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颅底影像解剖2

合集下载

侧颅底解剖

侧颅底解剖

2022/3/7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岩骨前区
弓状隆起外侧,为骨壁 菲薄的鼓室天盖。天盖 下外侧为岩鳞缝。岩鳞 缝在儿童比成人明显, 在颞骨冠切面可见此缝 居鼓室外侧部分之上, 外侧与颞骨鳞部重叠。
岩上窦在岩骨上缘,埋于 小脑后天幕的脑膜之中。
颈静脉孔
Rhoton和Buza将颈静脉孔也分为神经部和 血管部两个部分
➢神经部为Ⅸ颅神经占据
➢ 血管部为Ⅹ、Ⅺ颅神经和颈静脉球 ➢ 这两个部分有纤维性桥隔开者为37/50,有骨性桥隔
开者为13/50。在6 %的标本中舌咽神经通过一个独 立的骨管出颅。
2022/3/7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34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2022/3/7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2022/3/7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眶上裂
眶上裂内宽外窄。 裂的上界为蝶骨小 翼下面,内缘为蝶 骨小翼下根和部分 蝶骨体,下边为蝶 骨大翼上缘。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岩骨前区
岩浅小神经在颅 中窝的偏低近岩 骨腹面行进。此 神经于硬脑膜外 层中,穿过下蝶 岩韧带终于耳神 经节。
2022/3/7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7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岩骨前区
在三叉神经节的下方, 岩浅大神经过下岩蝶 韧带,并与交感神经 纤维(岩深神经〕混 合。两神经混合后, 进如翼管,形成翼管 神经。翼管神经向前 至翼腭窝里的翼腭神 经节。

侧颅底解剖

侧颅底解剖

卵圆孔
成人卵圆孔横径右侧为3.6mm(2.4~6.2mm),左侧为3.7mm(1.8~5.7mm)。 下颌神经通过卵圆孔离颅中窝。卵圆孔内还有脑膜中动脉脑膜副支和下颌神 经脑膜支通过。在卵圆孔内有静脉丛连接海绵窦和脑膜中静脉(有时还连接 海绵旁窦)。
棘孔
棘孔位于卵圆孔后外侧,卵圆孔和棘孔前缘的距离为2.6mm。 棘孔是一 短骨管,管长右侧为7.3mm(6~14mm),左侧为7.4mm(4~13mm)。一侧 棘孔可成双或缺失。其内为脑膜中动脉,无棘孔时,脑膜中动脉改自眼 动脉发出。
2.Grime等将颅底以颈内动脉管外口内侧缘与翼 突基部之间的连线将颅底分为两线间的中央区和 其外的两个侧区。中央区包括蝶骨体、斜坡和上 颈椎,而侧区包括蝶骨大翼的一部分,颞骨下面 和后颅窝。侧区再进一步分为前、中、后三段。 前段是由颅中窝的前部到岩骨前缘,其内有圆孔 及上颌神经、卵圆孔及下颌神经,有颈内动脉颅 内段走行通过的破裂孔,有脑膜中动脉穿行的棘 孔;中段为岩骨本身,其内有内听道,颈内动脉 管;后段为岩骨后缘以后区域,其内有颈静脉孔, 颈内静脉、枕大孔。
2. Kumar等(1986)从两翼突内侧板分别作一直线与枕大孔相切, 该二线向前 延伸,将颅底分为一个中线区和两个侧区。向前该二线与眼眶内侧壁相一致; 从颅底内面观,此二线将前、中、后颅窝均分为中线区和外侧区。在颅底的 外面再从翼内板到关节盂窝作一连线,位于该线之前外侧为颞下区,该线后 内侧为翼颞窝。
颈静脉球的毗邻关系
上方与外耳道内端、中耳、 后半规管下臂、前庭以及内听道外端相毗邻。 刘良发等测量颈静脉球与后半规管腹壶端的距离为3.8±3.6mm。颈静 脉球为低平型时,颈静脉球与后半规管壶腹端的距离较大,平均为 8.2mm,而颈静脉球为隆起型时,二者的距离较小,平均为1.6mm。

