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论述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论述  抗生素是臨床上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广泛受到社会的关注。
标签: 儿科合理用药1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1)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2)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3)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征,随意联合使用。
(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6)和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2药物吸收2.1婴幼儿对药物的吸收与成人也不尽相同口服药物的吸收与胃肠道生理特点有关,婴幼儿胃内酸度仍低于成人,3岁左右才达成人胃液pH;胃容积1岁时达40mL/kg左右,但仍小于成人;6~8个月胃肠开始蠕动,胃排空时间较新生儿缩短,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吸收时间快于新生儿,但仍比年长儿和成人慢。
对危重病儿,为及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宜用注射方法给药。
婴幼儿期还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要注意与急慢性胃肠炎、药物引起腹泻等的区别。
2.2药物分布儿童的体液总量从新生儿的80%,到1岁时降到70%,仍高于成人的55%~60%。
细胞外液从新生儿的45%,到6个月时为42%,1岁时为35%,均高于成人的20%,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被稀释。
新生儿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增加,幼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新生儿期大。
婴幼儿体液调节功能较差,细胞外液比重又大,其水和电解质代谢易受疾病及外界因素影响,要注意脱水时药物分布和血药浓度的变化。
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较差,某些药物可进入脑脊液。
2.3药物代谢婴幼儿期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肝粒体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已成熟。
特别是使药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的酶的活性,在胎儿期缺如,新生儿期日趋完善,而到婴幼儿期已达成人水平。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根据儿童生理特点、药物代谢、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效果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和监测儿童药物的过程。
合理用药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只有正确使用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发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身体特征和药物代谢情况。
在儿童用药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考虑儿童机体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代谢功能和排泄功能相对较弱。
对于儿童的用药应该量身定制,根据儿童体重、年龄和疾病程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法。
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儿童,因为他们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于外界的刺激相对较弱,因此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比成人更加敏感。
合理使用药物需要考虑到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相互作用等因素。
一些成人常用的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需要进行药物监测和评估。
儿童用药后的药物浓度和效果的监测对于调整用药剂量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
一些药物在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药物监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抗菌药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但其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
儿科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因此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合理的使用抗菌药需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进行选择。
儿科患者的感染类型多样,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等。
在确定感染类型后,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另外,应注意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若病情持续恶化或无明显改善,则应考虑更换抗菌药物。
其次,在儿科中,应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原则,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其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抗菌药剂量需进行调整。
同时,应遵循完整的疗程,即便患者症状缓解,也应继续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以杜绝抗菌药物滥用,避免感染的复发。
此外,应优先考虑使用窄谱抗生素,以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广谱抗生素对包括正常菌群在内的机体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对于儿童,尽可能选择窄谱抗生素以减少这一风险。
另外,近年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已引起广泛关注。
例如,在手术前预防感染、高危患者预防感染等情况下,应慎重使用抗菌药物。
这些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并且应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
此外,要加强儿科医生和家长的教育,提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儿科医生应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了解抗菌药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用药指南。
同时,儿科医生也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告知他们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原则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引导家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合理使用应遵循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选择药物,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原则,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谨慎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并加强医生和家长的教育。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保证儿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儿科患者的生理特征和药代动力学与成人病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选择用药、剂量调整和用药监测等方面需要特别考虑。
