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合集下载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教材分析】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淤地坝【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这是一首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

(多媒体播放:陕北歌王贺玉堂《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师: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投影:黄土高原)(新授)(板书)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师: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水土流失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从土地表面向水体或空气中移动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类型、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资源的损失、土地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减少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水土流失的定义,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

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综合治理、分区治理、科学治理、可持续治理。

2. 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植被恢复、土地改良、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植被能够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植被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

2.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方法:植树造林、种草、封禁沙漠化地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植被恢复与保护的工作。

第四章:土地改良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改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班级姓名课题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一课时)编号8课型主备人陈永审核人张宇审批人使用时间批阅时间教师寄语:【学习目标】以某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为例分析其危害、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学法指导】1.利用大约30分钟认真预习,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

2.下节课将对学案完成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反馈。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位置及范围2.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形成基础)自然要素特性及表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地理位置____性从____向山地高原过渡从____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____过渡从农业区向____过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________________比较脆弱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________黄土极易受________________气候不稳定性集中于____,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侵蚀能力强自然灾害____性________、____、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________,人地矛盾突出。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________、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________________、营造宫殿、伐林烧薪、战争→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特别提醒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是诱发水土流失的根源。

课内探究案【反思归纳】区域水土流失问题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要素特性及表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表现特性地理位置过渡性①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③从森林向草原过渡;④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条件不够稳定,抵御灾害能力较弱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黄土层极易受流水侵蚀降水不均匀性①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②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多发性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人类活动过程结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开荒→耕作→抛荒→开荒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破坏加剧水土流失露天开矿开挖表土,弃土、弃渣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过度放牧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破坏植被农垦、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严重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教案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教案
观看课件后的教学设计
初中年级地理学科新授课型
课题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时Βιβλιοθήκη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的能力。
学生观看并识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子类比法
讲授新课
一、感黄河
教师在黑板上画地图+以图片为主的一段视频,介绍黄土高原的人文状况
学生观看视频和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进一步初步的了解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环境
观察法
二、知黄河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让学生进行名校的角色扮演来整体感知黄土高原
学生按所分的小组进行讨论并请组内成员代表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通过观看实物演示后能更好的得出治黄河的结论
启发性和探索性教学方法
课堂练习
教师用准备好的练习通过抢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积极配合
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讲授新课和练习后,最后以《保卫黄河》结束课程
2.通过合作讨论,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危害。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教学手段
讲授、合作讨论、探究、启发式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教学策略和方法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生活中最贴近的人物图片(周杰伦、姚明)

【精品】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精品】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
黄土塬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平原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或平 原面。塬面平坦、塬坡较陡,周边为沟谷环绕。塬面积较大,一般 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是良好的耕作区。
黄土梁: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 耕地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 流失。 耕地质量 下降.农业单产 降低。
(三跑田) (2)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 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地上河 ”。
(一碗水,半碗沙) (3)并造成当地 生态环境 恶化,直接或间接 诱发和加剧 自然灾害 的发生。
合作探究一: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 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会断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A.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节流、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 C.大量降水下渗成为地下水导致断流 D.黄河下游没有大的支流汇入
(3)分析导致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处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②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
(3)生物措施。提高 植被覆盖率 是治 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喷灌
滴灌
地膜覆盖
套种
植树种草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工程师
农民
环保专家
小流域综合治理
针对性练习
1.要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D)。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C.因地制宜发展,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 D.在陡坡修梯田,增加粮食产量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材分析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

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边引导学生读图边叙述)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电脑显示)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先由学生到讲台前指图(用鼠标指,点击后边界闪烁)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再根据图等高线高程判断其大致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

(学生指图讲述,教师补充)1.基本特征:(1)四至: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31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31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 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 口的过度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 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 大。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植被破坏 土地沙化
燃料需求增加
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毁林开荒
开垦荒地
破坏生态平衡
需要更多劳动力 人口继续增长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二、运用本节课的模式探究我国西北 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对水文的影响: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 黄河含沙量剧增。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开 封 铁 塔
>7米
对土壤的影响: 1.水带走了什么? 2.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3.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4.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小结:
水 耕地
土层变薄
养分流失

