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建筑标准化与模数协调

合集下载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砖混结构模数协调第三章大板结构模数协调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住宅建筑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模数协调尽量减少予制构配件的类型,使其达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商品化,以便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新建、扩建的砖混结构住宅和予制大板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二、编制住宅的标准设计、通用设计、定型设计以及标准构配件图集等。

第1.0.3条有特殊要求的住宅,临时性住宅以及改建住宅的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在执行本标准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砖混结构模数协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砖混结构应按模数化空间网格设置,平面网格应采用3M,竖向网格应采用1M。

第2.1.2条当模数化空间网格不能连续时,可在两个模数化网格之间设立中间区,中间区可采用非模数尺寸。

第二节常用参数第2.2.1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

2100、2400、2700、3000、3300、3600、3900、4200mm。

注:在砖混结构住宅中可以采用3400mm与2600mm的建筑参数。

第2.2.2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3000、3300、3600、3900、4200、4500、4800、5100、5400、5700、6000mm。

第2.2.3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层高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2600、2700、2800mm。

第三节单轴线定位第2.3.1条砖墙的平面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承重内墙的顶层墙身中线应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图2.3.1—1)二、承重外墙的顶层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的距离应为120mm;(图2.3.1—2)三、非承重墙除可按承重内墙或外墙的规定定位外,还可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四、带壁柱外墙的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图2.3.1—3)或距墙身内缘的120mm处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第四节 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

第四节  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

第四节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2了解工业化的意义和途径,掌握模数的概念和意义,并理解在建筑工业上的意义,掌握几种尺寸间的关系、定位轴线与模数的关系。

1、模数的概念、扩大模数、分模数的概念2、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的关系3、定位轴线与模数4、层高、净高的概念讲授第四节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途径:(二)定位轴线二.建筑统一模数制1、模数的概念、扩大模数、分模数的概念2、什么叫标志尺寸、构造尺寸?3、什么叫层高、净高?第四节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建筑物的形体千姿百态,功能也多种多样,构配件的型号种类将数不胜数,怎样能使种类减到最少,使工厂组织规模生产,为此国家制定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新课:一、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途径:使构件规格、品种、型号减至最少构件与配件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二.建筑统一模数制为统一建筑构配件的尺寸而制定的模数协调标准。

(一)模数——选定的尺寸单位1.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1)基本模数——基本尺寸单位 M=100mm(2)导出模数A.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B.分模数——基本模数的分数倍数2.导出模数基数(1)扩大模数的基数3M、6M、12M、15M、30M、60M。

(2)分模数的基数1/10M、1/5M、1/2M3.模数数列以基数为基础展开的尺寸数值系列。

4.适用范围开间(柱距)、进深(跨度)、层高、构配件截面尺寸、门窗洞口尺寸等。

第二课时:(二)定位轴线定位轴线就是确定建筑物中承重构件(墙体、柱子、大梁)位置的轴线。

横向定位轴线的距离称为开间(或柱距);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称为进深(或跨度)。

1、墙体与定位轴线的关系:见图:1-16(1)承重内墙顶层墙身中线与定位轴线重合。

(2)承重外墙顶层墙身内缘与定位轴线的距离为120mm.(2)非承重墙除可按承重内墙或外墙的规定定位外,还可使墙身内缘与定位轴线重合。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是指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为了满足建筑结构、外观、内
部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协调统一,所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模数系统。

这一标准系统的制定,旨在提高住宅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使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

首先,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制定对于建筑结构的统一和规范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通过将建筑结构的各个部分按照统一的模数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结构的多样性,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模数化的设计还能够方便建筑材料的选取和加工,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次,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对于建筑外观的统一和美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筑外观设计中,采用统一的模数系统可以使建筑的立面、窗户、门等元素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和协调,使建筑整体更加和谐美观。

此外,模数化的设计还能够降低建筑外墙材料的浪费,提高建筑外观的整体质量和品味。

再次,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对于内部空间布局的统一和合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住宅内部空间的设计中,采用统一的模数系统可以使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同时,模数化的设计还能够减少内部空间的结构和装饰材料的浪费,提高内部空间的整体品质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制定对于住宅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统一的模数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协调统一,降低建筑施工和装修的成本,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品味。

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模数化的设计理念,遵循模数协调标准,努力打造更加高效、美观、舒适的住宅建筑。

