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常备中药大全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名录,常用中药100味,常用中药方剂

常用中药名录,常用中药100味,常用中药方剂

常用中药名录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细辛,生姜,辛夷; 2、辛凉解表: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蝉蜕,淡豆豉,蔓荆子,(木圣)柳; 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石膏,知母,淡竹叶,栀子,芦 根;2、清热凉血: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紫草;3、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 白鲜皮;4、清热解毒:银花,连翘,蒲公英,土茯苓,鱼腥草,红藤,败酱,马齿苋,射干,山豆根;5、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谷精草;6、退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青蒿。

三、化痰药:1、温化寒痰: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 子,白前,旋覆花;2、清热化痰:前胡,桔梗,瓜篓,川贝母,竹茹,竹黄,葶苈子,枇杷叶,礞石,瓦楞子,昆 布,海藻,胖大海;3、止咳平喘:苦杏仁,马兜铃,百部,紫菀,款冬 花,这两种药太贵,不实用。

四、芳香化湿:藿香,佩兰,苍术,石菖蒲,厚朴,砂仁, 白豆蔻,草豆蔻。

五、消导药物:鸡内金,山楂,麦芽,谷芽,神曲,莱菔子。

六、理气药物:枳实(枳壳),陈皮,木香,柿蒂,香附,青皮,佛手,乌药,沉香,荔枝核,韭白,檀香。

七、泻下药物:1、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巴豆(热 下)。

2、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蜂蜜。

3、峻下逐水:牵牛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

八、驱虫药物:使君子,苦楝根皮,槟榔(大腹皮),南瓜 籽,雷丸,榧子,鹤虱。

九、开窍药物: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樟 脑。

十、温里药物:附子(乌头),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荜芨。

11、平干熄风:1、息风止痉:天麻,勾藤,僵蚕,地龙,蜈蚣,全蝎,羚羊角(山羊角)。

2、平肝潜阳:石决明,牡蛎,赭石,磁石,白芍, 白藜蒺,罗布麻。

12、安神药物:1、重镇:朱砂,琥珀,珍珠,龙骨。

2、养 心: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远志,合欢皮。

13、利水渗湿:1、利水退肿: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半边莲,玉米须,冬瓜皮。

常用的中药大全

常用的中药大全

穿心连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主治: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肺 主治:1.痈肿疔疮2.外感风热,湿 主治: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2.风 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3.湿 病初起3.热毒血痢 热外感,温病初起3.热淋涩痛 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4.痈 肿疮毒,蛇虫咬伤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定惊 主治:1.温毒发斑,血热吐血2.咽 主治: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2.血 主治: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2.热 喉口疮,火毒疮疡3.咳嗽胸痛痰中 热出血3.虫疾 淋涩痛,温热黄疸 带血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土茯苓 鱼腥草 大血藤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1.杨梅毒疮,肢体拘挛2.淋 主治:1.肺肿吐脓,肺热咳嗽2.热 主治: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2.跌 浊带下,湿疹瘙痒3.臃肿疮毒 毒疮痈3.湿热淋证 打损伤,经闭痛经3.风湿痹痛 木蝴蝶 白头翁 白花蛇舌草 清肺利咽,蔬肝和胃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1.喉鼻音哑,肺热咳嗽2.肝 主治:1.痈肿疮痛,咽喉肿痛,蛇 主治:1.热毒血痢2.疮痈肿痛 胃气痛 毒咬伤2.热淋涩痛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 主治: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温 主治: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目 毒发斑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 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 赤肿痛,痈肿疮疡3.肝郁胁痛,经 蒸劳咳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 无汗骨蒸2.血滞经闭、痛经,跌打 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 痈肿疮毒 伤痛4.痈肿疮毒
主治: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 主治:1.湿热泻痢,带下阴氧2.肝 下,湿疹瘙痒2.肝火头痛,目赤目 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聋,胁痛口苦3.惊风抽搐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蔬散风热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梗)、生姜(姜皮)、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葛花)、淡豆豉(豆卷)、浮萍、木贼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夜明砂、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椿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青果、白头翁、马齿苋、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千里光、白蔹、蚤休、半枝莲、橄榄、土牛膝、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5、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2、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乌柏根皮3、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四、祛风湿药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蕲蛇(白花蛇)、乌梢蛇(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丁公藤、、雪上一枝蒿、路路通、雪莲花、雷公藤、徐长卿、两面针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丝瓜络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虎骨五、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仁壳)、白豆蔻(蔻壳)、草豆蔻、草果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皮、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泽漆、蝼蛄、荠菜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草)、滑石、木通(川、关)、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灯芯草、萆薢3、利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七、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母)、高良姜(红豆蔻)、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八、理气药:陈皮(核、络、叶、化橘红)、青皮、枳实(壳)、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玫瑰花、绿萼梅、薤白、大腹皮、甘松、柿蒂九、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阿魏十、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槐角)、侧柏叶、白茅根、景天三七2、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3、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血余炭4、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紫珠、百草霜、棕榈炭、藕节、檵木、花生衣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蜇虫4、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胆)、禹白附子(关)、白芥子、皂荚、旋覆花(金沸草)、白前2、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甜)、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银杏叶)、矮地茶、罗汉果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琥珀、珍珠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灵芝、首乌藤、合欢皮(花)、远志、夜交藤十五、平肝息风药1、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生铁落2、息风止痉药:羚羊角(山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十六、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和香、石菖蒲、安息香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2、补阳药:鹿茸(附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附药:脐带)、淫羊藿(仙灵脾)、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附药:黄狗肾)、海马、哈蟆油、羊红膻、胡桃肉、雄蚕蛾3、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楮实子4、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鱼鰾胶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附药:小麦)、糯稻根须2、敛肺止咳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3、涩肠止泻药: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芡实、莲子(附药: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4、涩精止遗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刺猬皮5、固崩止带药:海螵蛸、鸡冠花、椿皮十九、涌吐药:常山、瓜蒂、胆矾、藜芦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蟾皮)、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大风子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中草药资料大全