首先,对于儿科患者,选择用药需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
儿童的代谢能力和药物清除功能均较成人低,因此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时间,以免出现过量或药物积累现象。
此外,一些药物在儿童群体中的药理特点可能与成人不同,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婴儿期的药代动力学与其他年龄段不同,因此在选择用药时需要考虑到儿童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等因素。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每一位儿科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疾病表现,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用药史等因素,合理选择用药并进行药物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风险。
最后,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重用药监测和病情观察。
儿童患者往往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监测,以及对药物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评估。
必要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用药方案,确保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药物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和用药监测。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和研究,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服务。
浅谈儿科合理用药
乙酰氨基酚 ( 扑热息痛 )安乃 近等 , 、 它们都 可 以迅速退 热。
退热作用 的强弱依 次 为安乃 近 、 司匹林 、 洛芬 。临床 阿 布 上 小儿 有病 发热 不应 该 即刻 使用 退 热药 , 尽快 明确诊 应 断, 因为使用退热药可因干扰该病的热型而误 诊。 注射用退热药适应证 : 高热在 3 . ℃ 以上可适 当选用 85 退热药 , 如小儿有高热惊厥史 , 可放 宽用药指 征 ; 热度虽不 太高 , 因伴有 头痛 、 但 兴奋 、 躁等妨 碍 了病儿 的休息 , 烦 可
表 2 细菌对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林钠药敏试验 比较
床治疗 中耐药菌 株不 断增加 J故合理有 效地选 择抗生 素 , 治疗尤 为重要 , 组观 察 目的 , 本 在于 了解 两种 不 同类 型 的 抗生素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 的临床疗 效及药 敏反应 , 以便 治 疗时选择。观察结 果显 示 : A组 临床 总有 效率 为 8 . % , 86 细菌培养阳性率 9 . % , 4 3 治疗 后细 菌 阴转 率 8. % ; 1 6 B组
合理用 药是 安全 有 效 的使 患 者得 以康 复 治疗 的前
提, 也是 临床 药学 的核 心 问题。合理 完整 的用 药流 程 , 包
此外应强调本类药应避免与利尿药合 理 , 以免增加毒性 。 12 喹诺酮药 物 喹诺 酮较普 遍用 于治疗 呼吸道 、 . 胃肠 道、 泌尿 道感染 , 由于有人 观察 到该 药可 以影 响幼年 动 但 物的软骨发育 , 以产 生关节肿胀 、 痛 、 肉痉挛 。有 些 可 疼 肌 医学专家认为这类 药物 可使 青少 年骨 骺线 提前 骨化 而影 响儿童身高的增长 , 因此在儿童骨骼发育 阶段慎用此药 。 13 解热镇痛药 .
浅谈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王凤丽
浅谈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王凤丽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 262100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
我国现有<14周岁的儿童约4亿,然而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合理应用药物而导致耳毒性药物致聋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儿童合理用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儿科药物进行初步探讨如下。
1 儿童生理特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可将小儿分为6期:(1)胎儿期:此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此期是胎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各组织器官处于形成阶段,许多药物可致胎儿的器官损害和胎儿死亡;(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满28天之前,此期患病率和死亡率高;(3)婴儿期: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此期生长发育最迅速,但容易患传染病、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4)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6)学龄期:自6~7周岁至青春期开始之前;(7)青春期。
2 儿童药物体内过程特点2.1 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机体情况和给药途径。
新生儿胃酸浓度低,排空时间长,肠蠕动不规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在成人胃内可被分解,但对新生儿则可很好地被吸收。
新生儿肌肉量少,末梢神经不完善,肌肉给药则吸收不完全。
经皮肤给药时,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比表面积大,药物较成人更易透皮吸收。
2.2 药物的分布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
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婴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低,而细胞内液浓度较高。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疾病特点、药理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掌握用药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目的。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科医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药物的选择、用药原则和方法等方面,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一、儿科用药特点儿童与成人相比,生理功能不完善,代谢机制和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儿童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比成人低,对于特定药物代谢酶系统的活性比成人低,所以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比成人长,药物在组织器官内的浓度高,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儿童的生理情况和疾病特点也和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必须全面考虑儿科用药的特点。
二、药物选择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优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避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生理机能不成熟、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可能出现药物代谢速度慢、半衰期延长、毒性药物蓄积等问题。
在选择药物时,应当尽量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2. 有效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疗效。
儿科患者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于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存在差异,对于一些药物的疗效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全面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能够对儿童发挥良好疗效的药物。