建筑模数与模数协调原则

建筑模数与模数协调原则

建筑模数与模数协调原则3 模数3.1 基本模数、导出模数3.1.1 基本模数的数值应为100mm(1M等于100mm)。

整个建筑物和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及建筑部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3.1.2 导出模数应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扩大模数基数应为2M、3M、6M、9M、12M……;2 分模数基数应为M/10、M/5、M/2。

3.2 模数数列3.2.1 模数数列应根据功能性和经济性原则确定。

3.2.2 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梁、板、隔墙和门窗洞口宽度等分部件的截面尺寸宜采用水平基本模数和水平扩大模数数列,且水平扩大模数数列宜采用2nM、3nM(n 为自然数)。

3.2.3 建筑物的高度、层高和门窗洞口高度等宜采用竖向基本模数和竖向扩大模数数列,且竖向扩大模数数列宜采用nM。

3.2.4 构造节点和分部件的接口尺寸等宜采用分模数数列,且分模数数列宜采用M/10、M/5、M/2。

4 模数协调原则4.1 模数网格4.1.1 模数网格可由正交、斜交或弧线的网格基准线(面)构成,连续基准线(面)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模数(图4.1.1-1),不同方向连续基准线(面)之间的距离可采用非等距的模数数列(图4.1.1-2)。

图4.1.1-1 模数网格的类型图4.1.1-2 模数数列非等距的模数网格4.1.2 相邻网格基准面(线)之间的距离可采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或分模数,对应的模数网格分别称为基本模数网格、扩大模数网格和分模数网格(图4.1.2)。

图4.1.2 采用不同模数的模数网格4.1.3 对于模数网格在三维坐标空间中构成的模数空间网格,其不同方向上的模数网格可采用不同的模数(图4.1.3)。

图4.1.3 模数空间网格4.1.4 模数网格可采用单线网格,也可采用双线网格(图4.1.4)。

图4.1.4 单线模数网格和双线模数网格4.1.5 模数网格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网格宜采用扩大模数网格,且优先尺寸应为2nM、3nM模数系列;2 装修网格宜采用基本模数网格或分模数网格。

浅谈建筑工业化建设的模数协调

浅谈建筑工业化建设的模数协调

浅谈建筑工业化建设的模数协调1.引言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建筑业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不仅耗时耗力成本高,而且量大面广管理困难。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红利正在逆转,人口结构的变化致使了用工荒,民工老龄化等问题。

此外,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特殊行业性质也与人们改善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需要相冲突,在此基础上,资源紧缩和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不得不促使建筑业向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通过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以期达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2.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文件,第一次提出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1978年的建筑工业化规划会议又提出到1985年全国大中城市要基本实现建筑工业化,2000年全面实现建筑工业的现代化的要求。

随后的几年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预制装配工艺迅速发展,传统落后的手工拌制混凝土模式也逐渐被商品混凝土取代,一些重体力劳动的砌筑抹灰等濕作业工程大大减少[1],可以说推进实施工业化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但由于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缓慢,同时又缺少相应方针政策的指导,中国的建筑产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后陷入了瓶颈期。

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不仅建设周期长人工成本高而且造成了高污染高能耗,在举国推进城市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工程质量推行工业化建设成了当务之急。

“十二五”期间住建部提出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目标,为我国建筑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为响应政府号召,一些房企如北京万科,南京大地,南通建筑,西韦德,黑龙江宇辉等在各自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探索,带动了预制结构和PCA装配式技术的发展,产业技术日趋成熟[2]。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互融互进,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预示着建筑工业化即将进入新时期。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符合模数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建筑造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物的设计;二、房屋建筑中采用的各种建筑制品、构配件、组合件的尺寸及设备、贮藏单元和家具等的协调尺寸;三、编制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物有关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

第1.0.3条凡属下列情况,可不执行本标准的规定:一、改建原有不符合模数协调或受外界条件限制而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建筑物;二、设计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或执行本标准在技术、经济方面不合理的建筑物;三、设计特殊形体的建筑物和建筑物的特殊形体部分。

第1.0.4条房屋建筑的墙体、楼板的厚度和构配件截面的尺寸等、可采用非模数化尺寸。

第1.0.5条在执行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模数2.1基本模数、导出模数和模数数列第2.1.1条基本模数的数值,应为100mm,其符号为M即1M等于100mm。

