1222.6亿马克。
有关对犹太人和战时外籍劳工的赔偿现在还在进行。
日本,二战后由美国单独占领。
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逐步改变了对日占领政策,极力扶植日本的右翼势力。
“东京审判”就是在美国操纵下进行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广大亚洲国家却几乎没有发言权。
结果,在甲级战犯中仅宣判25人有罪,其中7人被判处绞刑。
1950年以后,美国还擅自非法释放了刑期未满的各级战犯。
对发动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天皇不但未予以起诉,反而被说成是“民主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
这样,东京审判对日本的惩戒作用就很有限了。
在战争赔偿方面,由于复杂的国际背景和美国的操纵,战后多数亚洲国家放弃了对日本的索赔要求。
1951年签署的《对日和平条约》(即《旧金山条约》),在排除中国参与、苏联不参加、完全由美国主导的情况下,关于战争赔偿问题作出了对日本十分有利的规定。
到1995年初,日本向亚洲受害国家提供的赔款只有37.6亿美元。
同时,日本却以二战时美国强制收容日侨为名,从美国那里得到12.5亿美元补偿。
正是由于战后对日本战犯的惩处不力,对日本的赔款压力不够,使得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认真地接受历史教训、反省侵略战争。
二、战后两国建立的政权基础不同在德国,由于纳粹主义和纳粹分子受到了较彻底的清除,所以战后的德国联邦政府都是反纳粹的,对战争的反省也是认真和诚恳的。
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历史认识问题;(2)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3)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4)历史根源问题(在中国方面,需要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日本方面则需要反省“国强就想扩张”的教训)。
但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对问题的看法:1、日本的国民性对其认识问题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民族的特点之一是崇尚先进,能不断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但它只对先进文化表示认同。
日本的神道教文化又使日本人崇尚武力,争强好胜,蔑视其他民族,对落后的民族缺乏尊重。
有些人形容日本人是不顾一切的。
1972 年中日恢复关系之初,双方的友好一时掩盖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日本民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日本人危机感很重。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要求在国际社会上有地位,有发言权,但现实差距很大,心里极不平衡。
日本经济科技发达,在一些日本人看来,现在是中国更需要日本,而不是相反。
高傲和矛盾的心态使日本不愿面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刻反省和道歉。
2、二战后美军对日实行单独占领,保留天皇制,使得日本对战争问题认识不深,对军国主义的清算极不彻底,造成了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历史认识的普遍模糊与混乱。
3、日本的选举制度对中日政治关系的影响不可低估。
在日本现行的选区选举制度之下,选举输赢往往取决于国内问题,而不是国家的对外战略问题。
政治家关心的是选区内的事,而不是国家大事,心胸过于狭窄,眼光较为短浅,为争取更多的选票,谋取自己的政治私利,往往不顾虑国家的长远利益。
4、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易使日本政府将矛头向外,转移国民的视线。
二战日本曾以经济“奇迹”今世人惊叹,以此为依托,日本在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期提出争当政治大国的蓝图。
孰料1991 年“泡沫经济”破灭,易导致日本经济陷于十年萧条。
论日本政府推卸战争责任的原因
政法论坛论日本政府推卸战争责任的原因□张静(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至今60多年间,从天皇到日本政府每每谈到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时总是遮遮掩掩,无意正视过去,当然更谈不上深刻的反省和承担相应的战争责任,这一直影响着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关系。
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日本为何推卸战争责任,从未对战争责任进行过深刻的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战后盟国对日本的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其次是日本相对独立的地缘政治环境,再次是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
关键词战争责任君国主义地缘政治民族主义中图分类号:D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159-02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的历史由来已久。
早在《汉书地理志》中便有记载,称之为“小国分立”。
《后汉书》中记载“光武帝授币,倭人入贡”。
日本向中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更被人们所熟知。
中日两国交往史中,和平﹑友好一直是主流,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最令中日两国人民感到痛心的就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的日本侵华战争。
这场战争无疑是一柄双刃剑,它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民族灾难的同时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这场战争使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日本人民认识到,和平﹑民主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唯一可行之路。
要想走和平发展之路,就必须彻底的批判日本军国主义,正视日本在战争中的责任。
然而时至今日,战争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与德国正视史实,彻底清算法西斯主义相比,日本政府却一直不肯对战争责任认真的反思,并且企图歪曲侵略史实,推卸战争责任。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战后盟国对其军国主义清算的不彻底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军事占领长达6年零8个月之久。
盟军在战争结束前就确立了战后处理日本的方针和政策,鉴于美国的强大和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导作用,经盟国的同意,由美国以盟国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承担日本战后处理的事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今后的走向。
略论日本军国主义
