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涉江采芙蓉》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忧伤。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涉江采芙蓉》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诗三首》课文简析语文精选范文

《诗三首》课文简析语文精选范文

1、《涉江采芙蓉》:诗大半是“触物生情”,这首诗是在盛夏时节,看见荷花芳草,而想到远在他方的心爱的人。

头两句写夏天江边花香日暖的情况,气氛是愉快的;作者为着要采荷花,不惜“涉江”之劳,是抱着满腔热忱的。

采到了,心想这么美好的东西只自己独自欣赏,还是美中不足,要有个知心人共赏才好。

可是四面一望,知心人在哪里?四面都是陌生的人,知心人却远在他方。

“采之欲遗谁”承上两句而来,它是突然的转折,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它是一句疑问,也是一声叹息。

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远道”这句话的位置。

难道诗人“涉江采芙蓉”时原来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这位“所思”吗?“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

“涉江采芙蓉”也还是为了他。

如果入首就开门见山,把他表出,诗就平板无味了。

在头两句中他是藏锋不露,第三句一转,就趁势把他突然托出,才见出这句话有雷霆万钧之力。

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是个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古诗有时看来很直率,实际上很曲折。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就是如此。

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着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词,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优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就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解释。

解释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只是他。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还顾”者就是“所思”,不是“涉江”者,却还是“旧乡”的男子。

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

《涉江采芙蓉》文学鉴赏

《涉江采芙蓉》文学鉴赏

《涉江采芙蓉》文学鉴赏《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来自汉代的抒情诗,表现出一种婉约、含蓄的美,传达着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的“单纯”之美,而这种单纯之美却寓于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诗歌的开篇,“涉江采芙蓉”,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凄凉的画面。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游子在夏秋之交的美丽季节,乘船渡江,为的是采摘江面上的荷花。

这里的“芙蓉”即荷花,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游子的形象既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诗歌的内涵和深度。

接着,“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一句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之情。

游子在采芙蓉的过程中,不禁回头望向远方的故乡,但眼前却是一条漫长而无尽的道路。

这种表现手法含蓄而深沉,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忧虑。

全诗以此情此景结尾,“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游子的思乡之情无法寄送,只能化作无尽的愁绪和感伤。

这里的“远道”指的就是故乡的道路,也是游子回家的道路。

这不仅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也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无望和无奈。

《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游子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的单纯之美和婉曲表现,它不仅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生活的苦涩。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抒情诗,它以含蓄、婉约的表现手法,传达出汉代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描述了一个浪漫而神秘的江边故事。

通过叙事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深入探索这首诗歌的内在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江边和莲花的美图,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背景和主题,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文本解读1、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氛围,并总结出诗歌的主题:爱情和生死别离。

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分析表现为:(1)对人生困境的超越《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的群体力作,这些诗篇透过其写作的时代背景,可以反映出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对人生困境的超越,包括对待生死、对待个体、对待社会及对待自我的人生态度。

《古诗十九首》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又包括几个方面。

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中下层知识分子仕途渺茫,他们既追求功名富贵又鄙薄显官,即有着满腹的愤怒又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恐惧、悲观、绝望。

由家国之悲转向人之常情,促使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

如“感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反映了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对荣誉地位的渴望和对功名富贵的追求。

可是这种争竞人世的亢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施展开来,这股热情最后只能通过诗歌的形式予以抒发,聊以自慰。

《回车驾言迈》以景物起兴,抒发人世感慨。

通过重重思索,最终得出“荣名”的重要性。

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对时序的变化更加敏感,于是“荣身立名”更使他们强调要追求功名富贵。

面对黑暗的现实,他们对社会怀有满腹的愤怒。

如《驱车上东门》用洛阳北邙山墓地的凄清景色烘托出一片悲凉死寂的气氛,从而使他们对现实充满了失望,用“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青春陵上柏》)来表达对显宦的鄙薄。

②游子思妇的哀怨在游子思妇的哀怨中,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在对待个体方面,愁怅与哀怨交织。

由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是游宦、游学或流浪漂泊的中下层文人,他们为“荣身立名”,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在现实的黑暗激流中,他们仕途无望又客居异乡,贫困潦倒;饱受世态炎凉,尝尽权贵冷眼,孤独、寂寞、苦闷、失意相伴。

