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扶持暂行管理办法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指通过培养和训练优秀运动员,为国家选拔和培养未来的体育冠军和运动健将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困难及解决之道。
一、现状分析1.1 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建立。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如设立体育特长学校、启动体育人才选拔计划等。
1.2 体制机制的完善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选才、培训、比赛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种协会、俱乐部等有关方面。
1.3 成绩的取得我国在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上屡获佳绩,这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困难探讨2.1 体育资源的不均衡在我国,体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后备人才的培养条件不平等。
一线城市拥有更好的体育设施和硬件条件,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资源相对匮乏。
2.2 教练队伍的不足目前,我国体育教练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基层体校和学校体育方面。
教练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足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
这一方面导致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不够健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三、解决方案3.1 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和场馆,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资源。
3.2 提高教练水平加强对教练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教练服务。
3.3 发展体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形成健全的体育产业链,为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评台。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0年“三支一扶”大学生接收上岗等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0年“三支一扶”大学生接收上岗等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0.09.19•【字号】吉人社办字[2010]216号•【施行日期】2010.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0年“三支一扶”大学生接收上岗等工作的通知(吉人社办字【2010】216号)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吉林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我省2010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经笔试、面试、调剂及公示,共确定411名大学生到乡镇基层单位从事“三支一扶”工作。
为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接收及相关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体检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按照省“三支一扶”办确认和发布的招募人员名单组织体检。
体检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要求,参照修订后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用)》执行,确保我省招募人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体检费用由被招募人员自行承担。
二、安排培训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对通过体检,确认招募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有关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服务单位和岗位的基本要求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等。
同时,要对服务地的生活、民情、风俗等予以介绍,使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基层工作。
三、报送信息各地要将最终招募的“三支一扶”大学生信息按要求填入数据录入模板(模板请于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上自行下载),于10月15日前将电子版报省厅就业促进处。
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
附件一遵义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我市“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促进业余训练的开展,加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巩固遵义竞技体育在全省的优势,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下简称人才基地)。
第三条人才基地是由各县(市、区)体育部门申报,市体育局行政部门审批,地方体育行政部门管属,具有较高训练水平,实行集约化管理,为我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单列训练机构。
第四条人才基地须集中本地区,本单位人力、财力、物力,实行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扩大,提高本项目的训练规模和水平。
第五条人才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训练水平,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后备人才输送的数量和质量,保障市各项目运动队,选拔人才的需要。
第二章检查评估第六条人才基地认定后第二年9月开始由市体育局组织考评小组对人才基地进行检查评估,评选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等次,以提高人才基地的创办质量。
第七条人才基地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通过对人才基地进行的检查,各人才基地如有下列问题之一者,将视为不合格:(一)不参加或不按规定人数参加全市年度少儿锦标赛。
(二)参加全市少儿比赛未进入团体总分前六名。
(三)检查的当年未输送5人体育后备人才。
(四)年度检查评估得分未达到60分。
(五)全市年度少儿锦标赛中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违规行为。
第八条检查评估不合格的人才基地,将给予以下处罚:(一)第一年警告,于评估当时起一个月内制定整改方案。
(二)取消当年人才基地经费投入。
(三)连续两年不合格,取消人才基地称号。
第九条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有下列问题之一者,取消人才基地的称号,并全市通报:(一)挪用市体育局下拨的人才基地专项经费的。
(二)当地政府部门没有单独将人才基地训练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拨款的。
(三)人才基地有严重造假行为的。
第十条被取消人才基地称号的单位须向市体育局写出书面申请,获得许可后在新周期重新参加评估认定。
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做法和经验
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做法和经验标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与实践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保证运动项目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关键。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在体育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效率。
本文将深入分析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做法和经验,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构建科学的选拔体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是培养工作的起点。
有效的选拔机制能够确保有潜力的运动员被及时发现并得到专业的训练。
一个科学合理的选拔体系应当包括多级筛选过程,如初选、复选、定向选拔等环节,并结合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技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例如,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成功的背后是一套严谨的选拔和培养系统,从基层学校到国家队,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