略论日本军国主义摘要: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在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中国时间最长、最野蛮、最残暴的敌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然而,日本国内一些人不仅没有反省,相反,近几年,在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美化军国主义的逆流与日俱增,军国主义在日本阴魂不散。
关键词: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中日友好源远流长,两国人民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友好往来。
然而,在友好交往的长河中,也出现过令人痛心的曲折。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二战后,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并没有被肃清,军国主义分子也没有被绝迹,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很深的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直在歪曲历史、美化军国主义、为侵略战争翻案,严重损害了两国人民的深厚感情。
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所谓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1.自然因素的影响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面积小,自然资源十分缺乏,而且,与外界交流很不方便。
随着历史变迁,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多,资源贫乏的日本小岛,满足不了其众多人口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其经济发展需要。
使日本民族产生危机感,所以其强烈要求对外扩张,拓展其生存的空间。
2.文化因素的影响(1)神道教神道教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宗教。
明治维新后,神道教被奉为国教。
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日本利用神道教大力宣扬天皇,民众必须效忠天皇;大力宣扬日本在世界上的绝对优越性和领导全世界的责任。
使国民相信日本民族是神所统帅的最优秀的民族,培植国民对天皇的绝对忠诚。
在战争中,日本利用神道教把全部的民族感情都聚焦到天皇身上,从而使数百万日本人、日本士兵为了天皇而盲目地充当了战争工具。
神道教的所作所为为日本实行穷兵黩武及法西斯独裁提供了思想基础。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
孙立祥
【期刊名称】《外国问题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日德两国虽然同是二战的侵略国、战败国,共同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教育,一个处心积虑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
这主要是由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孙立祥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
【相关文献】
1.留住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从伪满洲国货币档案看日本对东北的金融侵略 [J], 朱强
2.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图书的破坏史实 [J], 杨杞
3.不能忘却的历史:日本侵略者对天津的经济掠夺 [J], 杨升祥;杜鸿林
4.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图书的破坏史实 [J], 杨
杞
5.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 [J], 孙立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德国是一个着双重性格的特殊国度:一个育了歌德、黑格尔、马克思众多文坛巨匠和思巨子的伟大民族,却一挑起世界大战、为人类。
这完全是由战前德国的精神界与国家政治现实相脱所致。
当这个国家强盛之时,其想精神总是遭受摧残和涂炭当这个国家濒临衰之际,其思想精神又总是大光芒,并数度引领本民族爬出灾难深渊。
换言之,因为德国是一个有厚重文化思想底蕴的国,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富于思想、于思辨的伟大民族,德国知分子又较之其他国家的知分子更能深刻地剖析本族的劣根性和冷静审慎地反思本民族心路历程及国家的行进轨迹,此这个曾以自己博大精深的思睿智推动了整个人类认知世界和造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民族,一定能够对给本民族和整个类创下巨祸的法西斯思想其引发的侵略战争进行理性的思。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在一次演说中深刻指:“如果没有在深刻认识罪的基础上经历一个净化的程,德国人就不会发现真理。
(注:潘俊峰等:《是结,还是翻案——兼评〈大东战争的总结〉》,军事科学出社1998年版,319页。
)他希德国人既要勇于正视痛苦的去,更要正确把握民族未来。
日本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族。
然而,在自古积淀于大民族心理潜层的神国观念和天皇拜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岛国集团根性和愚忠盲从心的久远影响下,在代以降极端国家主义、军国主教育的灌输毒化下,在当年巨的战争赔款和巨大的殖民地收益大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进这一“利益”误区的驱动下日本民族对战争是非的鉴能力和反思水平受了极大的限制和束缚,使日本政要对侵略历史认识非常短视,缺乏应有的政治远。
这是导致日德两政要对侵略历史态度迥异的化思想方面的原因。
2、两国的宗教仰不同德国人90%以上基督教徒。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原罪——认罪——赎罪的说教。
对基督徒来说,这是一追求理性复归的很自然的过程。
他不但认为人生来就有可能罪,不但不把“认罪”视为可,而且要求认罪者必须真诚谢罪”,用行动来“赎罪。
抗日战争历史遗留问题
二战时期日本侵华遗留问题尽管日本侵华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中国人民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至今仍未平复,而且至今尚有许多战争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所谓二战遗留问题, 是指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生成的、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
1. 日本战争责任问题所谓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实质上是日本战后对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
多年来, 日本从政府到民间否认战争责任的逆流一直存在,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势力在逐步加强。
从日本政府官员不断发表的否认战争侵略性质的右翼言论到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 这些事实充分表明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对自己的战争责任进行真正的反省和正确认识, 所以日本对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堪称今天二战遗留的最大的问题。