整个建筑物和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第2.1.2条导出模数应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水平扩大模数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与6M,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和600mm;二、分模数基数为1/10M、1/5M、1/2M、其相应的尺寸为10、20、50mm。

第 2.1.3条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及其各组成部分间的尺寸统一与协调,应减少尺寸的范围以及使尺寸的叠加和分割有较大的灵活性,模数数列应按表2.1.3采用。

注:在砖混结构住宅中,必要时,可采用3400、2600mm作为建筑参数。

第四节 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第四节 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2)几种尺寸及其关系 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与协调,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规定了标志尺寸、构造尺寸、 实际尺寸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标志尺寸 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 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及设备 界限之间的尺寸。 2)构造尺寸 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生产的设计尺寸。 一般情况构造尺寸加上缝隙尺寸等于标志尺寸。缝隙尺寸 的大小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 3)实际尺寸 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的实际尺寸。实际 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差值应符合允许的偏差。 标志尺寸=构造尺寸+缝隙尺寸
(4)定位轴线的编号
▲横向定位轴线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顺序编写; ▲纵向定位轴线的编号用大写的拉丁字母从下至上顺序编写, 其中O、I、Z不得用于轴线编号,以免与数字0、1、2混淆如 图所示。 。
(5)层高与净高
楼房的层高是指该层楼面上表面至上一层 楼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净高是指楼面上表面至楼板底层下表面的 垂直距离,有梁时按梁底计,有吊顶时按 吊顶计。
三种尺寸的关系
(3)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是标志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的位置和构件 间相对关系的基准线,是设计者首先要确定的,而且也 是施工放线的依据。
定 位 轴 线

横向定位轴线
纵向定位轴线
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叫开间,一般是按照楼板长 度的模数数列选定的 纵向定位轴线是沿建筑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定位轴 线之间的距离称作进深,一般是按梁的长度模数数列 选定的
第一章 概述
第四节 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 调统一标准
一、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途径
建筑工业化有利于工厂定型规模生产, 又可节省设计力量,加快施工速度,达到 缩短设计和施工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砖混结构模数协调第三章大板结构模数协调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住宅建筑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模数协调尽量减少予制构配件的类型,使其达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商品化,以便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新建、扩建的砖混结构住宅和予制大板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二、编制住宅的标准设计、通用设计、定型设计以及标准构配件图集等。

第1.0.3条有特殊要求的住宅,临时性住宅以及改建住宅的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在执行本标准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砖混结构模数协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砖混结构应按模数化空间网格设置,平面网格应采用3M,竖向网格应采用1M。

第2.1.2条当模数化空间网格不能连续时,可在两个模数化网格之间设立中间区,中间区可采用非模数尺寸。

第二节常用参数第2.2.1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

2100、2400、2700、3000、3300、3600、3900、4200mm。

注:在砖混结构住宅中可以采用3400mm与2600mm的建筑参数。

第2.2.2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3000、3300、3600、3900、4200、4500、4800、5100、5400、5700、6000mm。

第2.2.3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层高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2600、2700、2800mm。

第三节单轴线定位第2.3.1条砖墙的平面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承重内墙的顶层墙身中线应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图2.3.1—1)二、承重外墙的顶层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的距离应为120mm;(图2.3.1—2)三、非承重墙除可按承重内墙或外墙的规定定位外,还可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四、带壁柱外墙的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图2.3.1—3)或距墙身内缘的120mm处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11282建筑构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90402

11282建筑构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90402

第一章 绪论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艺术造型、技术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适当地选择并正确地决定建筑的构造方案和构配件组成以及进行细部节点构造处理等。

第一节 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修及附属部件组合构成。

承重结构可分为基础、承重墙体(在框架结构建筑中,承重墙体则由柱、梁代替)、楼板、屋面板等。

围护结构可分为外围护墙、内墙(在框架结构建筑中为框架填充墙和轻质隔墙)等。

饰面装修一般按其部位分为内外墙面、楼地面、屋面、顶棚等饰面装修。

附属部件一般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门窗、遮阳、阳台、栏杆、隔断、花池、台阶、坡道、雨组成如图所示。

篷等。

建筑的构造和图建筑的物质实体按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为叙述的方便,又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基础 基础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

因此,基础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墙和柱 墙体作为承重构件,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基础。

