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仲景养生思想

合集下载

仲景养生思想及现代应用

仲景养生思想及现代应用

张仲景养生思想之浅见一、养生的重要意义养生就是珍爱生命,采取措施保养生命,以期提高生命质量,增加生命数量的行为。

对人而言,世间万物,唯生命最为宝贵。

人类正是通过保护生命,其平均寿命就在不断增长。

原始社会的人们不会养生,茹毛饮血,巢居野处,故其人均寿命甚短,据人口学家考证,原始社会人的平均寿命仅15岁。

夏商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18岁,西周、秦汉时代为20岁,东汉为22岁,唐代为27岁,宋代为30岁,清代增至33岁。

195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平均寿命上升为57岁。

到20世纪90年代,平均寿命增至70岁左右。

专家预测,人类寿命还将会继续延长。

这是养生的结果。

当今的时代似乎是一个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重视养生的年代,现代养生不仅仅是追求寿命的延长,更是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生活方式看,现代人很喜欢膏粱厚味,贪口腹之欲,以酒为桨,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务快其心,但知今日甜美,哪管日后病痛。

这种不良的行为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形成很大的危害,且日趋严重,成为致生疾病和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

既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可以危害生命,那么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就能保护生命。

从这个意义上看,养生的意义更显重要。

二、中医养生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国养生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十分重视人之生命,认为“人为万物之长”,而人的生命最为宝贵。

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养生”这一术语也有众多的同义词,如“摄生”、“厚生”、“尊生”、“卫生”、“保生”、“颐生”、“养性”、“修养”、“调摄”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无不重视养生,只是各家的养生观点和养生方法或有不同。

道家养生思想对中华养生学的影响最深,“清净、自然、无为”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核心思想,也是道家养生文化的精髓。

道家在养生学上的主要主张有三:一是主静;二是寡欲乃至无欲;三是顺天,即顺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形势。

儒家的养生行为融合到衣食起居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关键词】治未病;伤寒论;张仲景;内涵郭中良周峻伟王和天有人认为《周易》“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是“预防”一词的最早出处。

“治未病”源于《内经》、《难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医圣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贯彻“治未病”思想,使“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内涵得以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也有积极指导意义。

1扶正固本.摄生为先张仲景十分重视防患于未然。

其养生防病思想主要体现在“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1】”这与《内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2】’’的观点一脉相承。

均强调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注重起居和饮食的调护。

这一养生防病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

张仲景有薯蓣丸预防营卫气血俱虚.易感风邪而生百病的风气百疾之例。

又有《伤寒论》桂枝汤煎服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

张仲景以热稀粥以养胃气而发汗。

扶正防变促愈。

2病宜早治。

勿令生变张仲景“治未病”思想之二为“病宜早治。

勿令生变”。

他提出,“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

勿令肺,施泄于肾。

在气的统帅下,循经而行,灌溉一身无所不及。

”因此,笔者在眼科临证中对中医“气化”的概念感受颇深。

水谷精微必须气化升腾才能使眼睛发挥正常功能。

(2)现代都市之人体力劳动少,脑力劳动多,缺乏阳光照晒.普遍阴气较盛。

阳气不足。

加之营养过剩,五昧过极。

正如东垣所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

因此。

眼科许多病证有阳气不足之表现。

笔者体会,无论外眼病还是内眼病,在缠绵难愈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升阳补气。

张仲景的养生观点

张仲景的养生观点

张仲景的养生观点
张仲景是中医史上的著名医师,他的养生观点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张仲景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与天地阴阳、五行八卦、气血津液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通过调整这些因素的平衡,才能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

在饮食方面,张仲景强调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观点,认为五谷杂粮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来源,五果则具有辅助作用。

他还提出了“饮食合宜,疾病不生”的原则,鼓励人们食用新鲜、清淡、多样化的食物,避免过度油腻、辛辣等不良饮食习惯。

在运动方面,张仲景认为,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他提倡“行气活血”,鼓励人们多做散步、慢跑、
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同时也强调了运动量和强度的适度控制。

