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情况2、分析说明共产党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概况和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实力对比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表格得出:国民党军实力占绝对优势。
2、再用多媒体展示1948年秋国共双方实力对比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表格得出:解放军实力大幅度提升,国民党军实力相对削弱,国共两党战略决战时机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抓住战机,发动三大战役,国民党政权崩溃。
这节课学习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二、向学生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三、向学生展示本课学习的两个版块:三大战役定乾坤渡江战役安天下四、学习第一板块:三大战役定乾坤多媒体展示:(1)1948年9月—1949年1月(向学生说明这是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时期)(2)三大战役示意图及名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大战役名称及大体位置)〈一〉辽沈战役:1、中共中央为什么把战略首战放在东北?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材料,通过学生读材料分析和老师讲解,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
2、让学生说一下作为一个战役应从哪些方面把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3、让学生按学习战役的方法再读本目内容,把重要知识点标注在课本上并识记下来。
4、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对本目重要知识的掌握情况。
5、辽沈战役的战略方针是“关门打狗”其中的“门”指哪里?为什么最先攻打锦州?(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锦州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共中央领导及我军高级指挥的英明决策和智慧,也突破了本目的难点)6、老师总结: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首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重点给学生强调),至此中国的军事形势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一站也震撼了蒋家王朝,过渡到第二目。
过渡:在辽沈战役接近尾声之际,蒋介石调集重兵云集中原,试图与中共主力决战,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打响。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师应培养和锻炼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解法,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
采用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式来理清线索,对比归纳知识。
组织学生先阅读教材并分析概括,教师再予以总结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战役,感受大气磅礴的战争场面和解放军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风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的基本战况和战略战术教学难点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自然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到了人民解放战争出现了转折,那么转折后的战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战略大决战。
第3课战略大决战(板书)【讲授新课】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概括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并与上节课学习的战略反攻前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进行比较,总结战争时机的变化。
)生:(阅读并概括)师:(总结)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减少,并分别被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的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守备。
而解放军的总兵力有了显著增长,全军也有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攻防能力大大提高。
这些情况与上节课同学们所学到的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有了很大的转变,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当机立断,抓住战机,指挥发起了向国民党军主力进攻的大决战——三大战役。
一、辽沈战役(板书)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相关内容,结合课件或相关电影片段讲述基本战况,识别《辽沈战役示意图》)1948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部署,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集中主力,南下围攻锦州。
蒋介石亲赴沈阳,从锦西和沈阳分别组成“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救援锦州。
东北野战军在塔山和黑山一带顽强地抗击住了敌人增援部队的反复冲击,10月中旬,攻克锦州。
初中历史_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⑴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基本历史事实⑵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2. 过程与方法:⑴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以及阅读地图的方法。
⑵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⑶活动探究:讨论、列举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北平和平解放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及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
⑵通过分析课本材料,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认识到人心的向背决定历史的发展,进而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教学难点对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的分析。
一、导入新课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并用课件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 蒋介石1946年6月发动内战,第一年,双方攻守情况为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2. 随着战争形势发展,攻守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板书课题)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首先让学生归纳战略大决战的背景(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二百多万,国民党军队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二)情境创设:播放《三大战役》视频(三)自主探究:1、出示幻灯片《三大战役战略决战统计表》(布置学生阅读92——95页全课内容,列举出三大战役的简要情况,同桌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第一排自学辽沈战役,第二排自学淮海战役,第三、四排自学平津战役)2 、教师出示幻灯片,并根据93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学生一起归纳三大战役经过,填全表格,自学相关战役的小组与教师共同填表,另外两组补充完整,教师板书提纲。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篇一:18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教学难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短短3年时间内取的胜利的原因教学方法: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讲述法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引出本课解放战争的第三个阶段---战略决战.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学生:总结;(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学生:总结:(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成功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统治区发动了反攻,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此时,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3.多媒体展示国民党与共产党力量对比表二、新课教学(一)三大战役同学们知道本课讲的是哪三大战役?学生:学生:(看课本自学)首先以学生自学为主,把本课基本内容学会,然后对本课基本内容提出基本问题让学生回答,既可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也可以发现其中不足,帮其纠正答案。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三大战役按时间顺序有早到晚的顺序是?2.三大战役按地理位置由北向南的顺序是?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重点讲述:1.辽沈战役为什么首先攻占锦州?(学生思考,并找学生发言讲述自己观点.)归纳:首先攻占锦州,截断了敌人的退路,有利于围歼国民党,可以“关门打狗”.2.北平和平解放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并找学生发言讲述自己观点.)归纳:北平和平解放既保护了北平的文物,又使人民可以免受战火之灾. 同时多媒体展示北京故宫和圆明园图片,使学生能视觉感受和平带来的好处.归纳:人民在战争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支援了解放军的作战. 同时多媒体展示人民推车情景和人民之前表格,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从表格中读出历史信息.总结三大战役意义: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过渡: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企图用和谈手段拖延时间,但共产党乘胜追击,没有给国民党机会,接着反动了渡江战役.接下来学习课本第二目:百万雄狮过大江.展示渡江战役形势图,让学生明确南京的位置.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归纳:渡江命令发出后,人民解放军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长江,占领长江,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派到此结束.思考:南京大家很熟悉,自学习中国近代史以来,南京提到过几次?分别是哪几次?总结:南京我们近代史上已讲到过5次,《南京条约》,中华民国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大屠杀以及刚才说到的南京解放.以后同学们要学会总结类似问题.思考:为什么人民解放战争能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取得胜利呢?(学生思考讨论,并找学生发言.)归纳:1.首先是解放军正确的作战方针,比如首先进行辽沈战役,结束之后可以回师入关协同华北解放军作战.2.共产党的英勇作战,不怕牺牲.3.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深得民心,而国民党则不得民心,军队厌战. 当堂检测多媒体出示本课题目,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篇二:《战略大决战》优秀教案设计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篇三: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所讲的是战略决战时期的战争过程。