中草药资料大全

中草药资料大全中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中草药的详细资料,包括各种中草药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与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草药。

一、黄芪【名称】黄芪【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功效与用法】有补中益气、托毒生肌、益血化痰、利尿通淋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腹泻、肢体困重等症状。

常用于气虚引起的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肢体无力等。

【注意事项】脾胃伤湿者慎用。

孕妇及体内热邪壮盛者忌用。

二、当归【名称】当归【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脾经【功效与用法】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养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经痛、眩晕等症状。

常用于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血热及痰湿者忌用。

血瘀者慎用。

三、人参【名称】人参【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肺经【功效与用法】有补气养阴、生津益胃、宁神安眠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常用于虚劳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病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痰湿壅盛及外感风寒者忌用。

心脾虚弱者慎用。

四、荆芥【名称】荆芥【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功效与用法】有散风散寒、止痛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鼻塞等症状。

常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流感、鼻塞等病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阴虚壮热、痰湿者慎用。

孕妇忌用。

五、白芍【名称】白芍【性味归经】酸,苦,凉,归肝脾经【功效与用法】有活血止痛、调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痛经、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阳虚及血瘀者慎用。

孕妇忌用。

以上仅为中草药资料中的部分内容,中草药种类繁多,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并结合个人体质情况使用。

在使用中草药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和合理搭配,遵循医嘱,并注意草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总结:中草药资料是帮助人们了解和使用中草药的重要参考,通过对各种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用法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草药并正确使用。

中药大全(精)

中药大全(精)

中药大全1、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树皮:消炎,止血,止泻。

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

根:行气,活血,调经。

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2、大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3、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

4、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用于经闭癥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5、小茴香:活血,利气,止痛。

用于胸胁院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6、马勃:清肺利咽,止血。

用于风热郁肺咽痛,咳嗽,音哑;外治鼻衄,创伤出血。

7、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用于顽痰积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癥瘕痞块,胃痛泛酸。

8、甘松: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9、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10、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11、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12、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13、冬葵果:清热利尿,消肿。

用于尿闭,水肿,口渴;尿路感染。

14、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症。

15、余甘子: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用于血热血瘀,肝胆病,消化不良,腹痛,咳嗽,喉痛,口干。

16、荜澄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根: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小便浑浊。