所以在羁旅、离乱的人生中,乡愁尤为突出,怀人思念之情便接踵而至。

如“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明月何皎皎》),思乡情切。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等诗篇中包括了夫妇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思和游子对于故乡的怀念,将爱情、友情等等当作短暂而可悲的人生中聊以自W的意象。

《涉江采芙蓉》 讲义

《涉江采芙蓉》 讲义

《涉江采芙蓉》讲义《<涉江采芙蓉>讲义》一、诗歌背景《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出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在东汉末年那个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时期,文人的命运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

他们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在生活中饱经沧桑,内心充满了苦闷和彷徨。

这些情感在《古诗十九首》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而《涉江采芙蓉》便是其中一首抒情真挚、意境优美的作品。

二、诗歌原文及解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诗人描绘了一幅渡江采摘芙蓉花的画面,江边的沼泽地中长满了芳香的花草。

这两句以优美的景致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摘下芙蓉花,却不知道要送给谁,因为所思念的人在远方。

这里的转折,将美好的情境与思念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诗人回头遥望故乡,只看到那漫长的道路绵延无尽。

这一动作和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心相印却分居两地,只能怀着忧伤一直到终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无法与心爱之人相聚的无奈和悲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悲观预期。

三、诗歌的艺术特色1、意境优美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涉江采芙蓉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优美、宁静的氛围。

而这种美好的景致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情感真挚整首诗围绕着思念这一主题,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牵挂,情感真挚动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巧用对比诗中既有美好景致与孤独思念的对比,也有同心相印与离居两地的对比,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有力。

4、语言简洁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词藻,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赏析:表达了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

《涉江采芙蓉》赏析:表达了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

《涉江采芙蓉》赏析:表达了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作为《古诗十九首》之一,它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巧妙的艺术手法,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我涉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遥远没有尽头。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2、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三、创作背景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

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

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

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

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四、主题思想《涉江采芙蓉》通过描述一位游子或思妇(传统上多解读为游子思乡之作,但亦有解读为思妇之词)采摘芙蓉(莲花)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

诗中不仅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还深刻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五、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篇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不够深,对这首诗情感的深沉性可能理解得未必到位。

本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诵读感受,品味意蕴,想象情境,体会情感。

解读课文的同时,教师适时加入对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通过本诗对《古诗十九首》的写作背景及情感有大致的了解,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阅读。

同时,在诗歌感情上加以拓展,由游子思乡怀人上升为人们对于美好的渴望与追求,从而跳出个人的儿女情长,丰富诗歌意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涵养学生的心灵。

教学目标:体会并探讨诗歌的感情;认识对写手法,感受诗歌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认识对写手法,感受诗歌的含蓄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查阅《古诗十九首》相关资料,了解各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

1、《古诗十九首》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混乱,社会腐败,战争四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下层文人漂泊蹉跎,宦游无门。

他们已没有太多顾忌,敢于把内心深处的自我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写出最真实的人性。

正是这种生命意识的自觉,真情实感的流露,传达出了人生最动人的感觉与经验,而这种纯粹的自我之情是让我们普通读者最感动的地方。

叶嘉莹先生说:“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的。

”如此,《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无疑是最好的诗人。

他们所写的内容多为彷徨失意、离愁别恨以及人生无常。

某种程度上看,有些消极,但关注了人生共有的感受与体验,抒发了人生普遍的情感与思绪,更好地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子的心灵世界,并且在艺术成就上继承和发展了《诗经》,长于抒情,善用事物烘托,描写也更细腻深沉。

2、他人评论。

南朝刘勰:“五言之冠冕也。

”——《文心雕龙明诗》南朝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诗品》叶嘉莹:“《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论《涉江采芙蓉》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论《涉江采芙蓉》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论《涉江采芙蓉》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第一篇:论《涉江采芙蓉》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论《涉江采芙蓉》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摘要】《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用荷花来表达对所爱男子的思念,但也有人认为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意象情感艺术手法主题思想一、关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二、释义《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

采之欲遗谁③?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

同心而离居⑦,忧伤以终老⑧。

注释: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⑧终老:终生。

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三、古诗中表达感情的方法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如:“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

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完整版)必修二第四十一讲《涉江采芙蓉》习题及解析

(完整版)必修二第四十一讲《涉江采芙蓉》习题及解析

【 1】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A 】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 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 】“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 &,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 】 “所思在远道” ,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 】 “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 怀友的真挚之情。

