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沟谷坊坝群治理效应--以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化石板沟为例
四川省北川县樱桃沟泥石流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属于地震前较小规模 ) , 特别是 2 0 1 0 年8 月1 2 — 1 3日和 2 0 1 2 年8 月l 6 ~ 1 7日爆发泥石流为分期形成和不 同时期爆发泥石流 。通过在北川设立观测站监测到震后北川泥石流的临界小时降雨量仅为 3 7 . 4 m m 。樱桃 沟泥石 流 地震后 经 历 3 次 强 降雨 如下 : ① 、2 0 0 8 年 “ 9 . 2 4 ”强降雨 : 根据四川省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 , 9 月2 3日 8 时至 9 月2 4日7 时, 北 川县降百年一遇特大暴雨 ,其境内平均降水约 1 5 0 m m,陈家坝乡降水量达 2 7 9 m m,最大小时降雨量为 8 7 m m,最大 1 0分 钟 降雨为 1 4 m m。 ② 、2 0 1 0 年 “ 8 . 1 2 ”强降雨 :根据北川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 ,2 0 1 0年 8 月 1 2日 8 时至 8 月1 3日 8 时,“ 5 . 1 2 ”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的绵 阳市北川县普降暴雨 ,最大 2 4 h 降雨量达到 2 5 6 m m, 期间最大小时 降雨量 已经达 6 0 余m m 。 ③ 、2 0 1 2 年 “ 8 . 1 7 ”强降雨 :根据绵阳市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 ,自2 0 1 2 年1 6日 早上 8 时到 1 7日 下 午 3时 ,5个 小 时 内J  ̄ J l l 县有 5个 站 点 累计 降 雨超 过 3 0 0 mm,雨量 为特 大暴雨 。其 中 ,J L J l } 擂鼓 镇五 星 沟3 4 6 mm、北川 老县 城 3 2 6 m m、擂鼓 镇 3 1 5 m m、曲山镇 任家 坪 3 1 2 am、沙 坝村 3 r 0 9 mm。根 据J L J I I 气象 局 统计 资料 显示 ,陈家坝 乡 老场村 2 0 1 2年 8月 1 6日晚 2 0 : 0 0至 8月 1 7日 8 : 0 0 ,降雨量 为 9 7 mm,2 0 1 2 年 8 月 1 7日8 : 0 0至 1 0 : 0 0 ,降雨量 为 4 5 mm。 由以上强降雨与灾情对 比分析 ,说 明了强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诱发因素。震后泥石流形成的临界雨 量 明显 降低 。根据 泥石 流发 生 临界 雨 量 的研 究 成果 、地震 前 的资料 表 明 ,该 区域 泥石 流发 生 的前期 累积 雨量为 3 2 0  ̄ 3 5 0 m m,激发泥石流的临界小时雨量为 5 0 ~ 6 0 a r m 。地震后 ,临界雨量发生了变化 , 2 0 0 8年 9月 2 3 日至 2 4 日的泥石 流发 生前 的累积雨 量 为 2 7 2 . 7 mm,激发 泥石 流 的临界 雨量 为每 小时 4 1 . O mm, 累积雨量和临界雨量较地震前都有所降低 。 2 ) 陡峭的地形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樱桃沟位于后龙门山中山地貌 , 地势 由东向西倾斜 , 高差悬殊 , 地形复杂。在椒 山为最高,海拔高程 2 3 4 9 m,在陈家坝河谷地为最低 ,海拔高程 6 5 6 m,相对 高差 达 1 6 9 3 m。 由于河流 切割 深度 大 ,山势 陡 峭 ,坡 度多 在 4 0 。 ~7 O o之 间 ,主要河 流支 沟下 游大部 分 为悬崖峭壁。整个沟域为 “ V ”型谷地貌 ,特别是上游沟段和各支沟通常沟谷较为狭窄,纵坡较陡, 水流 湍急 ,且动 态变 化 较大 ,具 陡涨 陡落 的 山溪 沟 谷特 征 。 由于沟 谷流 域 面积 大 ,地形 陡 峻 ,易 于 汇水 。水 流由陡峭的坡体 ( 支沟 ) 后缘形成高势能 ,沿斜坡 ( 支沟 ) 下泄转化成极大动能 ,冲击松散体 ,相互作 用形成泥石流 。 在沟 内物源充足时, 沟床坡降大小一方面表现为影响着松散物质转化成泥石流的多少; 另 方 面则 表现 为一 旦水 力条 件满 足 时,将控 制泥 石流暴 发 的规模 及 危害 程度 口 。 3 ) 松散和破碎的岩土体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 了物质来源。流域内出露地层岩性主要是震旦系 、 寒武 系、 奥陶系、志留系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 Q ) , 岩石坚硬 , 受断裂构造作用 , 岩石破碎 , 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 多 为碎裂 结 构 ,斜坡 表 层岩 体受 风 化和 卸荷 作用 强 烈 ,多呈 散 状结 构 ,岩 土体工 程 地质 条件 差 ,斜 坡稳定性低 ,滑坡 、崩塌发育 ,尤其是受 “ 5・ 1 2 ”地震作用 ,山体斜坡稳定性急剧降低。泥石流的物源 主要来源于主沟中上游内的沟底物质和老堆积物 的塌岸冲刷形成的松散体 ,其次为物源区内的滑坡。地 震 诱 发崩 塌 、滑 坡产 生 了丰 富松 散土 体 ,强 烈扰 动地 表 ,毁 灭性 、大面 积破 坏植 被 ,使 得泥 石流 形成 条 件 发 生剧 烈变化 。2 0 0 8 ~ 2 0 0 9年 ,实地 调查 和测 绘 主沟 内下切 深度 为 1 1 . 5 m,最深 达 2 m;支沟 中主要 为 樱 桃沟 下切 深度 达 1 . 5 ~ 2 m,通 宝 沟为 2  ̄ 2 . 5 m。2 0 1 2 ~ 2 0 1 3年 ,实地 调查 和测 绘 主沟基本 无变 化 ,但 支沟 中樱桃沟 由于下切深度加强深度变大至 2 . 5 ~ 3 m, 通宝沟下切 由于淤积作用深度变小至 1 1 . 5 m, 形成了交 替 和分 期 效应 。 如 2 0 1 2年 “ 8 . 1 7 ”泥石 流 中 ,经 过现 场调查 和 分析 显示 ,该 次泥 石流 一次 冲 出量 为 l 8 . 5 4×1 ( ) 4 m’ , 其 中由支沟引发 冲出量达 1 1 . 9 8 × 1 0 4 m ,占整个冲出量 的 6 3 . 7 %( 表1 ) 。流域内各沟谷及其泥石流的形成 除与所在区地层岩性 、 地质构造及新构造活动等地质条件和降水等有关外, 很大程度上受地形条件 的控制, 尤其是泥石流沟谷流域面积 、沟道坡降和长度三个地形形态要素 。 综上所述 ,樱桃沟泥石流的形成有 内在和外在 的因素 ,内在因素为 自然的地形条件和大量的松散物
四川北川县庄子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浅析
四川北川县庄子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浅析摘要: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四川庄子沟两岸岸坡发生滑塌及崩塌,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较多的物源,并于2008年“9.24”特大暴雨爆发泥石流,泥石流冲积物堆积于沟口安置区内。
经调查与研究,四川庄子沟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有可能再爆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
基于泥石流发育特征基础上对泥石流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以期对该类型的泥石流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泥石流;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庄子沟一、泥石流发育特征(一)沟域分区庄子沟属中山区冲沟,区内山势陡峻,沟谷狭窄,地形高差较大。
泥石流沟发源于莲花山,发育高程1681~613m,最大高差1068m,主流方向约358°,近正北向,于坡脚沟谷处汇入湔江,主沟道水平投影长3409m,主沟道顶高程1331.36m,沟口高程613m,沟道平均纵坡降约226.7‰,汇水面积约3.249km2。
该沟整体沟形为V型,季节性冲沟,调查期间水流量约1~3L/s。
北川-映秀断裂从庄子沟沟口顺湔江横穿通过,刘家坪逆断层顺庄子沟沟道通过,受断层影响,沟域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左岸为石炭系灰岩、白云岩等,陡立,于5.12地震引发崩塌,崩塌物堆积于沟道,并阻塞沟道;右岸斜坡表层主要覆盖有残坡积含碎块石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志留系千枚岩,岩体破碎,地震引起右岸斜坡土体松动、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