此外,张仲景还注重心理调节和环境治疗,认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舒适宜人的环境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机能和健康状况。

总之,张仲景的养生观点强调了身体、心理、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调节,旨在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和保护能力,从而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

- 1 -。

总结伤寒论的养生思想

总结伤寒论的养生思想

总结伤寒论的养生思想《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经典,讲述了有关伤寒病的病因、病机、症状以及治疗方案。

虽然这部经典主要是以医疗为主题,但其中也蕴含着许多养生思想,这些养生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首先,《伤寒论》提出了“未央”、“阴阳”等概念,指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与宇宙、天地的变化相联系的。

在养生方面,《伤寒论》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即人应该根据四时变化调整自己的饮食、作息等生活方式。

比如,《伤寒论》中提到:“天气寒冷,当以温衣盖被,从火耳。

”这就是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着装,以保持体温的稳定。

此外,《伤寒论》还强调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根据人体的功能调整饮食的内容和方式。

其次,《伤寒论》对于人体的五脏六腑的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养生意义。

《伤寒论》详细介绍了五脏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强调了五脏的平衡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基础。

在养生方面,《伤寒论》提出了“寒邪胜则凝滞,滞则痛,以其相时则胀,以其逆时则堕”等理论,强调了五脏运行的规律和方法。

比如,《伤寒论》在讲述肺脏功能时强调:“肺者,金也;肺主皮毛,司呼吸,与鼻合。

凡咳嗽上气者,取之于肺。

”这就是告诉我们保护好肺脏的健康对于呼吸系统和皮肤的保养非常重要。

此外,《伤寒论》还提到了肝脏与情绪的关系,强调了情绪的稳定对于肝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再次,《伤寒论》还着重强调了心态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

它说:“喜怒哀乐,不足以表形,不足以去气,不足以致病”。

这就是告诉我们,过度的情绪波动和情感压力会对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此外,《伤寒论》还提到了养生的饮食要求。

《伤寒论》列举了很多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指导人们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调整饮食。

比如,《伤寒论》提到:“少释盖伏,取冷与温,饮食有度,脉以安之,何暴何病。

”这就是告诉我们饮食的调整应该因人而异,要适度平衡,不可过量,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浅议张仲景的脾胃养生思想

浅议张仲景的脾胃养生思想
【 要】 通过探讨张仲景“ 胃 摘 顾 存津 ” “ 、 四季脾旺不 受邪” “ 、 实脾 ” 等顾护脾 胃的思想 , 临 用药及养 生提 为I 床
供借鉴。运用“ 顾护脾 胃” 养生法 , 建立“ 治已病 ” 更要“ 治未病 ” 的养生 预防观念 , 而达 到中医 阴阳平衡 的最 高境 从 界—— 养生 长寿, 伤寒论》 保身长命 , 及《 中“ 以养其生” 目的。 的
适中 , 味不偏 , 五 脏腑 功 能健 旺 , 体 才不会 发 生衰 弱现象 。 人 《 匮要略 ・ 金 禽兽 鱼 虫禁 忌并治 篇》: 凡饮食 滋 味 , “ 以养 于 生, 食之有妨 , 反能为害” 指 出进饮食乃人 体维持 生命活动 、 , 充养正气的来源 , 饮食调 和才能 使人体 获得所需 的各种 营养
受损为主。后世李杲“ 内伤 脾 胃 , 病 由生 “ 百 的观 点 与 张 仲 景
以强身健体 , 若进食不 当, 反而对身体 产生伤害 。再 如《 匮 金 要 略 ・ 实菜谷 禁忌 并治》 “ 果 : 梅多食 , 坏人齿 ” “ 、 桃子多食 令
人热 ” “ 不可多食 , 、李 令人胪胀 ” “ 、橘柚 多食 , 令人 口爽 , 不知
侵入人体为病 。这 实际 上是指 出脾 胃功 能 旺盛 在养 生 中的 作用 。倘若脾 胃功能失职 , 则可 产生多种 疾病 。如脾 胃运 化 失司可导致水饮停滞 , 随处 留积 , 在肠 胃为“ 痰饮 ” 在胁下 为 , “ 悬饮 ” 溢 于肌肤 为“ , 溢饮 ” 上迫胸 肺 为“ 饮”, 肠道 为 , 支 走 “ 泄泻 ” 更可导 致 “ , 腹满 ” “ 、 宿食 ” “ 气病 ” “ 、水 、 呕吐 ” “ 、 下 利” 等病证 出现。六经病 发生 的 内因就是 以 胃气虚 损 , 津液