二、制定专业化的训练计划后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计划。
这要求教练团队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训练内容不仅要注重技术技能的提升,还要包括体能训练、心理辅导、营养指导等多方面。
例如,德国足球青训系统以其全面性和长期性著称,不仅培养出了一批批顶级球员,也成为了世界足球学习的典范。
三、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优秀的后备人才需要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
这包括良好的训练设施、健全的医疗保健体系、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家长、教练和社会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例如,新加坡游泳队就非常注重营造积极的训练氛围,通过家庭式的管理方法,让运动员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训练中。
四、实施教育与训练相结合的政策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是现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如何在保证运动员训练的同时,不忽视其学业发展。
这种模式有助于运动员全面发展,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美国大学体育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许多优秀运动员在保持竞技水平的同时,也取得了学术上的成功。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划方案
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划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校园足球为契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学生体制健康标准》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积极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提供服务。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一)工作目标1、运动成绩目标:争取我校运动员在学区运动会上实现团体第一的突破。
确保在全学区运动会上金牌和总分列前二位,争取入第一位。
基本建成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训练规模布局分别达到5、10和20人,向高一级学校输送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逐年增加。
积极举办每年一次的运动会。
2、输送目标:校级足球传统项目训练队一个,课余训练运动员包括体育尖子学员10名以上。
力争我校每年向上一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各级业余体校、运动学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10人。
努力将我校足球项目构建成学区、县级重要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二)主要工作措施:1、加强校足球训练场地的建设,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以巩固优势、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为方针,根据我校实际,突破足球多金牌项目,提高游泳、乒乓球项目,发展足球、篮球、软排球等集体项目。
全面落实业训经费,建好校级代表队。
积极促进、引导、鼓励各个班级创办各种形式的业余兴趣活动小组,拓宽业余训练渠道,扩大业余训练规模。
2、深化教体结合,教体结合是培养和造就体育后备人才工作中根本性的战略措施,坚持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奥运后备人才为目标,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体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教体结合的有关文件和政策,在优秀体育苗子入学、升学、借读、学籍、训练、输送、竞赛、加分等各个环节给予重点保障。
学校体育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考核有总结,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班主任、辅导员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工作内容,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培养引进体育人才方案
培养引进体育人才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人们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和需求不断增加,对于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正确制定和实施培养引进体育人才方案,对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方向为保证培养体育人才的效果和质量,培养方向需要根据当前国内外体育事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来确定。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国家整体发展和地方特殊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根本上提高培养效果。
根据国内外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培养方向应该选择如下几个方面:项目专业根据我国体育人才的分布情况和发展需求,重点培养田径、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体育项目。
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同时,也要培养很多专业领域的教练和管理人员,为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高水平赛事培养极具竞争力的选手,需要有足够的高水平赛事作为平台。
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以国家和地区为基础的联赛以及建立一些世界级的赛事,为培养和选拔人才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外籍教练外籍教练弥补我国缺乏高水平教练员的问题,为运动员提供系统化的训练和更高水平的技术指导。
由于外籍教练通常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更高的技巧水平,能够快速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竞争力和表现。
因此,外籍教练的引进,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招生计划在确定培养方向之后,需要制定具体的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精准地确定所需招生人数,并针对不同的招生对象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高校招生高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可以在校期间将其培养成优秀的运动员或者教练员。
为此,在高等学校内需要设立相应的专业,招收与培养方向相符的相关专业的学生。
社会招生社会招生可以吸收各地对体育有所爱好和经验的人才,针对不同的招生对象,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部分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为了增加接受培养的人数,社会招生可以通过各种广告宣传、报刊杂志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招生信息。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06•【字号】吉政发〔2021〕26号•【施行日期】2021.1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吉政发〔2021〕2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现将《吉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6日吉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体育强省和健康吉林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科学健身内涵,扩大健身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全民健身标准化建设,为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到2025年,全民健身氛围更为浓厚,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基本建成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服务体系,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带动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成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