根据庄子沟泥石流的发育现状和形成特点,将沟域划分为泥石流清水汇流区、物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
1、清水汇流区特征庄子沟沟道内清水汇流区沟道标高约775~1331.36m之间,离沟口水平距离642~3449m,总长2807m,沟道纵比降197.7‰,坡度较陡,沟道呈“V”形谷,沟道宽度一般2~5m,沟道平面形态总体上较顺直,中部有一近于垂直变向的弯道,沟中小弯处沟道狭窄,且沟壁陡直;沟道发育在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碎块石土之上,局部基岩出露,切割深度不等。
汶川震区北川五星沟暴雨泥石流灾害调查
汶川震区北川五星沟暴雨泥石流灾害调查董建辉;魏良帅;张国强【摘要】汶川地震诱发形成了大量高位崩滑坡地质灾害,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震后每年均产生多起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调查2008年9年24日因暴雨引发的五星沟泥石流基本特征,讨论了泥石流物源堆积过程、活动特征、强度,预测了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发展趋势,为震后泥石流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对地震灾区泥石流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5(035)004【总页数】3页(P593-595)【关键词】泥石流;震区;调查;北川五星沟【作者】董建辉;魏良帅;张国强【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成都610072;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成都610072;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四川汶川地震对震区地质坏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震后10年期间是泥石流活跃期。
震区五星沟泥石流发生频率高、规模大、成灾机理复杂,特征显著。
2008年9月24日(9.24),五星沟遭遇了20年一遇的暴雨袭击,诱发了泥石流灾害。
该泥石流冲毁了数百间居民房屋,当时大多数居民仍在安置区生活,虽未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泥石流的发生给当地居民恢复生产和保障生活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五星沟泥石流位于安昌镇与擂鼓镇之间的苏宝河西侧,沟口地理坐标E104°25′50.7",N31°44′58.1",据北川新县城约10km。
该地区属宽谷和深切割中低山地貌,地形较陡峻。
五星沟流域面积36.77km2,沟长度11.92km,最高点高程1 670m,最低点677m,高差1 200m左右,沟道平均纵坡降83.3‰。
该流域在构造上属龙门山前山和后山交界地带,紧邻5.12大地震的主震断裂,位于映秀-北川断裂上盘。
5.12地震时该断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右旋逆冲,是典型的不稳定构造区域。
北川县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的开题报告
北川县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北川县是四川省阿坝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川西北腹地,雪山草地景观区与川中丘陵景观区之间的过渡带。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北川县在夏季频繁发生洪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而其中,五星沟地区是北川县泥石流频发的区域之一。
为了确保五星沟地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该区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拟开展北川县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的研究,旨在为该区域的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1.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区域地质环境分析:对五星沟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了解该区域的泥石流形成条件。
(2)危险性评价:通过采用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评估该区域的危险性。
(3)防治措施: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针对五星沟地区泥石流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1.3 研究目标(1)了解五星沟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特点,为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估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
(3)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及流程2.1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五星沟地区的泥石流发生情况、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2)野外调查法:对五星沟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走访和调查,获取五星沟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数据,并确定该区域的泥石流形成条件。
(3)定量分析法: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建立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价。
(4)案例研究法:以五星沟地区为例,提出针对泥石流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2.2 研究流程(1)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2)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4)进行危险性评价;(5)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泥石流沟谷坊坝群治理效应——以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化石板沟为例
中 图 分 类 号 : 4 .3 62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泥石 流是 一种 特 殊 的 、 对人 类 及 其 生 存环 境 危
害极 大 的 山 区 自然 地 质 灾 害 。汶 川 地 震 导 致 大
泥 石 流 沟 谷 坊 坝 群 治 理 效 应
以地 震 极 重 灾 区北 川 县 化 石板 沟为 例
周海 , 宁生 , 阳 , 兵 波 陈 卢 李 。
(.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 与环境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 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四川 成都 6 04 10 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 北京 10 4 ; . 0 0 9 3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四川 成都 6 04 ) 10 1
摘
要: 谷坊坝是泥石流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 。化石板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共设 l 3座谷坊坝 , 组成梯级谷坊坝