质量下降 单产降低
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课堂练习
5.读“黄土高原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 形名称。 B.____太__行__山__ (山脉) C.____秦__岭____ (山脉) D.____黄__河_____(河流)
人口增 长
生态环境 恶化自然 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减 扩大荒
少,燃料需 地开垦
求增加
面积
农作物 产量下 降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砍 伐森林
水土流失原因总结
位置的过渡性
土壤质地
自然原因

降水条件


地质灾害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编写:审定:高二地理组编写时间:完成时间:以南、以北。

(流水侵蚀)。

2.人为原因(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制度、生产建设中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破坏植被:规模的不断扩大、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①固沟:在沟谷修建、小水库和营造,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②护坡:缓坡地段,实施和修筑梯田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

③保塬:在塬面上,大力营造防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2)农业技术措施①管理:平整土地、、田间管理、、轮作套种。

特别提醒: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是人类活动,由于,口增长导致经济发展压力增大,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重心。

典例精析问题探究一:水土流失的原因例1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回答以下问题。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1)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2)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 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小结3.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调查,从2000年以来四川省各类开发建设项目达到总面积近42万公顷,累计的弃土、弃渣总量高达l6亿立方米,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已成为四川重要水土流失源。

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四川省耕地中坡地、梯田占了耕地总面积的88%,这些坡耕地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是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发源地,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大都位于这一地形区域,然而对坡耕地的改造至今仍严重滞后。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l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4)四川省严重的水土流失对中下游的危害是什么?对三峡水库的危害是什么。

最新鲁教版必修三《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

最新鲁教版必修三《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

最新鲁教版必修三《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2学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水土流失方式的原因、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解读:(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由环境造成的阻碍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实例: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使耕地养分流失、土层变薄,土壤结构破坏,诱发和强化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发展(3)针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的主要措施是设法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措施[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过渡性的特殊区位使本区自然灾害多而重,学会分析尖锐的人地矛盾如何引起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从中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分析,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难点: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四、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教学资源: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图文资料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相关图文资料六、思维拓展石漠化的危害与成因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

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石漠化面积为31.089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的速度扩展。

石漠化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广东等省区,以贵州、云南、广西3省区最为严重,石漠化已成为贵州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1)石漠化的主要危害:原因。

目前形成石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

(3)石漠化的整治措施 七、典例感悟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回答下列问题。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 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陕北民歌》片断幻灯片显示歌词(边引导学生读图边叙述)此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理景观,原因——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幻灯片显示)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再根据图等高线高程判断其大致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

1.基本特征:(1)四至: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2)面积:30万平方千米。

(3)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4)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5)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高中地理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必修三最大的特色就是用了大量的案例,所以本章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

包含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个人体验(课前准备)——小组讨论(课堂探究)——指导分析(课后小结)。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每节知识网络也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所在。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多以区域背景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开发方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特别是水土流失区的区域特征→成因→防治的思路分析能力。

该部分内容知识跨度大,所以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资料分析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运用分析,升华知识,完成高层能力目标,并为第二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的存在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知识构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典型例证,从黄土高原的地理背景到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到针对原因制定的相应治理措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地理关联。

把握这一点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培养学生树立整体性分析思维。

2. 通过材料分析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4.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区域的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探寻区域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及解决措施自然成为本节的重点。

鲁教版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3.结合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地区,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际效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治理措施的实施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Hale Waihona Puke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家园的情感。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和人为原因(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
-水土流失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降低、基础设施破坏等。
-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如植被恢复、植树造林等)、工程措施(如梯田、淤地坝等)和农业技术措施(如合理耕作、节水灌溉等)。
4.学生需在课后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优势。
-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等途径,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
5.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二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措施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过渡性的特殊区位使本区自然灾害多而重,学会分析尖锐的人地矛盾如何引起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从中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分析,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1.脆弱的生态环境。

