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山水画成就
中国山水画
3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元朝人画山水的基本态度有了改变,不 像宋朝人那么追求真山真水,却注意自己的 有笔有墨,大家所谓的“宋人丘壑”和“元 人笔墨”正是对比。换言之,宋朝人爱大自 然胜过笔墨,而元朝人爱自己的笔墨胜过大 自然,这就是元朝画家笔墨趣味特重之所由 来。
3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元代于1279年灭南宋,并废除了五代两 宋的画院制度,遂使中国山水画的演变自然 而然走向另一个方向,那就是文人的气息重 了,书法的气味重了,笔墨的趣味重了。由 于文人多半书家,就形成了题跋泛滥的一种 特殊现象。
1
荆浩《匡庐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运用坚劲而密集的皴法, 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石的 凹凸明暗和纹理结构,并 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的水 墨,创造出富有质感的画 面,表达了既雄伟又深远 辽阔的意境,有“全景山 水”之称。
《 匡 庐 图 》 五 代 荆 浩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1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关仝
构图上以一条河从左向右斜下而 流,将画面分割成“z”字 形。河右边是起伏的山峦,以高远法 向上画出巨峰,突兀高耸,形如卷云, 这是关陇山川的特色;河左岸地势略 为平缓,有一座木桥连接两岸,桥上 及岸边都有行人,骑驴或者徒步向旅 店走来。
《关山行旅图》,水墨绢本 ,144*97
台北故宫博物院
1
荆浩、关仝tong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荆浩、关仝的山水画被认为是以黄 河中游两岸的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的, 为大山大水式的全景构图,是北派山水 的代表。
1
董源、巨然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江南山明水秀,对这一地域山水描绘的画家以南唐 的董源最有名。董源,南京人,官作南唐的北苑副使, 宫,草木丰美,山峦明秀的风光。他的画没有明 晰的浓墨勾勒的外轮廓线条,而是将笔、墨、皴、染结 合为一,传达江南草木华滋,湖光山色的特点。传世作 品有《潇湘图》、《夏山图》等 “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 观则景物灿然”。
五代山水画家
第二首《答大愚诗》云:"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 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岩水喷泉窄,山根到水平,禅房时一 展,兼称苦空情."由此可见荆浩的画,全是大山,大树, 属全景式的水墨山水画;同时可见其作画时的气魄,用笔用 墨画树画云的方法. 孙承泽评他的一幅山水画说:"其山与树,皆以秃笔细写, 形如占篆隶,苍古之甚,非范关所能及也."他的技法对皴, 擦,点,染,都有进一步的建树.他的被钩布置恰当,笔意 森然,无凝滞的痕迹;他好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原,百丈危 峰,屹立于青冥之间,至为雄健.他画画很刻苦,画松树要 写数万本.从实践到理论,对我国山水画的发展都做出伟大 的贡献.宋元画家,均所代背景:
以专画山水而自适的荆浩,自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 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荆浩创作的山水画卷,据宋代《宣和画谱》记载,有22 题,今存作品仅两幅:《雪山行旅图》,现藏于美国堪萨斯 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匡庐图》现藏于台北故官博物馆. 其中,以《匡庐图》最为著名,显露以文采自然的笔墨抒写 对自然生趣的体验,客观的拒绝中渗透着作者淡泊的主观情 思. 《匡庐图》纵185厘米,横106.8厘米,整个画面笼罩着 一片雄伟壮丽的氛围,同时交织空旷幽寂的意蕴,标志着山 墨山水画的真正成熟.
五代山水画家
荆浩 动漫原创 沈佳慧
荆浩的简介
荆浩(889—923),五代后梁杰出画家.字浩然.河南沁水 (河南济源)人.博通经史,善属文.唐未五代中原多战乱, 隐居在太行山的洪谷,自号洪谷子. 著《山水诀》一卷.尝同别人说:"吴道子画,有笔而无墨; 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另外, 他的《笔法记》,在山水画的发展史上也占有根重要的地位. 又从他的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的绘画作品风格.第一首《邺 都青莲寺沙门大愚乞画诗》云:"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纵, 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不留盘石,天边纵远峰.近岩 幽湿处,惟借墨不浓."
