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评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 评课 课例评析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 评课 课例评析

2. 巧用方法在指导中学习会写字
2. 巧用方法在指导中学习会写字
学习“大”字时,曾老师先指导学生
发现“大”和“人”之间的关系,然后对
于易错的笔顺进行了练习,最后让学生在 写“人”的基础上自己完成“大”的书写 练习。针对两个会写字,老师运用了不同 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关注“起始”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秋天》一课,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承载了学生的许多第一次。
第一篇课文
初识自然段
了解“一”的不用读音 长句子的朗读 第一次背诵课文 ……
修改调整教学目标
修改前教学目标: 1. 认识“秋、气”等 10 个 生字和木字旁、日字旁、人 字头 3 个偏旁;会写“了、 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 的不同读音。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大意,知道课文是描写秋天。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 1. 结合课文认识“秋、气”等 10个生字;会写“人、大”2个 字,并在田字格中能正确、规 范地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通过朗读课文,结合插图,了 解 “一片片、一会儿”等词语 的意思,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3.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 不同读音。
三、关注“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男女生读 引导读 问答读 范读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伴着朗朗的读书声,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欣赏秋天飘落的树叶,一起观察秋天南 飞的大雁,一起寻找秋天新奇的变化,一起感受秋天那迷人的美丽.
三、关注“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不仅是感悟课 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一年级《秋天》评课

一年级《秋天》评课

一年级《秋天》评课今天的这节语文课教学围绕《秋天》这一主题,以看、听、说、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看——观察自然上课伊始,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秋天的图片,将他们带入秋天的氛围中。

孩子们被图片上的景色所吸引,他们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地发出“太美了”、“真美啊”这样的感叹。

看后,我让他们描述一下他们眼中的秋天,孩子们有的说:“秋天有五颜六色的树叶”;有的说:“秋天有黄澄澄的梨和红通通的苹果”;还有的说:“秋天到了,小蚂蚁在忙忙碌碌地找食物”。

从孩子们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他们已经真正融入到了秋天中,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二、听——感受自然之后,我播放了一段秋天的声音。

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他们一边听,一边感受着秋天的气息。

通过听秋天的声音,孩子们对秋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观察秋天的美景上,他们已经开始秋天的声音。

三、说——表达自然在让孩子们感受了秋天的美景和声音后,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孩子们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的说:“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有的说:“秋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

通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秋天的感受,我不仅了解了他们对秋天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读——领略自然我让孩子们通过朗读课文《秋天》,进一步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孩子们一边朗读课文,一边领略着秋天的美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秋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节课的教学以看、听、说、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我也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要紧密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年级上册《秋天》秋天悄悄的走来,默默无声,秋天的风带着几丝凉意,吹在脸上让人感到无比清爽。

抬头仰望天空,一只只可爱的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

天空中一片片白云如同一只只小动物,有的像健壮的牛,有的像可爱的小羊,还有的像高大的大象……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万紫千红的果林挂满了红红的灯笼,还有黄澄澄的娃娃头,“红元帅”压弯了枝条。

一年级《秋天》评课

一年级《秋天》评课

-
《秋天》评课
天鹅小学孙明阳《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

由于孩子初学课文,自然段要给孩子说一说。

每一段观察角度,对象不同。

且孩子可以找出秋天的特征,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一段,天气转凉,黄叶飘飞;第二段仰视取角,写出秋天天空高蓝,大雁排队南飞的特点;第三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随图入景,文章配图优美有特点。

落叶雁群和文章情景相生,成熟的庄稼和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是课文的补充,揭示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的美好遐想。

罗丹老师这节课流程顺畅,教态自然,读书形式多种多样,小游戏设计让整节课妙趣横生。

图片导入让文章内容深入浅出,利用实情实景,以及随手捡起的树叶讲述秋天,贴近生活。

不足之处讲授内容缺少进一步巩固的过程,也缺少进一步提升的过程。

芸芸飘飘微步,未时时处处究学。

一年级语文教学不好把握,想灵活多样,容易华而不实,想一心识字,容易死板无趣,当中的度需老师去把握,然而不好把握。

40 分钟需高效,给孩子什么,不给什么需要老师去揣摩衡量。

课堂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最精彩的永远是下一堂,罗丹老师的
课有灵气,这是我要学习的。

--。

《秋天》评课稿(15篇)

《秋天》评课稿(15篇)

