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部病变影像诊断的解剖基础
合集下载
颞骨影像解剖
乙状窦 sigmoid sinus
• 乙状窦:乳突内侧深沟——乙状窦沟,
其内走行乙状窦。 • 乙状窦管径右>左 平均右:1.14cm 左:0.95cm • 距外耳道后缘:1.0-1.4c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横断面
• • • • • •
蝶鳞缝 颧突 颈内动脉水平部 面神经管乳突段 乳突蜂房 斜坡 颞颌关节 乙状窦 颈静脉孔 外耳道
• 环长18-20mm • 平面与同侧岩锥长轴平行
横断面
• • • • • •
内听道 前庭 三叉神经节压迹 乳突窦入口 面神经膝部 面神经迷路段 后、外半规管
横断面
• • • • •
内听道 总脚 三叉神经节压迹 面神经膝部 面神经迷路段 后、上半规管
横断面
• • • •
内听道 总脚 三叉神经节压迹 后、上半规管 弓形下窝
冠状面
• • • • • • •
面神经迷路段、鼓室段 耳蜗 内听道 镰状嵴 颈动脉管 鼓室盖 上、中、下鼓室 锤骨头、柄 岩鳞隔 鼓室盾板
冠状面
• • • • • • • •
面神经鼓室段 内听道 镰状嵴 鼓室盖 耳蜗 鼓岬 砧骨长脚 镫骨 前庭 前庭窗 鼓室盾板 弓状隆起 上、外半规管 岩鳞隔
冠状面
矢状位
• • • • •
乙状窦 鼓室 乳突气房 乳突窦 砧骨长脚 锤骨柄
矢状位
• • • • • •
乙状窦 鼓室 鼓室盖 乳突气房 乳突窦 砧骨短脚、体 锤骨头、颈 岩鼓裂
矢状位
• • • • • • •
乙状窦 鼓室 鼓室盖 乳突气房 乳突窦 砧骨体 锤骨头、颈 锤砧关节 外耳道
谢谢!
矢状位
• • • • • • •
(完整版)颞骨影像检查及影像解剖
颞骨
• 位于两侧,为颅底部和侧部的一部分 • 嵌于蝶骨顶骨和枕骨之间,参与颅中窝与颅
后窝的构成 • 与大脑、小脑、硬脑膜及颅内的许多重要神经
血管关系密切
颞骨
➢ 鳞部 ➢ 鼓部 ➢ 乳突部 ➢ 岩部 ➢ 茎突
外耳道
–起自外耳门止鼓膜,长2.5-3.5cm –外耳道分骨部(内2/3 )、软骨部(外1/3) –“S”形,最窄处骨部和软骨交界处的峡部
中耳--鼓窦
内耳
• 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两者之间为外淋巴 • 外淋巴液经蜗小管入蛛网膜下腔 • 内淋巴产生于血管纹注入内淋巴囊
内耳
颞骨解剖
• 面神经管 • 血管:颈动脉管、颈静脉窝、乙
状窦、岩上下窦 • 中颅底 • 变异
充分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
显示镫骨
冠状扫描同样无法显示镫骨全貌
显示锤骨
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长轴
斜位MPR可同时显示柄、颈、头
显示砧骨
轴位HRCT难以全貌,主要显示砧骨体与短脚
MPR斜位重组显示砧骨全程
锤砧、砧镫关节同时显示 (听骨链连接关系)
镫骨肌的显示
鼓膜张肌半管
斜矢状位显示 鼓窦开口与鼓室的关系
显示面神经管
颞骨影像检查及影像解剖
颞骨CT 检查
• 高分辨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 • 容积采集 • 断层图象,多方位观察 • 合理的窗技术 • 靶扫描 • 增强扫描 • 图象后处理
MRI检查
• 水成像-迷路、内听道 • 3D-FIESTA等-神经血管关系 • 常规MRI-神经核团、听觉皮层 • DTI、DTT-听觉投射纤维
颈静脉窝高位
Ⅰ度高位
Ⅱ度高位
Ⅲ度高位
颈静脉窝憩室
颈静脉窝与面神经管
《颞骨MRI》课件
详细,其发病机制、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 各异。MRI能够清晰地显示感染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
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肿瘤侵犯范围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观察 到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 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和 制定治疗方案。
颞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骨折线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 线,特别是在T2加权像上 ,骨折线表现为低信号。
骨髓水肿
骨折周围通常会出现骨髓 水肿,表现为T2加权像上 的高信号。
软组织损伤
骨折可能伴随软组织损伤 ,如肌肉、肌腱、神经等 ,这些损伤在MRI上也有 相应的表现。
颞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胀
感染会导致骨质破坏,表现为骨质不 连续或溶解。
感染会导致周围软组织肿胀,在MRI 上表现为软组织增厚和信号异常。
骨髓炎
感染可能蔓延至骨髓腔,导致骨髓炎 ,表现为骨髓内异常信号。
05
颞骨MRI的病例分析
颞骨肿瘤的病例分析
总结词
颞骨肿瘤是常见的颅骨肿瘤之一,MRI检查对于颞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 有重要意义。
MRI技术具有无创、无辐射、多角度 、高分辨率等优点,在临床诊断和治 疗中广泛应用。
颞骨MRI的应用
01
颞骨MRI主要用于检查颞骨肿瘤 、炎症、外伤等疾病,以及评估 颞骨结构异常和毗邻关系。
02