山重水复——五代美术
山重水复——五代美术一、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五代美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二、教学要求:了解五代山水画艺术的高度成就,与五代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的内在关联,了解制度建设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代画院设置对中国绘画传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五代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五代社会状态的内在关系。
2、五代山水画格局形成对中国山水画传统,乃至于中国画发展的影响。
3、五代院体绘画的基本艺术特色:徐黄异体的内在审美趋向。
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教学过程:一、五代中原地区的绘画活动与山水画家荆浩唐末,黄巢起义遭到镇压而失败,藩镇割据的形势更加严重起来。
唐朝政权倾覆以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分裂是藩镇割据的连继。
五代十国是:在黄河流域,以开封为都城(曾一度在洛阳)前后共有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同它们并存的是分散在长江上下游的十个国家,其中以西蜀、南唐和吴越较重要。
此外,北方契丹族建立了辽,党项族在西北建立了西夏。
五代十国出现新的政治中心,反映了全国范围内经济中心的东移与南移和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也反映了外族侵入形势的严重。
五代的美术,在绘画创作的方面大多在中原、西蜀、江南三地区内进行。
中原地区,由于长时期的战乱和契丹入侵,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只有到五代后期(后周柴荣)才逐渐安定下来。
中原地区的绘画活动,一般地承继唐代传统,而在某些方面可能出现了新的水平。
例如当时工匠画家韩求、李祝在陕郊画龙兴寺回廊列壁二百余堵,曾引起普遍的重视。
他们画后汉时代的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传经的故事,人物高达八丈,三门上的神像数十身都高二丈,可见他们的技艺水平,龙兴寺也因为这些壁画成为当时活动的中心。
山水画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应特别重视。
唐末五代的山水画家荆浩和他的追随者关仝对我国山水画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是古代重要画家之一。
唐末山水画流行的是屏风装饰(或壁画装饰),或大幅装饰在立屏上或小幅装饰在卧屏上。
以水墨画大山大水,雄伟壮阔,或画长松、古树和巨石。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雕塑与建筑艺术
雕塑
北宋雕塑以陵墓雕塑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节刻画。同时,佛教雕塑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 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彩塑等。
建筑
北宋建筑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出现了《营造法式》等建筑著作。北宋建筑注重斗拱的运用 和屋顶曲线的优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园林建筑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苏州的沧浪亭等 。
关注现实生活与人 文关怀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作品多关注 现实生活和人文关怀,对当代 艺术创作启示在于要关注社会 现实和人类命运,创作出具有 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的艺 术作品。
THANK YOU
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代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民 族融合的加深,美术也呈现出多元文 化的特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美 术风格相互交融。
五代两宋时期概述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但在这个时期里,美术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方和北方的美术风格 开始出现差异,南方以细腻、柔美为主,而北方则以粗犷、豪放为主。
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上承唐、五代之余绪,下开元、明、清之先河, 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风格多样,既有继承前代的传统风格,也有创新 发展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丰富的艺术瑰宝。
推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在技法、题材和审美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 新,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
新。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连 环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南唐官员韩 熙载家中的一次夜宴,画面构图
五代时期中国山水画格局的影响
五代时期中国⼭⽔画格局的影响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画派,特别是荆浩的《匡庐图》的出现,在⼭⽔画发展技法上,突破了隋唐之后⼭⽔画⼤多数局限于勾填和有勾⽆皴的画法,打开了注重皴法的⽔墨⼭⽔画的法门,这是中国⼭⽔画⾃形成以来第⼀次重⼤的变⾰和创新。
后来经过董源和巨然等的努⼒,使皴法更加丰富多样和成熟,从⽽确⽴了中国式⼭⽔画的独特的表现⽅法。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画派,在表现技法上,⼜创⽴了能够体现南⽅⼭⽔特点的“披⿇皴”。