叶:外用治痈疖肿痛,乳腺炎,虫蛇咬伤,预防蚊虫叮咬。

子:感冒头痛,消化不良,胃痛。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

常用中药要药集锦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

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6.7.8.9.10.11.12.13.14.15.16.17.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18.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19.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0.连翘:为“疮家圣药”。

21.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22.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23.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24.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25.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26.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27.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28.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38.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

(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39.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

(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

)40.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

41.独活:为治疗风湿痹痛的主药。

42.藿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43.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44.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45.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46.香附: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47.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48.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49.吴茱萸: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

(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

64.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65.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

66.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梗)、生姜(姜皮)、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葛花)、淡豆豉(豆卷)、浮萍、木贼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夜明砂、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椿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青果、白头翁、马齿苋、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千里光、白蔹、蚤休、半枝莲、橄榄、土牛膝、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5、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2、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乌柏根皮3、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四、祛风湿药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蕲蛇(白花蛇)、乌梢蛇(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丁公藤、、雪上一枝蒿、路路通、雪莲花、雷公藤、徐长卿、两面针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丝瓜络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虎骨五、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仁壳)、白豆蔻(蔻壳)、草豆蔻、草果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皮、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泽漆、蝼蛄、荠菜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草)、滑石、木通(川、关)、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灯芯草、萆薢3、利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七、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母)、高良姜(红豆蔻)、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八、理气药:陈皮(核、络、叶、化橘红)、青皮、枳实(壳)、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玫瑰花、绿萼梅、薤白、大腹皮、甘松、柿蒂九、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阿魏十、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槐角)、侧柏叶、白茅根、景天三七2、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3、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血余炭4、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紫珠、百草霜、棕榈炭、藕节、檵木、花生衣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蜇虫4、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胆)、禹白附子(关)、白芥子、皂荚、旋覆花(金沸草)、白前2、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甜)、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银杏叶)、矮地茶、罗汉果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琥珀、珍珠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灵芝、首乌藤、合欢皮(花)、远志、夜交藤十五、平肝息风药1、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生铁落2、息风止痉药:羚羊角(山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十六、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和香、石菖蒲、安息香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2、补阳药:鹿茸(附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附药:脐带)、淫羊藿(仙灵脾)、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附药:黄狗肾)、海马、哈蟆油、羊红膻、胡桃肉、雄蚕蛾3、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楮实子4、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鱼鰾胶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附药:小麦)、糯稻根须2、敛肺止咳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3、涩肠止泻药: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芡实、莲子(附药: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4、涩精止遗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刺猬皮5、固崩止带药:海螵蛸、鸡冠花、椿皮十九、涌吐药:常山、瓜蒂、胆矾、藜芦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蟾皮)、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大风子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常用中药药名(繁体)

常用中药药名(繁体)

常用中药药名(繁体)中药药名,作为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总结。

以下是一些常用中药药名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人参(Réndōngshēn)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被誉为“东方圣品”。

它源于人参科植物天麻的根茎,具有补气、益肾、壮阳等功效。

人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缓解疲劳和提升体力。

因其独特的药性,人参在许多中药方剂中都有应用。

2. 黄连(Huánglián)黄连是一种苦寒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南部的湿润山区。

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解毒消肿。

黄连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或肠胃疾病,如肺炎、痢疾等。

此外,黄连还可以用于清热解毒、消食止痛、治疗黄疸等症状。

3. 丹参(Dānshēn)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消肿等功效。

它是一种直立草本植物,具有紫红色的根茎。

丹参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中风等。

此外,它还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对于改善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4. 当归(Dāngguī)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养血、活血调经的功效。

它的根部呈现暗棕色,质地坚实。

当归常用于妇科方面的治疗,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此外,它还具有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等作用。

5. 麦冬(Màidōng)麦冬是一种以根茎为药用部位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润燥生津的功效。

麦冬通常用于治疗烦渴口干、乏力倦怠等症状。

此外,它还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目赤肿痛等症状。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用中药药名及其主要功效。