在框架承重的建筑中,柱和梁形成框架承重结构系统,而墙仅是分隔空间的围护构件。

在墙承重的建筑中,墙体既可以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墙作为围护构件又分为外墙和内墙,其性能应满足使用和围护的要求。

)楼盖层和地坪层 楼盖层通常包括楼板、梁、设备管道、顶棚等。

楼板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分隔楼层空间的围护构件。

楼板支承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承重墙或梁、柱,楼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楼盖层的性能应满足使用和围护的要求。

当建筑底层未用楼板架空时,地坪层作为底层空间与地基之间的分隔构件。

它支承着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

它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需均匀传力及防潮。

饰面装修 饰面装修是依附于内外墙、柱、顶棚、楼板、地坪等之上的面层装饰或附加表皮,其主要作用是美化建筑表面、保护结构构件、提高建筑物理性能等。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__第4章_建筑构造概述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__第4章_建筑构造概述

第四节 建筑标准化和模数协调
3、模数数列及应用 (1)、分模数数列: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截面 等处。 (2)、基本模数数列:建筑物层高、门窗洞口、构 配件截面等处。 (3)、水平扩大模数数列:开间、柱距、进深、跨 度、构配件尺寸、门窗洞口尺寸等。 (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建筑高度、层高、门窗 洞口尺寸等。
第六节 定位轴线
5、带壁柱外墙的墙体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或 距墙体内缘120mm处与平面定位轴线重合。
第六节 定位轴线
6、高低层分界处的墙体定位轴线: 1)、高低层分界处不设变形缝时,应按高层部分承重 外墙定位轴线处理,定位轴线距顶层墙内缘 120mm。 2)、高低层分界 处设变形缝时, 应按变形缝处砖 墙平面定位轴线 处理。
级别 一 二 适用建筑物范围 特别重要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设计年限 100年 50年


宜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临时性结构
25年
5年以下
第三节 民用建筑的等级
二、按建筑的重要性和规模分成六级 即:特级、1级、2级、3级、4级、5级 三、按建筑的防火性能分成四级 防火性能即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燃烧性能指建筑构件在明火或高温辐射的情 况下,是否燃烧及燃烧的难易程度。(非燃烧 体、难燃烧体、燃烧体) 耐火极限指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 温度标 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 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破坏和隔火作用时止的这 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第二节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构造设计原则
第二节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构造设计原则
第二节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构造设计原则
2、自然气候的影响—防潮、防水、保温、隔 热措施 3、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隔振、防腐、防火、 隔声 如:噪声 振动、 化学腐蚀、 爆炸、火灾等 4、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

电子课件-《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三版)》-A09-1647 第四章 建筑构造概述

电子课件-《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三版)》-A09-1647 第四章 建筑构造概述
三、楼地层
楼地层包括底楼的地坪层和二楼及以上各层的楼板层。楼板层是房屋的水平承 重和分隔部分,包括面层、楼板和顶棚三部分。
第四章 建筑构造概述
四、楼梯
楼梯是建筑物中联系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五、门和窗
门是供人们及家具设备进出房屋和房间的建筑配件。窗的作用是采光、通风和 供人眺望。
六、屋顶
屋顶是房屋顶部的承重和围护部分,它由屋面、承重结构和保温隔热层三大部 分组成。
四、按规模和数量分类
1. 大量性建筑 2. 大型性建筑
第三节 建筑构造影响因素和、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1. 外界环境的影响
(1) 房屋结构上的作用 1) 直接作用。 2) 间接作用。 (2) 自然界的其他影响 (3) 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2. 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 3. 建筑标准的影响
第四章 建筑构造概述
学习目标
熟悉建筑构造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掌握房屋基本构件的组成、作用 及设计要求,了解影响建筑构造的各种因素,熟悉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第一节 民用建筑构造组成
第四章 建筑构造概述
一、基础
基础是房屋最下面的部分,埋在自然地坪以下。
二、墙和柱
墙和柱是房屋的竖向承重构件,它们承受楼地层和屋顶传来的荷载,并把这些 荷载传给基础。
(1) 专用体系 (2) 通用体系
第四章 建筑构造概述
二、建筑模数协调
1. 基本模数 2. 导出模数 3. 模数数列 4. 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
谢谢
第四章 建筑构造概述
二、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1. 满足房屋的各项使用功能要求 2. 确保结构安全 3. 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 4. 执行技术政策,做到经济合理 5. 注意美观
第四章 建筑构造概述