这种由董源创⽴的“披⿇皴”技法,对后世影响极⼤。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明代"吴门画派"的沈周、⽂徵明,"淞江画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弘仁、⼋⼤、⽯溪、⽯涛),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
整个清代三百年的⼭⽔画,也⼏乎全都笼罩于“披⿇皴”的表现形式之下,继承者甚多,董源可谓是江南⼭⽔画派的开⼭⿐祖。
以董、巨为代表的南⽅⼭⽔画派的影响是深远的,其⼭⽔画艺术为后世的艺术家们继承发展。
北⽅的荆浩以雄强之势影响深远,著有《笔法记》⼀书。
提出“⽓、韵、思、景、笔、墨六要”,对“六法”有所发展,关仝是荆浩的继承⼈,以江南平淡⽔墨风格影响久远。
巨然继承了董源的⾐钵。
他们⼀直影响到后来各个时代,以⾄发展成南北宗说。
所以,五代时期的⼭⽔画是中国绘画技法乃⾄理论步⼊成熟时期,⼭⽔画在中国五代时的变化是最⼤的,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个飞跃。
⼭⽔被作为⽣息的环境加以描绘,创⽴了真实⽣动的北⽅峻岭和秀丽婉约的江南⼭川两⼤⼭⽔画体系。
"荆关董巨"四⼤家的出现,成为中国⼭⽔画发展史的⾥程碑事件。
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画派,开创了⼤⼭⼤⽔的构图,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画派,则长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景⾊,体现风⾬明晦的变化。
五代山水画
五代美术一、五代花鸟画“黄家富贵”“徐熙野逸”1、黄筌,西蜀最著名的宫庭画家。
师刁光胤,又吸取山水画家李昇、人物龙水画家孙位之长,“全该六法,远过三师”。
《写生珍禽图》。
擅长花竹翎毛,也能画人物佛道、山水,是一位技艺全能的画家,对宋代宫庭花鸟画风有重大影响。
黄氏承继唐代花鸟画风,所画多为宫庭中的奇禽名花,其画极细的线条勾勒,施以柔丽的色彩,线色相融,几乎不见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题材与手法)。
2、徐熙,院外花鸟画大师。
《雪竹图》。
他的画与诸黄注重用色的风格不同,注重“落墨”,徐铉评其落墨为格。
不拘泥于精勾细描,信笔抒写,注重表现,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色晕淡细碎为功”《梦溪笔谈》:“国初……诸黄画花妙在傅色……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
”题材“寒芦荒草,水鸟野凫,自得天趣。
”二、五代山水画的杰出人物有四人——荆关董巨,则为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五代山水画的成熟与发展,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体验自然,形成了南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两大流派,北方以荆浩与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及巨然为代表。
1.荆浩,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水,有较深的认识与感受。
他所画的山水多是北方的大山大水,构图都取全景式,气势宏阔。
他在《笔法记》中最早对从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拓展,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代表作《匡庐图》。
2.关仝,荆浩的弟子,刻意力学,卒得其法,有出蓝之誉。
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
传世有《关山行旅图》,其山水景物浑融,特别善于表现北方山水峻伟荒寒的景色,被称为“关家山水”3.董源,像王维一样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尤以后者著称,表达的景致平淡闲远,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
画面抒情自然。
他创造了用披麻皴与密密麻麻的点子皴,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独特手法。
成功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远近层次与湿润的特质,成为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文摘要:最初,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到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种,隋唐时期的山水画又有很大的发展,完全摆脱了作为人物画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审美对象出现在绘画中,并且构图、布局、透视等方面,也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有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一是水墨山水的盛行;一是各地画家以大自然为师,真实而生动地创造了南北二种山水画风格。
两宋山水画在山水画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北宋直承五代之风,延续和演进了北方山水画风。
南宋注重对画面诗意的发掘,南宋既继承了北宋传统,也有更多创新,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
到了元代,出现了一批集大成的一流画家,反映了美术创作的文人化趋势。
与五代、两宋相比,元代山水画创造了薄施淡赭、淡青的浅绛山水或以水墨作画;山水皴法,以“披麻”、“牛毛”、“折带”为主,诗、书、画得到进一步结合。
明代山水画的明显特征是前、中、后三期分别呈现不同特色。
早期山水画以浙派为代表,中期则以吴派代表,晚期以华亭派影响最大。
清代山水画势力最大的是号称“四王”和“三僧”。
到了近代,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山水画逐渐出现了新的转机。
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
关键词:山水画青绿山水水墨山水笔墨中国人的山水画不同于外国人的风景画,它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
风景,中国人称山水。
人间的自然景象,通过文化人手中之笔去反映表现,用文字描写就是文赋诗词,以形象去描绘就是绘画中的山水,是一个根源的两种表达方式。
春夏秋冬,朝暮白昼,风霜雨雪,山水表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体现了生命的意义。
山水和人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