群; 坝体主要分布在泥石流形成区和流通区 , 混凝 土结构 , 轴向两端嵌人沟道两侧 基岩 0 5~1m。通过 对 比化石 板 . 沟谷坊 工程修建前后 沟床纵坡 比降 、 沟道两侧斜坡稳定性 及泥石流侵 蚀速 率等方 面的差异 , 明谷 坊工程能够 有 证 效 拦蓄松散 固体 物质 、 固沟床和岸坡 、 稳 降低沟道纵坡 比降 、 降低泥 石流流 速和耗散 流体能量 、 抬高 沟道上游泥 石 流侵蚀基准面。研究 发现 , 化石板沟谷坊坝群共拦截 固体物质 2 7 .6×1 仅 占流域物源总量 54 9×1 m 0m , 7. 0 的
源总量 的 2 .% , 3 3 泥石 流物 源减少 ; 回淤的沟道 比降为原 比降的 6 % 一7 % , 同频 率下泥石流 流速 、 0 5 相 峰值 流量 降
北川县杨家沟泥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北川县杨家沟泥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罗承;陈廷芳;付琪智;陈国辉;李世川【摘要】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与地质勘测,详细分析了杨家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作用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松散物质,沟谷两岸坡体大面积失稳,形成较大规模滑塌,并在沟床堆积了大量松散堆积物,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源.(2)地震后的强降雨过程是诱发泥石流的动力因素,泥石流暴发是前期累积雨量和当时激发雨强共同作用的结果.(3)杨家沟泥石流灾害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地震活动的控制,特别是在强烈地震作用的基础上又叠加暴雨作用,导致了灾害性泥石流的暴发.【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4)002【总页数】7页(P25-31)【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成因;杨家沟【作者】罗承;陈廷芳;付琪智;陈国辉;李世川【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成都 610072;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汶川地震导致地震灾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生了急剧改变,极震区震后泥石流形成和活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地震触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形成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同时,大规模滑坡、崩塌堵断河道形成堰塞湖,极易溃决形成山洪泥石流灾害[1-4]。
相比于地震前,泥石流形成的临界雨量降低,泥石流的规模、频率和容重有所增加,同时很多非泥石流沟转化为泥石流沟[5]。
震后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和旅游风景区等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6-7]。
杨家沟在5·12地震后暴发了大小共5次泥石流,其中较大规模暴发时间分别为2008年9月24日及2013年7月9日,一次性冲出量分别为17万m3与29万m3。
汶川震区北川县城泥石流源地特征的遥感动态分析_唐川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 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10/18(1)-0001-07汶川震区北川县城泥石流源地特征的遥感动态分析唐 川 丁 军 梁京涛(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摘 要 汶川地震导致山地斜坡积累了大量碎屑物质,在降雨作用下极易成为泥石流源地。
震后的2008年9月24日一场暴雨导致北川县境内72条沟同时暴发泥石流。
本文选择了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的北川县城8条泥石流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手段开展了震后和相继暴雨后的泥石流源地变化特征。
强震后泥石流流域的重要变化是在沟谷内诱发了大量滑坡。
通过开展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泥石流源地的滑坡活动。
将5.12汶川地震后的2008年5月18日获取的航空图像与9.24暴雨后获取的2008年10月14日S P O T图像相比较,发现泥石流源地的地震滑坡面积由153.7×104m2增加到暴雨后的191.2×104m2,即汶川高烈度区一场暴雨过程新增滑坡面积达24.4%。
根据S P O T图像解译,暴雨后泥石流沟床中的松散堆积物增大到9.7×104m2。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汶川震区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泥石流的敏感性特别高。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滑坡 遥感解译 北川县城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I MA G E S B A S E D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N C H A R A C T E R SO FD E B R I S F L O W S O U R C EA R E A S I NB E I C H U A NC O U N-T YO FWE N C H U A NE A R T H Q U A K EE P I C E N T E RR E G I O NT A N GC h u a n D I N GJ u n L I A N GJ i n g t a o(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G e o-H a z a r d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G e o-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C h e n g d u 610059) A b s t r a c t W 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 p r o d u c e d a b u n d a n t d e b r i s l e f t b e h i n do nt h e h i l l s i d e s l o p e s.T h e d e b r i s w o u l d l a t e r s e r v e a s t h e s o u r c e m a t e r i a l s f o r r a i n f a l l-i n d u c e dd e b r i s f l o wh a z a r d.O n24t h S e p t e m b e r2008,a t o t a l o f72 d e b r i s f l o w s w e r e t r i g g e r e db y h e a v y r a i n f a l l i nt h e c e n t r a l p a r t o f t h e e p i c e n t e r r e g i o na f f e c t e db y t h e W 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T h e B e i c h u a n C o u n t y i n t h e c e n t r a l e p i c e n t e r r e g i o n i s c h o s e n f o r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c h a n g e o f d e b r i s f l o w s o u r c e a r e a a f t e r t h e e a r t h q u a k e a n d a l s o f o l l o w i n g a r a i n s t o r m.