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概述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知识点(2020江西)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使得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在当前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由于适应、疾病或服药暂时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是后天习得的。
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除了直接经验外,还有间接经验。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安德森的学习分类安德森根据知识表征方式的不同。
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想,怎么做。
3、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符号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实物图像、地形地貌,历史人物事件),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包括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我国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概述(课堂PPT)
.
30
惩罚与负强化
区别:(1)目的不同,惩罚的目的是阻止不良行 为的发生,负强化是激励良好的行为;(2)实施 的方式不同,惩罚是当个体表现不良时使用,负强 化是正在受惩罚的个体表现好时使用;(3)后果 不同,惩罚的结果是不愉快的,而负强化的结果是 愉快的
.
34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反应类型 强化的性质
反应的主动性 学得了什么
S-R型
强化伴随着条件 刺激(或动物的 反应在强化物出 现之后)
被动
刺激间信号关系
R-S型 强化伴随着反应 (强化物在动物 的适当行为之后)
主动 特定的反应
适合于解释
信号学习
.
简单的 技能学习
.
29
4)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
强化是指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 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能增加以后行为发生 的概率。
• 正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并得到了正强化
物,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频率就会增加。正
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类似于奖励的性质。 • 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指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
了巨大的影响。 • 桑代克强调神经的联结,也承认观念的结合,但他
轻视顿悟和理解。
.
15
(二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论中的学习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一种学习 现象,最早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
.
16
条件 作用 前
条件 作用 中 (多 次重 复)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第一节
【认知理解】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首先,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即客观条件。这主要指周围事物中
一些强烈的、新奇的、鲜艳的、活动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1.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的、不同寻常-陈旧的、单调 的)
侧耳倾听、目不转睛
无关动作的停止
【认知理解】
2.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切认识过程 的开端。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 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各种 心理过种类
人们对事物的注意,有时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 努力;有时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努力来维持。按照有无预定目的 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6-7个月儿童对鲜艳的物体和声响产生定 向反应,会准确地转头寻找。
比如,如安静的环境中一声声响就会让新生 儿停止吸吮、明亮的物体会引起新生儿的视线停 留等。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1、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4)1岁时,儿童的注意时间延长,并会用手触 摸注意的物品,尤其是注意感兴趣的事物。
(二)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变化
1、学前儿童注意的广度
学前儿童注意范围较小,因此教学中对他们要提出具体而明确 的要求。在同一短时间内不能要求他们注意更多的方面,同时呈现 挂图或其他直观教具的数目不能太多,而且排列要有规律,不可杂 乱无章;要采用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或方法,帮助他们获 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以逐渐扩大他们注意的范围。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第一节,这种体验分为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A.动机作用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C.A.表征 B.表象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D.C.情感 D.发生时间较早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A.面部表情B.体势表情C.言语表情D.都不是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第二节情境性A. B.暂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情绪包括1 发生时间较早D. 稳定性 B.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
A.分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B.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价值。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C.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对婴幼儿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D.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历两个阶段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5、第三节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__________6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
2、在_3_岁前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p83)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 据学习材料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 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 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以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 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 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 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学习能力范围之类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从事意义学习的欲望,其次学习 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最后学习 者必须主动的事先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揭示新知识的 意义。 3. 接受学习的实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 学习观
人本主义 学习观
二、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p89) (一)教育目标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 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他的教育理想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 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 人。这种情知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 者”。 罗杰斯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 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在教育上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 为学生而教。 罗杰斯认为,学生兼有求其向上的潜能,关键是要给他们设置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在罗杰斯所撰写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他提出了他所坚持的 以自由为基础的自由学习原则: (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为教师者,必须首先认定,每个 学生各有其天赋的学习潜能。 (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现实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3)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威胁指个人在求 学的过程中因种种因素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4)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5)学生自评学习结果,这有利于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培养创 造力。 (6)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应对变动的社会。 教师必须具备的四种态度品质: (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2)表里如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3)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 (4)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主要讲述了幼儿的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1.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2.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如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
3.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如基本情绪的分类、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等。
4.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如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同伴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2. 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知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的行为,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知识。