医圣张仲景的养生之道

医圣张仲景的养生之道

医圣张仲景的养生之道张仲景名机,史称医圣。

南阳郡涅阳人。

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死于建安最后几年(约公元215~219年)。

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

他从小嗜好医学,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

当时疫疾广泛流行,大批的人死亡,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

张仲景刻苦学习《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辩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因《伤寒论》开辨证论治先河而被誉为医圣,历代从各角度研究其思想、治法、方药者层出不穷,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与仲景治疗思想相比,对其养生思想研究者较少,远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集将对张仲景的养生观做了一个小小的整理,不用对号入座,觉得合适的可以尝试。

1. 淡泊名利,养生之本养生是历代名人志士反复强调的主题,中医养生的大部分理念和方法也比较容易理解和实施,但为什么需反复强调呢?又为何说起容易做起难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懒惰,又比如轻视,认为身体不好甚至生大病是别人的事,离自己远的很,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因为都在忙,心思用在名和利上。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慨叹“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没有注意养生,都在干什么呢?“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仲景对世人名利思想过重的普遍情况非常痛心,认为不注意养生,即使有荣华富贵,又能怎样呢?一旦得病特别是大病,才知道着急醒悟,往往就晚了,“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张仲景养生八法

张仲景养生八法

张仲景养生八法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张仲景是一个备受尊崇的中医学家。

他不仅是《伤寒杂识》的作者,还被誉为养生之祖。

他提出了养生八法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和健康保健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张仲景养生八法的含义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戒忧思——保持良好的心态张仲景强调了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他认为消极的情绪和忧虑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人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以及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压力。

他建议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冥想等方法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二、戒谗嗔——培养良好的情绪张仲景认为愤怒和嫉妒对身体健康有害。

因此,他建议人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愤怒和嫉妒。

他认为通过修炼内心,培养宽容、善良和宽宏大量的品质,可以使人们更加平和和谐,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三、戒饮食过度——保持适度的饮食饮食是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仲景提醒人们要戒除饮食过度的习惯。

他认为适度进食,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他建议遵循“无过饥饱”的原则,不要暴饮暴食,同时饮食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活动量进行科学搭配。

四、戒淫欲——保持合理的性生活合理的性生活对于身体健康和养生非常重要。

张仲景建议人们要戒除过度的性行为,保持合理的性生活频率。

他认为过度的性生活会耗损人体的精气神,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保持适度的性生活和节制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五、戒乱七情——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的变化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张仲景告诫人们要戒除七情之乱,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他建议人们通过修炼内心,培养稳定和平和的情绪状态,以维持身心的健康。

六、戒过劳——合理安排休息和劳动张仲景认为过度劳累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他建议人们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适当的劳动和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七、戒欲——注重克制欲望克制欲望对于养生和健康非常关键。

张仲景认为欲望过多会损伤身体的精气神,使人思虑过度,导致身心疲惫。

浅谈张仲景对中医养生学的贡献

浅谈张仲景对中医养生学的贡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浅谈张仲景对中医养生学的贡献导语:防微杜渐治未病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曾抨击那些不注重摄养身体的人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至于防微杜渐治未病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曾抨击那些不注重摄养身体的人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至于养生大法,它非常重视“治未病”。

他在《金匮要略》开篇第一句就直陈“上工治未病,何也?”接着他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例,阐述了预防疾病的方法。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受大自然的支配。

