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2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岳麓版必修1
2.在学习新政权的时候,我设计了一段材料,里边有些错误,让学生依据学案,默记一下,然后我来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学生默记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时间、国旗、国歌等内容,三分钟后,教师利用设计好的练习题进行检测,看哪一个同学找到的错误最多。)
辛亥革命的过程部分
播放图片《革命形势图》,文字资料:南京临时政府有关内容
学生观看、思考;学生看书、回答
图片;文字资料
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播放史料
学生思考回答
历史史料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教学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
三、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概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分析武昌首义成功的原因;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对辛亥革命做出适当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不断提高其史实分析能力,学习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1、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有大量可供我们使用的文字史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在学习辛亥革命时,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2.在课前,多媒体播放激昂奋进的歌曲,营造一种悲壮凝重的气氛。
3、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形势图、图片《临时约法》,创设具体情境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
3、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评价辛亥革命,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5课辛亥革命
3.阅读相关辛亥革命史料,选取一位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人物,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人物评传。要求体现该人物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撰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分析性文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运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细节。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2.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新课内容:按照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
5.教学拓展:
(1)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主题讲座等,增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9 岳麓版必修1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 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 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 行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 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 国情所决定的。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理解革命爆 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要运用多 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评价。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过互联网搜 集辛亥 革命中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完成预习作业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在课堂上,通过PPT幻灯片:包括视频、 图片等, 补充新材料新情景,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不足。通过形象的问题,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记 住一些需要 识记的知识,以减少课业负担。课后让学生观看电影《辛亥革命》,读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受伟人为了民主权利,国家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并写影 评或感受,以 QQ方式提交作业。
采用情境创设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而且领悟历史,感受现实。同时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整体分析与评价能力。
辛亥 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使学生能够既学会以史实支 持观点的 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更深切地认识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和后人的主观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所认识的历史只是客观历史的一个仿真品。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2 岳麓版必修1
图片,网络技术、视频、计量史学分析法、比较史学、心理史学、影视史学等。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应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创设新颖的情境,客观地向学生反映历史面貌,生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运用多媒体声画技术,在导入新课,课堂探究、材料解析、问题探究和知识建构五个主要方面浸润课堂。运用多媒体突破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重难点,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等历史学科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的第16课。《辛亥革命》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它以革命为甲胄,以约法为干橹,根本之图在于制度近代化。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国人的迫切愿望。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1 岳麓版必修1
本课是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主要内容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知识目标:
(1)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
(2)了解和掌握革命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3)用各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功绩。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Ppt、史料辅助,微视频
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展示,互评
投影
学习方法指导
播放微视频《历史评价方法》,展示史料,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在观看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评价,相互展示
微视频、ppt、投影
评价
老师总结,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
Ppt动画
训练
在学案上设计题目
限时训练
学案、ppt
感悟
展示孙中山的言论
学生感悟、情感升华
3.学习方法指导,提升学生辩证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从理论的层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升华,并引导学生做到论从史出,提升学生的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4.概念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辩证的发展的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52岳麓版必修1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 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1-
1、导入部分:播出《民族辉煌》音乐主旋律和分幕切入历史巨变图片,渲染课堂气氛。 预期效果:让学生感知具体、真实的历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带着他们走进那段充满硝 烟的战争年代,起到感官性课堂聚焦的作用,为后续教学营造情感氛围。再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 生由点及面,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问题,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开端。 2、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播放一个小视频,38 秒的时间,让学生提炼信息。 预期效果:以视频的形式来呈现史料,可以使学生在走进教材的同时又超越教材,在感知历 史的同时去感悟知识,既培养了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3、针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本课运用了 flash 动态地图来展示,直观,具体。 预期效果:把久远的历史、较长的战争场景,浓缩在几秒钟的 flash 动态地图里,有强烈的 感官性和直观性,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关于辛亥革命的结果。通过辨析题,“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如果脱离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 看,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是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这个问题的合作 探究,进入课堂小结,紧跟《民族辉煌》的高潮音乐和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图片。 预期效果:这个把学生引向多角度思维的探究题,把课堂的节奏推向了高潮,这时候用只有 15 秒的《民族辉煌》的高潮音乐很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 习、训练、实验、研讨、 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 法、手段等)
3、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袁世凯篡权 二、学生分析 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涉及,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史实有所了解,这有利于 本课教学的展开,有些知识可以简化或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对 历史现象的分析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历史的评价欠缺理性分析;通过影视媒体的宣传学生已 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并不一定科学。高一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想活跃, 兴趣广泛,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 维能力。学生对孙中山较为熟悉,但对革命志士的感情较为空洞,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 成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学将对他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人生目标、生活态度产生直接影响,为此, 有待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结合视频、教材并分析图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与爆发。 2、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使学生 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创设情境,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 让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革命斗志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动学习 □其他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和分幕切入历史巨 变的图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设计(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设计(6页)《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辛亥革命》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本课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它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同时,它与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是众多考试中考察的一个重点。
因此,学习这一课非常有必要。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内涵,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汇总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感受孙中山的革命决心和历史贡献;体会成立民国、结束帝制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要想民主富强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一、革命背景第一步:①展示两张图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图与慈禧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②思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革命前作了哪些准备呢?提示:阅读课本第一目二三四段从组织、思想、实践等方面归纳。
③展示文字材料:资产阶级的发展情况④对比清政府与革命党人力量论从史出。
培养学生通过图文和教材内容分析史料的能力。
同时教师以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教材,挖掘教材,落实基础。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0 岳麓版必修1
PPT演示文稿展示文字材料
拓展延深
展示图片: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兴中会誓词、同盟会纲领、《民报》书影
分析辛亥革命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列表概括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和局限
PPT演示文稿展示图片及电子表格
展示
(图片)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五色旗
(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复习
1.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有哪些共同原因?