2. 修改教科书问题战后日本右翼多次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实质上是日本否认侵略战争历史、逃避战争责任的具体实践, 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问题密切相关。
3. 钓鱼列岛的归属问题钓鱼列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是当前中日两国关系中时有摩擦的敏感问题, 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战争遗留问题。
近年来, 随着日本右翼分子不断挑起事端。
4. 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考证问题否认南京大屠杀是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借以逃避战争责任的又一卑鄙伎俩,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此类活动愈演愈烈: 2000 年1 月23 日, 日本右翼团体在大阪举行集会, 称南京大屠杀是20 世纪最大的谎言。
这是战后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一次令人瞩目的闹剧。
日本右翼的翻案逆流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愤慨。
6. 慰安妇问题日军战时强征被侵略国家的妇女充当慰安妇,被迫为日本军队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是日军专属的性奴隶。
在二战期间,全世界至少有40万妇女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受害者涉及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地区)、朝鲜半岛、东南亚各地、日本和少量在亚洲的白人妇女。
中国至少有20万以上的妇女先后沦为“慰安妇”,朝鲜半岛的受害者不下14-16万人,“慰安妇”遭受了旷古未闻的苦难。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日德两国虽然同是二战的侵略国、战败国,共同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教育,一个处心积虑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
这主要是由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1、两国的文化思想底蕴不同德国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特殊国度:一个培育了歌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众多文坛巨匠和思想巨子的伟大民族,却一再挑起世界大战、为祸人类。
这完全是由战前德国的精神世界与国家政治现实相脱节所致。
当这个国家强盛之时,其思想精神总是遭受摧残和涂炭;当这个国家濒临衰亡之际,其思想精神又总是大放光芒,并数度引领本民族爬出灾难的深渊。
换言之,因为德国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思想底蕴的国家,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富于思想、善于思辨的伟大民族,德国知识分子又较之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更能深刻地剖析本民族的劣根性和冷静而审慎地反思本民族的心路历程及国家的行进轨迹,因此这个曾以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睿智推动了整个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民族,也一定能够对给本民族和整个人类创下巨祸的法西斯思想及其引发的侵略战争进行理性的思考。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在一次演说中深刻指出:“如果没有在深刻认识罪行的基础上经历一个净化的过程,德国人就不会发现真理”。
他希望德国人既要勇于正视痛苦的过去,更要正确把握民族的未来。
日本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然而,在自古积淀于大和民族心理潜层的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岛国集团根性和愚忠盲从心理的久远影响下,在近代以降极端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毒化下,在当年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巨大的殖民地收益大大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进程这一“利益”误区的驱动下,日本民族对战争是非的鉴别能力和反思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束缚,致使日本政要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非常短视,缺乏应有的政治远见。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同为戕害千万世界人民的二战轴心国,德国和日本对待自身二战罪行的忏悔言行,天壤之别。
一边是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的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边是执迷不悟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向甲级战犯鞠躬请愿的日本各类政客;一边是连年主动向受害人赔偿的德国政府、一边是连自己所犯慰安妇大屠杀罪行等都拒绝承认的日本极右翼势力。
为何日本与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差异如此之大?巨大差异的具体现象,相信在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之间,无需赘言(修改教科书、甲级战犯当首相、不承认强征慰安妇、不承认大屠杀、妄言发展核武等等)。
本文要说的,是原因。
国内的一些学者,将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失败,归为日本无法彻底清算二战罪行的最主要原因,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姿态,而非他们对问题实质的看法。
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根本原因,是这个国家自身的问题,是内因在决定;外因虽会有影响,但并不能起根本作用。
本文先述外因,再论内因,以期大家可以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理解日本人对二战的心理。
外因一:日本本土在二战末期并没有被盟军陆军直接进攻和占领。
二战末期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很是相似:都是在本土没有受到盟军地面部队占领的情况下投降的。
这一事实的优点是,反法西斯正义力量得以更多的保存、征战中的士兵可以减少数十万的牺牲、战争可以尽快结束。
但缺点却是,本土没有被彻底扫荡的国家,国内还保存着大量的拥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他们并没有在本该发生的、本土被盟军进攻的战争中战死,而是苟延残喘到战后重建,他们的躯体活着,他们的军国主义的思想也同时在灌输于自己的后代,成为未来极右翼势力兴起的火种。
可以看看,目前活跃在日本政坛的右翼势力中,有多少的父辈祖辈拥有着军国主义色彩,他们本该在二战末期、战死于或剖腹于盟军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的战争中,但是盟军陆军没有进攻日本本土,故他们自己以及后代得以死灰复燃。