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f t e r t h e e a r t h q u a k e a r e n o-t i c e d i n p r o d u c i n g a l a r g e a m o u n t o f l a n d s l i d e s f o r d e b r i s f l o wo c c u r r e n c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 o f a e r i a l p h o t o g r a p h s a n d S P O T i m a g e s a s w e l l a s f i 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a r e u s e d t o i d e n t i f y l a n d s l i d e o c c u r r e n c e s i n t h e d e b r i s f l o ww a t e r s h e d f o r e x p l o r i n g t h e i n i t i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t r i g g e r i n g d e b r i s f l o w s.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a e r i a l p h o t o g r a p h s t a k e n o n18t h M a y 2008(a f t e r t h e5.12W 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w i t h t h e S P O T5i m a g e s t a k e n o n14t h O c t o b e r2008(a f t e r t h e r a i n-s t o r me v e n t o n24t h S e p t e m b e r2008)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l a n d s l i d e a r e a i n e i g h t d e b r i s f l o w w a t e r s h e d s i n c r e a s e d f r o m 153.7×104m2t o191.2×104m2d u r i n g t h a t p e r i o do f t i m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t h e S P O Ti m a g e s r e v e a l s t h a t t h e l o o s e s e d i m e n t a r e a s o n t h e c h a n n e l b e d s h a d f u r t h e r e x p a n d e d t o9.7×104m2a f t e r t h e r a i n s t o r m.T h e p r e s e n t r e- *收稿日期:2009-06-03;收到修改稿日期:2009-10-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206,)和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基金.第一作者简介:唐川,主要研究方向:地质灾害、地貌学、遥感与G I S应用研究.E m a i l:t a n g c707@g m a i l.c o ms u l t s s h o wt h e W 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 a f f e c t e d a r e a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s u s c e p t i b l e t o d e b r i s f l o wo c c u r r e n c e a f t e r h e a v y r a i n f a l l e v e n t s.K e y w o r d s W 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D e b r i s f l o w,L a n d s l i d e s,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B e i c h u a n c o u n t y,S P O T5,A e r i a l p h o t o g r a p h1 引 言汶川地震后,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次生地质灾害信息的快速提取[1、2]、堰塞湖风险评估[3、4]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5、6],在汶川地震的应急抢险救灾、损失评估、危险区划和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位于岷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
主震区邛崃、岷山和秦岭山系,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长江上游水源林涵养区,也是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实施区,森林面积大、蓄积量高,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属于我国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由于长期垦殖和大量水电开发,地震前受灾地区已出现水土流失、水体污染严重,地质不稳定,动植物种类数量大量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8级强烈地震对灾区森林资源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基础。
地震灾区在我国生态系统中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其生态安全不仅对长江上游地区至关重要,而且对全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环境、气候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灾后产业重建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
因此,评估汶川大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恢复灾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区生态重建的措施,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实施以及灾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建设影响的评估汶川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对灾区生态环境建设影响的评估是灾后生态环境重建的基础工作,相对而言,地震发生时对生态环境建设造成的直接影响容易准确评估,如地震造成森林、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破坏等。
但从灾区调研情况来看,地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以灾害链的形态产生,比如地震发生后地质环境稳定性变差,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隐患增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部分重要生态功能退化等,这种继发性、持续性的链式作用对灾后重建工作有很强的制约性和破坏性,且容易被忽视也很难有准确的评估,这使得灾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泥石流胁迫下建筑物易损性评价--以汶川县七盘沟为例
泥石流胁迫下建筑物易损性评价
———以汶川县七盘沟为例
∗
丁明涛1ꎬ 2 ꎬ 李昱陆1 ꎬ 庞金彪3 ꎬ 王英杰1
(1. 西南科技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ꎬ 四川 绵阳 621010ꎻ 2. 西南交通大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ꎬ
四川 成都 611756ꎻ 3. 四川中地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ꎬ 四川 成都 610017)