颞骨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颞骨内 部结构,如听小骨、面神经管等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 据。
颞骨MRI的优势与局限性
。
颞骨MRI还可以用于手术导航和 介入治疗,提高手术精度和治疗
效果。
颞骨MRI解剖结构的研究有助于 深入了解颞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思
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肿瘤侵犯范围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观察 到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 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和 制定治疗方案。
颞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骨折线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 线,特别是在T2加权像上 ,骨折线表现为低信号。
骨髓水肿
骨折周围通常会出现骨髓 水肿,表现为T2加权像上 的高信号。
软组织损伤
骨折可能伴随软组织损伤 ,如肌肉、肌腱、神经等 ,这些损伤在MRI上也有 相应的表现。
颞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胀
感染会导致骨质破坏,表现为骨质不 连续或溶解。
感染会导致周围软组织肿胀,在MRI 上表现为软组织增厚和信号异常。
骨髓炎
感染可能蔓延至骨髓腔,导致骨髓炎 ,表现为骨髓内异常信号。
05
颞骨MRI的病例分析
颞骨肿瘤的病例分析
总结词
颞骨肿瘤是常见的颅骨肿瘤之一,MRI检查对于颞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 有重要意义。
MRI技术具有无创、无辐射、多角度 、高分辨率等优点,在临床诊断和治 疗中广泛应用。
颞骨MRI的应用
01
颞骨MRI主要用于检查颞骨肿瘤 、炎症、外伤等疾病,以及评估 颞骨结构异常和毗邻关系。
02
颞骨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颞骨内 部结构,如听小骨、面神经管等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 据。
颞骨MRI的优势与局限性
。
颞骨MRI还可以用于手术导航和 介入治疗,提高手术精度和治疗
效果。
颞骨MRI解剖结构的研究有助于 深入了解颞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思
颞骨CT影像解剖 ppt课件
21
横断面
内听道 耳蜗 锤骨头 砧骨短脚 锤砧关节 锥隆起 鼓室窦 面神经隐窝 后半规管 岩尖
22
内听道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长约1cm,底部垂直骨板与内耳相隔 前上区:面神经区 前下区:蜗区 后上区:前庭上区 后下区:前庭下区 单孔:后壶腹神经
上鼓室-6mm 中鼓室-2mm 下鼓室-4mm 容积:1-2ml
12
鼓室
六个壁: 外壁:骨部-鼓室盾板 膜部-鼓膜 内壁:鼓岬(耳蜗底周)、蜗窗、前庭 窗、面神经管 上壁:鼓室天盖 下壁:薄骨板相隔颈静脉窝
13
鼓室
六个壁: 前壁:前下壁-薄骨板相隔颈内动脉 前上壁-咽鼓管开口 后壁:乳突窦入口、锥隆起
9Hale Waihona Puke 横断面颈内动脉水平部 面神经管乳突段 乳突蜂房 咽鼓管 鼓膜张肌半管 鼓膜张肌腱 鼓室 耳蜗底周 鼓岬 耳蜗导水管
10
鼓室 tympanic cavity
颞骨内不规则含气腔 上鼓室:鼓膜紧张部上缘以上 中鼓室:鼓膜紧张部上下缘之间 下鼓室:鼓膜紧张部下缘以下
11
鼓室
上下径、前后径-15mm 内外径:
6
外耳道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耳甲腔——鼓膜 长2.5-3cm S型 骨、软骨-峡部 外1/3软骨
7
横断面
蝶鳞缝 颧突 颈内动脉水平部 面神经管乳突段 乳突蜂房 咽鼓管 乙状窦 颈静脉孔 耳蜗 鼓室
8
咽鼓管 eustachian tube
鼓室(高)——鼻腔(低) 差1.5-2.5cm 儿童水平 长3.5-3.9cm 外1/3骨性-内2/3软骨 维持中耳气压平衡
环长18-20mm 平面与同侧岩锥长轴平行
横断面
内听道 耳蜗 锤骨头 砧骨短脚 锤砧关节 锥隆起 鼓室窦 面神经隐窝 后半规管 岩尖
22
内听道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长约1cm,底部垂直骨板与内耳相隔 前上区:面神经区 前下区:蜗区 后上区:前庭上区 后下区:前庭下区 单孔:后壶腹神经
上鼓室-6mm 中鼓室-2mm 下鼓室-4mm 容积:1-2ml
12
鼓室
六个壁: 外壁:骨部-鼓室盾板 膜部-鼓膜 内壁:鼓岬(耳蜗底周)、蜗窗、前庭 窗、面神经管 上壁:鼓室天盖 下壁:薄骨板相隔颈静脉窝
13
鼓室
六个壁: 前壁:前下壁-薄骨板相隔颈内动脉 前上壁-咽鼓管开口 后壁:乳突窦入口、锥隆起
9Hale Waihona Puke 横断面颈内动脉水平部 面神经管乳突段 乳突蜂房 咽鼓管 鼓膜张肌半管 鼓膜张肌腱 鼓室 耳蜗底周 鼓岬 耳蜗导水管
10
鼓室 tympanic cavity
颞骨内不规则含气腔 上鼓室:鼓膜紧张部上缘以上 中鼓室:鼓膜紧张部上下缘之间 下鼓室:鼓膜紧张部下缘以下
11
鼓室
上下径、前后径-15mm 内外径:
6