回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近代农民运动的历史局限。
概述武昌起义的基本过程
概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相关情况,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
PPT电子文稿展示图文资料
课堂小结
自主构建
(图片)溥仪、袁世凯
(综合探究)辛亥革命的功与过
概述辛亥革命的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作用与局限。
PPT电子文稿展示图片
PPT电子文稿展示小组讨论话题。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在课前准备环节,让学生按学习小组为单位,梳理本课的主体知识,教师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和评价。
2.利用PPT演示文稿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把握基本的知识线索,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利用相应的评价量规,对小组合作的状态、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和等级评价。
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平遥中学历史教研组王晓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表格、材料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其深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视野,认识到民主、法制的来之不易,培养民主法制意识,关心时政,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三、教学策略:对比分析,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材料:“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师:历史与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近……就如老师所站的这个位置,往后是历史,往前是未来,立足的地方就是今天。
19世纪“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之后的一百年年又何尝不是“百年锐于千载”,而我们所处的这一百年同样是“百年锐于千载”,这节课我们以1911年的革命为原点,上下三百年,只希望能得到一些于今天的民主、法制建设有益的启示。
2.授新过渡:材料:从辛亥革命向前翻开一百年,是嘉庆十六年。
这一年,清政府明令严禁西洋人潜住内地。
嘉庆皇帝给出的理由是:“西洋人住居京师,原因他们熟习算法,可以推步天文,备钦天监职官先用。
至于外省地方,本无需用西洋人地方,也就不应有西洋人在境潜住。
”当时实际的世界形势是什么样的呢?(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一场现代化的考试(1811-1911)材料一:课本后“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设问:归纳当时的“世界潮流”(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自由化,科学化。
)材料二:P61阅读框,P69“清政府怎样走立宪之路”设问:面对现代化的考试,清政府这个学生前半场睡着了,但被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后,开始应考,这个学生在卷子上写了些什么?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会给清政府这个学生打多少分?并说明评分理由。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 岳麓版必修1
十六、 七岁左右的中学生对这些背景知识了解不多;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推动作用和局限性又是学生必须理解的。我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刚刚步入高中,面 对新课改新教材,具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究精神,而且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一定的了解。这都是完成这节课的有利因素。 但是,初中历史采用开卷考试,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加上本课涉及的问题多、理论性较强,这些是不利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对亥革命这一课内容 形成全面清晰的认知结构,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学,采用深入浅出、层层设问、创设情景、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组织共同讨论,以加强对本课知 识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 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近代百年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背景异常复杂,具备了革命所需要的社会基础、经 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武昌起义之后,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民主共和制,废除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近 代化进程深入到制度层面。这是历史的进步。然而,由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如昙花一现很 快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学习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史实中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四、教学环境
做题同 盟会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的内容.就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解除民族压迫。这里确实包含强烈的“反满”思 想,但必须看到辛亥革命前革命派所宣传的“反满”,实际上是反对清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党内存在过片面的“反满”思想,但遭到孙中山的坚决批判。孙中山与 当时的一些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之所以遭受如此深重的外来压迫,主要原因在于反动腐朽的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民与清朝统 治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因此,同盟会民族主义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大大加 速了清王朝土崩瓦解的过程。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主张民族主义而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是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27岳麓版必修1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播放《辛亥颂》视频
导入新课
猜猜他是谁?他曾经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被尊为“国父”……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伟人之一。他是…….
学生根据提示语猜测
Ppt逐条出现提示语,让学生猜测
被困迷雾,路在何方
提供图片展示: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梁启超对清末新政点评材料;设问:梁启超为什么说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
学生小组讨论
图片、史料
重整旗鼓,蓄势待发
1.革命活动:出示四幅图片:兴中会、同盟会、与改良派论战、黄花岗起义
将四图图片顺序打乱,让学生排序,
在本节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利用PPT动画功能完成历史事件的排序和线索的勾画;引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力求给学生直观、真实感受;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在分析使用史料时能够突出关键词句和有效信息,以提升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插入影视歌曲《辛亥颂》的MV,此MV准备在在武昌起义成功后使用,通过画面与歌曲的同步引入对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革命历程进行再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设问2: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大权分别由哪些部门掌管?