建筑的标注化和模数化

建筑的标注化和模数化

建筑的标准化和模数化首先给建筑的标准化核模数化下一个定义。

建筑标准化是指在建筑工程方面建立和实现有关的标准、规范、规则等的过程。

建筑标准化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原材料,促进构配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实现建筑工业化,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

而模度,又称模数理论。

柯布西耶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分别为86、113、183、226cm。

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和113cm。

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

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

在明晰了二者概念的前提下,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标准化和模数化的美学意义。

1.柯布西耶与模数理论产生柯布西耶:一个模数赋予我们衡量与统一的能力;一条参考线使我们能进行构图而得到满足早在柯布西耶出版于1923年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中,柯布就在第三章提到了“参考线”,他认为这些线是用来确定构图中各要素的位置从而获得整体的和谐和美观的辅助线。

他在此书中列举了对巴黎圣母院等经典建筑作品所作的分析,揭示了其中隐藏的参考线。

并且本章中有一句话“一个模数赋予我们衡量与统一的能力;一条参考线使我们能进行构图而得到满足。

”1948年,经过7年的理论研究与试验,柯布出版了《模度-合乎人体比例的、通用与建筑和机械的和谐尺度》一书,详细阐述了模度理论的开端、发展、完善到实际应用。

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模度理论的正式建立。

比较成熟的模度系统的数字推导起始于以身高为6英尺(约183厘米)人作为标准,结合斐波那契数列分析。

对人体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数字:举手高(226厘米),身高(183厘米),脐高(113厘米)和垂手高(86厘米)。

这一系列数字都可以利用黄金分割比和斐波那契数列结合在一起:43=70×0.618,70=113×0.618,113=183×0.618;43+70=113,70+113=183,43+70+113=226。

1.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1)

1.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1)

1.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1.2.1建筑工业化的含义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具体体现为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

1.2.2建筑标准化与模数制的关系:建筑工业化的前提是设计标准化,只有共同遵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才能使筑构配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1.2.3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一、什么叫模数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等各部门进度尺度协调的基础。

其目的是使构配件安装吻合,并有互换性。

二、模数制的规定1、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l00mm,表示符号为M,即1M等于l00mm,整个建筑物或其中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均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2、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倍数。

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扩大模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

(2)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两个,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600mm。

3、分模数:指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

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等3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

4、模数数列:指由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模数数列的幅度及适用范围如下)。

(1)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

主要适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2)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

(3)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为(15~120)M;30M为(30~360)M;60M 为(60~360)M,必要时幅度不限。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详]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详]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 17:18:31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7年7月1日关于发布《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通知计标〔1986〕2201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统一模数制》GBJ2—73,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负责。

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四日修订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546)号文,由我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对《建筑统一模数制》GBJ2—73共同修订的。

本标准是以《建筑统一模数制》GBJ2—73为基础,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保留其行之有效的条文,并参考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我国现有的技术经济水平修订而成。

本标准规定了模数协调的适用范围及其目的意义,以及确定建筑物、构配件、组合件等尺度和位置时应采用的一般原理和规定,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我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6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符合模数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建筑造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物的设计;二、房屋建筑中采用的各种建筑制品、构配件、组合件的尺寸及设备、贮藏单元和家具等的协调尺寸;三、编制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物有关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1建筑构造概论1.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为了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在建筑业中必须共同遵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以下简称标准。

建筑模数是指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建筑组合件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构配件安装吻合,并有互换性。

一、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l00mm,表示符号为M,即1M等于l00mm,整个建筑物或其中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均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二、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倍数。

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扩大模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

2、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两个,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600mm。

三、分模数:指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

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等3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

四、模数数列:指由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模数数列的幅度及适用范围如下)。

1、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

主要适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2、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

3、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为(15~120)M;30M为(30~360)M;60M为(60~360)M,必要时幅度不限。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