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发挥基地培养高水平羽毛球后备人才的作用,促进我国羽毛球运动竞技水平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工作目标:在全面贯彻“体教结合”方针基础上,带动本地中小学生,开展经常性的羽毛球体育活动,为各省区市和国家队发现、培养和输送人才,建立我国青少年羽毛球人才库和培养体系,为发展体育事业做贡献。
第三条基地实行申报、认定、命名、考核、激励管理制度。
第四条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羽毛球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及青少年羽毛球俱乐部等具备办学资质的单位均可依据标准书面申报参加基地认定,但认定期间内受到各级体教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处分的单位除外。
第五条中国羽毛球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羽协”)负责基地的认定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与审批第六条中国羽协于每周期后备人才基地评审前发布申报通知。
各申报单位应当按要求认真填写中国羽协统一制定的基地认定申报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有关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第七条基地认定条件包括组织重视程度、教练员水平、学生规模、训练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人才输送等指标。
各单位须自评达到认定条件标准80分以上,方可作为候选单位进行申报。
第八条基地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上周期已被命名为基地的单位,期满后命名自动取消,在新周期仍须向中国羽协重新申报,并参加新周期的认定工作。
上周期考核不合格的基地,则被取消参加下一周期基地申报的资格。
第九条中国羽协负责对基地候选单位进行统评认定工作。
第三章认定、命名与奖励第十条基地统评结果将作为基地认定和命名的最终依据。
第十一条基地实行审定命名制度。
基地每两年申报、命名一次,在新周期之初颁布基地的名单。
上一个周期考核达到“优秀”的基地,在周期评审中自动获得下一届新周期基地称号。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吉发[2003]13号文件精神,加快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强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要求、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队伍,促进吉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决定实施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以下简称“工程”)。
“工程”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为核心,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重点,适应我省高新技术发展和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加大投入,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凝聚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拔尖创新人才队伍,为促进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高层次骨干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工程”总体目标任务是:围绕工业省、生态省和科教省建设的目标,根据我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远景规划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经过5年努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利于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与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起有利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
在我省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核心技术、重大工程技术和重点学科领域里按不同层次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第一层次:10名左右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业绩突出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第二层次:100名左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带头人;第三层次:1000名左右在各学科和技术领域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
三、领域、条件和对象(一)选拔领域:具有战略性意义、代表当代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领域;具有科技先导性意义的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先进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科技产业化意义的支柱产业核心技术、重大工程技术和重点学科领域;适应经济国际化需要的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现代管理领域等。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吉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吉政办函〔2021〕62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吉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函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吉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吉政办函〔2021〕62号省教育厅、省体育局:你们关于建立吉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收悉。
经省政府同意,现函复如下:省政府同意建立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牵头的吉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附件:吉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4月27日附件吉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健康吉林和体育强省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国办函〔2020〕122号)和《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体发〔2020〕1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强对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经省政府同意,建立吉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职责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执行国家相关部委以及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意见要求,统筹协调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完善全省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格局;强化各级政府落实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研究提出落实《意见》的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抓好《意见》任务措施的落实;加强对《意见》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按程序报告工作;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促进我市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向国家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经市政府研究,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体教结合工作,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构建体教结合新模式,走规模化发展之路。
认真贯彻选好苗子、系统训练、加大输送、积极提高的青少年体育训练方针。