是能动的顺从大自然的变化,还是被动的接受大自然的约束,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张仲景认为人的能动性应当占主导地位。

他形象地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人怎样才能象轻舟那样自由地在水上遨游呢?他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这与《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是一致的。

而保持身心健康或防治疾病恶化的关键在于“养慎”。

所谓“养慎”,就是内养正气,外御病邪。

他说:“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这段话集中反映了张仲景防重于治的养生思想。

文中所说的“不令”,“适中即医治之”,“才觉即导引”等,都包含有早期防治的积极意义。

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张仲景把“导引吐纳”放在首位,这不是偶然的。

导引是以肢体运动、自摩自捏、伸缩手足为特点的一种医疗体育方法。

张仲景 未病先防 养护脾胃(上)

张仲景 未病先防 养护脾胃(上)

张仲景未病先防养护脾胃(上)*导读:张仲景大约出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名机,东汉南阳人。

张仲景出生在一张仲景大约出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名机,东汉南阳人。

张仲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

汉灵帝时,张仲景被举荐为孝廉,继之出任长沙郡太守,又被称为张长沙。

他虽然身居要职,但他淡于名利,鄙视权势,憎恶官场角逐,一心为百姓解除疾苦。

张仲景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理论实践兼备的中医学专著,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对中国医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成为后世学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张仲景因此被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对医术与养生术都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他寿近古稀,若不通医理,不懂养生之道,是很难达到延年益寿目的的。

《伤寒杂病论》序有这样一段话: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

张仲景认为,养生应建立在医学知识基础之上,只有钻研医药方术,懂得人体生长衰老及发病规律,方能为人除疾,并保养自身,达到健康长寿、科学养生的目的。

慎养正气未病先防张仲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养生学思想。

张仲景认为,养生就是珍爱生命,采取措施保养生命,以期提高生命质量。

疾病是影响人类长寿的根本原因,故而他提出了慎养正气的养生基本方针。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别无由入其腠理。

张仲景首先提出了养慎一词。

养指养护,慎指谨慎。

养慎即谨慎地内养正气,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充足的睡眠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等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也就是《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研究显示,从人的整体功能失调到疾病的发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而此过程初期正是治未病的最有效时期。

浅谈张仲景运用甘味食疗药顾护脾胃的思想

浅谈张仲景运用甘味食疗药顾护脾胃的思想

2021年6月 第11期医学食疗研究浅谈张仲景运用甘味食疗药顾护脾胃的思想李超兰1,刘珊2,赵婷2*1.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摘要】顾护脾胃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学术思想,其临证擅用甘味食疗药。

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张仲景组方遣药时常用羊肉、胶饴等温中补虚,白蜜、鸡子黄等滋阴润燥,薯蓣、粳米等补脾养胃。

为后世运用甘味食疗药物顾护脾胃奠定了理论 基础。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脾胃观;甘味药[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12-03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Edible Sweet Medicinals on protect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byZhangzhongjingLIChao-lan1, LIU Shan2, ZHAO Ting2*(1.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China; 2.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China)[Abstract]Protect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s an important academic thoughts in <Shanghan Zabing Lun> . In clinical compatibility, Zhangzhongjing always chose mutton and cerealose to warm the middle energizer, chosewhitish honey and egg yolk to nourish Yin and moisten dryness, chose dioscoreae and japonica rice to invigorate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hid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application of Edible Sweet Medicinals on protect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n the future.[Key words] Zhangzhongjing; Shanghan Zabing Lun; thoughts of Spleen and Stomach; Sweet Medicinals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仲景“道法自然”的养生观

仲景“道法自然”的养生观

仲景“道法自然”的养生观肖相如按:本文是我的研究生薄化君、杨云松对张仲景“道法自然”的养生观点研究,希望对大家的健康养生有所启发。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道家学说的主旨之一。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这里的“道”不仅具有宇宙本原的涵义,还具有宇宙根本规律的涵义,“自然”是指“道”自然而然的本来面貌,道法自然即是指“道”以“自然”为法则,即顺应万物的天然本性,以宇宙的客观规律为法则。