作画如同作文,都作者情感的产物,实在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激情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画家也要有登临山水的雅致,作画时才能身临其境;此外,画家还要钻研章法和笔墨。
论五代、北宋山水画的地位与成就
R Ve go h kl f uD i(ied n sis a dS n y at e i谢n n t es i s a f y at ) n o gd n sy lo W v e
Z HANG il Ba-u
(c o l f c iey E gn eig& B i igC n tu t n D n g a eh oo y U ies y Do g u n5 3 0 , hn ) S h o Mahn r n ier o n ul n o s ci , o g u nT c n l nv ri , n g a 2 8 8 C ia d r o g t
技 法和 理 论 认 识 上 也 取 得 了前 所 未 有 的 突破 与 发 展 。
关 键 词 : 五 代 ; 北 宋 ; 山水 画
中图分类 号 :J5 0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7 —7 9 ( 0 9 20 7—5 6 39 7 2 0 )0—2 40
Th olton a v l pme t ofChi s o n a n wa e a n i e Ev u i nd De e o n ne e M u t i ‘ t r p i tng
之 于正经矣 。[., 可见 李 成 、关 仝 和 范 宽他 们 三 ”I30 ] 5 4 人 在山水 画艺术上所取 得 的巨大成就 和产生 的重要
影 响 。这 还 只 是 宋 人 自己 的评 论 ,若 随 着 后 世 山水 画 的艺 术 精 神 和 艺 术 风 格 的 转 变 , 则 可 另 列 出 五
( 莞 理工 学 院 机械 工 程 学 院 ,广 东 东 莞 5 3 0 ) 东 2 8 8
摘 要 :在 中 国 山 水 画 发 展 史 上 ,五 代 、 北 宋 时期 的 山 水 画 占有 很 重 要 的 地 位 , 这 一 时期 的 山 水 画
五代至宋初山水画的演化
五代至宋初山水画的演化作者:李东岳来源:《中国书画》2016年第03期五代至北宋前期,山水画获得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北宋初年取得空前成就。
这一时期,活跃在中原地区的代表性山水画家有荆浩、关仝、李成、范宽。
20世纪以来,其作品享誉世界,在全球各大博物馆被精心保存。
其成就对后世山水画发展影响久远,北宋郭若虚赞曰:“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1〕然而史料的评价毕竟难以直观地还原画家,作品是他们艺术成就的最好注解。
流传至今的宋画都得到了妥善保存,直接观摩原作或分析清晰图像,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试将五代至北宋前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五代前期、五代后期和北宋前期,这三个阶段大体处在10世纪前后。
至北宋前期,山水画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达到高峰,阶段性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其用笔用墨、石法树法、章法经营等均臻于成熟。
因此,上述几个因素作为判断依据,三个阶段的作品一脉相承但面貌有别,基本以时间顺序呈现出逐渐成熟到完备的状态。
一北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关仝,不知何许人也,初师荆浩学山水。
仝刻意力学,寝食都废,意欲逾浩……”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对其评价类似:“关仝,长安人。
工画山水,学从荆浩,有出蓝之美,驰名当代,无敢分庭。
”《宣和画谱》成书时,距关仝活动的年代已逾百年,它代表了北宋晚期对关仝山水画的官方评价,这种看法维持了宋初的评价:“关仝,长安人。
画山水早年师荆浩,晚年笔力过浩远甚。
”其中的核心观点表现为:关仝不仅师法荆浩,且后来在山水画创作上超越了荆浩。
现有《关山行旅图》《秋山晚翠图》《山溪待渡图》等,都是流传有序且较为可靠的关仝作品。
《关山行旅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无款,有王铎鉴藏款印,明清曾入内府。
《五代名画补遗》记载关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者,仝能一笔而成。
其竦擢之状,突如涌出”。
《宣和画谱》认为其山水“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中美术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曹家样(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
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2、顾恺之(2006年清华美院)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他的画以传神精妙著称,并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著名绘画思想。
传有后人摹临的作品《烈女图》《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迁想妙得(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
所谓“迁想妙得”,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4、以形写神(2006年清华美院、2007年山大艺术学院)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
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即“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5、《画品》南齐谢赫撰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书中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绘画的品评标准“六法”,并以此为依据,把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分为六个品第,各论其优劣得失。
6、谢赫“六法论”(2003年湖美、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清华美院)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后来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对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绘画理论,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