二战后的德国不同于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德国本土被彻底占领,拥有纳粹思想的人,几乎全部战死,因此,二战后的德国,比一战后的德国,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错误,因为犯错的人基本都战死了!现在的日本,就非常像一战后的德国。
日本人为何不愿直面侵略史---写在八.一五抗战胜利日
日本人为何不愿直面侵略史---写在八.一五抗战胜利日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时的法西斯轴心,德国以反法西斯的彻底和对二战的真诚反省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而日本却因为屡屡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而饱受诟病。
在日本,认为二战日本的侵略扩张正确的并不仅仅限于政客和右翼,安倍推动为二战翻案的路线能赢得超过创记录的百分之七十多的支持率就很能说明问题。
近一段时间,安倍的支持率有所下滑。
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倍支持率下滑并不是因为安倍的右翼思想,而是因为安倍没有能提振经济。
日本人为何不愿反省侵略历史,有其很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及文化方面的原因,笔者试着进行如下剖析:第一,美国为了冷战的需要和出于私利,保留了军国主义的残余势力,这成为日本社会为二战历史翻案的核心力量。
为了冷战的需要,把日本打造成它在远东围堵共产主义的不沉的舰队。
因此,美国调整了对日占领策略,在彻底拆解日本侵略性的军事力量后,刻意不强制要求日本对战争罪行做出彻底反省,默许日本皇室淡化战争责任,欺骗民众搞‘一亿总忏悔’,把战争罪行完全推给军部和分摊到全国人民身上。
美国保留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灵魂——天皇体制,而且对于军国主义的清算很不彻底。
保留军国主义并且在日本驻军以看守日本军国主义以防止其复活,是美国处理日本问题的主导思维。
这种一边养鬼一边打鬼的把戏,也就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埋下了伏笔。
笫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强化日本在冷战中的地位,不仅很快结束了‚整肃‛,而且重新开始武装日本,一批军国主义的核心人物也重新登上日本的历史舞台,比如1957年担任日本首相的岸信介,是操纵伪满洲国的五人帮之一,人称满洲之妖。
,战后作为甲级战犯一度被关进东京巢鸭监狱。
但在1948年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处死的翌日就获释。
一直到今天的,日本的政坛仍然摆脱不了与二战甲级战犯的关系,安倍晋三就是岸信介的外甥孙,它不只头脑中充斥着军国主义的思想,而且身上还流着军国主义的血!笫三,日本右翼一意孤行有以下几个阴谋:1.通过否认战争罪行来淡化日本人的负罪感,2.通过渲染中日韩矛盾来转嫁民众对经济疲软的不满,3.通过宣扬军国主义来增强日本民族凝聚力;4.通过右翼化来鼓动右翼势力支持者的悲情,拉政治选票;5.为将来可能的军国主义全面复兴做舆论准备。
日本右翼分子如何歪曲战争历史
日本右翼分子如何歪曲战争历史?日本文科省通过了右翼分子编写的2002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这本书对过去侵略战争的认识出现了大倒退。
该书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大肆歪曲历史,内容荒谬,‚慰安妇‛的内容全部被抽掉,‚南京大屠杀‛被认为是捏造的,有关‚七三一细菌部队‛的内容已删去,‚三光‛政策也不提了,侵略中国改写成‚进出‛中国。
诸如此类的歪曲历史的做法比比皆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那么历史是怎样被日本右翼分子歪曲的呢? 关于中日战争的起因‚编撰会‛将日本对中国的武力侵略,说成是‚自卫‛,认为中国反日活动才是战争的起因。
其教科书写道:中国在走向国内统一的过程中,要求排斥通过不平等条约拥有在华权益的外国势力的动向趋于高涨。
这是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且因受到通过暴力实现革命的苏联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而日趋过激。
对于不断扩大势力的日本,中国抵制日货、袭击日本人的排日运动变得十分活跃。
‚编撰会‛的表述貌似公允,实际上是有意识地淡化或甚至掩盖日本在条约的幌子之下,一步一步蚕食中国的侵略战略。
他们将中国人民20世纪30年代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华扩张侵略称为‚排日运动‛,强调其形成的原因是‚受到通过暴力实现革命的苏联共产主义的影响‛,这完全掩盖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扩张是中国人民被迫反抗的根本原因这一历史事实。
关于‚九〃一八‛事变‚编撰会‛否认是日本政府的阴谋和对中国侵略的性质。
‚编撰会‛的新历史教科书写道:‚满洲事变 即‚九〃一八事变‛ 与日本政府的方针无关,是日本陆军的派遣部队关东军发动的战争。
‛ 但事实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其既定方针,日本政府早就制定这样的国策:‚在世界的危机形势中,日本前进之路惟在于将满洲从中国本土分离出来。
……此乃日本之重大国策。
‛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事实铁证如山,而且是其‚征服‛中国战略中的关键之一步。
但是在‚九〃一八‛事变的起因上,‚编撰会‛却写道:‚中国人的排日运动……妨碍列车、对日本儿童施暴、抵制日货、杀害日本军人等违反条约的行动‛。
二战后德日认罪态度不同之探源
二战后德日认罪态度不同之探源推荐二战后德日认罪态度不同之探源二战中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精神伤痛。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的罪魁祸首,对所犯罪行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对侵略罪行不断真诚地反省谢罪,日本却矢口否认战争罪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战后盟国对两国法西斯根除的程度不同战后,盟军对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在德国开展了广泛的“非纳粹化”的政治清洗运动。
纽伦堡审判不仅惩办了德国法西斯战犯,而且宣布纳粹党为非法组织,同时强调全体德国人都应对纳粹暴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盟军通过举办集中营惨状的图片展览,组织报道纽伦堡审判的详细情况等活动,使德国人民深切地感受到纳粹法西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美军单独占领下,惩治日本战犯工作极不彻底,许多战犯免于起诉,而且保留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天皇制。
这使得日本人对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的认识,远未像德国人民那样深切。
随着冷战的展开,美国为了将日本变成反苏反共的堡垒,更是极力扶植日本的保守势力,对日本法西斯战犯采取了“宽大”处理,许多战犯竟然得以重返政治舞台,这就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德日两国的理性化程度不同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理性的民族,曾出现过康德、黑格尔等伟大的哲学家,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善于思辩和反思。
在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后,他们能够深刻反思,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智慧、复苏人性,摆脱法西斯主义的毒害。