3. 方便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制剂形式、服用方式等对儿童的适应性。
对于儿童来说,可以选择药物口服溶剂、颗粒剂或儿童专用的药片、糖浆剂等形式,便于儿童的使用和适应。
4.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药物的价格和儿童家庭的经济实力。
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用药原则和方法1. 根据患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必须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选药。
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浅谈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小儿生理发育及组织器官的完善程度不同于成人,药物对各年龄阶段的小儿反应亦不相同,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效应动力学过程也不同于成人,药物的配置及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都有其特殊得表现及处理原则。
因此,小儿的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和方法都有自身特点。
为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儿科药物进行探讨。
关键词:儿科药物的代谢合理用药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在防病治病的同时,还要保证其健康的发育。
我国现有14周岁以下的儿童约4亿,然而我国每年约有3~4万名儿童因不合理应用药物而导致耳毒性药物致聋或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儿童合理用药及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生存与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儿科药物进行探讨。
l儿童生理特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的生理特点不同,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可将小儿分为6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这期是胎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各组织器官处于形成阶段,许多药物可导致胎儿的器官损害和死亡;②新生儿期:自出生时开始至满28天之前,此期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③婴儿期:自出生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此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但易患传染病、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④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⑤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周岁人小学前;⑥学龄期:自6~7周岁至青春期。
2儿童用药的药代动力2.1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的因素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机体情况及给药途径。
新生儿胃酸浓度较低,排空的时问长,肠蠕动不规律,如青霉索等抗生素在成人胃内可被分解,但对新生儿则可很好地吸收。
新生儿肌肉量少,末梢神经也不完善,肌肉给药吸收不完全。
给药时,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比表面积大,皮肤用药较成人更易透皮吸收。
2.2药物的分布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蛋白质结合程度等。
婴幼儿脂肪含量相对成人较低,脂溶性药物血药浓度相对成人较高。
儿科合理用药
上表不适合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对于10岁以上儿童,每 增加5kg体重,体表面积就增加0.10m2。 体重超过50kg时, 每增加10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 m2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①若已知每平方米剂量,直接乘以个人的 体表面积即可。
②若不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可按 下式计算:
1/4~1/3
4~6岁
1/3~2/5
6~9岁
2/5~1/2
9~14岁
1/2~2/3
14~18岁
2/3~全量
注:本表仅供参考,用时可根据儿童的 体质、病情及药物性质等多方面因素酌情决定。
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计算的剂量,还必须与病儿具体情况 相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药物用量,如:新生儿或小 婴儿肾功能较差,一般药物剂量宜偏小;但对新生儿耐受 较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则可适当增大用量;重症患儿用 药剂量比轻症患儿大;须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的药物, 如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磺胺类或青霉素类药物剂量也应增 大。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不同,如阿托品用于抢救中毒 性休克时的剂量要比常规剂量大几倍到几十倍。
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作 调整。用体重计算年长儿童的计量时,为 避免剂量过大,应选用剂量的下限。反之, 对婴幼儿可选择剂量的上限以防药量偏低。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如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 (体重×0.035)+0.1
如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2)= (体重-30 ) ×0.02+1.05
(3)血液系统
胎儿刚出生时全身骨髓普遍能够生成血细胞,5 岁后由四肢远端向心性退缩。儿童期骨髓造血功 能较为活跃,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儿童使 用某些药物可引起贫血、红细胞增多、粒细胞减 少、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
探讨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儿科合理用药
探讨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儿科合理用药摘要:目的:对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研究促进儿科合理用药的可行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儿科科室的用药情况,将进行了用药规范管理的69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未进行用药规范管理的5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儿的实际用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呼吸系统症状(咳嗽、鼻塞、呼吸急促等)、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受损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规范用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不合理用药的风险,经用药干预后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
要加强对临床儿科用药选择,用药剂量、剂型,给药方式的干预和管理,确保合理用药,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科;合理用药;问题;措施受年龄影响,儿童的各器脏功能和生理机制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别,药物代谢、排泄能力均低于成年人,因而临床儿科科室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易致使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引发药源性疾病[1]。