难点: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幼儿在公园里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特点和表现。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具体行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幼儿的行为,分析其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板书设计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主要内容:1. 幼儿认知发展基本理论: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特点: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思维等2.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基本情绪分类、情绪调节能力培养3. 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同伴关系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2. 请举例说明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方法。
心理学导论第三章
第三章条件反射和学习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含义(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
•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生态系统中,个体与环境是不可以分离的,个体必须适应环境并与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如果做不到这点,其生命就将终止。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分为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两类。
生理适应主要是通过个体固有的遗传机制的成熟与成长实现。
(二)学习的特征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学习的发生是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是个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学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相互对应,但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可观察到的行为变化而表现。
•学习会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个体“学会了什么”。
学习行为改变有的是外显的,有的是内隐的。
外显的行为即为学习行为,内隐的学习即为行为潜能。
2.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所有的学习行为,只有发生较持久的改变才是学习。
•学习要通过行为改变来表现,个体一旦学会了某种行为,就必须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持久的一致性,而不能是暂时的或偶然的。
•只有那些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以及学会的某种行为,并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一致性,才能称为学习。
3.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由个体的经验引起。
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在实际活动中的经验才能产生。
经验一般包括接受信息、简约信息、转换和评价信息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应来适应或影响环境,生活中习得的习惯、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形成的观念等均属于个体的经验。
•记忆结果就是学习后对环境的反应,如果某个人忘记了回刚搬新家的路时,就必须重新获得新经验。
•学习获得的行为变化,既不包括个体由于年龄增长而呈现出的成熟或由发育带来的变化,以及由于疾病或脑损伤引起的行为变化。
•因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类:一是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如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另一类是虽然没有计划,但在生活中因偶然情境获得某种经验而产生的学习。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 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 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 •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优缺点。 • 鉴于两种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
(四)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学前心理的研究内容
1.生理发展: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动 作的发展
2.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思 维,问题解决,语言发展
3.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的发 展,气质,个性的发展,同伴关系和 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性别角色的获得 等。
第二节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和意义
《学前心理学》
主讲:祁莉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祁莉莉
• 主讲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心理学》、 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 多次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及学前教育专 业教师资格类考试教材编写。
• 现任某在线教育平台专业讲师。
《学前心理学》章节导图
学
• 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概述
前
•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 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第三节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 方法
实验 室 实验
自然 实验
(1)含义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 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出生几个月的幼儿进行研究。
(2)优缺点 ①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一起探测 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②缺点: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 验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历并由经历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历的过程。
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历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历。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历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开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历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方案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开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历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开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响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区分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及学习者原有知识构造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及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承受学习及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及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响理论刺激-反响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响,从而得出结论:。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优秀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学前心理学》第三章的内容,该章节主要围绕幼儿的认知发展进行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感知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以及语言发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在认知发展方面的基本特点。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具备一定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关注,提高其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重点:幼儿在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结合PPT课件,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四个方面,即感知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几名学生模拟幼儿,进行认知发展方面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心理学——幼儿认知发展2. 内容:感知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在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2)举例说明幼儿认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答案:(1)幼儿在感知方面的发展特点:从直观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变;从单一感官体验向多感官整合体验发展;感知与动作逐渐分离等。
记忆方面的发展特点:从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发展;记忆容量逐渐扩大;记忆策略逐渐形成等。
思维方面的发展特点:从直观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从单一思维向多角度思维转变;逐渐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等。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PPT课件
动物的学习
• 习惯化学习 • 模仿学习 • 印痕学习 • 联想学习 • 推理学习
狭义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 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 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1.内容上:动物仅掌握个体经验;
人掌握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 2.方式上:动物的学习是自发的过程;
• 人物:笛卡儿;康德;彪勒
• 观点:将个体心理机能或学习机能的获得归因于先 天或遗传,否认后天的经验、实践的决定作用,违 背的唯物论反映论的基本原理。
– 机械唯物论的经验论
• 人物:哈特莱;穆勒
• 观点:人的心理机能或学习机能是来自后天经验, 但却无法科学地解释后天的经验是如何使主体形成 高级的心理机能。
行为的先天成分及成熟在个 体生活中的作用
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 生活中的作用
最低级的动
最高级的动
物生命形式
物生命形式
行为成分与动物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水平分类 • 信号学习 • 刺激—反应学习 • 连锁学习 • 言语联想学习 • 辨别学习 • 概念学习 • 规则学习 • 解决问题学习
第三章:学习概述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广义的学习: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
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 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 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 2.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 3.学习会引起思维或行为的持久变化. 4.行为的变化并不都意味着学习的存在.