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

5、分模数数列的幅度。

建筑模数协调

建筑模数协调

建筑模数协调正文对建筑物及其构配件的设计、制作、安装所规定的标准尺度体系,原称建筑模数制。

制定建筑模数协调体系的目的是用标准化的方法实现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工业化。

许多国家以法规形式公布和推行这种制度。

近年来,通过一些国际协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和推广这一工作。

简史英语module(模数)一词源出拉丁语modulus,原意是小尺度。

模数作为统一构件尺度的最小基本单位,在古代建筑中就已应用。

在古希腊罗马建筑中五种古典柱式的高度与柱底直径成倍数关系。

中国宋代《营造法式》规定的大木作制度,木构件尺寸都用材份来度量;清工部《工程做法》用斗口作为木构建筑基本模数。

1920年,美国人A.F.比米斯首次提出利用模数坐标网格和基本模数值来预制建筑构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E.诺伊费特提出了著名的“八分制”,瑞典人贝里瓦尔等提出了综合性模数网格和以10厘米为基本模数值的模数理论。

当时建筑工业化尚处在初始阶段,用预制件装配的建筑因造价过高而难于推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体系建筑蓬勃兴起,建筑模数受到重视。

至60年代,建筑模数有三种理论:比米斯模数、勒·柯布西耶模数、雷纳级数。

这些理论对现代建筑模数数列中的叠加原则、倍数原理、优选尺寸等都起过作用。

从70年代起,国际标准化组织房屋建筑技术委员会(ISO/TC59)陆续公布了有关建筑模数的一系列规定。

建筑模数协调体系已成为国际标准化范围内的一种质量标准。

组成建筑模数协调的内容如下。

①模数数列。

在建筑设计中要求用有限的数列作为实际工作的参数,它是运用叠加原则和倍数原理在基本数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中的模数数列表,包括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各有适用范围。

②模数化网格。

由三向直角坐标组成的、三向均为模数尺寸的模数化空间网格,在水平和垂直面上的投影称为模数化网格。

网格的单位尺度是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

网格的三个方向或同一方向可以采用不同的扩大模数。

实践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

实践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

实践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长,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度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建造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实践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旨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并满足个性化需求。

本文将探讨实践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

一、什么是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又称预制构件建筑,是一种将建筑结构、墙体、楼板等组件在工厂进行制造,并通过整体运输到现场后进行组装和安装的新型建造方式。

相比传统施工方法,它有更多优势,如加快施工速度、减少人力投入、确保质量稳定,以及更好地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标准化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意义1. 提升质量稳定性通过标准化设计,可以确保每个组件都具备相同的尺寸和规格要求,并且在工厂预制阶段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从而减少现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这可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稳定性,避免了传统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隐患。

2. 提高施工效率标准化设计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可以实现模块化组装,从而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

相较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更多地依赖于组装技术而非湿工程,因此可以快速进行现场施工。

这有助于加快项目进度,提高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3. 降低施工成本通过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组装,在生产环节中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相同规格、尺寸和材料的组件可以批量生产,并通过优秀的供应链管理和节约人力资源来实现降低成本目标。

此外,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还可以采用精确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来降低设计、材料和施工方面的浪费。

三、如何进行可行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1. 设计阶段标准化设计的关键在于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

这需要建立一个与整个行业相关的标准机构,确保所有设计师都能够按照同样的要求进行工作。

通过共享和传播设计经验和最佳实践,可以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在模块化设计方面,需要将建筑结构、墙体、楼板等组成部分划分为合理的模块,并确保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性和互换性。

第四节:建筑标准化与模数协调

第四节:建筑标准化与模数协调
屋面的竖向定位
屋面的竖向定位应为屋面结构层的
上表面与距墙内缘120mm处或与墙内缘重合处的外 墙定位轴线的相交处,即用结构标高标注(图1.10)
门窗洞口的竖向定位
门窗洞口的竖向定位与洞口结
构层表面重合,为结构标高(图1.9)
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
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
常用专业名词
横 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1 . 建筑模数
(3)模数数列及其应用 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 数为基础扩展的数值系统。 模数数列根据建筑空间的具体情况拥有各 自的适用范围,建筑物中的所有尺寸,除特殊 情况外,一般都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
三、几种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为保证设计、生产、施工各阶段建筑制品、构配 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与协调,必须明确标志尺寸、 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1 . 建筑模数
(2)导出模数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为基本模数的整数倍,以3M
(300mm)、6M(600mm)、12M
(1200mm)、15M(1500mm)、30M
(3000mm)和60M(6000mm)表示。
分模数为整数除基本模数,以M/10(10mm)、
M/5(20mm)和M/2(50mm)表示。

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横向轴线:平行于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用以 确定横向墙体、柱、梁、基础的位置 纵向轴线:平行于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用以 确定纵向墙体、柱、梁、基础的位置 开 间:两相邻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常用专业名词
进 深:两相邻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高:指层间高度,即地面至楼面或楼面至楼面的 高度。