而且基督教的信仰要求认罪者必须真诚地“谢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赎罪”。
因此才会出现勃兰特总理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的非常一跪。
而日本的理性思辩能力较弱,缺乏深厚的哲学文化传统,皇国史观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认为国家与政府是难以分割的,自古以来就是天皇一家“万世一系”,国民必须绝对效忠国家和天皇。
如果否定了历史,也就是否定了国家和天皇,乃至否定了整个日本。
而神道教的信仰更是视“认罪”、“谢罪”为可耻,这是日本拒不认罪的深层原因。
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罪行的历史根源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4301130038 罗翎玮战争史论文2015年4月浅论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罪行的历史根源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以说是一去不回头,其中就包括对教科书的修改,对侵略战争罪行的否认,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下面就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罪行的历史根源进行五个方面的分析。
一、美国的纵容和包庇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但美国却在日本战败后控制日本的外交内政,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傀儡国。
日本战败后,本来要交出所有战犯,由军事法庭进行审判,但是日本在美国的默许下只交出了一少部分战犯,资料显示,实际上仅对25名战犯进行了判决,被判绞刑的只有7名战犯,无期徒刑的16名,另有7年徒刑的2名,对于日本这样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罪大恶极者举不胜举,难道只有这区区25人?甚至连犯下人神共愤的“南京大屠杀”罪行的时任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竟然被判为“无罪”,这都能无罪,在美国人的眼里屠杀30万平民也能算无罪,虽然最后他还是被处以绞刑,但那是中国法官拼命争取来的。
对军官的从轻发落只是次要的部分,最助长日本嚣张气焰的是美国对日本天皇额庇护,美国人是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想着用日本天皇来对日本加以控制,自然不能去惩治天皇。
但这样一来日本人便有了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天皇是他们心中的神,天皇无罪,那日本也无罪,所有人都无罪,凭借这样的神逻辑日本人坚信自己并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什么罪行。
但是天皇其实已经被美国架空,日本完全成了美国的小弟,任由摆布,美国收缴战争装备,修改日本宪法,逮捕日本战犯,可以说美国已经在日本有了为所欲为的权利。
美国的包庇使一大批罪行累累的战犯,军官存留下来,其中还有不少人进入了日本政界,资料显示,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曾经是旧官僚,自民党建立者,日本前首相岸信介是甲级战犯。
诸如此类的政界高官在人民心中必然有一定的威望,他们怎么可能犯下滔天罪行,这必然产生对人民的误导。
日本和德国对待历史罪行不同态度的深层原因分析
神社, 向刽子手顶礼膜拜 。 与此同时, 日本政府文部省审 批的历史教科书一再模糊历史真相, 逐步削减大量关于 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记述 , 淡化 日 本对殖民统治和侵
从现象上看, 德国政府正视历史, 勇于承认和反思
略战争的责任, 而且还借遭受原子弹轰炸强化 日 本国民
“ 受害” 意识, 使得战后一代缺乏对 日 本侵略历史的正确
认识 。
侵略战争罪责。战后 6 年来 , 0 德国历届政府领导人 , 从 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到现任总理施罗德, 对待战争的态度 都是直面历史错误, 公开反省战争罪责, 并一再向曾遭 受纳粹侵略和残害的各国人民谢罪。尤其值得一提的 是, 勃兰特总理 17 年访问波兰时, 90 在华沙犹太人殉难
纪念碑前双膝跪下谢罪; 科尔任总理后 , 成立了“ 赎罪委
德国政府对新纳粹势力保持警钟长鸣, 采取坚决打 击的政策, 取缔纳粹组织并逮捕其头 目。94 联邦议 19 年, 院通过了新的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案, 明文规定同情 纳粹、 否认纳粹罪行、 宣扬种族歧视为犯罪行为, 强化了 反纳粹的法律力度。 。 在 日 靖国神社公开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 本, 柱和聚会地,各种否认侵略战争的右翼团体大行其道, 正视历史反倒被扣上“ 民族自虐” 的帽子。 前侵华日军东
维普资讯
对过去历史的否定和反省,不仅是 自觉的, 而且是深刻
的。
本历史上的进步。但与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府不同, 受日 本历史、 文化的影响, 当时日本的资产阶级并不成熟, 因
但是 日 本却不是这样。 本是在美国两颗原子弹的 日 威力的震撼下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的。 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先, 美国进入 日 本本土在后, 因此 , 本的国家机器没 日 有被彻底摧毁。美国进入 日 本后, 日 对 本实行了单独占 领 ,实施间接统治的政策,即通过 日本政府来统治 日 本。 战后初期, 美国对 日 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 , 取消了日
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史不同态度的原因
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史不同态度的原因二战结束后,西方盟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并以美、苏为核心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政府。
考虑到德国曾在一战后短短20 年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在系统总结了经验教训后,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德国,完全消除纳粹对德国社会、政治、军事等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和平倡导者,永不再战。
这次清除纳粹思想的运动改变了德国的军事、政治、司法等体系,重新树立了德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其反省历史、彻底认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日本而言,由于是美国单独占领,同时后者又需要其作为远东地区的反共前沿,因此,日本从美国那里取得了不少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驻日美军提供的安全保障。
可以说,美国并未尝试甚至未想过将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完全铲除,反而需要具有一定侵略性的日本作为盟友,帮助其维护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除了美国的态度外,造成德、日之间对历史态度差别的原因还有很多,涉及国内外政治、盟军政策、文化和宗教、民族性格、国家实力等多重因素。
一、西方盟国的政策因素战胜国政策是影响两国历史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左右着两国在改造后的方向。