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8、比德说(2006年湖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浅析五代南北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
浅析五代南北⼭⽔画艺术风格的差异性2019-10-29内容摘要:五代时期的⼭⽔画在⼭⽔画史上占有举⾜轻重的地位,这⼀阶段开始形成南、北两派各具特⾊的⼭⽔,南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北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他们为五代时期的⼭⽔画做出了巨⼤贡献,将五代时期⼭⽔画⽔平发展到了极致,并对后世产⽣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南派北派⼭⽔画艺术风格传统⼭⽔画在中晚唐时期已经逐步⾛向独⽴,到五代时期更是以迅猛之势发展,并且贡献突出,成为⼭⽔画史上不可磨灭的⼀笔。
这⼀时期的⼭⽔画家在继承隋唐画家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胆创新,总结出了⾃⼰的⼼得体会,形成了独具艺术特⾊的绘画风格,将⼭⽔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峰。
这些⼭⽔画家中尤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最为有名,成就最为突出,并逐渐开始形成南、北两种不同的风貌,其⼭⽔画风格具有诸多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
⼀、不同的笔墨技法笔墨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艺术语⾔,⼀⽅⾯,作为描述中国画形成规律的⼀个对⽴范畴,笔墨典型地表达了中国画画理的阴阳辩证观念;另⼀⽅⾯,作为东⽅艺术的主流,笔墨是我们对⾃然万物充满智慧的创作性阐释,是⼀种有意味的追求审美价值的情感活动。
因此,笔墨在⼭⽔画中占有举⾜轻重的地位。
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体的轮廓、肌理都是不⼀样的,地貌的区别使南北画家在笔墨趣味上产⽣了较⼤差异。
北⽅⼭势地貌具有坚毅稳定的特征,所以北⽅画家的笔墨风格趋向雄强刚劲;⽽南⽅地貌则给⼈以松弛灵动的感觉,南⽅画家的笔墨风格则趋向柔和温润。
这⼀时期的⼭⽔画家⽤⾃⼰的笔墨语⾔阐释了南北⽅⼭⽔风格的差异。
北⽅画家⽤笔苍劲有⼒、⼲枯有道,画⾯线条遒劲挺拔。
以荆浩、关仝为例,荆浩所画的⼭⽔画线条直断中藏曲折,运笔⽅式⼲枯劲道,使线条具有峻厚中见⽣辣的美感。
这种⽤笔⽅式的表现,使画⾯体现出了古拙刚毅的⽓质。
从其作品《匡庐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树⽊、⼭体的⽤笔都⼗分肯定,⼤多是长线条,曲折处以短线相间,长短线条交相呼应,整个画⾯给⼈以苍古有⼒的感觉。
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画发展史脉络梳理
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画发展史脉络梳理按照题材内容的不同,中国画可以分为山水、人物、花鸟、风俗等几大门类。
教师证考试,对山水画的考查比重比较大,而且山水画发展脉络比较复杂,因此给大家梳理一下中国美术史当中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山水画最早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始端。
此画中开始出现山、水形象,但只是处于人物画的衬景地位。
此时山水画的发展离不开文学领域中山水画田园诗的发展,并且魏晋时期士人风气浓郁,思想文化氛围相对自由,一系列的因素促成了山水画的萌芽。
隋唐时期,山水画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隋代山水画家代表主要是展子虔,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并且绘制了著名的《游春图》,此画主要以俯瞰是构图为主,体现出画家对透视现象的认识,收到了“咫尺千里”的效果。
唐代山水画全面发展,不仅出现了青绿与水墨并举的流派分立现象,而且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
此时青绿山水主要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史称“大小李将军”。
尤其是李思训创立了大斧劈皴,为此后山水画中皴法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与之相对的是水墨山水,主要以王维为首的一批文人墨客,如王洽、张璪等人。
王维被宋代著名学者、诗人、画家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是对他水墨画成就的精炼总结。
除此以为,明末著名理论家董其昌在其重要的山水画理论“南北宗论”中将王维尊崇为南宗鼻祖。
除了王维,其他人在画史上也作出了突出成就,如张璪提出了关于在创作中如何处理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论,“外师造化,中的心源”。
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四分五裂,西蜀、南唐、中原三足鼎立,中国再次进入混乱时期,但也恰好再次迎来了艺术的再次繁荣。
此时山水画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原和南唐地区,以中原地区的荆浩、关仝,南唐的董源、巨然为代表。
荆浩、关仝的艺术风格主要是描绘北方关陕一带的风景,构图顶天立地,被称为大山大水的北派山水。
