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屏风的历史文化及种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屏风的历史文化及种类

屏风是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又叫屏门或屏障,是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在古典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钺”。它以木为框,上裱绛帛,画了斧钺,成了帝王权力的象征。《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古代的屏风,制作工艺精湛,融合了浮雕、透雕、彩绘、镶嵌等手法,把山水花鸟、神州传说、金石墨宝、男女人物、飞禽走兽、民俗风情图案巧妙地移植在屏风上。到了明清时期,屏风制作工艺已达到十分完美的阶段,并形成了极具个性的时代特色和中国民族风格。就其功能而言,除了挡风、障蔽视线和分割空间之外,还象征着威严和权势。

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浑然一体,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宁静之美。“屏风”一词让人感觉很有诗意,它营造了一种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宁静空间。

屏风分为座屏风和曲屏风两种

座屏风又分多扇组合和独扇插屏。多扇座屏风由多扇组合而成,或三扇,或五扇,最多九扇,有规律地用单数。每扇用活榫连接,可以随时拆卸。屏风下有长榫销,插在座面的孔中,屏风上有屏帽连接;底座多为“八”字形,正中一扇较高,并且稍宽一些,两边扇稍向里收,这样屏风就立起来。这一类屏风多数被放在正厅靠后墙的地方,然后在前边放上宝座,在古代皇宫里,每个正殿都有这种陈设。

独扇屏又名插屏,一般为单扇插在一个特制的底座上。插屏的形体有大有小,差异很大,大的有300厘米多高,小的却只有20多厘米。在居家摆设中,一般较大的插屏是放在挡门处,使人一进门不会有一览无余的感觉,同时还能起到挡风遮光的作用;而小一点的插屏则可以放在桌子或案子上,是纯装饰品。

曲屏风是一种可折叠的屏凤,也叫“软屏风”。它与硬屏风不同的是不用底座,且都由双数组成。最少两扇或四扇,最多可达数十扇。有以硬木做框的,也有木框包锦的,包锦木框木质都较轻,屏心也和带座屏风不同,通常用帛地或纸地刺绣或彩画各种山水、花卉、人物、鸟兽等。一般说来,带座屏风较重,曲屏风较轻。

另据相关资料了解,清代皇宫使用的大型座屏风,被看作王权的象征物而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收藏在北京故宫中的“紫檀雕云龙纹嵌玉石座屏风”,是清代屏风的代表。清代象征王权

统治的皇宫座屏风,是清代家具中精湛工艺,充分衬托出了皇家的特殊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