侧颅底解剖-课件

侧颅底解剖-课件



Kumar根据临床需要对颅底外面进行分区,
沿左右翼突内侧板根部与枕 骨大孔外侧缘作一连线,两 线之间的区域为颅底外面 中线区,两线外侧的区域即 为颅底外面外侧区。 再从翼突内侧板根部到下颌 窝作一加线,可将颅底外面 外侧区分为前部的颞下窝 区和后部的颞骨岩区。
颅底分区的意义在于了解肿瘤或其 他病变的侵犯范围,便于在影像学检查 中准确定位,增加手术和其他治疗的针 对性和安全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茎突
为颞骨鼓部向前下方伸出 的一锥形突起,正常长约 25mm,超过此范围者称 为茎突过长。 茎突的浅面有颈外动脉和 面神经,面神经距茎突根 部约10 mm;茎突根部内 侧有颈静脉孔,两者相距 为3 mm。 茎突有标志其浅面和掩护 其深面大血管和神经的 作用,可作为咽旁颞下区 的外科解剖钥匙。
颈静脉孔
侧颅底的骨性结构
侧颅底主要由蝶骨大翼颞下面和岩骨基底 部组成。 蝶骨大翼颞下面构成侧颅底的前部;岩骨形 似一横卧的三面锥体,嵌于枕骨与蝶骨大 翼之间,其基底部朝外,构成侧颅底的后部。
卵圆孔
• 位于蝶骨大翼的后外侧,在 CT片上呈卵圆形占5%,半月 形占24%,梭形占5%,肾形占 3%,其中宽径<3 mm有4%的 发生率。 • 下颌神经通过卵圆孔离开颅 中窝 • 卵圆孔内还有脑膜中动脉的 脑膜副支和下颌神经脑膜支 通过。 • 卵圆孔内有静脉丛连接海绵 窦和脑膜中静脉。静脉丛可 达三叉神经节、上颌神经近 脑段和下颌神经颅内段前上 半等区域,静脉丛在颅底下方 与翼状静脉丛连接
由颞骨(居前)和枕骨(居后) 共同围成,呈不规则的椭 圆形,与颈动脉管外口仅 有一薄形骨板相隔。 颞骨岩部下面有一深窝,称 为颈静脉窝,容纳颈静脉 球。 颈静脉孔左右常不等大,右 侧常大于左侧。 分为前内侧的神经部和后 外侧的静脉部。

头颅影像学解剖 (2)

头颅影像学解剖 (2)
头颅影像学解剖
李彤
头颅正位X线平片
头颅侧位X线平片
MRI 冠 状 位
MRI 矢 状 位
MRI 轴面 T2W1
MRI 轴面 T1W1
头颅CT示意图
眼 角
外 耳 道 连 线
第一层颅底层面
第二层蝶鞍层面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第四层三脑室下部层面
第五层三脑室上部顶部层面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第九层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冠状面CT示意图
第一层蝶骨小翼层面
第二层鞍前层面
第三层蝶鞍层面
第四层鞍后层面
第五层斜坡层面
第六层环椎前弓层面
第七层齿状突层面
第八层齿状突后椎骨层面
颅底孔道CT解剖
脑血管造影
Willis 大脑 动脉 环扫 描
Willis 环的 重排 结构
Willis 环的 重排 结构
三维 重建

颅脑影像解剖精品PPT课件

颅脑影像解剖精品PPT课件
• 小脑半球:包括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及小脑后叶 • 小脑蚓:为小脑中间狭窄的部分 • 小脑扁桃体:位于蚓垂两旁、延脑背侧面,靠近枕骨大

45
小脑上面观
小脑下面观
46
47
48
脑室系统
49
正常解剖 脑室系统
• 侧脑室:双侧额角(前角)、体部、三角区(房 部)、枕角(后角)及颞角(下角)
• 第Ⅲ脑室:位于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为一狭窄 的空腔,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经导水管与第Ⅳ 脑室相通。室间孔位于前连合上方几毫米处。第Ⅲ 脑室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底为下丘脑和丘脑下部 组成(矢状面可见视交叉上隐窝和漏斗隐窝),顶 为中间帆,后壁为后连合及松果体隐窝
• 中脑导水管:为连接第Ⅲ、第Ⅳ脑室的细管状结构, 长约15mm
• 第Ⅳ脑室:在横轴面略呈五边形,在正中矢状面呈 顶朝后的三角形,冠状面呈菱形。第Ⅳ脑室内脑脊 液通过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脑池
59
正常解剖 脑池
• 小脑延髓池:位于后颅窝的后下部,小脑和延髓之 间,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腔
• 大脑镰:为硬脑膜返折形成,前窄后宽,内有上、下矢状窦,后方 与小脑幕相延续
• 大脑前动脉:由前向后走行于纵裂内
9
10
11
12
中央沟
13
顶枕沟
14
外侧裂
15
正常解剖 基底节
• 基底节:是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厚的灰质黑团。包括 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及杏仁核簇; 尾状核与壳核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
• 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可能为内分泌腺体