本文回顾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儿科科室的具体用药情况,对儿科科室的用药干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了规范用药管理的有效举措。
现将详细结果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122例患儿均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在我院儿科科室接受药物治疗,排除严重代谢性疾病、全身重大疾病及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药物治疗等情况。
将采用了用药规范管理的69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未采用用药规范管理的5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
观察组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5.64±1.02)岁;对照组年龄5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6.05±0.45)岁。
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基本资料资料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用药干预情况发现,对照组未采取具有约束性质的用药规范管理措施;观察组进行了用药规范管理,主要通过合理用药宣传教育、用药监督管理和用药抽检评测方式对儿科科室用药进行干预。
儿科平均住院日的药物管理与合理用药
儿科平均住院日的药物管理与合理用药引言在儿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管理及合理用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儿科患者的生理特点和药物反应性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药物治疗。
本文将介绍儿科平均住院日的药物管理与合理用药的相关内容。
儿童药物管理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优先:儿童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和给药过程中要以安全性为首要考虑。
2.个体化用药:儿童的生理发展、体重、年龄等因素都会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3.给药途径选择:儿童的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给药途径的选择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4.药物剂量计算:儿童的药物剂量要根据其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准确计算,避免给药过量或过少。
5.药物监测:对于某些具有狭窄治疗窗口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确保药物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合理用药的要点1.优先选择儿童专用药物:儿童专用药物经过充分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因此在治疗儿童疾病时应优先选择儿童专用药物。
2.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儿童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医生需要对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评估,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药物的风险评估来决定是否使用该药物。
3.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病情,决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遵循按体重给药的原则。
4.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儿童患者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追踪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估,并定期监测患儿的生化指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儿童药物管理的常见问题1.药物剂量的计算错误:由于儿童的体重和年龄差异较大,容易导致药物剂量的计算错误,给药过量或过少。
2.药物选择不当:在面对儿童疾病时,医生常常面临药物选择的困扰,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病原体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根据患儿的病情、生理发育特点和药物特性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用药途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佳、药物不良反应最小的治疗原则。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维护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根据患儿的生理发育特点进行选药和调整用药方案。
儿童是由新生儿到成人的过渡性群体,他们的生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儿科医生在用药时,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频次和用药途径等,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又能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的敏感度较高。
在儿科用药中,必须强调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结合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儿科临床工作中,患儿的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多样,不同病种的治疗也各有特点。
在用药时,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个体化用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注重家长和患儿的用药指导和监测。
在儿科用药中,家长应起到重要作用,他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合理给予患儿药物,并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
儿科医生也需要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跟踪监测,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强调多学科合作。
儿科用药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密切配合,包括药师、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科、皮肤科、急诊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儿童青少年精神专科、骨科、儿科、小儿外科等,共同致力于最终使宝宝得到彻底的治疗。
每逊之神,肩负着用药观念和道德标准。
只有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才能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医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儿童生长和发育的规律以及儿童对药物代谢、药理学特征,保障儿童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学毕业论文—浅谈儿童合理用药问题
【摘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的解毒和肾脏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还不健全。
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差异很大,用药稍有不慎,极易产生不良反应。
据报道,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
9%,约是成人的两倍。