《秋天》评课稿《秋天》评课稿(15篇)《秋天》评课稿1今天聆听了三位老师的课,《珍珠鸟》是略读课文,《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还有一堂课是古诗教学。

三个不同风格的老师,三堂不用的课型,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

第一节课向我们展示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整体把握,直奔重点。

略读课文需要取舍,不能面面俱到,陈老师的课清新流畅,让人如沐春风。

个人觉得最后的练笔设计挺好,是不是这时候可以从学生的语言中提炼出词语写在板书“怕人”和“信赖人”之间,让板书成为课堂点睛之笔。

第三节课的老师要在短短40分钟内教学两首古诗,确实很有难度。

朱老师设计的“读诗题,找异同”这个环节独具匠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后面的环节中,我觉得这样的教学并没有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思,有蜻蜓点水的感觉,应该利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渲染情感。

我着重来说说第二堂课《秋天的雨》。

课题名为秋雨,实际是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写了秋天的缤纷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秋天的各种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堂课——坚守语文阵地,牢抓语文精神。

一、在读通课文上,舍得花时间初读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总体感知时把各段的总起句组成一首小诗,初知全文内容。

检查自学情况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站起来读。

朱老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第一遍默读,圈出颜色词,第二遍自由读,找出秋天的雨把颜色送给了谁。

从今天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读通课文至关重要。

二、在读准字音上,舍得下功夫检查自学情况时,朱老师先检查读轻声的六个词语,要求读得好听一点。

接着出示有多音字“扇”的这一句,学生果然习惯性地把“扇”读成了第四声,朱老师详细地教学了生字“扇”的结构、书写和两个读音。

另外,朱老师还能及时发现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错误,认真给予纠正,如提醒学生“的”读得轻一些,“橙红”不读“登红”。

一年级《秋天》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一年级《秋天》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一年级《秋天》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秋天是一个魅力四溢的季节,它以金黄色的树叶、清新的空气和丰收的果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喜悦。

在我们的一年级公开课上,我们聆听了一堂关于秋天的课,并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和反思。

以下是对这堂公开课的听课评课稿。

在这堂公开课中,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展示了秋天的魅力。

首先,她向我们介绍了秋天的特点,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之一。

她解释了秋天的来临是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到一定位置时,太阳光照射角度变小,导致气温下降,从而进入了秋天。

她还提到了秋天的代表色彩,如红色、黄色和橙色,这些色彩代表着果实的丰收和树叶的变化。

接着,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秋天的树叶变化。

她用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树叶从绿色变成黄色、红色和棕色的过程。

她告诉我们,这是由于叶绿素的退化和其他色素的显露所致。

她还解释了为什么秋天的树叶会掉落,这是因为树叶在秋天停止生长,树木为了适应寒冷的冬天会主动把养分收回树干,从而导致树叶脱落。

在课堂中,老师引领我们通过观察和互动来感受秋天的气息。

她给每个学生发放了一张秋天的图片,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如树叶的颜色、天空的蓝色等,并通过讨论和提问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秋天的特点。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们对秋天的认知。

除了讲解秋天的特点和树叶变化外,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秋天的收获。

她带来了各种水果和蔬菜,并让我们体验采摘水果的乐趣。

我们亲自动手采摘了苹果、葡萄和梨等水果,并品尝了新鲜的果实。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不仅了解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还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水果的美味。

整堂公开课充满了趣味和互动性,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秋天的知识。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和讨论来提高我们的学习水平。

她还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使我们对秋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秋天 说课评课

1秋天 说课评课

1秋天说课评课上好第一篇课文——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评课《秋天》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自然"这个主题进行选编的,目的是通过散文、儿童诗、古诗和儿歌,用简洁明快、亲切自然的语言,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秋天》是一篇散文,课文抓住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承载了学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篇课文,第一次长句子的朗读,第一次了解“一”的不同读音,第一次认识自然段,第一次背诵课文,……我们必须有别于之前集中的识字和汉语拼音的教学,它应该具备范式价值,样本意义。

一、关注“起始"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是;1. 认识“秋、气”等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 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 个字和横撇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修改调整后的教学目标:一课时目标(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学习“了、子”两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认识自然段,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二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认读生字词。

2、认识木字旁、口字旁写“大”“人"。

3、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拓展积累写秋天的儿歌、童谣,训练学生说完整句,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关注“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罗老师的整个教学环节是结构化地推进:第一环节:出题。

第二环节:初读。

第三环节:精读。

第四环节:写字。

四个环节,清楚明了地呈现了一节“三味"课堂。

1.语文味一则识字方面,老师做到了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听读识字,随文识字的综合运用。