颅底影像详细解剖优秀课件

颅底影像详细解剖优秀课件

内耳道
中耳锤、砧骨
枕骨鳞部
枕乳突缝
蝶骨体
蝶骨大翼
蝶颞(鳞)缝
颞骨岩部
眶上裂
前庭及外半规管
第十二层:
枕骨鳞部
枕乳突缝
后半规管
蝶骨体
蝶骨大翼
蝶颞(鳞)缝
蝶颧缝
颞骨岩部
颞骨鳞部
骨鼓室部
鼓鳞裂
耳蜗底层
蝶骨体的颈内动脉沟
中耳
枕骨鳞部
枕骨乳突缝
眶上裂与眶下裂结合部
蝶骨体部
蝶骨大翼
蝶颞缝
蝶颧缝
颞骨鳞部
第十层:
耳蜗
左侧内耳道
中耳锤、砧骨
枕骨鳞部
枕乳突缝
蝶骨体
蝶骨大翼
眶上、下裂结合部
蝶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缝
颞骨岩部
第十一层:
左侧蝶骨嵴
茎突
颧骨
第四层:
关节结节(颧弓的前根)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舌下神经管
翼腭窝
翼板
翼突
枕乳突缝
枕骨(鳞部)
翼上颌裂
蝶骨大翼
蝶骨嵴
腭大孔(蝶腭孔)
茎突基底部
颧弓
颧面孔/管
第五层:
卵圆孔
棘孔
舌下神经管
眶下裂
枕骨(鳞部)
枕乳突缝
翼腭窝
蝶骨大翼
蝶骨嵴(右侧)
斜坡
破裂孔
卵圆孔
棘孔
眶下裂
颈静脉孔变为乙状窦
舌下神经管根部)
枕骨鳞部
枕乳突缝
岩枕裂
蝶岩裂
翼腭窝
蝶骨体
蝶骨大翼
蝶鳞缝
鼓鳞裂(岩鼓裂)
颞骨岩部
颞骨鼓室部

颅底影像解剖

颅底影像解剖

Jugular tubercle of occipital bone (roof of hypoglossal canal)
枕骨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根部
Occipital bone, squamous part 枕骨鳞部
occipitomastoid suture枕乳突缝
Petroocipital fissure 岩枕裂
Sphenoid bone, greater wing 蝶骨大翼
sphenosquamous suture 蝶颞(鳞)缝
sphenozygomatic suture 蝶颧缝
Temporal bone, petrous part 颞骨岩部
Temporal bone, squamous part 颞骨鳞部
hypoglossal canal 舌下神经管
inferior orbital fissure 眶下裂
jugular foramen 颈静脉孔
Occipital bone, squamous part 枕骨鳞部
occipitomastoid suture 枕乳突缝
petrooccipital fissure 岩枕裂
Mandibular fossa, roof 下颌窝顶
Middle ear 中耳
Occipital bone, squamous part 枕骨鳞部
occipitomastoid suture 枕乳突缝
petrooccipital fissure 岩枕裂
Sphenoid bone, body 蝶骨体
Temporal bone, petrous part 颞骨岩部
Temporal bone, tympanic part 颞骨鼓室 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颅底影像解剖2
导读: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如CT等的辅助检查手段,所以必须在了解侧颅底诸解剖标志的基础上,准确判读影像学中的侧颅底解剖标志,才能对病历进行更明确诊断和治疗。

侧颅底外科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和颌面外科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最近十年以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侧颅底发展很快。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很多医生对侧颅底手术的相关问题还很不了解,解剖是手术的基础,侧颅底区域解剖结构复杂,位置深在,有许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一.颞下窝的解剖要点
位置:颞下窝是指颅中窝与颞骨岩部平面以下上颌骨体与颧骨后方的区域;位于碟骨大翼和颞骨之下,上颌骨和颧骨的后方。

境界:内界是翼外板、外壁是颧弓和下颌支,内上为眶下裂,后界是颈椎筋膜。

交通:颞下窝顶部经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前内侧有翼腭窝,经眶下裂与眼眶相同,后部有颈内动脉管和静脉孔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颞下窝内含翼内肌和翼外肌、下颌神经颌内动脉以及咽喉间隙等。

意义:颞下窝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和颌面外科共同相关的区域。

是处理颈内静脉连接、斜坡区等部位病变的重要进路之一。

侧颅底手术注入经常涉及的部位,是处理颈内静脉孔、岩尖和斜旁等部位病变的重要进路之一。

下颌骨的喙突和颧骨已被切除。

从图中可以看到,颞下窝主要被翼内肌和翼外肌所占据,翼外肌位于翼内肌的外上方,翼内肌位于翼外肌的内下方;翼外肌起至蝶骨大翼下面和翼外板的外侧面,肌纤维向外、向后走行止于下颌颈和下颌关节小头。

