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生物》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 (5)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3.4《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3.4《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单细胞生物》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主要介绍了单细胞生物的种类、结构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对草履虫等典型单细胞生物的观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如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
同时也阐述了单细胞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单细胞生物的利用和防治。
四、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理解单细胞生物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的特征。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培养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3.探究实践:让学生参与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实验,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正确认识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理解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教学难点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
正确看待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8分钟)教学环节:教师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开头是一段微观世界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各种微小的生物在水中游动、觅食、繁殖的场景。
视频画面清晰,色彩鲜艳,配上轻松的音乐,给人一种神秘而奇妙的感觉。
教师活动:教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大家看这个视频(播放视频),在这个神奇的微观世界里,生活着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它们虽然个体微小,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活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微观世界,学习《单细胞生物》,探索这些微小生命的奥秘。
”学生活动:学生们全神贯注地看着视频,被视频中的微观世界所吸引。
有的学生小声地说:“这些生物好小啊,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微观世界的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自然地导入新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单细胞生物》教案
单细胞生物课题单细胞生物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教1. 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学2. 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目观点。
标3.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教学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实物教学法、调查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补充学生课前教师布置此项活动,学生倾听,达到资源共演讲享教一、导入新课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过知道了许多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其实,程在自然界中,还有一些生物体本身只有一个细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单细胞生物》。
二、探究过程( 一 )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学生两人一组。
① 练习制作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
②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对照课本中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图》,对比归纳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步骤,观察角度等。
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鼓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要提出的问题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应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对其他同学的做法有何建议?你看到了草履虫的哪些形态结构 ?( 二 ) 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每 6 人一组分组讨论“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起什么作用?”,然后总结出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再由每组小组长发言,教师归纳出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
由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引申总结出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 三 ) 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观看视频“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的探究。
学生 4 人一组。
尝试提出有关草履虫对各种刺激可能产生反应的问题。
1.学生第 1—5 实验小组:(1)讨论、分析、提出假设。
(2)假设:草履虫逃避食盐这种刺激。
初中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
初中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知道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难点: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单细胞生物。
2. 讲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及分类:明确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3. 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介绍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4. 探讨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讲解单细胞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活方式。
5. 总结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观察身边的单细胞生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草履虫对污水净化作用,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让学生亲身体验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及时解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
初中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和常见例子。
教学内容:1. 引入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2. 介绍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点。
3. 分类和介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例子。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单细胞生物,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概念:解释单细胞生物是指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3. 介绍特点:讲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点,如体积小、结构简单、无细胞组织等。
4. 分类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并介绍常见的例子,如细菌、酵母菌、草履虫等。
第二章:细菌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 掌握细菌的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
教学内容:1. 介绍细菌的形态特点。
2. 讲解细菌的结构组成。
3. 掌握细菌的生殖方式。
4. 了解细菌的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细菌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细菌。
2. 讲解形态:介绍细菌的形态特点,如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3. 结构组成: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4. 生殖方式: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如二分裂。
5. 生活环境:介绍细菌的生活环境,如土壤、水、人体等。
第三章:酵母菌教学目标:1. 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 掌握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
教学内容:1. 介绍酵母菌的形态特点。
2. 讲解酵母菌的结构组成。
3. 掌握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4. 了解酵母菌的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酵母菌例子,引导学生关注酵母菌。
2. 讲解形态:介绍酵母菌的形态特点,如单细胞、椭圆形等。
3. 结构组成:讲解酵母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4. 生殖方式:讲解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如出芽生殖、孢子生殖等。
5. 生活环境:介绍酵母菌的生活环境,如土壤、水果、发酵食品等。
第四章:草履虫教学目标:1. 了解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单细胞生物》word教案 (5)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单细胞生物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对学生认知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接触过单细胞生物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卡助学案设计意图个性处理导入查找、学习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常识。
饶有兴趣地随老师的引导进入新课。
解决问题。
揭示课题:这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肉眼很难观察到。
1、讨论,小组长记录本组的探究讨论结果。
2、进行实验观察,对照阅读1、提问:草履虫一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2、谈话:要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生活,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并对照教科书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文,并提出自己还想知道的问题加以讨论,组长记录。
观察教师演示的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提出问题。
解草履虫个结构的功能。
提出你还想知道的问题并加以探究。
演示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质疑深化实验操作,观察显微镜下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电脑查找和学习有关草履虫生活方面的知识,交流汇报。
《单细胞生物》教案
《单细胞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3、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能力目标:熟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
教学重点: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言]:伴随着虫鸣鸟啼的《湖天春色图》曲,CAI出示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细菌、酵母菌、眼虫、变形虫、衣藻、小瓜虫、喇叭虫、有孔虫、带藻、甲藻。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生活着各种动植物,还有不易见到的这些图片上的美丽生物,在每一滴河水、海水、甚至草尖上的每一滴露珠里都有可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此时此刻,它们或许就悄悄的漂浮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但我们却看不见它们,为什么呢?学生思考[讲述]: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