董源、巨然则是与之相反的南方山水,重在描绘南方山水的氤氲、朦胧,尤其是董源,独创了点苔法及披麻皴,在山水画描绘中尤为传神。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4,漓江画派 漓江画派是当代中国的绘画流派之一。所谓漓江画派,是指以表现时代 风貌为宗旨,以广西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以广西当代画 家为主要力量的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中国历史上就有很 多画家画过漓江山水或以漓江山水成名,如20世纪广西老一辈画家帅础坚、阳太阳、 黄独峰、涂克等也曾经创作出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漓江山水作品,为漓江画派的成长 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黄格胜为首的广西一批画家, 把创作重心放在描绘漓江山水和广西南方的风景上,逐渐形成了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 独特艺术追求的画家群体,这些画家以共同的艺术表现对象和相近的绘画风格,在国 内画坛独树一帜,引人瞩目,漓江画派逐渐形成。, 5,巴蜀画派 巴蜀画派所说的巴蜀画派和巴蜀文化一样是从广义上来界定的。从地域 上来说,巴蜀画派指包括重庆在内的四川地域内,以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为依托,包 括省内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绘画的流派总称。广义的巴蜀画派不仅指 四川本地的画家,还包括在其他地区的四川籍画家和许多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等高等 院校分布在各地的画家,以及入蜀多年为巴蜀绘画做出贡献的画家。在当今的画坛上 仍活跃着一批巴蜀画派代表画家,如龙瑞、范扬、陈野平等人
关山月(1912.10.25——2000.07.03),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著名国 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曾拜师“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
赵望云(1906~1977),河北束鹿人。平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以人物山水称著。 历任西北文物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文化局和省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术家 协会常务理事,美协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黄格胜为首的广西一批画家把创作重心放在描绘漓江山水和广西南方的风景上逐渐形成了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追求的画家群体这些画家以共同的艺术表现对象和相近的绘画风格在国内画坛独树一帜引人瞩目漓江画派逐渐形成
关仝——五代著名山水画家
关仝——五代著名山水画家关仝介绍中文名称:关仝别名:关同、关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生日期:907年(丁卯年)逝世日期:960年(庚申年)职业:五代著名山水画家主要成就:山水画被后世称为"关家山水"与荆浩、董源、巨然合成"荆关董巨"代表作品:《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等关仝tóng(约907-960年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五代后梁画家。
一作关同、关穜。
生卒年不详。
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
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
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
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宣和画谱》著录御府藏画中有其《秋山图》、《江山渔艇图》、《春山萧寺图》等94件。
传世作品有《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等。
《山豀待渡图》描绘大山下水滨有人待渡,画中大山矗立,石质坚凝,气象壮伟荒寒,与宋人论述关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者,(关)仝能一笔而成"(《五代名画补遗》)的风貌相似。
《关山行旅图》画深秋季节荒山中的野店行旅,勾皴简括有力,景物高深,虚实富有变化,穿插各种人物活动,使画面更富生活气息。
关仝不善画人物,画中人物多请胡翼代为绘制。
胡翼,字鹏云,五代画家,主要活动于后梁之际,善画佛道人物,也能画楼台车马,亦精于摹古。
关仝的画风对当时及后世均有很大影响。
北宋著名画家郭忠恕,早年就师事关仝,不仅气势宏伟,其笔法也不落俗套。
此外,关仝的弟子还有王士元、刘永、王端等。
王士元是汝南宛丘人,古人说他无一笔无来处,画精微,只是缺乏深山大谷烟霞之气。
刘永是开封人,曾习诸家山水,一日见到关仝的画,大为感叹:"此乃得名至艺者乎?向所谓登泰山而小鲁。
论五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与观察 , 最终 总结 出 了山石纹 理 、 阴 阳向背 、 质感 的表 现 i 手法 。 皴法 的发现及运用是 山水 画发 展的一大 突破 , 笔 墨 U z l - O 意识成为 了画家 的 自觉追求 ,可 以说五代 时期 山水 画已
发展成熟 。
荆浩是 北派 山水 画的开派宗 师 . 尤 为擅长 山水 画 , 其 山水 画 以 自然为师 . 曾在太行 山作过大量 写生 , 故多作北 方 大 山巨壑 、 “ 上 突巍峰 、 下 瞰穷谷 ” 的画 面 , 对后世 山水 画发展起到 重要 的推 动作 用 .在绘 画理论方面也有 突 出 贡献 。 现存 的《 匡庐 图》 水墨绢本 , 石 法方硬 , 皴法兼备 , 气 势雄 伟 。 图 中虽然是 画江南庐 山 , 但其 图中 的山势却 仍然 体现 出北方 山水 特征 。 画面 中整 个山势峻拔 挺峭 , 石 质感 很强 , 气势雄 浑 , 整幅画上 留天 , 下 留地 。 山石 的画法 圆中 带方 ,皴 法和渲染并 用 。荆浩 在艺术手法 上强调笔 墨意 识, 他所谓 的笔有勾线 有皴法 , 他所谓 的墨有阴 阳向背的 画面效果 。 这也 是 山水 画技法完全成 熟的标志 。 从这 幅画 整体来看 , 荆浩 的画充分 体现 出北方 山川的风貌 。 从一定 意义上说 , 标 志着 中国水 墨山水 画的成熟 。荆浩在 《 笔法 记》 一 书 中首次 提出“ 六要” 说, 这“ 六要 ” 即为 : 气、 韵、 景、 思、 笔、 墨 。荆 浩在北方 山水画艺 术和艺术理论 两个方面
二
生动的 北方峻岭 和苍 茫秀丽 的江 南山川 两大山水 画派 , 荆浩 、 关 仝与董 源、 巨 然 分 别 代 表 了 南 北 两 派 不
同的艺术风格 。五代 山水画的笔 墨意识也逐 步丰富起 来 . 笔 墨 意 识 的 自觉 追 求 成 了画 家们 的 目的 . 此 时
中国山水画发展概况
中国山水画发展概况(一)山水画的兴起山水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后期已逐渐发展成独立画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现今能查到最早的山水画原作作品是展子虔的《游春图》,从《游春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山画技法虽未达到完美程度,但已在很大程度上趋近于成熟。