翼内肌起至翼外板的内侧面和上颌结节,肌纤维斜上后外下方至于下颌骨深支的内侧和下面部分。

在翼外肌的表面有翼静脉丛,简称翼丛;翼丛是有很小的静脉形成的网状组织。

翼丛经卵圆孔与海绵窦相通,经眶下裂与眼下静脉相通,由于这种交通颞下窝的感染可以扩散至海绵窦。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由下颌神经发出,在翼外肌深面下行,从翼外肌下缘和翼内肌上缘之间的间隙穿出,在翼内肌表面继续下行,颈外动脉沿下颌支后缘上行,约在下颌颈平面分出颌内动脉进入颞下窝。

去除下颌支和翼外肌后可看到颌内动脉穿下颌支和蝶骨下颌韧带
之间进入颞下窝。

在蝶骨下颌韧带的前面,颌内动脉发出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穿耳颞神经棘孔进入颅中窝。

下颌神经穿卵圆孔进入颞下窝,在翼外肌和腭帆张肌之间下行,并且分别分出耳颞神经、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等。

去除下颌支以后,可以看到颈外动脉在茎突舌肌和茎突舌骨肌之间上行。

颈外动脉位于茎突舌骨肌的浅面,面神经在茎突的浅面向前行走。

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舌咽迷走副神经位于茎突的深方,并且在茎突咽肌的深方下行。

颞下窝的筋膜由颈筋膜向上延伸而来,每组肌肉都有各组独立而又相互延续的筋膜覆盖。

肌肉间以筋膜间隙分割,间隙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颞下窝主要的间隙有咀嚼肌间隙和咽旁间隙;咀嚼肌间隙有颈深筋膜在下颌骨的下缘分成内外两层,外层覆盖在咬肌表面,形成咀嚼肌间隙的外侧壁,后方附着于下颌支的后缘,前方附着于下颌骨的弧形前缘,上方附着于颧弓的下缘,内层覆盖于翼内肌的内侧面,
形成咀嚼肌间隙的内侧壁,后界与外层在下颌支后缘相延续,内界的上端止于颅底,位于下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的深面,将咀嚼肌间隙和咽旁间隙完全分开。

翼内肌深面筋膜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表面筋膜在颞下窝前部相互并行,几乎呈裂隙,而后部两层逐渐分开,翼内肌深面筋膜围绕下颌支的后缘,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表面筋膜参与形成茎突隔膜,茎突隔膜与翼内肌筋膜之间的间隙,为茎突前间隙,腮腺的深叶和颈外动脉及其分支位于其中;颈突后间隙位于颈突隔膜的内侧,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静脉孔神经,茎突后间隙与茎突前间隙共同构成咽旁间隙。

二、侧颅底的影像检查
正常人颅底CT周围扫描,扫描顺序自下而上。

就颧弓平面进行逐层分解。

下颌骨髁状突位于颧骨和外耳道之间,髁状突的内侧有蝶骨肌,后内侧有茎突。

向上扫描,上颌骨和翼突之间的裂隙为翼腭窝;眼眶后外侧的裂缺为眶下裂;翼腭窝与鼻腔侧壁之间的交通为鼻腭孔;翼突基底部的后外侧较大的卵圆孔和较小的棘孔,枕骨大孔的前外侧舌下神经管。

继续向上扫描,在翼突的基部,前后走行的翼管,前方与翼腭窝相通,后方与岩蝶裂相延续,蝶骨、枕骨和岩骨之间为不规则的破裂孔,其后外侧为岩枕裂。

颈动脉管外口和颈静脉孔位于颞骨岩部的后外方,颈动脉管外口位置靠前,颈静脉口位置靠后。

翼突基部至上为蝶骨大翼、卵圆孔、棘孔、破裂孔接近四方形,颈内动脉管的垂直段位于颞骨岩部,颈内静脉孔位于其后。

蝶骨大翼前缘内侧的孔为圆孔,圆孔与翼腭窝相交通,颈内动脉管的水平段平行于颞骨岩部,动脉管的两端分别与蝶窦与鼓室之间关系密切。

继续向上出现颞骨鳞部,颈内动脉管上端和耳窝基底部。

在颈内动脉管的上方,颞骨岩部的后内侧为内听道,内听道外侧有鼓室、听骨和后半规管。

后半规管的上方及外侧为外半规管和前庭,外半规管和前庭的前外侧为上鼓室和听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