这只是中药领域中的一小部分,中药文化深厚而广泛,还有许多其他的中草药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梗)、生姜(姜皮)、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葛花)、淡豆豉(豆卷)、浮萍、木贼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夜明砂、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椿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青果、白头翁、马齿苋、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千里光、白蔹、蚤休、半枝莲、橄榄、土牛膝、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5、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2、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乌柏根皮3、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四、祛风湿药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蕲蛇(白花蛇)、乌梢蛇(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丁公藤、、雪上一枝蒿、路路通、雪莲花、雷公藤、徐长卿、两面针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丝瓜络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虎骨五、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仁壳)、白豆蔻(蔻壳)、草豆蔻、草果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皮、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泽漆、蝼蛄、荠菜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草)、滑石、木通(川、关)、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灯芯草、萆薢3、利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七、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母)、高良姜(红豆蔻)、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八、理气药:陈皮(核、络、叶、化橘红)、青皮、枳实(壳)、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玫瑰花、绿萼梅、薤白、大腹皮、甘松、柿蒂九、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阿魏十、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槐角)、侧柏叶、白茅根、景天三七2、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3、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血余炭4、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紫珠、百草霜、棕榈炭、藕节、檵木、花生衣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蜇虫4、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胆)、禹白附子(关)、白芥子、皂荚、旋覆花(金沸草)、白前2、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甜)、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银杏叶)、矮地茶、罗汉果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琥珀、珍珠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灵芝、首乌藤、合欢皮(花)、远志、夜交藤十五、平肝息风药1、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生铁落2、息风止痉药:羚羊角(山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十六、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和香、石菖蒲、安息香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2、补阳药:鹿茸(附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附药:脐带)、淫羊藿(仙灵脾)、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附药:黄狗肾)、海马、哈蟆油、羊红膻、胡桃肉、雄蚕蛾3、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楮实子4、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鱼鰾胶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附药:小麦)、糯稻根须2、敛肺止咳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3、涩肠止泻药: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芡实、莲子(附药: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4、涩精止遗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刺猬皮5、固崩止带药:海螵蛸、鸡冠花、椿皮十九、涌吐药:常山、瓜蒂、胆矾、藜芦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蟾皮)、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大风子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药店常用中药饮片目录

药店常用中药饮片目录

醋制 生品 生品 生品 生品 盐炒 生品 生品 生品 生品 四制 生品 盐制 生品 炒炭 炒制 炒制 蜜制 蜜制 朱砂拌 生品 姜汁炒 蜜制
225 泡麻黄 227 灸麻黄 229 麦冬 237 木蝴蝶 240 南沙参 241 生南星 242 制南星 243 胆南星 247 藕节炭 250 佩兰 252 灸枇杷叶 255 炒蒲黄 256 蒲黄炭 259 炒芡实 261 茜草炭 264 青黛 267 青皮 268 全虫 270 肉桂 272 制三棱 274 三七(30头) 275 三七片 276 三七粉 277 熟三七 281 砂仁米 283 山慈菇粒 284 制山萸肉 288 焦山楂 289 山楂炭 292 神曲 294 焦神曲 295 神曲炭 297 灸升麻 303 焦麦芽 304 麦芽炭 306 炒蒲黄 307 蒲黄炭 311 煅石膏 315 熟地炭 316 生水蛭 317 制水蛭 324 制锁阳 325 檀香 327 天冬 329 天麻片(家种) 331 天竺黄 335 制菟丝子 340 乌梅 341 乌蛇
常用要求
酒醋盐姜制 生品 蒸制 生品 炒制 清炒 灶心土炒 炒焦 生品 蜜制 生品 生品 生品 砂炒醋制
米泔水制 醋制 炒焦 炒炭 炒制 盐制 生品 生品 生品 生品 生品 砂炒醋制 生品 煅制 酒制 炒炭 生品 酒蒸 酒炒 猪胆汁制 生品 炒炭 蒸制 生品 生品 甘草水制 生品
配置数量
100 丁香 101 冬瓜皮 102 冬瓜子 106 旱半夏 109 法半夏 113 制佛手 117 附子 118 炮附子 121 干姜炭 129 制狗脊 131 瓜蒌皮 135 制龟板 136 生龟板 137 龟板胶 139 肉桂 140 桂皮 142 海马 143 大海马 150 新开河参 151 新开河参 152 新开河参 153 新开河参 154 新开河参 155 生晒参 156 移山参 157 红花 158 红藤 162 琥珀 163 琥珀粉 164 花椒 165 滑石粉 169 炒黄柏 177 鸡骨草 184 降香 187 土银花 190 炒荆芥 191 黑荆芥 192 荆芥炭 195 桔核 196 桔络 200 炒决明子 203 灸款冬花 204 昆布 209 莲须 215 煅龙齿 217 龙骨 220 鹿茸(梅花鹿蜡片) 221 鹿茸(马鹿蜡片) 222 鹿茸(生切粉片)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疗效。