重点发展优势传统项目,推动x教育、体育事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一)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义务共尽、成果共享。
(二)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享受体育锻炼的快乐,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三、目标任务到x年,完成以下目标任务:(一)全市各校备选训练项目: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套路、散打、游泳、举重、摔跤、跆拳道、足球、排球共13项,其中全市普及性项目为:田径、篮球。
(二)常年在训运动员城区达300人以上;每个项目不少于30人。
(三)学校(指市直、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在2000人以上的每年必须保证有2-3个项目在训,在2000人以下的每年必须保证有1~2个项目在训。
(四)每年x体校到各训练学校选拔体育苗子3人以上。
(五)尽快在城区建设1所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为体教结合重点项目训练基地学校,使他们成为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示范学校。
四、实施方法(一)加强体教结合工作,建立“一条龙”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1、各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和学生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开足体育课,不准以任何借口挤占体育课。
2、要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并实施体育艺术“2+1”活动方案,组建学生运动队,开展经常性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为培养和发现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打好基础。
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指对具备体育天赋和潜力的年轻人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制定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旨在规范培养流程和方法,提高培养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一个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例子。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良好的体育基本功和素质,具备专项技能的运动员。
2.培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和良好品德的运动员。
3.培养具有自信心、毅力和适应力的运动员,能够在竞技场上取得优异成绩。
4.培养具有优秀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在体育界有所作为的运动员。
二、培养内容1.基本功和素质训练:包括体能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
2.专项技能训练:根据运动员的天赋和特长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如篮球运动员的投篮技巧、足球运动员的控球技巧等。
3.心理素质训练:培养运动员的竞争意识、信心和耐心,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
4.赛事训练和经验积累:定期组织运动员参加各种赛事,积累比赛经验,提高应对比赛压力和竞争的能力。
三、培养流程1.选拔:通过选拔赛等方式,从学校和社会中选拔具备体育天赋和潜力的年轻人。
2.初步培养:对选拔出的运动员进行基本功和素质训练,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和意志品质。
3.专项培养:根据运动员的特长和个人发展目标,对他们进行专项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4.赛事锻炼:定期组织运动员参加各级赛事,提供与同龄人交流、比拼的机会,积累比赛经验。
5.优胜劣汰:根据赛事成绩和培养效果,对运动员进行评估和选拔,留下有潜力的继续培养,淘汰成绩不理想的运动员。
6.高水平训练:对具备一定潜力和发展前景的运动员,提供更高水平的训练和竞技机会,培养他们成为国际级运动员。
四、培养方法1.集训制度:建立集中培养的制度,将运动员集中起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在相互之间切磋和竞争中提高。
2.专业教练:配备专业的教练团队,由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练员进行指导和培养。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7.11.10•【文号】体青字〔2017〕99号•【施行日期】2017.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11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体青字〔2017〕99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关系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现就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一)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
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为重点,以增进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质达标为抓手,加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坚持以校园足球为引领,积极推进“一校一品”建设。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以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冰雪和民族传统体育等项目为重点,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活动。
支持学校通过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各级各类体校联办运动队、组建校园项目联盟等形式,创新体育后备人才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培养模式,打造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共同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促进校园体育普及、推动学校运动队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通过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命名和动态评估工作,强化品牌建设,逐步优化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项目结构和赛事布局,以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龙头、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骨干、市级和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稳步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数量和质量。
如何选拔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如何选拔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怎么选拨和重视培养最优秀体育人才:教育专家的视角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科学的选拔和比较有效的培养体系。
教育专家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以真正的科学理论和专业的知识,为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科学选拔:基础是人才培养的起点选拔是体育人才培养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科学的选拔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掘潜在的优秀体育人才,为后续的训练夯实基础。
1. 多维度评价:民间选拔往往过于崇尚单一指标,如身高、体重等。
教育专家提倡多层面评价体系,除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还要考量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以更全面地评估人才潜质。
2. 早期干预:许多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天赋在幼年时期就已显现。
教育专家建议将选拔范围扩展至青少年群体,进行专业测试和评估,早期发现和培养具有高潜力的苗子。
3. 科学测试:在层层选拔过程中需要科学的测试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客观地评估人才的运动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科学训练: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关键科学的训练是体育人才成长的关键。