我国每年新增加聋哑儿3万左右,50%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因此,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应当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特殊人群,用药原则1.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期指自出生后到14岁的年龄阶段.儿童时期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的侵袭防御能力较差,因此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同时由于儿童的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品的清除能力差,且对药品的敏感性较高极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2.儿童用药体内过程分析(1)药物吸收儿童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儿童的吸收量较成人多,如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因不易在新生儿胃内分解可吸收60%以上,而成人仅吸收30%。
皮肤外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比表面积大,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曾有治疗尿布皮炎用硼酸溶液湿敷,发生病儿中毒死亡的报道。
因此,儿童皮肤用药切勿过量.(2)药物分布药物的分布特点与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因为只有当药物进入某一组织器官并达到某种必要的浓度时,才会出现药效,因此只有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有所了解,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用药。
影响在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
而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且婴幼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细胞外液较多,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婴儿血中白蛋白、球蛋白水平较低,蛋白与药物结合的能力较低,两者均可导致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继而引发不良反应。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Ke wo d : p rme t f e itis C i i l d c t n Ch r ce i i Qu s in Co n e me s r y r s De a t n da rc l c o p n a me ia i o a a t rs c t et o u tr a u e
man y a a y e h e a t n fp da rc l ia d c t n c a a t r t n h xs e c u s in n r p s s t e r lt d il n l z d t ed p rme t e it isci c l o n me ia i h r c e i i a d t e e it n eq e t ,a d p o o e h ea e o sc o
【 中图分类号] 9 R1 7 (O 0 0 -0 6 —0 文 10 — 8 9 2 l )5 0 0 2
儿 童 , 为 如今 提倡 一对 夫 妻 一 个 子 女 的 家庭 来 说 已 俨 然 情 , 法彻 底治 疗 , 发率 也 相继 比较高 。更 严 重 的会 让 医师 和 成 无 复 成 为 核 心 , 们 的健 康 成 为父 母 的 重 点 。在 物质 丰腴 的 当 今 生 家 长被 “ 他 已好 ” 的假 象 蒙 蔽 , 致 脱水 现象 。 导 活里 , 活质 量 提高 了 , 病 的 发 病 率 也 相 应 增 加 了 , 上 小 儿 2 2 抗生 素 的滥 用 。抗 生 素 是 临 床 上 应 用 最 为 广 泛 的 一 类 药 生 疾 加 . 抵 抗 力 比较 弱 , 免疫 力不 强 , 导致 儿 童 患病 不 断 提 升 。 随着 医 药 物 , 的适 应 证广 、 药 品种 繁 多 。 自 1 4 它 新 9 0年 F o e 先 应 用 l y首 r 技术 的 发展 , 物开 发得 到 快速 发 展 , 药 但对 儿 科 临床 用 药 市 场 开 青 霉 素治疗 感 染 性疾 病 以来 , 种抗 生 素 被陆 续 应用 于临 床 , 各 确 [但 2 发不够 , 加之不适当的广告宣传 , 目前儿科用药复杂 , 使 并出现 使 多 种感 染性 疾 病 的病 死 率 有 了显 著 下 降 。 ] 在 现 实 医 疗 中
浅谈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很好地被吸收。 新生儿肌肉量少 , 末梢神经不完善, 肌肉给药则吸 收不 完全 。经 皮肤 给药 时 , 幼儿 皮肤 角 质层 薄皮 吸收 。 2 . 2药物 的分布 :药物分 布 的主要 因素是 脂肪 含量 、体 液腔 隙 比 例 、 物与蛋 白质结 合程 度等 。婴 幼儿 脂肪 含量 较 成人低 脂 溶 药 , 性药 物不能 充分与 之结合 , 浆 中游离 药 物浓 度增 高 。婴幼儿 体 血 液及 细胞外 液容量 大目水 溶性 药 物在 细胞 外液 被稀 释 , , 血浆 中游 离 药物浓度 较成人低 , 细胞 内液 浓度 较 高 。婴幼 儿 的血浆蛋 白 而 结 合率 低 , 离 型药 物较 多 , 游 且体 内存在 较 多 的 内源性 蛋 白结 合 物 , 与血 浆蛋 白结 合 力强 的 药物 如 苯妥 英钠 、 因此 磺胺 类 药物 等 能 与胆 红素竞 争结 合 蛋 白 , 游 离型 胆 红素 浓度 升 高 , 使 出现高 胆 红 素血症 , 至核 黄疸 。 甚 此外 , 儿 的血一 新生 脑屏 障不完 善 , 多种药 物均 能通过 , 以使 之毒 性增 高 。 可 2 _ 3药物 的代谢 : 人体 主要 的药物 代谢 器官 。 肝是 新生儿 肝 药酶系 统 不成熟 , 到 出生后 8 , 直 周 此酶 系统 活性 才达 正常成 人水 平 。 新 生儿 还 原硝 基 和偶 氮 的 能力 以及 进 行葡 萄 糖醛 酸 、 氨酸 、 胱 甘 谷 甘 肽结合 反应 的能 力很低 , 依靠 这些 结 合反 应灭 活 的药物 也特 对
内蒙古 中医药
浅谈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冯 少敏
摘 要: 小儿 生理发 育及组 织 器官 完善 程度 不 同于成 人 , 药物对各 年龄 阶段 的小 儿反 应 亦不 同 , 物代谢 动 力 学及 药物效应动 力 学过 药 程也异 于成人 , 的配伍 、 互作 用及 注意事 项等 方面也 有其特 殊表现 及处 理原 则。因此 , 儿的 用药剂 量、 药途径和 方法都 有 自 药物 相 小 给 身特 点。为满足 临床 治疗 需求 , 文 结合 国 内外 文献 就如何 安全 、 理使 用 儿科 药物进 行初 步探 讨 。 本 合 以更好 地 沟通 临床 和 药物 间的联 系, 于临床 参考 。 利 关键词 : 小儿 生理 ; 药物的代 谢 ; 理 用 药 合 中图分 类 号 : 99 R 6. 3 文献 标识 码 : B
儿科合理用药原则及不合理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原则及不合理用药摘要:目的评估儿科合理用药监控系统的应用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儿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讨论儿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趋势、不同类型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比例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联。
结果不合理现象对于儿童的用药安全和疗效都存在一定的影响,需要提高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对于儿童药物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重视程度。
结论合理用药监控系统还可以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从而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
关键词:儿科用药,不合理用药,用药原则,探讨1儿童药物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不合理现象(1)儿童用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支持:由于伦理和法规等方面的限制,很多药物在儿童中的临床试验数据较少,医生在用药选择时缺乏充分的依据。
(2)儿童适应症不明确:很多药物的适应症并未明确包括儿童,导致医生在用药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容易引发不合理用药行为。
(3)儿童剂量和给药途径不合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体重变化,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但在实际临床中,经常出现剂量不足或过量、给药途径选择不当等问题。