《秋天》评课稿

《秋天》评课稿

《秋天》评课稿程老师的《秋天》却开出了别样的美。

程老师仅以第一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整个教学过程非常充实而扎实,令人回味无穷。

课堂亮点频频,姑且让我用“三味”——“语文味”、“儿童味”、“新奇味”来表达自己粗浅的感受。

对于低段语文,识字和写字教学是重点。

在今天程老师的课堂中,识字写字教学都做得非常扎实。

一则识字方面,老师做到了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高效识字。

而且在识字教学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例如首先出示第一自然段“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然后集中火力识记“片”——“一片片”——“一片片叶子”,“了”——“凉了”“黄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最后把字词送回自然段齐读。

从整体段句感知到局部字词,再将词语放进段句中,有梯度更有效度。

二则写字方面,程老师教学“了”字时强调识记新笔画“横撇”,书写时强调“了”的弯钩是压线笔画,“子”的横是压线笔画,弯钩起笔高于横等,很注重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的指导,这正符合了课标中的学段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低段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实践中,程老师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领略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个读不是随意的读,在程老师不露痕迹地引导中,学生实现了多种方式的趣读,也完成了高效读。

整个课堂,读的方式多样,男女生读、领读、范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等,读出乐趣,读出感受。

在文段朗读中,初读读正确整体感知,再读读通顺,三读读懂想画面,四读尝试背诵,层层递进的朗读,促使学生一步步提升,读出效度。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程老师非常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渗透。

《秋天》作为部编新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段落的文本,程老师敏锐地抓住这个特征,细致地指导学生学习认识自然段,掌握格式及标示方法。

碰到孩子发言有问题时,程老师不是采取“搬救星”的方法,而是耐心地指导孩子。

一年级《秋天》评课

一年级《秋天》评课

一年级《秋天》评课评课:一年级《秋天》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和演绎《秋天》这首儿歌。

2. 理解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正确朗读《秋天》这首儿歌,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秋天的特点和景象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学生朗读儿歌时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板书:《秋天》2. 多媒体设备播放《秋天》儿歌的音频或视频。

3. 图画或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回忆夏天的景象和特点,然后提问:“夏天过去了,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秋天”。

2. 呈现:通过播放《秋天》儿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听儿歌,观看画面,感受秋天的景象。

教师可以辅助图画或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秋天的特点。

3. 学习:1) 学生跟读儿歌《秋天》,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逐句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儿歌。

2) 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儿歌《秋天》,鼓励他们用手势、表情和语音表达出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3) 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例如:“秋天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4. 总结:请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课所学的秋天的特点和景象,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通过儿歌、图画和问题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自信心。

教研活动《秋天》评课稿(2020)

教研活动《秋天》评课稿(2020)

教研活动《秋天》评课稿(2020)
昨天有幸聆听刘老师执教的《秋天》一课,受益匪浅,《秋天》这篇课文是我们一年级学的第一篇课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描述秋天到了,大自然各种事物发生了变化,表达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刘老师的课堂中的以下几点,令我印象深刻。

一、导入贴近实际
教师首先用孩子们所熟知的事物,和孩子们熟悉的校园发生的变化,带领孩子们感受到秋天来了,来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年段特征
刘老师关注学生的年段特征,将识字、识词教学贯穿整堂课。

尤其是魔方游戏,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更快速地识字,同时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

我觉得,对于刚转行不到两个月的老师而言,能上出一堂这样的汇报课,已经很不错了。

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功课,也要感谢美术组的老师们合力制作的魔方,还有她的指导老师余老师,以及组里的小姐妹们。

应该说,开学以来,我们的刘老师是忙碌而充实的。

新改行,对知识的学习,初次担任班主任,
对班级管理的学习。

虽然现在的她在语文教学生还略显稚嫩,在班级管理上还很生疏,但是她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会迅速成长起来。

对于本节课中的不足,或是需要讨论的地方,请大家中肯地提出来,比如,对于三拼音节pian的拼读,发言的学生拼的没错,如果老师能提出将介母读得轻快些,可能就好了。

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刘老师能更快成长。

2020年10月。

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

《秋天》评课稿
授课老师:陈妙兰
授课内容:《秋天》
授课时间:10月24日
评课老师:傅海燕
评课内容:
一、从教师基本功评价
老师这节课语言具有亲和力,板书也特别工整,课件内容准备的也特别充分,具备着扎实的基本功。