建筑物的自身特性?包括建筑物的整体形状门窗的多少建筑物材料和建筑物的高度等?mholub10就曾指出木结构的建筑物对泥石流的抵抗力弱于对洪水的抵抗力?混凝土结构则对两者都有较高的抵抗力?还指出建筑物底部的框架设计可以提供额外的空间以缓解灾害的冲击力?建筑与泥石流的空间位置关系?主要指泥石流与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建筑物到泥石流沟的距离建筑轴向与泥石流沟的夹角等?环境因子?agodfrey11指出建筑物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会影响到建筑物物灾害抵抗能力?例如周围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地利用类型有无防护工程等?在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最终选取了三类11个建筑物易损性评价指标表2?2????3易损性评价在arcgis中?将所有的评价因子栅格投影到格网上?以格网为评价单元?运用特征分析确定不同因子在格网中的重要程度?以刘希林等人提出的定量判定方法1417为基础?确定出单个格网的易损性?最后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得到整个区域的建筑物易损性分布图?3案例运用3????1易损性指标的遥感解译和实地验证在室内进行图像解译等预处理后?又进行了实地调研?主要从建筑物功能结构和位置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样本包含七盘沟流域内所有建筑物类型表3?并对其易损性指标进行实地调查与遥感解译?得出所需研究数据并导入到数据库中?表3七盘沟建筑物功能分布情况建筑物类型总量样本数量百分比民宅22014666????36社区政务中心44100????00临时居住563766????07废弃建筑物491428????57驾校44100????00派出所11100????00厂房392051????28幼儿园11100????00电厂22100????00医院22100????00总计37823160????943????2建筑物区域格网化根据七盘沟流域的遥感影像和dem数据提取出泥石流的活动区域?再结合实地调查得到的建筑物尺寸合理确定评价单元大小?为了保证单个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建筑物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将评价单元确定为15m10m格网?七盘沟流域内建筑物区格网化后共有超过2万个矩形格网图2?3????2建筑物损坏程度模拟根据评价指标和模型要求?对研究数据进一步处理?得到各个格网在元胞模拟中所需要的三类参数?同时?根据七盘沟泥石流勘查报告综合计算得到以下参数表4?表5?表6?表4不同频率下的泥石流流量小时雨强mmh暴雨洪峰流量m3s频率p1p2p5p10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北川县泥石流为例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北川县泥石流为例魏斌斌;赵其华;韩刚;张海泉【摘要】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debris flows in quake-hit area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er critical rainfall,greater scale and higher risk.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rainfall and earthquake,grey correlation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analyse the weights of scale,valley area,gully length,basin elevation difference,cutting density,unstable groove proportion,average annual rainfall and seismic intensity of 72 debris flow valleys in Beichuan.Thus a hazard assessment model of debris flow in quake-hit area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is 72 debris flow valleys.An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the weights of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and seismic intensity are greater than the other factor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model raised in this essay are rou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given by Liu Xilin.But the risk value improves relatively,and the risk of seven debris flow valleys among those improves a grade.%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具有暴发临界雨量小,规模大,危险性高的特点.在考虑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北川县72条泥石流沟的泥石流规模、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不稳定沟床比、年均降雨量和地震烈度8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震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中,年均降雨量和地震烈度所占权重最大;运用本文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刘希林模型基本一致,但危险度值相对提高,其中有7条泥石流沟危险度提高一个等级.【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3(021)004【总页数】9页(P525-533)【关键词】震区泥石流;灰色关联法;影响因子;危险性评价【作者】魏斌斌;赵其华;韩刚;张海泉【作者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 引言汶川地震导致山地区域地质环境更加脆弱,地质灾害极度发育,泥石流灾害活动异常强烈。
地震引发泥石流的典型案例分析
地震引发泥石流的典型案例分析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能够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除了直接引发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伤亡外,地震还可能诱发其他次生灾害,如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由山体滑坡或雪崩携带大量碎屑和水流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极高的破坏力。
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地震引发泥石流的过程和影响。
案例一: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这场地震导致近7.5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和泥石流,对周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该地区地形陡峭,土壤松散,是泥石流发生的高风险区域。
汶川地震发生后,满目疮痍的景象令人痛心,大量的泥石流淹没了村庄和道路,阻断了救援车辆的通行。
正是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地震引发的泥石流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二:1999年台湾大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了规模7.6的地震,造成震中及周边地区的严重破坏。
地震触发了台湾东北角山脉上的许多滑坡和泥石流。
其中最显著的案例是位于台北县瑞芳区的基隆河,河道陡峭且容易被堆积在上游的大量碎屑所阻塞。
地震导致山体坍塌,形成大量滑坡和泥石流,从而堵塞了基隆河的水流。
泥石流冲击着河岸,瞬间淹没了附近的建筑物和道路。
此外,由于泥石流冲击的力量巨大,基隆河的堤坝也发生了决口,导致城市进一步受灾。