[1]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可以散见很多养生之法,这些具体养生方法的背后都鲜明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

一饮食要顺机体之宜忌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他谈及饮食时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

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疹竟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

”(《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这段话简明扼要地指出,人们所享用的食物以及饮用食物的方法,必须与机体相适宜,不可以随随便便,只有这样做对机体才有益,否则便是损害机体。

这是每一个不同的生命体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所以珍惜生命者,在饮食上一定不要从食物的好坏及美味来养生,而要从自己身体对食物的需求进行调摄。

否则事与愿违,甚至可能引起疾病。

如《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中说:“麋脂及梅李子,若妊娠食之,令子青盲,男子伤精。

”[2]饮食除了考虑宜忌之外,还要考虑到食用的度,这个度通俗讲就是刚好,太过与不及都对人体不利。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中说“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这一个“节”字,从两方面言说,一是节食物冷热之性,二是节食物之五味,总的来说就是要求饮食性味无所偏,适度、均衡摄入。

由此可见,这个“节”字并非示人不吃什么或尽量少吃之意,而是要考虑到人体接纳食物的度,所以任何一种性味的食物摄入过多或不足都有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疾病由此而产生。

医圣张仲景的养生之道

医圣张仲景的养生之道

医圣张仲景的养生之道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等著作被誉为中药学的经典之作。

他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我们学习。

1.饮食调理。

张仲景认为饮食是维持生命健康的基础。

他主张饮食要清淡,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应多食用粗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要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2.运动保健。

张仲景主张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他认为长期坐卧不动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因此,要适量进行运动,如散步、做家务等,坚持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

3.精神调节。

张仲景认为情志调节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主张要保持心情舒畅、不乱花钱、不生气、不沮丧,保持良好的心态。

4.气功练习。

张仲景倡导气功练习,认为气功可以调节身体的气机,增强身体的抗力。

他推崇道教的内丹功法,并倡导“意守丹田、神游九天”的功法。

总之,张仲景的养生之道主张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情志调节和气功练习,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养生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解析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养生思想

解析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养生思想

解析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养生思想*导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方之祖,其中的养生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张仲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方之祖,其中的养生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正如《伤寒杂病论自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之语所云,仲景之学。

是在继承了《内》、《难》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

因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张仲景便自然地以《内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作为指导思想,并且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曾指出: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见《伤寒论自序》),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见《金匾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这些生动的描述,就很清楚他说明,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并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气候的发展变化,才能得以生存,保持健康。

由此可见,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防病、抗病重视保津液。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首先表现在津液具有固护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

如仲景在揭示太阳病转入阳明的机理时,一再重申亡津液是其关键条件: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

正是其例。

何以亡津液会导致病转阳明因为律液乃阳明经的主要正气,津液充则阳明固,邪不可干;津液亡则阳明虚,邪气便可轻易陷入。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其次表现在津液能驱逐病邪,削弱病势上。

如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

这里的热越,即言热邪发越于外。

津液充沛,阳气畅运则汗出越邪,邪越则病顺。

故阳明病,法多汗,而津亏则无汗,邪不得出,其病为逆。

又如温热病中小便常短赤灼热,因为人要通过小便排邪。

热邪一除,小便即转清利。

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

故临床可视小便断吉凶。

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因小便不仅显示人体津液虚实情况,而且还能反应前阴这条驱邪途径是否正常。

总结伤寒论的养生思想

总结伤寒论的养生思想

总结伤寒论的养生思想《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张仲景所著,总结了他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医学思想。

其中包含了许多养生思想,对于人们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伤寒论强调了养生的方法和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调理饮食。

伤寒论认为,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密切,合理饮食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它提出了“邪不得过其所主,因而愈”的治疗原则,即在饮食上禁用与疾病发病原理相关的食物,避免引发病情的恶化。