二、从教学程序上评价
(1)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较清晰,知识点环环相扣,重难点也有突破。

(2)课堂结构安排
本节课老师先通过复习导入,然后就是讲解课文,在讲解词语“一片”
和“一片片”时我个人觉得可以拓展下,比如“一个个”“一只只”最后进行学生自己动手画画这点很好。

时间安排的特别合理。

(3)教学方法和手段
老师抓住了学习重点,整节课环环相扣。

不过在课件熟知度上还不太够。

(4)教学效果
整节课的纪律特别好,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但是整节课都能表的特别好,严肃活泼。

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秋天这一个环节设计的
很好。

三、教学细节的感悟
从老师这节课来看,一二年级也要多多的锻炼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语问学习要接近生活,所以在学习语文上,要处处联系生活去处理问题。

另外老师课堂趣味性也是比较重要。

这需要以后的学习,摸索。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评课稿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评课稿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秋天》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秋天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变化展开。

通过阅读此文章,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到秋天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情的影响。

本课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为目标,旨在引导学生用文学的眼光去审视秋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色和气候特点;2.掌握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表达;3.理解秋天对人们生活和心情的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描述秋天的景色;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用文学的眼光去感受秋天。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欣赏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秋天》课文的阅读理解和分析;2. 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3. 秋天的自然景色和气候特点。

2.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和引导;2.学生个人阅读和小组合作探究;3.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4.学生展示和小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预习(5分钟)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秋天的图片和播放相关音频,引发学生对秋天的记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2. 阅读与理解(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秋天》课文,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逐段进行解读和讲解。

同时,教师提问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3.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度剖析,并在小组内探讨和总结相关观点和感受。

教师充分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独立思考。

4. 文学创作(2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文学的语言,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描述一个秋天的场景。

学生可以选择秋天中的任意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如秋天的果实、秋天的树叶、秋天的天空等。

学生可以借鉴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词汇,并且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创作。

《秋天》评课记录

《秋天》评课记录

秋天评课记录介绍本次评课记录将围绕秋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秋天作为四季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结合自然景观、气候特征、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对秋天进行全面评价。

内容1. 秋天的自然景观秋天是大自然变幻多姿的季节之一,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而著名。

秋天的自然景观主要包括:•秋叶红黄:秋天的树叶逐渐变为红黄色,落叶满地景象美不胜收。

红叶和黄叶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丰收的果实:秋天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各种水果和蔬菜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了美味与满足感。

•晴朗的天空:秋天的天空往往晴朗而湛蓝,阳光透过秋天的空气,给人们带来温暖和舒适。

2. 秋天的气候特征秋天的气候特征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温度适宜:夏天的酷热已经过去,而冬天的严寒还未到来,秋天的气温适宜,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感觉。

•多风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多风的季节,微风轻拂着人们的面颊,带来一丝清凉和惬意。

•渐凉的气候: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人们开始穿上薄外套,感受到一丝凉意。

3. 秋天的生活习惯秋天的生活习惯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人们会有以下一些变化:•穿上秋衣:随着温度逐渐下降,人们开始穿上秋季的服装,比如长袖衬衫、薄外套等。

•品尝秋季美食:秋天是各种水果和蔬菜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水果,比如苹果、柿子等。

•室外活动:秋天的气候适宜,天空晴朗,人们更愿意外出进行户外活动,比如郊游、登山等。

4. 秋天的意义秋天不仅仅是一种季节,更是与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紧密相连的。

•忧愁与收获并存:秋天是一种让人感觉到忧愁和孤寂的季节,但同时也意味着收获和希望。

人们在秋天反思自己的过去,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隐喻生命的成长:秋天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启示,如同树叶逐渐变黄、落叶归根,预示着生命的成长与变迁。

结论秋天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它以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适宜的气候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而闻名。

秋天不仅仅是一种季节,更是一种寓意和意义。

一年级《秋天》评课

一年级《秋天》评课

一年级《秋天》评课《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特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在语文学习道路上接触到的一篇较为重要的课文。

以下是对这堂课的详细评价。

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学习基础。

目标明确、具体,既包括了字词的学习、朗读的训练,也注重了对秋天景色的感知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字词方面,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朗读上,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这些目标的设定符合课程标准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二、教学内容1、字词教学教师在字词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有趣的方法,如直观演示、联系生活实际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

例如,在教“秋”字时,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的特点,从而记住“秋”字的字形和意思。