这个案例再次证明了地震引发泥石流的可怕破坏力。
案例三: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凌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规模为7.8的地震。
这场地震是近现代中国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造成了近24万人死亡。
地震引发了唐山市及周边地区的泥石流,其中最重要的案例是震中涉县。
该地区地势陡峭,土壤较为松散,地震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了居民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唐山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揭示了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对城市化地区的威胁。
泥石流沟谷坊坝群治理效应--以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化石板沟为例
泥石流沟谷坊坝群治理效应--以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化石板沟为例周海波;陈宁生;卢阳;李兵【摘要】谷坊坝是泥石流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化石板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共设13座谷坊坝,组成梯级谷坊坝群;坝体主要分布在泥石流形成区和流通区,混凝土结构,轴向两端嵌入沟道两侧基岩0.5~1m.通过对比化石板沟谷坊工程修建前后沟床纵坡比降、沟道两侧斜坡稳定性及泥石流侵蚀速率等方面的差异,证明谷坊工程能够有效拦蓄松散固体物质、稳固沟床和岸坡、降低沟道纵坡比降、降低泥石流流速和耗散流体能量、抬高沟道上游泥石流侵蚀基准面.研究发现,化石板沟谷坊坝群共拦截固体物质2.76×104 m3,仅占流域物源总量574.9×104 m3的0.5%,占近期可供给泥石流活动的物源量85×104 m3的3.3%;稳固沟床松散物质4.37×104 m3,仅占流域物源总量的0.76%,占近期可供给泥石流活动的物源量的5.2%;稳固沟道两侧坡体松散物质134.07×104 m3,占流域物源总量的23.3%,泥石流物源减少;回淤的沟道比降为原比降的60%~75%,相同频率下泥石流流速、峰值流量降低,沟道侵蚀速率下降,泥石流输沙量减少35%~57%;上游泥石流支沟侵蚀基准面抬升0.3~0.5 m.泥石流呈现从粘性到稀性,再到含沙水流的趋势发展.【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15页(P354-368)【关键词】泥石流;谷坊坝群;防治效益【作者】周海波;陈宁生;卢阳;李兵【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642.23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危害极大的山区自然地质灾害[1]。
绵阳震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绵阳震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 泥石流造成的自然灾害比较严重。
本文从绵阳震后的自然环境,地质特征分析了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从政府管理层面的措施,生态生物层面的措施,工程防治层面的措施三个方面对如何防范绵阳震后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建议,为研究灾后的泥石流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字] 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绵阳部分地区地质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造成绵阳地区特别是北川、安县、平武、江油等地的地质环境更加脆弱。
地震后事实上表明了绵阳部分地区滑坡、泥石流活动异常强烈,特别是震后的强降雨加剧诱发了泥石流灾害发生,造成部分地区交通中断、房屋损毁,财产损失严重。
如2009年7月17日凌晨爆发的安县插秧沟巨型泥石流,顷刻使16户房屋被掩埋,并给灾区的恢复重建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
本文针对绵阳震后的自然环境,地质特征分析了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对于防范绵阳震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小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具有现实意义。
1绵阳市自然环境概况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
全市境内降雨量大,河流众多。
涪江在绵阳境内长约380 km,支流众多,流域地形西北部高、东南较低,南北地势高差达5000多米。
境内涪江支流很多,平通河、通口河、芙蓉溪、梓江等。
上游地处高山峡谷,暴雨洪水汇流时间短,具有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
加上地震后地质环境更加脆弱,岩体破碎,物源富集,导致容易出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绵阳泥石流的形成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分析的话,泥石流形成的情况是这样的:在一些有沟谷深壑的山区,或是地形险峻的地区,存在很多松散的固体物质,在大暴雨的带动下形成的。
形成泥石流的三个条件是水源条件、地形和松散物质。
2.1 地震给绵阳带来了大量的松散物源绵阳大部分地区在地震中地质构造作用强烈切割岩体,岩体强度大大降低,易于风化破碎,且地震发生了大量的滑坡、崩塌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
泥石流规模的增大; 强烈地表扰动和毁灭性 、 大面积毁坏植被, 改变了地表水入 渗 、 产 流 和 汇 流 条 件, 利于侵蚀和洪 构成了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组合 。 从而, 导致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急剧增大, 峰形成 。 这些流域状态的巨变, 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 。 震后 泥 石 流 活 动 的 主 要 特 点 有: 泥 石 流 沟 谷 数 量 增 加, 大量震前 被判定为非泥石流沟的流域暴发了泥石流; 激发泥石流的临界雨量明显降低泥石流 暴 发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高 频 性 与 群 原来定性为稀性或过渡性的泥石流沟转化为过渡性或粘性泥 石 流 沟; 泥 石 发性; 泥石流的容重约提高 10% ~ 30% , 流流量普遍增大, 大致可增加约 50% ~ 100% , 现有规范中 泥 石 流 流 量 计 算 方 法 的 结 果 偏 小 , 需 要 修 正。震 后 泥 石 流演变趋势为: 活动强度由急剧增强的突变转为逐步减弱, 期间活跃期与平静 期 交 替 出 现, 第 1 个泥石流活跃期可 能会持续约 15 年左右; 泥石流形成将由降雨控制型逐步转为松散土体控制型; 一 些 松 散 土 体 丰 富 且 尚 未 发 生 泥 石
2 流的面积大于 5 km 流域, 将是未来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风险源 。 针对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 、 演化 趋 势 和 震 区 泥
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 判识潜在泥石流灾害, 增强减灾措施的针对性; 进 行 泥 石 流 灾 害 风 险 分 析 , 加强风险 管理; 改进泥石流规模计算方法, 适应震区超常规模 泥 石 流 防 治 需 求; 重 新 确 定 泥 石 流 预 警 报 的 临 界 雨 量 指 标 , 加 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灾害防治对策 。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形成条件; 活动特征; 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P642. 23 文献标识码: A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启动机制及其动力学特征——以北川县五星沟为例