教育专家认为,训练体系应遵循科学规律,崇尚个性化发展,并增强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训练效率和效果。
1. 科学训练计划:依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专项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并随着运动员的成长不断调整。
2. 个性化训练:每个运动员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教育专家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运动员的体质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3. 技术与心理训练并重:体育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锤炼。
教育专家倡导技术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培养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毅力品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4. 科技助力: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有效提升训练效率和效果。
教育专家建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康复技术等,指导运动员提高训练质量,尽量减少过度训练造成的伤害。
三、优秀团队建设:人才成长重要的保障优秀体育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优秀团队的支撑。
体育局关于加强体育人才选拔培养的工作计划
体育局关于加强体育人才选拔培养的工作计划一、引言体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提高我国体育水平,体育局制定了加强体育人才选拔培养的工作计划。
二、加强青少年选拔工作青少年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阶段,我们将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在学校和社区建立体育训练基地,为优秀的青少年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和机会。
通过组织体育比赛和选拔活动,发现和培养更多有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
三、改善体育设施条件良好的体育设施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基础。
我们将加大对体育场馆和训练设施的建设投入,确保各级体育场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
通过与企业合作,争取资金支持,来改善体育场地、器材和训练设备,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
四、加强培训机制建设体育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优秀的场馆和设施,还要有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
我们将建立健全的体育人才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加强对教练员的培训和评估,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指导水平。
通过培训和培养,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国际竞争力的教练人才。
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体育事业是国际性的,我们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体育训练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体育水平。
同时,组织我国体育人才进行国际交流,参加各类体育赛事和培训活动,增加他们的国际经验和竞争经验。
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人才。
六、加强对优秀运动员的关爱与激励优秀的运动员是体育人才中的佼佼者,我们将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和激励。
建立健全的奖励制度,为优秀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和生活待遇。
同时,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在体育事业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七、加强体育人才的跨界培养体育人才的培养不仅限于体育领域,我们还将加强跨界培养。
与教育、科技、文化等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将体育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多元技能的体育人才。
体育运动学校办校暂行规定
体育运动学校办校暂行规定体育运动学校办校暂行规定(91)体群字131号)(1991年7月8日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促使体育运动学校遵循体育、教育规律健康发展,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体育运动学校是在对学生进行体育专业教育的同对,进行系统的竞技运动训练,读训并重的中等专业学校。
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训练需要,体育运动学校需附设的中、小学班(以下简称附设班,独立办班或与当地中、小学联合办班均可),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并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条体育运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和合格的中等体育专业人才。
第四条体育运动学校由当地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以体育行政部门领导为主。
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在文化课教师和教学设备的配备等方面给予支持。
体育运动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和教学业务上应接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体育运动学校办校暂行规定第五条体育运动学校的设置应当按照国家教委关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规定的审批程序,由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体委。
国家教委普通备案(已批准成立的补报两委备案)。
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同意备案后方可招生。
第六条体育运动学校中专学生规模应不少于120人。
第二章学制、招生和毕业第七条体育运动学校学制三年。
因训练、竞赛需要,可延长一年。
第八条体育运动学校招生纳入国家招生计划。
主要招收体育运动学校附设初中班、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招生工作可提前单独进行。
考生需参加体育、文化课考试和体检。
体育考试符合要求者允许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的中等体育专业文化课招生考试。
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中专录取标准者方可录取。
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实施方案
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实施方案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实施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应该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选拔工作不仅仅应该注重选手的身体素质,更应该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选拔实施方案中应该包括对选手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察和评估,确保选拔出的后备人才具备全面的素质。
其次,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公平公正。
在选拔工作中,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每一位参与选拔的选手都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实力。
同时,选拔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杜绝一切形式的舞弊行为,确保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
再次,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实施方案应该注重长期持续的培养。
选拔出优秀的后备人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长期持续的培养。
因此,选拔实施方案中应该包括对后备人才的长期培训计划和发展规划,确保其在体育事业中能够持续成长和进步。