根据单细胞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又可分为单细胞动物和单细胞植物,虽然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是它们能独立地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提出问题]: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它们却能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为什么?学生活动饶有兴趣地观看这些单细胞生物。
并能区别出单细胞植物与单细胞动物。
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教师活动[讲述]:我们今天就以草履虫为代表来进行探讨。
CAI出示问题:(1)制作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观察草履虫的外形以及如何运动。
(3)草履虫是植物还是动物?理由?(4)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草履虫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观察草履虫]取一洁净的载玻片平放,在一端滴上一滴带有草履虫的培养液,放上少许棉纤维,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镜检,观察草履虫。
[播放FLASH]:草履虫的结构特征。
生活环境:草履虫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
初中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
初中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3)能够识别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图像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利用显微镜观察单细胞生物,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3)常见单细胞生物的识别。
2. 教学难点:(1)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常见单细胞生物的识别。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
(2)准备教学课件、图像和模型等教学资源。
(3)准备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区别。
2. 教学新课:(1)讲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讲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示例讲解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3)介绍常见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眼虫等。
3. 学生活动:(1)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图像和模型,总结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2)利用显微镜观察单细胞生物,记录观察到的结构。
(3)小组讨论: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单细胞生物的特点、结构和功能。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示意图。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功能。
3. 思考题: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保护单细胞生物的生存环境?六、教学延伸:1.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例如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单细胞生物》教学教案设计
《单细胞生物》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细胞生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单细胞生物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单细胞生物,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 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原生动物、真菌、细菌和藻类。
3.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
4. 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观察和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单细胞生物,进行生物学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细胞生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单细胞生物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单细胞生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讲解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
3. 显微镜观察:组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单细胞生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研究其结构和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见解。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单细胞生物的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认识水平。
初中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
初中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单细胞生物的主要代表生物及其生活习性。
3. 培养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2. 单细胞生物的主要代表生物: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等。
3.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及其代表生物。
2. 教学难点: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什么是单细胞生物?”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单细胞生物的概念,讲解其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等特点。
3. 介绍单细胞生物的代表生物: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等,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些生物的生活习性。
4. 分析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如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5. 探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单细胞生物在医药、食品、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7. 板书设计:单细胞生物定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生物。
特点: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繁殖能力强。
代表生物: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等。
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如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医药、食品、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单细胞生物的代表生物及其生活习性的掌握情况。
《单细胞生物》教学教案设计
《单细胞生物》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
2.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体积小、结构简单、代谢旺盛、生殖能力强。
3. 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原生动物、细菌、酵母菌、藻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和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单细胞生物的分类:介绍原生动物、细菌、酵母菌、藻类等单细胞生物的分类。
4. 展示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
5. 分析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观察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概念、特点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单细胞生物的研究动态和应用领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亲身体验单细胞生物的实验研究过程。
《单细胞生物》教学教案设计
《单细胞生物》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3)能够识别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图像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2. 单细胞生物的分类3.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4.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及其生活环境5.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3)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 教学难点:(1)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
(2)准备教学PPT、图像、模型等教学资源。
(3)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像,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单细胞生物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2)教师讲解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4.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和功能。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单细胞生物》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5)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单细胞生物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对学生认知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接触过单细胞生物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导学案)六、教学活动教学环节学习卡助学案设计意图个性处理导入查找、学习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常识。
饶有兴趣地随老师的引导进入新课。
解决问题。
揭示课题:这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肉眼很难观察到。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讨论,小组长记录本组的探究讨论结果。
2、进行实验观察,对照阅读课文,并提出自己还想知道的问题加以讨论,组长记录。
观察教师演示的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提出问题。
1、提问:草履虫一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2、谈话:要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生活,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并对照教科书了解草履虫个结构的功能。
《单细胞生物》教案
《单细胞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单细胞生物的常见种类。
(2)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3)阐明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意识。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草履虫的应激性。
(2)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棉花纤维、盐粒、糖粒等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内容。
(2)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如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单细胞生物。
(二)新课讲授1、单细胞生物的常见种类(1)教师讲解:单细胞生物是指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眼虫、酵母菌等。