A s u y a u i ly o ihu n u y Ca eSt d tW x ng Gu l f Be c a Co nt
CHENG i, S YUAN a 2。 ANG n s e g Yu n W Yu -h n 1
(. KL 1 S GP, hn d nvri f T cn lg C eg u60 5 , hn ; C e g uU ies yo eh oo y, hn d 1 0 9 C ia t 2 S cu nIs tt o e l r i l elg & E p oai C eg u6 0 5 , hn ) . i a t ue fM t l gc oo y h ni au aG x lrt n。 hn d 10 1C i o a A s atA mao atq a emesr g8 0 Rc trsa l dW e cu nC u t fSc u nP o ic nMa 2h 20 , bt c: jrer uk au i . i e cl j t n h a o nyo i a rvn eo y 1 t, 0 8 r h n h eoe h
Dain, n n h ia e o ae nW u ig Gu l, n n o s sc l p e rwe eb r d I hsp p r t edsrb t n o t a a d Na z u vl g slc tdi xn l a d ma yh u e ol s do r u i .n t i a e ,h itiu i f l y a e o d b i fo i u igGul sa ay e n t o mainc aa trsiswe eiv sia e a e n a u t f aaa d if r e rs lw W xn l wa n lz da disf r t h rce it r etg td b s do mo n t n o — n y o c n o d n
汶川震区泥石流拦挡坝损坏模式分析
第38卷 第4期 2023年12月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l.38No.4 Dec.2023DOI:10.20036/j.cnki.1671 8755.2023.04.012收稿日期:2022-07-21;修回日期:2022-10-1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5401)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林乐华(1997—),男,硕士研究生,E mail:1109564515@qq.com;通信作者,张友谊(198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质灾害防治,E mail:youyzh@126.com汶川震区泥石流拦挡坝损坏模式分析林乐华 张友谊 钟 磊(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摘要:拦挡坝是泥石流治理最常见的工程措施之一。
通过对汶川震区66条泥石流沟、206座拦挡坝的调查分析表明:拦挡坝有掏蚀破坏、渗透侵蚀破坏及大块石冲击破坏3种损坏模式;拦挡坝损坏与泥石流性质、规模、坝体材料、库容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损坏部位中坝基及护坦易受泥石流侵蚀、掏蚀破坏且具普遍性。
鉴于坝下护坦的易损性,通过ABAQUS对翻坝泥石流冲击护坦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表明,含大块石的浆体冲刷对护坦产生较大应力,冲刷后护坦前缘易产生冲刷坑,发生溯源侵蚀,造成拦挡坝掏蚀、侵蚀破坏。
关键词:泥石流 拦挡坝 损坏模式 汶川震区中图分类号:TU441;TV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755(2023)04-0087-09DamageModeAnalysisofDamsofDebrisFlowinWenchuanEarthquakeAreaLINLehua,ZHANGYouyi,ZHONGLei(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ianyang621010,Sichuan,China)Abstract:Damisoneofthemostcommonengineeringmeasuresfordebrisflowcontrol.Throughthein vestigationandanalysisof66debrisflowgulliesand206damsinWenchuanearthquakearea,itisfoundthattherearethreekindsofdamagemodesforcheckdams:erosiondamage,seepageerosiondamageandrockblocksimpactdamage.Thecheckdamdamageiscloselyrelatedtofactorssuchasthepropertiesandscaleofdebrisflows,dammaterialandstoragecapacity.Thedamfoundationandapronindamagedpartsarevulnerabletodebrisflowscouringanderosiondamage,whichisuniversal.Inviewofthevulnerabilityoftheapronunderthedam,thenumericalsimulationoftheimpactprocessofdam overtoppingdebrisflowontheapronbyABAQUSshowsthattheerosionofslurrycontainingrockblockscausesagreaterstressontheapron.Thefrontedgeoftheapronispronetoscourholeafterheadwarderosion,resultinginscouringdamageanderosiondamageofthedam.Keywords:Debrisflow;Dam;Damagemodel;Wenchuanearthquakearea “5.12”地震后,震区频发泥石流灾害[1-6],拦挡坝作为泥石流工程防治的重要手段,具有拦砂节流、护床固坡等作用,因其构造简单、工程效益见效快,得到广泛应用。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启动机制及其动力学特征———以北川县五星沟为例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启动机制及其动力学特征———以北川县五星沟为例程思;袁源;王运生【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2(000)005【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大量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给北川县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受降雨影响,位于北川县擂鼓镇的五星沟分别于2008年9月24日及2009年7月17日发生特大型泥石流,造成了五星沟沟内五星村、大田村和南竹村等多处居民点被冲毁,沟谷两侧房屋倒塌或被掩埋.根据已有资料,通过分析五星沟泥石流的分布和形成特征,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和动力条件两方面探讨了该泥石流启动机制与物源转化机制,推算不同设计频率下泥石流的特征值,包括该泥石流的运动及动力特征.分析表明:五星沟大部分支沟属中频泥石流沟,发展阶段均属发展期;五星沟具备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建议尽快对其实施应急治理.开展五星沟泥石流启动机制的研究,对于监测与治理汶川地震造成的次生泥石流灾害,具有指导意义.【总页数】5页(P119-123)【作者】程思;袁源;王运生【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四川省冶金地质勘察院,成都61005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X43【相关文献】1.汶川震区桃关沟泥石流都汶高速段动力学特征数值模拟 [J], 韩玫;胡卸文;刁仁辉2.北川县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J], 汪旭;李虎杰;吴森3.基于地貌指数的汶川地震灾区单沟泥石流总量计算方法 [J], 张怀珍;范建容4.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北川县泥石流为例 [J], 魏斌斌;赵其华;韩刚;张海泉5.汶川地震灾区次生泥石流灾害工程措施建设浅析∗--以东林寺至银厂沟海汇桥段为例 [J], 徐建;刘守江;时连俊;林叶彬;张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震区泥石流沟道堆积坝堵溃特征与机理研究——以四川省石棉县熊家沟溃决型泥石流为例