设问3:哪些条款限制总统专权?
设问4:以上条款体现什么原则?
学生合作交流、展示
图片、史料、《辛亥颂》mv
余恨荣光,后人评说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材料设问: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
革命派(阶级特点、政党)、袁世凯、帝国主义支持、旧官僚立宪派等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28 岳麓版必修1
1、课堂导入时加入介绍孙中山的影视剧,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孙中山。
2、通过列表对比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学生能从中学会如何分析一个事件的成败原因。
3、通过展示搜集到的图片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民众生活习俗的变化,直观感受辛亥革命的影响。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孙中山的视频
观看得出结论
多媒体
讲授
讲述原因,过程,意义等
积极参与,互动
教材与多媒体
研讨、探究
展示探究课件
小组讨论,书写
多媒体
复习、训练
随堂练习
做题
练习题
评价
提示本节重难点
总结本节内容
多媒体
建构
板书 展示课件
理解、消化
多媒体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为 第四单元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着重让学生感受辛亥革命的原因及伟大历史意义,通过课前给学生相关书籍目录,让学生多了解相关内容外,在课上通过相关视频及 图片资料,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探究题的设计目的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认识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及其对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的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教学方式上本节课突出多 媒体的辅助作用,更加直观的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12 岳麓版必修1
2. 导入部分 影像资料;评价部分,展示辛亥革命的各种评价
3. 预期效果是生动直接展示授课内容,深入全面展示各种材料,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理解革命发生的复杂原因;南京临时政府性质。
(3)运用:就社会性质 政权转移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
社会意识进步 风俗习惯变迁 对革命前后对比进行思考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影像,导入新课
观看,思考
Ppt
讲授
讲解和观看课件结合
思考,整理答案
Ppt
研讨
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
利用课前收集材料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 课上展示各种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展示不同观点,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代表作答
2. 辛亥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是人身观教育的极好教材。
3.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趋势打开了历史的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4. 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提供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历史思路。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正方与反方,加以辩论。分组展示成果,各小组量化评比。
训练
一、例题.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探究
探究一:辛亥革命与四川保路运动之关系;探究二: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三:政治近代化“刺激——反应”模式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结合材料运用比较史学观,分析问题。
文字材料、《人物》视频截取,图表数据、PPT、激光笔、计算机、IPAD
评价
1、多元史观: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问题,历来有着多种看法。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皇帝,换上了“民国”的一块招牌。也有人认为我们过去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过低。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现在请同学们围绕“辛亥革命的成败”这一话题进行辩论。
请同学们浏览以下资料,结合课本,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认真审读数据和图表,重点关注图表的标题、图注和数据的变化。其中数据注意大小变化,饼状图注意各项数据的比例关系,柱状图注意高低变化,曲线图注意与时间联系反映的高低起伏。探究合作。
图片,网络技术、视频、计量史学分析法、比较史学、心理史学、影视史学等。
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化留下虽然是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
中国早期近代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这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二、大家思考:孙中山先生辞去大总统后,从事实业强国的探索,其经济活动有哪些?有何影响?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质疑卡并及时上交
投影仪、视频资料
建构
对教师而言:应 加强史学理论研究,加强史法教学。作为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当然是主要任务,但一定不能忽视科研。一定要多读书,多研究,多总结。尤其是对西方史学研究主要 流派、研究领域、史学观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主要特征等,要加以重点关注。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高考复习中给学生以渗透。可以设计一些小专题进行 专项讲解和方法指导。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应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创设新颖的情境,客观地向学生反映历史面貌,生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 过对辛亥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孙中山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了民主和独立而奋斗的历程,学习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史实中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运用多媒体声画技术,在导入新课,课堂探究、材料解析、问题探究和知识建构五个主要方面浸润课堂。运用多媒体突破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重难点,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等历史学科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的第16课。《辛亥革命》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它以革命为甲胄,以约法为干橹,根本之图在于制度近代化。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国人的迫切愿望。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创设情境:播放孙中山演讲音频,插入《走向共和》片段。
聆听——感知——思考
音频,AVI格式
新授
辛亥革命的发生绝非偶然,革命的酝酿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我们应该从革命前的中国社会状态中,寻找它爆发的原因。材料呈现: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运用计量史学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层思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的讲述,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通过展现辛亥革命的内容示意图,使学生掌握其历程;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通过历史比较法,使学生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以及孙中山“三民主义”与“民有、民治、民享”的承继关系。
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基于学 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辛亥革命的一些相关内容,对辛亥革命的经过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力,但其历史知识储备 和认知能力仍然有限,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增强系统性、时序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