建筑模数模数协调应用

建筑模数模数协调应用

建筑模数模数协调应用5 模数协调应用5.1 一般规定5.1.1 模数协调应利用模数数列调整建筑与部件或分部件的尺寸关系,减少种类,优化部件或分部件的尺寸。

5.1.2 部件与安装基准面关联到一起时,应利用模数协调明确各部件或分部件的位置,使设计、加工及安装等各个环节的配合简单、明确,达到高效率和经济性。

5.1.3 主体结构部件和内装、外装部件的定位可通过设置模数网格来控制,并应通过部件安装接口要求进行主体结构、内装、外装部件和分部件的安装。

5.2 模数网格的设置5.2.1 以基准面定位的主体结构时,其内部空间可采用模数装修网格表示。

5.2.2 当主体结构尺寸和模数装修网格不一致时,装修网格可被分隔为若干空间。

模数结构网格和模数装修网格、不同尺寸模数网格宜适当叠加设置(图5.2.2)。

图5.2.2 建筑定位轴线和模数网格的叠加1—结构柱部件5.3 主体结构部件的定位5.3.1 对于主体结构部件的定位,宜采用中心线定位法或界面定位法。

对于柱、梁、承重墙的定位,宜采用中心线定位法。

对于楼板及屋面板的定位,宜采用界面定位法(图5.3.1)。

图5.3.1 主体结构的定位a—中心定位法;b—界面定位法5.3.2 当主体结构部件的定位安装和内装部件的定位安装要求同时满足基准面定位时,主体结构墙体部件的安装厚度宜符合模数尺寸,中心线定位和界面定位可叠加为同一模数网格(图5.3.2)。

图5.3.2 中心线定位法与界面定位法的叠加e—网格中断区5.3.3 在主体结构部件采用基准面进行定位时,应计算内装部件中基层和面层厚度,并宜采用技术尺寸进行处理(图5.3.3)。

图5.3.3 应用技术尺寸处理结构部件厚度5.3.4 建筑沿高度方向的部件或分部件定位应根据不同条件确定基准面并符合以下规定(图5.3.4):1 建筑层高和室内净高宜满足模数层高和模数室内净高的要求。

2 楼层的基准面可定位在结构面上,也可定位在楼面装修完成面或顶棚表面上,应根据部件安装的工艺、顺序和功能要求确定基准面。

建筑模数与定位轴线,很重要

建筑模数与定位轴线,很重要

圆形平面定位轴线的编号
折线形平面定位轴线的编 号
2.2 定位轴线
二、平面定位轴线的标定
(1)混合结构建筑(如图所示) a)承重外墙的平面定位轴线 承重外墙的平面定位轴线与顶层墙身内缘距离为半砖 (120mm)或半砖的倍数(240mm等)。 b)承重内墙的平面定位轴线 承重内墙的定位轴线与顶层 墙身中心线相重合。
2.1 建筑模数
竖向扩大模数基数为3M和6M。 相应尺寸分别为 300mm和600mm。 (3)分模数:1/2 M、1/5 M、1/10 M。 相应尺寸分别为10mm、20mm、50mm。 (4)模数数列及其应用: – 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 的数值系统,其扩展幅度和数值见下表。 – 模数数列根据建筑空间的具体情况拥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建筑物中的所有尺寸,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应符合 模数数列的规定。
框架结构柱定位轴线 a)中柱 b)边柱
2.2 定位轴线
(3)非承重墙 可按承重内墙规定定位,也可使墙身内缘与 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三、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
1、标高的种类及关系 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
2.2 定位轴线
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
绝对标高:以青岛附近黄海平均海平面为零点测出的高度尺寸 ,它仅使用在建筑总平面图中。 相对标高:以建筑物底层室内地面为零点测出的高度尺寸。 建筑标高:指楼地面、屋面等装修完成后构件的表面的标高。如 楼面、台阶顶面等标高。 结构标高:指结构构件未经装修的表面的标高。如圈梁底面、梁 顶面等标高。
• • • • • • • •
• • •
2、下列关于定位轴线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横向定位轴线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自右向左顺序编写; B、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叫开间; C、纵向定位轴线编号用拉丁字母(除I、O、Z),自上而下 顺序编写。 D、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叫开间。 三、填空题 1、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协调,在 建筑模数协调中尺寸分为 、 、 。 2、 建筑标准化即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 来建造房屋,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 、 、 。 四、简答题 轴线定位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定位轴线的标定
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
标高的种类及关系
绝对标高:又称绝对高程或海拔高度 相对标高:根据工程需要而自行选定的基准