外耳道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耳甲腔——鼓膜 长2.5-3cm S型 骨、软骨-峡部 外1/3软骨
7
横断面
蝶鳞缝 颧突 颈内动脉水平部 面神经管乳突段 乳突蜂房 咽鼓管 乙状窦 颈静脉孔 耳蜗 鼓室
8
咽鼓管 eustachian tube
鼓室(高)——鼻腔(低) 差1.5-2.5cm 儿童水平 长3.5-3.9cm 外1/3骨性-内2/3软骨 维持中耳气压平衡
环长18-20mm 平面与同侧岩锥长轴平行
颞部局部解剖图谱
击。
颞部炎症
颞部炎症是指颞骨和颞部软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颞部炎症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发热和局部压痛等。
颞部炎症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和外伤等 。
颞部炎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 疗等,具体取决于炎症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颞部肿瘤和囊肿
颞部肿瘤和囊肿是颞部的占位 性病变,可导致压迫症状和其
对抗病原体。
颞部淋巴管的分布和走行
颞部淋巴管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收集颞部组织中的淋巴液, 并将其输送到淋巴结进行过滤和处理。
颞部淋巴管在皮下组织中呈网状分布,与血管伴行,沿途收集淋巴液。
颞部淋巴管最终汇入颈部的淋巴结,通过颈静脉将处理过的淋巴液回流 至血液循环系统。
颞部淋巴回流的特点和作用
颧骨位于面部两侧,与鼻骨、 上颌骨和下颌骨等其他面部骨 骼相连,形成面部的中下部分 。
下颌骨和颧骨的生长和发育对 于面部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 用。
颞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颞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 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遗传、营养、环境和激素等
。
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颞部骨骼 的生长速度较快,而在成年期则
支配面部表情肌肉,如眼睑闭合、嘴角上翘等。
耳颞神经
供应颞部皮肤感觉。
三叉神经下颌支
支配咀嚼肌和下颌运动。
颞部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和走行
• 颞部动脉、静脉和神经在颞部区域有特定的分布和走行,通过 了解它们的分布和走行,可以更好地理解颞部手术的操作要点 和风险,以及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05
CATALOGUE
关。
顶骨和枕骨
顶骨位于颅骨顶部,呈扁平状,与额 骨、枕骨和颞骨等其他颅骨相连。
顶骨和枕骨的生长和发育对于头部和 颈部的姿势以及大脑的发育具有重要 影响。
颞部炎症
颞部炎症是指颞骨和颞部软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颞部炎症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发热和局部压痛等。
颞部炎症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和外伤等 。
颞部炎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 疗等,具体取决于炎症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颞部肿瘤和囊肿
颞部肿瘤和囊肿是颞部的占位 性病变,可导致压迫症状和其
对抗病原体。
颞部淋巴管的分布和走行
颞部淋巴管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收集颞部组织中的淋巴液, 并将其输送到淋巴结进行过滤和处理。
颞部淋巴管在皮下组织中呈网状分布,与血管伴行,沿途收集淋巴液。
颞部淋巴管最终汇入颈部的淋巴结,通过颈静脉将处理过的淋巴液回流 至血液循环系统。
颞部淋巴回流的特点和作用
颧骨位于面部两侧,与鼻骨、 上颌骨和下颌骨等其他面部骨 骼相连,形成面部的中下部分 。
下颌骨和颧骨的生长和发育对 于面部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 用。
颞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颞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 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遗传、营养、环境和激素等
。
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颞部骨骼 的生长速度较快,而在成年期则
支配面部表情肌肉,如眼睑闭合、嘴角上翘等。
耳颞神经
供应颞部皮肤感觉。
三叉神经下颌支
支配咀嚼肌和下颌运动。
颞部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和走行
• 颞部动脉、静脉和神经在颞部区域有特定的分布和走行,通过 了解它们的分布和走行,可以更好地理解颞部手术的操作要点 和风险,以及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05