战后,盟军对德、日的占领政策不同,导致两国国内政治气氛、政党结构、人民政治诉求以及民主化改革力度不同,这使两国形成的二战史观大相径庭。
(一)区别政策的基础:“分区占领”与“单独占领”占领方式是盟国对德、日两国制定占领政策的基础。
一个有效占领政策的出台,必须综合各方面意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实现这一点的基础,就是能否选择一个正确的占领方式。
在这一点上,对德国的占领和政策制定是成功的,其“分区占领——分别管理——最终统一”的模式,既保证了德国的完整性,又将其按照正确的轨道改造。
反观日本,由于二战期间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几乎以一己之力击败日本,因此美国对日实施了单独占领,成为了战后对日惩治和改造的主导力量,掌握了制定相关政策的主导权。
因此,名义上的所谓盟国对日政策,实际上是由美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制定的。
高中历史 日本没有真正反省二战侵略罪行的根源教材精解素材
日本没有真正反省二战侵略罪行的根源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以上。
战败的日本,理应对侵略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省,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尤其要教育年轻一代,曾经有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以防止悲剧重演。
尽管许多有良知的日本人,对侵略战争表示真诚的反省和道歉,但日本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战后50年多来,并没有作到这一点。
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未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罪行彻底清算,便利了军国主义复活。
日本投降后美国实行对日单独占领,一切事务都由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决定。
盟军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但美国出于冷战和反共的需要,逐步改变了对日占领政策,极力扶植日本右翼势力,停止执行追究战犯的政策,草草结束了对战犯的整肃。
中国虽是遭受日本侵略最严重的国家,但在日本战败后,中国内战又起,执政的国民党政府听命于美国,在处置日本问题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很难对清算日本战争罪行发挥有效影响和监督作用。
据统计,1947年9月至11月,占领军释放了24名重要战犯,次年又释放了19名战犯。
至1951年底,在整肃的21万余人中,实际解除整肃的达20万人,真正整肃的廖廖无几。
解除整肃的大部分人,非但没有改过自新,反而重操旧业,有的返回政界,有的重建右翼组织,成为战后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孽种核心。
第二,战后日本政权建立的基础阻碍其反省战争罪责。
战后日本保留了天皇制,政府成为美国占领军的执行机构,作为国家机器继续运转,没有实质的改变。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专制君主制,天皇总揽国家大权,是产生军国主义的基础。
1926年2月上台的日本天皇裕仁,推动和指导了一连串的侵略战争,是侵略的罪魁祸首,是最大的战犯,本应受到严惩,但在美国的庇护下,逃避了对其战争罪责的追究。
尽管战后日本新宪法解除了天皇昔日的大权,但由于天皇处于“日本国的象征”、“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这一特殊地位和日本国民对天皇的信仰,故保留天皇制对于日本彻底追究战争责任,反省侵略战争罪行产生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简析日本不愿反省侵略历史的原因
其 主要 原 因在 于 , 德 国相 比 , 与 日本 在 二 战 中的 失败 , 16 是 88年 以 来唯 一 一 次 失败 , 不甘 心 ; 之 美 国 的 支 持 , 故 加 日本 战
后政府 与前政权 的承 继性 , 自我为 中心的文化 , 以 对天皇的盲从及 右翼 势力的强大等。到 2 世 纪初 , 1 由于 日本仍拒 不反 省, 右翼势力不断坐 大, 对亚洲各 国的侵 害变本加厉, 同时也使 日本 日益孤立。
c l r hei l i o e in ote e eo fJp n a d tep w r le so herg t—w n r l pa n i o ra trl.Up t eb gn ig ut e,t mpi t b de c t mp rro a a h ef n s ft h i g sal lya mp tn e u c e h n o u i e o ot e inn h o t e2 s e t y.Jp n si rf s t efe t nte ele n d ice s hed ma et te Asa cu  ̄ e ,whc loi lt a a 叫 Ial. f h 1 t nur a a tl u e orlc h ms v sa c le o n raet a g ooh r i o n s n ih as s ae J p ng u l o s y Ke wod Jp n;rfe t n;x o y r s:a a elc o  ̄ n;d mae a g
日本右翼的逻辑
日本右翼的逻辑作者:东国来源:《党员文摘》2015年第12期德国历届政府都承认,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犯下了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既然是罪行,当然不能说是正义,只有对罪行的惩罚才是正义。
这也是我们今天庆祝二战胜利的基本历史观框架。
但和德国相比,日本就大不同了。
日本民众普遍反战,也多认为日本当年对外发动战争是侵略。
但官方态度几十年来几经曲折反复,总的来说,是不认错。
至今,日本很少会将二战时期的日本法西斯与德国纳粹等量齐观。
这种态度,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层面的心理根源。
不死的武士道长久以来,我们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是很警惕的,反对声音不少,所做的工作也很多,但总是感觉打不到它的“七寸”。
究其原因,恐怕与没有将日本文化中同军国主义相粘连的部分梳理开有很大关系。
正如学者李冬君在《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一书的代序中所说:“我们的历史观,使我们注意到将日本人民与侵略者区分开来,但是,却没有注意到把军国主义与日本文化区别开来。
我们反对军国主义,但不反对日本文化。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及时把这一点告诉日本人民。
“日本人民生活在日本文化里,不了解日本文化,就不懂日本人民。
而日本文化的核心就是武士道,不把武士道与军国主义区分开来,就不能将日本人民与侵略者区分开来,侵略者利用了这一点,把武士道当作保护伞。
“军国主义并非来自武士道,而是帝国主义阶段在日本的表现,是帝国主义利用了武士道,用武士道对日本人民进行政治动员和文化动员。
”可以说,不理解武士道在日本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就不能理解“神风特攻队”的疯狂,就不能真正理解日本右翼何以还能发展壮大,也就不能理解为何日本政府很难正视并彻底反省侵略历史。
与欧洲的骑士制度类似,日本武士阶层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日本武士虽然作为一个阶层早已在历史中烟消云散,但日本没有经历过像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自发涤荡,旧的道德准则便在日本文化中沉淀下来了,武士道精神被视为日本民族宝贵精神遗产,成为许多日本人在进入现代后的精神家园。
日本社会的反思南京大屠在日本社会中引起的思考与反思
日本社会的反思南京大屠在日本社会中引起的思考与反思日本社会的反思——南京大屠在日本社会中引起的思考与反思近年来,南京大屠杀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反思。