在药店中,常备中药是满足人们日常保健和治疗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药店常备中药大全,包括中药的功效、使用方法及适应症等。

一、川贝母川贝母是常见于药店的中草药之一,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肺热痰多、咳嗽咳痰等症状。

使用方法为将川贝母研成细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服用。

二、黄连黄连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热毒病、口腔溃疡、痢疾等症状。

使用方法为将黄连研成细末,加入适量开水冲服。

三、当归当归是补血养血的重要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贫血等症状。

使用方法为将当归片研成细末,加入适量温开水冲服。

四、白芷白芷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风寒头痛、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

使用方法为将白芷研成细末,加入适量开水冲服或外敷患处。

五、枸杞子枸杞子是常见的滋补药材,具有壮阳益精、明目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视力模糊等症状。

使用方法为将枸杞子用开水冲泡后直接食用。

六、熟地黄熟地黄是滋补肾阴、补血的重要药材,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出血等症状。

使用方法为将熟地黄研成细末,加入适量温开水冲服。

七、麦冬麦冬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口渴咽干等症状。

使用方法为将麦冬研成细末,加入适量开水冲服。

八、党参党参是常用的补益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胃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使用方法为将党参片研成细末,加入适量温开水冲服。

九、茯苓茯苓是常见的利水消肿药材,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使用方法为将茯苓片研成细末,加入适量温开水冲服。

十、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症状。

使用方法为将丹参研成细末,加入适量开水冲服。

总结:以上只是药店常备中药中的一部分,每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症。

在购买和使用药物时,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的建议,严格按照使用方法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用中药名称

常用中药名称

常用中药名称解表药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

8.苍耳子:治鼻渊之良药。

9.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

10.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清热药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

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

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

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33.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4.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

35.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6.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

37.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

38.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39.白蔹:常用于水火烫伤。

40.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

常见中药大全 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 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发汗解表,与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与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中西药别名-中西药名称大全-药店店员(销售人员)必须熟记的知识要点

中西药别名-中西药名称大全-药店店员(销售人员)必须熟记的知识要点

中西药别名-中西药名称大全-药店店员(销售人员)必须熟记的知识要点中西药别名-中西药名称大全-药店店员必须熟记的知识要点中西药别名在药店工作的店员或销售人员,需要了解和熟记一些中西药的别名和常用名称。

这些名称对于准确地提供药物的指导与建议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份中西药别名的大全,供药店店员参考和学习。

一、中药别名1. 当归── 党参2. 人参── 白参3. 甘草── 甘遂4. 黄芪── 党参5. 阿胶── 空心参6. 朱砂── 茯苓7. 雄黄── 虎骨8. 麝香── 珍珠9. 红花── 肉桂10. 黄连── 绿豆二、西药别名1. 氨茶碱── 阿司匹林2. 异丙嗪── 安宫黄蜂素3. 阿托品── 去重感冒西药4. 辣椒素── 伏贴膏5. 阿昔洛韦── 金霉素6. 非诺佐辛── 布洛芬7. 玻尿酸── 吲哚美辛8. 庆大霉素── 头孢类药物9. 布比卡因── 甲亢安10. 硝苯地平── 退热药药店店员必须熟记的知识要点作为药店店员,不仅需要了解中西药的别名,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要点,以便能够为顾客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服务。

1. 药物作用与用途:了解每种药物的主要作用和应用范围,以便能够根据顾客的需求和病情提供正确的建议。

2. 药物副作用和禁忌:了解每种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禁忌情况,避免因错误的建议导致不良反应或其他健康风险。

3. 药物相互作用: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顾客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效果受到影响。

4. 存储和使用:掌握药物的适当存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帮助顾客正确保存和使用药物。

5. 识别真伪药:了解常见的真伪药鉴别方法,以便能够辨认和防范假冒伪劣药物的流入市场。

6. 顾客服务技巧:学习良好的顾客服务技巧,包括友好的沟通、耐心倾听和解答问题等,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店面声誉。