最后,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实施方案应该注重与学校、俱乐部等机构的合作。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俱乐部等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在制定选拔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与学校、俱乐部等机构的合作机制,确保选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公平公正、长期持续的培养以及与学校、俱乐部等机构的合作。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选拔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工作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重视运动员选材的工作体制与机制建设
或横向的分析研究 ,提高项 目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数据反馈 :每次测试工作结束后 ,均应及时将数据的评价结果 反馈给带队教练员和训练管理部门 ,提供的数据 用于训练 ,促进选
4运动 员选材 的追踪性观察
众所 周知 ,运动员选 材是 一个连续 、长期 的动态追踪与观
材和育才更加有机 的结合。
研选材部 门,确 立签发人员。
的 总体 发展 情况 ,实施 追踪 性观察 。特 别对于那 些具有特 质
( 天赋 )的 “ 大器晚成者 ”,要善于保护 ,从生长发育监控和
撰写论文 :选材 岗位配以专业技术人 员,要求参加课题研究 , 撰写科研论文 ,参加2 年一次的优 秀论文评选 。
考核评估 :每年年终 ,各级选材领导小组要对选材工作进行年
3运动 员选材 的年度性 工作
31制订运动员选材的工作计划 -
根据 体育局 的体 育发展战略 、项 目布局及运动 员选材 领导小 组的工作要求 ,安排全年选材工作计划。国家级优秀后备人 才基地 是运动员选材 的工作平台,优秀体 育后备人才苗子库是运动员选材 的主要对 象。年度性工作 由日常选材 的测试 、新生入 队进编的测试 与评价 、优秀苗子的年度性追踪测试与评价 、优 秀后备人才苗子库
输送移交 :凡运动员被吸收进入上一级训练单位 ,必须填报项
察过程 ,贯 穿于运动 员生长发育和 系统训练 的全过程 。通过各
种方式筛选 出来 的优 秀苗子 ,选材部 门要重点做好资料管理 ,
目运动员选材输送卡 ,将历年测试 数据移交至上一级训练单位 的科 建立优秀体育后备人 才苗子库 ,定期分析 ,及 时掌握后备人才
指标的评价。 每周设立门诊测试 日。针对教练员对一般儿童少年 、运动员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
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对特殊人才培养投入保障的工作力度,促进全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调动基层训练单位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抓好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省体育局决定建立吉林省优秀竞技体育苗子队伍,在省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中选拔适龄顶尖特殊人才纳入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库,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苗子运动员条件
第二条在省和国家注册的运动员。
第三条未达到国家注册年龄的运动员,必须持有其监护人签字,符合国家注册标准相关手续.
第四条未正式调入优秀运动队的青少年运动员。
第五条年龄原则上在18周岁以下,射击、射箭项目的运动员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第六条苗子运动员必须达到本项目一级运动员以上标准(含一级),特殊情况下须严格审批,可适当从二级运动员中优选。
第三章申报程序
第七条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申报先由基层训练单位选拔推荐,填写《吉林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推荐申报表》,上报主管市州体育行政部门。
第八条各市州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签字加盖公章,经省体育局相关项目管理中心审核确认,签字加盖公章后送省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复核,报送省体育局相关处室、领导审批后由省青训中心组织实施。
第四章测试评估
第九条省体育局选调各运动项目中心及科研医务单位相关人员,组成专家评估组,依据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的参赛成绩,进行运动专项测试、文化课考试、综合评估。
第十条专家评估组依据重点项目选材入队标准,运动专项测试及文化课考试结果,对受测试运动员作出综合性分析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专家评估组负责对有争议的运动员集体听证,并对主教练的意见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为训练管理部
门提供决策依据。
第五章苗子运动员管理
第十二条被确定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要填写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登记表并建立个人档案。
第十三条被确认为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在跟踪期每年要组织一次运动专项测试和文化课考试,并根据比赛成绩进行评估,对不参加测试、比赛和成绩明显下降的运动员将取消苗子运动员资格.(运动员有出国训练比赛任务的除外)。
第十四条年度测试后专家评估组集中论证,提出分析评估和调整报告,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五条被确定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省体育局每年将提供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该项资金主要用于运动员服装、器材、比赛差旅费、营养、伙食补助费等。
专项资金不可挪做它用,如有违规将终止扶持资金。
第十六条文化课测试将实行3%-5%的末尾陶汰,被陶汰者不再视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
第十七条已调入优秀运动队进编的优秀运动员不再给予资金扶持.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解释权属省体育局。
第十九条优秀后备人才苗子队伍组织管理工作由省青训中心负责。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1.吉林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推荐申请表
2。
吉林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队伍建设组织机构名单
吉林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运动员推荐申报表
附件1 附件2 填表日期:
吉林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队伍建设
组织机构名单
组长:宋海友吉林省体育局副局长
执行副组长:曲永凯吉林省体育局训练竞赛处处长
刘东波吉林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负责人
宋智光吉林省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主任
李国财吉林省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副调研员副组长:钱辉吉林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
王庆森吉林省体育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董玉萍吉林省体育局田径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乔长生吉林省体育局乒曲篮武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厉达岭吉林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陈喜光吉林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夏茂春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校长
栾天虹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
成员:唐彬蔚吉林省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
周元媛吉林省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
肖明臣吉林省体育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
秦刚吉林省体育局田径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
王丁彦吉林省体育局乒曲篮武运动管理中心郭洪茹吉林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
张宏涛吉林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李殿军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
李木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