CATALOGUE
关。
顶骨和枕骨
顶骨位于颅骨顶部,呈扁平状,与额 骨、枕骨和颞骨等其他颅骨相连。
顶骨和枕骨的生长和发育对于头部和 颈部的姿势以及大脑的发育具有重要 影响。
颞骨ct阅片演示教学
容积计算
在颞骨CT图像上,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容积计算,以 评估肿瘤或炎症病灶的大小和范围。容积计算有助于评估 病情和治疗方案。
03
颞骨CT阅片实践操作
颞骨CT阅片的步骤与技巧
打开颞骨CT图像
首先打开颞骨CT图像,观察图像质量,确保 没有伪影或干扰。
观察颞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观察颞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肌肉、血管 和神经等,注意是否有异常。
观察骨皮质和骨小梁
观察颞骨的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注意是否 有骨折或破坏。
测量病变大小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病变的大小,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颞骨CT阅片中常见病变的识别与诊断
颞骨骨折
观察骨皮质和骨小梁是否有断 裂或破坏,判断是否存在骨折
。
颞骨炎性疾病
观察颞骨是否有炎症性病变, 如骨髓炎、颞颌关节炎等。
骨质破坏
在颞骨CT图像上,如果观察到骨 质密度降低或出现不规则的缺损,
提示可能存在肿瘤、炎症或外伤 引起的骨质破坏。
骨膜反应
当颞骨受到炎症、外伤或肿瘤侵犯 时,骨膜可能会发生反应性增生, 表现为骨膜增厚、骨膜下钙化或骨 膜掀起。
骨质增生
在颞骨CT图像上,如果观察到骨质 密度增高或出现不规则的增厚,可 能是由于慢性炎症、肿瘤或外伤引 起的骨质增生。
发现颞骨肿瘤
颞骨CT能够发现肿瘤的存在,并初步 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颞骨CT阅片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熟悉正常解剖结构
阅片前应了解颞骨的正常 解剖结Fra bibliotek,以便识别异常 病变。
多角度观察
从多个角度观察图像,包 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 面,以便全面了解病变情 况。
比较和对照
在颞骨CT图像上,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容积计算,以 评估肿瘤或炎症病灶的大小和范围。容积计算有助于评估 病情和治疗方案。
03
颞骨CT阅片实践操作
颞骨CT阅片的步骤与技巧
打开颞骨CT图像
首先打开颞骨CT图像,观察图像质量,确保 没有伪影或干扰。
观察颞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观察颞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肌肉、血管 和神经等,注意是否有异常。
观察骨皮质和骨小梁
观察颞骨的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注意是否 有骨折或破坏。
测量病变大小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病变的大小,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颞骨CT阅片中常见病变的识别与诊断
颞骨骨折
观察骨皮质和骨小梁是否有断 裂或破坏,判断是否存在骨折
。
颞骨炎性疾病
观察颞骨是否有炎症性病变, 如骨髓炎、颞颌关节炎等。
骨质破坏
在颞骨CT图像上,如果观察到骨 质密度降低或出现不规则的缺损,
提示可能存在肿瘤、炎症或外伤 引起的骨质破坏。
骨膜反应
当颞骨受到炎症、外伤或肿瘤侵犯 时,骨膜可能会发生反应性增生, 表现为骨膜增厚、骨膜下钙化或骨 膜掀起。
骨质增生
在颞骨CT图像上,如果观察到骨质 密度增高或出现不规则的增厚,可 能是由于慢性炎症、肿瘤或外伤引 起的骨质增生。
发现颞骨肿瘤
颞骨CT能够发现肿瘤的存在,并初步 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颞骨CT阅片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熟悉正常解剖结构
阅片前应了解颞骨的正常 解剖结Fra bibliotek,以便识别异常 病变。
多角度观察
从多个角度观察图像,包 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 面,以便全面了解病变情 况。
比较和对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乳突窦及乳突小房为鼓室副腔,含有空气,内衬黏膜.与鼓室黏膜相延续。 (27乳突窦(mastoid antrum):很多文献称之为鼓窦,但注意与鼓室后壁的鼓室窦(sinus tympani)不要混淆。位于颞骨岩部,为鼓室后上方的一个较大腔隙,在其底部借很多小孔与乳突小 房相通。一般认为,乳突窦大小与乳突气化程度有关,乳突气化程度不良者乳突窦较小或缺如。乳 突窦入口(ad i tus ad antrum)连接乳突窦经鼓室上隐窝。 (3)乳突小房(mastoid air cell):乳突内有许多大小、形状不等但互相交通的含气小房,即 乳突小房。乳突小房经乳突窦和乳突窦入口与鼓室相通。乳突气房可分四型:①气化型,气房大而 骨间隔薄,最多见。占73%;②硬化型,气房小或未发育,乳突骨质致密,占1%;③板障型。乳突 发育不良,介于气化型与硬化型之间,占13%:④混合型,上述三型中有任何两种存在,占13%。 (4)乳突的毗邻:乳突上界为乳突与颞叶影脑膜相隔的骨板;后界为乙状窦骨板,与乙状窦相 邻:前界为外耳道骨部的后壁;内界为迷路和颞骨岩部底 5.岩鳞隔(petrosquamosal septum):又称为Korner隔(Korner septum)或锥体鳞隔。是位 子乳突内鳞部小房和岩部小房之间的薄骨板。 四、内耳 1.骨迷路(bony labyrinth)l(1)由致密的骨质构成。(2)由前向后可分为前庭、耳蜗、骨半