(二)山水画发展到隋唐开始繁荣,不同风格竞相出现,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父子、王维、张躁宏、郑虔、王默。
(三)五代的山水画五代绘画达到了中古绘画的新水平,它对绘画自唐发展到北宋,起着桥梁的作用,五代设有画院的有西蜀与南唐。
西蜀在唐末时因少受战事影响,所以中原画家多避乱入蜀,致使蜀地绘画更为兴盛。
南唐中主李景,采取西蜀孟昶的办法,在宫廷也设立翰林图画院,因此各地画家闻讯,相继来到南唐。
有著名画家周文矩、顾闳中、高太冲、朱澄、曹仲玄、王齐翰、董源、卫贤、顾德谦。
五代的山水画总的来看“并非盛时”但有个别画家的成就是突出的,能代表这个时期的山水画最高水平的画家有荆浩、关仝、董源。
(四)宋代的山水画山水画至宋代,兴旺的景象前所未有,它向多方面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加多样。
五代荆浩所提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创作方法已能充分掌握并运用。
两宋山水画的题材内容逐渐扩大,它不只是探索山川自然奥妙,多数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如行旅、游乐、寻幽、探险、山居、访道以及渔、樵、耕、读等活动。
《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个时代的名作之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1清明上河图局部2宋代山水画的丰富与它的深刻性、在于画家的师法造化,熟悉山川自然的特性。
杰出的画家不但师法造化,而且还强调中得心源。
宋代山水画北宋和南宋各有特点,如北宋多大水大山全景图,南宋常有山明水秀的一角之图。
北宋山水画的的著明画家有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末期有米芾父子。
他们的代表作有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李成的《读碑窠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
中国美术史
隋唐五代美术唐代艺术特点:①融合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为集大成者,出现明显分科②技法更加完备,人物画更成熟,并注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种③山水画成熟并出现两大风格④出现鞍马走兽、牛马等名家⑤追求写实并注重对性格的刻画佛教造像在隋代统治阶级上层的提倡下重新活跃起来人物画和道释人物画是隋唐绘画的主流,其成就最为辉煌唐代人物画取得的成就最高,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五代绘画艺术四大成就:①五代绘画在60年间达到新水准,发展了唐代艺术的世俗倾向,在艺术技法样式方面为绘画扩大了领域②画院画家的活跃为突出现象,反映了具有一定社会基础的绘画艺术的发达③绘画技艺的发展随着商业的发达而得到发展,绘画技巧日益提高④五代绘画在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上都有表现人物画阎立本(初唐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以人物肖像画最为著名,其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步辇图》艺术特点: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精炼和工致;勾线细劲坚实,松紧得度;设色浓重艳丽,适当运用晕染法,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
阎立本艺术特色:①其善于表现重大政治历史题材,其作品是唐代伟大政治事业的颂歌②其画形象刻画十分传神,技法上发展了单线勾勒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使用不同的线,并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的。
③其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新水平,在古代绘画发展史上地位重要。
尉迟乙僧(初唐著名人物画家)吴道子(盛唐著名人物画家)吴道子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画家,奉为“画圣”,被奉为民间画工的祖师爷,创有“吴家样”,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吴家样”有“吴带当风”的美誉吴道子艺术特点:①巨大的创作热情②真实的描写,艺术创作具有生活基础③大胆的想象能力,画的变相等数量和变化都很大④对壁挥毫,技法熟练,造型生动⑤线条激壮,律动表现——组成形象的线条,富于运动感和强烈的节奏感备受关注,创立的“莼菜条”式描法可表现“高侧身斜,卷褶飘带之势”张萱(中唐仕女人物画家)张萱最擅长绘制妇女和婴儿,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创有“张家样”周昉(中唐仕女人物画家)其创作“水月观音”形象,很接近现实中的人,成为“周家样”,是一种新兴的宗教画样式周昉艺术特点和成就:其作品人物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丰厚为体”孙位(晚唐画家)代表作《高逸图》五代人物画特点:反映贵族生活更加深入到表现精神状态,于是形象刻画达到进一步精确,并拥有情节,构图丰富和集中表达了主题,五代时期画家多注重人物神情与心理描画,传神写照的能力有所提高,技法上用笔更加细劲多变,赋色艳丽,色调较唐丰富顾闳中(五代时期人物画家)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五代时期人物画家)山水画展子虔(隋代山水画画家)代表作《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其开创青绿山水端续李思训(唐代青绿山水画家)李思训是“北宗”或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山水画成就
•(一)找到了表现山石的效法,促进了中国山水画中水墨山水
•的勃兴。
皴法的不同,遂形成中国山水画的两大流派。
斧劈皴一派
•至荆浩、关仝日趋成熟,被麻皴一派至董源、巨然日见完善。
•斧劈效较适于表现北方裸石质山崖,其变体有大斧劈、小斧
•劈、豆瓣、折带等。
披麻皴适于表现江南丘陵土质山坡,其变体有卷
•云、荷叶、解索、牛毛等。
•(二)初步完成写实性山水图像。
五代画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创
•造了一种能在平面空间上再现立体世界的绘画方式,成功地掌握
•了塑造山石形体和表现画面空间深度与生动感的技巧。
•(三)出现了一批标程百代的山水画家,他们所创造的山水体
•格,成为不朽的典范和后世的楷模。
五代山水画的演变和发展
•一、北方画派:荆浩、关同,二、南方画派:董源、巨然
•荆浩:荆浩是士大夫,唐末隐居在太行山,他擅长山水画同时也能画佛像(开封双林院宝陀落伽山观自在菩萨)。