对于多音字“了”的教学,教师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其不同的读音和用法,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

2、课文理解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特点。

如“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通过让学生想象树叶飘落的情景,感受秋天的到来。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秋天景色,丰富了学生对秋天的认知。

3、拓展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秋天还有哪些变化,如“果园里的果子熟了”“稻田里的稻子黄了”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秋天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如播放秋天的音乐、展示秋天的图片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天的美景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朗读课文时,教师配上轻柔的音乐,营造出秋天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2、直观教学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秋天》评课稿

《秋天》评课稿

《秋天》评课稿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段老师能准确的把握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年段特点,采取多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又各有千秋,令我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上课伊始,段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欣赏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秋天,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识字方法灵活多样
《秋天》是学生刚刚接触的第一篇语文课文,所以段老师在识字教学的设计中进行了精心处理。

先是带拼音读、然后去拼音读,再自由读、同桌互读,做开火车、枫叶卡片等游戏,方法灵活多样,难度层层加深,识字教学扎实高效。

三、注重拓宽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讲完课文后,老师提出了“我看到--------------------,啊!秋天来了。

”用来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征。

段老师的这堂课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激情。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我也有着
自己的想法。

如开头课文导入环节可精简,在区别“一片”和“一片片”时,让学生明确是量词即可,因为从图片上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已经够了。

另外,课文的教学重点还是应该放在4个四会字上,这样课堂中就能有时间给孩子描红,书写。

一年级《秋天》评课

一年级《秋天》评课

《秋天》评课
天鹅小学孙明阳《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

由于孩子初学课文,自然段要给孩子说一说。

每一段观察角度,对象不同。

且孩子可以找出秋天的特征,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一段,天气转凉,黄叶飘飞;第二段仰视取角,写出秋天天空高蓝,大雁排队南飞的特点;第三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随图入景,文章配图优美有特点。

落叶雁群和文章情景相生,成熟的庄稼和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是课文的补充,揭示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的美好遐想。

罗丹老师这节课流程顺畅,教态自然,读书形式多种多样,小游戏设计让整节课妙趣横生。

图片导入让文章内容深入浅出,利用实情实景,以及随手捡起的树叶讲述秋天,贴近生活。

不足之处讲授内容缺少进一步巩固的过程,也缺少进一步提升的过程。

芸芸飘飘微步,未时时处处究学。

一年级语文教学不好把握,想灵活多样,容易华而不实,想一心识字,容易死板无趣,当中的度需老师去把握,然而不好把握。

40分钟需高效,给孩子什么,不给什么需要老师去揣摩衡量。

课堂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最精彩的永远是下一堂,罗丹老师的课有灵气,这是我要学习的。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全册第四单元评课稿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全册第四单元评课稿

第四单元课文1.秋天评课稿十月十日,在分局组织的“我们相约”教研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一小夏老师、二小刘老师和三小杨老师执教的《秋天》这节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总体来说,三位老师都能准确的把握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年段特点,采取多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又各有千秋,令我受益匪浅。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杨红霞老师的一节课。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上课伊始,杨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欣赏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秋天,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识字方法灵活多样《秋天》是学生刚刚接触的第一篇语文课文,所以杨老师在识字教学的设计中进行了精心处理。

先是带拼音读、然后去拼音读,再自由读、同桌互读,做开火车、摘苹果等游戏,方法灵活多样,难度层层加深,识字教学扎实高效。

三、注重拓宽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讲完课文后,老师提出了“我看到--------------------,啊!秋天来了。

”用来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征。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如在区别“一片”和“一片片”后能拓展一下,让学生再说说这样的词语就会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另外,在朗读课文的指导上力度不够。

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听后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小小的船评课稿曾老师教学《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了故事引入,看图,读文,自主识字,音乐欣赏,朗读感悟,拼句游戏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本课例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年级《秋天》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一年级《秋天》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一年级《秋天》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聆听了袁志坚老师的执教的《秋天》一课,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在袁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袁老师印象颇深。

一、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袁老师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

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巧妙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

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学习“飞、大、片”时,通过做动作、说反义词和回忆儿歌等不同方法增强了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的整体印象。

三、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低年级段,重点就是识字、写字教学,高老师在教学认读生字时,做的比较到位,先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类,通过归类识字,再总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由于这是第一篇课文,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识字方法,为以后的识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识字方法的教授在朗读课文时,老师有范读,可这种程度的范读远远不够,孩子们并没有在这节课上学会如何美美的读课文,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课文中那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塑造的这幅秋天美景图。