总结作为药店店员或销售人员,熟记中西药的别名和常用名称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掌握别名,还需要全面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禁忌、相互作用等知识要点,以提供专业的顾客建议和服务。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大全中药配方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重要手段。

中药配方大全汇集了丰富的中药配方,包括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剂,对于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感冒类。

1. 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咳嗽气喘。

2. 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疏通经络。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身痛畏寒。

3. 葛根汤。

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

功效,解表散寒,解热解毒,利咽化痰。

适应症,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

二、消化类。

1. 保和丸。

组成,砂仁、茯苓、泽泻、厚朴。

功效,健脾和胃,化湿和中,调理气机。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2. 三黄片。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痢止渴。

适应症,湿热痢疾,热痢腹泻,口渴咽干。

3. 苦参汤。

组成,苦参、黄芩、黄连、知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适应症,热毒血痢,血热便秘,小便淋沥。

三、祛痰止咳类。

1. 杏苏散。

组成,杏仁、苏叶、桔梗。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化痰止咳。

适应症,痰饮咳嗽,气喘咳嗽,咳痰吐血。

2. 百合固金汤。

组成,百合、桔梗、金银花、连翘。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解毒利咽。

适应症,肺热痰盛,痰多咳嗽,咽喉肿痛。

3. 天麻钩藤散。

组成,天麻、钩藤、桔梗、半夏。

功效,祛风化痰,平喘止咳,镇惊安神。

适应症,风痰咳嗽,气喘眩晕,癫痫抽搐。

以上所列举的中药配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药配方大全中还包含了更多丰富多样的配方,涵盖了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

希望这些中药配方能够为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配方时能够遵医嘱,合理用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用中药一览表

常用中药一览表

常用中药一览表
1.麻黄:可用于治疗感冒、哮喘等症状,具有发汗、解热、祛风湿等效果。

2.甘草:可用于治疗胃病、咳嗽、感冒等症状,具有缓解疼痛、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3.当归:可用于治疗女性病症、贫血等问题,具有补血养气、活血化瘀等功效。

4.川芎:可用于治疗痛经、腰酸背痛等症状,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5.人参:可用于预防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安神等功效。

6.黄芪:可用于治疗疲劳、脾胃虚弱等问题,具有益气固表、补中益气等功效。

7.枸杞:可用于治疗眼疾、肝肾不足等问题,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明目等功效。

8.熟地黄: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血虚等问题,具有滋阴补肾、补血养心等功效。

9.大枣:可用于调理脾胃、补血养心等问题,具有补脾益胃、生津止渴等功效。

10.知母:可用于治疗高热、口干舌燥等症状,具有清热润肺、解毒平喘的作用。

中药大全常见中药大全

中药大全常见中药大全

中药大全常见中药大全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

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

中药大全

中药大全

糖尿病中药配方:1)丹参--丹参煎剂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作用可持续5小时之久,且可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

临床应用:丹参、花粉、葛根各15克,黄芪20克,五味子7克,忍冬藤、玄参各10克,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凝血、高血脂有效。

2)地黄(生地、熟地)--按2克/公斤体重计算,喂服实验动物,见血糖明显下降,也可抑制和预防肾上腺素所致的兔血糖上升,且可改善糖尿性的高血脂、高血压病情。

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例如生地、黄芪各30克,淮山药、知母、葛根、石膏(先煎)、牡蛎各20克,元参、枸杞子、苍术、茯苓、党参各15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黄连5克。

3)玉米须--玉米须发酵剂对实验动物糖尿病有明显降血糖作用,且对糖尿性高血压、肾病有改善作用。

临床用玉米须4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与猪胰1具炖,做1日食疗之用。

4)知母--知母水提取物能降低实验动物血糖,对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作用更明显。