强震区泥石流沟道堆积坝堵溃特征与机理研究——以四川省石棉县熊家沟溃决型泥石流为例向国萍;张丹丹【摘要】近年来在地震及降雨作用下,形成沟道堵塞进而导致溃决启动的泥石流较多.由于沟道堵塞后积累了大量的水及松散堆积体,该类泥石流溃决以后在放大效应下可能形成规模较大,受灾范围较广,后果较严重的泥石流.本文对沟道两侧潜在不稳定斜坡堵塞沟道形成天然坝体,到坝体溃决后启动泥石流的整个灾害链过程,提供了相应阶段的分析方法.【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2页(P42-43)【关键词】泥石流;特征;机理【作者】向国萍;张丹丹【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五地质队,四川都江堰 611830;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五地质队,四川都江堰 6118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1 概述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尤其在2013年7月强震区暴发了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如四川省汶川县“7.10”发生群发性泥石流泥石流,致使都汶高速部分路段被冲毁;其中七盘沟泥石流堵溃特征尤为明显。
羊岭沟泥石流沟道内修建的拦挡坝被冲毁,四川芦山“4.20”地震后石棉县熊家沟泥石流亦具有典型堵溃特征。
国内外对于滑坡坝形成的溃决条件以及溃决以后的变化研究较多[1-2],但是专门针对泥石流沟道两侧不稳定斜坡形成堵溃点的一系列灾害链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因此,研究不稳定斜坡堵塞沟道形成堰塞湖,到产生溃坝触发泥石流的整个过程,对于进一步认识这类泥石流的形成及演化十分必要,同时可为该类泥石流的监测、预警、防治提供相应依据,本文将结合熊家沟典型堵溃点进行分析。
2 不稳定坡体失稳堵塞沟道不稳定斜坡失稳主要是由于外在因素改变了坡体原有平衡状态,致使不稳定斜坡下滑力大于抗滑力而失稳,其表现主要有三种方式:2.1 沟道中水流下切侵蚀使沟道两侧斜坡体坡脚形成临空面,使得坡脚处抗滑力减小,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失稳。
木质谷坊坝
木质谷坊坝
王丽;陈晓楠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在水土保持工程上,世界各国针对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逐步利用循环型资源、削减CO2效果好的木材建起了既有利于景观又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的建筑物.2010年日本学者高奥信报道京都府木质谷坊坝.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青森县建有扁柏木制堰堤,1955年在秋田县建有柳杉木制堰堤.2004年、2009年进行的现场调查,虽整体腐朽加剧,但水保作用尚存.坝上游的堆沙区生长着直径超过30 cm 大径树木,溪床稳定.木制建筑物能有50 a的耐久性.1座木坝的CO2排放量同比为混凝土坝的47%.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王丽;陈晓楠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8+
【相关文献】
1.拦挡坝及谷坊在绿荫塘泥石流防治中的应用 [J], 张伟;程晓辉
2.黄家沟泥石流谷坊坝渗漏破坏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J], 刘彬;王泽荣
3.泥石流沟谷坊坝群治理效应--以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化石板沟为例 [J], 周海波;
陈宁生;卢阳;李兵
4.透水型谷坊坝拦截泥石流形态数学模拟 [J], 代素云
5.混凝土谷坊(坝)的机能设计 [J], 李晓华;李铁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泥石流灾害特征——以青林沟泥石流为例
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泥石流灾害特征——以青林沟泥石流
为例
王全智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7(000)014
【摘要】5.12汶川地震是近年来破坏性最强,引发地质灾害最多的一次特大型地震,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土资源部项目"涪江流域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采用重点调查场镇及灾害点调查的方式,重点调查林清沟泥石流沟,通过调查泥石流沟的爆发历史、沟道特征、物源特征等,完成对林清沟泥石流沟的分析,可知由于断裂等构造地质作用,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源,增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王全智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楼房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J], 胡航;马国强;王福国;邢一飞
2.高家沟泥石流和深溪沟泥石流灾害特征 [J], 郭晓军;向灵芝;周小军;杨伟
3.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擂鼓探槽剖面古地震事件测年 [J], 刘进峰;陈杰;尹金辉;陈立春;卢演俦;杨会丽
4.龙门山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的古地震及其复发间隔初步研究 [J], 冉勇康
5.地震高烈度山区泥石流物源分布特征及补给模式探讨——以汶川县映秀镇张家坪沟为例 [J], 张丰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沟谷坊坝群治理效应--以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化石板沟
为例
周海波;陈宁生;卢阳;李兵
【期刊名称】《山地学报》
【年(卷),期】2012(30)3
【摘要】谷坊坝是泥石流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化石板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共设13座谷坊坝,组成梯级谷坊坝群;坝体主要分布在泥石流形成区和流通区,混凝土结构,轴向两端嵌入沟道两侧基岩0.5~1m.通过对比化石板沟谷坊工程修建前后沟床纵坡比降、沟道两侧斜坡稳定性及泥石流侵蚀速率等方面的差异,证明谷坊工程能够有效拦蓄松散固体物质、稳固沟床和岸坡、降低沟道纵坡比降、降低泥石流流速和耗散流体能量、抬高沟道上游泥石流侵蚀基准面.研究发现,化石板沟谷坊坝群共拦截固体物质2.76×104 m3,仅占流域物源总量574.9×104 m3的0.5%,占近期可供给泥石流活动的物源量85×104 m3的3.3%;稳固沟床松散物质4.37×104 m3,仅占流域物源总量的0.76%,占近期可供给泥石流活动的物源量的5.2%;稳固沟道两侧坡体松散物质134.07×104 m3,占流域物源总量的23.3%,泥石流物源减少;回淤的沟道比降为原比降的60%~75%,相同频率下泥石流流速、峰值流量降低,沟道侵蚀速率下降,泥石流输沙量减少35%~57%;上游泥石流支沟侵蚀基准面抬升0.3~0.5 m.泥石流呈现从粘性到稀性,再到含沙水流的趋势发展.
【总页数】15页(P354-368)
【作者】周海波;陈宁生;卢阳;李兵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642.23
【相关文献】
1.汶川地震滑坡损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以北川县陈家坝乡灾后土地复垦项目为例 [J], 闫斐;杨尽
2.汶川地震后部分极重灾区人群对心理社会支持的需求 [J], 管丽丽;向虎;吴霞民;马宁;吴宝明;程文红;马弘;肖泽萍
3.汶川地震重灾区泥石流沟内崩滑物空间分布的RS-GIS定量方法 [J], 张怀珍;范建容;胡凯衡;郭芬芬;刘飞;陈阳
4.试论地震受灾者的异常社会行为——以"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受灾者为例 [J], 赵骏舒
5.重灾乡镇失地农民灾后重建的再就业模式探索——以“5·12”特大地震北川县陈家坝乡为例 [J], 高捷;张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