【答案】 C【解析】 “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远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青青子衿(j in )呦呦(y ①)鹿鸣越陌(m d )度阡【B 】鼓瑟吹笙(sh eng )绕树三匝(z a )暧(击)暧远人村2】羁(j i )鸟恋旧林狗吠(f 吕)深巷中久在樊(f 岔)笼中【D 】守拙(zu 6)归园田周公吐哺(b u )榆柳荫(y in )后檐 答案】 C解析】 A .呦: y ①,B.暧: d i , D .拙: zhu o,哺:b u3】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 解析】 “反”应该为“返”4】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 【B 】枉用相存存:生存 【C 】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 】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答案】 B 解析】存:问候 【A 】月明星稀 【B 】我有嘉宾 【C 】譬如朝露 【D 】契阔谈讌 答案】 D 误落尘网中 长路漫浩浩 兰泽多芳草 复得反自然鸡鸣桑树颠池鱼思故渊桃李罗堂前少无适俗韵【5】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一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一一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南北朝〕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和感情深厚。

⑧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拼音解读:shè jiāng cǎi fú rónggǔ shī shí jiǔ shǒu 〔nán běi cháo 〕shè jiāng cǎi fú róng,lán zé duō fāng cǎo 。

cǎi zhī yù yí shuí?suǒ sī zài yuǎn dào 。

hái gù wàng jiù xiāng,zhǎng lù màn hào hào 。

tóng xīn ér lí jū,yōu shāng yǐ zhōng lǎo 。

相关翻译涉过江水去采芙蓉,大泽中长满了芳香的花草。

采了芙蓉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却在远方。

回过头来遥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只怕要愁苦忧伤直至终老。

高中记叙文 涉江采芙蓉-精品

高中记叙文 涉江采芙蓉-精品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局,忧伤以终老。

一我仅仅是一个奴隶,呵呵,一个奴隶。

在西周,奴隶如同野狗一般贱,做着牛马般的重活,受着猪一般的侮辱。

但是生活却远远不及猪狗牛马。

生活?可笑,一个奴隶有什么生活可言?我从小就是一个奴隶,小的时候是个小奴隶,长大了,就便成了大奴隶了。

“这,就是你们的命!”主人们说。

想必我爹娘也是奴隶吧,奴隶的儿子是奴隶,这比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还要名正言顺。

我的这个主人是我有记性以来的第三个主人了,他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也不敢做什么坏事,当然,好事和坏事都不是对我们奴隶而言的。

我的主人很富有,当他母亲死时,陪葬了三百个奴隶,他们与猪羊一同埋在一个墓坑里,活埋。

他们其中,有我认识的,但更多的是我不认识的。

因为我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主人的书房和千百个卧室中的一个里度过的。

我是一个小奴隶,并且我显得乖巧,我只做主人要我做的事情,不做主人不要我做的事情。

因为我知道无论怎样,主人都是我的神。

这是一个小小奴隶的生存法则,在黑暗奴隶主的统治下,它适用与每一个奴隶。

二在我十四的那年冬天,主人带着我去打猎,同行的还有几个主人。

大雪封山,寒风凛冽,积雪深数尺,白茫茫的一片。

同行当诱饵的奴隶死在路上了,为了不让其他主人们扫兴,主人在猎时笑着把我喊到马前,两耳光扇晕我,捆起来,放在雪地上,放在冷风之间,引狼。

对于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小奴隶来说,狼,就代表着死亡,几十双幽绿的狼眼,几声满月时的狼的号叫。

主人说这是我的福分。

我早雪中瑟缩着,冻得失去几乎失去了知觉。

从那一刻开始,我发誓我要反抗,反抗,反抗!我不能暴露自己。

我的主人对我毫无感情,这些主人们对奴隶毫无怜悯。

这些人不把另一些人当做人看待,工具是对奴隶最好的注释。

我会让主人为他做过的后悔的,会让他付出代价。

我的眼泪随着愤怒一起倾泻出来,在冰天雪地里很快成了一挂冰凌,伴着身体的抽搐而抖动。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涉江采芙蓉》是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相思怀人的场景,表达了游子思乡、爱人相思的真挚情感。

全诗如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主人公涉过江水去采摘芙蓉,生长着兰草的沼泽地里,芳草萋萋。

芙蓉,即莲花,在古代常被视为美好、纯洁的象征。

而兰泽中的芳草,不仅增添了环境的优美,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丰富情感。

他(她)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美好的地方采摘芙蓉,或许是为了送给心中思念的那个人。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