(二)学习机能获得的外部活动内化理论
– 曼德勒的符号类似物理论
• 观点:机体在外部行为的过程中,内部会产生一种对外部行为 的复写或复现表象或符号类似物,以后它可以离开外部行为而 单独提前出现,从而使机体能通过此来指导、控制行为。(符 号类似物就是思维)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本章重点在理解。
有意义的学习是重点)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内涵(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填空题】(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点:1.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二、学习的分类【填空题】多种学习分类学说: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填空、选择分辨属于哪种】3.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填空题】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
(分辨四种)。
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第一节 记忆概述
• 1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 有意识记
• 所谓无意识记,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 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 识记。
• 所谓有意识记, 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需要积极思维活动的一 种识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记忆概述
• 2 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 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 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
• ( 四) 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记忆 • 为了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可以采用协同记忆的方法, 即在幼儿识
记时, 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 在大脑中建立多方面联系, 是加 深幼儿记忆的一种方法。 实验研究表明, 如果让幼儿把眼、 耳、 口、 鼻、 手等多种感官调动起来, 使大脑皮质留下很多 “ 同一意义” 的 痕迹, 并在大脑皮质的视觉区、 听觉区、 嗅觉区、 运动区、 语言 区等建立起多通道的联系,就一定能提高记忆效果。 因此, 应指导 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 例如, 让幼儿感受春天, 家长和 教师应尽量带孩子多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 尝一尝, 通过多种 感官从多方面获得感性认识。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想象概述
• 2 岁的珊珊在一次家庭聚餐中看到大人们端酒碰杯觉得很好玩, 就 拿着自己的小水杯跑到大人的饭桌前, 说: “ 干杯!” 随即假装喝水。 这时, 大人们发现她的水杯是空的, 可是她依然喝得很起劲, 逗得 大家哄堂大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记忆概述
•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 遗忘甚至可以促进人的精神健康, 提高工 作和学习的效率。 例如, 与同伴发生口角引起的不愉快情绪体验, 就不应该耿耿于怀、 长久不忘, 而应该将它主动地排解、 遗忘。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幼儿的认知发展”。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及教育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各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
2. 能够分析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3.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及其教育启示。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发展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2. 理论讲解:a. 概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b. 详细讲解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
c. 分析各阶段教育启示。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实际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教育策略。
4. 例题讲解: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2. 内容:a. 基本特点b. 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特点c. 教育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位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教育策略。
b. 论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幼儿认知发展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讨论分析。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论述题。
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1. 分析能力:学生需学会分析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要求他们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理解。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学习理论Word版
第三章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理解和掌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理解和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六届和掌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发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学校理论的产生1. 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2.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3.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主要学习理论4.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二)学校理论的发展1.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2.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1.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2. 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3. 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4.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1. 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 巴甫洛夫的学习律(三)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2.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3.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4.格思里的学习律(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第三节认识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1. 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 “叠箱问题”实验3. 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4. 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 人类的三种表现的解释2. 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3. 知识结构学习理论4.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三)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1.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3. 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4. 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第四节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一)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1. 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 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 交互决定论2. 21.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3. 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4. 自我效能感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二)康布斯的学习理论(三)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第六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主张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1.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考核知识点(一)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2.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3.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4.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5.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6.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7.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二)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2.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3.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4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5.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6.巴甫洛夫的学习律7.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8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9.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10格思里的学习律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1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三)认识学习理论1.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叠箱问题”实验3.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4.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5.布鲁纳的人类的三种表象系统6.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7.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8.认知结构学习理论9.奥苏伯尔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10.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11.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12.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四)折中主义学习理论1.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托尔曼的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3.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4.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5.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6.自我效能感(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3.康布斯的学习理论4.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5.