此外,伤寒论还强调饮食的多样性,主张食用滋补养生的食材,并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使之符合人体的需求。

其次,伤寒论提出了保持精神愉悦对养生的重要性。

张仲景认为,人的情绪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心情愉悦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于预防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伤寒论主张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避免过度的忧虑和抑郁。

此外,它还推崇适度的运动,认为运动能够调节人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另外,伤寒论还强调了个体差异和个人养生的重要性。

它认为每个人体质不同,对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养生方法需要因人而异。

伤寒论提出了“适当饮食,有时增减,非一道也”的观点,即养生方法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加以调整,不可一概而论。

此外,伤寒论还指出了一些养生方法的应用范围,如推拿、针灸等,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总之,《伤寒论》的养生思想强调了饮食、情绪和个人差异等方面的重要性。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养生方法和原则,指导人们如何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养生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伤寒论》的养生思想对于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合理的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重个人差异,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

医圣张仲景的医德思想

医圣张仲景的医德思想

医圣张仲景的医德思想张仲景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作医圣,他所著作的《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张仲景除了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他的医德对后世医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张仲景以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

他以战国名医扁鹊为榜样,主张继承发扬古代医学家德高艺精的优良传统。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越人"即秦越人、扁鹊,他制定了医家"骄恣不论于理"、"信巫不信医"等六不治行为准则,并提出"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的技术要求。

在"举世昏迷"的社会里,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张扬着仁术济世的主张。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对于病人,他一视同仁。

从传说中可以看出,他给皇帝和达官看病,也给冻坏耳朵的穷苦百姓治病。

他看病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力求保证医疗质量,反对"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草率态度。

他具有淡泊名利、廉洁正直、遵纪守法的医德品质。

张仲景批判那些"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的势利之徒。

在他眼中,"医相无二",医国与活人一样重要。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中讲病因时,曾把"养慎",即小心谨慎地保养身体和"无犯王法"作为防病健身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是对患者的要求,也是对医生的要求,医务工作者要带头遵纪守法。

中医讲究传承。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业务上进步很快。

早年间,他跟随同乡名医张伯祖学医,伯祖要求他两年内将几十本医书全部读完。

为专心读书,张仲景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屋内,让人将门窗堵死,只留下一个递饭送水的小洞。

山东卫视《养生》张仲景的养生智慧

山东卫视《养生》张仲景的养生智慧

山东卫视《养生》张仲景的养生智慧北京中医药大学陈萌副教授作客山东卫视《养生》节目张仲景的养生智慧——1、养生不跟风张仲景的养生智慧----2、别让“秋补”惯坏你《张仲景的养生智慧》3、身正不怕外邪侵张仲景的养生智慧——4 选对方法养正气损伤正气的后果张仲景说:久病无实久病必虚久病的病人,虚是低原则。

任何攻邪的办法都必须要以补虚或者说扶正气作为一个前提。

正确的方法能够鼓舞正气发挥功效药物和一些其它的治疗方法如扎针,都不是药物起作用,它实际上是在促进身体的,或者说是刺激你身体的自我修复的能力。

放血疗法多是为泄淤热放血,刮痧这些疗法的原理前提都是要护住正气。

如何扶助正气?正气不足的人才需要扶助正气正气不足的表现1.反复感冒习惯性感冒2.身体过敏一到春天一不小心就过敏了,鼻炎,有时候甚至哮喘,这种实际上都是属于正气气虚的一个反映。