他的画所表现的唐末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可以从下面两首诗中看出来:
“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纵。
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
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
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
”(邺都青莲寺沙门大愚乞画诗)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
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
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
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
”(荆浩答大愚诗)诗中描述的是大山、大树、全景式的水墨山水画。
这是那一历史阶段上山水画的主要的流行的形式。
•荆浩擅画北方的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延续唐代的水墨山水创作风格而又有新的创造,开创了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山水画派。
•曾言“吴追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体”(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他所谓的”笔”指的或是勾皴,而“墨”所指的是阴阳向背的墨色变化,这可视为五代山水画家对运用水墨勾放表现山石质感的自觉。
•传为荆浩的画作《匡庐图》系据画上宋人题字而命名,谓画江西庐山,实为北方山林景色。
画面全景式的大山大水代表五代北方山水画的面貌。
皴染笔墨兼备,毫无雕琢痕迹,具有较强的写实面貌,技法比之唐人有着大幅度的进步。
•荆浩《笔法记》是重要的理论著作。
他的山水画创作成就和理论的贡献对后代山水画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似与真的问题
•荆浩著有《笔法记》,此书首创山水画“六要”说:气、韵、思、景、笔、墨。
由于谢赫的“六法”说已不适应水墨山水画日益拓展的需要,故增“六法”所缺之“墨”,又将“应物象形”与“随类赋彩”,概括为“景”,又将“经营位置”提炼为“思”,又删去不合山水画以写生为主的“传移模写”。
•关仝,长安人,关陕一带的风景,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善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见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但他不工人物。
•现存作品《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绘画创作比较典型的风貌。
北方山水画派的作风影响了北宋山水画的发展。
南方画派
•董源:供职宫廷的画家。
他画山水人物皆甚精妙,最得后人欣赏的是以水墨淡彩创造性地图绘出的江南山川、江河纵横、草木丰茂、山峦明秀的风光。
他的作品“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笔下的“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
晦明,林靠烟云,与夫千岩万壑,重汀绝岸”等景物,能使人观之有“寓目于其处”身临其境的实际感觉。
他改变了唐代山水画风,将笔与墨、皴与染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画家根据江南草木华滋、湖光山色的自然环境,使用披麻皴、点子皴的画法,以表现江南山水的整体感觉。
作品表现出季节、气候及阳光空气的效果,在中国古代绘画创作中不多见。
现存董源作品《潇湘图》、《龙袖骄民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冈峦起伏,洲诸芦汀,草木葱郁,辽阔的景色隐现于云烟之中,山坡草木以墨点兼披麻皴画成,干湿、浓淡、虚实、皴染均掌握恰到好处。
•巨然:善画江南野逸之景,笔墨秀润,较董源山水更具田园风致和诗意。
传世作品有《层峦丛树图》、《万壑松风图》及《秋山问道图》。
元明清时代在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创作的推动下,董源、巨然的绘画得到了极高评价,水墨点染带有抒情意趣的董巨画法在山水画中占据主流地位。
传世作品中以《秋山问道图轴》最体现其面貌,此画绢本水墨,用长披皴,山林高深,草木华滋,清淡秀润。
黄荃富贵、徐熙野逸
•五代十国的花鸟画及“徐黄异体”
•黄荃:四川成都人,长花、竹、翎、毛等的写生,尽得神情.成古今规式。
主持西蜀画院,他的三个儿子黄居实、黄居宝和黄居寀继承家学,入宋后也在宫中任职。
他们所开创的富贵、华丽、写实的画风,成为后来历代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
画风延续将近百年,当时花鸟画无不以“皇家体制为准”。
黄荃画派多写禁中珍禽瑞鸟,奇花怪石,设色堂皇。
此派画法以细挺的墨线勾出轮廓,然后填五彩,即称“勾填法”。
所画花色,宛如含露初放,极有生意,但设色极富丽,与徐熙的野逸清淡,绝不相同,故世人有黄笺富贵,徐熙野逸”的话。
后人评为“勾勒填彩旨趣浓艳”,代表作有黄荃的《写生珍禽图》。
永乐宫故址在山西水济县。
壁画内容为道府诸神朝退元始天尊,故名《朝元图》,共绘画像394身,由洛阳马君祥等民间画工绘制。
主像高达3米以上,神态闻雅,雍容华贵;群像大多2米有余,上下排列四、五层之多,井然有序,性格鲜明,各具神态。
画法为重彩勾勒,线条为铁线描,劲使婉转,人物须眉根根见肉,衣纹流畅奔放,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表现力。
规模宏大,人物众多,内容丰富,技艺稻滋,堪称元代寺观壁画中的最佳作品。
《朝元图》是中国传世名画,其构图恢宏大气,人物造形饱满,面貌各异,神情生动。
肃穆庄严的帝君,威武剽悍的天将,优雅美丽的玉女,翩翩欲仙的真人,千姿百态。
他们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视,表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
永乐宫的无极门、三清殿、纯阳
殿和重阳殿内绘有道教壁画
800多平方米。
这些壁画构图
宏阔而又严谨、工整,技法精湛,既继
承了前代绘画的优秀传统,
又有所创新。
不论是壁画的规
模或是艺术成就,在中国现存的寺
观壁画中都是罕见的。
西王母(60分)西王母即古代
神话传说中的金母元君,与东华
木公相配。
此幅画上西王母
仪态端庄,凤冠霞披,冠前嵌“三三”
(坤卦)图形,象征母仪。
她端坐
在凤椅上,华盖宝扇、仪仗齐余。
这幅画写实逼真,极为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