主人公采下芙蓉后,却陷入了沉思:我采摘的这朵芙蓉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这里的“远道”不仅是指距离上的遥远,更是心灵上的隔阂和难以相见的无奈。

这种思念之情,因无法传递而显得更加深沉和痛苦。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主人公在思念之余,回首眺望故乡的方向,只看到那漫长的道路绵延无尽。

这里的“还顾”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

而“长路漫浩浩”则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归乡的艰难,进一步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

主人公和思念的人彼此心心相印,却不得不分离两地,这种痛苦的相思之情将伴随他们直到终老。

“同心”强调了两人感情的深厚,而“离居”则是残酷的现实。

“忧伤以终老”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悲观和绝望,这种无法解脱的相思之苦,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首先,它的意境优美。

诗人通过对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优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

其次,运用了象征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芙蓉、芳草等自然之物,不仅是美丽的景象,更象征着主人公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涉江采芙蓉》是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游子思乡和爱人相思的深沉情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感慨。

全诗如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主人公涉过江水去采摘芙蓉花,生长着兰草的沼泽地里,芳草萋萋。

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丽、高洁之感;兰泽与芳草,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两句看似只是在描写自然景色,实则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采芙蓉的行为,暗示着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主人公采下芙蓉花,却陷入了沉思:这美丽的花朵要送给谁呢?原来,自己所思念的人远在他乡。

这里的“远道”,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

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奈在这一问中尽显无遗。

她满心欢喜地采摘花朵,却发现无人可赠,那种失落和哀伤油然而生。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主人公回过头来遥望故乡的方向,只看到那道路漫长而无边无际。

这一“还顾”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她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

然而,长路漫漫,归期遥遥,这种思念之情愈发深沉和痛苦。

“漫浩浩”三个字,形象地描绘出道路的遥远和迷茫,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彷徨和无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尽管两人心心相印,却不得不分离两地,只能怀着忧伤一直到终老。

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也是最令人痛心的地方。

相爱的人不能相守,只能在思念中度过漫长的岁月,这种痛苦和无奈是何等的深沉。

“同心”与“离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悲剧色彩。

而“忧伤以终老”则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绝望和无奈,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哀。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

首先,它运用了象征和比兴的手法。

芙蓉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纯洁的心灵,采芙蓉的行为则暗示着对爱情的追求。

兰泽和芳草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优美的环境,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论文

《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论文

《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论文摘要:《陌上桑》和《羽林郎》两首诗虽是同一题材,但二者展示出不同的风格特色,各放异彩,相映生辉。

通过对它们异同的对比,我们也对这两首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之孤独感《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历代学人均对其评价甚高。

钟嵘《诗品》评其曰:“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也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仅就其“孤独感”来作浅析。

《古诗十九首》从题材上看,占绝大多数是游子、思妇诗。

因此我们主要是从游子的孤独和思妇的孤独这两个方面来论及其中体现的生命意识之孤单感。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宦官与外戚交替控制政权,“党锢之祸”更是给文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以察举、征辟制来选拔人才的初衷便成为泡影,知识阶层被权力中心彻底边缘化了。

正如汉桓灵时《童谣》所唱:“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知识分子求仕无门,找不到出路,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对自身前途的迷茫和对社会命运的迷茫,使他们产生一种生存的孤独焦虑感。

比如《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悠悠涉远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诗句说出人处广袤空间中的孤独感。

又《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则是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而士人长期游宦在外,与家中妻子分离,也产生一种思乡、思妻的孤独感。

如《涉江采芙蓉》中,诗人写到:“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游子长期背井离乡,令闺中之人思念不已,思念而不得,遂产生深深的寂寞孤独感。

比如《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这是由于空间上的阻隔而产生的不得见的落寞;又“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是在无尽的思念和等待中,感慨年华飞逝的感伤和无奈。

《青青河畔草》中的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寂寞直言不讳:“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论《涉江采芙蓉》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2)

论《涉江采芙蓉》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2)

论《涉江采芙蓉‎》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摘要】《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用荷花来表‎达对所爱男‎子的思念,但也有人认‎为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意象情感艺术手法主题思想一、关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二、释义《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