3.外耳道软骨部的皮下组织内含有皮脂腺和耵聍腺,在外耳道骨部仅于后上壁的皮下组织内有 耵聍腺。
4.外耳道和邻近头皮的淋巴引流到腮腺. 三、中耳一乳突复合体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前方借咽鼓管与咽相通,后方借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可分为 三部分。 1.上鼓室或鼓室上隐窝(epitympanum或attic):(1)鼓膜紧张部上缘水平以上的部分。(2) 顶为鼓室盖。(3)底为鼓室盾板与面神经鼓室段的连线。 2.中鼓室(mesotympanum):(1)也称为固有鼓室,指鼓膜紧张部上下缘平面之间的鼓室腔。(2) 上方鼓室盾板与面神经鼓室段的连线与下方鼓环与耳蜗岬的连线之间的区域。 3.下鼓室(hypotympanu=):(1)鼓膜紧张部下缘水平以下的部分。(2)鼓环与耳蜗岬的连线与 鼓室底壁之间的区域。 鼓室六壁:分为上、下、前、后、内、外六壁。 上壁:即鼓室的顶:(1)由颧骨岩部的鼓室盖(tegmen tympani,也称为鼓室天盖)构成.将 鼓室与颅中窝分隔开。(2)上壁有的为较厚骨板,有的菲薄如纸,还有部分的骨板内有气化小房。 下壁:即鼓室的底壁:(1)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开。(2)下壁的厚度与颈静脉球的大小有关: 若颈静脉球很小,下壁厚度可达10mm左右,并有气化的小房(鼓室下小房);若颈静脉球很大,下 壁很薄甚至缺如,高位的颈静脉球可突入到中耳腔内形成颈静脉球憩室。 前壁:也称颈动脉壁。(1)由颈动脉管的后外壁形成。(2)前壁上部有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 的开口。(3)下部以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4)前壁与下壁间形成一个锐角,即鼓膜下隐窝 ‘后壁:又称为乳突壁。(1)与上壁交界处有乳突窦的开口即窦入口,鼓室经此口与乳突窦和乳 突小房相通。(2)窦入口底部有砧骨窝,容纳砧骨短脚,为中耳手术的重要标志之一。(3)后壁下 内方有锥隆起,内容镫骨肌,其肌腱自锥隆起尖端至镫骨颈。(4)后壁凹凸不平,形成一些隐窝(或 称窦),中耳炎性肉芽或胆脂瘤可潜藏在这些隐窝,如手术未能彻底清楚这些隐窝,常持久不能痊愈, 这些隐窝中,较重要的是位于锥隆起外侧的面神经窦(即面隐窝)和位于锥隆起内侧的鼓室窦。 内壁:又称为迷路壁,由内耳迷路的外侧壁构成,可见以下主要结构。(1)耳蜗岬(cochlear promontory):是耳蜗基底圈突向外侧形成的,有很多文献称之为鼓岬,但从结构的形成原因和英文 术语来看,应称为耳蜗岬,为照顾习惯,也可称为鼓岬。(2)前庭窗(vestibular window);也称为 卵圆窗,位于耳蜗螂的后上方2mm处,通向前庭;前庭窗嵌入前庭窗小窝底部.为镫骨底板封闭: 前庭窗小窝也称为前庭窗龛.(3)蜗窗(cochlear window):也称为圆窗.位于耳蜗岬的后上方2ram 处.通向耳蜗鼓阶;蜗窗嵌入蜗窗窝(也称为蜗宦龛)底部.为第二鼓膜(圆窗膜)封闭:人工耳
1.分为肌锥内间隙、肌锥外间隙、骨膜下间隙和巩膜周围间隙等。 2.肌锥内闻隙由肌锥围成,主要为脂肪充填,内有视神经通过。 3.肌锥外问隙指肌锥与眶骨膜之间的间隙,主要为脂肪充填。 4.骨膜下间隙指眶骨膜与眶骨之间的潜在间隙,常见病变包括骨膜下血肿、炎症、转移瘤和扁 平性脑膜瘤等。 5.巩膜周围间隙指Tenon囊与眼球壁巩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常见病变包括出血、炎症和眼球内 恶性肿瘤侵犯等。 十一、眼球 1.分层:分三层。(1)外层: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2)中层:为葡萄膜,从后向前 依次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3)内层:为视网膜。 2.眼球内容物:(1)前房:位于虹膜之前,内为房水。(2)后房:位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内 为房水。(3)晶状体。(4)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质体,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9%。玻璃体包括玻 璃体皮质、中央玻璃体和中央管三部分,中央管为玻璃体中央的空管。 十二、视路 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枕叶皮质。
懈
蜗电极一般经蜗窗插入耳蜗鼓阶,因此,观察蜗窗的大小和蜗窗龛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以及测量 其距离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术至关重要。(4)面神经管隆突:面神经管鼓室段(水平段)位于前庭窗 龛上方。(5)匙突:为肌咽鼓管隔的鼓室段向外弯曲形成的匙状突起。鼓膜张肌腱从此绕过,位于 前庭窗龛前方,匙突是手术寻找面神经的重要标志之一j(6)外半规管隆突:位于面神经管的后上 方,是迷路瘘的好发部位,也是手术寻找面神经的重要标志之一。