然而,在这个话题上,日本社会的反思和思考似乎并不充分。
本文将探讨南京大屠杀在日本社会中引起的思考与反思,并希望能够促进日本社会对历史真相的正确认知。
首先,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军对中国南京进行的一次残忍的大规模屠杀事件,据统计,约有30万中国军民遭到了杀害。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痛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耻辱之一。
然而,在日本社会中,对于这一事件的认知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日本社会中的一些人士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他们质疑和抹杀这一历史事件的存在,甚至拿出虚假的证据试图证明这只是中国的宣传手段。
这种否认不仅对历史真相的扭曲,更是对受害者的侮辱和伤害。
在面对这一现象时,日本社会应该进行思考和反思。
其次,日本社会中缺乏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全面历史教育,这也造成了许多人对于这一事件存在认知的差异。
在日本的教科书中,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往往是含糊其辞的,甚至有时候是故意隐瞒。
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年轻一代对历史缺乏正确的认知,也导致了一些人对于这一事件的无动于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并努力改变。
进一步说,南京大屠杀在日本社会中引起的思考与反思,应该从个人层面开始。
个人对于历史的认知和态度是形成社会整体思考的基础,而在日本社会中,一些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不够认真和负责。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鼓励个人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对历史事件保持客观和准确的认知。
除了个人的反思之外,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也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确保教育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学内容准确、全面,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加以强调。
同时,媒体和社会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讨论和传播相关信息,促进全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思考与反思。
在思考与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为什么对历史反省不彻底作者:邓聿文 | 发表时间:2013.08.26刊发于总2025期《中国经营报》[专栏]版今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68年周年纪念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以供奉祭祀费的方式变相参拜靖国神社。
3名内阁大臣和大约190名国会议员参拜或委托代理人参拜这一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场所。
战后安排的日德差异安倍内阁自去年12月26日组阁以来,已日益右倾化,尤其是在今年7月的参院选胜后,更是挟民意而成为日本战后最右倾的内阁。
那么,是什么造成日本在战后近70年时间里,变得右倾色彩如此浓厚?笔者认为,在探寻其中原因时,有必要回到战后历史的起点,及整个冷战时期,去看看当时情况。
二战给世界造成了巨大损失。
但是对战争制造者的日本来说,却并未受到同等程度的惩罚。
与德国相比,战争给日本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
除了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及对东京、大阪等城市进行轰炸外,战争并未在日本本土进行。
据统计,日本投降时还拥有154个师团,136个独立旅团,533艘战舰及15886架军用飞机,总兵力达698万3千余人。
比起德军的疲惫状态来,客观地说,日军还拥有相当的战斗力。
如果说德国投降是形势所迫,日本则还可以在军事上坚持较长一段时间。
事实上,在《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的军部围绕着主战与主和争执得很厉害,其主战派就据此认为日本不应投降,而军队在天皇的“终战诏书”颁布的前一刻,还在负隅顽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但诚如一些历史学家所指出的,日本并不像德国一样是无条件投降,而是包括保留天皇制在内的有条件投降。
相对盟国对德国采取的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和民主化的所谓“四D”改造计划,日本的民主改革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1945年9月22日,美国政府公布的《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的有两条:一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二是日后建立尊重……美国之目的的和平而且负责的政府”。
美国政府的这一目的决定了它对日本的民主改革完全是以其自身利益而转移的。
所以,尽管战后英国和苏联等国都把日本天皇列为战犯名单的第一位,美国国内的舆论也一直猛烈攻击天皇制的存在,并要求美国政府将日本皇室从日本国土中根除,然而,美国政府还是接受了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等人的建议,保留了天皇制。
美国政府这样做的原因,正如麦克阿瑟所说,若把天皇列为战犯,将引起日本人情绪上的不满和反抗,从而美国至少还要增援百万大军,才能彻底重建日本,一句话,是为了美国的利益需要。
战后初期,美国也曾采取相当严厉的态度去清除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和思想,但后来出于冷战需要,不再做进一步的努力,东京审判就留有很大余地。
虽然判处了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死刑,可像冈村宁茨、梅津美治郎这样的重要战犯却被宣布无罪,以后美国政府又把一些判刑的战犯陆续释放了。
战后日本将这些战犯的亡灵供奉在靖国神社,这固然是因为日本培植武士道精神的需要,可与美国政府对战犯的宽容处理也不无关系。
东京审判的一个最大错误就在于天皇没有到庭受审,这在客观上就等于为天皇开脱了战争罪责,对于日本国民而言,无疑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感:既然他们的最高领袖都未受到惩罚,他们自己也就都自我原谅了。
战后日本民主改革的不彻底性,还由于改革是从美国的整体战略目标出发的,所以随着原苏联力量的增长和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开始将所谓的“共产主义的威胁”视为主要敌人。
这使美国对日本残存的军国主义势力及其思想采取了放任甚至纵容的态度,特别是当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片面对日媾和,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也就基本上终结了。
美国的推波助澜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国内政治力量的消长,也助长了日本的右倾化。