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4.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考核要求(一)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了解)2.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识记)3.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了解)4.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识记)5.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了解)6.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识记)7.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了解)(二)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识记)2.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3.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了解)4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识记)5.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6.巴甫洛夫的学习律(了解)7.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了解)8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了解)9.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10格思里的学习律(识记)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了解)1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理解)(三)认识学习理论1.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2.“叠箱问题”实验(了解)3.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了解)4.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理解)5.布鲁纳的人类的三种表象系统(识记)6.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7.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识记)8.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理解)9.奥苏伯尔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识记)10.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理解)11.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了解)12.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识记)(四)折中主义学习理论1.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2.托尔曼的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了解)3.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理解)4.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理解)5.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识记)6.自我效能感(理解)(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了解)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理解)3.康布斯的学习理论(了解)4.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5.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理解)(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理解)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理解)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理解)4.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5.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6.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友情提示:方案范本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本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教案: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包括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和规律。
3. 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个体差异。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
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和阶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教材3. 的黑板和粉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思考。
二、教材讲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翻到教材第三章,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包括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三、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和规律。
例如,通过一个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发展因素和规律。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幼儿心理发展原理进行分析。
例如,分析一个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判断其心理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
五、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请分析一个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判断其心理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
2. 请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和规律。
答案: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经验等。
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连续性和可塑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的教案设计如上所述,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教材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讨论、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提高其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第二章:婴儿期心理发展2.1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点了解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对后期学习的影响2.2 婴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婴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婴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三章:幼儿期心理发展3.1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幼儿期的思维、语言和学习能力发展了解幼儿期的认知特点和对教育的启示3.2 幼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幼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幼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4.1 个性发展概述了解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4.2 社会性发展概述理解社会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5.1 心理健康概述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掌握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5.2 心理障碍概述理解心理障碍的类型和特点掌握识别和处理心理障碍的方法第六章:感知与注意力发展6.1 感知觉概述理解感知觉的基本概念掌握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意义6.2 视觉与听觉发展探讨视觉与听觉的发展过程分析视觉与听觉对幼儿认知的影响6.3 注意力的发展认识注意力及其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教育策略第七章:语言发展7.1 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理解语言发展的重要性7.2 语音、词汇与句子发展探讨语音、词汇与句子的发展过程分析语言发展对幼儿认知的影响7.3 语言教育与促进掌握语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第八章:认知发展8.1 思维发展理解思维的基本类型与特点掌握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8.2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发展探讨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8.3 智力发展与评估掌握智力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智力评估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第九章:情绪与情感发展9.1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理论理解情绪与情感的定义与区别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特点9.2 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探讨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幼儿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9.3 情绪教育与心理健康理解情绪教育的目标与方法探讨情绪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十章: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10.1 亲子关系概述理解亲子关系的类型与特点掌握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10.2 家庭教育概述探讨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分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0.3 家庭教育策略与案例分析掌握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以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第十一章:同伴关系与社交发展11.1 同伴关系的形成与特点理解同伴关系的定义和发展阶段掌握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1.2 社交技能的发展探讨社交技能的培养和重要性分析社交技能对幼儿适应环境的作用11.3 同伴冲突与解决策略认识同伴冲突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解决同伴冲突的有效方法第十二章: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2.1 道德发展的理论基础理解道德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道德发展的心理过程12.2 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实践原则分析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12.3 道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掌握道德教育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第十三章:游戏与学习13.1 游戏理论概述理解游戏的意义和功能掌握游戏发展的心理理论13.2 学习理论概述探讨学习的类型和过程分析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3.3 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游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掌握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第十四章:特殊需求儿童的心理与发展14.1 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与分类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常见类型和特点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原则和方法14.2 智力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症探讨智力障碍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和表现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14.3 语言障碍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认识语言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和影响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和支持方法第十五章: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15.1 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前学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分析未来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5.2 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讨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实施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方法15.3 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素养与培养理解学前心理学家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探讨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培养和教育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策略。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需要、动机和兴趣发展特点