鼓室内容物; 1.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相接成链:(1)锤骨:分为头、颈和柄,颈的前面有一长突, 颈和柄交界处有短突(外侧突)向外突出。(2)砧骨:分为体、长脚和短脚;长脚末端稍膨大,称 为豆状突。(3)镫骨:分为头、颈、二脚(前脚和后脚)和底板.(4)关节:锤骨头与砧骨体形成 锤砧关节,砧骨豆状突与镫骨头形成砧镫关节。(5)上鼓室层面的听小骨横断面cT表现:呈“冰淇 凌圆锥”。前面的冰淇凌=锤骨头;后面的圆锥=砧骨体/短脚。(6)中鼓室层面的听小骨横断面cT: 里两条“平行线”;前面一条线=鼓膜张肌腱和锤骨头:后面一条线=砧骨豆状突、ISJ和镫骨头。 (7)中鼓室层面的听小骨冠状面cur=呈搿L”;垂直方向为砧骨长脚:水平方向为砧骨豆状突。 2.鼓室内肌肉:(1)鼓膜张肌:位于鼓膜张肌半管内,起自咽鼓管软骨部、蝶骨大翼和鼓膜张 肌半管骨壁,向后形成一圆腱,以直角绕过匙突,止于锤骨颈;由下颌神经的鼓膜张肌神经支配。 (2)镫骨肌:起于锥隆起,肌腱出锥隆起尖的小孔,向前下内侧走行.止于镫骨颈;由面神经的镫 骨肌神经支配. 3.主要的隐窝或间隙:(1)锤骨前、后间隙:上鼓室被锤骨上襞分为前、后两部:上鼓室前部 即锤骨前间隙,位于锤骨上襞前方;上鼓室后部即锤骨后间隙.位于锤骨上襞后方。(2)鼓膜上隐 窝(1ateral epitympanic recess):又称为Prussak间隙(Prussak space),位于鼓膜松弛部与锤 骨颈之间,是鼓膜松弛部胆脂瘤的好发部位。 4.乳突窦及乳突小房:
颞骨部病变影像诊断的解剖基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00730)王搌常
一、颞骨概述 1.颞骨位于颅底两侧,左右各一,主要由岩锥(petrous pyramid)和乳突复合体构成。 2.分为五部分:(。1)鳞部:主要构成颅鼓部:又称为鼓骨,成人颞骨鼓部为“U一形结构,构成外耳道骨部的前壁、下壁和后壁大 部分,鼓骨的内侧为鼓环。(3)乳突部:位于颞骨鳞部的后下方,为出生后开始发育,乳突部逐渐 向下延续变圆、变尖形成乳突。(4)岩部:位于颅底呈锥形,常称为岩锥,包括内耳、内耳道和岩 尖。(5)茎突:位于鼓部的下方.向前下方伸出细长的骨质结构。 3.颞骨的主要内容物:(1)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canal,EAC)。(2)中耳一乳突(middle ear-mastoid,壮-M)。(3)内耳(inner ear)。(4)岩尖(petrous apex)。(5)面神经(facial nerve) 4.邻近的骨结构;(1)前面为蝶骨。(2)后内方为枕骨。(3)外上方为顶骨 5.颢骨内及周围裂与缝:(1)鳞鼓裂:颢骨鳞部与鼓骨之间的骨缝。(2)鼓乳裂:鼓骨与颞骨 乳突部之间的骨缝。(3)岩鼓裂:颢骨岩部与鼓骨之间的骨缝。(4)岩枕裂:颞骨岩部与枕骨之间 的骨缝。(5)蝶岩裂:蝶骨大翼与颞骨岩部之间的骨缝。 二、外耳道 1.分为外侧的软骨部和内侧的骨部。 2.外耳道骨部的构成与毗邻:(1)外耳道骨部的前壁、下壁和后壁大部分由鼓骨构成,外耳道 骨部的上壁和后壁的小部分由颢骨鳞部构成。(2)外耳道骨部的上壁与颅中窝相邻,此壁内含有与
2.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1)是位于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管径小于骨迷路。(2) 分为三部:椭圆囊(utricle)和球囊(saccule)位子前庭内;膜半规管位于骨半规管,膜半规管借五 个小孔与椭圆囊相通;蜗管位于蜗螺旋管内。(3)内淋巴管(endolymphatic duct)和内淋巴囊 (endolymphatic sac):椭圆囊和球囊各伸出一小管而后合并成内淋巴管,末端扩大成内淋巴囊;内 淋巴管位于前庭水管内;内淋巴囊小部分位于前庭水管远侧段内,称为骨内部,囊壁有丰富的皱襞, 又称为内淋巴囊租糙部:在前庭水管外口处,内淋巴囊移行为位于颞骨岩部后面硬脑膜内的硬脑膜 部,也称为骨外部,因囊壁光滑、囊腔扁平,又称为平滑部。
规管三部分.(3)前庭;外侧壁为鼓室内侧璧,内侧壁正对内耳道,构成内耳道底;前庭向前通耳 蜗,后上方借五个小孔通骨半规管。(4)前庭水管(vestibular aqueduct):又称为前庭导水管或前 庭小管,是在颞骨内的弯形小管。位于内耳门后外侧。内有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的一部分。(5)骨 半规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为三个半环形小管,即外(水平)、上(前)、后三个半规管, 三个半规管相互垂直.每个半规管都有两端,其中一端膨大称壶腹,另一端称单脚,上半规管和后 半规管的单脚合成一个总脚,因此,三个半规管以五个小孔遁前庭。(6)耳蜗(cochlea):由蜗螺旋 管旋绕蜗轴2.5—2.75圈(或称周),底部为基底圈(周).中间为中间圈(周),顶部为顶圈(周); 自蜗轴发出骨螺旋板伸入蜗螺旋管内,但不达管的外侧壁,由基底膜连续骨螺旋板抵达外侧壁,将 蜗螺旋管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又由前庭膜分成两腔。因此.蜗螺旋管内共有三个管腔,上方为前 庭阶,中间为(膜)蜗管(cochlear duct),又称中阶(属膜迷路),下方为鼓阶;鼓阶的起始处有 蜗窗,为蜗窗膜(又称为第二鼓膜)封闭。(7)耳蜗水管(cochlear aqueduct):又称为耳蜗导水管 或蜗小管,在蜗窗膜附着处附近开口(内口).外口位于岩部下面颈静脉孔嵴内侧的三角凹内,鼓阶 的外淋巴经耳蜗水管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3.外耳道软骨部的皮下组织内含有皮脂腺和耵聍腺,在外耳道骨部仅于后上壁的皮下组织内有 耵聍腺。