在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全球的“两极”国际格局体系中,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中心,两德则成了中心的中心,它们分属东西方两个不同的阵营,而且被推到了美苏争霸的最前线。
随着冷战的不断加深,两德各自不同的“身份”也就进一步确认下来了。
一个单一的民族分裂成两个直接对抗的国家,这个悲惨的现实时时提醒德国人,不要忘记此乃二战带给他们的最大苦果。
而日本不同,虽然苏联占领了其北方四岛,但总的来说它没有德国的这种领土分割和民族分裂的痛苦,且又因为它位于东亚而没有处于东西方对抗的中心。
日本的这一处境容易使一部分国民尤其是没有战争经历的年轻人忘记二战的灾难。
同战后德国积极回归欧洲,修复与邻国的关系不同,战后日本并不是重回到亚洲大家庭中来,搞好同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
相反,它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尽管出于冷战时期国家安全的考虑,日本与西德都竭力寻求华盛顿的庇护,但相对于西德,日本则更多地依赖美国。
维持与美国的特殊同盟关系,是战后日本对外关系的基础,即使冷战结束后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日本对发展与东亚各国的关系根本没有西德对其西欧邻国那样积极主动。
日本的这种倒向欧美、轻视亚洲的做法由来已久,并不仅仅是在战后才出现的。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耻于自己是亚洲国家的一员,出现了所谓的“脱亚入欧”论,理由无非是亚洲各国落后。
此后这一思想也成了日本历届政府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
正因为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同日本抗衡,不像西欧各国那样与德国接近,这就使得日本政府和人民多少产生了一种认识上的错觉,即日本可以利用亚洲国家在发展经济上有求于它来冲淡对过去的不愉快回忆,并用现实的经济关系来代替对战争罪责的道歉。
当然,美国政府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有关二战罪责的敏感问题上,美国对日本远没有对德国那样的鲜明态度。
这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战后出于共同的目的和需要所结成的美日特殊关系;二是美国对日本经济的依赖越来越加深;三是美国对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最后一点尤其重要,日本人就据此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有的竟然提出了美国政府应对死于原子弹的无辜平民进行赔偿。
正由于上述这些原因,美国政府对诸如亚洲受害国要求日本公开道歉一类的事情总是小心避免卷入的,怕刺激了日本人的感情,伤害美日关系。
美国的这种低姿态无疑助长了日本人的傲慢和自大,许多日本人就认为,美国对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美国人自己都觉得理亏。
这样他们就产生了一种安慰感,觉得从道义上说大家都一样,各方都是受害者,关于正义战争的说法是错误的,战争本身无正义可言,谁发动战争无关紧要,“我们大家都有罪”,从而模糊了战争的性质。
日本国内政治力量的变化对其国民的反省态度也有一定影响。
战后德国的纳粹党被彻底瓦解,国家的执政人物不仅与纳粹没有瓜葛,而且是反纳粹的。
日本则不一样,日本的政党在战时均不同程度地附和了天皇的侵略政策。
战后日本的历届内阁都还有不少重要阁僚曾在军部担任过公职。
东条内阁的工商大臣、战后以战犯嫌疑关押过的岸信介,乃当今首相安倍的祖父,1957年出任首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种事在德国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随着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加之自民党长期执政,其右倾政治思想已经渗入到了一般国民意识,使日本政坛和社会被新保守主义所垄断。
新保守主义要求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并谋求在国际上有与其实力相应的更大的发言权,其突出的表现就是修宪和“入常”。
战后日本的宪法,是在美国人的监督和直接干预下,依从原帝国宪法的修改手续制定的,它不像战后西德的基本法基本上是由本国的法学家们独立撰写的。
德国的基本法与战前魏玛宪法的联系被截然切断。
而日本的宪法实质上是美国意志的产物,它又与原帝国宪法形成了连续的形态。
修改后的日本宪法,增加了新的内容,它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战争等,但并没有全面否定原有的天皇制。
这样,战后日本政治就通过宪法与以前的日本政治保持了相当程度的连续性,这也是日本民主改革不彻底性的一个方面,它给战后日本深刻反省战争责任增加了困难。
然而,即使对这样一部宪法,新保守主义者仍认为现在是到了把它“还给”美国人自己的时候了。
这种状况不能不影响日本对二战的反省。
日本模糊的善恶观第三个原因是,日本的“耻感文化”导致日本人的善恶观模糊不清。
用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专著《菊花与刀》一书中的看法,日本和德国分属于“耻辱感文化”和“罪恶感文化”两个范畴。
两种文化的本质差别在于:“罪恶感文化”依靠启发人的良知,可以通过忏悔和赎罪来减轻人的内心的犯罪感;而“耻辱感文化”没有向神坦白的习惯,也没有赎罪的仪式,不能依靠人的良知来赎罪。
因此,“罪恶感文化”仅仅依靠人内心的服罪就能行善;而“耻辱感文化”只有通过外部的约束力来行善,它至少要有一个想象的旁观者。
这种分析尽管不十分准确、全面,却也提供了观察这一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日本的“耻辱感文化”首先表现为一种“等级制文化”。
等级制度充斥着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这与德国是相似的。
但在德国,国民服从的是权威和秩序;在日本,国民服从的是特权。
日本人对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国家的关系所抱的整个观念都是建立在对等级制度的信赖之上的。
可以说,没有无所不在的等级现象也就没有独特的日本文化。
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根源于家庭伦理中“孝”的观念。
“孝”要求家人必须遵从家长的特权,但与中国人所理解的不同,它还要求家人“各守本分”,在社会生活中,它强调人们要处于一种“适当的位置”。
各人只能在适合你身份的“位置”内活动,不能超出这一权限,否则就被认为是对“孝”和等级制度的破坏,是绝对不允许的。
日本人正是用这样一种等级制度的观点来看待国际关系的。
他们认为,当年的侵略战争不过是日本政府想建立一个由日本所领导的国际等级社会,日本的失败说明了他国的“不守本分”,至多是说明了日本建立国际等级秩序的良好愿望在现代的国际关系中行不通。
从道义上来说,日本没有理由受到谴责,日本也不必为发动战争而道歉。
日本的“耻辱感文化”的第二个表现,就在于许多日本人的善恶观模糊不清。
他们认为官能享受并不是一种罪恶,也不把个人的欲望看成是一种邪恶,所有一切官能的享乐,如果都处于一种“适当的位置”,即使给别人造成了精神和肉体的伤害,也不应受到责备。
在日本人看来,世界并不是善与恶相斗争的战场。
日本人的这种善恶观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与中国人的善恶观念也迥然相异。
美国历史学家桑索姆在他的《日本:文化简史》一书中写到:“通观日本历史,日本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辨认恶的能力,或者说他们不想解决这个恶的问题。
”由于没有明确的“罪恶感”,“日本政府还坚信对过去的侵略和不人道行为不表示道歉就可以解决问题”,而诸如“日本发动战争并非侵略”,“大东亚战争有助于亚洲的解放”等种种论调,就是这种善恶观的反映。
日本民族对侵略战争反省不彻底,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日本国民心中的神国观念和对天皇超常的忠诚意识。
“孝”与“忠”构成了日本“等级制文化”的两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