采之欲遗谁‎③?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

同心而离居‎⑦,忧伤以终老‎⑧。

注释: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⑧终老:终生。

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三、古诗中表达‎感情的方法‎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摘要】:在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时期,各种灾难使文人们发出了对生命意识的慨叹,并寄托于五言诗这种形式表达出来,《古诗十九首》从而成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本文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将诗歌做大体分类并简要分析,从而浅层次地探讨古诗十九首所包含的价值。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分类一)总论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文人们报国无门,进仕无路,备尝世态炎凉、知音难觅、便远离了政治,同时,他们也被“现行的政治体制排除在外,绝望于生命的对象化,他们便开始关注于生命本身。

”“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他们生命意识觉醒的表现。

《古诗十九首》就是这样一组展现生命意识的诗歌。

既然是展现生命,那就离不开对于生死和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这两个永恒的文学主题的表现。

纵观十九首诗歌,大体上可以将其展现的思想内容归纳为“死与爱”。

关于死亡的表现,是对命本质痛苦的展现,而这痛苦又是以及时行乐所来反衬的。

对于爱的展现,则表现出了一种“颤抖的爱,惧怕的爱”,对爱的表现是“他们(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后体温。

”正是这样一种生命意识的展现,使得《古诗十九首》获得了常读常新的持久生命。

下面,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进行一下简要分析。

二)《古诗十九首》的分类与阐释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阐述到,《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而按照鲍鹏山在《中国文学史品读》中的表述,则将其总括为“爱与死”。

两种表述都说明了《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思想内容。

综合二者,基于表现生命意识的角度,姑且将其十九首作如下划分,并作简要分析。

1.表现“爱”的一类东汉末年,畸形的社会形态对文人士子的身心造成了严重摧残,统治者一方面卖官鬻爵,一方面又诱使大批中下层知识分子背井离乡,求官求职,致使宦游风气盛行,各级官吏莫不以接待宾客为务“冠盖填门,儒服塞道,饥不暇餐,倦不获已”,在这种情况下,士人“乃离其父兄,去其邑里”,“窃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交游者出也,或殁身于他邦,或长幼而不归,父母怀茕独之思,思人抱东山之哀,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中学语文论文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牟晓津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选自萧统所编的《古诗十九首》,全诗共40个字,文简义丰,韵味无穷。

要解读一首诗歌,不得不了解诗人生平及背景,以探本溯源,知人论世。

而《古诗十九首》作者大多已不可考。

但《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楚辞》,下启魏晋南北朝诗歌,普遍性地反映出东汉末年一批文人的思想状态。

一个乱世在诗歌中若隐若现,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东汉桓帝、灵帝期间,卖官鬻爵、外戚宦官交替把握朝政,那些中下层文士们,空有才学,求宦无门。

选举征辟的制度,让知识分子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可仕途之路早已经被严严地封死了,他们处于极端的苦闷彷徨中。

而这又是一批对生命有着深刻思考、对人生充满无限憧憬的文人,在“大道不存,大厦将倾”的黑暗年代,他们苦闷、彷徨、无奈、纠结,挣扎于功名,畏惧于灾祸。

他们知道,人生需要进取,不能碌碌无为;他们也知道,前途一片渺茫,生死不可预料。

时代的黑暗使他们恐惧,而潜藏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觉醒,一场对于生命的思考化作一句句追问和感叹。

马丁·海德格尔有一句深刻隽永的名言:“哪里有贫乏,哪里就有诗性”。

因为“文学往往是弱者的事业。

……文学创作是弱者燃烧自己的生命。

在这燃烧中,世界终于听见了弱者的声音,看到了弱者美丽的心光。

”(周介人语)把《涉江采芙蓉》放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男女之间的思恋就有了一层悲情的味道。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动作感十分强烈的诗句,传达出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一边是低眉采莲,心系远方的思妇,一边是回头怅望,归期未卜的游子,一个“思远道”,一个“望旧乡”,诠释了爱情中的一种共有心理——“你在哪里,我就朝着哪个方向想你”!这与《红楼梦》中宝黛二人“一个在潇湘馆迎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的意境多么相似!又与今人表达思念的诗句多么吻合:我是一匹在外奔走的野马/是你的青丝作鞭么/多想把窗外的圆月/摘给你做梳妆的铜镜/叹息它来了又去/总也拴不在窗口……有相思也就罢了,反正古往今来叙写相思的诗句比比皆是。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2、《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3、《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4.《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地雅洁及营造清幽、高雅意境的句子是:,。