4.外耳道和邻近头皮的淋巴引流到腮腺. 三、中耳一乳突复合体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前方借咽鼓管与咽相通,后方借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可分为 三部分。 1.上鼓室或鼓室上隐窝(epitympanum或attic):(1)鼓膜紧张部上缘水平以上的部分。(2) 顶为鼓室盖。(3)底为鼓室盾板与面神经鼓室段的连线。 2.中鼓室(mesotympanum):(1)也称为固有鼓室,指鼓膜紧张部上下缘平面之间的鼓室腔。(2) 上方鼓室盾板与面神经鼓室段的连线与下方鼓环与耳蜗岬的连线之间的区域。 3.下鼓室(hypotympanu=):(1)鼓膜紧张部下缘水平以下的部分。(2)鼓环与耳蜗岬的连线与 鼓室底壁之间的区域。 鼓室六壁:分为上、下、前、后、内、外六壁。 上壁:即鼓室的顶:(1)由颧骨岩部的鼓室盖(tegmen tympani,也称为鼓室天盖)构成.将 鼓室与颅中窝分隔开。(2)上壁有的为较厚骨板,有的菲薄如纸,还有部分的骨板内有气化小房。 下壁:即鼓室的底壁:(1)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开。(2)下壁的厚度与颈静脉球的大小有关: 若颈静脉球很小,下壁厚度可达10mm左右,并有气化的小房(鼓室下小房);若颈静脉球很大,下 壁很薄甚至缺如,高位的颈静脉球可突入到中耳腔内形成颈静脉球憩室。 前壁:也称颈动脉壁。(1)由颈动脉管的后外壁形成。(2)前壁上部有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 的开口。(3)下部以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4)前壁与下壁间形成一个锐角,即鼓膜下隐窝 ‘后壁:又称为乳突壁。(1)与上壁交界处有乳突窦的开口即窦入口,鼓室经此口与乳突窦和乳 突小房相通。(2)窦入口底部有砧骨窝,容纳砧骨短脚,为中耳手术的重要标志之一。(3)后壁下 内方有锥隆起,内容镫骨肌,其肌腱自锥隆起尖端至镫骨颈。(4)后壁凹凸不平,形成一些隐窝(或 称窦),中耳炎性肉芽或胆脂瘤可潜藏在这些隐窝,如手术未能彻底清楚这些隐窝,常持久不能痊愈, 这些隐窝中,较重要的是位于锥隆起外侧的面神经窦(即面隐窝)和位于锥隆起内侧的鼓室窦。 内壁:又称为迷路壁,由内耳迷路的外侧壁构成,可见以下主要结构。(1)耳蜗岬(cochlear promontory):是耳蜗基底圈突向外侧形成的,有很多文献称之为鼓岬,但从结构的形成原因和英文 术语来看,应称为耳蜗岬,为照顾习惯,也可称为鼓岬。(2)前庭窗(vestibular window);也称为 卵圆窗,位于耳蜗螂的后上方2mm处,通向前庭;前庭窗嵌入前庭窗小窝底部.为镫骨底板封闭: 前庭窗小窝也称为前庭窗龛.(3)蜗窗(cochlear window):也称为圆窗.位于耳蜗岬的后上方2ram 处.通向耳蜗鼓阶;蜗窗嵌入蜗窗窝(也称为蜗宦龛)底部.为第二鼓膜(圆窗膜)封闭:人工耳
1.分为肌锥内间隙、肌锥外间隙、骨膜下间隙和巩膜周围间隙等。 2.肌锥内闻隙由肌锥围成,主要为脂肪充填,内有视神经通过。 3.肌锥外问隙指肌锥与眶骨膜之间的间隙,主要为脂肪充填。 4.骨膜下间隙指眶骨膜与眶骨之间的潜在间隙,常见病变包括骨膜下血肿、炎症、转移瘤和扁 平性脑膜瘤等。 5.巩膜周围间隙指Tenon囊与眼球壁巩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常见病变包括出血、炎症和眼球内 恶性肿瘤侵犯等。 十一、眼球 1.分层:分三层。(1)外层: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2)中层:为葡萄膜,从后向前 依次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3)内层:为视网膜。 2.眼球内容物:(1)前房:位于虹膜之前,内为房水。(2)后房:位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内 为房水。(3)晶状体。(4)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质体,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9%。玻璃体包括玻 璃体皮质、中央玻璃体和中央管三部分,中央管为玻璃体中央的空管。 十二、视路 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枕叶皮质。
懈
蜗电极一般经蜗窗插入耳蜗鼓阶,因此,观察蜗窗的大小和蜗窗龛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以及测量 其距离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术至关重要。(4)面神经管隆突:面神经管鼓室段(水平段)位于前庭窗 龛上方。(5)匙突:为肌咽鼓管隔的鼓室段向外弯曲形成的匙状突起。鼓膜张肌腱从此绕过,位于 前庭窗龛前方,匙突是手术寻找面神经的重要标志之一j(6)外半规管隆突:位于面神经管的后上 方,是迷路瘘的好发部位,也是手术寻找面神经的重要标志之一。