用知母、天花粉、麦冬各12克,黄连5克组方煎服,可改善糖尿病上消(如口渴、多饮等)症状。

5)枸杞子--枸杞子提取物可促进实验动物糖尿病血糖持久下降,对糖尿性血脂升高、视力不佳有改善作用。

每日用枸杞子、五味子、黄精、元参各25克,煎汁当茶饮,可改善消渴症状。

6)人参--人参可促进实验动物血糖降低,并可降低糖尿性血脂升高及无力症状。

临床报道人参浸膏对早期轻症糖尿病有治疗效果,使尿糖减少,血糖降低40毫克,停药后疗效仍可持续2周以上。

对轻症糖尿病人参可与生地合用;对中、重症糖尿病宜与胰岛素合用,因二者有协同降血糖的作用。

人参日用量3--9克。

此外,治疗糖尿病中药依次还有黄芪、淮山药、菟丝子、茯苓、黄连、石膏、乌梅、苍术、白术、玉竹、玄参、仙鹤草、地骨皮、苍耳子、麦芽、泽泻、桔梗、黄精、冬桑叶、仙灵脾等。

药店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药店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药店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文章目录*一、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1. 车前草有利尿作用2. 艾草有散寒除湿作用3.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作用4. 龙葵有散瘀消肿作用*二、吃中草药的注意事项1. 在服药期间要注意一些禁忌2. 要熬中药的时间*三、中草药的种植1. 建立中草药的规范化种植2. 病虫害防治药店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1、车前草有利尿作用直根长,具多数侧根,多少肉质。

根茎短。

叶基生呈莲座状,平卧、斜展或直立;叶片纸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

花序梗有纵条纹,疏生白色短柔毛;穗状花序细圆柱状。

生于草地、河滩、沟边、草甸、田间及路旁。

车前草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味甘,性寒。

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

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皮肤溃疡等。

2、艾草有散寒除湿作用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

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

3、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作用金银花幼枝洁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

季开花,苞片叶状,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对生于叶腋,花色初为白色,渐变为黄色,黄白相映,球形浆果,熟时黑色。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

金银花茶有独特的减肥功能,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

4、龙葵有散瘀消肿作用龙葵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0.25-1米,茎无棱或棱不明显,绿色或紫色,近无毛或被微柔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店常备中药大全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梗)、生姜(姜皮)、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葛花)、淡豆豉(豆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夜明砂、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椿皮
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青果、白头翁、马齿苋、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千里光、白蔹、蚤休、半枝莲、橄榄、土牛膝、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5、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1、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
2、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乌柏根皮
3、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四、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蕲蛇(白花蛇)、乌梢蛇(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丁公藤、、雪上一枝蒿、路路通、雪莲花、雷公藤、徐长卿、两面针
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丝瓜络
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虎骨
五、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仁壳)、白豆蔻(蔻壳)、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茯苓(皮、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泽漆、蝼蛄、荠菜
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草)、滑石、木通(川、关)、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灯芯草、萆薢
3、利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
七、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母)、高良姜(红豆蔻)、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
八、理气药:陈皮(核、络、叶、化橘红)、青皮、枳实(壳)、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玫瑰花、绿萼梅、薤白、大腹皮、甘松、柿蒂
九、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阿魏
十、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十一、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槐角)、侧柏叶、白茅根、景天三七
2、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
3、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血余炭
4、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紫珠、百草霜、棕榈炭、藕节、檵木、花生衣
十二、活血化瘀药
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
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
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蜇虫
4、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胆)、禹白附子(关)、白芥子、皂荚、旋覆花(金沸草)、白前
2、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
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甜)、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银杏叶)、矮地茶、罗汉果
十四、安神药
1、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琥珀、珍珠
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灵芝、首乌藤、合欢皮(花)、远志、夜交藤
十五、平肝息风药
1、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生铁落
2、息风止痉药:羚羊角(山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十六、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和香、石菖蒲、安息香
十七、补虚药
1、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
2、补阳药:鹿茸(附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附药:脐带)、淫羊藿(仙灵脾)、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附药:黄狗肾)、海马、哈蟆油、羊红膻、胡桃肉、雄蚕蛾
3、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楮实子
4、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鱼鰾胶
十八、收涩药
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附药:小麦)、糯稻根须
2、敛肺止咳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
3、涩肠止泻药: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芡实、莲子(附药: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
4、涩精止遗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刺猬皮
5、固崩止带药:海螵蛸、鸡冠花、椿皮
十九、涌吐药:常山、瓜蒂、胆矾、藜芦
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蟾皮)、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大风子
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