5.《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手法,写主人公内心凄凉寂寞的句子是:。

6.《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故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

7.《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是:,。

8.《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采莲想要送给思念的人,情感由欢快转为失望的句子是:?。

《涉江采芙蓉》默写答案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地雅洁及营造清幽、高雅意境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5.《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手法,写主人公内心凄凉寂寞的句子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6.《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故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7.《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采莲想要送给思念的人,情感由欢快转为失望的句子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 讲义

《涉江采芙蓉》 讲义

《涉江采芙蓉》讲义《<涉江采芙蓉>讲义》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涉江采芙蓉》。

这首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

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经典之作,以其简洁而深沉的情感打动着无数读者。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的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主人公渡过江水去采摘芙蓉,那沼泽地里长满了芬芳的香草。

这里的“芙蓉”,一般被认为象征着美好和纯洁。

主人公为何要去采芙蓉呢?或许是想要把这份美好送给心中牵挂之人。

而“兰泽多芳草”,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是情感的转折。

主人公采下芙蓉后,却陷入了沉思:我采下这芙蓉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这种思念之情,来得突然而又深沉。

远方的那个人,或许是爱人,或许是亲人,亦或许是挚友,但无论如何,距离让这份情感充满了无奈和忧伤。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主人公回过头来眺望故乡,然而回家的路却是那么漫长,没有尽头。

这里的“还顾”,生动地表现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纠结和不舍。

那漫漫长路,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阻隔。

让人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归期的迷茫。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这两句,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

两人心心相印,却不得不分离居住,这种忧伤恐怕要伴随一生直到终老。

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结局啊!接下来,咱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它善用借景抒情。

诗中的芙蓉、芳草、长路等景象,都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与主人公的情感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景象烘托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思念和忧伤。

其次,运用了对写的手法。

明明是主人公在思念远方的人,却从对方的角度着笔,想象对方也在思念自己,这种双向的思念,让情感更加深厚和真挚。

再者,语言简洁朴素。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平凡的字眼传达出了最深刻的情感,正所谓“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那么,这首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着怎样的意义呢?《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时代。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牟晓津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选自萧统所编的《古诗十九首》,全诗共40个字。

文简义丰,韵味无穷。

要解读一首诗歌,不得不了解诗人生平及背景.以探本溯源,知人论世。

而《古诗十九首》作者大多已不可考。

但《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楚辞》,下启魏晋南北朝诗歌.普遍性地反映出东汉末年一批文人的思想状态。

一个乱世在诗歌中若隐若现.我们似乎可以想见.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牟晓津
【作者单位】云南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曲当代俄罗斯男性的悲歌r——《您忠实的舒里克》主人公舒里克的悲剧探因[J], 张蕾
2.迷惘浮云咏悲歌人生苦短吟绝唱——试析"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的生命意识[J], 叶卫民
3.迷惘浮云咏悲歌人生苦短吟绝唱——试析“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的生命意识 [J], 叶卫民
4.一曲苍凉的生命悲歌——论《诗经·小雅·采薇》的生命意识 [J], 邓梦兰
5.一曲生命的悲歌——话剧《黑骏马》生命意识探析 [J], 王佐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
识-中学语文论文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
牟晓津
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选自萧统所编的《古诗十九首》,全诗共40个字,文简义丰,韵味无穷。

要解读一首诗歌,不得不了解诗人生平及背景,以探本溯源,知人论世。

而《古诗十九首》作者大多已不可考。

但《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楚辞》,下启魏晋南北朝诗歌,普遍性地反映出东汉末年一批文人的思想状态。

一个乱世在诗歌中若隐若现,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东汉桓帝、灵帝期间,卖官鬻爵、外戚宦官交替把握朝政,那些中下层文士们,空有才学,求宦无门。

选举征辟的制度,让知识分子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可仕途之路早已经被严严地封死了,他们处于极端的苦闷彷徨中。

而这又是一批对生命有着深刻思考、对人生充满无限憧憬的文人,在“大道不存,大厦将倾”的黑暗年代,他们苦闷、彷徨、无奈、纠结,挣扎于功名,畏惧于灾祸。

他们知道,人生需要进取,不能碌碌无为;他们也知道,前途一片渺茫,生死不可预料。

时代的黑暗使他们恐惧,而潜藏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觉醒,一场对于生命的思考化作一句句追问和感叹。