也就是别人能够耐受的,你耐受不了,你就特别敏感。

扶助正气要根据具体情况,上述情况就是阳虚了,阳气起到防卫的作用,这时要补阳气的。

补阳气东西很多:桂枝甘草大枣实际上我们见到的虚证是阴阳互根的,时间长了后,往往不仅是阳虚,同时也阴虚,所以要根据辨证的情况来使用。

姜枣生姜有发散的作用,大枣是有这种补正气的作用。

常见的损伤正气的途径:1.生活方式如饮食规律起居规律劳逸规律完全打破了。

2.药物的滥用如减肥药美容药滥用病例:病人常年吃了很多的胶原蛋白,打破了阴阳平衡,造成了便秘。

胶原蛋白是滋阴的药物,排便要靠阳气往外推动,过度的滋阴就抑制阳气了。

喝蜂蜜也是滋阴的,不能通便。

所以治疗时用附子细辛,这是两味常见的温阳的药物,借助温药,再用大黄泄下。

用对药物扶助正气很多人一有病就认为是上火了,就吃清火的药,热症不能一概用清热药。

如很多老年人经常有习惯性便秘,都认为是上火了,就经常服用牛黄解毒丸。

如许多脸上长痤疮,也不是去火就能解决的。

淤热要用温热药物发散中医认为痤疮是有淤热,它没有力量透发出去,经常是要用一些发散的药物,帮助他把淤积的热透发出去。

张仲景养生学

张仲景养生学

张仲景养生学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畜类、禽类、水产类六大类每类食品都有其共同的特性,也有不同于其它类别食物的特点。

认识每类食物的特点,对于饮食养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1.谷类:仲景著作中的谷类食物有粳米、黍米、小麦、大麦、麦酱、荞麦、豆豉、大豆、小豆、扁豆、筱面、葵子。

谷类是人类的主要食粮,有滋补五脏、益气生津的作用。

如粳米补脾肺,益肠胃,止烦渴,利小便.小麦甘温,补心脾,益肝气,并可利小便,敛汗.扁豆健脾。

2.蔬菜类:仲景著作中记载的蔬菜类食物有胡姜、椒、蒲白、觉菜、冬瓜、干姜、蒜、葱、韭菜、山药、食茱英、蓬、白卷(即白卷心菜)、芜著(又名蔓蔷)、野首、黄瓜、芋、墓、芥菜、莽范、苑、苦抓、生苍耳、小豆霍等.蔬菜的性味作用差别较大,或苦寒,或辛热,或补益,或清泻。

如葛首有利五脏,通血脉,通乳、利尿等作用,可治乳汗不通,尿血诸病。

葱、姜、辣椒等食物辛辣温热,适用于胃肠虚寒的病人,但多食会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损伤目力,阴虚阳亢及痈疽疮疡等病人尤应避免3.果类:仲景著作中记载的果类食物包括枣、桃、李、梅、杏(杏酪)、樱桃、橘、袖、石榴、胡桃、百合、林擒(即花红,一名“沙果”)等。

这些食品性多寒,以生食为主,也可熟食。

瓜果大多能清热解渴,如梨能止渴除咳,大枣补脾养血,橘子理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张仲景养生思想
作者:闫康沈其霖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第02期
【摘要】医圣仲景作《伤寒杂病论》,洋洋洒洒八万言,鸿篇巨著之中理、法、方、药莫不完备。

后世医家于“伤寒辨治”、“经方应用”等方面研究文献浩若烟海,而对仲景宝命全形之养生思想则鲜有发挥。

本文从“饮食调摄”、“起居颐养”、“未病先防”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窥仲圣养生思想之一二。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养生思想
张仲景生于东汉纷争之乱世,疫病肆虐,伤寒横行。

从“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到“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仲景痛定思痛,于《伤寒论序》中写道:“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表达了自己对世人轻视保身长全养生之法的叹息。

笔者认为,除去“伟大医学家”这项桂冠,先圣张仲景亦称得上是一位“超卓的养生家”,这一点在其传世巨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多有体现:
1 饮食调摄
脾胃后天本,民以食为天,子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古今养生家无不重视的饮食调和,这也是张仲景养生思想体系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开篇即讲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疚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

”饮食是水谷精微的来源,气血生化的基础,饮食精华可以养生,但若不加以调摄,则适得其反,疾病丛生。

仲景强调如果想要达到滋养的目的,需按照饮食宜忌进行调摄。

1.1 节于性味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中,仲景提到了饮食调摄的基本要求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要注意摄入食物的性味,使之与脏腑相和,勿食过于苦酸,勿食过于辛甘,如《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所言“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五味过极,外损肌肉,内伤五脏。