正因为感受不到美,所以孩子们在读课文时没有任何的感情,甚至还存在拖长腔的现象。

所谓有感情地朗读,我认为无非是把自己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但如果孩子内心没有情感的共鸣,又如何读出来呢?即使有声调的变化,即使有轻重的不同,也只是朗读技巧的生搬硬套而已。

以上就是袁老师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请袁老师多多包涵,谢谢!2021年6月。

《秋天》评课(素材)

《秋天》评课(素材)
今天在教授《秋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天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分享了自己对秋天的观察和感受。这让我意识到,将生活实际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秋天的变化,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在理论介绍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秋天基本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季节变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秋天的意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引导和启发,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将在课堂上加强口语训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季节变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2.重视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b.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运用新词汇描述秋天的特征。
-举例:学习并运用“硕果累累”、“丰收”等词汇,描述秋天丰收的景象。
c.句子赏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稻谷笑弯了腰”这句话中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2.教学难点
a.朗读技巧: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节奏,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3.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和热爱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a.增进学生对秋天的了解,培养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度。
b.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课文朗读与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秋天景色的描绘,理解课文主题。
-举例:关注课文中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如“金黄的稻谷”、“凉爽的秋风”,通过朗读体会秋天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桂花零落的11月,张老师的《秋天》却开出了别样美。

张主任仅以第一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整个教学过程非常充实而扎实,令人回味无穷。

课堂亮点频频,姑且让我用“三味”——“语文味”、“儿童味“、“新奇味”来表达自己粗浅的感受。

一、语文味
语文,姓语名文,立足于语文的一亩三分地是语文课的基本。

对于低段语文,识字和写字教学是重点。

在今天张主任的课堂中,识字写字教学都做得非常扎实。

一则识字方面,老师做到了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高效识字。

而且在识字教学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例如首先出示第一自然段“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然后集中火力识记“片”——“一片片”——“一片片叶子”,“了”——“凉了”“黄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最后把字词送回自然段齐读。

从整体段句感知到局部字词,再将词语放进段句中,有梯度更有效度。

《课标》指出:“低段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实践中,张主任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领略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个读不是随意的读,在张主任不露痕迹地引导中,学生实现了多种方式的趣读,也完成了高效读。

整个课堂,读的方式多样,男女生读、领读、范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等,读出乐趣,读出感受。

在文段朗读中,初读读正确整体感知,再读读通顺,三读读懂想画面,四读尝试背诵,层层递进的朗读,促使学生一步步提升,读出效度。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张主任非常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渗透。

《秋天》作为部编新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段落的文本,张主任敏锐地抓住这个特征,细致地指导学生学习认识自然段,掌握格式及标示方法。

碰到孩子发言有问题时,张主任不是采取“搬救星”的方法,而是耐心地指导孩子。

有一个学生读好“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不到位,王老师及时亲切地对他说:“你要是把‘一片片’读得稍微快一点、重一点就能体现出叶子多了。

”根据学情提供改进方法,再次尝试后,这个学生读得很到位,真正获得了提高。

另外,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张主任所时刻关注。

一年级正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课堂上,能听到张主任温馨地提醒孩子们捧起书阅读、读完放平小手、写字姿势端正等,孩子们学得更规范、更有效。

二、儿童味
一年级的孩子易于接受形象直观的事物。

在识字学词教学环节,张主任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

教学“树”字时,老师出示了大树的图片;拓展学习木字旁时,出示了象棋图片;体会“一片片”数量多和动态过程时,用动画进行演绎,多种方式而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掌握生字词。

儿童味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趣味。

“秋天到,秋天到。

天气凉,树叶黄。

片片叶子落下来”。

学生配乐拍手朗读,课中操富有童趣。

复习巩固环节“找朋友”游戏,动感十足,乐趣横生,寓教于乐。

三、新奇味
让人享受的课堂,常常是因为引人入胜。

张主任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孩子们学得如痴如醉。

情境创设法宝有二。

其一,优美的语言。

开篇导语,张主任这样说:“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画卷……树叶黄了,菊花开了,稻谷成熟了,大雁往南飞……”生动的语言环境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

其二,炫目的图片。

看到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变化的动画,不论是学“树”字,还是读“一片片”词,都新颖奇特,趣味盎然,印象深刻。

“三味”课堂,浸润语言文字的美。

好课慢慢品,细细嚼,越咀嚼越有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