需要的发展
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从生理需要到社会需要,从物 质需要到精神需要等。
动机的发展
幼儿动机的产生往往与需要相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机的社会性逐 渐增强。
兴趣的发展
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容 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 幼儿的兴趣也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 征和个体差异。
02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 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包括喜、怒、 哀、乐等基本类型。
情绪情感的作用
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 要地位,对幼儿的认知、行为和社 会性发展等方面均产生深远影响。
幼儿情绪情感特点
01
02
03
易变性
幼儿情绪情感容易受外界 影响,变化较快,稳定性 相对较差。
思维们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事物,思维过程具有 直观性和行动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
语言
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幼儿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同时也通过语言来学习和了解周围的世界。幼儿的语言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且受到家庭、社会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提高幼儿自制力
通过规则约束、情绪控制等方式,提高幼儿 的自制力水平。
04
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
个性倾向性概述
定义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 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 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
向和选择。
组成部分
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等组成。
特点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活跃、最 积极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 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周围 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
一、学习的含义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二)人类的学习及其特点 (三)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 (四)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 二、学习的分类 (一)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 (二)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一、学习的含义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从广义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 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 程。体现了学习的四个特点:
• 其次,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 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 再次,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 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 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 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特殊认知活动。
(四)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
习得律 消退律 泛化律 分化律(辨别律) 高级条件反射
习得律(强化)
指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是机体学会一种 新的反应,并被逐渐加强的过程。
消退律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 再伴随无条件刺激(US)出现,即不予强化, 则原来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并最
终消失,此一现象称为消退 。
泛化律
(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2)学习必须是由经验引起学习者的某种变化 (3)学习所引起的变化不是先天反应倾向或成 熟导致的,而是后天所习得的。 (4)学习必须是通过练习和训练而引起的能保 持一定时期的某种变化。
(二)人类的学习及其特点
• 首先,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 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二、学习的分类
(一)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 1、反应性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 和敏感化。 2、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 3、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 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定型作用、推断学习。 4、象征性学习:一种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 所特有,包括符号性学习、语义学习和逻辑学习。
儿童的学习指儿童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 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
1、儿童学习的特殊性:是经过一定的练习后 出现的;是后天习得,不是生理成熟、衰老等因 素导致;具有稳定性。
2、儿童学习的特点:儿童的学习是在学校的 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儿童的学习具有间接性;儿 童学习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帮助;儿童的学习是 高效的;儿童学习的内容是全面的;儿童学习的 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 出条件反射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 激也能诱发相同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条件反射的 泛化,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就是条件反射的泛化。
即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 刺激之一(CS1) 形成条件反射后,也可能对另外 的与CS1相类似的条件刺激之二(CS2)、之三 (CS3)不经强化而引起条件反射。
分化律(辨别律)
若个体学会到条件反射后,只对条件 作用中受到强化过的条件刺激反应,对类 似而未受过强化刺激不做反应或做出不同 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分化或辨别。即泛 化的反面,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 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泛化的现象。
高级条件反射
即人们可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 新的条件反射。
第二节 学习理论
• 一、学习理论的产生 • 二、学习理论的发展 • 三、行为学习理论 • 四、认知学习理论 •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产生
学习理论产生阶段的主要特征:(1) 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学习过程,以动物实 验为基础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2)学 习实验均是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3) 其解释的都是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尚不 能恰当地说明学生间接经验的学习。
3、学习理论的研究方法更加科学,较多地采用自然实验、 现场实验、出声思考、口头报告等更能反映实际学习过程 中认知特征的方法。
4、学习理论的研究更注重学习的内部心理条件,如:内部 学习动机、原有知识的结构和元认知功能等。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 (三)斯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 (四)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了巨大的影响。 • 桑代克强调神经的联结,也承认观念的结合,但他
轻视顿悟和理解。
(二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论中的学习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一种学习 现象,最早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
条件 作用 前
条件 作用 中 (多 次重 复)
条件 作用 后
1 无条件刺激(UCS)
(二)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雷伯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不同, 将学习分为
• 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 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后某些 行为的学习。
• 外显学习:则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意 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 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一)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1、关于猫的学习实验
2、桑代克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3、对桑代克学习理论的评价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 激起了后来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并作了大量实验,
也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重要的源泉。 • 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外学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
(食物)
2 条件刺激(CS)
(铃声或音叉)
3 条件刺激(CS)
(铃声或音叉) 无条件刺激(UCS)
(食物)
4 条件刺激(CS)
(铃声或音叉)
无条件反应(UCR) (唾液分泌)
引起注意但无 唾液分泌反应
无条件反应(UCR)
(唾液分泌)
条件反应(CR) (唾液分泌)
经典条件作用中的一般行为法则(学习律)
二、学习理论的发展
1、学习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特别 是学生的知识学习,注重研究学习与发展这一发展心理学 和教育心理学的永恒主题,以符号学习、言语学习、概念 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2、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并与教学 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 教学提供更直接的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