其成因圭要是由于过渡性的特殊区位条件和当地人为因素所致,表现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且环境遭破坏后恢复困难。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来综合分析,抓住其过渡性的区位特点,分析出自然要素相互交错、地质条件不稳定,使灾害频繁而严重。

2.尖锐的人地矛盾。

悠久的开发历史使本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压力大,人们为生存而不断垦荒,加剧水土流失,引发恶性循环。

教学中要结合中国历史和人地关系的知识加以综合分析。

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四、【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电脑显示)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1.基本特征:(1)位置(范围):(2)面积:(3)地形:(连续提问,学生讨论):“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教材分析】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淤地坝【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这是一首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

(多媒体播放:陕北歌王贺玉堂《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师: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投影:黄土高原)(新授)(板书)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师: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生: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师:面积——面积30多万平方干米;土壤——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

师: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长期的流水侵蚀,使得这一地区地表支离破碎,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有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

师:请大家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生:略。

师: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它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概括起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和对黄河下游的影响。

(板书)2、水土流失的危害师:大家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和对黄河下游的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生1:对当地: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生2:使大量泥沙汇人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师:回答很好,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如此严重?(板书)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就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板书)1、自然原因师:自然原因:——A.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它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B.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C.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D.黄土高原还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师: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a.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盛行轮荒耕作制度,农民不是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而是采取轮荒制的粗放耕作方式,广种薄收。

当已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后,就将其抛荒,另寻稍好的荒草地开垦,结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

b.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例如,露天开矿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

人们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B.破坏植被——a.营造宫殿b.伐木烧薪c.战争战国以前,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

由于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

到194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不足10%,1985年仅为6.5%。

此后.党和政府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

(活动)根据“人口增长和植被破坏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

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才能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维持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呢?(板书)三、水土流失的治理师:由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但人类只要控制自己的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

治理黄土高原必须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应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阅读课本54页,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生:(阅读)师:共有哪几种措施。

生:1、工程措施,2、生物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师:工程措施包括固沟工程、护坡工程、保塬工程。

固沟工程——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沟谷集中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其继续扩展,此谓“固沟工程”。

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此谓“护坡工程”。

保塬工程——在一些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此谓“保塬工程”。

师: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

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师:生物措施——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课件展示: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师:大家阅读知识窗,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活动)略师:(小结)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板书设计]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2、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B.破坏植被a.营造宫殿b.伐木烧薪c.战争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2、生物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课堂练习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据此回答1~2题。

1.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A.蓄水保土B.改善生产条件C.创建旅游景点D.利用光热解析:黄土高原小流域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答案:1.C2.A3.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①打坝建库②平整土地③植树造林④深耕改土⑤修水平梯田⑥抽引水灌溉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答案:C4.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表现为()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B.喀斯特地貌广布C.黄土覆盖,平坦广阔D.沟谷纵横答案:D5.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A.季风气候B.过渡性地理位置C.植树造林D.人口增长解析:此题考查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季风气候导致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过渡性地理位置导致本区生态环境脆弱.且极易受到外力的侵蚀;而人口增长则是导致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

答案:C6.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A.充分利用光热资源B.蓄水保土C.改善生产条件D.提高肥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生物措施及功能。

生物措施主要种草,其目的是蓄水保土。

答案:B二、综合题7.下面是“关于农业生态知识关系的结构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下列选项的内容填人相应的方框内。

①进一步毁林开荒②暴雨增多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洪水灾害增多(2)上述关系说明这种农业生产已形成了一种;其中关键问题在于,以及由此引起的;因此要治理就要做好——工作,这就得,这样农业生产才可以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通过对水土流失形成原因、危害及治理的措施理解,考查学生对结构图表的分析推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答案:(1)A一②B一③C一①D卜_④(2)恶性循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植树造林良性循环8.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如何治理水土流失解析:全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高于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降雨强度大;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地面植被少,固沙能力弱。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植被大量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采矿和一些基础建设等。

(2)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流域,在进行小流域治理时,根据这里的土壤侵蚀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阅读上述材料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人为因素是否会造成自然因素的变化请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