故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能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②通过学习,认识三大战役的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①逐步提高识图能力和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②对比三大战役,学生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学生探究国民党军队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从而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3.情感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②通过本课学习,培养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三大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是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及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五)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本课以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为主线,内容丰富精彩,故事性强,故可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讨论法、讲述法、图示法等相结合。
课后还可组织学生观看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影片。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讨论对比,分析归纳,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
课后还可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收集家乡的解放史,相互交流,深刻体会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六)材料的准备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投入了波澜壮阔的全国解放战争。
经过战略防御和反攻,到了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看这幅图,从这幅图中,你们得到什么信息学生答:(1946年敌我力量悬殊,人民解放军处于弱势。
到了1948年解放军力量大大增加。
)于是,人民解放军拉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略大决战,去感受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二)讲授新课我们先来了解三大战役的概况。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大决战阶段,内容包括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和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和前一课学习的战略防御期、战略进攻期组成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阶段。
本课作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与产生的影响;2、通过对本时期国共两党军队形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了解决战前国共力量对比,理解中共中央实行战略大决战的背景。
2、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影视片段来认识中共进行三大战役的军事指挥方针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来之不易。
3、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分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维护祖国的统一;人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2、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和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均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解决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适当补充内容使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合理性。
(3)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4)开展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难点:1、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2、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中共胜利、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一课,主要讲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过程以及战役胜利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革命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和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战略大决战》的具体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过程和战役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过程和战役胜利的意义。
2.难点:对于战役背后的战略思想和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战争艺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三大战役为例,分析战役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战役背后的战略思想。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战役过程和战役胜利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的课件,辅助教学。
2.资料:收集与三大战役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3.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大战役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战争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有三次重大的决战,它们分别是哪三次?”,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5分钟)简要介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讲述战役过程。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重点引导学生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制胜因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概括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可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法中以探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学、史料教学等为重点。
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采取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程1.讲授新课之前,发给学生学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讲解PK台、自主归纳、三大战役、课堂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看影片回答、合作探究,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新课进程:学习研读助学资料,根据动态图讲述三大战役;结合课本,完成学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分析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看短片,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分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导入新课利用背景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示1948年的国共力量对比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发动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采用多媒体演示、史料教学等,通过生生与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分析问题能力。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方案设计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3分
1分
9分
8分
9分
8分
2分
5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南京解放
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正确认识渡江战役的作用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背景
2.辽沈战役(1948.9—11意义)
3.淮海战役(1948.11—1949.1意义)
18.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指出三大战役的背景,引导学生讨论“我军为什么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
观看视频“辽沈战役”。
指导学生回答:
(1).辽沈战役的指挥者是谁?(2).辽沈战役中参战的是哪支解放军?(3).辽沈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2.淮海战役
观看视频“淮海战役”。
指导学生回答:
(1).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是谁?(2).淮海战役中参战的是哪几支解放军?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课型
新授课
教法与学法
讲读与自主学习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史实的能力。
回答课件中的问题
观看视频“渡江战役”,然后回答南京解放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设计2: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
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帮助学生回顾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计算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教学方法】讲故事法。
教学过程:1、导入:海协会长陈云林访台,实现了海峡两岸的大三通。
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这个历史的尾巴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呢?就让我们回到60年前。
课件展示:复习提问,(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重点进攻被粉碎)(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解放战争分为哪几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大决战2、(板书课题)第18课战略大决战在人民的支持下,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出示第一子目“三大战役”。
3.出示课件动态的(解放战争时期)战争形势图,用提问方式和学生共同回顾战略进攻阶段解放军各个战场的形势,指导学生把握战略决战前全国战场形势的整体轮廓,通过分析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自然过渡到第l小目中第1子目“决战时机成熟”。
4.当过渡到第一小目第二子目辽沈战役时,设问思考题,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出示课件,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案教案
第 18 课战略大决斗一. 学习目标:1. 知识:掌握战略决斗的三大战斗及其作用,掌握渡江战斗和公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倒台。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获成功的原由。