只有先考虑性味的调和,无使过极,才有可能符合饮食养生道法,尽得水谷之滋养。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中之“节”者,约、缠束也。

一个“节”字,尽道仲圣对性味调和饮食养生的要求。

1.2 慎于禁忌
仲景认为所食水谷,有与病相宜,服之健体之品,亦有与身相害,食之病进之味。

因饮食而致重病,“例皆难疗”,是以服食当根据病脏、四时、洁净、搭配等方面有所禁忌。

在病脏与四时饮食禁忌上,《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指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

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

”五脏有疾,当依五行制化禁食相应性味,违之恐病脏更遭克伐,雪上加霜;四时更旺,亦当照乘侮生克禁食,以防所旺脏气升发失约,过克所胜。

而在洁净与搭配的问题上,仲景首先提出了要注意食材洁净卫生,避免服食对身体健康不利的食物的原则:“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

夫病者从口入,是以受污染的饭菜、发臭的鱼肉、自然死亡或得疫病而死的家畜等等都不能作为食物入口的。

在保证食物清洁的前提下,仲圣继而进一步阐述了合理搭配膳食的要求,如“食肥肉及热羹,不得饮冷水;猪脂不可合梅子食之……”。

肥肉热羹之品,味厚油腻,与冷水同饮,胃肠之间冷热相搏,凝固不化,易使水谷运化不利,伤及脾胃;猪脂肥厚滑腻,青梅酸涩收敛,性不和,质相反,则不能一起食用。

两相同食,恐壅塞膈脘。

1.3 食饮有度
虽然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离不开化生水谷精微的饮食,但胃这个“水谷之海”的受纳不是无底的,脾这个“气血生化之源”的运化也是有限的,人体机能对食物的需求亦有定量。

如《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就谈到“脾胃之气尚弱,不能消谷……损谷则愈”。

脾胃之气尚属虚弱之时,难以运化水谷,此时减少食物摄入,则病可痊愈。

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仲景对适当的节制食量,使食饮有度做法的推崇。

2 起居颐养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除去上面谈过的“饮食调摄”,仲景与上古先贤们在重视起居养生的问题上,保持着一致。

2.1 顺天应时
阴阳有消长,寒暑有交替。

仲景在《伤寒论·伤寒例》中明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

”春季温暖柔和,夏季酷暑炎热,秋季轻清凉爽,冬季寒冷凛冽,这是四季自然变化的规律,如果不能遵守,逆天而行,发则为病。

君子应该春夏补养阳气,秋冬调摄阴气,这是顺天应时的养生法则。

2.2 避风远邪
风为百病之长,仲景十分重视对四时不正之风邪的规避,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中他提出了“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客气邪风,中人多死”的观点。

万物生发,离不开自然六气的孕育;然而太过与不及之六淫邪气,也能戕害万物的健康。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远离规避虚邪贼风,也是起居养生的关键所在。

2.3 安神宁志
欲“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之士,自然不能是“竞逐荣势,企踵权豪”之徒。

仲景抨击俗士“惟名利是务”之行,也可看作是倡导明辨本末,安神宁志养生之法。

3 未病先防
在养生健康层面,仲景仍然是一个“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上工”。

其倡导“(风邪)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主张表邪刚刚入侵经络,还未到达藏府之时,即要及时医治;四肢稍有重着凝滞,则立刻行功法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祛邪,使百骸舒缓,九窍通畅。

病未发,防先行,印证了仲景“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养生观念。

4 小结
养生是中华上古哲人伟大智慧的结晶,张仲景养生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仲景“宿尚方术”,保身长全,颐养天年之法颇多,虽毕生师事亦未必能穷尽,笔者拙文也只能述其一二。

深入研究仲景养生思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存质量,有利于延长人民寿命,对于更加全面的学习和理解仲圣伤寒体系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具有着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