建筑标高:楼地层装修面层的标高 结构标高:楼地层结构表面的标高
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
建筑构件的竖向定位
楼地面的竖向定位
楼地面的竖向定位应与楼地面的
上表面重合,即用建筑标高标注(图1.9)
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横向轴线:平行于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用以 确定横向墙体、柱、梁、基础的位置 纵向轴线:平行于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用以 确定纵向墙体、柱、梁、基础的位置 开 间:两相邻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常用专业名词
进 深:两相邻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高:指层间高度,即地面至楼面或楼面至楼面的 高度。
几种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构造尺寸 是生产、制造建筑构配件、建筑
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一般情况下,
构造尺寸为标志尺寸减去缝隙或加上支承尺寸。
实际尺寸 是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
建筑制品等生产制作后的实有尺寸,实际尺寸
与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的规定。
几种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几种尺寸间的关系
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1 . 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是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 位。它是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 (1)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 本尺度的单位,用符号M表示,1M=100mm。
1 . 建筑模数
( 2)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为基本模数的整数倍,以3M

平面定位轴线的标定
框架结构建筑
中柱定位轴线一般与顶层柱截面中心线相重
合 ( 图 1.8(a)) 。边柱定位轴线一般与顶层柱截
面中心线相重合或距柱外缘250mm处(图1.8(b)) 。
非承重墙
除了可按承重墙定位轴线的规定定位之外, 还可以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平面定位轴线的标定
(a)构件标志尺寸大于构造尺寸;(b)构件标志尺寸小于构造尺寸
四、 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
结构构件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基准线,
同时也是施工放线的基线。用于平面 时称平面定位轴线;用于竖向时称为
竖向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及编号
平面定位轴线应设横向定位轴线和纵向定位轴线。
屋面的竖向定位
屋面的竖向定位应为屋面结构层的
上表面与距墙内缘120mm处或与墙内缘重合处的外 墙定位轴线的相交处,即用结构标高标注(图1.10)
门窗洞口的竖向定位
门窗洞口的竖向定位与洞口结
构层表面重合,为结构标高(图1.9)
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
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Βιβλιοθήκη 常用专业名词横 向:

横向定位轴线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顺序
编写;纵向定位轴线的编号用大写的拉丁字母从 下至上顺序编写 (图1.3)。
定位轴线也可分区编号,注写形式为“分区号-
该区轴线号” (图1.4) 。
当平面为圆形或折线形时,轴线的编写分别按图
示方法进行(图1.5、图1.6) 。
平面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
(300mm)、6M(600mm)、12M
(1200mm)、15M(1500mm)、30M
(3000mm)和60M(6000mm)表示。 M/5(20mm)和M/2(50mm)表示。
分模数为整数除基本模数,以M/10(10mm)、
1 . 建筑模数
( 3) 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 数为基础扩展的数值系统。 模数数列根据建筑空间的具体情况拥有各 自的适用范围,建筑物中的所有尺寸,除特殊
平面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的标定
混合结构建筑

承重外墙顶层墙身内缘与定位轴线的距离应为 120mm(图1.7(a));承重内墙顶层墙身中心线应 与定位轴线相重合(图1.7(b)) 。
楼梯间墙的定位轴线与楼梯的梯段净宽、平台 净宽有关,可有三种标定方法:楼梯间墙内缘 与定位轴线的距离为120mm (图1.7(c)) ;楼梯 间墙外缘与定位轴线的距离为120mm;楼梯间墙 的中心线与定位轴线相重合。
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即地面至顶棚下皮的高 度。它等于层高减去楼地面厚度、楼板厚
建筑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建筑朝向:建筑的最长立面及主要开口部位的朝向
常用专业名词 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 数,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 积组成。 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 净面积。 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和门厅等交通设施 结构面积:指墙体、柱子等所占的面积。
三、几种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为保证设计、生产、施工各阶段建筑制品、构配 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与协调,必须明确标志尺寸、 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标志尺寸
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跨度、柱距、层高等)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 组合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标志尺寸必 须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