2.能力:培育学生掌握辨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术。
3.感情:培育学生爱惜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加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要点和难点1.要点:辽沈战斗、淮海战斗、平津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2.难点:渡江战斗的历史作用(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1、达成下表战争名称时间指挥者参战队伍特色结果或意义辽沈战斗淮海战斗平津战斗渡江战斗2、三大战斗的历史意义:。
(二) . 合作研究,沟通展现(集体的智慧是无量的)(1)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三大战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请问在平津战斗中,党中央为何采纳和平局段解放北平(2)剖析人民解放战争取获成功的原由。
(三) . 加强训练,拓展提高人民解放战争,颠覆了公民党反动派在全国的统治。
据此请回答:(1)人民战争分哪三个阶段(2)试举出解放战争期间四个重要战斗(3)试剖析人民解放战争快速取胜的原由。
(4)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斗在战斗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一样(四) . 达标检测,反应改正(1)平津战斗中,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A. 天津B.北平C.长春D.徐州(2)毛泽东曾夸赞其是“民族的元勋” “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少人民的战争难过树立了楷模”。
这位“民族元勋”是()A.张学良B.林则徐C.傅作义D.曾纪泽(3)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标记着()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完全成功B.人民解放战争成功结束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D.统治中国 22 年之久的公民党政权倒台(4)三大战斗中,剿灭公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斗是()A.辽沈战斗B. 淮海战斗C.平津战斗D. 渡江战斗(5)“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5.2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3.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4. 标签八上历史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全面内战爆发于什么时间?以什么为标志?②全面内战爆发后,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怎样的?这种战略态势是何时转变的?其标志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导入新课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悍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
由于党中央战略方针的正确,解放军官兵机动灵活的英勇作战,加之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敌人的进攻便被粉碎。
接着,我军转入了反攻作战,又经过了约一年的时间,我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大量有生力量,到1948年9月,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大量歼灭,敌人被迫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
形势表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党中央据此当机立断,做出了与敌人展开战略大决战的部署。
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大家请看这幅图片(电脑显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图片,教师结合引言简要说明)。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xa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2)广州市聚德中学邓冬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二)方法与过程1.本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以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
2.对三大战役基本史实的掌握,采用学生通过阅读,再结合地图讲述,加深理解、记忆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3.对三大战役时机成熟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出结论4.对三大战役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国民党军队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原因由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的方式解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二、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其一,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其二,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一)教法的分析:讲述、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二)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附录一:大战役简表附录二:检测题(1)从年月到年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
(2)年月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的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后来,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3)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A.南京B。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战略大决战》一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本课的主题大决战和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此前,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之后又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成为定局。
新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重点叙述了决战阶段的军事斗争,内容比较单一。
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政权性质等)少有涉及,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予以充实。
二、学习者分析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二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强,叛逆性增强。
在历史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大致内容,了解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进攻阶段的概况,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鉴于这种情况,为使学生深刻把握大决战和渡江战役,透彻理解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本节课老师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大能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利用情景构建知识体系,在合作探究中发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优势,拓展视野,把握知识,培养和锻炼综合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构建人民解放战争过程的知识体系,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使用历史地图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培养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分析、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精选3篇)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精选3篇)《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精选3篇)《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篇1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环保文保意识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
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决战>片段提问:通过观看以上视频资料,同学们知道它们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那段历史.讲授新课:一、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一:大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并概述首先发动辽沈战役的战略意图。
(可从双方的兵力对比、占据延伸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引导:首战辽沈的战略决策已定,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采取了哪些战略呢?战役的结果如何呢)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辽沈战役)虚拟场景一:学生分小组模拟林彪、罗荣恒指挥中心,在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的引导下,指挥辽沈战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讲讲战役的经过,让学生切实参与教学过程。
虚拟场景二:辽沈战役结束,指挥中心进行总结。
“指挥”发言: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后方。
过渡:辽沈战役进行的同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有一个奇迹。
2、淮海战役:大军合力,人民支前。
奠定基础,解放江南材料一: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三次主力大决战。
这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
3、解放战争时期,生活在张家口的百姓可能会经历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4、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5、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6、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B.北平和平解放C.南京解放D.新中国成立
7、学习了解放战争的历史后,你知道三大战役胜利的战略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解放了东北、华北全境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8、下列历史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渡江战役②挺进大别山③三大战役④追歼残敌
A.④①②③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
9、历史课上,大家正在探讨人民解放战争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就能取胜的原因,你认为应包括()
①解放军英勇作战②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国民党力量弱小④中共的正确领导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