马丁·海德格尔有一句深刻隽永的名言:“哪里有贫乏,哪里就有诗性”。

因为“文学往往是弱者的事业。

……文学创作是弱者燃烧自己的生命。

在这燃烧中,世界终于听见了弱者的声音,看到了弱者美丽的心光。

”(周介人语)
把《涉江采芙蓉》放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男女之间的思恋就有了一层悲情的味道。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动作感十
分强烈的诗句,传达出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一边是低眉采莲,心系远方的思妇,一边是回头怅望,归期未卜的游子,一个“思远道”,一个“望旧乡”,诠释了爱情中的一种共有心理——“你在哪里,我就朝着哪个方向想你”!这与《红楼梦》中宝黛二人“一个在潇湘馆迎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的意境多么相似!又与今人表达思念的诗句多么吻合:我是一匹在外奔走的野马/是你的青丝作鞭么/多想把窗外的圆月/摘给你做梳妆的铜镜/叹息它来了又去/总也拴不在窗口……
有相思也就罢了,反正古往今来叙写相思的诗句比比皆是。

而偏偏,诗歌又以“涉江采芙蓉”为起笔,而以“忧伤以终老”作结。

涉江采芙蓉的总该是年轻人吧,梁元帝《采莲赋》里描写采莲盛况,“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益鸟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而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除,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无不引发人们对青葱岁月的怀念与追忆。

然而,当年荡着小舟,穿梭于莲叶之间的少女,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思恋之后,最终也未等得心上人归来,只能感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多少个日夜的等待,多少个春秋的守候,当年莲花一般的女子,也终逃不过似水流年的侵蚀,如今已花容凋谢,垂垂老矣。

可是,乱世里,谁管你红颜坐老,谁管你相思憔悴?草木一秋,美人的青春也只是一瞬,没有爱人欣赏的女子,衰老更为迅速。

“我是一株为你而开的芙蓉,盛开的美丽和欢悦只因为有你的注目,如果,等到花落叶枯,你才到来,那么,我葳蕤的枝叶,娇艳的盛放,还有什么意义?”离居终老的生活,是孤独、寂寞、冷清的,该和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生活有些类似吧。

可能最能给人自我安慰的就是“你永远记得
我年轻时的模样”,而这自我安慰中,又蕴藏着多少人生的辛酸、无奈与悲凉!细细一品,《涉江采芙蓉》在江水、芙蓉、兰泽、芳草构筑起来的一个表面雅丽、高洁的意境之下,更隐藏了一层人生的悲凉。

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相思,还是一段感伤、凄美的爱情,更是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

“苦短”集中表现在两点上:
一是相思之苦。

既然彼此思恋,何不冲破重重阻碍在一起?看穿了,其实最刻骨的爱情往往源于不得已的分离。

时代之需,世俗之迫,抑或还是其它,都成为迫不得已分离的原因。

一个生逢乱世、不甘平庸的男儿,总不会安于一时的温柔富贵乡。

他志在四方,渴望有所作为,但他又走得如此牵肠挂肚,“还顾”一词,多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为功名所烦累,又为爱情所牵绊的身不由己的游子形象。

留守家中的女子,几番倚门凝望,几番独守空帷,几番寒冬寄衣,几番春日凝妆,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画面,让读诗的人心中漾起说不出的爱怜与心疼。

二是别离之久。

秦观《鹊桥仙》写离别:“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年相思,终有一夕相聚,所以诗人感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而《涉江采芙蓉》里的离别,却非年年月月,而是搭进去两个人的一辈子。

一辈子的思念,一辈子的别离,人生就在这样的距离之中慢慢流逝。

如若忘了,倒也罢了,偏偏是“同心而离居”,一辈子只能空念着对方的名字慢慢老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终只能是一个期盼,一个神话。

一个女子生命的丰美与凋零,连个见证的人也没有。

一首《涉江采芙蓉》,只字未谈人生的短暂,也未提及生命的易逝,可就在一个
雅丽高洁的意境中,分明让人读到了一个规律:自然界的荣枯,是谁也阻挡不了的,美人的老去也是如此!在两个人感伤、凄美的爱情中,人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女子被蹉跎的青春,分明感受到“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的强烈的生命意识。

而这个女子,经受住了孤独与寂寞的考验,把自己的人生书写成了一段传奇。

这样的人生,是一种摧残,更是一种坚守。

这样的人生,是一曲颂歌,也是一首悲曲。

[作者通联:云南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