(4)用药信息不全可能无法获得全面和及时的用药信息,如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这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2儿科合理用药监控系统的应用与效果2.1 系统实施和应用案例儿科合理用药监控系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医疗数据进行儿科药物使用监测和管理的系统。
下面是几个儿科合理用药监控系统的应用案例:案例一:儿科电子处方系统一些医院儿科部门实施了儿科电子处方系统,通过将患儿的临床信息、药物信息和用药规范整合到系统中,医生可以便捷地制定儿童的用药方案。
系统会自动进行用药的审核和警示,提醒医生关注不合理用药情况,如药物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
这种系统在改善儿科用药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案例二:儿科药物剂量计算软件儿科药物剂量计算软件是一种帮助医生准确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工具。
它考虑了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和药物动力学参数,并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等信息,自动生成合理的用药剂量方案。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生理、病理、药动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特点,科学地选择药物、合理且安全地运用药物,以达到治疗儿童疾病的效果,并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风险。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核心是以儿童的疾病特点为基础,结合儿科药物的适应证、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发育、代谢和药动学等差异。
儿童的生理发育未成熟,药物代谢能力低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速度较慢,容易引起剂量过高或滥用药物而导致不良反应。
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和发育情况等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
儿童的口服能力和吞咽困难,所以在给药时要考虑到儿童口服的可行性和药物的可溶性。
对于婴幼儿和新生儿,可考虑采用其他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分布。
儿童的饮食作息规律不同于成人,需要灵活调整药物的给药时间,以确保药物的最佳疗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根据儿童的疾病特点和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药物选择。
儿童与成人相比,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感染病原体,且病原体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要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和儿童的病情确定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影响生长发育的激素类药物等,以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儿童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通过科学地选择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风险,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也需要儿科医生具备扎实的儿科药物学基础知识,并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药物信息和儿科临床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临床决策能力和用药水平。
浅谈儿科合理用药
13 药物的代谢 .
肝是人体 主要 的药物代谢 器官 。新生 儿
肝 药 酶 系统 不 成 熟 , 到 出 生 后 8周 , 酶 系 统 活 性 才 达 正 直 此 常 成人 水 平 , 于 靠 微 粒 体代 谢 酶 系 统 灭 活 的 药 物 敏 感 。 另 对
应用 , 应以疗效好 、 副作 用小 为原 则 , 防止 累积毒性 作用 , 为 严禁联合使用 对 同一 器官 均有 毒性 的抗生 素 。值得 注意 的 是, 长期使用广谱抗 菌药物 容易 引起肠 道 菌群失 调 , 如消 化
定 。正确的给药 途 径 对保 证 药物 的 吸收 、 发挥 作 用 至关 重
要 : 1 能 口服 或 经 鼻 饲 给药 的/ J , 胃肠 道 给 药 安 全 。 有 () ] L经 ,
些药物 ( 如地 高 辛 )E 服较 肌 肉注 射 吸收 快 , 引 起 注意 。 1 应
( ) F 射 给 药 可 损 害 周 围 组 织 且 吸 收 不 良, 适 用 于新 2皮 注 不
医学创新 21 年 01
箜 鲞笠 Z
!
!
些
. !
. Leabharlann : !・17・ 8
・
医 学 综 合
・
浅谈 儿 科 合 理用 药
许 剑 平
【 关键词 】 儿科 ; 合删用约
儿 童 患 者 正 处 于 生 长发 育 阶 段 , 脏 器 功 能 以 及 酶 系 各 统 、 疫 中枢 系 统 发 育 不 完 善 , 药 物 的代 跚 及 排 泄 速 度 与 免 对
道 菌 群 失 调 可 以 引 起 腹 泻 、 秘 等 , 重 者 可 以 引 起 全 身 真 便 严
菌感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分析患儿病情、药物特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根
据儿童生理、生化、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剂量、给药
途径和治疗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药物费用最优化的目的。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保证儿童的安全性:儿童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谢水平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
数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
儿童的特殊性,以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2、提高治疗效果: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
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节约医疗资源:以合理用药为基础,能够避免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过度的治疗
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浪费医疗资源。
1、选择药物:必须根据患儿的病情、体重、年龄、生长发育水平、药物代谢能力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慎用具有一定毒性和不确定药物安全性的药物,尤其是新型药物。
2、正确计算剂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水平、代谢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能
够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剂量,防止药物超剂量使用和药物滥用。
3、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应根据儿童年龄、体重、消化吸收能力、肝、肾功能状况
和患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鼻腔给药、口腔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等已成
熟的途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效起始时间等影响给药途径选择的因素。
4、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程度和药物的药效特点等因素,掌
握合适的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把合理用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遵循药物治疗规范,严格把握治疗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坚持长期观察疗效并及时监测
不良反应,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