(2)多媒体展示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1)以草履虫为例,讲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多媒体展示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图,让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外形,指出草履虫呈倒转的草鞋状。
结合图讲解草履虫的结构,包括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和小核)、纤毛、口沟、食物泡、胞肛等。
(2)讲解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
运动:通过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摄食:口沟摄取食物,形成食物泡,在细胞质内消化。
《单细胞生物》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人教版 (0)
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是一节包含了实验操作的生物课,实验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因为单细胞生物的个体十分微小,不易看到,所以课前学生很少见到单细胞生物。
在本节课中,首先让学生观察一杯水,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在看到显微镜下的一滴水中有大量的单细胞生物引入课题,然后再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再设计实验过程中,学生先用肉眼观察试管中的草履虫,只能看到小白点,明确草履虫的个体十分微小,用肉眼很难看到,所以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其结构,其次学生们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草履虫为活的生物,在不停地运动,要想看清其内部结构就要想方法限制其运动,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再进行讨论,说出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开展和全面开展。
2.学生当堂学习效果学生从情景教学中获得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草履虫的结构,认识到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单细胞生物也能独立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并通过观看视频熟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了生命的珍贵,大自然的神秘,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好奇心。
第六章保护植被,绿化祖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2.说明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3.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过程与方法: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突出STS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绿化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帮助学生认识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三、教学难点: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2024年七年级生物《单细胞生物》公开课课件
2024年七年级生物《单细胞生物》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章第1节《单细胞生物》。
主要内容包括: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及特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显微镜下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单细胞生物,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和特点,显微镜观察方法。
难点: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幻灯片、单细胞生物模型。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生理盐水、显微镜操作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解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单细胞生物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原生动物真菌植物2.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结构简单生活习性强分布广泛3.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品发酵污水处理疾病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单细胞生物,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简述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答案:(1)酵母菌:真菌,进行发酵作用;草履虫:原生动物,能净化污水;衣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品发酵、污水处理、疾病传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单细胞生物的知识。
2022年人教生物《单细胞生物5》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
入
新
课
展示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g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0.92%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小
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指导学生做达标检测题。
学生个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收获。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保护植被。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叶片的结构:(1)上表皮 (2)叶肉 (3)下表皮 (4)气孔 (5)叶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难点
解释气孔的开闭机制。
教学
准备
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课前调查: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
《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引导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构建水循环的图表。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各小组互相补充。
观察:图3-31“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细胞生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对学生认知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接触过单细胞生物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导学案)
六、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学习卡助学案设计意图个性处理
导入
查找、学习
有关单细胞生
物的常识。
饶有兴趣地随老
师的引导进入
新课。
解决问题。
揭示课题:这些生物是由
一个细胞构成,肉眼很难
观察到。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讨论,小组长
记录本组的
探究讨论结
果。
2、进行实验观
察,对照阅读
课文,并提出
自己还想知
道的问题加
以讨论,组长
记录。
1、提问:草履虫一般生
活在什么环境中?2
2、谈话:要了解单细胞
生物的生活,请同学
们用显微镜观察草履
虫,并对照教科书了
解草履虫个结构的功
能。
提出你还想知道
的问题并加以探究。
演示草履虫的形态和运
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观察教师演示的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质疑深化
实验操作,
观察显微镜下草
履虫的形态和运
动。
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操作电脑
查找和学习有关
草履虫生活方面
的知识,交流汇
报。
各组代表就本
组讨论的问题的
结果进行表达。
教师评价时,学
生听课记录。
阅读交流单
细胞生物与人类
的关系。
讲述实验中应注意的问
题,引导、鼓励学生利用
实验仪器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利用
电脑网络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结果的表
述。
认真倾听,适时予以指
导。
检测
生独立完成探
究并矫正答案
调控,组织交流,点拨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概念:
2、常见种类:
3、草履虫结构及其功能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A.有益
B.有害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3.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过程与方法:
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突出STS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绿化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帮助学生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三、教学难点:
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调查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有关“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观看了影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想法?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100万年前陆地上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4千年前中国开始大规模地砍伐森林,使黄河流域沦为一片裸地;5百年前欧洲森林被垦成农田;1百年前北美森林遭到惨重毁坏,尾随而来的是遮天蔽日的“黑风暴”,千百万吨肥沃细土卷入高空。
全世界的森林,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厄运和浩劫。
我国现在的植被如何?我国植被面临哪些问题呢?
二)预学:预习本节课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世界部分国家森林状况统计表:
国家森林面积/X10‘hnl2 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hn2 前苏联74595.8 35 2.15
巴西56600.7 67 3.76
美国20957.3 23 0.84
加拿大24716.4 27 9.32
中国13379.9 14 0.12 印度尼西亚11567.4 64 0.64 印度6495.9 22 0.08
[讨论]
(1)、我国的森林面积的人均占有量是多少,覆盖率又是多少?
(2)、分析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和人均森林面积的现状,想一想我国森林占地面积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何差异?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三)探究及精导: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六种植被的特点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
习活动,观察书上插图,结
合经验互相交流,在教师引
导下进一步分析本地情况。
创设问题情景,出示图片,
指导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全
班交流,作为一员参与交流,
对交流做引导、点评,保证
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属少林国家,并且资源分布不均匀4人小组合作粗略计算,然
后进行横向比较(各国森林
面积和人均占有绿地面积)
或纵向比较(建国以来各时
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
的面积),通过比较发现问
题,分析原因。
出示表格(如各国植被情况
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组织交流,并作出评价。
2、我国森林面积和草原面积日益减少,并呈现退化现象先看一看,想一想,然后4
人小组议一议,之后以“假
如我是一棵树,我想说……”
为题进行角色模拟,进一步
表达感情。
播放一段森林受到破坏的录
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和交
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性角
色模拟,激发学生情感。
四)提升
1、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B.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C、目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衰退的趋势
D、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2、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
A.13.92% B.68% C.33% D.27%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