鼓室内容物; 1.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相接成链:(1)锤骨:分为头、颈和柄,颈的前面有一长突, 颈和柄交界处有短突(外侧突)向外突出。(2)砧骨:分为体、长脚和短脚;长脚末端稍膨大,称 为豆状突。(3)镫骨:分为头、颈、二脚(前脚和后脚)和底板.(4)关节:锤骨头与砧骨体形成 锤砧关节,砧骨豆状突与镫骨头形成砧镫关节。(5)上鼓室层面的听小骨横断面cT表现:呈“冰淇 凌圆锥”。前面的冰淇凌=锤骨头;后面的圆锥=砧骨体/短脚。(6)中鼓室层面的听小骨横断面cT: 里两条“平行线”;前面一条线=鼓膜张肌腱和锤骨头:后面一条线=砧骨豆状突、ISJ和镫骨头。 (7)中鼓室层面的听小骨冠状面cur=呈搿L”;垂直方向为砧骨长脚:水平方向为砧骨豆状突。 2.鼓室内肌肉:(1)鼓膜张肌:位于鼓膜张肌半管内,起自咽鼓管软骨部、蝶骨大翼和鼓膜张 肌半管骨壁,向后形成一圆腱,以直角绕过匙突,止于锤骨颈;由下颌神经的鼓膜张肌神经支配。 (2)镫骨肌:起于锥隆起,肌腱出锥隆起尖的小孔,向前下内侧走行.止于镫骨颈;由面神经的镫 骨肌神经支配. 3.主要的隐窝或间隙:(1)锤骨前、后间隙:上鼓室被锤骨上襞分为前、后两部:上鼓室前部 即锤骨前间隙,位于锤骨上襞前方;上鼓室后部即锤骨后间隙.位于锤骨上襞后方。(2)鼓膜上隐 窝(1ateral epitympanic recess):又称为Prussak间隙(Prussak space),位于鼓膜松弛部与锤 骨颈之间,是鼓膜松弛部胆脂瘤的好发部位。 4.乳突窦及乳突小房:
颞骨部病变影像诊断的解剖基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00730)王搌常
一、颞骨概述 1.颞骨位于颅底两侧,左右各一,主要由岩锥(petrous pyramid)和乳突复合体构成。 2.分为五部分:(。1)鳞部:主要构成颅鼓部:又称为鼓骨,成人颞骨鼓部为“U一形结构,构成外耳道骨部的前壁、下壁和后壁大 部分,鼓骨的内侧为鼓环。(3)乳突部:位于颞骨鳞部的后下方,为出生后开始发育,乳突部逐渐 向下延续变圆、变尖形成乳突。(4)岩部:位于颅底呈锥形,常称为岩锥,包括内耳、内耳道和岩 尖。(5)茎突:位于鼓部的下方.向前下方伸出细长的骨质结构。 3.颞骨的主要内容物:(1)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canal,EAC)。(2)中耳一乳突(middle ear-mastoid,壮-M)。(3)内耳(inner ear)。(4)岩尖(petrous apex)。(5)面神经(facial nerve) 4.邻近的骨结构;(1)前面为蝶骨。(2)后内方为枕骨。(3)外上方为顶骨 5.颢骨内及周围裂与缝:(1)鳞鼓裂:颢骨鳞部与鼓骨之间的骨缝。(2)鼓乳裂:鼓骨与颞骨 乳突部之间的骨缝。(3)岩鼓裂:颢骨岩部与鼓骨之间的骨缝。(4)岩枕裂:颞骨岩部与枕骨之间 的骨缝。(5)蝶岩裂:蝶骨大翼与颞骨岩部之间的骨缝。 二、外耳道 1.分为外侧的软骨部和内侧的骨部。 2.外耳道骨部的构成与毗邻:(1)外耳道骨部的前壁、下壁和后壁大部分由鼓骨构成,外耳道 骨部的上壁和后壁的小部分由颢骨鳞部构成。(2)外耳道骨部的上壁与颅中窝相邻,此壁内含有与
2.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1)是位于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管径小于骨迷路。(2) 分为三部:椭圆囊(utricle)和球囊(saccule)位子前庭内;膜半规管位于骨半规管,膜半规管借五 个小孔与椭圆囊相通;蜗管位于蜗螺旋管内。(3)内淋巴管(endolymphatic duct)和内淋巴囊 (endolymphatic sac):椭圆囊和球囊各伸出一小管而后合并成内淋巴管,末端扩大成内淋巴囊;内 淋巴管位于前庭水管内;内淋巴囊小部分位于前庭水管远侧段内,称为骨内部,囊壁有丰富的皱襞, 又称为内淋巴囊租糙部:在前庭水管外口处,内淋巴囊移行为位于颞骨岩部后面硬脑膜内的硬脑膜 部,也称为骨外部,因囊壁光滑、囊腔扁平,又称为平滑部。
规管三部分.(3)前庭;外侧壁为鼓室内侧璧,内侧壁正对内耳道,构成内耳道底;前庭向前通耳 蜗,后上方借五个小孔通骨半规管。(4)前庭水管(vestibular aqueduct):又称为前庭导水管或前 庭小管,是在颞骨内的弯形小管。位于内耳门后外侧。内有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的一部分。(5)骨 半规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为三个半环形小管,即外(水平)、上(前)、后三个半规管, 三个半规管相互垂直.每个半规管都有两端,其中一端膨大称壶腹,另一端称单脚,上半规管和后 半规管的单脚合成一个总脚,因此,三个半规管以五个小孔遁前庭。(6)耳蜗(cochlea):由蜗螺旋 管旋绕蜗轴2.5—2.75圈(或称周),底部为基底圈(周).中间为中间圈(周),顶部为顶圈(周); 自蜗轴发出骨螺旋板伸入蜗螺旋管内,但不达管的外侧壁,由基底膜连续骨螺旋板抵达外侧壁,将 蜗螺旋管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又由前庭膜分成两腔。因此.蜗螺旋管内共有三个管腔,上方为前 庭阶,中间为(膜)蜗管(cochlear duct),又称中阶(属膜迷路),下方为鼓阶;鼓阶的起始处有 蜗窗,为蜗窗膜(又称为第二鼓膜)封闭。(7)耳蜗水管(cochlear aqueduct):又称为耳蜗导水管 或蜗小管,在蜗窗膜附着处附近开口(内口).外口位于岩部下面颈静脉孔嵴内侧的三角凹内,鼓阶 的外淋巴经耳蜗水管与蛛网膜下腔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